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机工程人体感知及运动系统
- 格式:ppt
- 大小:2.76 MB
- 文档页数:58
人机工程学课程教案第一章:绪论1.1 课程简介介绍人机工程学的定义、研究对象和意义。
解释人机工程学在工程设计、产品开发和人类行为研究中的应用。
1.2 人的因素讨论人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点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分析人类感知、认知和操作过程的基本原理。
1.3 机器因素介绍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人机系统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1.4 人机系统解释人机系统的定义和组成部分。
探讨人机系统的分类、特点和应用领域。
第二章:人的因素工程2.1 人的生理特点分析人的身体结构和功能对作业效率和舒适性的影响。
讨论人的体力、耐力和疲劳特性。
2.2 人的心理特点介绍人的感知、认知、情绪和动机对作业表现的影响。
探讨人的注意力、记忆、决策和问题解决能力。
2.3 人的行为特点讨论人的习惯、学习能力和适应性对作业效果的影响。
解释人的行为模式和行为改变的原因。
第三章:机器因素工程3.1 机器的功能和性能分析机器的功能、性能和可靠性对操作效率和安全性的影响。
讨论机器的操作界面和控制系统的design principles。
3.2 机器的可靠性和维护介绍机器的可靠性、维修性和维护策略。
解释机器故障的原因和预防措施。
3.3 机器的安全性和环境适应性讨论机器的安全性、防护装置和环境适应性。
分析机器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作业效果和风险。
第四章:人机系统设计原则4.1 人的能力与需求分析人的能力、需求和限制在人机系统设计中的重要性。
解释人机系统设计中的“匹配原则”和“适应原则”。
4.2 系统整体优化介绍人机系统设计的整体优化方法和原则。
讨论系统各组成部分的协调和整合。
4.3 系统评价与反馈解释人机系统评价的目的、方法和指标。
讨论系统反馈的作用和重要性。
第五章:人机系统案例分析5.1 汽车驾驶舱设计分析汽车驾驶舱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讨论驾驶舱布局、控制器设计和驾驶辅助系统。
5.2 计算机界面设计介绍计算机界面设计中的人机工程学原则。
人体感知与信息处理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反映,因此既具客观性又具主观性。
人的主要感觉器官包括眼、耳、鼻、舌、皮肤,对应的感觉分别是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肤觉。
此外,人对自身也有感觉、称为内部感觉。
光作用于视觉器官,使其感受细胞兴奋,其信息经视觉神经系统加工后便产生视觉。
其形成过程为:光线一角膜一瞳孔一晶状体(折射光线)—玻璃体(固定眼球)—视网膜(形成物像)--视神经(传导视觉信息一大脑视觉中枢(形成视觉)。
通过视觉,人可以感知外界事物的大小、形状、明暗、颜色、动静。
视觉是人最重要的感觉,至少有80%以上的外界信息经视觉获得。
视觉的优势是:可在短时间内获取大量信息;可利用颜色和形状传递性质不同的信息;对信息敏感,反应速度快;感试范围广,分辨率高;不容易残留以前刺激的影响。
但也存在容易发生错视和容易疲劳等缺点。
视觉机能是视觉器官毒客观事物识in能力的总称·包括视角、视力、视野、对比感度、颜色辨认等视角是观察物体时。
从物体两端(上、下或左、右)引出的光线在射入眼球时的相交角度,视角a的大小与观察距离L和被看物体上两端点的直线距离D有关。
眼睛能分辨被看物体最近两点的视角,称为临界视角,正常眼的临界视角约为1'。
说明视力越好。
应用国际标准视力表远视力表检测,司际正常视力标准规定为1.0(用标准对数视力表检查时为5.0),即临界视角为1'。
视力随着照度、背景亮度和物体与背景的对比度的增加而增大,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
注视野和动视野3类。
静视野是指在头部固定、眼球静止不动的状态下自然可见的范围。
注视野是指在头部固定、而转动眼球注视某一中心点时所见的范围。
动视野是指头部固定而自由转动眼球时的可见范围。
在人的3种视野中,注视野范围最小,以减少人眼的疲劳。
不同颜色对眼的刺激能引起感觉的范围也不同,称为颜色视野,白色的视野最大,其次是黄、蓝、红、绿等(图2.14)。
(小字)在垂直平面的视野是:假定标准视线是水平的,定为0°,则最大视区为视平线以上50°和视平线以下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