二年级美术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
- 格式:pptx
- 大小:4.50 MB
- 文档页数:22
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赣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了解中国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2.能够感受和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3.能够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二、教学内容1.中国童话故事的基本情节;2.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3.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三、教学重点1.故事中人物形象和场景的感受;2.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四、教学难点1.如何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如何让学生深入感受并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
五、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1.老师以“你知道中国有哪些童话故事吗?”的问题为切入点,与学生们进行“童话故事常识问答”环节,了解学生的之前已有的一些基础了解和印象,为之后的教学打下基础。
2.讲授(20分钟)1.老师通过多媒体讲解赣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第1课的教学内容,详细讲解故事的基本情节、人物形象和场景,并通过图片和视频展示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和理解。
3.练习(30分钟)1.学生仿照教师的示例,用简单的线条和色彩,表达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场景,鼓励学生们自由发挥,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
4.总结(5分钟)1.教师让学生之间交流,分享彼此的作品,并且针对其中较好的作品进行点评,让学生对自己的作品进行认识和反思;5.作业(无限制)1.让学生布置一个简单的作业,让他们在家里继续完成练习,加强对新知识的巩固。
六、教学评价1.通过刚刚的教学,学生们对于中国童话故事有了更好的了解,特别是对于故事中人物的形象、场景有了更深层次的感受和体验;2.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估,发现教学效果良好,学生的表现都比较不错,基本符合了教学目标的要求,其中部分学生和作品在教师的指导下表现成长尤为明显;七、教学反思1.教学反思有两个方面,一是教师方面:教师掌握了赣美2011版二年级美术上册教案的基本知识点,对于教材的应用更加自信;二是学生方面,学生们的表现也比较不错,很多学生发挥了自己的想象力和创意,完成的作品都很有特色。
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和认识童话故事中各种形象的特征,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表达能力及动手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法,培养学生对童话故事形象的审美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童话故事,珍惜美好时光的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本课内容为赣美版二年级上册《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
教学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童话故事中各种形象的特征;二是如何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童话故事形象。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了解童话故事中各种形象的特征,学会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童话故事形象。
难点:如何把握童话故事形象的生动性和趣味性,以及绘画和手工制作技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童话故事图片、绘画和手工制作材料。
学具:画纸、画笔、彩泥、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一系列童话故事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的喜爱。
2. 新课教学(15分钟)(1)讲解童话故事中各种形象的特征,如善良、勇敢、聪明、可爱等。
(2)示范如何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表现童话故事形象,引导学生观察、讨论。
3. 实践操作(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对童话故事的理解,选择一个形象进行绘画或手工制作。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4. 展示与评价(5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教师给予肯定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童话故事形象特征:善良、勇敢、聪明、可爱等表现手法:绘画、手工制作七、作业设计学生回家后,选择一个喜欢的童话故事,绘制一幅故事画面,或制作一个故事角色。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表现,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兴趣,激发学生对童话故事和美术学习的热爱。
一、导入(5分钟)导入环节是激发学生兴趣和动机的关键。
教师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二年级上册美术导学案-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丨赣美版一、课程背景童话故事是孩子们最喜欢的故事类型之一,经常涉及到各种形象,比如巨人、小人、魔法师、动物等等。
这些形象能够激发孩子的想象力,让他们更深入地理解故事。
在这门美术课程中,我们将学习如何用画面来表现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并提高我们的观察和绘画技巧。
二、教学目标•了解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常见形象。
•学习如何观察形象并将其表现在纸上。
•提高绘画技巧和创意思维。
三、教学内容1.通过观看一些中国童话故事的插图,让孩子们了解不同形象的特征和特点。
2.让孩子们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形象,观察其特征和特点,并用素描技法画出来。
3.鼓励孩子们发挥创意,用彩色粉笔或彩色铅笔为形象上色。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介绍教学目标老师通过简单的口头介绍,让学生了解本次课程的目标。
步骤二:观察童话故事插图老师出示一些童话故事的插图,比如《三只小猪》中的大野狼,让学生观察插图,并找出其中的特点和特征。
老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比如问学生大野狼的耳朵长什么样,鼻子是什么形状等等。
步骤三:画素描让学生选择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形象,用铅笔或炭笔画出其素描。
老师可以在一旁指导学生如何观察和绘画。
在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构图和形象的比例关系。
步骤四:上色让学生用彩色铅笔或彩色粉笔为其选择的童话故事形象上色。
在画画的过程中,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用色的搭配和色彩的质感表现。
步骤五:反思让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给同学,让同学评论并提出意见。
