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马鸣加的新书包新
- 格式:ppt
- 大小:1.59 MB
- 文档页数:13
马鸣加的新书包教案(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马鸣加的新书包教案马鸣加的新书包教案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随课文学习本课的“姥、舅”等7个生字,指导学生在田字格里写好生字。
教学重点:随文学字,把课文读通顺。
教具准备:生字卡片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相机识字。
初次见面,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问题来考考你们,看看谁最聪明!1.爸爸的妈妈叫——妈妈的妈妈叫——北方人也把外婆叫——(出示词语卡片:姥姥)看看这个字,为什么是“女字旁”妈妈的哥哥或弟弟叫——(出示词语卡片:舅舅)指名读,读一读,说一说你发现了什么?男生齐读。
“舅”的上面部分也是个“臼”,是古代舂米的工具,这两短横是米。
前两个问题都没难倒你们,最后一个问题可难了: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叔叔的妻子叫什么(出示词语卡片:婶婶)指名读,说一说,你又发现了什么2.有这样一个小朋友,他的'名字叫马鸣加,他的姥姥、叔叔、婶婶都很爱他,到底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二、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1.学生自读课文:请小朋友们自由大声地读一读课文,遇到难读的词语多读几遍,读文两遍的小朋友就坐端正。
2.提问:1.(1)谁来告诉我,这个故事中幸福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板书:马鸣加)(2)他的亲人们送给他什么礼物?3.马鸣加打算怎样用这五只书包呢?三、再读课文,相机识字。
1.请小朋友们再读一读课文,边读边找:马鸣加打算怎样用书包呢(找到以后,用线划一划,划好后坐端正。
)2.板贴:一天用一只3.妈妈的主意是——指名读第二小节。
可是马鸣加不同意——指名读课文第三小节。
4.指名读课文第四小节。
理解“拎”:谁来做一做“拎”的动作。
这个小节中有个词语特别难读——出示“一股脑儿”指名读,指名读。
“一股脑儿”就是——把这个词语再放到句子里读一读,自由读,指名读。
(出示句子)他打开黄书包,把里面的课本一股脑儿全倒进绿书包里,这才背着走。
沪教版《马鸣加的新书包》教学反思
随着二期课改的不断深入,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渐渐觉得语文教学再也不能像以往那样只注重语言文字的
锤炼,而是应该要拓宽语文学习资源,树立大语文观,有必要将课内学习向课外延伸,促进学生的主动发展。
针对课文的某一主题,搜寻更多的阅读材料加以阅读与整理,从而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完《马鸣加的新书包》这篇课文后,我尝试着围绕课文内容让学生进行拓展阅读,补充了一篇课外文章《马口鸟力口》,收到了非常好的效果,从学生们愉悦的神情中我看出孩子对此非常感兴趣,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课近尾声时,我鼓励学生课后要进行课外阅读,将书名推荐给学生,那就是郑春华儿童系列生活故事《一年级的马鸣加》中的另一篇文章《最伤心的一天》。
没想到学生们第二天就兴致勃勃地跑来告诉我他们对马鸣加这个小男孩有了新的
认识与看法,还有的同学提出了阅读中产生的问题与困惑,想要老师给予帮助,另外还有孩子将阅读中积累的好词好句进行了认真地摘录,甚至于有些能力强的学生还三言两语写了自己阅读以后的感想。
学生们阅读的积极性是那么高涨,令我无比欣慰。
课外的世界更为精彩与丰富,我们的课堂阅读教学就应该把学生带向生活,带向社会,带向世界。
学生在拓展阅读的过程中,成
为了一个主动接受知识的学习者,不再是被动地接受者。
总之,拓展阅读,拓宽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渠道,使语文课程变得开放而有活力。
《马鸣加的新书包》教学设计
《马鸣加的新书包》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5个,积累词语2个。
2、正确朗读课文。
3、学习提出问题,重点: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
4、通过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留意生活、关心周围的人的欲望。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学习第一节
1.介绍自己的书包
2.出示课题:6 马鸣加的新书包
3.马鸣加的新书包是谁送的呢?自读第一节
4.学习词语:姥姥、舅舅、婶婶
5.指导书写:舅
