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考试重点
- 格式:docx
- 大小:5.02 MB
- 文档页数:10
高中生物遗传学30道题及解析一、全文概述高中生物遗传学是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掌握遗传学的基本知识和解题技巧对于提高考试成绩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高中生物遗传学的主要知识点进行梳理,并通过30道经典题目及其解析,帮助同学们巩固所学内容,提高解题能力。
二、经典题目与解析1.基因的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题目1解析:根据基因的分离定律,杂合子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等位基因会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分别进入两个配子中,独立地随配子遗传给后代。
自由组合定律则表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分离或组合是互不干扰的。
2.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题目2解析:基因的连锁交换定律指的是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交换,使后代产生新的基因型。
这种交换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遗传的多样性。
3.遗传的基本规律:题目3-5解析:遗传的基本规律包括基因的分离与组合定律、孟德尔遗传定律、染色体遗传规律等。
这些规律为我们研究遗传现象提供了理论基础。
4.基因型与表现型的关系:题目6解析:基因型是指一个生物个体所携带的基因组成,而表现型则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
表现型与基因型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遗传图解进行分析。
5.遗传工程的原理及应用:题目7-8解析:遗传工程是指通过人工手段对生物体的基因进行改造,以达到预期目的。
基因工程在农业、医学等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6.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题目9-10解析:基因突变是指基因在结构或功能上的改变,基因重组则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重新组合。
7.生物多样性与物种形成:题目11-12解析:生物多样性是由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所产生的遗传多样性,物种形成则是通过长时间的演化过程,物种间的遗传隔离逐渐加大,最终形成新的物种。
8.人类遗传病及其预防:题目13-14解析: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的异常所导致的一类疾病。
通过婚前遗传咨询和基因检测等技术,可以有效降低遗传病的发病率。
2023高考生物遗传学基础知识清单遗传学是生物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遗传信息的传递和变异规律。
在2023年高考生物考试中,遗传学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下面是2023高考生物遗传学基础知识清单,供考生参考。
一、基本术语1. 基因:生物遗传信息的基本单位,位于染色体上。
2. 染色体: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载体。
3. 线粒体:位于细胞质内的细胞器,参与能量代谢和遗传物质的传递。
4. 基因型:个体拥有的基因的组合。
5. 表现型:基因型在个体外部表现出来的形态、结构或功能。
二、遗传物质的结构1. DNA:核糖核酸,是生物体内遗传信息储存的分子。
2. RNA:核糖核酸的一种,参与遗传信息转录和翻译的过程。
三、遗传信息的传递1. 有丝分裂:一种细胞分裂方式,产生两个基因型相同的细胞。
2. 减数分裂:生殖细胞进行的一种分裂方式,产生基因型不同的子细胞。
3. 受精:两个生殖细胞结合形成受精卵。
4. 同源染色体:由父母各提供一根的相同染色体。
5. 交换:在减数分裂中,同源染色体之间交换部分遗传信息。
四、遗传变异1. 突变:遗传信息发生变异的现象,是遗传变异的基础。
2. 突变的类型:包括点突变、染色体结构变异等。
3. 突变的影响:突变可能对个体的形态、结构或功能产生影响。