老师可以指出作品中的优点和不足,并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
五、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评价本次教学的效果:1.观察学生参与课程的热情和积极程度。
2.查看学生的成果,评估其对童话故事形象的观察能力和绘画技巧。
3.评估学生在课程中表现出的创意和想象力以及他们对彩色粉笔和彩色铅笔的运用。
六、学习心得这门课程让孩子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童话故事的世界,并且通过画画的方式表达了自己的观点和创意。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案1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题是“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
教材以中国的童话故事为载体,让学生通过学习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丰富的图片和生动的文字,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探索和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能力和表达能力。
但是,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并通过引导和激励,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
3.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作品。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欣赏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2.难点: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引导学生创作出具有个人特色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作品。
五. 教学方法1.引导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2.示范法:教师通过示范,展示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3.激励法:教师通过鼓励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图片、范作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激发学生的思考,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例如:“你们听说过哪些中国童话故事?这些故事中有哪些形象给你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教材中的图片和文字,让学生仔细观察和欣赏。
同时,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帮助学生分析童话故事中的形象特点,引导学生发现童话故事中的美。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创作过程,引导学生学习和模仿。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主题是“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对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分析,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还提供了丰富的图片和案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对色彩、线条等基本元素有所了解。
他们对童话故事充满兴趣,喜欢通过绘画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人物形象的描绘较为困难,需要教师的引导和帮助。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3.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的特点,并进行创意描绘。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2.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童话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3.实践法: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创意描绘,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和教学图片。
2.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材料。
3.与本课相关的中国童话故事书籍。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教材中的案例,引导学生欣赏和分析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例如,展示《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让学生观察和描述这些人物的特点。
2.呈现(10分钟)教师呈现一些与本课相关的中国童话故事,如《孙悟空》、《猪八戒》等,让学生在听故事的过程中关注人物形象的特点。
听完故事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故事人物形象的理解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分发绘画材料,引导学生进行人物形象的创意描绘。
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故事人物,运用线条和色彩表现人物的形象特点。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一课。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对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进行欣赏和分析,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教材中包含了多个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每个故事都附有精美的插图,直观地展现了故事中的人物形象。
此外,教材还提供了相关的绘画技巧和指导,帮助学生更好地进行创作。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审美能力,他们对于童话故事通常都充满了浓厚的兴趣。
然而,由于年龄较小,学生的注意力容易分散,需要教师通过生动有趣的方式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此外,学生对于绘画技巧的掌握程度不一,教师需要因材施教,给予不同水平的学生适当的指导。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并能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学生通过欣赏、讨论和创作,培养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学生通过对童话故事人物的欣赏和创作,培养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增强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特点。
2.难点:学生能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出具有个性的童话人物形象。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欣赏、讨论和创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展示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插图,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提供绘画技巧的指导,帮助学生进行创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些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插图,引导学生回顾童话故事的内容,激发学生对童话人物的兴趣。
