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语言学家王力简介
- 格式:doc
- 大小:4.23 KB
- 文档页数:3
语言学大师王力桂籍学者中,著述最丰者,当数博白人王力教授。
高深的学问,丰赡的著述,使这位从桂东南大地走出去的学者赢得了世界声誉。
五大洲许多国家的大学汉语专业都把他的《古代汉语》作为基础教材,美国把他的《汉语诗律学》列为研究生必读书,俄罗斯把他的《汉语语法纲要》定为必修教材,台湾的大学汉语教材,也大都以他的著作为蓝本。
王力先生历年培养出来的学生业已遍及全世界。
1980年8月10日,北京学术界召开庆祝王力先生80寿辰暨从事学术活动50周年座谈会,美国、日本等国也同时举行类似活动。
尽管誉满天下,著作等身,王力教授仍作诗自勉,“漫道古稀加十岁,还将剩勇写千篇”,令普天下的学人钦敬有加,仰慕不已。
王力先生自小家境贫寒,求学之道,历尽波折。
异乎寻常的努力加上命运的眷顾,使他一次次渡过难关,向着既定的彼岸驶去。
十四岁王力高小毕业便失学,在父亲开的杂货店里当了小伙计。
后杂货店破产,十七岁的王力便挑起了全家生活的重担。
十八岁时被乡人发现“知识广博”,聘为私塾老师,教着十几个李姓孩童,每月轮流到一户人家去吃饭。
一日在一户人家饭毕,发现一间空房里堆放着14箱书籍,一看,经史子集,一应俱全。
主人爱才,答应借出。
王力运回家里,一读为快。
这可以解释为王力命运中第一次腾飞的根基。
1924年夏,24岁的王力不甘老死林泉,在师友的资助下,终于离开故土,到了十里洋场大上海。
由于没有系统学过中学课程,加上英语底子差,不能投考正规大学,只好就读于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科。
半年之后,英语考了100分,名列全班第一。
两年后,清华国学院在全国招收32名研究生。
考题只有一条,要考生列出“四个一百”,即一百个古人名并注明朝代与主要著作;一百个古地名并标明与之相对应的今地名;一百部著作并列出作者名字;一百句诗词并标明出处与作者。
这实际上是考学生的知识面和阅读量。
题目看似简单,实则极不容易。
许多考生尚未列到五十就已黔驴技穷,望题兴叹。
看来,当年那十四箱书帮了王力的大忙。
国学大师王力王力,北京大学中文系一级教授,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接下来是带大家一起走近的国学大师王力,欢迎阅读,希望大家喜欢!国学大师王力简介王力先生(1900-1986)字了一,广西博白人。
著名语言学家,中国现代语言学的奠基人之一。
1924年赴上海求学,1926年考入清华国学研究院,师从梁启超、赵元任等,1927年赴法国留学,1932年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后返国,先后在清华大学、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校任教授,并先后兼任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文学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全国政协第四、五、六届委员,第五、六届常务委员等职。
王力先生从事中国语言学研究逾半个多世纪,他在汉语语法学、音韵学、词汇学、汉语史、语言学史等方面出版专著四十余种,发表论文200余篇。
他研究领域之广,取得成就之大,中外影响之深远,在中国语言学家中是极其突出的。
王力先生的语言学研究始终是与教学联系在一起的,他在半个多世纪的教学生涯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语言学专门人材,为中国语言学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王力先生在法国留学期间,翻译出版二十余种法国小说、剧本;抗战期间,写了大量的散文,被誉为战时学者散文三大家之一。
国学大师王力故事一九零零年八月十日生于广西博白县,早年贫寒辍学,在家自学。
一九二四年到上海,先后入南方大学、国民大学学习,一九二六年考进清华大学国学研究院。
一九二七年赴法国留学,获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
一九三二年回国后,历任清华大学、燕京大学、广西大学、昆明西南联合大学、岭南大学、中山大学等校教授,并曾担任中山大学、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中山大学语言学系主任。
