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水师旗营的民间信仰建筑谱系——以福州琴江村为例
- 格式:pdf
- 大小:2.70 MB
- 文档页数:6
水师五营水师营人——清代齐齐哈尔水师营文化泛陈之三水师营人是清代黑龙江特殊的群体:他们隶属于八旗却不是旗人,担当水手而不能升迁,承担杂役却没有收益。
为了自身权益,水师营人与官府、汉军进行了200余年的争斗。
水师水手两次雅克萨战役,水师无疑是清军作战主力作战部队之一。
康熙二十三年(1684)五月,黑龙江水师营已经组建,但战役期间,建制被打乱,由朋春统一调度,水师指挥官是黑龙江副都统雅齐纳、索伦总管卜奎、水师营总管刘兆琦。
当时的水师营,由各兵种组成,人员成分极为复杂:有刘兆琦总管等官员;有从宁古塔、吉林征调的施放大炮、鸟枪汉军兵丁;有从江南征调的操作舰船把式、水手以及从宁古塔、吉林乌拉征调的流人,等等。
这些状况,在史志之中多有反映。
据《黑龙江志稿》记载,因“满、汉兵不习水性,选流人中谙习驾船者百五十名(或云:调京口水师驾船水手百名)交萨布素分派各船充当水手。
”据《柳边纪略》记载,由于处于战时状态,当年吉林船厂、宁古塔的流人多归黑龙江将军调度,宁古塔将军及其以下官员“不得主”。
“爱浑将军,旧官宁古塔,熟知流人姓名,按籍而稽,无得免者。
故流人、奴仆年壮者,皆为爱浑水手、船匠正身。
年老文弱者,皆为帮儿。
帮儿,帮正身者也。
每年出银六两给正身家。
”道出了水师营水手根底。
部分南方水师参加了雅克萨战争。
据《宦海伏波大事记》收录的黑龙江将军衙门档案记载,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四月,兵部会同户、工两部向荆口将军、江南总督行文,命令其挑派百名水手,由章京一员、披甲八名照料,由驿站发车,递送盛京,然后再由盛京将军更派八旗官员、兵丁送至黑龙江军前。
训练一年后,再差遣使用。
康熙谕示:“此项好水手,并非罪犯,应令该将军、副都统从优看待。
”由于其身份高于宁古塔、吉林船厂的水手,因而对于改变自身状况有更高的要求。
从目前所见史料可知,参加第一次雅克萨战役的舰船有128余艘,而仅有250余名水手为正丁,这显然不敷使用。
因此,有许多不在册的帮丁参加了驾船摇桨的工作。
滨岛敦俊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解析赵永翔兴起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的民间信仰研究从未像今天这样繁荣,只要简单地检索一下,就能发现这一研究已成为当前国内史学视野中的热点题目之一。
日本的滨岛敦俊教授正是这一领域的著名学者,他的中国民间信仰研究起步较早,成果卓著,所著《明清江南农村社会与民间信仰》一书,是近几年海外中国民间信仰研究领域中的高水平著作,其中有许多对明清时期江南地域社会中的民间信仰的独到见解。
是书现已有由朱海滨先生译成汉语、厦门大学2008年9月出版。
笔者研读此书数遍,并将此书主体分四部分做一解析。
(一)江南诸神的产生过程和特征。
是书的第一、二章主要个案,分析了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江南土神:李太尉、周孝子、王总管、刘王,并通过对这几位土神产生的过程和共同特征的解剖,达到了足资认识整个江南民间信仰的效果。
滨岛先生分析了明代江阴县的李太尉庙。
李太尉传说是元末该家族自立宗庙开始,织造出李太尉的灵异故事。
到了明代,李太尉后人宣称自家祖上宋元皆有封号,并重新修庙。
李太尉在颜瑄所修的志书中,被说成在宋宣和中被赐号辅德助顺广福忠正王,其人在元兵渡江犯境之危机关头,因助守将赵良珂退元兵,功封“昭应敷仁侯,加太尉,及殁赐庙,额曰昭应。
”故事情节貌似合理,但令主修弘治《江阴县志》的江阴县令黄傅奇怪的是,像李家有这样卓著的功绩,当为宋代显赫的将相世家,然宋代根本无所谓赵良珂者。
作者发现周孝子的故事起初内容很简单,元至正年间续修志书时仅记其事母至孝,殁后其母梦其为神,淳佑时进士陈榷薄为其建祠,赵必鉘为其请额;到洪武《苏州府志》时,增加了孝子以紫苏汤救淮南大疫的内容。
到弘治《常熟县志》时,增加了孝子休掉不孝敬母亲的妻子的事迹;到光绪《常昭合志稿》时,又增加了孝子助地方灭蝗、除虎、退敌,及割股孝父的事迹。
与之相对应的是地方官对之越来越重视:洪武时,常熟地方官已亲自祭拜孝子庙,正统时地方官为之立铭,天启时为之划拨祭田,光绪时孝子祠已遍江南。
浅谈福州的满族旗营本文从网络收集而来,上传到平台为了帮到更多的人,如果您需要使用本文档,请点击下载按钮下载本文档(有偿下载),另外祝您生活愉快,工作顺利,万事如意!福州满族旗营是清乾隆年间从北京旗营中抽调南迁的。
兵员2400 余人,连同随军家眷也只有4000 人左右。
尽管人数不多,亦隶八旗,即正黄、镶黄、正红、镶红、正白、镶白、正蓝、镶蓝。
每旗规定兵员数额为300 人,设协领(四品)一员、佐领(五品)一员、防御(六品)一员、骁骑校(七品)一员。
