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
- 格式:doc
- 大小:18.00 KB
- 文档页数:3
福鼎非遗项目
福鼎是中国福建省宁德市下辖的一个县级市,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福鼎全市共有20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中包括:
1. 福鼎芭蕉雕:福鼎芭蕉雕是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之一,以艺术性和技术性非常高。
具有独特的雕刻风格和技法,传承至今。
2. 福鼎竹编:福鼎竹编是福建省传统的工艺品之一,用福鼎当地的优质竹子制作而成,具有经济实用性和装饰性。
3. 福鼎木偶戏:福鼎木偶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剧种之一,以其独特的表演形式和手法而闻名。
传统的木偶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艺术魅力。
4. 福鼎年画:福鼎年画是福建省传统的民间艺术形式之一,以其独特的绘画技法和色彩鲜艳而被人们喜爱。
5. 福鼎红陶:福鼎红陶是福建省具有独特风格的陶瓷制品,以其红色的瓷器胎和优美的造型而备受青睐。
以上只是福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一部分,这些非遗项目不仅展示了福鼎的传统文化和艺术魅力,也是福鼎人民的历史记忆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
福鼎非遗项目的传承和保护,对于促进当地经济和文化发展,增强民众的文化自信心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
1. 福安木偶戏,福安木偶戏是福建省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也是福安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它以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操纵木偶来讲述故事,形式独特,富有地方特色。
2. 福安剪纸,福安剪纸是福安市的传统手工艺,已被列入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安剪纸以剪纸技艺为基础,结合福安地方文化和民俗元素,创作出独具特色的剪纸作品。
3. 福安竹编,福安市的竹编技艺也是其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安竹编以竹子为原材料,通过编织、绑扎等手法制作出各种实用和装饰性的竹制品,如篮子、花瓶、酒坛等。
4. 福安民歌,福安市的民歌是当地人民生活和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
福安民歌以其独特的旋律、歌词和演唱方式,表达了福安人民的情感和生活态度。
5. 福安传统节庆活动,福安市的传统节庆活动丰富多样,其中一些已被列入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例如,福安的春节庙会、端午龙舟赛、中秋灯会等,这些传统活动传承了福安地方
文化和民俗习惯,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
这些例子只是第三批福安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部分,福安市还有其他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如传统工艺、民间舞蹈、传统医药等,每一项都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对于福安市的历史记忆、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都具有重要意义。
泉州有哪些值得一看的非遗项目泉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拥有着众多璀璨夺目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它们不仅是泉州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接下来,让我们一同走进泉州,领略那些值得一看的非遗项目。
首先要提到的是泉州南音。
南音,又称“南曲”“南乐”“弦管”,发源于福建泉州,用闽南语演唱,是中国现存历史最悠久的古音乐之一。
其演奏演唱形式为右琵琶、三弦,左洞箫、二弦,执拍板者居中而歌。
南音的曲调优美,节奏徐缓,古朴典雅,委婉深情。
它保留了许多唐宋时期的音乐元素,被誉为“中国音乐史上的活化石”。
在泉州的街头巷尾,时常能听到那悠扬的南音,让人仿佛穿越回了古代。
再者,泉州提线木偶戏也是不容错过的。
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
泉州提线木偶形象完整,制作精美,尤其是木偶头的雕刻与粉彩工艺,独具匠心。
表演时,演员们通过丝线操控木偶的动作,使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无论是武打场面的激烈,还是文戏中的细腻情感,都能通过木偶的一举一动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种独特的表演形式,不仅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也给观众带来了无尽的欢乐和惊喜。