五、遗传规律1.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包括单因素遗传、自由组合规律和二倍体基因型规律。
2. 基因分离定律:基因在减数分裂中会分离,随机组合。
3. 同源染色体交换:同源染色体中的基因在减数分裂中进行交换。
六、遗传工程与克隆技术1. 基因工程:运用分子生物学技术改变生物体的遗传特征。
2. 克隆技术:利用细胞分裂和遗传物质复制的原理,复制出与母体基因相同的个体。
七、进化与遗传1. 进化:生物种群在长时间内累积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2. 突变与进化:突变是进化的基础,通过突变的积累和自然选择,物种适应环境变化。
八、遗传疾病1. 遗传病:由遗传突变引起的疾病。
2. 常见的遗传疾病:包括罕见遗传病、染色体异常症、单基因遗传病等。
农业推广硕士遗传学考试大纲(50分)第一章遗传的细胞学基础第一节染色体1、染色质与染色体:掌握染色质和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明确二者是同一物质在不同细胞分裂时期的两种表现形态;何谓常染色质、异染色质?二者在细胞分裂周期中表现的区别?2、染色体的形态:掌握着丝点、染色体臂、主缢痕、次缢痕、随体等染色体基本形态;根据着丝点位置将染色体按形态分为不同类型,在细胞分裂后期具有不同的表现形态;了解同源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的基本概念,掌握染色体核型分析的基本概念及其分类依据。
3、染色体的数目:同种生物染色体数目是恒定的,性细胞中的数目是体细胞的一半,了解主要农作物染色体的数目。
第二节细胞的分裂和细胞周期1、细胞周期:一个完整的细胞周期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前者由可分为合成前期、合成期、合成后期,后者又可分为核分裂和胞质分裂两个阶段。
2、有丝分裂:有丝分裂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各个时期具有不同的表现特征;了解有丝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3、减数分裂:了解减数分裂的基本概念,可分为第一次分裂和第二次分裂,每次分裂又分为前、中、后、末4个时期,减数发生在第一次分裂;第一次分裂的前期又分为细线期、偶线期、粗线期、双线期、终变期,了解不同时期染色体的形态特征;了解减数分裂的遗传学意义。
第三节配子的形成和受精1、雌雄配子的形成:掌握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的基本概念;了解植物雌、雄配子的形成过程,每个胚囊母细胞形成1个雌配子体,每个花粉母细胞可形成4个雄配子体。
2、植物的授粉与受精:掌握授粉、受精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双受精的概念,了解通过双受精发育成的种子其各组成成分遗传组成来源的不同;掌握花粉直感与果实直感的概念及区别并能各举实例。
3、无融合生殖:了解无融合生殖基本概念及其几种主要类型(单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二倍配子体无融合生殖、不定胚、单性结实)第二章孟德尔遗传第一节分离规律1、性状分离现象及解释:在熟悉单位性状、相对性状、显性性状、隐性性状等基本概念的基础上,理解孟德尔对性状分离现象的发现及合理解释。
考试题库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二、填空题 (7)二、填空 (10)三、判断 (12)四、简答题 (14)四、简答题 (16)五、计算题 (20)五、计算题 (26)一、名词解释1、遗传1、亲代把成套遗传物质传给子代并致使亲子相似的过程。
2、变异2、亲代传给子代的遗传物质或遗传物质在子代发挥的作用发生变化,致使亲子间和子代个体间性状相异的过程。
3、可遗传变异3、遗传物质发生变化所产生的变异。
4、不遗传变异4、遗传物质没有发生变化的性状变异。
5、生物进化5、某一物种或某一完整的生物类群或整个生物界的历史发展过程。
6、自然选择6、针对自然条件的变化,生物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的过程。
7、人工选择7、人类按自身的需要,利用各种自然变异或人工创造的变异,从中选择人类所需的种或品种的过程。
8、原核生物8、细胞中仅有核物质,而没有形成核结构的一类原始生物。
如病毒、细菌、蓝藻等。
9、真核生物9、细胞中具备核结构的已进化的生物。
10、同源染色体10、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相同的一对染色体,他们有着共同的起源。
11、非同源染色体11、在大小、形态、结构上彼此不同的染色体,他们起源也不同。
12、双受精12、种子植物胚囊中,同时发生的卵与精子结合为合子,两个极核与精子结合为胚乳细胞核的过程。
