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燃油标准.docx
- 格式:docx
- 大小:50.08 KB
- 文档页数:4
油化验规程第一节总则1.1概述电厂油务工作直接关系到电力系统用油设备的使用寿命和电力生产的安全经济运行。
如果油品监督维护不当,就会使油品严重劣化,从而产生严重危害。
因此,必须对用油品质进行有效的监控。
我公司油务监督工作主要包括:新油的验收,运行油的质量监督及设备检修时油质的监督和验收。
1.2油品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1.2.1入炉燃油的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见表1-1)表1-1 入炉燃油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序号项目轻柴油牌号及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10 0 -10 -20 -35 -501 水分,%(m/m)不大于痕迹GB/T260 每月一次2 机械杂质,% 无GB/T511 每月一次3 密度(20),℃,kg/m3实测GB/T1884 每月一次4 酸值,mgKOH/100mL 不大于0.2 GB/T380 每月一次5 运动粘度(20℃),mm2/s3.0~8.0 2.5~8.0 1.8~7.0 GB/T265 每季度一次6 凝点,℃不高于10 0 -10 -20 -35 -50 GB/T510 每季年一次7 闪点(闭口),℃不低于55 不低于45 GB/T261 每季度一次8 馏程:50%回收温度,℃不高于90%回收温度,℃不高于95%回收温度,℃不高于30355365GB/T6536 每季度一次备注(1)定期测定一次入炉燃油混合样的水分和密度;(2)1、2项可用目测法,即将试样注入100mL玻璃量筒中,在室温(20℃±5℃)下观察,应当透明,没有悬浮和沉降的水分及机械杂质。
1.2.2运行中汽轮机油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见表1-2)表1-2 运行中汽轮机油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序号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1 外状(透明度)透明外观目视每周至少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2 运动粘度(40℃),mm2/s 与新油原始测值偏离≤20%GB/T265每半年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3 闪点(开口杯),℃与新油原始测GB/T267 每半年一次序号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值相比不低于15 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4 机械杂质无外观目视每周至少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5 酸值,mgKOH/g 未加防锈剂油≤0.2 GB/T264或GB/T7599每季度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加防锈剂油≤0.36 液相锈蚀无锈GB/T11143每年至少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7 破乳化度,min ≤30 GB/T7605每半年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8 水分,mg/L ≤100 GB/T7600每周至少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9 颗粒污染度 NAS级≤8 SD313每季度一次新设备投运前或大修后1.2.3运行中汽轮机油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见表1-3)表1-3 运行中抗燃油检验项目及质量标准序号项目质量标准检验方法检验周期ZR-881中压油ZR-881-G高压油第二个月后1 外观透明透明DL429.1 每月一次2 颜色桔红桔红DL429.2 每月一次3 酸值,mgKOH/g ≤0.25 ≤0.2 GB/T264 每月一次4 闪点,℃≥235 ≥235 GB/T3536 每季度一次5 水分,%(m/m)≤0.1 ≤0.1 GB/T7600 每季度一次6 氯含量,%(m/m)≤0.015 ≤0.010 DL433 每季度一次7 电阻率(20℃),Ω.cm —≥5.0×109DL421 每季度一次8 密度(20℃),g/cm3 1.13~1.17 1.13~1.17 GB/T1884 每半年一次9 运动粘度(40℃),mm2/s 28.8~35.2 37.9~44.3 GB/T265 每半年一次10 颗粒污染度NAS级≤6 ≤6 SD313 每半年一次备注(1)1、2、3项使用第一个月应每周检验一次;(2)4、5、6、7项使用第一个月应两周检验一次;(3)8、9、10项使用第一个月应检验一次;(4)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油质全分析。
抗燃油抗燃油(EH油) 抗燃油由磷酸酯组成,外观透明、均匀,新油略呈淡黄色,无沉淀物,挥发性低,抗磨性好,安定性好,物理性稳定,发电厂电液控制系统所用抗燃油是一种抗燃的纯磷酸脂液体,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一,在极高温度下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或着火后能很快自灭,磷酸酯具有高的热氧化稳定性。
抗燃油是有毒或低毒的,大量接触后神经、肌肉器官受损,呈现出四肢麻痹,此外对皮肤、眼睛和呼吸道有一定刺激作用。
抗燃油的性能(1)密度:按GB /T 1884方法进行试验。
磷酸酯抗燃油密度大于1,一般为1.11~1.17。
由于抗燃油密度大,因而有可能使管道中的污染物悬浮在液面而在系统中循环,造成某些部件堵塞与磨损。
如果系统进水,水会浮在液面上,使其排除较为困难,系统产生锈蚀。
(2)运动黏度:按GB/T 265方法进行试验。
抗燃油的黏度较润滑油为大,一般为2 8mm2/s~45mm2/s。
(3)酸值:按GB/T 264方法进行试验。
酸值高会加速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从而缩短抗燃油的寿命,故酸值越小越好。
(4)倾点:按GB/T 3535方法进行试验。
确定油品的低温性能,判断油品是否被其他液体污染。
(5)水分:按GB/T 7600方法进行试验。
水分不但会导致磷酸酯抗燃油的水解劣化、酸值升高,造成系统部件腐蚀,而且会影响油的润滑特性。
如果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水分含量超标,应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6)闪点:按GB/T 3536方法进行试验。
运行磷酸酯抗燃油的闪点降低,说明油中混入了易挥发可燃性组分或发生了分解变质,应同时检测自燃点、黏度等项目,分析闪点降低的原因。
(7)自燃点:按DL/T 706方法进行试验。
当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的自燃点降低,说明被矿物油或其他易燃液体污染,应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停机换油。
(8)氯含量:按DL/T 433方法进行试验。
磷酸酯抗燃油中氯含量过高,会对伺服阀等油系统部件产生腐蚀,并可能损坏某些密封材料。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电厂用抗燃油验收、运行监督及维护管理导则DL/T571—95 Guide for acceptance,in-service supervision and maintenance offire-resistant fluid used in power plants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工业部1995-05-03批准1995-10-01实施随着电力工业的发展,机组功率不断增大,蒸汽参数和汽轮机调速系统油压相应提高。
为防止高压油泄漏酿成火灾,调速系统控制液已广泛采用合成磷酸酯抗燃液压液,简称抗燃油。
为使现场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抗燃油的性能和老化规律,做好新抗燃油的验收、运行中抗燃油的监督与维护工作,特制定本导则。