还有泉州花灯。
泉州花灯历史悠久,起于唐代,盛于宋、元,延续至今。
泉州花灯集雕刻、绘画、书法、造型、配色、漂染于一身,极富工艺美术价值。
花灯的种类繁多,有座灯、挂灯、水灯、提灯等。
每逢元宵佳节,泉州城便成了花灯的海洋,各式各样的花灯争奇斗艳,美不胜收。
那璀璨的灯光,照亮了整个城市,也照亮了人们欢乐的脸庞。
说到泉州的非遗,怎能少了德化瓷烧制技艺。
德化瓷以“白”见长,瓷质洁白细腻,温润如玉,被誉为“中国白”。
其制作工艺精湛,从淘泥、拉坯、印坯、利坯、晒坯、刻花、施釉到烧窑,每一道工序都凝聚着工匠们的心血和智慧。
德化瓷的造型丰富多样,有佛像、人物、动物、花卉等,无论是摆件还是实用器皿,都具有极高的艺术观赏性和收藏价值。
永春纸织画也是泉州的一大特色非遗。
纸织画是一种融编织工艺和绘画艺术于一体的民间工艺。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摘要:1.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简介2.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分类3.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具体例子4.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情况5.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意义和价值正文: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在福州市境内具有历史、文化、艺术、科学价值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集合。
这些项目包括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杂技与竞技、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等七大类。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众多,涵盖了各个方面。
其中,民间文学项目包括福州民间传说、连江道教音乐、福清三山板凳龙等;民间音乐项目包括闽剧、评话、伬艺、十番音乐等;民间舞蹈项目包括畲族山歌、福州印锦脱胎工艺品制作技艺等;杂技与竞技项目包括福建传统咏春拳等;传统手工技艺项目包括软木画、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传统医药项目包括福州林氏中医骨科等;民俗项目包括福清石竹山梦文化民俗等。
福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的具体例子如闽剧、福州评话、福州伬艺、寿山石雕、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等,都是福州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福州市的历史文化底蕴。
为了保护和传承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福州市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首先,福州市政府设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进行分类和评估。
其次,福州市政府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进行了扶持和保护,包括资金支持、技术指导、人才培养等。
最后,福州市政府通过举办各种活动,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览、演出、讲座等,向市民和游客展示和推广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福州市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代表着福州市的文化底蕴和历史传承。
我家乡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一·口头传统福建南平“双剑化龙”传说最初的“双剑化龙”的传说出现在《晋书·张华传》。
据说西晋初建时期,斗牛之间常有紫气冲霄而起。
张华通晓易理,心知其异,他邀请善观天象的雷焕共卜吉凶,最后得出结论是:紫气源于豫章丰城,其实是宝剑之精。
当时张华是晋朝重臣,他帮助雷焕补得了丰城县令一职。
雷焕到任以后,在监狱地基底下掘出一个石函。
石函出土后霞光四射,打开之后果然发现有双剑并列。
雷焕当即送其中一支剑给张华,而留一支自佩。
张华收到剑后发现此二剑是越剑干将、莫邪,于是致书雷焕二剑终当复合。
后来,张华被杀,干将剑从此下落不明。
而雷焕死后将他所佩莫邪剑传给了其子雷华。
雷华任建安郡从事,持剑路经延平津,腰间佩剑忽然跃出剑鞘掉到河里。
雷华请人入水取剑,入水者不见宝剑,但见两龙盘绕水底,转眼间,江水碧波灿烂,浪涛汹涌。
时人以为这是双剑复合在此化龙。
从此以后延平就有了“剑津”、“剑浦”、“镡川”、“龙津”之称。
从表面上看,“双剑化龙”传说出现在古延平只是由于雷华路过延平津偶失宝剑,纯粹是一种偶然的行为。
事实上,“双剑化龙”传说之所以能在南平生成、延续以至影响到今天,绝非偶然。
神话是其所依附生长的文化的一个部分,它是地方特殊的自然人文背景的产物,同时也在不断地随着地方文化的变化而重组变化。
