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和熟语2
- 格式:pdf
- 大小:623.13 KB
- 文档页数:14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重点点难梳理熟语是指某种语言中所有常用的固定词组和固定短语的总和,是词汇的一部分,它包括成语、谚语、格言、歇后语、惯用语等。
熟语从构成上讲相对稳定,不能随意变动,有时不能用一般的构成法来分析;从意义上讲文约意丰,有的寓意深广,有的朴实无华而形象生动。
(1)成语成语是人们长期以来习用的、简洁精辟的定型短语,一般由四字构成。
成语的使用考查难度大,多涉及学生成语学习中的盲点和误区,如不刊之论、差强人意、万人空巷、首当其冲、洗心革面、想入非非等。
高考对成语使用的考查常表现在以下易错点上:望文生义、偏解语素、错解色彩、错连对象、词义重复等。
了解这些,可针对性地复习、辨析。
(2)谚语谚语也叫俚语、俗语,是人们口头广泛流传的现成语句,简练通俗,意思完整。
它与成语的区别是:成语大部分是书面语,谚语是口头俗语;成语一般作句子成分,谚语是完整句子;成语形式比较固定,谚语较为灵活,容许某些改变,如:画虎画皮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或作画龙画虎难画骨,知人知面不知心;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或作旁观者清,当局者迷。
谚语内容涉及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①交友处世类,如君子之交淡如水;②劝学类,如活到老,学到老;③军事类,如三十六计,走为上计;④民俗类,如入庙拜佛,入乡随俗;⑤卫生健康类,如两头净,不生病;⑥道德情操类,如人穷志不短;⑦行为规范类,如一失足成千古恨;⑧世态人情类,如贫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⑨善恶美丑类,如恶有恶报,善有善报;⑩自然气象类,如朝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
(3)歇后语歇后语由两部分组成,前一部分是引子,后一部分是注释。
引子在表义上起辅助作用,表示某种附加义;注释部分是表义重点所在,它表示整个歇后语基本义。
歇后语可分两大类:①会意型,如老鼠进风箱两头受气;②谐音型,如外甥打灯笼照舅(旧)、孔夫子搬家尽是书(输)、老虎驾车谁赶(敢)。
不管会意型还是谐音型,歇后语产生语义的基本途径是双关。
练案二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二)1.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谭鑫培的唱腔,其感情上的描绘,尺寸上的操持,长短腔的安排,都是章法分明,秋毫无犯....。
《空城计》散板前六句用腔简捷,到第七句腔调迂回曲折,如行云流水.......,悦耳动听,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化境。
有时轻描淡写,耐人寻味;有时浓墨一挥,气象万千。
听之似乎无板眼之拘;细拍之则丝丝入扣....,意到神随,美不胜收.A.秋毫无犯B。
行云流水C。
炉火纯青 D.丝丝入扣2。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莎士比亚说:“富有升平喂养懦夫,坚苦是意志之母。
”但生为现代人既不能浑浑噩噩....,沦为物质的奴仆,也不能为了理想不顾生计,如何选择一个精神与物质都不贫乏..的局面,不锦衣玉食....,能有栖身之所,维持生计,进一步追求精神的富足,这样的社会才能达到安贫乐道....的程度。
A.浑浑噩噩B.贫乏C。
锦衣玉食D。
安贫乐道3.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战争和苦难已经进入史书,成为记忆和传说。
长城御敌的实用功能早已丧失殆尽....,而成为审美观照的目标,历史认知的参照。
承平日久....,其实这样的状态却曾经是....,难免让人觉得心安理得多少代的人们梦寐以求....而不能如愿的。
是哪一位西方人说过的,“和平不过是战争的间隙”,未免残酷,却是不争的事实。
所幸的是,我们这几代人诞生和成长于和平的时代,得以充分享受生活的安详和美好。
A。
承平日久B。
丧失殆尽C。
心安理得 D.梦寐以求4。
文段中的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辛公的背后,悬挂一大型匾额.书写龙飞凤舞....,气势磅礴。
我一时竟认不出内容。