13、花粉直感13、在杂交的情况下,母株新结种子的胚或胚乳直接表现父本某些性状的现象。
14、孤雌生殖14、卵细胞未经受精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5、孤雄生殖15、雄配子体未与卵结合而发育成新个体的生殖方式。
16、单性生殖16、未经雌雄两性的结合而产生后代的生殖方式。
17、不定胚同17、珠心或珠被的双倍体细胞,不能经过配子体阶段即分化而成的胚18、单性结实18、卵细胞没有受精不形成胚,但雌蕊受花粉的刺激而发育成果实的现象19、无融合生殖19、生殖虽涉及性分化但却是雌雄配子不发生融合的一种生殖方式。
20、单位形状20、为便于遗传研究而区分开的每一个具体性状。
单基因遗传病:简称单基因病,指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而发生的遗传性疾病,这对等位基因称为主基因。
上下代传递遵循孟德尔遗传定律。
分为核基因遗传和线粒体基因遗传。
常染色体显性(AD)遗传病:遗传病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与正常基因组成杂合子导致个体发病,即致病基因决定的是显性性状。
常染色体完全显性遗传的特征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⑵患者的双亲中必有一个为患者,致病基因由患病的亲代传来;双亲无病时,子女一般不会患病(除非发生新的基因突变)⑶患者的同胞和后代有1/2的发病可能⑷系谱中通常连续几代都可以看到患者,即存在连续传递的现象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1~22号常染色体上,其遗传方式是隐性的,只有隐性致病基因的纯合子才会发病,称为常染色体隐性(AR)遗传病。
带有隐性致病基因的杂合子本身不发病,但可将隐性致病基因遗传给后代,称为携带者。
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遗传特征⑴由于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因而致病基因的遗传与性别无关,即男女患病的机会均等⑵患者的双亲表型往往正常,但都是致病基因的携带者⑶患者的同胞有1/4的发病风险,患者表型正常的同胞中有2/3的可能为携带者;患者的子女一般不发病,但肯定都是携带者⑷系谱中患者的分布往往是散发的,通常看不到连续传递现象,有时在整个系谱中甚至只有先证者一个患者⑸近亲婚配时,后代的发病风险比随机婚配明显增高。
这是由于他们有共同的祖先,可能会携带某种共同的基因由性染色体的基因所决定的性状在群体分布上存在着明显的性别差异。
如果决定一种遗传病的致病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带有致病基因的女性杂合子即可发病,称为X连锁显性(XD)遗传病男性只有一条X染色体,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不是成对存在的,在Y染色体上缺少相对应的等位基因,故称为半合子,其X染色体上的基因都可表现出相应的性状或疾病。
男性的X染色体及其连锁的基因只能从母亲传来,又只能传递给女儿,不存在男性→男性的传递,这种传递方式称为交叉遗传。
名解:1、遗传病:因遗传因素(生殖细胞、受精卵或体细胞内遗传物质的结构和功能的改变)而罹患的疾病。
2、割裂基因: 真核生物的结构基因,由编码序列和非编码序列两部分构成,非编码序列将编码序列隔开,这种基因称为割裂基因3、点突变:是指DNA分子中一个碱基被另一个不同的碱基替代而造成的突变4、无义突变:是编码某一种氨基酸的三联体密码经碱基替换后,变成不编码任何氨基酸的终止密码UAA、UAG或UGA。
5、错义突变:错义突变是编码某种氨基酸的密码子经碱基替换以后,变成编码另一种氨基酸的密码子,从而使多肽链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改变。
6、移码突变:是由于基因组DNA链中插入或缺失1个或几个(非3或3的倍数)碱基对,从而使自插入或缺失的那一点以下的三联体密码的组合发生改变,进而使其编码的氨基酸种类和序列发生变化。
7、动态突变:为串联重复的三核苷酸序列随着世代的传递而拷贝数逐代累加的突变方式。