换句话说,特定地方的神话也是对这个地方文化历史的一种记录,虽然由于它概约化和超自然的特性,使它在表达上与真实的历史有很大的差距,但它确确实实是在以一种特殊的方式记录着当地文化的历史。
当然,神话记录的历史并不是某一时间点上发生的历史,它所代表的“时间深度”远比一般的历史记录来得大。
由于神话的传承主要是依靠口口相传,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而且还是历诸时代的,在它的整个发展传承的过程中,不断有新的时代内容被迭压、搀杂进来。
因此,可以说,神话所反映的历史其实是一种长时段的历史。
就“双剑化龙”传说来说,从《晋书》最初记载,历经了唐、五代、两宋、元、明、清、民国以至今天,已经有一千三百多年。
福建非遗十大类
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分为十大类,分别是:民间文学、民间音乐、民间舞蹈、传统戏剧、曲艺、杂技与竞技、民间美术、传统手工技艺、传统医药和民俗。
这十大类涵盖了福建省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体现了福建地区的文化特色和历史文化底蕴。
1. 民间文学: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故事、传说、民间歌谣等。
2. 民间音乐:涵盖福建各地的民间音乐,如福建山歌、福建南音、福建戏曲等。
3. 民间舞蹈: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舞蹈,如福建民间舞、闽南舞、客家舞等。
4. 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如福建话剧、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5. 曲艺:如福建评话、福建俚曲、福州伬艺等。
6. 杂技与竞技:包括福建杂技、福建武术等。
7. 民间美术:如福建剪纸、福建漆画、福建泥塑等。
8. 传统手工技艺:包括福建茶艺、福建瓷器制作、福州木雕等。
9. 传统医药:如福建中医、福建针灸、福建中草药等。
10. 民俗:包括福建各地的民间习俗、节庆、祭祀活动等。
这十大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了福建省的文化精髓,展示了福建地区的历史文化和民间风俗。
保护和传承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对于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非遗里的中国福建篇素材
中国拥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博大精深的文化传承,其中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我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福建作为一座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省份,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珍品更是不少,今天我们就来一起了解一下福建的非遗文化。
1. 福建白茶:福建白茶是中国主要六种茶之一,以其独特的口感和香气成为了茶叶爱好者们的最爱。
福建白茶的制作方法相比于其他类别的茶叶更加简单,同时营养价值也更加高。
其以福清大白茶为代表,在如今的国内外茶叶市场上享有广泛的声誉。
2. 漳州木雕:漳州木雕起源于明代,其雕刻工艺精湛,带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器物实用性。
漳州木雕可以分为「刻画」和「雕刻」两种方式。
刻画以放射状为主,而雕刻则是以立体为主。
作品主要取材于建筑雕刻和生活器具雕刻。
3. 闽南锡雕:闽南锡雕是福建闽南地区一种古老的工艺品,以铜锡合金为主要材料,经过多道工序处理制作而成。
传统的锡雕工艺人工复杂,基本上运用手工切割、铸造、打磨、上色等流程。
其中,代表作品有「梅翁」、「三羊开泰」、「百子图」等。
4. 福州闽剧:福州闽剧是福州地区的地方戏剧,以福州方言为表演基础,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福州闽剧注重表现剧情的情理、戏曲词曲的音韵,其歌舞表演颇具娱乐性。
闽剧的传承方式也非常严格,一般是祖传秘传,只有通过正式技艺学习才能继承下去。
总之,福建作为我国的中华文化重镇,其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长时间的历史和地理条件的指引下,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艺术。
照顾好非遗,更好地发展它,就是保护我们文化根基、促进社会繁荣的责任所在。
愿福建的非遗文化能够一直保持生生不息的生命力,为我们传承下去!。
福建非遗作文篇一《福建非遗之提线木偶戏:灵动的指尖魔法在福建众多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里,提线木偶戏算是相当独特的一个。
我小时候有一次跟着爷爷去村里的大戏台看提线木偶戏。
那场面,现在想起来还挺有趣的。
戏台子搭在村子的大空场上,周围挂满了花花绿绿的布,搞得特别有气氛。
太阳刚刚下山,天色有点暗又还透着点蓝的时候,锣声就哐哐地响起来了。
提线木偶戏班子的人把那些木偶一个一个地拿出来摆在后台。
那些木偶做得特别精致,脸上的妆容跟真人似的,衣服也是绫罗绸缎的,红红的、绿绿的特别鲜艳。
等戏开场了,幕后的艺人就开始大展身手。
那些木偶在他们手里就像有了生命一样。