6.齐读第一节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读通课文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自学检查(1)接龙读文,随时正音(2)交流思考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学习提出问题
钻进书包里去。
注意两个“啊”的读法。
)
问题四:最后,他为什么说“用一只书包也不行?(理解“懊丧”)
五、复习巩固
1.指导书写“懊” 2。
摘录描写心情的词语。
6马鸣加的新书包
一、注音:
舅舅(jiù jiu )婶婶(shěn shen ) 丝线(sī xiàn )
害羞(hài xiū)懊丧(ào sàng)操场(cāo chǎng ) 二、多音字:
背( bēi )(背带)空(kōng )(天空)
( bèi )(后背) ( kòng)(空白)
只(zhī )(一只)
( zhǐ)(只有)
三、填上合适的词:
一(只)书包一(节)体锻课一(根)丝线
四、形近字组词:
行(不行)礼(礼物)线(丝线)股(股票)
得(得意)补(修补)浅(深浅)没(没有)
快乐宫1
一、加部首:
乔(桥)(木桥)(娇)(娇气)(侨)(华侨)(轿)(轿车)(骄)(骄傲)(矫)(矫正)
二、积累词语:
1 描写春天的词语:春暖花开、春光明媚、春回大地、春雨绵绵、满园春色
2 带有“春”字的词语:春风满面、妙手回春、春风得意、四季如春
3 张开想象的翅膀,选一个词写一句话。
例:看―一朵野菊歪着脑袋,好奇地看着小妹妹在读书。
跑―风婆婆吹呀吹,小落叶跑哇跑,跑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
睡觉―夜深了,星星宝宝答应月亮妈妈听完最后一个故事就去睡觉。
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案马鸣加的新书包1 沪教版b) 介绍自己记字形的好方法。
(指导书写:愧,注意最后两笔)c) 分节朗读全文。
3、马鸣加和他的新书包之间发生了一个怎么样的故事呢?请大家完成下面这个填空。
马鸣加是()。
他有()只书包,准备()。
星期一用()的书包,星期二用()的书包,星期三用()的书包。
可是星期()他(),这使他(),他决定只用()。
可星期四放学时他竟然()。
后来,妈妈(),马鸣加的书包就再也没有()。
4、学生交流。
三、学习课文。
1、俗话说“言为心声”,让我们找一找文中描写马鸣加语言的句子,好好地读一读,品味品味。
2、学生交流。
3、出示: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4、自己试着读一读,想想该怎么读?为什么要这样读?指导读出马鸣佳说话时不同的语气,体会他不同的心情。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根据提示语“不同意”,我们了解到马鸣加说这话时带有反驳的语气,说明他对于妈妈的说法不赞成,不服气。
)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这句话要读出懊悔、失望的语气。
)描写语言的句子交流完后,采用多种形式朗读。
5、文中除了描写人物的语言外,还写到了人物的心理活动。
听清要求:找到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试着加上不同的语气词体会体会,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6、学生交流。
1)哎!这只书包有点奇怪。
背上它,觉得特别轻松。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
”马鸣加这么想着,快活地朝学校奔去。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
”这一心理活动说明马鸣加当时自信满满。
)2)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
(假如你是当时的马鸣加,会怎么想?)学生加上语气词,情感体验完后,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四、说话练习。
课文已经学完了,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好吗?教学效果反馈教学后我反思了一下教学过程,觉得有一些做法可以进行调整:1、学生自己阅读时间不够这是一篇阅读课文,在课前我让学生自学了生字并读通了课文,但在让学生寻找有关的句子时给学生的时间不够。
龙源期刊网
马鸣加的书包
作者:郑春华
来源:《作文周刊(小学低年级版)》2008年第47期
马鸣(mínɡ)加一共有五只新书包,它们是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和舅舅送的。
五只书包五种颜色,马鸣加都喜欢。
妈妈说:“先用一只,坏了再换一只。
”可马鸣加不同意:“一周正好有五天上学,我一天背一个。
嘻嘻!”
周二早晨,马鸣加拿起黄书包——哦,黄书包是周一用过的,今天应该用绿书包。
马鸣加打开黄书包,把里面的课本全部倒进绿书包里,这才背着走。
周三早晨,马鸣加记住了,没拿绿书包,而是背起红书包。
可当他走进教室,班长向他收作业本时,马鸣加打开书包一看,啊?怎么背了一只空书包?马鸣加真想自己一头钻进去变成书本,他再也轻松不起来了。
这天马鸣加回家,对着五只书包看了半天,最后拿下四只交给妈妈,自己只留下一只绿色的,像一小片草地。
可第二天,马鸣加竟把别人的绿书包给背回来了!