好在自己背诵过不少辛词,根据几个容易辨识的字体,倒也顺理成章....连成了稼轩长短句:“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是辛词中脍炙人口的《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站在塑像面前,我暗自嗟叹,也暗自庆幸.嗟叹辛公作为男儿,骨子里有忠君爱民思想,却不被重用,以致赍志而殁.....庆幸辛公在逆境中没有自暴自弃,而是化悲痛为诗词,为后世留下了无数汗牛充栋....的篇章。
正确使用成语(熟语)隋燕一、考点阐释“正确使用熟语”是2004年高考语文《考试大纲》新增加的一项内容。
熟语是语言中常用而定型的短语或句子。
“短语”指成语、惯用语和歇后语,“句子”指谚语和格言。
将富有时代气息的惯用语、歇后语、谚语、格言等熟语纳入考试范围,体现了高考语文关注社会、关注人生的特点。
近年来,成语(熟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是高考中的必考题。
成语(熟语)在结构上是个短语,但在使用上只能当一个词来用。
因此,正确使用成语和使用实词原则上没有什么区别。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熟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熟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解题难度加大了,更有利于检测考生灵活运用成语(熟语)的能力。
二考向预测:(一)综合性越来越强,由于客观题的逐年减少,有可能把熟语的使用和辨析同义词合二为一,也可能把这一考点和修改病句的考点结合起来以主观题的形式在第二卷出现,这些都使这一考点具有更大的综合性。
(二)选取的测试熟语不避熟就生,都应是大家耳熟能详,应用范围较广的,如雨后春笋,差强人意,一文不名,墙倒众人推,三下五除二,回马枪等,而且不回避以前已经考过的成语三考试形式1、作为选择题中的错别字选项出现。
例: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2004全国卷甲)A、梦魇春风和煦不可或缺有志者事竞成B、置喙如日中天轻歌曼舞燕雀安知鸿鹄之志C、忤逆毛骨耸然拭目以待桃李不言,下自成蹊D、什物荆棘丛生天随人愿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应选B项。
B项书写全部正确。
A项“有志者事竟成”应为“有志者事竟成”;C项“毛骨耸然”应为“毛骨悚然”;D项“天随人愿”应为“天遂人愿”)2、成语、熟语的互换使用。
例:把下列句子中画线的俗语换成一个意义相当的四字格成语(92年三南卷)①凡遇院中公文,送府用印,孙大人动辄横挑鼻子竖挑眼,当即驳回。
(吹毛求疵)②“豪强”和“官家”,历来一个鼻孔出气,狼狈为。
(沆瀣一气)③本人一介书生,而且无家室之累,打开天窗说亮话,又有何妨?(直言不讳)④况且列强虎视眈眈,吃着碗里瞧着锅里,正是蚕食鲸吞的时候。
2021届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2)正确使用成语(包括熟语)(二)1.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大禹疏理百川,班超投笔从戎,李时珍悬壶济世,林则徐虎门销烟……毎当中华民族处于艰难之际,总有一大批志士仁人挺身而出,__________,解民众于水火,挽狂澜于既倒。
野火沃土,__________,中华五千年文明史就是一部__________的奋斗史。
A.以身许国多难兴邦不屈不挠B.以身试险多难兴邦不卑不亢C.以身许国一言兴邦不卑不亢D.以身试险一言兴邦不屈不挠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这正是经验丰富的教练在战术安排上的___________之处:下半场比赛中想方设法消耗对方主力队员的体力,终于扭转劣势,赢得比赛。
②经过几天的___________,又和病人家属作了充分沟通,吴医生最终否定了治疗小组提出的保守治疗方案,决定尽快为病人进行肺部手术。
③早在二十世纪末,当地决策者就___________,提出了从单一的小农业向大农业转移的战略措施,于是个个生态经济园区应运而生。
A.老谋深算深谋远虑深思熟虑B.深思熟虑老谋深算深谋远虑C.老谋深算深思熟虑深谋远虑D.深谋远虑深思熟虑老谋深算3.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莫言的诗体小说《饺子歌》,____________,就是诗和小说结合的产物,它既要遵循诗歌创作的规范,也要满足小说的各要素。
众所周知,获得诺奖之前的莫言,坚守着小说创作的阵地,对其他文体的尝试性创作甚少。
如今,____________地拿出一部诗体小说,他的____________的文体扩展意识应首先得到我们充分的肯定。