每个木偶身上都有好多根线,艺人就像掌控着千军万马似的,手指灵活地动来动去,这边扯一下,木偶的手就抬起来了,那边挑一挑,木偶就稳稳地迈起了步子。
有一个老艺人,他特别厉害。
他在表演一个小娃娃砍柴的情节。
那小娃娃木偶扛着个小斧头,一蹦一跳地走向树林。
在“砍柴”的时候,老艺人操纵木偶的手臂一下一下地挥舞斧头,动作特别协调自然,就好像真的在砍柴一样。
而且小娃娃脸上的表情还随着动作一直在变,开心的时候眼睛眯成一条缝,差点砍到脚的时候还显得特别惊恐。
台下的我们都看入神了,我那时候嘴巴张得大大的,眼睛死死地盯着台上。
旁边的小孩子们还时不时地叫着“看,快看,木偶在动呢”。
提线木偶戏里那一个个栩栩如生的木偶背后,都是艺人们不知道多少年苦练出来的功夫。
那密密麻麻的丝线在他们手中就像是有了魔力,创造出了一个个鲜活的小世界。
这就是福建的提线木偶戏,一个充满神奇魅力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篇二《福建非遗之旅之南音:悠悠古乐醉心田》南音这福建非遗啊,听起来可有韵味了。
有一回,我去参加一个民俗文化活动,在活动的角落里,有一群老人围坐在一起弹奏唱和着南音。
我好奇地凑了过去。
当时是在一个古旧的小院子里,周围的墙都是那种青灰色的砖头砌成的,墙边还种着几株竹子,风一吹,竹叶沙沙沙的响,就像是给南音打着自然的节拍。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
性项目名录
福建省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制定的,旨在保护、传承和发展福建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该项目名录包括以下9个项目:
1. 耆老舞:耆老舞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民间舞蹈,流行于福建省的苗族、汉族和壮族群体。
2. 吹拉弹唱:吹拉弹唱是一种独特的民族乐器演奏技术,流行于福建省的各个民族群体中。
3. 福州节日:福州节日是福建省的传统节庆活动,每年六月十日至十五日,福州市将举行多种文艺活动,如剪纸、戏曲、歌舞等。
4. 民间艺术:福建省有着众多独特的民间艺术,如剪纸、竹编、油画、刺绣等,这些艺术反映了福建省民族文化的历史精髓。
5. 福建传统小吃:福建传统小吃是福建省特有的美食文化,具有独特的口味和营养价值,如鱼头煲、猪肝煲、虾仁炒蛋等。
6. 福建传统服饰:福建传统服饰具有鲜明的特色,有着不同的地域风格,如苗族族裔的“花袍”、福建汉族族裔的“金棉袄”等。
7. 福建民间故事:福建民间故事具有浓厚的民族文化特色,如“虾兵蟹将”、“英雄孔明”等。
8. 福建民间音乐:福建民间音乐有着独特的地域特色,如民歌、评弹、福建独立凤楼曲、福建独立古琴曲等。
9. 福建民间传说:福建民间传说流传于民间,深刻反映着福建民族的文化历史,如“西游记”、“神农尝百草”等。
福建国家级非遗项目福建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其中有很多非遗项目在国家级别上得到了认可和保护。
下面将介绍福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并探讨其在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中的作用。
福建的国家级非遗项目包含了很多方面,从舞蹈、音乐、手工艺到传统技艺,各种不同的项目呈现出福建丰富多彩的文化景观。
首先是“闽南侗曲”。
闽南侗曲是福建的传统戏曲形式之一,以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内容闻名于世。
闽南侗曲以福建闽南地区的方言为基础,结合传统的音乐和舞蹈形式,讲述了许多与历史、神话、故事有关的传统题材。
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其次是“闽剧”。
闽剧是福建当地流行的传统曲剧形式,以其独特的表演风格和豪放激昂的音乐形式而闻名。
闽剧以闽南地区的方言为基础,结合了音乐、舞蹈、戏剧的表现形式,广泛传承了福建的历史、文化和传统价值观。
闽剧也在2006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第三是“闽南木偶戏”。
闽南木偶戏是一种古老的木偶表演艺术形式,以其独特的戏剧性和寓教于乐的特点而受到广泛的关注。
闽南木偶戏的木偶形象栩栩如生,表演形式精彩纷呈,以讲述传统历史和神话故事为主题。
闽南木偶戏在2008年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此外,福建还有许多其他非遗项目,如“泉州刺绣”、“南靖土楼”等等。
泉州刺绣是福建当地的传统刺绣工艺,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图案而闻名。
南靖土楼则是福建的传统建筑形式,以其独特的土楼结构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而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
这些非遗项目在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这些国家级非遗项目对于福建的文化传承和旅游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首先,这些项目帮助保护和传承福建独特的文化遗产,保留了福建独有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其次,这些项目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和观众,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对地方经济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此外,国家级非遗项目的推广和传承也促进了相关产业的发展,比如旅游业、手工艺品产业等。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的公示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公布日期】2018.12.04