以下设前锋25 名、匠兵 5 名及领催(相当于班长)10 名。
士兵中有马甲(骑兵)150 名、步甲(步兵)50 名,此外,尚有“养育兵”(补充兵)20 名。
旗营人口逐年增加,而兵员却受定额限制不能扩充,因此每遇出缺,即出现多人争夺的局面(补上缺就有钱粮)。
为求公平合理,旗营建立了一种叫作“挑缺”的制度:凡步甲要上升为马甲,就要有骑马连发 3 箭均中百步外靶心的本领,而且年龄须在16 岁以上。
步甲出缺则须7 岁以上,并具有连发 5 箭均能中靶心的本领才能去比试,否则只能弃权。
有人不愿下苦功,所以到老还是一个“白丁”,一辈子没有粮饷,只有做小商贩糊口。
随着人口渐长,“白丁”数量也越来越大,成为旗营一大难题。
直到1864 年,因杭州满族旗营在与太平军的作战中官兵损失大半,特由福州旗营拨百户到杭州补充缺额,福州旗营人口过剩的状况才有所缓和。
但到辛亥革命前夕,人口又繁盛起来。
旗营中少数青壮年生活无出路,不得已出走南洋谋生,而在旗营档案中则报以“死亡”二字了事。
满族旗营每月要发大笔粮饷。
马甲每名每月 4 两 2 钱银子,老米 1 担;步甲每名每月 2 两5钱银子,老米 5 斗;养育兵未有米得,每名每月发钱7 钱。
庚子年(1900 年)以前,马甲和步甲尚能领到冬衣钱(每人每年 3 两银子)、瓦片钱(以福州多台风,屋瓦易损坏而发,每人每年约 1 两银子),庚子年后就取消了。
福州最美文化村
长乐琴江满族村中国历史文化名镇,位于长乐市洋屿乡琴江村首里街,是古代控马江卫省城的重要港口。
琴江村得名于流经这一段的闽江宛如一把古琴,故名琴江。
这里既是福建省唯一的满族聚居村,也是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之一,文化底蕴深厚,水师旗营的建筑风格独特,旗人八卦街保存完好,“台阁”艺术神奇美妙。
年、年,琴江村先后被评为“福建十大最美乡村”和“福建十佳旅游目的地”。
琴江村民每人都会三种语言:普通话、福州话和满族“旗下话”。
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满族村国家历史文化名村——琴江满族村
琴江满族村位于福建长乐市航城镇、闽江南岸的洋屿。
清雍正七年(1729年),福州将军奏请朝廷,从汉军八旗的镶黄、镶白、正蓝、正白四旗中抽调五百名官兵携眷到琴江筑地为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
最盛时官兵有12村落本是清代城堡式水师兵营,四周筑墙,周长1000多米;设城门4座,分左、右两翼建12条街,左翼为东门口街、阳青街、协府口街、帅正街、太平里、淳朴里;右翼为北门口街、大街、泗洲街、酋里街、承惠街、真武街。
街道两旁是一溜长排计有1321所官署、兵房,迄今还尚存几十所。
光绪十年(1884年),爆发中法马江海战,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协同福建水师,以极其简陋的设备,英勇奋战,重创敌人,8艘木质战船遭毁,阵亡官兵70多人。
城堡北门石堤旁的炮垒亦向敌舰猛轰。
一个仅有500名水师官兵的城寨,牺牲了100余人,几乎家家有英烈。
此次战役谱写一曲可歌可泣的爱国篇章。
在闽江边的北庙里,迄今仍供奉着阵亡烈士的牌位。
现今琴江村的满族居民,不少是当年水师官兵的后裔,他们会讲满语、写满文,保留许多满、汉习俗。
流传至今的“台阁”表演艺术颇具地方民族特色。
主要文物古迹有:清代的旗人街及其两旁的官署兵房、福州将军行署、毓麟宫、妈祖宫、孝友石牌坊、城墙、城门、照壁等。
1999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省级历史文化名村。
2010年,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国家文物局授予第五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荣誉称号。
文章编号:1000-2243(2006)04-0566-06福州琴江村水师旗营建筑组群分析黄声远,朱永春(福州大学土木建筑与工程学院,福建福州 350002)摘要:在实地调查和文献考释基础上,探讨福州琴江村水师旗营建筑遗存的建筑组群.从4个层面:选址、建筑类型与分布、街巷节点形态、街巷空间形态,分析琴江水师旗营建筑遗存的组群特征.