一九五四年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同时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副主任,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顾问,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部委员,中国语言学会名誉会长。
在五十多年的学术生涯中,王力撰写了上千万字的学术论著,其中专著四十多部,论文二百多篇。
描写王力先生的文章
王力(1900年-1992年),字元之,号雪堂,江苏省泰兴县人,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文学家、教育家。
以下是一篇描写王力先生的文章:
王力先生,一位睿智的老学者,年逾九旬,仍然精神矍铄,满腔热忱地从事语言学、文学研究,并潜心探讨教育问题。
他的教育理念,主张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和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主思考,发掘自己的潜能,成为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创造能力的人才。
他的教学方法,以引导和启发为主,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实践中探索。
在语言学研究方面,王力先生提出了“韵律语音学”的概念,并在此基础上深入探讨了汉语的音韵和语音规律。
他认为,语言是人类交流的最基本工具,深刻地洞察到语言与文化的内在联系,以及语言与思维的密切关系。
在文学研究方面,王力先生对古代文学、现代文学都有深刻的研究和理解。
他以独到的眼光和深厚的学养,阐释了很多经典文学作品的内涵和价值。
他的《中国文学史》和《汉语史》等著作,不仅成为了学术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文学品味和审美观念。
王力先生是一位真正的大家,他的思想、学识、人格都值得我们尊重和学习。
他的一生,为语言学、文学和教育事业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也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一笔宝贵财富。
语言学家王力简介
王力,1922年生于湖南衡阳,原名王毓,1936年改名为王力,同年考入西安大学中
文系。
抗战爆发后,西安大学迁往西宁,王力被北京大学录取,1944年毕业获文学学士学位,回校担任教育实验班教师、哲学系主任和教授,历时十多年。
1951年被北京大学新闻系聘为教授,空间五年后成为语言学系主任,任职十七年。
此外,他还担任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文字类研究所研究员,北京大学党部和教务处副主任,《语言文字研究》杂志主编等职。
王力长期从事语言学及文字学研究.他主要研究繁体字改革与现代汉语拼音,提出改
革繁体字需依据新文人物汉字形象、历史变化,综合语言文字管理、汉语语音音位变化原
则进行,并着重探讨汉语音音变的动机;在一般语言学、语音学与教育技术学方面,他的
研究主要集中在实验取证、历史比较、系统分析等方法;再就文献、谚语、典句等代表文
艺复兴及其他文化现象的学问,形成了一贯的研究视野。
1954年《汉语方音学报》一文《关于演变语音的因素》,就是王力创新性地提出语音演变的因素,并且给予了语音演变研究一种元论的依据。
王力不仅在研究上取得了许多突破,还为汉语教育作出了重大贡献。
他曾出版汉语教
材有《水文语文》、《汉语方音学》等;又有译有《孙子兵法》《唐摭言》等,教学成果
获全国教学成果奖;还参于编制"新汉语教程",是中国现代汉语标准的奠基者;为汉语字
典的撰写,提出了新的方法。
凭借过硬的专业技术和强烈的科学精神,王力一直坚持从事汉语方向研究,以博大精
深的学术研究成果,奠定了汉学、语言学家的崇高地位,为当今汉语教育的发展做出了杰
出的贡献,被誉为“中国语言学的榜样”。
描写王力先生的文章
王力先生是一位著名的语言学家和汉语教育家。
他以其深入浅出的授课和丰富多彩的讲解方法,深受广大学生和读者的喜爱和尊敬。
王力先生生于1918年,出生于山东省济南市。
他在北平大学师范学院学习中文教育,后来在北平大学中文系获得了文学学士学位。