本导则是总结我国十几年来抗燃油科研成果及电厂使用经验,并参考国外同类导则而制订的,在使用本导则时应考虑设备类型及实际状况,并参照制造厂家的说明及要求执行。
1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1.1本导则阐明了大型汽轮机调速系统以及小汽轮机高压旁路系统使用的磷酸酯抗燃油的性能,规定了运行中抗燃油的质量控制标准。
1.2制定本导则的目的是,为电厂工作人员掌握抗燃油使用性能及变化规律提供指导,对新抗燃油的验收及运行油的监督、维护作出规定。
1.3本导则不适用于矿物汽轮机油和调速系统用的其他工作介质。
2引用标准GB7597电力用油(变压器油、汽轮机油)取样方法GB265石油产品运动粘度测定法和动力粘度计算法GB/T1884石油和液体石油产品密度测定法(密度计法)GB510石油产品凝点测定法GB3536石油产品闪点和燃点测定法(克利夫兰开口杯法)GB264石油产品酸值测定法GB7600运行中变压器油水分含量测定法(库仑法)GB/T12579润滑油泡沫特性测定法DL421绝缘油体积电阻率测定法DL429.1透明度测定法DL429.2颜色测定法DL433抗燃油中氯含量测定方法(氧弹法)DL429.6运行油开口杯老化测定法SD313油中颗粒数及尺寸分布测量方法(自动颗粒计数仪法)SH/T0308润滑油空气释放值测定法3抗燃油应具备的性能根据调速系统工作油压,抗燃油可分为中压抗燃油(油压约4MPa)和高压抗燃油(油压大于等于11MPa)。
汽轮机抗燃油技术管理规定一、背景与意义随着工业化的进程,燃油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能源之一。
然而,在液态燃油储存和输送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安全隐患,例如炸弹式事故等。
对于发电、船舶、航空等行业而言,液态燃油的安全问题尤为重要。
其中,在汽轮机系统中燃油的燃烧质量、燃烧效率等指标,除了极大影响着汽轮机的性能,甚至可以成为关系到该领域的重大安全隐患。
因此,在汽轮机的燃烧系统中,采用一种可靠有效的抗燃油技术,变得非常重要。
二、抗燃油技术的意义所谓“抗燃油技术”,顾名思义便是指通过针对燃油这一易燃物质的优化措施来增加汽轮机系统的安全性和稳定性,使得机组能够在燃料油质量有巨大波动时,仍能相对稳定地工作。
三、抗燃油技术的主要实现方式实现抗燃油技术有几种不同的方式:1. 燃烧调节技术燃烧系统中参数的实时调节,与燃油质量的变化相匹配,可以有效地提升燃烧的效率和稳定性。
2. 抑制燃烬的超声技术利用超声波的震动力量,将燃油中微粒和杂质分解,降低燃烬的产生和对涡轮机的影响。
3. 液态燃料杀菌技术在燃烧之前,利用特殊的杀菌剂对燃料进行杀菌处理,可以有效地降低燃料中的微生物数量,防止其堵塞系统或增加腐蚀的风险。
4. 燃烧增强剂技术添加一些特殊的燃料添加剂,使用化学反应阻断燃烧过程中发生的一些特定的物理反应,从而防止火灾发生。
四、抗燃油技术的管理和规范为了保证汽轮机抗燃油技术的稳定实现,应该建立一系列的管理和规范措施,包括:1. 抗燃油技术实施评估对于新开发或引用抗燃油技术的系统,应该进行全面的实施评估,实现可行性、效果和可靠性评估。
2. 技术管理抗燃油技术的实施需要专业的技术团队进行技术管理、运行监测和风险评估。
3. 规范实施应该建立一套可靠的规范和标准,对于采用的抗燃油技术进行规范实施,确保技术的稳定可靠执行。
4. 培训和宣传对于参与运作的人员,需要进行培训和宣传,了解如何使用和维护抗燃油技术。
五、总结汽轮机的抗燃油技术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的一个重要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研究和应用价值。
抗燃油检测标准及简介抗燃油检测发现其由磷酸酯组成,外观透明、均匀,新油略呈淡黄⾊,⽆沉淀物,挥发性低,抗磨性好,安定性好,物理性稳定,发电⼚电液控制系统所⽤抗燃油是⼀种抗燃的纯磷酸脂液体,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在极⾼温度下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焰,或着⽕后能很快⾃灭,磷酸酯具有⾼的热氧化稳定性。
抗燃油是有毒或低毒的,⼤量接触后神经、肌⾁器官受损,呈现出四肢⿇痹,此外对⽪肤、眼睛和呼吸道有⼀定刺激作⽤。
因此对在权威的油品检测机构进⾏专业精准的抗燃油检测是很有必要的!国联质检油品检测中⼼抗燃油性能及检测标准如下:(1)密度:按GB /T 1884⽅法进⾏试验。
磷酸酯抗燃油密度⼤于1,⼀般为1.11~1.17。