•【字号】
•【施行日期】2018.12.04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文物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
正文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的公示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组织开展了第六批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评审,经专家评审、评委会审议并报厅务会研究审定,推荐了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79项,包括新增项目68项,扩展项目7项,新增保护单位4项。
现将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向社会公示,公示期自2018年12月4日至12月23日止。
相关投诉意见,请在公示期间以来函、来电、电子邮件等方式向我厅社文(非遗)处提出。
来函、来电、电子邮件需使用实名,并留下联系方式,以便及时联系和反馈。
一、联系地址
福州市白马中路25号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社文(非遗)处,邮政编码350005。
二、联系电话(传真)
*************
三、电子邮箱
****************
附件:福建省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名单
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
2018年12月4日。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我国项目一、概述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由特定裙体传承并代代相传的、以口头传统、表演、节庆、社会实践、工艺技艺、传统医药等形式表现的各种文化表现形式。
它承载着文明的记忆,是人类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是文化多样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着诸多挑战,对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名录登记和保护成为当务之急。
本文将重点探讨我国项目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二、我国项目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 闽南木偶戏闽南木偶戏是我国传统木偶戏的代表之一,源于我国福建省闽南地区,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闽南木偶戏以手工制作的木偶为表演工具,通过木偶的操纵和表演,展现了闽南地区丰富多彩的民间传说和故事。
然而,由于社会、经济以及文化环境的变迁,闽南木偶戏面临着传承断裂的风险,急需得到保护和传承。
2. 京剧京剧作为我国传统戏曲之一,以其独特的艺术语言和表演形式享誉世界。
然而,随着现代娱乐方式的多样化和观众口味的改变,京剧的传承和发展面临着重大挑战。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京剧在我国项目中占据着重要位置。
3. 园林技艺我国的园林技艺是我国传统建筑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享誉世界。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化建筑方式的盛行,园林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园林技艺也被列入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4. 中药制作技艺中药作为我国传统药物的代表,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然而,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人们对西药的依赖,中药制作技艺面临着失传的危险。
中药制作技艺也成为我国项目中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5. 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我国的传统手工艺品制作源远流长,具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内涵。
然而,随着现代工业化生产的普及和快速发展,传统手工艺品制作面临着失传的风险。
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也包括了传统手工艺品制作。