2.欣赏与分析: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插图,注意人物的形象特点,如外貌、表情、动作等,并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分享彼此的想法和感受。
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学目标1、欣赏、了解童话故事中多个形象的特征、创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适合自己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评价的基础上学会发散思维,尝试塑造出自己喜爱的新形象。
3、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2学情分析《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这是一节欣赏评述课。
这一主题也是学生最喜欢的话题,一旦打开了他们的话匣子,那课堂上将是一番热闹的景象。
所以这节课最关键的就是要激起他们的兴趣,让他们大胆的表达出他们想说的话。
我用引导提问的方式来打开他们的思路,如:“你最难忘的童话故事人物是谁?它为什么那么令你难忘呢?”在问题的引导下,他们热烈的讨论起来。
其后的欣赏部分我利用多媒体动画的片断让学生猜猜看他们都是谁?里面有你喜爱的形象吗?然后我用简笔画的方式配上故事情节讲给学生听,他们都听得非常认真。
“我相信你们也可以用你们手中的神笔画出自己喜爱的童话形象”,接着让他们开始细致的画出自己喜欢的童话形象。
我觉得故事导入对于低年级的孩子非常有效。
3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童话故事形象的认识,使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培养学生感受、分析、评价审美素质。
难点:让学生动手创作自己心目中最可爱的童话故事形象,培养创新意识,使学生的思想感情能通过自己的创作表达出来。
4教学过程4.1 第一学时4.1.1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一、导入阶段,激发兴趣,情趣导入师:同学们,你们是不是都喜欢看童话故事和动画片呀?看过哪些呢?生:1、“小红帽”、“白雪公主”......师:1、是的,你们告诉我的可都是外国童话故事,比如《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
(出示课件:《安徒生童话》《格林童话》插画)2、那有谁看过中国的童话故事吗?你们认为哪些是中国的童话故事呢?生:《黑猫警长》《熊出没》......(学生概念模糊,分不清哪些是中国的童话故事,师引导学生想法)师:哎呀,大家可能还不太清楚哪些是中国的童话故事,没关系,这节课老师就来和你们一起了解一下哪些是中国的童话故事吧。
《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欣赏、了解童话故事中多个形象的特征、创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适合自己的表述方式表达自己的感受;2.在欣赏评价的基础上学会发散思维,尝试塑造出自己喜爱的新形象;3.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培养学生积极的探究、学习能力力难点:通过揉、捏和堆塑等方法进行简单的造型,提高动手能三、教具准备教师用具:教师用具:课件、范画学生用具:学生用具:美术本油画棒教学过程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组织教学(二)教授新课1.启发谈话:画笔是小朋友的好伙伴,我们常常用它描画心中的梦想。
今天我们就请小朋友说说,自己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板书课题《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2.今天老师看大家表现的真好,老师要奖励个故事给大家,《白雪公主》的故事。
3.这个童话故事是老师最喜欢的,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类可以保护自然,甚至可以把自然管理得井井有条,白雪公主就是一个榜样,那同学们,你们有没有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呢?如果有的话,举起你的右手站起来讲给其他的同学们听听,哇,这么多同学都讲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故事,讲的真好。
大家现在同学们是不是已经都有了自己最喜欢的童话形象?其实今天我们不仅仅是要把这些故事讲出来,大家知道美术课最重要的是能拿出笔把这些童话形象给画出来。
那到底该怎么画呢?周老师想先请同学们说一说,如果让你画一个童话故事形象,你最大的困难会在哪?老师已经记住了同学们画这些童话形象的困难,我们先带着这些疑惑来看老师找的这些童话故事的图片,老师来帮大家分析分析它们的外形有什么特点。
4.同学之间交流自己喜欢的童话故事。
第二课时(一)欣赏画作1.让学生欣赏《皇帝的新衣》、《猴子捞月》等童话故事形象。
让它们来说这些故事形象有哪些特点。
2.出示范画(二)自己作画(三)巡回辅导鼓励学生创造性地完成本课作业。
帮助一些有困难的学生。
(四)进行小结表扬画的好的学生,把他们的作品给全班同学欣赏。
赣美版二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是赣美版二年级上册的美术教学内容。
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培养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和创作能力。
教材中包含了《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以及与之相关的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美术基础和绘画技巧,对于童话故事也有一定的了解和喜爱。
但学生在创作过程中,可能对于如何表现童话故事形象和运用绘画技巧还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以及运用绘画技巧表现形象的方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童话故事形象的魅力,提高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童话故事形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创作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培养学生运用绘画技巧创作形象的能力。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绘画技巧表现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以及如何培养学生创作出具有个性和独特风格的作品。
五. 教学方法1.欣赏法:通过展示和分析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引导学生感受和理解童话故事的魅力。
2.演示法:教师通过示范绘画技巧和创作方法,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绘画的基本技能。
3.练习法:学生通过自主练习和合作创作,提高绘画技巧和创作能力。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和自我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课件、画纸、画笔等教学材料。
2.学生准备绘画工具和个人作品展示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如《白雪公主》、《小红帽》等,引导学生对童话故事形象产生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呈现童话故事形象的特点和绘画技巧,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童话故事形象的外貌、表情、动作等特征,以及运用的绘画技巧。