8、人类基因组学:是研究人类基因组组成,基因组内各基因的精细结构、相互关系以及表达调控的科学9、表观遗传:通过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来传递非DNA序列信息的现象10、表观遗传学:是研究不涉及DNA序列改变的基因表达和调控的可遗传的变化,或者说是研究从基因演绎为表型的过程和机制的一门新兴的遗传学分支11、基因组印迹:是表观遗传学调节的一种形式,是指两个亲本等位基因的差异性甲基化造成了一个亲本等位基因的沉默,另一个亲本等位基因保持单等位基因活性12、X染色质:在正常女性的间期细胞中的紧贴核膜内缘的染色极深,直径在1μm左右的椭圆形小体,此为失活的X染色体在间期呈高度固缩而成13、罗伯逊易位:是相互易位的一种特殊形式,只发生在两条近端着丝粒染色体(D/D,D/G,G/G),其断裂发生在着丝粒处或其附近,重接后形成两条衍生染色体,一条由两者长臂构成,几乎具有全部遗传物质,而另一条由两者的短臂构成,常于第二次分裂14、染色体病:是指由于先天性的染色体数目异常或结构畸变而引起的具有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15、系谱分析:对具有某种性状的家系成员的性状分布进行观察,通过对该性状在家系后代的分离或传递方式进行分析16、先证者:是指某个家族中第一个被医生或研究人员发现的罹患某种遗传病的患者或具有某种性状的成员17、系谱:是指从先证者入手,追溯调查其所有家庭成员(直系和旁系亲属)的数目、亲属关系及某种遗传病(或性状)的分布等资料,并按一定格式将这些资料绘制成的一个图解18、同源染色体:形态大小相同、结构相似、一条来自父方一条来自母方,上面载有等位基因的一对染色体19、等位基因: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称为基因座位。
遗传学一、名词解释1.同源染色体:在生物的体细胞内,具有同一种形态特征的染色体通常成对存在。
这种形态和结构相同的一对染色体称为同源染色体。
2.非同源染色体:一对同源染色体与另一对形态和结构不同的染色体之间,互称为非同源染色体3.受精:也称为配子融合,是指生殖细胞(配子)结合的过程.4.直感:是花粉(父本)对种子或果实的性状产生影响的现象5.花粉直感:也称为胚乳直感,是指胚乳性状受精核影响直接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直接原因就是双受精,如玉米)6.果实直感:也称为种皮直感,是指种皮或果皮组织在发育过程中受花粉影响而表现父本的某些性状的现象。
(如棉籽的纤维)7.无融合生殖:雌雄胚子不发生核融合,但又能形成种子的一种特殊生殖方式.8.等位基因:控制一对相对性状位于同源染色体上对应位点的两个基因9.共显性(并显性):如果双亲的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即一对等位基因的两个成员在杂合体中都表达的遗传现象10.复等位基因:同源染色体相同位点上存在的3个或3个以上的等位基因11.基因互作:不同对基因间相互作用共同决定同一单位性状表现的结果12.互补作用: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分别处于纯和显性或杂合状态时,共同决定一种性状的发育。
当只有一对基因是显性,或两对基因都是隐形时,则表现为另一种性状。
这种基因互作的类型称为互补作用13.积加作用:两种显性基因同时存在时产生一种性状,单独存在时能分别表现相似的性状,两种显性基因均不存在时又表现第三种性状,这种基因互作称为积加作用14.重叠作用:不同对基因互作时,不同的显性基因对表现型产生相同的影响,F2产生15:1的比例,这种基因互作称为重叠作用15.上位性: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共同对一单位性状发生作用,而且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有遮盖作用16.相引相(相引相):甲乙二个显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甲乙两个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17.相斥相(相斥相):甲显性和乙隐性性状连系在一起遗传,乙显和甲隐连系在一起遗传的杂交组合18.连锁遗传:是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连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19.完全连锁:位于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不发生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则这两个非等位基因总是连接在一起而遗传的现象20.不完全连锁:指同一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之间或多或少地发生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交换,测交后代中大部分为亲本类型,少部分为重组类型的现象21.交换:是指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对应片段的交换,从而引起相应基因间的交换与重组22.交换值:同源染色体的非姊妹染色单体间有关基因的染色体片段发生交换的频率。