福州的传统工艺品福州是中国福建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遗产的地方。
作为一座历史名城,福州的传统工艺品丰富多样,体现了福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下面将介绍一些福州的传统工艺品。
1. 福州剪纸福州剪纸是福州传统的民间工艺品之一,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风格。
福州剪纸以剪刀为工具,将纸张进行创意剪裁,形成各种各样的图案。
福州剪纸的图案丰富多样,包括花鸟、人物、动物、神话传说等。
剪纸工艺精细,图案生动,是福州民间艺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2. 福州蜡染福州蜡染是福州传统的染织工艺品,以其独特的技法和鲜艳的色彩闻名。
福州蜡染主要使用蜡烛在绢布上进行蜡绘,然后进行染色。
在染色过程中,蜡绘部分会阻止染料渗透,形成独特的图案。
福州蜡染的图案各异,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
福州蜡染工艺精湛,色彩鲜艳,是当地的特色工艺品。
3. 福州瓷器福州有着悠久的瓷器生产历史,其瓷器工艺传承至今。
福州的传统瓷器以青花瓷为主要代表,青花瓷是在瓷器上以蓝色为主色的传统绘画技法。
福州瓷器的图案多样,包括花鸟、山水、人物等。
福州瓷器制作精细,图案精美,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4. 福州牛角雕刻福州牛角雕刻是福州传统的雕刻工艺品,采用牛角为材料进行雕刻制作。
福州牛角雕刻以其独特的造型和精湛的雕刻技艺而闻名。
福州牛角雕刻的作品题材多样,包括花鸟、人物、动物等。
福州牛角雕刻工艺唯美精致,富有民间艺术特色。
5. 福州丝绣福州丝绣是福州传统的刺绣工艺品,以其精湛的技艺和细腻的手工而著称。
福州丝绣以真丝线为材料,通过精细的刺绣工艺,在绢布上绣出各种精美的图案。
福州丝绣的图案有花鸟、山水、人物等。
福州丝绣的刺绣密度高,色彩鲜艳,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以上是关于福州传统工艺品的介绍。
福州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传统工艺品是这座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
通过传统工艺品,我们可以了解福州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也能品味到福州独特的文化魅力。
这些传统工艺品不仅是福州的宝贵财富,也是中国文化的瑰宝。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指福建省政府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
产项目。
以下是一些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例子:
1. 闽南传统音乐:包括闽南传统琵琶演奏、福建土楼民谣、福建山歌、福建民间故事会等。
2. 福州传统技艺:包括福州瓷器制作、福州剪纸、福州刺绣、福州锻铁技艺等。
3. 闽南传统舞蹈:包括闽南传统舞蹈、福建山歌剧、福建车灯舞等。
4. 福建传统美食:包括福建小吃、福建茶文化、福建手工艺品等。
5. 福建传统服饰:包括福建传统男装、福建传统女装、福建民族服饰等。
6. 福建传统戏剧:包括福建地方戏曲、福建歌剧、福建木偶戏等。
7. 福建民间信仰:包括福建道教、福建佛教、福建民间故事、福建信仰仪式等。
8. 福建民间手工艺品:包括福建刺绣、福建剪纸、福建木雕、福建陶瓷、福建布鞋等。
以上只是福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的一部分,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的种类和项目。
福建国家级非遗项目:
1.福州软木画:一种软木雕刻手工技艺,是传统民间雕刻工艺
品中的一朵奇葩。
2.闽派鼓乐:包括“鼓乐”和“吹打乐”,流行于福建各地,
是当地民间重要的音乐形式。
3.福州评话:一种流行于福州地区的曲艺形式,用福州方言表
演,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
4.福州伬艺:是福州地方曲艺之一,用福州方言表演,被誉为
“中国曲艺的活化石”。
5.莆田漆器制作技艺:以雕刻、彩绘等工艺手法制作的传统漆
器,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地方特色。
6.客家土楼营造技艺:福建客家人创造的大型民居建筑,是世
界民居中璀璨的明珠。
7.漳浦剪纸:以“写实、传神、突出人物”而著称,具有浓厚
的地方特色和乡土气息。
8.泉州木偶戏:又称提线木偶戏,是一种独特的民间表演艺术
形式,被誉为“东方艺术珍品”。
9.闽南皮影戏:又称“皮猴戏”,是闽南地区传统戏剧形式之
一,具有浓厚的民间特色和地方风格。
10.福州高楼米线:一种传统的福州小吃,以米粉为主料,配以
各种蔬菜、肉类等食材,口感鲜美,具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福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州软木画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寿山石雕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脱胎漆器髹饰技艺传统手工技艺
