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铁站桂林广场项目城市设计方案
- 格式:ppt
- 大小:12.06 MB
- 文档页数:16
高铁站前广场公共空间规划设计本文通过高铁站房为核心的站前广场服务圈与生态休闲圈、生态防护圈三个功能圈的互动,使景观与建筑的交往、景观与人的交往、人与人的交往,适应当今的高效、快节奏,使人们的行为更加便捷,更加体现效率,也使整体景观效果产生更强的视觉冲击,同时为城市环境营造独具风采的空间感,成为展示德州风貌的重要窗口。
标签:站前广场;生态休闲;人文互动作为城市综合体的德州东站,具有交通、商业、娱乐等等城市生活空间,需要各部分间建立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助益的能动关系,从而形成一个多功能、高效率的综合体,带动各产业的繁荣发展。
一、项目概况德州东站是京沪高铁进入山东的第一站,位于经济开发区牟庄附近,距德州火车站约15公里。
京沪高铁德州东站东侧与高铁车站相连,南侧与交通综合客运站相通。
德州东站景观规划用地约800亩,其中站前广场是京沪高铁重要的配套项目,占地200亩。
二、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交通枢纽功能、城市广场功能和城市节点功能是站前广场具备的三种主要功能。
交通枢纽功能主要是指铁路和其他交通方式间的换乘,提供停车空间和乘客的停留空间,实现人车分离等;城市广场功能,即站前广场作为广场本身所应具备的功能,包括景观、集散客流等;城市节点功能主要指广场联系周边、吸引周边的功能,是站前广场发展成为功能复杂的城市节点后所具备的主要功能。
三、现有站前广场景观存在的问题整体景观布局缺乏完善系统的规划,片面考虑了平面构图的需要而忽略其实际功能的需求,设置了许多风格迥异且凌乱的道路系统,将绿地分割成无数小块,导致没有大型的集散广场满足游客集中使用和大型集会需要,显得广场景观凌乱、支离破碎和缺少气势,同时在竖向处理上欠缺考虑,整个广场一马平川缺少趣味性。
四、提升改造策略(一)地块整合:将中轴线上被分割的过于破碎的绿地化零为整进行整合,使之具有体量上的宏伟气势感,入口处将铺装面积适当增大,满足大型集会需要。
(二)线型整合:将绿地中的折线、曲线、直线等各种线型进行统一处理,使之在风格协调的基础上又富有变化和韵律感。
第一章总论一、项目背景(一)项目名称:长兴高速铁路站站前广场工程项目(二)承办单位:长兴城市建设有限公司(三)项目可研报告编制依据1、《长兴县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2、《长兴环太湖开发带概念规划》(2003)3、湖州市建设局《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4、长兴县建设局《长兴高速铁路站站前广场工程设计要求》附规划红线图5、《长兴太湖新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及站前区城市设计》6、长兴县建设局《关于长兴高速铁路站站前广场工程设计方案项目规划例会审批意见书》7、项目可研报告编制委托书8、《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9、《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10、现行有关的建设法规、规范二、项目概况(一)建设要求本项目的进行有利于推动太湖环线的开发建设,依托高铁车站,广场周边地区将建设成为集站前服务功能、科技研发功能、生产性服务业功能、旅游集散功能、生活服务功能为一体的现代新城区。
(二)建设范围长兴高速铁路站站前广场工程位于长兴县太湖新区,为杭宁高速铁路长兴站的建设用地。
工程南至发展大道,西接站前路,东侧与北侧均为规划城市次干道。
高铁以高架方式南北向穿越地块。
车站站房位于地块中央。
用地总面积为8.98 公顷,其中车站站房占地面积约为7250 平方米(不含高架轨道下设备用房)。
车站站房将用地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为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车站广场用地,承担着与城市联系的功能;东部为轨道交通设施及配套停车位。
地块周边自然景观资源丰富。
(三)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分商业街、旅店、广场、市政道路、给排水、景观绿化、水景、夜景照明、停车场、建筑小品等。
(四)建设规模该工程用地总面积为8.98 公顷,其中车站站房占地面积约为7250 平方米(不含高架轨道下设备用房)。
车站站房将用地分成东西两部分:西部为面积约3万平方米的车站广场用地,承担着与城市联系的功能;东部为轨道交通设施及配套停车位。
(五)主要建设条件本项目建设符合长兴县城市总体规划要求,区域内供水、供电、通讯等配套设施在规划中都能妥善解决,基本具备项目建设的条件。
浅析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原则摘要:站前广场作为一种特殊的城市广场类型,是交通枢纽地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区别于普通城市广场的独有特点。
本文结合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对高铁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进行分析,希望能够为该类型的项目提供一些可以借鉴的经验。
关键词: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图分类号:u412.3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随着高铁时代的来临,各大高铁城市纷纷开始规划建设以高铁为发展引擎的交通枢纽发展区,而站前广场因其较强的交通集散功能和景观展示功能,成为了高铁客运枢纽地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此地区城市公共空间体系综合品质高低的重要因素。
因此,研究探索适合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正是结合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方案,对高铁客运枢纽地区站前广场规划设计的原则及要点进行了分析,以期对同类型项目的设计与建设起到积极意义。