关键词:琴江;水师旗营;建筑组群;福州中图分类号:T U -098.1文献标识码:AR esearch on building combination of B aqi navy camp in Q injiang districtH UANG Sheng -yuan ,ZH U Y ong -chun(C ollege of Civil Engineering Architecture ,Fuzhou University ,Fuzhou ,Fujian 350002,China )Abstract :Through the meth od on -site inspection and d ocument research ,this paper discusses building combination of Baqi navy cam p in Qinjiang district ,Fuzh ou.It makes an initial ex ploration ab ou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building combination of Baqi navy cam p in Qinjiang village from four aspects :the ch oice of positions ;arrangement of ty pe of building ;joint feature of street and alley ;space of street and alley.K eyw ords :Qinjiang village ;Baqi navy cam p ;building combination ;Fuzhou琴江村位于今福州长乐洋屿,为清代八旗驻三江口的水师营垒.作为目前我国唯一完整的清代水师营遗存,它的研究价值主要有2个方面:首先,近代军事建筑研究目前尚属空白.保存基本完整的三江口水师旗营,为了解清代水师建筑及其建筑组群特征敞开了一扇窗口,本文就此展开讨论;其次,洋务运动中组建的北洋、南洋、福建和广东4支近代水师,其中福建水师不仅组建最早,也惟一参与了旧式水师向新式轮船水师转型的历程,在这转化过程中,琴江的水师旗营与附近的马尾福建船政局,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对之综合研究,可揭示军事建筑近代演进的若干细节,拟另文讨论.1 琴江水师旗营沿革琴江村水师旗营立营,史料记载是明确可靠的:康熙年间康亲王入闽平定三藩之乱后,留驻福州城的旗汛口、蒙古营一带.雍正年间在三江口的琴江边的洋屿设立水师旗营,移驻至琴江.《琴江志》有如是的记述:雍正六年,福州将军蔡奏请设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三江者,闽江、琴江、乌龙江也.经议政大臣会议复奏照准.旋于雍正七年间,将军移咨藩司札,委福建同知沈创修围墙,周围二里零三分.[1]雍正六年,大将军阿入觐,钦承上谕:“尔等旗人宜知水务”.奉命旋闽,乃与总督高会舟溯流,以洋屿去海不远,密迩省城,宜设水师.[1]这段文字有2点值得注意,①琴江水师旗营立营获准于雍正六年(1728),次年营造.立营前驻扎在福州城内,不便操练水师,“旗人宜知水务”,需要在恰当的地方设一个八旗水师操练的营垒.而择址琴江地区,当因该地有闽江、琴江、乌龙江,三江汇聚点的特殊地理环境,又为福州门户.②琴江村的水师旗营是一次性规划的,因而能较准确地体现其时水师建筑的规划思想.从文字所述周围二里零三分,收稿日期:2005-08-19作者简介:黄声远(1980-),男;通讯联系人:朱永春,教授.基金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科研资助项目(JB03027)第34卷第4期2006年8月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Journal of Fuzhou University (Natural Science )V ol.34N o.4Aug.2006与今遗存大致相符看,记载是可信的.清光绪十年七月初三(1884年8月23日),马江海战爆发,驻琴江的三江口水师旗营参战,以木船敌法军坚船利炮,几乎全军覆没.琴江村水师旗营也逐渐颓废.2 水师旗营总体布局旗营坐落今长乐市琴江村,该地位于闽江的下游,马尾港的东侧,为福州城出海咽喉.它与隔江对岸的闽安镇绿营及江面上的圆山水寨,互为犄角,共同构成了闽江入口的军事海防.由此可见,琴江水师旗营择址的大区位,首先考虑到闽江海防整体的军事意义.中国古代村落选址一般要考虑风水,这对琴江村旗营营垒的选址,是否也发生了作用?尤其福建军务大臣兼署船政大臣张佩纶,曾将“审阅形势”,列为“水师要约”四端之首.“形势”,本为中国风水术相地时,对地貌描述的术语.形,概指山川的形态.势,指整体环境的走向、态势.“形”为近察,“势”为宏观.风水术审时度势,总是与宗族的兴衰联系.张佩纶对“形势”的解释是:海防之事,督抚终难不问.而各省既分疆域,即不能尽化町畦.若责成重臣,举沿海口岸,分别要冲、次冲,何处可建炮台,何处可修船坞,何处可伏水雷,将帅一家,水陆一气,是能血脉贯注,骨节通灵.虽海口之狭,潮汐之往来,泥质之软,礁沙之厚薄,断非一耳目所能周,一手足所能举.而备多力分之弊除,斯集思广益之效著.则相地之宜专也.[2]与传统风水术审阅形势相比,张佩纶增加了诸如如何布置要冲、炮台、船坞,乃至何处可伏水雷等新内容.