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纠错编码
- 格式:pdf
- 大小:281.30 KB
- 文档页数:14
9.1 已知一个线性分组码的生成矩阵为⎥⎥⎥⎥⎦⎤⎢⎢⎢⎢⎣⎡=0111000110010010100101110001G 试求该码组的校验矩阵。
解:[]⎥⎥⎥⎦⎤⎢⎢⎢⎣⎡==⎥⎥⎥⎥⎦⎤⎢⎢⎢⎢⎣⎡=⎥⎥⎥⎥⎦⎤⎢⎢⎢⎢⎣⎡=1000111010110100110110111101011110111000110010010100101110001 I P H P G T9.2 已知某系统汉明码的校验矩阵为⎥⎥⎥⎦⎤⎢⎢⎢⎣⎡=100101101011100010111H试求其生成矩阵。
当输入序列为110101101010时,求编码器编出的码序列。
解:[]⎥⎥⎥⎥⎦⎤⎢⎢⎢⎢⎣⎡==⎥⎥⎥⎦⎤⎢⎢⎢⎣⎡=⎥⎥⎥⎦⎤⎢⎢⎢⎣⎡=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101111100111 100101101011100010111TIQ G Q H 将输入序列分三组分别是:1101 0110 1010 计算相应的码字:[][][][]1000110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01101001011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10112211=⎥⎥⎥⎥⎦⎤⎢⎢⎢⎢⎣⎡===⎥⎥⎥⎥⎦⎤⎢⎢⎢⎢⎣⎡==G m C G m C[][]11001011101000011010011100101010001010133=⎥⎥⎥⎥⎦⎤⎢⎢⎢⎢⎣⎡==G m C 所以编出的码序列为:1101001 0110001 10100119.3 设线性分组码的校验矩阵为⎥⎥⎥⎥⎦⎤⎢⎢⎢⎢⎣⎡=101110101100001110010010101011001001H 试求该矩阵的标准校验矩阵和生成矩阵。
解:[]⎥⎥⎥⎥⎥⎥⎦⎤⎢⎢⎢⎢⎢⎢⎣⎡==⎥⎥⎥⎥⎦⎤⎢⎢⎢⎢⎣⎡=⎥⎥⎥⎥⎦⎤⎢⎢⎢⎢⎣⎡↔↔⎥⎥⎥⎥⎦⎤⎢⎢⎢⎢⎣⎡↔↔⎥⎥⎥⎥⎦⎤⎢⎢⎢⎢⎣⎡+=+=⎥⎥⎥⎥⎦⎤⎢⎢⎢⎢⎣⎡=10101000011000100000110010010010001001010000111010010011010000111 100011010010001001001010100000100111 101011000100100100010010010011100001101110000100001010010010100011001001101110101100001110010010101011001001 74327432933511TIQ G Q c c c c c c c cc c c c c c H9.4 已知(6,3)线性分组码的全部码字为110100 110011 011010 011101 101001 000111 101110 000000问该码能纠正单个错误吗?构造该码组的生成矩阵和校验矩阵。
第九章差错控制编码主讲人:***主要内容信道编码的基本概念线性分组码循环码9.1 引言目的:改善数字通信系统的传输质量基本思路:根据一定的规律在待发送的信息码中加入一些人为多余的码元(冗余码,监督码),以保证传输过程可靠性,n=k+r。
任务:构造出以最小多余度代价换取最大抗干扰性能的“号码”又称差错控制编码信道编码的分类(1)按照信道编码的不同功能,可以将它分为检错码和纠错码。
(2)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检验关系,可以将它分为线性和非线性码。
(3)按照信息码元和监督码元之间的约束方式不同,可以将它分为分组码和卷积码。
差错控制方式发发可以纠正错误的码(a) 前向纠错(FEC)收收发能够发现错误的码应答信号(b) 检错重发(ARQ)收可以发现和纠正错误的码应答信号(c) 混合纠错检错(HEC)1.检错重发方式--自动请求重传方式,ARQ(Automatic Repeat Request) •由发端送出能够发现错误的码,由收端判决传输中无错误产生,如果发现错误,则通过反向信道把这一判决结果反馈给发端,然后,发端把收端认为错误的信息再次重发。
•其特点是需要反馈信道,译码设备简单,对突发错误和信道干扰较严重时有效,但实时性差,主要在计算机数据通信中得到应用。
2. 前向纠错方式 前向纠错方式记作FEC(Forword Error Correction)。
发端发送能够纠正错误的码,收端收到信码后自动地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其特点是单向传输,实时性好,但译码设备较复杂。
纠错码发收3. 反馈校验方式•接收端将接收到的码元转发回发送端。
•发送端和源发送码逐一比较。
•发现不同——出错,重发•发现相同——正确,不重发•特点:简单,浪费资源4. 检错删除接收端收到的码元检查出错误后立即删除,并不要求重发。
适用存在大冗余量的通信系统。
9.2 差错控制编码的基本概念¾几个概念:¾码长n:码字中码元的数目;•在编码前先把信息序列分为k位一组(称为信息码),然后附加m位监督码,形成n = k + m位的码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