1 交通优先原则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大量的人车流集散与交通换乘功能,因此站前广场作为交通型城市空间应该把解决交通问题作为最重要、最关键的问题来处理。
首先,在项目前期阶段需要不断地与交通规划师沟通与协调,了解交通量预测结果,根据预测出的站区客流高峰日平均旅客流量、高峰小时旅客流量,推算出城际轨道、城市地铁、长途客运、常规公交、出租车、社会车辆、步行等客流量;然后进行静态交通规划,即明确人行广场、出租车落客区和候客区、公交车落客区和发车区、社会停车场以及轨道交通换乘大厅的规模及平面布局方案,明确地下空间的出入口位置等;最后进行动态交通规划,包括进出站行人交通组织、广场内部人车流交通组织、与城市交通衔接的人车流交通组织等。
同时,站前广场的交通规划还需要考虑高铁站周边地区大规模的商业、商务、娱乐、公共服务等开发用地所带来的人车流量的影响,使整个高铁枢纽地区的交通体系达到有机的统一。
在广州南站中轴广场规划设计中,因社会车辆停车场、出租车上落客区、部分轨道交通换乘区都已在南站大楼地下空间内设置(如图1所示),所以广场交通只需要考虑长途客运、城市公交的车流组织以及各种人流组织。
高铁站前广场功能定位与景观设计探析--以河源北站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为例发布时间:2022-09-19T05:40:52.617Z 来源:《建筑实践》2022年第9期5月(上)作者:全少波[导读] 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旅客疏散与城市形象第一名片的双重功能全少波广东长意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摘要:高铁站前广场承载着旅客疏散与城市形象第一名片的双重功能,其类属于城市广场,类似于是客运站前广场,却有别于这两者,高铁站前空间不限于城市广场,扩展开来还可以涵盖各种交通、服务配套等功能空间;同时,它作为城市第一客厅,对于城市形象的塑造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结合河源北站站前广场规划设计,通过对高铁站前广场的设计要点进行分析,分享一些在站前广场规划设计中功能区的划分与景观打造的设计方法。
关键词:站前广场城市空间功能定位景观设计前言:2021年,河源市迎来了高铁时代,赣深高铁经河源市设置两个站,其一是河源北站,位于东源县黄田镇。
河源北站是个独特的存在,它是目前广东境内海拔最高的一个站点,站房坐落在黄田圩镇东北面的一个山上,高程约104.5米,站前临近水库,形成一个天然的落差地形,因此在站前广场的规划设计上,大高差和站前空间有限成为设计的两大难点,这给设计带来了不少的挑战。
1.站前广场的功能定位高铁站一般设置在离城市较为偏远的区域,顺应交通客运的需求,自然而然形成客运枢纽地区,承载着大量的人车流集散与交通换乘功能;与此同时,人车将产生各种活动需求,如餐饮、购物、加油等。
因此,站前广场的功能必须是复合型的以满足各种行为的需求。
1.1交通疏导功能站前空间作为交通型城市空间,首先应该将交通疏导作为第一功能来定位。
在河源北站前广场规划设计前期,通过收集高铁线路、交通运输量等数据,预估出长途客运、公交运输、出租车、社会车辆、步行等客流量,为站前空间的静动态交通规划提供数据基础。
由于北站不在县城与市区,且离镇区还有一定距离,站前广场必须同时考虑到各种换乘交通,通过设置相应的长途客运站场、公交站场、出租车站场、大巴停车场、社会停车场等场地,解决多种车辆流通和停放的需求。
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空间的整体化改造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发展及高速铁路的普及,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空间改造与设计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通过分析传统普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存在的问题与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的新特点,基于城市空间更新,提出综合城市功能、叠合内部空间、创造动态流线等设计策略对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空间进行整体化改造。
此研究对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空间改造与设计具有现实意义。
关键词:高铁站前广场综合功能叠合空间动态流线世界正进入高铁时代。
纵观世界各国,高铁对于城市的发展有着直接的推进作用。
一是直接促进沿线城市的发展,二是直接推进城市的功能转型。
因此,如何完善这种优势,处理好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与周边复杂功能区域的关系,成为全新的挑战。
一.高铁客运站较传统普速铁路客运站站前广场拥有全新特点1.1 空间流通高时效性未来,中国将形成“四纵四横”的高铁线路。
届时,北京到全国绝大部分省会城市将形成八小时经济圈。
这就意味着高铁火车站站前广场承载人流量更大,运输效率更高,时空性更明显。
高时效性主要表现在:候车模式和运输对象上。
我国传统普速客运候车模式是等候式的,旅客在站停留等候时间较长,而由于高铁的高时效性高铁站是通过式的,即到即走,旅客停留时间短,客流量大,流动性强;运输对象主要是以旅客为主,货运与其不交叉。
因此,减少了广场的货物等运输功能,大大提升站前广场的时效性。
百度文库1.2 与城市界面模糊化传统客运站站前广场大多较为封闭,割裂了广场与城市的关系,使得铁路两侧不能很好的融合,阻碍城市发展,从而形成功能单一的铁路停靠站。
高铁的建成将使高铁站前广场形成巨大的人流物流场所,刺激和带动商业、旅游、餐饮、宾馆、仓储、运输以及房地产等行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以高铁站前广场为中心的商业圈。
高铁站客运广场势必将承托更多城市功能。
因此,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更具开放性,与城市具有模糊的界面。
高铁客运站站前广场的全新的特点为站前广场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