事情是这样的:下午最后一节是体锻课,同学们都把书包带到操场上堆在一起,结果马鸣加走的时候,拿错了书包。
马鸣加懊丧(àosànɡ)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妈妈笑了,用一根红丝线,在绿书包的背带上绣(xiù)了三个字:马鸣加。
从此以后,马鸣加的书包再也没有丢过,也没有搞错过。
(选自《一年级的马鸣加》)。
二年级语文练习单6、马鸣加的新书包姓名
基础题:
1、读课文,完成填空。
马鸣加是()。
他有()只书包,准备
()。
星期一用()的书包,星期二用
()的书包,星期三用()的书包。
可是星期()他(),这使他(),他决定只用()。
可星期四放学时他竟然()。
后来,妈妈(),马鸣加的书包就再也没有()。
2、找一找描写马鸣加的语言、神态和心理活动的句子。
读读句子。
(1)马鸣加不同意:“一个星期上五天学,一天背一只,正好!”(2)马鸣加懊丧地对妈妈说:“你看,只用一只书包也不行。
”(3)哎!这只书包有点奇怪。
背上它,觉得特别轻松。
“准是早饭吃得饱,有力气。
”马鸣加这么想着,快活地朝学校奔去。
(4)啊?怎么是空的?马鸣加羞愧难当,真想一头钻进书包里去。
(加上语气词,体验情感,再有感情地读一读。
)
3、连词成句。
(1)、①马鸣加②真想③羞愧难当④钻进⑤一头⑥书包⑦里
(2)、①天真可爱的②马鸣加③聪明④既⑤马虎⑥又
提高题:在“羞愧、快活、轻松、喜欢、奇怪”几个词语中选一个或几个写一段话。
拓展题:请大家用自己的话在小组里讲一讲这个故事。
“教书先生”恐怕是市井百姓最为熟悉的一种称呼,从最初的门馆、私塾到晚清的学堂,“教书先生”那一行当怎么说也算是让国人景仰甚或敬畏的一种社会职业。
只是更早的“先生”概念并非源于教书,最初出现的“先生”一词也并非有传授知识那般的含义。
《孟子》中的“先生何为出此言也?”;《论语》中的“有酒食,先生馔”;《国策》中的“先生坐,何至于此?”等等,均指“先生”为父兄或有学问、有德行的长辈。
其实《国策》中本身就有“先生长者,有德之称”的说法。
可见“先生”之原意非真正的“教师”之意,倒是与当今“先生”的称呼更接近。
看来,“先生”之本源含义在于礼貌和尊称,并非具学问者的专称。
称“老师”为“先生”的记载,首见于《礼记?曲礼》,有“从于先生,不越礼而与人言”,其中之“先生”意为“年长、资深之传授知识者”,与教师、老师之意基本一致。
死记硬背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
但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死记硬背被作为一种僵化的、阻碍学生能力发展的教学方式,渐渐为人们所摒弃;而另一方面,老师们又为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煞费苦心。
其实,只要应用得当,“死记硬背”与提高学生素质并不矛盾。
相反,它恰是提高学生语文水平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沪教版小学语文第四册:《马鸣加的新书包》教案语文课本中的文章都是精选的比较优秀的文章,还有不少名家名篇。
如果有选择循序渐进地让学生背诵一些优秀篇目、精彩段落,对提高学生的水平会大有裨益。
现在,不少语文教师在分析课文时,把文章解体的支离破碎,总在文章的技巧方面下功夫。
结果教师费劲,学生头疼。
分析完之后,学生收效甚微,没过几天便忘的一干二净。
造成这种事倍功半的尴尬局面的关键就是对文章读的不熟。
常言道“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如果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反复阅读课文,或细读、默读、跳读,或听读、范读、轮读、分角色朗读,学生便可以在读中自然领悟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技巧,可以在读中自然加强语感,增强语言的感受力。
2019-2020年二年级语文下册马鸣加的新书包2教案沪教版【说教材】本文选自郑春华儿童系列生活故事《一年级的马鸣加》。
这篇故事写了马鸣加有五只不同颜色的新书包,他想每天用不同颜色的书包,结果光顾着带书包,却忘了带书本,还认错书包。
课文写每天发生在学生身边的事,读来倍感亲切。
文章描写真切,一个天真可爱,既聪明又马虎的小男孩的形象跃然纸上。
【说学情】通过一学年的学习,学生在识记汉字方面已熟练地掌握了一些识字方法,如:借助拼音、联系生活实际、找姐妹字、编顺口溜等,这些好方法能帮助学生积累汉字,提高识字效率。