由于抗燃油密度⼤,因⽽有可能使管道中的污染物悬浮在液⾯⽽在系统中循环,造成某些部件堵塞与磨损。
如果系统进⽔,⽔会浮在液⾯上,使其排除较为困难,系统产⽣锈蚀。
(2)运动黏度:按GB/T 265⽅法进⾏试验。
抗燃油的黏度较润滑油为⼤,⼀般为28mm2/s~45mm2/s。
(3)酸值:按GB/T 264⽅法进⾏试验。
酸值⾼会加速磷酸酯抗燃油的⽔解,从⽽缩短抗燃油的寿命,故酸值越⼩越好。
(4)倾点:按GB/T 3535⽅法进⾏试验。
确定油品的低温性能,判断油品是否被其他液体污染。
(5)⽔分:按GB/T 7600⽅法进⾏试验。
⽔分不但会导致磷酸酯抗燃油的⽔解劣化、酸值升⾼,造成系统部件腐蚀,⽽且会影响油的润滑特性。
如果运⾏磷酸酯抗燃油的⽔分含量超标,应迅速查明原因,采取有效的处理措施。
(6)闪点:按GB/T 3536⽅法进⾏试验。
运⾏磷酸酯抗燃油的闪点降低,说明油中混⼊了易挥发可燃性组分或发⽣了分解变质,应同时检测⾃燃点、黏度等项⽬,分析闪点降低的原因。
(7)⾃燃点:按DL/T 706⽅法进⾏试验。
当运⾏中磷酸酯抗燃油的⾃燃点降低,说明被矿物油或其他易燃液体污染,应查明原因,采取处理措施,必要时停机换油。
一:磷酸酯合成基础油的性能磷酸酯分为正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两类,其中正磷酸酯又可分为伯、仲、叔磷酸酯,适于作合成油使用的主要是叔磷酸酯。
磷酸酯的性能如下:1)物理性能:磷酸酯的密度大致在0.90~1.25kg/cm3之间,挥发性通常低于相应粘度的矿物油,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烷基芳基磷酸酯粘度适中,并有较好的粘温性能。
2)难燃性: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一,在极高温度下磷酸酯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着火后会很快自灭。
3)润滑性:由于磷酸酯含有元素磷,是一种很好的润滑材料,可用作极压抗磨剂。
4)水解稳定性:由于磷酸酯是有机醇或酚与无机磷酸反应的产物,故其水解稳定性不好。
在一定条件下,磷酸酯可以水解,特别是油中的酸性物质会起到催化水解的作用。
5)热氧化稳定性:磷酸酯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取决于酯的化学结构。
通常三芳基磷酸酯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为150~170℃,烷基芳基磷酸酯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为105~121℃。
6)溶解性:磷酸酯对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二:多元醇酯型难燃液压油与普通抗磨液压油的混用问题多元醇酯型液压油(polyol ester,也称为脂肪酸酯型、HFDU型难燃液压油)是由高性能的合成酯与精选的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铁金属和非铁金属的防腐保护作用,优异的氧化安定作用。
因其很高的自燃点,所以在航空、电力、钢铁冶金等特殊行业被应用,多元醇酯型液压油与液压系统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能与大多数密封材料相容,特别是:丁腈橡胶,氟橡胶,聚四氟乙烯,硅橡胶,氨基甲酸酯(URETHANE)。
但是下列密封件最好不要使用:氯丁橡胶(Neoprene),丁基橡胶(butyl),乙丙烯橡胶(EPR),低密度丁腈橡胶(Low nitrile Buna-N)。
同时,因该种液压液很容易和矿油型液压油互换,且性能优异,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尽管其价格是矿油型液压油的两倍以上,仍然被使用在许多对于阻燃和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所。
汽轮机抗燃油技术管理规定常用版(可以直接使用,可编辑实用优质文档,欢迎下载)汽轮机抗燃油技术管理规定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公司抗燃油技术管理的职责、管理内容与方法。
本标准适用于公司抗燃油技术的管理工作。
2 职责在公司总经理、分管副总经理的领导下,生产技术部负责公司抗燃油技术的管理。