福建· 福州福州伬艺曲艺
福建· 福州福州评话曲艺
福建· 福州十番音乐·茶亭十番音乐民间音
省级:疍民渔歌(疍民盘诗)、高湖舞龙灯、传统言永(这两字拚成一字)春拳、“米家船”裱褙技艺、苏苏酱鸭制作技艺、洪塘篦梳制作技艺、民天虾油制作技艺、老天华乐器制作技艺、壶山林氏中医内科、林氏中医骨科世家、石竹山祈梦习俗等11项上榜。
厦门市第一批国家级、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国家级:厦门漆线雕技艺、答嘴鼓、南音、歌仔戏、高甲戏共5项。
省级:厦门蔡氏漆线雕技艺、厦门答嘴鼓、厦门南乐(即南音)、厦门歌仔戏、厦门高甲戏、厦门大道公信仰(即保生大帝信俗)、厦门送王船习俗、厦门中秋博饼共8项。
泉州市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1项)
泉州南音泉州市2.泉州北管泉港区3.泉州拍胸舞鲤城区4.梨园戏泉州市5.高甲戏泉州市6.泉州提线木偶戏泉州市7.晋江布袋木偶戏晋江市8.惠安石雕惠安县9.泉州花灯泉州市10.德化瓷烧制技艺德化县11.惠安女服饰惠安县。
泉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美术:永春纸织画;民间音乐:泉州南音、福建北管(泉州北管、泉州闽南什音);民间舞蹈:泉州拍胸舞、泉州踢球舞;戏曲:泉州高甲戏、泉州梨园戏、泉州提线木偶、泉州南派布袋戏、泉州打城戏;民间手工技艺:泉州惠安石雕工艺、泉州花灯、泉州德化瓷工艺、泉州李尧宝刻纸、泉州安溪蓝印花布;消费习俗:惠安女服饰、丰泽虫寻埔女服饰;文化空间:南安英都拔拔灯、石狮蚶江端午海上泼水习俗等。
漳州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布袋木偶戏、漳州锦歌、漳州木版年画、漳州木偶头雕刻、漳州东山歌册等、
漳州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漳州入选的1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分别是:东山南音、高山族舞蹈、漳州南词、漳州蔡福美传统制鼓工艺、漳州八宝印泥传统制作工艺、东山黄金漆画技艺、东山剪瓷雕工艺、东山宋金枣传统制作工艺、岩溪硅塘祭祀民俗、闽台玉二妈信仰民俗。
漳州木版年画、漳浦剪纸、南靖田螺坑客家山歌、南靖四平锣鼓乐、浦南古傩、漳州芗剧、漳州布袋木偶戏、诏安铁枝戏、南靖竹马戏、东山歌册、漳州锦歌、漳州徐竹初传统木偶雕刻、华安玉雕、漳州白礁慈济宫吴真人诞辰祭典仪式、东山关公信仰习俗、云霄开漳圣王巡安民俗。
宁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福鼎白茶制作技艺·霞浦畲族小说·畲族民歌(宁德畲族二声部“双音”、宁德闽东畲族歌言)、寿宁北路戏、屏南四平戏、宁德霍童线狮
宁德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霞浦畲族小说歌(宁德)柘荣剪纸(宁德)柘荣布袋戏(宁德)福安银器制作工艺(宁德)、寿宁木拱廊桥制作工艺(宁德)、福鼎饼花工艺(宁德)畲族三月三节俗(宁德)福建陈靖姑信仰习俗(福州陈靖姑民间信仰习俗、古田陈靖姑信仰习俗)、)、福鼎双华畲族二月二歌会(宁德)、周宁浦源护鱼习俗(宁德)
南平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武夷岩茶(大红袍)制作技艺。
南平南词、
南平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浦城闽派古琴(南平)、邵武长门(南平)、延平塔前大腔金线傀儡(南平)、南平南词戏(南平)、邵武三角戏(南平)建瓯挑幡(南平)、武夷岩茶(大红袍)传统工艺技能及习俗(南平)、建阳建本雕版印刷(南平)、延平闽蛇崇拜民俗(南平)、延平蛙崇拜民俗(南平)
三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永安大腔戏、泰宁梅林戏
三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泰宁大源傩舞(三明)、永安大腔戏(三明)、泰宁梅林戏(三明)、沙县肩头棚(三明)、将乐民间龙池古砚制作工艺(三明)、将乐西山造纸技术(三明)、
龙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
传统戏剧:闽西汉剧;
传统手工技艺:客家土楼营造技艺、雕版印刷技艺
传统医药:万应茶制作
岁时节令:闽西客家元宵节庆(连城)
龙岩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民间音乐:闽西客家十番音乐、龙岩永定客家山歌、龙岩山歌、新罗静板音乐;
民间舞蹈:龙岩采茶灯;
戏曲:闽西汉剧、闽西上杭傀儡戏;
民间杂技:武平民俗绝技;
民间手工技艺: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工艺、连城四堡雕版工艺、连城宣纸制作工艺;
生产商贸习俗:闽西客家春耕习俗;
岁时节令:闽西客家元宵节庆;
文化空间:龙岩适中盂兰盆节俗;
杂技与竞技:上杭女子五枚拳;
传统医药:永定采善堂万应茶制作工艺。
莆田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莆田鱼灯舞、十番音乐、妈祖祭典
莆田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仙游枫亭元宵游灯习俗(莆田)、荔城沟边九鲤灯舞(莆田)、仙游度尾鼓吹乐(莆田)、黄石惠洋十音(莆田)、
时间,影响,特点,用什么伴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