但撇开这层表象,还是可以显见2种风水思维方式:①将复杂的形势简化为诸如狭、往来、软、厚薄一类对立因素的协调与综合.②这种选址虽然未必完全适合近代战争的需要,它被赋予了一种地形地貌的心理防御意义,这与中国传统的安全观念一脉相承.3 建筑类型与防御体系旗营内的建筑主要有:将军行、水师营房、协领衙门、火药库、班房、炮台和妈祖庙、毓麟宫一类祭祀性建筑(见图1).图1 福州长乐琴江旗营布局Fig.1 Arrangement of Baqi navy camp in Qinjiang district・765・第4期黄声远,等:福州琴江村水师旗营建筑组群分析 从旗营分布图来分析,整个旗营以大量的营房构成建筑群,围绕着旗营的一座炮山呈“回”字型环绕,旗营东部则又以将军行辕及其北面的大街为中轴线对称分布营房.从图1可以看出,最南端是将军行辕,左右两边是左翼协领和右翼协领及兵房,再沿着轴线往北左右两侧是兵房对称布局,然后再北就是骁骑校和左右翼防御的对称排布.从这样的安排可以见出:1)体现封建等级秩序.首先表现在对称分布,有明显的中轴线.等级较低兵房按照排状分布在中轴线的两侧和炮山四周,一些指挥机构、衙署则分布在将军行辕的两侧或者附近.2)适应军事管理.除体现了封建等级制度,从军事管理上来说也是合理的,它能够在战时迅速将指令逐级传达到各个营中,迅速召集大量旗兵.3)有明显的向背.中国传统观念,将环境看成有向背的生命体,负阴(山)抱阳(水)为理想的状态.琴江水师旗营布局负南面高地,面北面的琴江.旗营中比较重要的建筑大都背靠南面布置,将军衙门、协领衙门都布置在旗营的南部,尤其协领衙门,被布置在了炮山的南端,这也充分反映南面被视为背部.再来观察2类特殊建筑及布置方式:水师营房和祭祀性建筑.八旗水师家属是随军的,为了适应家庭结构,水师营房保持了每户独门独院的单元(见图2).同时又要适应军事组织纪律,单元间的组合采用了整齐划一的“一”字型(见图3),且仅有东西和南北向2种排列:旗营东侧的将军行辕及旁边的兵房呈东西横向一字形排开,再有自将军行辕往北左右两侧的兵房,则呈南北纵向一字排开,而营盘最北端的大量兵房则又是呈东西横向一字排列(见图1).由于水师营房数量大,这样的一横一纵,构成了旗营建筑组群排布纵横交错的基本特征.图2 福州长乐琴江旗营兵房单元实测(建筑测绘:唐捷、吴俭亦、罗平)Fig.2 Barracks of Baqi navy camp in Qinjiang district祭祀性建筑,主要有妈祖庙、毓麟宫(见图4)、武圣庙、傩庙、佛寺、三官堂、玄天上帝庙、五显庙等,每一户都在第一进上方设有神龛(见图5),有完整的民间信仰神社系统.这不免使人自然产生疑虑,何以一个水军营垒,能有超出世俗村落民间信仰建筑,这些建筑于军事有无关系?《琴江志》有一段记录其时水师操练的文字,值得推敲:水操 每将军都统阅水操,均在鲤冈麓武圣庙之观音殿.先背旗兵两名,枪兵若干名,单队兵丁若干名;次演水围,背旗兵二名,兵丁若干名;次演泅水,兵丁若干名;次演过剑河快,兵丁若干名;次演爬桅,兵丁若干名.最辛苦者莫如快,非素娴水务者不能胜任.次则爬桅,爬桅能高立赶缯船之桅顶演种种武技,演毕打一筋斗落于水面.次则放水枪者能足踩水中,胸部现于水面,两手放枪,枪长二尺,故名曰”水枪”,而泅水及水围之兵丁水量最下也.其背旗兵皆称水教习,系报水出身也.至壮丁之・865・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报水者则由协佐送考甲缺,或二次或三次不等,其执令及号炮则在剑屿也.快若届总督五年一次大阅各营水陆等操,则本营水操在南台江面操演也.[1]《琴江志》对水师三项操练:“水操”、“船操”、“巡洋”中,惟水操记载详尽,当因其是经常性的操练.水操操练首先在武圣庙前展开,显然带有祭祀性质.接下的“水围”、“泅水”、“过剑河快”、“爬桅”、“水枪”,与其说操练,不如说一种与祭仪相关的表演.这就反映了祭祀性建筑是旗营重要的激励机制不可或缺的一环.如傩仪,至迟在明代已成为军中鼓舞斗志的仪式.妈祖庙(或天后宫)、毓麟宫为祭祀妈祖和临水夫人,为福州地区影响最大的2位神祗[3],当然波及旗营.《琴江志》中,有一段易行台庙为天后宫的记述说明了这种影响:又北门外左旁,亦有天后宫,原系奉协领彝公灵阿长生禄位,初名行台庙.道光间,上游水患,漂来天后神像,乡人遂供像于行台前殿,将彝公移供天后座后.座后之上有楼,供奉文昌朱文公奎星.因更行台之名,亦称天后宫.[1]妈祖为传说中能拯救舟楫的海神,临水夫人也能呼风唤雨,成为旗营的最重要的神祗,与祭祖同等:北门外右旁道头,有天后庙,坐东南向西北,每将军莅营,首先诣庙行香.然后人行台,行台现改为学校也.鲤冈之麓,向北有观音殿.由殿后登山,有五圣庙,庙亦向北及围墙内之魁安境、安庆境两毓麟宫.魁安在承惠街,坐西向东,安庆在南门边,坐南向北.魁安系左翼子孙庙,安庆系右翼子孙庙.以上五庙,均于立营之始便已落成,所谓祖庙也.[1]作为旗营的精神支撑的祭祀性建筑,大多分布在路口交叉处,在各个巷角都有分布,南门、北门、东门也各有祭祀性建筑分布.