1946年,他前往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攻读语言学博士学位,并于1951年获得该学位。
在此期间,他还曾担任过中文教师和联合国口译。
自1951年回国以来,王力先生一直专注于汉语教育、汉字研究和语言学研究。
他曾多次担任北大、清华、人大等院校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他也深入各地的中小学校开展汉语教育普及工作。
王力先生的代表作品有《现代汉语语法》、《现代汉语教程》、《古代汉语语法》等。
他还创办了《汉语学习》杂志,为广大汉语学习者提供了一个丰富多彩的汉语学习平台。
王力先生的文风简洁明快,讲解深入浅出,非常容易被人们理解和接受。
他的语言学理论和汉语教育思想对现代中国对外汉语教育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王力先生致力于汉语教育和汉字研究事业,是我们民族的骄傲和瑰宝。
语言大师王力的主要事迹
王力,中国著名语言学家、汉语方言研究专家。
他主要从事汉语
方言及历史发展、语音学、音韵学等方面的研究,对汉语文字的历史、演变及规范化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王力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开始在北京大学担任教授,后任
该校中文系主任、人文社会科学部副主任、语言学教研室主任等职务。
他倡导使用现代汉语书写,推进汉字简化、规范化进程,是具有重要
影响的汉语规范化推动者之一。
王力还主编了一系列汉语语言学的重要著作,如《汉语音韵》、《现代汉语语法》,所撰写的论文和译著数百篇,被誉为“现代汉语
语言学泰斗”。
王力在语言学领域的成就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高度评价和认可。
他于1988年获得了国际比较语言学及通讯学会颁发的凯尼恩奖,1992
年被授予“中国语言学之父”的称号。
王力终身致力于对中国汉语方言、语音学、音韵学等领域的深入
研究和探寻,成为了近代中国语言学史上最杰出的学者之一。
王力他是用世纪计算时间的文化名人,他从事了半个世纪的汉语研究,研究了数十个世纪的汉语,而由他开拓的现代汉语的研究成果,以及他培养后人的研究成果,将持续到今后无限的世纪(《王力先生纪念文集》前言)。
他就是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
一、家世童年,家贫不丧志1900年8月10日(清光绪二十六年七月十六日),一条小生命在祖国南疆广西博白县岐山坡降生了。
这小生命就是后来我国著名的语言学家王力。
王力的故乡岐山坡,座落在博白城南2里处。
这个普通的小村落,村子周围十多里,是一片平原,村庄稠密,人多田少,村人多以务农为主,家庭多属清寒。
王力的父亲王炳如,是晚清秀才,曾祖父王文田,是清朝贡生,在村中可算是个书香门第。
文田在世时,家庭虽不算富有,但还不愁吃穿。
文田去世后,其子紫庭当家,不善经营,又嗜酒成癖,家产几乎败尽。
王力幼受庭训,五六岁时,他父亲就教他读书认字。
祖父写的一笔好字,死后留下一本手抄唐诗,炳如就将它给王力当作字帖。
王力因此便能背诵李白等唐代诗人的一些短浅诗句,从小便对古诗产生了浓厚兴趣。
王力7岁破蒙,11岁考上县里唯一的一所高小。
他在学校里年龄最小,常受比他大的同学欺负。
他读书勤奋,品学兼优,每学期的各科成绩都在80分以上。
但是,王家到他父亲时,已是三代单传,炳如长子早夭,就把排行第二的王力看作掌上明珠。
小王力身体瘦弱,常患伤风咳嗽,但只要咳嗽几声,他父亲就要他请假在家。
那时学生请假学校是要扣分的,王力第一学年因请假多了,扣了不少分,期终学校以成绩高低列榜,他就被排到了榜末。
校长写榜,总习惯在榜末学生的名下画个大红钩,人们就把榜末的一名学生称?坐红板凳的人。
小王力坐了红板凳,却不吭一声,而是更默默用功。
一天,一位新来的语文老师巡堂,特地走到王力旁边,看了王力的作文,啊!这学生的作文立意新,文词优美,写得多好!他惊叹了起来。
王力因此受到了这老师的喜爱。
王力读高小时,从师陶伯明、冯彰全,受益不浅。
王力原来的名字叫王祥瑛。
王力是现代著名的语言学家、文学翻译家。
他从事语言学研究逾半个世纪,为中国语言学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
王力,字了一,原名祥瑛。
1900年8月10日生于广西博白县
农村。
父亲王炳炎,是晚清秀才。
王力少年时家境已败落,他14
岁高小毕业后无力升中学,在父亲办的小杂货店里帮了1年忙。