在阅读方面,学生也经过一学年的学习已表现出极大的兴趣与热情,在老师的精心指导下已能做到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不唱读、不顿读,从中体验到了阅读所带来的快乐。
【说教学目标】本课教学目标(详见教学设计)的制定除识字写字及正确朗读课文等常规目标的制定是为了照顾到各个层面的学生,面向全体,集中而适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要求则让学生能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使学生达到情感上的共鸣,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
【说教法】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书千遍,其能自备。
可见读是学生理解文章思想内容,领会作者感情的主要手段,也是学生领略语言艺术魅力,学习语言艺术的主要途径。
在学习课文内容时,我就鼓励学生反复朗读描写马鸣加语言及心理活动的语句,引导学生读思结合,读说结合,读中感悟,读中生情。
【说学法】本课教学先让学生自学生字新词,并正确朗读课文,旨在从小培养学生良好的自学习惯。
之后通过练习来检查反馈学生的自学情况,并进行及时指导。
课文内容的学习,主要是让学生找到描写马鸣加语言及心理活动的句子,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感悟,这样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课文内容,还达到积累语言文字的目的,与此同时让每个学生有充分表现的机会。
【说教学过程】根据教学设计,本节课可以分成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揭示课题。
这一环节旨在用课文中贴近孩子实际生活的故事来引如,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马鸣加的新书包一.猜谜导入,学习生字1.师:我们对爱自己的爸爸妈妈很熟悉,那其他亲人呢?(学生猜谜)(1)爸爸的妈妈叫什么?(2)妈妈的哥哥或弟弟叫什么?(3)爸爸的弟弟叫叔叔,那叔叔的妻子叫什么?学生猜对一个,教师把相应的词语卡片拿出,教授生字。
2.师:看看他们的称呼,你有什么发现吗?(关注部首,与性别有关。
)这个人是男是女很有可能在他的称呼中藏着呢!他们都是爱我们的亲人,再连起来读一读。
3.师: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姥姥、舅舅、婶婶也很爱他,他们还发生了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请小朋友打开课文纸,把课文从头到尾读一遍。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边读边标小节号,遇到难读的地方要多读几遍。
读完坐正。
二.初读课文,学习第一小节。
1.师:故事中这个幸福的小男孩叫什么名字?(板书:马鸣加)2.师:爱他的亲人们送了什么礼物给他呀?(板书:新书包)3.师:可是没想到,他们送的居然都一样!你能读好这句话吗?(出示句子:嘿,送的全是书包!进行重点句子的朗读指导)4.师:一共有五只书包,有五种颜色呐!你能填一填吗?(出示填空:五只书包,五种颜色,有,有,还有。
)三.再读课文,梳理文脉。
1.师:五只不同颜色的新书包,马鸣加都很喜欢,他会怎么用呢?(板书:的,把课题补充完整了)再把课文读1遍,边读边找,马鸣加想到了什么办法。
找到了还可以用铅笔划出来,完成就坐正!2.师:马鸣加准备怎么用新书包呀!(板书:一天背一只)真有意思,这其中一定是段有趣的事儿。
四.朗读课文,学习生字“羞”“愧”“懊”“丧”“锻”。
◆指名读第4小节。
师:拎是前鼻音,你能做做拎的动作吗?请你再次读好这句话。
提醒孩子拎的读音和意思。
指导一股脑儿的朗读。
◆指名读第6小节。
1.师:羞愧是什么意思呢?你在难为情的时候会怎么样呢?(板书:羞愧)(教学羞、愧,通过学生表达羞愧时的表现来理解词语的意思)2.师:马鸣加一天用一只书包,还背了个空书包去上学,闹了个大笑话。
这可不行!马鸣加又想了什么办法呢?(板书:只用一只书包)◆引读第7小节。
《马鸣加的新书包》教后反思《马鸣加的新书包》教后反思范文近日,有幸观摩了常州市小学语文教师基本功竞赛(课堂教学),4节低年级阅读教学课同课异构,上的都是《马鸣加的新书包》第一课时,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特别是第二节课,全场评委一致公认是一节接近完美的好课。