在各个巷角都有分布(见图6),显然有精神上防御的意图.・965・第4期黄声远,等:福州琴江村水师旗营建筑组群分析4 街巷节点的形态街与街、街与巷、巷与巷之间的交汇点,可称之为节点.中国传统聚落街巷空间的特征,往往集中于节点的形态构成,因此有必要对琴江旗营的街巷空间节点的形态研究.琴江旗营的街巷空间节点,可分为下列几种类型:1)“└”型.指街巷中约90°的路口转折(见图7).与中国传统的街巷一般是自发形成的不同,琴江旗营的“└”节点空间是经过事先规划得出来的,其中的“└”路口应当是刻意的.从交通组织看,“└”路口设置完全可以被“十”字型路口取代.何以要安排这种“└”节点?稍检琴江旗营平面图就可发现,这样的节点大多出现在兵房和兵房的交接处(见图1),比如将军行辕与左右两翼兵房的交接;骁骑校与兵房的交接.“└”节点可通过一个拐角遮挡了前方道路的视线,使得道路空间变得复杂了,有利于巷战,增强旗营的军事防御的功能.2)“丁”型.“丁”型节点,指一条道路的尽端与另一条道路的中段垂直相交.它还可细分成“┳”、“┻”、“┨”、“┣”以及非垂直交接5类(见图8).据统计,琴江旗营这5类节点数:┳型,6个;┻型,4个;┨型,1个;┣型,1个;其他非垂直交接,3个.从统计的数据中可以看出,┳型和┻型占了绝大多数,总共有10个,┨型和┣型2个,其他类型3个.┳型和┻型节点占全部节点67%,并且主要分布在营盘东侧营房群的街巷中;而┨型和┣型仅占13%.这就表明:整个旗营的南北向道路不是直通的,有一定的阻隔.┳型多于┻型,究其原因,还是前文所述布局的向背关系,即旗营座南面北,北向为御敌方向.而东西向非假想御敌方向,不太需要┨型和┣型节点的阻隔,所以东西向道路较通畅.在统计过程中,其他类型的丁字节点,主要分布在营盘西侧围绕着炮山周围的营房群中,应当与该地的地形起伏有关.从交通功能看,不便于防御的“十”字型节点最畅达,“丁”型节点介于“十”字节点和死巷之间.旗营没有死巷或死路,是因为死巷虽适于巷战但不便于运兵.所以,“丁”节点的大量出现,是取防御和交通2种因素综合的结果.比如,旗营中将军行辕北面的那条中轴线大街两边的建筑组群的排布,南端的将军行辕和两旁的兵房采用了东西横向排开,而行辕北端的四列兵房则一律采用了南北竖向一字排开,再往北端的几座骁骑校房和兵房则又全部采用了东西横向布置,这样纵横交错的布局,要考虑防御和交通2种因素,是导致了大量“丁”型节点的主要原因.3)“十”字型.如上所述,十字节点不便于防御,也缺少安全感.整个琴江旗营中仅有一例.而此节点恰位于将军行辕前,显然强化了礼制秩序(见图1).4)“□”型.这里“□”型节点,指街巷中留有较富绰的空间.它一般在某些重要建筑前,接近于今・075・福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34卷天的小广场.比如协领衙门、天后宫、毓麟宫前,都有“□”型节点.虽然较今天的“广场”尺度小得多,但同样也执行着“交流”这样的功能.协领衙门门前的“□”型节点,是四周营房的汇聚点.其东南部还有个戏台,其时,演戏并不全是娱人,同时也是作为祭祀活动一环娱神的,可见是战时精神动员一部分.“□”型节点也见于多条街巷的汇聚点,起交通枢纽的作用.5 街巷空间形态街巷空间形态,主要取决于街巷路网的排布和街巷建筑与道路的高宽比.前文已就琴江旗营为适应军事管理整,街巷路网的排布一般取齐划一的“一”字型,下面仅就街巷建筑与道路的高宽比探讨.三江口水师旗营的街巷高宽比的数据,见表1.表1 三江口水师旗营的街巷性态T ab.1 Feature of street and alley of B aqi navy camp in Q injiang district街 名b 街道宽度Πmm h 街道两侧高度Πmm ξh Πb 首里街1980~21803080~3620 1.5~1.6大 街54305920 1.0泗洲街37803940 1.0马家巷445033300.7一般的巷20602640 1.28 从总体看,琴江旗营街巷的高宽比在0.7~1.6之间,远低于中国传统街巷的高宽比.诸如福州三坊七巷一类街巷的空间,由于高大的封火山墙,使得街巷空间感受比较狭长和局促.旗营的街巷两翼的由较低矮的穿斗式营房单元构成,而为了突出整体性,营房单元间不设封火山墙(见图3).琴江旗营街巷空间形态所产生的心理感受,没有中国一般传统街巷的幽静深奥,代之一种宽敞、明亮、畅达,整体感强的效果.从琴江旗营内部看,将军行辕前的大街与军官居住区的马家巷,高宽比分别为1.0和0.7.而低级士兵兵营所在的首里街,建筑与道路的高宽比1.5~1.6最大.街巷空间形态也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等级高较为阔绰,等级低相对局促.6 结语从琴江水师旗营可以看出:布局上尚残存着传统的风水思维方式,这未必适合近代战争的需要,与中国传统的安全观念却一脉相承;建筑类型,既体现封建等级秩序,也注意到适应军事管理;街巷空间节点的形态,反映了封建等级关系.大量“丁”型节点,出于综合防御和交通组织2种因素的考量.街巷空间没有中国一般传统街巷幽静深奥,代之一种宽敞、明亮、畅达,整体感强的心理感受.参考文献:[1]黄曾成.琴江志:中国地方志集成(乡镇志26)[M].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1990.[2]张侠.清末海军史料[M].北京:海洋出版社,1982.[3]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福建省志:民俗志[M].北京:方志出版社,1979.・175・第4期黄声远,等:福州琴江村水师旗营建筑组群分析。
