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运动系统
- 格式:doc
- 大小:409.00 KB
- 文档页数:9
运动系统的总结运动系统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系统,由骨骼、肌肉和关节组成。
它是支撑和推动人体运动的基础,起着支撑身体、保护内脏、维持姿态和平衡等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运动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进行总结,深入探讨其重要性和影响。
1. 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体内最为基础的组织系统之一,由骨骼和关节构成。
骨骼提供了身体的支撑和保护,使得身体能够保持立体结构和稳定姿势。
骨骼还起着储存钙离子的作用,维护酸碱平衡,促进血液的形成等。
关节则是连接骨骼的重要结构,使得骨骼能够相互连接并灵活运动。
2. 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和肌腱组成,是人体内最为发达和灵活的系统之一。
肌肉负责产生力量,实现身体的运动。
肌腱则将肌肉与骨骼相连,起到转移力量和传递运动的作用。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分别在不同部位和器官起作用。
骨骼肌是我们平时常见的肌肉,负责我们日常的运动活动,包括走路、跑步、举重等。
3. 运动的重要性运动对于人体的健康和发展至关重要。
通过运动,身体能够得到锻炼,提高耐力、力量和灵敏性。
运动还能增强心脏和呼吸系统的功能,改善心肺功能。
此外,适量的运动还有助于控制体重,预防肥胖和心血管疾病的发生。
运动还有助于增强免疫系统功能,减少感染风险。
因此,每个人都应该保持适当的运动量,提高身体素质。
4. 运动系统的疾病与保健运动系统也面临着各种疾病和损伤的风险。
骨骼系统常见的疾病包括骨质疏松症、骨折等。
肌肉系统则容易受到拉伤、扭伤等运动损伤。
为了保护运动系统,我们应该注意适当的锻炼和运动方式,避免过度和不当运动。
此外,均衡的饮食和适当的营养补充也对于骨骼和肌肉的健康至关重要。
5. 运动系统和健康的关系运动系统的健康与整体健康息息相关。
良好的运动系统能够支撑身体,提供坚实的起点和运动基础。
运动系统的良好状态还能预防和缓解许多疾病,包括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等。
此外,适当的运动还能增强身体的免疫力,降低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运动系统的健康,注重锻炼和运动。
认识人类的运动系统人类的运动系统是人体内控制和实现各种运动活动的重要系统之一。
它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组成,经过复杂的协调和配合,使人体能够做出各种动作和姿势。
本文将详细介绍人类的运动系统及其功能。
一、骨骼系统骨骼系统是人类运动系统的基础,它主要由骨骼和关节组成。
人体的骨骼支撑着身体的结构,可以分为头骨、躯干骨和四肢骨。
骨骼通过关节相连,使得身体可以完成各种运动。
骨骼系统的主要功能包括支撑和保护身体内部器官,使身体保持稳定,并提供连接和缓冲作用。
此外,骨骼还参与到造血、储存矿物质等生理过程中。
二、肌肉系统肌肉系统由肌肉、肌腱和筋膜组成,主要负责人体的运动和维持姿势。
肌肉分为骨骼肌、平滑肌和心肌。
其中,骨骼肌是主要控制人体运动的肌肉类型。
肌肉系统通过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来实现人体的各种运动。
当神经系统发出指令,肌肉收到刺激后会收缩,产生力量,从而推动骨骼关节运动。
肌肉的协调运动使得人体可以进行精细的动作,如握笔、走路等。
三、神经系统神经系统是控制人类运动系统的调节中枢,它由大脑、脊髓和周围神经组成。
大脑通过指令发送给脊髓和周围神经,调节肌肉的收缩和放松,控制人体的运动。
神经系统通过运动神经和感觉神经的传递,使得人体对外界的刺激做出相应的反应。
例如,当脚底受到刺激时,神经系统会调整肌肉的运动,使人体保持平衡。
综合而言,人类的运动系统是一个复杂而精密的系统,由骨骼系统、肌肉系统和神经系统相互协调工作。