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是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的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学习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了解和感受中国传统文化,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教材中包含了《白雪公主》、《小红帽》等经典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通过绘画、手工制作等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这些形象,并能够运用到自己的创作中。
二.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童话故事具有浓厚的兴趣,对绘画和手工制作也有一定的基础。
但学生对童话故事中的形象的理解和表现可能会有所不同,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形象特点。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提高学生对美术的兴趣和热爱。
2.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3.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提高学生的阅读和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和感受中国童话故事中的形象,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情节,感受故事中的形象特点。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童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形象。
2.示范法:教师通过绘画和手工制作等方式,展示童话故事形象的制作过程,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3.互动法: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交流,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创作。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赣美版美术二年级上册《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
2.教具:投影仪、幻灯片、画纸、画笔、剪刀、胶水等。
3.素材:童话故事图片、视频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向学生展示童话故事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熟悉的童话故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幻灯片或讲述,向学生呈现教材中的童话故事情节,引导学生理解和感受故事中的形象。
同时,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了解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程度。
第1课难忘的中国童话故事形象(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分析本节课是美术二年级上册的第一课,是学生接触到的第一堂美术课,也是美术教育的起点,对学生的美育素养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
本节课以中国童话故事为主题,通过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学生们可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童话故事2.理解故事中人物形象的意义3.练习绘画技巧,表达学习内容4.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5.发展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三、教学内容和活动设计3.1 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中国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3.2 活动设计3.2.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主要内容,简要介绍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童话故事。
3.2.2 学习活动(35分钟)1.播放童话故事视频,让学生了解故事情节2.讨论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并分组设计人物造型图3.学生按照自己的设计用绘画工具进行绘画3.2.3 展示答疑环节(5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绘画内容进行互相展示,老师进行点评,并解答学生提出的问题。
3.2.4 总结评价环节(5分钟)对学生的绘画作品进行评价,讲解正确的绘画技巧和表现方式,帮助学生提高绘画水平。
四、教学重难点4.1 教学重点1.了解童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2.掌握绘画技巧,表达绘画内容4.2 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理解人物形象的意义五、教学评价方式通过观察学生的绘画作品及听取学生的讨论打分,最终综合评价学生的美术水平、想象力及创造力以及细节处理能力等。
六、教学反思与改进1.在教学活动设计时,需要更加细化任务,引导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力,保证教学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2.通过反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教师提出的意见及建议,对今后的教学保持敏感,并不断优化课程内容,提高教学质量。
小学美术《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教案及教学反思教学目标:1、通过欣赏,了解童话故事中多个形象的特征、创作形式和方法,能用适合自己的表述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
2、在欣赏评价的基础上学会发散思维,尝试塑造出自己喜爱的形象。
3、从积极的情感体验出发,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情感和审美意识。
教学重点:培养学生感受美,分析、评价美的素质,充分调动学生的创作积极性。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大胆塑造出来。
教学准备:猫头鹰图片、纸、铅笔、彩色颜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在《难忘的童话故事形象》这一课当中,我们认识了钓鱼的小猫、聪明善良的九色鹿、捞月亮的猴子、找妈妈的小蝌蚪这些形象,它们是多么的生动有趣,令人难忘啊!今天我要给大家带来一位森林小卫士,让我们来猜猜它是谁。
全班念儿歌:圆圆月亮挂天边,勇敢卫士睁大眼。
警惕四周捉田鼠,保卫森林立大功。
二、回忆脑中固有形象,唤起记忆。
你们见过猫头鹰吗?在动物园里,在电视上,在书中。
谁来说说猫头鹰什么样子?出示猫头鹰图片。
告知猫头鹰是一种鸟,白天睡觉,晚上出来觅食,常常站在树枝上睁着圆圆的眼睛,警惕森林中的田鼠的动静。
三、引导启发想象力,探究方法。
今天,我们就根据你见过猫头鹰的形象,创作一幅猫头鹰的形象。
指导绘画步骤。
1、观察猫头鹰的身体大概是一个什么形状,把复杂的形象看成简单的图形。
2、要依照头、翅膀、腹、足、尾巴、背景的顺序来绘画,抓住特征,眼睛很大。
3、可以想像猫头鹰正在干什么,正在巡视森林或已经抓住了田鼠,还可以把猫头鹰当成人来画,给它穿上衣服,戴上帽子等,展开你们的想像吧。
4、涂色顺序和绘画顺序一样,应从上到下,背景要涂满,可以安排星星,月亮。
要安排好颜色,为了突出主体,可用红黄等色涂猫头鹰,用蓝紫等色上背景。
四、学生创作,教师巡视、指导。
五、展示交流,评议欣赏。
展示多幅学生作品,说一说构图、上色、画的意趣。
表扬构图好,上色好、有创意的作品,鼓励有想法,爱动脑筋的学生,并启发其它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