第一节课,老师采用谈话方式导入:“一年级时,家中长辈为你准备了什么礼物?”第三节课,老师也是说:“升入一年级,长辈为了表示祝贺,送了什么礼物给你?”第四节,老师也是围绕课题采用猜谜语的方法导入。
这三节课问题的提出,看似和课文学习有关系,但随意性太大,可以说是低效的。
斯霞老师认为:“随课文识字是寓识字于阅读之中,识字是重点”,而且低年级的识字量大、任务重,因此,我们在识字教学要把握一个“趣”,第二位老师的高明之处就在于,她化难为易,将识字和学生生活联系起来,学生觉得亲近有趣,学起来自然兴致勃勃了。
静下心来,我不禁思考:第二节课的亮点在哪里?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随文和识字如何做到水乳交融?怎样的教学设计更容易抓住孩子的心,更高效呢?亮点一:生活化的导入“初次见面,老师想考考大家。
爸爸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妈妈叫什么?”“妈妈的哥哥或弟弟叫什么?”“爸爸的弟弟叫叔叔,叔叔的妻子叫什么?”以考一考生活小常识导入,并随机学习“姥姥”“舅舅”“婶婶”分析字形,让低年级学生明白“这个人是男孩是女,在偏旁中藏着。
”随即提出问题“姥姥、舅舅、婶婶都是爱我们的亲人,有一个小朋友,他的姥姥、舅舅、婶婶都很爱他,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呢?”,激发了学生读课文的兴趣。
亮点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从目标明确的自由读课文到整体感知,“这个故事中幸福的小朋友叫什么名字?”“他的亲人送给他什么礼物?”“一共有5只,五只书包五种颜色”填一填颜色,促使学生从整体上把握课文主要内容。
亮点三: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培养低年级学生带着问题读书的习惯,“马鸣加一下子得到了五只书包怎么用?再读课文,边读边找马鸣加打算怎么用?划一划。
马鸣加的新书包教学目标:1 认识本课“姥、婶”等10个生字,掌握“礼、共”5个生字。
积累“礼物、羞愧难当”等9个词语。
2 正确朗读课文;3 学习提出问题,重点: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4 通过学习,感受童年生活的乐趣,激发学生留意生活,关心周围的人的愿望. 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了解马鸣加是怎样使用新书包的。
学习“自己提出问题,并和同学讨论解决”教学难点:学会提问。
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
1 课前老师布置了预习的要求,同学们一定已经读过课文了,课堂上,老师再给你们一些时间,请你们再读读课文,想一想: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自学要求:(1)读通课文;(2)说说内容;2 开火车读读课文(1)随机纠正读音:姥姥舅舅婶婶一古脑儿羞愧难当懊丧绣了字操场搞错丝线释义: 羞愧难当---无地自容一古脑儿---一下子(2)说说内容出示课题: 马鸣加的新书包二再读课文。
1 读读课文,说说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1)学生自读课文(2)学生先读读相关小节或句子,说说读懂了什么?a:马鸣加很喜欢这只新书包. (节一)b:妈妈和马鸣加对这只书包的使用有不同的安排(节二三)指导朗读节三c:按照马鸣加安排的书包使用方法,他变得丢三拉四.(节四五六)想象说话:马鸣加发现自己的书包是空的,他羞愧难当,他会想些什么呢?指导朗读节五、六d:马鸣加只用一只绿色的书包,但还是出了洋相.(节七八)指导朗读节九e:最后,妈妈替马鸣加在绿书包上绣了名字,他的书包才没有搞错过. (节十十一)(3)在组长的带领下,读读课文,组内讨论:读了课文,还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吗?2 如果你也和马鸣加一样有这么多的书包或者文具,你会怎样合理安排呢?3 齐读课文,在小组内讲一讲这个故事。
三巩固复习。
1 抽读词语:礼物轻松羞愧难当操场懊丧挑选其中的一个词语说一句话2 比较组词: 奥( ) 秀( ) 羞()搞()懊( ) 绣( ) 差()稿()澳( ) 透( )3 指导书写作业设计:课堂作业:1、完成写字本2、完成书后练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