它使人体能够完成各种动作和姿势,并对内外界刺激做出适当的反应。
了解人类的运动系统对于保持健康和预防运动损伤至关重要。
通过科学的锻炼和合理的运动方式,可以增强肌肉力量、提高协调性,并保护骨骼和关节的健康。
总结起来,掌握人类的运动系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身体机能,合理安排锻炼计划,提高生活质量。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当保持良好的体姿,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注意休息与营养的平衡,从而维持我们的身体健康。
第一篇人体运动系统
运动系统由骨、关节和肌肉等组成,其功能是实位移或保持姿势。
人体最基本的位移运动是杠杆运动。
其中骨是运动杠杆,关节是支点肌肉是运动动力。
肌肉运动的主要部分,骨和关节是运动的被动部分。
第一节骨的概述
正常成年人共有206块骨,其中170块成双。
177块直接参与随意肌运动。
一、骨的形态各分类
1、长骨:分布在四肢,两端的上下为上端和下端,中间为骨干。
作用;主要
起运动杠杆作用。
2、短骨: 分布在手腕和足的位置,一般是立方体,常有六个面,
它们短小坚固,适合于人手和足的高度灵活的需要。
3;扁骨: 分布在头、胸一般成板状,薄而坚固,起保护作用。
4、不规则小骨: 呈不规规则形状。
如;髋骨、椎骨、聂骨。
5、籽骨:被肌腱和韧带包围起来的骨。
按部位分类;
颅骨脑颅8 面颅14 共22块
听小骨6块
舌骨1块
颈椎7
胸椎12
椎骨26 腰椎 5 躯干骨肋骨24 骶椎 1
尾椎 1
胸骨 1
肩带骨 4
上肢骨游离部位 6
四肢骨
腰带骨2
下肢骨游离部位60
二、骨的构造
骨是器官,它是由骨组织、致密结缔组织、脂肪组织、网状组织等构成。
骨包括;骨膜、骨质、骨髓并有神经和血管分布。
1.、骨膜; 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被覆于除关节面以外的骨质表面,并有许多
纤维束伸入于骨质内。
《1》骨外膜;浅层中有丰富的血管、神经穿行。
深层分化出的成骨细胞,有制造新骨质的作用骨膜作用,沿途有分支进入伏克曼氏管,再
分支伸入哈佛氏管,以营养骨质。
《2》骨内膜:深层细胞处于稳定状态,它使终保特分化能力。
内层:较疏松,衬在骨髓腔面,骨小梁的表面及哈佛氏管内,骨内膜中的细胞分化出的破骨细胞,使骨髓腔不断扩大。
以形成新骨质和破坏、改造已生成的骨质,所以对骨的发生、生长、修复等具有重要意义。
老年人骨膜变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的分化能力减弱,因而骨的修复机能减退。
2、骨质;骨质由于结构不同可分为两种:一种由多层紧密排列的骨板构成,叫做骨密质;另一种由薄骨板即骨小梁互相交织构成立体的网,呈海绵状,叫做骨松质。
(一)、骨密质质地致密,抗压抗纽曲性很强。
(二)骨松质则按力的一定方向排列,虽质地疏松但却体现出既轻便又坚固的性能,符合以最少的原料发挥最大功效的构筑原则。
不同形态的骨,由于其功能侧重点不同,在骨密质和骨松质的配布上也呈现出各自的特色。
《1》、以保护功能为主的扁骨,其内外两面是薄层的骨密质,叫做内板和外板,中间镶夹着当量的骨松质,叫做板障,骨髓即充填于骨松质的网眼中。
《2》、以支持功能为主的短骨和长骨的骨骺,外周是薄层的骨密质,内部为大量的骨松质,骨小梁的排列显示两个基本方向,一是与重力方向一致,叫做压力曲线;另一则与重力线相对抗而适应于肌肉的拉力,叫做张力曲线,二者构成最有效的承担重力的力学系统。
、《3》、以运动功能见长的长管状骨骨干,则有较厚的骨密质,向两端逐渐变薄而与骺的薄层骨密质相续,在靠近骨骺处,内部有骨松质充填,但骨干的大部分骨松质甚少,中央形成大的骨髓腔。
在承力过程中,长骨骨干的骨密质与骨骺的骨松质和相邻骨的压力曲线,共同构成与压力方向一致的统一功能系统。
骨松质主要分部在骨骺及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它的内部结构疏松,呈海棉状,弹性大,按骨板排列有四种形式.
<1> 外环骨板; 位于骨密质的外表面,由数层呈环形排列的骨板构成.
<2> 内环骨板; 位于骨髓腔周围,由数层不甚完善的骨板呈环形排列构成.
<3> 哈佛氏骨板; 哈佛氏骨板和哈佛氏管组成哈佛氏系统.
<4> 间骨板; 位于哈佛氏系统之间,是陈旧的哈佛氏骨板被吸收后的残
余. 骨密质内还有许多横行隧道,称为伏尔克曼氏管,管内有血管和神经
穿行.