福州十大古厝介绍福州十大古厝包括:1.闽王祠:全称是忠懿闽王祠,位于福州市庆城路上,原是五代闽国国王王审知的故居。
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奉旨重建后,改称闽王祠,后于清末及民初重修。
2.开元寺:全称是怀安开元寺,是福州现存最古老的佛寺之一,今坐落于福州市鼓楼区鼓东路,而当年门口这条路因寺得名“开元路”,寺则位于芝山上。
寺内有两大观。
一是中国佛教史与刻经史上影响重大的《毗卢大藏经》。
它是在福州完成雕刻印刷工程的,又是我国最早私刻的藏经,因此又称作《福州开元寺本》,由此足见宋时福州雕版印刷水平之高。
二是辟支佛即铁佛,铁佛外贴金箔,颇具唐代风格,也是镇寺之宝。
开元寺因此别称铁佛寺。
3.林文忠公祠:又称林则徐纪念馆,是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它创建于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
4.马江昭忠祠:用于纪念在马江海战中壮烈殉国的福建水师官兵。
5.严复故居:是清光绪年间复园主人所建,严复在此度过了青少年时代。
6.冰心故居:位于福建省福州市三坊七巷中的郎官巷西侧,是一座典型的民国时期建筑。
7.二梅书屋:坐落于鼓岭宦溪镇宜夏村五柱厝的“二梅书屋”,为林纾中举后回乡修建的书斋。
8.萨镇冰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86号。
建于清道光年间,为清末民国初典型的福州“三坊七巷”传统建筑。
9.郭柏荫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光禄坊,是一座保留较为完好的清代建筑群。
10.陈绍宽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路衣锦坊,坐北朝南,四面围墙。
前墙及左右两侧墙均为高耸的青砖砌筑。
此外,还有罗源陈太尉宫、长乐玉田书舍、永泰青石寨、连江贵安吴氏后门田庄厝等也是福州十大古厝的一部分。
这些古厝承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是福州历史文化的珍贵遗产。
琴江村历史文化古韵悠长琴江村,俗村营盘里,是目前中国唯一剩下的一个清朝水师营盘,被誉为“中国清代水师第一城”、“中国江南第一满族村”,包含着国防、军事、人文、历史和民俗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清雍正六年(1728年),镇闽将军阿尔赛奏请朝廷从老四旗中抽调513名官兵携眷进驻琴江,围地筑城,建立“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所谓三江,即:福建的闽江、乌龙江、马江)。
这是当时全国沿海四大水师旗营之一,比马尾的福建水师还早151年。
它既是中国海军的摇篮,也是一座抗倭有功的水师旗城。
三江口水师旗营立营后,官兵们肩负着保卫海疆的重任,屡立战功,著名的有平定台湾林爽文之乱,歼海盗蔡牵于黑水洋,最辉煌的一页是参与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抗击侵略者。
统领黄恩禄以“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为由率部奋勇杀敌,驻三江口水师旗营的全体官兵以八艘木壳船与法军铁甲舰浴血奋战四昼夜,全营513名官兵共牺牲129人,在琴江村前的闽江江面上上演了中国近代史上悲壮惨烈的一幕。
水师旗营官兵先烈们为国家安宁坚守海疆,奋勇杀敌,顽强抗击侵略者的爱国主义精神,谱写了一曲撼天动地英雄般的史诗。
在琴江村的江边照壁上还留有林则徐手书“海国屏藩”四个大字,以及纪念海战的琴江公衙门、忠魂堂、烈士停尸处、马江昭忠祠等。
村后山建有琴江抗法烈士陵园,墓碑上刻有“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中法战役阵亡烈士、戍边殉职官兵暨眷属”满汉两种文字。
至今每年七月初三举行公祭活动,村民们自发来到江边放送水灯,剪纸焚香,祭奠先烈英灵。