A.望文生义推陈出新首屈一指B.顾名思义出乎意料首屈一指C.顾名思义出乎意料难能可贵D.望文生义推陈出新难能可贵4.在下面一段话的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文物的聚散回归,与国家治乱兴衰___________,紧紧___________中华儿女心弦。
正确使用词语(含成语、熟语)-2023试题解析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语文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事有凑巧,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地方,我听见过三位老师讲“破釜沉舟”这个成语。
第一位教师是这样讲的:“‘破釜沉舟’表示坚决的意思。
做事一定要坚决。
无论做什么,只要是正当的、应该做的事,就必须抱定只许前进而不许后退、只许胜利而不许失败的决心,只有这样才能得到成功。
如果(),工作还没开始就准备下失败的退路,那样一定不会成功。
①当然,②前进的目的必须正确。
③在这一点上,④我们不能跟古人相提并论。
由于时代的局限,古人,尤其是封建统治阶级的人,做事的目的在今天看来很多是成问题的,下定决心做好事是应当的,如果坚决做坏事,那就不应当了。
”第二位教师是另一种讲法,他说:“‘釜’就是锅,‘舟’就是船。
‘破’和‘沉’都是动词。
‘破釜’是‘使釜破’的意思,也就是把锅砸碎;‘沉舟’是‘使舟沉’的意思,也就是把船凿沉。
这样用法的动词叫作‘使动词’。
同是做饭的工具,古代叫‘釜’,现代叫‘锅’;同是水上运输工具,古代叫‘舟’,现代叫‘船’;这是古今词汇的演变。
像古代叫‘冠’,现代叫‘帽子’,古代叫‘履’,现代叫‘鞋’,都是这种情形。
曹植《七步诗》里有‘豆在釜中泣’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这里的‘釜’和‘舟’跟‘破釜沉舟’里的‘釜’和‘舟’意思相同。
”第三位教师讲得比较简单,话说得比较少。
他这样讲:“项羽渡河进攻秦朝的军队,渡河之后,把造饭的锅砸碎,把船凿沉,断了自己的退路,以示有进无退的决心,终于把秦军打败了。
后来大家就用‘破釜沉舟’这个成语表示下定最大的决心,不顾任何牺牲的意思。
”将下列俗语填入文中括号内,恰当的一项是()A. 干打雷不下雨B. 又吃鱼又嫌腥C. 前怕狼后怕虎D. 首尾不能兼顾[知识点]熟语(含成语),语句复位[答案]C[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熟语的能力。
A. 指只有声势而没有实际行动。
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范文一:作文题目: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你好,作为一名普通的学生,在写作时,我们常常会用到成语、谚语等熟语,但是如果使用不当,不仅无法达到写作的效果,还会犯下很多低级错误,所以今天我想分享一下如何正确使用熟语。
首先,我们要理解熟语的含义。
熟语是经过长期使用并被许多人广泛接受、启用的特定词语或表达方式,其中包括成语、谚语、俗语、口头禅等。
我们在使用时不仅要明确它的含义,还要了解它的来源和使用情景。
只有这样,在文章中才能恰到好处的运用,起到更好的表达效果。
其次,我们要避免滥用熟语。
熟语确实可以让文章更加文雅,但是用太多熟语会显得矫情和刻意,请理性使用,让它们成为文章点缀,而不是成为文章的主旨。
此外,我们要注意不要误用熟语,如果不确定其含义,千万不要随意使用,以免出现错误。
再次,我们要注意熟语的用法。
熟语的语境很重要,同样的熟语在不同语境下可能含义不同。
在使用时我们要注意语境,把握好熟语的使用时机,不要盲目套用,以免出现“小题大做”、“画蛇添足”的错误。
最后,对于初学者来说,我们可以多进行积累和总结。
积累不仅包括阅读和听取他人的实践经验,还可以通过不断练习和反思来不断完善自己的写作能力。
在积累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区分专业用语和文化用语,所以一定要准确掌握它们的使用方法。
在总结的过程中,我们可以找出自己写作中经常使用的熟语,然后尝试换一种表述方式,拓展自己的词汇量和语言表达能力。
只有这样才能使熟语真正为我们所用,更好的促进作文的成就。
总之,正确使用熟语的重要性无需赘言,所以我们应该在写作中积极运用并坚持不懈地学习,逐渐掌握其使用技巧,提高自身的写作能力。
要点分析:本文是围绕如何正确使用成语、谚语等熟语,展开一系列的写作思考,文章主线明晰。
文章首先定义了熟语的含义,然后作出了正确使用熟语的三个方面的建议,分别是理解熟语的含义、避免滥用和注意熟语的用法。
最后提出了如何积累和总结,以便读者更好地使用和掌握熟语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