3. 骨髓分布于骨髓腔和骨松质的间隙内,可分红骨髓、黄骨髓两大类。
红骨髓是造血器官,有造血功能,胚胎及婴儿时期的骨髓都是红骨髓,以后随年龄的增长,骨髓腔内的红骨髓逐渐被脂肪组织代替成为黄骨髓,从而失去造血功能,但长骨、短骨、扁骨的松质内的红骨髓都终身保存。
黄骨髓在人类大量失血或贫血时可转化为红骨髓从而恢复造血功能。
三、骨的化学成分及物理性质
化学成分有机物;占35% 成分胶原蛋白、粘多粮蛋白
无机物;占65% 成分(骨盐)碱性磷酸钙、碳酸钙等钙盐。
骨不仅坚硬且具一定弹性,抗压力约为15kg/mm2,并有同等的抗张力。
这些物理特性是由它的化学成分所决定的。
骨组织的细胞间质由有机质和无机质构成,有机质由骨细胞分泌产生,约占骨重的1/3,其中绝大部分(95%)是胶原纤维,其余是无定形基质,即中性或弱酸性的糖胺多糖组成的凝胶。
无机质主
要是钙盐,约占骨重的2/3,主要成分为羟基磷灰石结晶,是一种不溶性的中性盐,呈细针状,沿胶原纤维的长轴排列。
将骨进行锻烧,去除其有机质,虽然仍可保持原形和硬度,但脆而易碎。
如将骨置于强酸中浸泡,脱除其无机质(脱钙),该骨虽仍具原形,但柔软而有弹性,可以弯曲甚至打结,松开后仍可恢复原状。
一、骨的生长
《一》、骨的生长是指骨体积增大的过程。
骨的长长和骨的长粗骨的发育基于两种机制:一是骺软骨不断增生,骨干端又不断骨化,使骨得以不断长长,直至20岁左右,骺软骨不再增长也被骨化,骨干与骨骺相连,二者的嵌接处形成一条粗糙的骺线;另一是骨膜内层不断地层层造骨与改建,其内部骨髓腔也不断造骨、破骨与改建,从而使骨干不断增粗、骨髓腔也不断的扩大。
由于造骨和破骨互相矛盾互相制约的作用,使骨在长长变粗的同时,依据内、外环境诸多因素的影响,骨质的构筑得到不断的改建,使骨达到了以最少的原料而具有高度的韧性和硬度统一体的效能(图)。
短骨的骨化过程与长骨骨骺相似,但首先从软骨膜开始化骨,然后再进行软骨内化骨。
《二》、影响骨生长的某些因素
1、遗传因素第一、是种族的影响,第二、是亲代的影响。
2、机械力的作用;在骨机械应用力处于最适宜值时,骨组织的增长和
再吸收是平衡的在骨机械应力的极限内。
骨的到适当的锻炼,骨的增生
占优势。
若骨机械应力超过极限应力的上限时,骨组织会被病理性再吸收所伤害。
若骨机械应力小于极限应力的下限时,骨组织再吸收停止。
3、营养,激素、生活环境等因素影响。
《五》、骨的功能
1、支持功能;骨构成身体坚固支架。
2、保护功能;骨构成体腔的外壁,保护内部的重要器官。
3、运动杠杆功能;骨为肌内提供附着面,在神经系统作用下,肌肉
收缩牵动骨以关节为中心做各种运动。
4、造血功能;骨是重要的造血器官,红骨髓有造血细胞的作用。
5、储存钙、磷的功能;体内的大量的钙、磷储存在骨中,并随体内
钙、磷代谢状况而储存或释放。
《六》、体育锻炼对骨的影响
1、促进骨的生长发育
《1》、锻炼可以促使骺软骨的细胞正常增殖,有利于骨的长长。
《2》、锻炼可促进血液循环加快,保证骨的营养供给和新陈代谢立刻加强。
2、骨增粗,提高骨的机械性能
《1》、锻炼可使骨承受各种机械作用,促使骨表面隆突更显著,骨质增厚,管状骨增粗,骨小梁排列更符合力学规律。
〈2〉、使骨抗压、抗弯、抗扭性能加强。
《锻炼可以使骨的承受力加强;
一般股骨承受力为263kg——400kg的压力,而经常锻炼者承受力达700kg》不过锻炼停止,骨所获得变化就会逐渐消失。
3、不良影响
静态压力对髓软骨的生长不利
长时间从事某一项专项练习,而缺乏全身身体锻炼,就会造成骨骼发育不平衡,局部负担过重,锻炼不当还会造成骨质肥大,骨质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