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赋予了琴江村丰富的文物资源。
村西北部闽江水域是当年中法马江海战古战场,大屿水域江面之间是当年八旗水师屯兵操练场,现保留具有特色的旗人“八卦城”的古城门、古城墙、古街巷、将军行辕、古兵房以及官兵祖先从东北带来的文娱节目——“抬阁”、服饰、饮食等生活习俗文化,在福建省都是独一无二的。
此外,还有古寺庙、古炮台、五炮神、海军世家、官宦世家、名人踪迹和许多美丽的传说故事等,许多村民们家里还保存有清朝廷颁发给有功将士的嘉奖令、功牌,船上用的飞虎旗、罗盘,以及清代箭、顶戴、头饰等珍贵文物,都具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和清史研究价值,可谓“民间清代博物馆”。
92嫩水龙沙——齐齐哈尔历史文化解读(上)飘摇水师——清代齐齐哈尔水师营文化泛陈之二近年来,围绕齐齐哈尔水师营做文章的人不少,尤其是做旅游文化的,但真正了解水师营的人不多。
说起清代齐齐哈尔水师营,有的人以为是现在的昂昂溪区水师营镇,甚至还像模像样的画图,把水师营镇附近的大水泡子当做水师训练基地,成为笑话。
查阅档案文献,可知水师营的兴衰。
各城水师作为军事驻防组成部分,黑龙江水师衙门属于三品机构,直属于黑龙江将军衙门。
至乾隆八年(1743),黑龙江水师衙门下辖5个单位:齐齐哈尔城水师营、黑龙江城水师营、墨尔根城水师营、呼兰城水师营、驻扎吉林修造船厂,成为一个独立体系。
黑龙江城水师成立最早,规模最大。
据《龙沙纪略》记载,康熙时代,黑龙江“战舰百,隶黑龙江者六、隶诺尼江者四,篷浆贮水师营库。
”水手名额,“艾浑,四百二十七”。
至乾隆朝,黑龙江城水师营有大战船10只,二号战船40只,江船10只,划子船10只。
设四品官1名,五品官2名,六品官2名管理。
舰船停泊地点在城南70里的托里尔峰河。
墨尔根城水师组建于康熙二十九年(1690)。
康熙三十八年(1699),全部舰船、水手随黑龙江水师营衙门移驻齐齐哈尔城,墨尔根水师不复存在。
据《清世宗实录》记载,雍正五年(1727)五月,黑龙江将军傅尔丹以“墨尔根城原有绿营兵九百人,但无枪炮、船只”,请求增设汉军佐领2人,骁骑校2人,挑选汉兵100名,与之前的900绿营兵合为1000人,添设枪炮船只,集训操练,得到清廷准允。
于是增战船6艘,水兵43人,一度从黑龙江城拨出四品官1缺,增领催1人管理。
乾隆朝,墨尔根水师营有二号战船6艘,江船4艘,这个数量一直保持到光绪年间。
所有舰船停泊在城北嫩江之上。
齐齐哈尔水师是康熙三十八年(1699)从墨尔▲黑龙江水师衙门旧址93水师五营根城迁来的。
乾隆年间尚有大战船10艘,二号战船15艘,江船5艘,划子船10艘。
据《龙沙纪略》记载,康熙年间“水手皆流人充役,卜魁,三百一十九。
琴江村:水师故地幸福家园
王春潮;鄢权炜
【期刊名称】《人民政坛》
【年(卷),期】2016(000)007
【总页数】1页(P封3)
【作者】王春潮;鄢权炜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空间基核”视角下的传统村落形态更新研究——以福建省琴江村为例 [J], 张建
2.我们对十个乡村的特别访问——琴江村:与远去的岁月遥相呼应 [J], 林岚
3.兴电力基业建幸福家园——左权供电支公司跨越发展建设幸福和谐家园纪实[J], 王庆琳;刘坚;刘亚军;
4.泾县风物志宣纸故地,花砖和琴鱼之韵 [J], 阿福
5.基于“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的古建筑格局复原尝试:以光山净居寺与琴江水师旗营将军行辕为例 [J], 季宏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迷宫一样的神秘古村作者:暂无来源:《科学之友》 2014年第5期在福建省长乐市的闽江下游南岸,有一个十分神秘的古村——琴江,占地不足10 000 m2,它的前身为“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原是一座古兵营,地处闽江、乌龙江、马江交汇处的咽喉地带,是当年郑和船队转舵出海之处,现在旗营内街道和营房的基本格局仍然保留,衙门、轮操公所、炮台、教场等各种设施完备,一应俱全,村民都是当年旗兵的后代,口音里还带着东北腔。
迷路真相琴江是座完全按照作战需要建设的村落,整个村子就像个迷宫,村里的道路纵横交错、四通八达,凡是进村的陌生人几乎都会迷路,进得去、出不来。
当年雍正皇帝批准水师旗营的设立,就请专家来勘察过,采用昆明八卦图,共500多座兵营,全城以将军行辕为主,分设12条街4条直巷,东西南北4个城门。
进入琴江村,街与街成“丁”字型,整个营地建设成“回”字型。
每条街都极其相似,两排房屋相对而列,街道与街道相互连接,没有断头巷,小街尽头宛如死胡同,尽头的两边却有小街横过。
