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政策学课件 第一章 导论2
- 格式:ppt
- 大小:2.29 MB
- 文档页数:24
第一章农业政策法规概述1政策:政策是政府或政党行动的总计划。
政府或决定任何一项政策,都为着实现一定的目标,解决一定的问题,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干预。
政策一般特点:阶级性、原则性、系统性、实践性、稳定性、阶段性。
2农业政策:是国家为改善农业运行和促进农业发展而进行的干预。
农业政策的特点:工作范围的广泛性、具体应用上的灵活性、政策效力的有限性。
★政策的实施主体是国家行政机关,即各级人民政府及农业主管部门。
3农业政策实施影响因素(1)、政策的制定:是影响政策实施的主要因素。
政策本身是否科学、正确,这关系到政策实施的成败。
(2)、政策的资源:主要包括人力、经费、物力、信息、权威等。
(3)、政策执行者:国家行政机关是政策执行机关,政策执行机构是由执行人员组成的。
执行人员的素质如何,对政策实施关系很大。
4农业政策实施基本原则与方法•基本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领导与群众相结合;执行与创新相结合。
•方法:行政方法、经济方法、法律方法和思想教育方法。
5农业政策调整:农业政策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政策本身存在某些问题或出现新情况,进而需要对政策进行修正和补充,以适应新的认识和发展变化了的情况,这就是农业政策调整。
6农业政策调整的必要性因为经济基础决定政策的产生,政策是为适应一定社会形态下经济基础的需要而产生,并有效地发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职能。
否则,就会障碍经济基础的发展,甚至对经济基础产生破坏作用。
所以,经济基础改变了,政策也要随着改变,以适应经济基础的要求,发挥为经济基础服务的作用。
政策与经济基础不适应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认识的局限性;二是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
7农业政策延续其包含三层意思:一是党的基本农业政策长期稳定不变;二是党的农业政策实施的连续性,不因人员变动而中断;三是保持新旧政策的衔接继起,避免出现真空。
8调整与延续的关系政策调整与延续既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又相互区别。
第一,政策调整与延续都是由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发展变化所决定的,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
《农业政策学》钟甫宁课程的主要内容是:第一章导论(2学时)了解政策、政策科学、农业政策的概念,掌握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的关系。
1.政策与政策科学:政策;政策科学。
2.农业政策的本质与内涵:农业的概念、地位及作用;农业政策及其重要性。
3.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政府政策干预的目标及缺陷;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农业政策。
第二章农业政策分析的经济原理与方法(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掌握农业政策分析的模型与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
1. 农业政策分析中的经济福利:制定农业政策相关的经济理论简介;农业政策与经济福利的关系;经济福利的概念及其内涵;帕累托最优及其实现条件;福利变化的测度。
2. 农业政策分析模型:理性决策模型;渐进决策模型;系统模型;过程模型;精英模型。
3.农业政策分析的方法:现代科学方法论的内容;农业政策分析方法的基本内容;农业政策分析的具体方法。
第三章农业政策的制定(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
掌握农业政策目标及农业政策手段的相关内容。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目标的含义与中国具体的农业政策目标。
1. 农业政策问题的确定:农业政策问题的内涵;农业政策问题的基本特征;农业政策问题的认定与论证;构建农业政策问题的方法。
2. 农业政策目标: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含义;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原则;确定农业政策目标的基本思路与要求;不同经济制度下的农业政策目标。
3. 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与方案设计:农业政策手段的选择;农业政策方案的设计。
4. 农业政策方案的论证与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比较论证;农业政策方案的决策;农业政策方案的修正与完善;农业政策方案的采纳与合法化。
第四章农业政策的执行过程(4学时)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农业政策执行的内涵、特点与作用。
掌握农业政策具体执行的原则与要求、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重点掌握农业政策执行模型、农业政策执行的影响因素。
农村政策学第一章导论一、名词解释:1.农业政策2.市场失灵答案:1.是指党和国家为实现一定历史时期内农业方面所要达到的目标而规定的各种重大措施和行动准则。
2.所谓市场失灵,是指市场经济自发调节存在着一些固有的缺陷或局限性,对某些经济活动领域无法实施有效调节。
二、简答题:1.现阶段,我国农业政策的基本目标是什么?2.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农业政策干预手段主要有哪些?答案:1.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①保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产量的稳定增长,实现农产品供求的基本平衡,是农业政策的重要目标。
②保证农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实现农民收入与农业生产的同步增长,是农业政策的根本目标。
③保证农村社会稳定,实现农村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是农业政策的主要目标。
④保护农业资源环境,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农业政策的长期目标。
2.主要有以下几种:面向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农业信贷服务政策;农产品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农业教育和科技服务政策;土地资源和环境政策;农产品储备制度和政策;食物分配计划。
三、思考题:1.试分析政府、市场与农业政策之间的关系?答案要点:市场机制和政府干预是解决现代经济问题的两种主要手段,一般情况下,市场机制是有效且成本较低的手段。
但是,市场机制存在着无法解决社会目标问题,无法提供公共产品,带有有盲目性和滞后性等缺陷。
因此,“市场失灵”是政府干预的逻辑起点,也就是农业政策形成的逻辑起点。
政府制定农业政策接入社会经济生活,并不意味着要由政府完全取代市场,政策的应用也要与市场机制相结合,弥补市场机制的缺陷,消除市场机制的失灵。
农业自身特点和地位,决定了政府必须进行干预;但是,政府的干预要有所为有所不为,市场解决不了或解决不力的问题,政府要积极主动采取政策措施。
第二章政策及其基本要素一、名词解释:1.政策目标2.政策手段3.政策对象答案:1.政策目标是指政策实施所要达到的结果或完成的任务。
2.是指实现政策目标所必须采取的措施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