3 管理内容与方法 3.1 生技部组织、督促、协调油务技术质量管理工作。
包括认可换油、混油及油种的变更,并提出油品的技术要求。
发电部汇总并做好油质合格率统计,汽机检修分公司记录油耗等技术参数。
3.2 物资部按确定的技术要求和本标准有关要求落实购油渠道,会同发电部参加质量验收。
负责入库油的保管和发放。
3.3 发电部对新油、运行油的质量负责,指导开展油质防劣和必要的小型试验。
发电部进行新油、运行油的质量检,监督运行设备油的巡视、补油、回收、防劣、净化等具体工作,如实作好原始记录。
3.4 汽机专业有责任加强设备运行调整、提高检修维护水平,防止汽水、颗粒杂质污染油质,加速油质乳化、劣化。
3.5 油系统安装调试验收 3.5.1 安装或更换部件前,生技部、发电部、汽机分公司专职人员应检查制造厂提供的部件(管道、弯头、油箱、油动机部套等)有无可见焊渣、污垢、砂等杂物,管口封存是否良好;安装时可用清洁低压力蒸汽冲洗部件,清洗油液的颗粒污染度报告达到NAS 1688级8级为合格。
合格的部件方可安装。
3.5.2 设备安装完毕后,应严格按照SDJ53 83《电力建设施工及验收技术规范》(汽轮机篇)及编写的循环和冲洗规程制订方案,用抗燃油对系统进行变温循环冲洗过滤,直至油中颗粒污染度达到运行标准(见表1)为循环冲洗合格。
循环和冲洗操作由发电部运行人员负责,汽机分公司配合。
3.5.3 循环和冲洗过程中,发电部专业人员应经常从回油总管取冲洗油样检测,直至油质达到新抗燃油标准(见表1),其中颗粒污染度应符合运行中抗燃油标准。
合格后方可进行调门联动试验。
表 1新磷酸酯抗燃油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指标
1外观无色或淡黄 , 透明2密度( 20 ℃) g/cm 2 1.13 ~1.17
运动粘度( 40℃)a
3
2
41.4 ~50.6
mm/s
4倾点℃≤-18
5闪点℃≥240
6自燃点℃≥530颗粒污染度 (NAS 1638)b
7≤6
级
8水份 mg/L≤600
9酸值 mgKOH/g≤0.05
10氯含量 mg/kg≤50泡沫特性24℃≤50/0 1193.5 ℃≤10/0 mL/mL24℃≤50/0
电阻率(20℃)
12≥1×1010
Ω · cm
13空气释放值( 50 ℃) min≤3
油层酸值增加≤ 0.02
mgKOH/g
≤ 0.05水解安水层酸值
14定性
铜
试
片
失
重
≤
.
8
试验方法
DL/T 429.1
GB/T 1884 GB/T 265
GB/T 3535
GB/T 3536
DL/T 706
DL/T 432
GB/T 7600
GB/T 264
DL/T 433
GB/T 12579DL/T 421 SH/T 0308
SH/T 0301
a 按 ISO 3448-1992规定,磷酸酯抗燃油属于VG46 级。
b NAS 1638 颗粒污染度分析标准见本标准附录D。
表 2 运行中磷酸酯抗燃油质量标准
序号项目指标试验方法1外观透明DL/T 429.1
2密度( 20℃) g/cm 2 1.13 ~1.17GB/T 1884
运动粘度( 40℃,ISOVG46)
3
2
39.1 ~52.9GB/T 265
mm/s
4倾点℃≤ -18GB/T 3535 5闪点℃≥235GB/T 3536 6自燃点℃≥530DL/T 706
b
颗粒污染度(NAS 1638)
7≤6DL/T 432
级
8水份 mg/L≤1000GB/T 7600 9酸值 mgKOH/g≤0.15GB/T 264 10氯含量 mg/kg≤100DL/T 433泡沫特性24℃≤200/0
1193.5 ℃≤40/0GB/T 12579
mL/mL24℃≤200/0
电阻率(20 ℃)
12
Ω · cm
≥6×109DL/T 421 13矿物油含量%≤4本标准附录 C 14空气释放值( 50℃) min≤10SH/T 0308
EH 油油质主要是指酸值及水和氯的含量,EH 抗燃EH 油新油酸度指标为0.03 ( mgKOH/g 油中的颗粒度等。
),运行指标一般为0.1 ,当酸度指标超过
0.1 时,我们认为抗燃油酸度过高,高酸度会导致抗燃油产生沉淀、起泡和空气间隔等问题。
影响抗燃油酸度的主要因素为局部过热和含水量过高,其中以局部过热最为普遍。
抗燃油的酸值升高后,必须连续投入再生装置。
再生装置中的硅藻土滤芯能有效地降低抗
燃油的酸度。
当抗燃油的酸度接近0.1 时(例如大于0.08 ),就应投入再生装置,这时酸
0.3 时,使用硅藻土很难使酸度降下来。
当抗燃油酸度超过
度会很快下降。
当抗燃油酸度超过
0.5 时,已不能运行,需要换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