遗传学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文库一、选择题1. 孟德尔遗传定律包括以下哪两个基本定律?A. 显性定律和隐性定律B. 分离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C. 显性定律和独立分配定律D. 分离定律和连锁定律答案:B2. 以下哪个不是遗传学中的基本概念?A. 基因B. 染色体C. 表型D. 细胞质答案:D3. 基因突变是指:A. 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发生改变B. 基因序列发生改变C. 染色体结构发生改变D. 基因表达模式发生改变答案:B4. 以下哪个是多基因遗传病的例子?A. 血友病B. 唐氏综合症C. 高血压D. 镰状细胞性贫血答案:C5. 以下哪个是遗传病的遗传方式?A.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B. X连锁隐性遗传C. Y连锁遗传D. 所有以上答案:D二、填空题6. 孟德尔的_________定律描述了不同基因在遗传时的独立性。
答案:独立分配7. 染色体的_________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答案:DNA8. 基因型与表型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
答案:基因型决定表型9. 连锁遗传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基因因为_________而倾向于一起遗传。
答案: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接近10. 遗传病的预防措施包括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
答案:遗传咨询、婚前检查、产前诊断三、简答题11. 简述孟德尔的分离定律。
答案:孟德尔的分离定律指出,在有性生殖过程中,成对的等位基因在形成配子时分离,每个配子只获得一个等位基因。
12. 解释什么是连锁和重组。
答案:连锁是指两个或多个基因因为它们在染色体上的位置接近而倾向于一起遗传。
重组是指在有性生殖过程中,由于染色体的交叉互换,导致基因的新组合出现。
13. 描述遗传病的分类。
答案:遗传病可以根据遗传方式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如常染色体显性遗传、常染色体隐性遗传、X连锁遗传等)和多基因遗传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还可以根据遗传物质的改变分为染色体病(如唐氏综合症)和基因突变病。
《遗传学》考试大纲一、大纲综述《遗传学》是研究生物遗传与变异及其规律性的科学,是林木遗传育种学科入学考试主干考试科目。
通过掌握现代遗传学的主要原理使学生理解植物主要经济性状遗传和变异的基本规律和分子机理,为今后从事植物遗传与育种研究打下基础。
为了帮助考生了解《遗传学》课程的主要知识点和复习范围及报考的有关要求,特制定本考试大纲。
二、考试内容1. 绪论(1) 遗传学的基本概念及其产生与发展历程。
(2) 遗传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与任务。
(3) 遗传学在农林业生产和研究中的应用价值和发展趋势。
2. 遗传物质的分子基础(1) 遗传物质的证据。
(2) 遗传物质DNA和RNA及其分子结构。
(3) 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的合成过程及特点。
(4) RNA的转录及加工,包括RNA的种类,RNA复制的特点,原核生物RNA的合成和真核生物遗传物质的转录及加工。
(5) 遗传密码与遗传信息的翻译,包括DNA与遗传密码,蛋白质的合成及中心法则的内容。
3. 传递遗传学(1)染色体的传递与遗传:有丝分裂和细胞分裂、减数分裂和有性生殖。
(2)孟德尔遗传学:孟德尔试验、林木性状的孟德尔遗传、孟德尔遗传的统计检验。
(3) 孟德尔定律的扩展:部分显性、共显性、上位性;连锁遗传的发现、解释及验证。
4. 基因突变(1) 基因的概念与基因精细结构分析和基因的表达与调控。
(2) 基因突变的基本概念及其一般特征;基因突变与性状表现及基因突变的分子基础;基因突变的检测和诱发。
(3) 转座因子的发现与鉴定,转座因子的结构特征及其应用。
5. 染色体变异(1)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概念及主要类型如染色体缺失、重复、倒位、易位的类型、细胞学鉴别及遗传效应。
(2) 染色体组的概念及染色体数目变异类型。
(3) 整倍体与非整倍体的类型、遗传表现及应用。
6. 基因工程(1) 基因工程的发展历史、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一般步骤。
(2) 基因克隆的策略与方法、常用工具酶和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