17岁当私塾教师,21岁时被本县著名的李氏开国学校聘为高小教
师,业余刻苦读书。
1924年夏,王力考进上海南方大学国学专修科,不久卷入驱
江(江亢虎)学潮,被学校开除,转入国民大学。
因成绩优异,
学校破格将他从专修科拔入本科。
1926年夏,考入清华大学国学
研究院,受赵元任的影响,坚定了献身语言学研究的信念。
1927年夏,王力在清华毕业后,赴法国巴黎大学专攻实验语音
学。
1932年,王力完成用法文写成的数十万字的论文《博白方音
实验录》,获得法国文学博士学位。
1932年秋,王力应清华大学之聘,回国任教。
1937年芦沟桥
事变后清华大学南迁,王力随校先到长沙,在清华、北大、南开
三校组成的临时大学任教。
1938年初到桂林,任广西大学文史地
专修科主任,同年中到昆明,任西南联合大学教授。
1939年到
1940年,王力利用休假去越南河内远东学院研究东方语言,主要
研究汉越语。
1940年回到昆明,仍在西南联大任教。
抗战胜利
后,王力到广州任中山大学教授兼文学院院长,创办语言学系。
1954年中山大学语言学系并入北京大学中文系,王力从广州到北
京,任北大中文系汉语教研室主任,1962年任北大中文系副主
任。
其间他曾担任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
科学部委员、中央推广普通话委员。
10年动乱中,他受到迫害,
在极困难的条件下仍坚持学术研究。
1980年3月,他被任命为中
国文字改革委员会副主任。
1980年底赴香港讲学,1981年10月赴
日本讲学,均受到盛大欢迎。
1986年5月王力病逝于北京,享年
汉语史、语言学史、文字改革等方面都有卓越的建树,著述等身,
出版专著40余种,发表学术论文170余篇。
王力最早的语法学著作《中国古文法》,即提出了活文法与
死文法的区别等新观点。
他的《中国文法学初探》,批评了马建
忠以来用汉语比附英语的毛病,倡导研究汉语语法自身的特点,
指出了中国文法研究的新路。
此后他发表的《中国文法中的系
词》,提出了上古汉语没有系词的不刊之论,并指出语法是发展
的,具有明显的时代性。
抗战中他完成的《中国现代语法》、《中
国语法理论》连同后来的《中国语法纲要》,完整地建立了他自
己的语法体系。
王力对音韵学的研究也做了许多开创性的工作,他早年发表
的《三百年前河南宁陵方音考》、《浊音上声变化说》等论文,
如果说还是初步探索的话,那么,他于1936年发表的《中国音韵学》就是一部扛鼎之作了。
他用现代语音学知识逐条解释了传统
音韵学的概念,分析了《广韵》及其音系,据此上推古音,下考
今音,并介绍了瑞典汉学家高本汉的学说及其用现代语音学原理
对中古音值和上古音值的拟测。
他的这部著作把传统音韵学从“绝
学”的枷锁下解放出来,开辟了音韵学研究的科学道路。
1937年
他发表的《上古韵母系统研究》,是一篇重要的论文,提出了上
古脂微分部的新观点。
1980年他出版的《诗经韵读》、《楚辞韵读》,是他对古音学研究的新成果。
在词汇学研究方面,他发表的最重要的论文是《新训诂学》,
对我国的训诂学传统作了全面的总结和批判,尤其是强调了用历
史观点研究语义发展的特殊重要意义。
他于1978年完成的《同源
字典》,是新时期我国词汇学研究的重要成果,对汉语史和词汇
学研究以及对词典编纂都产生重要的影响。
王力对汉语史和语言学史的研究是前无古人的,他在1957年
至1958年出版的《汉语史稿》和1982年完成的《汉语史》,系统而详尽地论述了汉语语音、汉语语法、汉语词汇发展的历史,开
创了一门重要的学科。
他于60年代初在北大还开设中国语言学史
课程,1981年出版《中国语言学史》,是对中国语言学发展历史
进行全面系统总结的第一部著作。
王力在古代汉语课教学和教材
建设上也做了重要贡献。
1961年他主编的《古代汉语》,采用文选、通论、常用词三结合的全新体系,受到国内外好评。
王力还
致力于我国文字改革和汉语规范化。
他曾参与汉语拼音方案的制
订和简化汉字的审音。
他的《江浙人学习国语法》、《广东人学
习国语法》,是两部最早指导方言区推广普通话的著作。
王力在文学上也有极高的成就。
他翻译出版了26种法国的小
说和剧本,包括莫里哀全集(一)、小仲马的剧本《半上流社会》
左拉的小说《小酒店》、乔治桑的小说《小芳黛》等。
他还用旧
体诗形式翻译了波特莱尔的诗集《恶之花》。
40年代他创作了许
多文笔细腻、情趣横生的小品文,收为《龙虫并雕斋琐语》。
多
年中他创作了文采斑斓古体诗词,
收为《龙虫并雕斋诗集》。
他
在文学上还有一项重要成就,是对诗词格律的深入研究。
他的《诗词格律学》,是我国从语言学角度研究文体特点的第一部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