在街道与街道的连接处,都有座寺庙,庙前是较大的空地,这样的街道布局很适合巷战,无论哪个地方都可以隐蔽,都可以随时集中有限的兵力,指挥官的命令也可以很方便地传达。
所以,琴江叉被称为“旗人八卦营”,并不是说这个村落形状像八卦,而是形容这个村落是按八卦相生相克原理,照“最大程度地保卫自己,最大程度地消灭敌人”的军事城堡理论建设的。
首里街首里街是琴江保存得最完好的“旗人街”,街道两旁的兵房全部是单层木结构,既是营房叉兼民宅。
这些营房与东南民居明显不同的就是它的门,门窗都有雕花刻画,做工精细。
兵营临街分为4扇门、6扇门,普通当兵人家的门是4扇,当官的是6扇。
如果谁升了官,就可以“改换门庭”,把4扇门改为6扇门。
正中的门上还统套一扇方门,也就是现今琴江村家家户户都有的“六离门”。
村中老人说,因为从前琴江村是兵营,是兵就必须参战,气节教育非常重要,因此户户都有“永不投降”的家训。
作者: 刘正爱[1]
作者机构: [1]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北京市100871
出版物刊名: 民族研究
页码: 35-44页
主题词: 满族;汉军旗人;历史记忆;认同
摘要:琴江满族是清雍正七年清廷所建福建三江口水师旗营官兵的后裔。
据其家谱和墓碑的记载,他们的祖先是早年加入八旗的汉军旗人。
1979年,琴江人集体要求将民族成份由汉族改为满族,同年建立了琴江满族村。
本文在田野调查资料的基础上,考察并分析了汉军旗人的认同意识以及隐藏在认同意识背后的历史传说和文化渊源,并通过分析认同过程中自我、他者、国家三者之间的关系,指出了现代国家背景下少数民族认同的动态特征。
福州诞生水师的地方
京力
【期刊名称】《中国食品与市场》
【年(卷),期】2006(000)003
【摘要】据说很早以前,现今福州城的大部分还在水下,城中只有几个小岛,人
们相互往来要靠舟船,所以福州人自古就善于操纵舟楫。
因而没有去过福州的人就认为,福州就像厦门一样是个海滨城市。
其实不然,从福州市区到大海边还有几十公里呢。
不过,这个城市的成长却从来没有离开过水。
福州的城市形状像一个福桃,城中有山,山中有城,母亲河闽江从城南流过青葱的山岭,森林茂盛,雨水充沛,呵护这个福气的城市。
【总页数】3页(P60-62)
【作者】京力
【作者单位】无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823
【相关文献】
1.关于《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和《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审查报告 [J],
赵(氵岂);
2.福建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批准《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部分地方性法规的决定》和《福州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废止部分地
方性法规的决定》的决定 [J], ;
3.福州三江口水师旗营建制前后之追思 [J], 蓝锡麟
4.五月,见证福州新地王诞生——点评2006年5月福州国有土地使用权拍卖 [J], 潘佳
5.中共福州地方组织的诞生 [J], 黄启权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
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法规类别】城市规划与开发建设
【发文字号】闽政文[2016]122号
【发布部门】福建省政府
【发布日期】2016.04.13
【实施日期】2016.04.13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1
福建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保护规划的批复
(闽政文〔2016〕122号)
福州市人民政府:
你市《关于审定〈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保护规划〉的请示》(榕政综〔2015〕312号)收悉。
现批复如下:
一、原则同意《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长乐市航城街道琴江村保护规划(2016-2030年)》(以下简称《保护规划》)。
二、琴江村是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和中国传统村落,为清代八旗水师旗营驻地。
依水而生的选址布局、太极八卦城的总体格局和宜居宜战的兵
1 /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