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 格式:doc
- 大小:6.81 MB
- 文档页数:13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豆腐是我国传统食品之一,由豆浆凝固而成,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的特点。
豆腐的生产工艺及流程主要包括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豆浆制备是豆腐生产的第一步,主要是将黄豆浸泡、磨浆、过滤等。
首先,将黄豆用清水浸泡24小时,使豆子吸水膨胀;然后将浸泡后的黄豆捞起,放入豆浆机中研磨成糊状,同时加入适量清水;最后将豆浆通过过滤材料滤出小豆渣,得到纯净的豆浆。
凝固是豆腐制作的关键步骤,需要加入凝固剂。
一般使用石膏作为凝固剂,也可以使用酵母、酒糟等。
将凝固剂与豆浆充分搅拌均匀,使凝固剂与豆浆充分结合。
然后将豆浆放置静置,等待其凝固成块。
凝固时间一般为30-60分钟,具体时间根据凝固剂的种类和用量而定。
凝固后的豆腐需要经过压制,去除多余的水分。
将凝固好的豆腐块放入底部有孔的豆腐模具中,将模具放入压榨机中,施加压力,使豆腐中的水分被压出。
压制的时间和压力根据豆腐块的大小和质地决定,一般为30-60分钟。
压制后的豆腐需要进行成型。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取出,经过切割、造型等加工工艺,使豆腐成为条状、块状或其他形状。
成型后的豆腐需要用冷水清洗,去除表面的沉淀物。
最后,将成型好的豆腐进行包装。
包装时要注意豆腐的卫生与保鲜。
一般可以选择使用塑料袋、保鲜膜等包装材料,将豆腐包装好后,存放在低温环境中,延长豆腐的保鲜期。
总之,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包括了豆浆制备、凝固、压制、成型和包装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严格控制工艺参数和质量标准,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的掌握与应用,对于保证豆腐质量和生产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古老而又常见的大豆制品,它富含优质蛋白质,
且易于消化吸收,因此在我国以及许多东亚国家被广泛食用。
豆腐
的生产工艺流程经过了漫长的发展和改进,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套相
对完善的生产工艺。
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豆腐的生产工艺
流程。
首先,豆腐的生产以大豆为原料。
大豆在生产过程中需要进行
浸泡,去皮,研磨等步骤。
首先,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使其充分
吸水,软化后去除表皮。
然后将去皮后的大豆研磨成浆,形成豆浆。
接下来,豆浆需要进行煮沸和凝固。
将豆浆倒入锅中加热,煮
沸后加入凝固剂,如硫酸钙或硫酸镁,使豆浆凝固成豆腐。
凝固后
的豆腐需要进行压制,去除多余的水分,使豆腐更加紧实。
随后,豆腐进行切割和包装。
将豆腐块切割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进行包装,以便储存和销售。
最后,豆腐需要进行煮熟或加工。
豆腐可以直接食用,也可以
进行烹饪,加工成各种豆腐制品,如豆腐干,豆腐皮等。
总的来说,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大豆浸泡、去皮、研磨成浆、煮沸凝固、压制、切割包装和煮熟加工等步骤。
这些步骤经过精心设计和不断改进,使得豆腐的生产工艺更加完善和高效。
豆腐作为一种营养丰富的食品,通过科学的生产工艺,可以更好地保留其营养成分,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
以上就是关于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加全面地了解豆腐的生产过程。
豆腐作为一种传统的食品,在现代社会依然受到人们的喜爱,相信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豆腐的生产工艺会更加完善,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健康。
豆腐生产的工艺流程豆腐是一种传统的食品,是大豆蛋白质的重要来源之一。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等步骤。
首先,将选购回来的大豆浸泡在水中,一般时间为8-16小时,以便软化大豆,加快研磨制浆的工作。
浸泡后的大豆表面会形成一层豆脂,需要用水冲洗干净。
接下来,将浸泡后的大豆研磨制浆。
这时候可以使用石磨或者机械研磨机进行操作。
大豆制浆过程中需要适当增加水量,以保持研磨机内的温度适宜,并且还可以防止大豆在研磨过程中产生过高的温度而损害蛋白质。
制浆完毕后,将豆浆倒入锅中进行煮沸熟料。
煮沸熟料主要是为了杀菌、去腥和促进凝固作用。
过程中要保持搅拌,防止煮沸时豆浆糊底部结焦。
煮沸熟料后,将豆浆进行磨浆搅拌。
磨浆搅拌的目的是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解,增加凝固的能力。
此时可以加入石膏或者盐卤来协助凝固。
凝固完成后,将豆腐糊倒入扁盘、木模具等容器中。
这些模具内部通常布有细纹路,可以给豆腐增加美观。
倒入模具后,用一个均匀的重物压在上面,帮助豆腐糊迅速凝固和排汁。
经过一段时间的挤压和凝固,豆腐糊逐渐变硬,在模具上形成统一的形状。
然后,将固态豆腐切成块状,大小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最后,将切好的豆腐置于一定温度的水中进行冷却。
冷却过程中,豆腐会更加紧实和柔软,胶质和香味也会更加浓郁。
冷却完成后,可以将豆腐放入冰箱冷藏,以便保存和食用。
总的来说,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浸泡大豆、研磨制浆、煮沸熟料、磨浆搅拌、制豆腐、模具挤压和切块凝固、冷却等步骤。
每个步骤都需要掌握一定的操作技巧和时间控制,以保证豆腐的质量和口感。
各种豆腐的制作工艺豆腐是一种传统的中国食品,制作工艺有很多种。
下面是常见的几种豆腐的制作工艺:1. 白豆腐的制作工艺:(1) 准备原材料:大豆、石膏或苏打。
(2) 清洗大豆并浸泡12-24小时。
(3)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和适量的水一起磨成豆浆。
(4) 煮制豆浆:将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搅拌均匀,然后再加热至95度左右。
(5) 加入石膏或苏打:将石膏或苏打溶解在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豆浆中。
(6) 凝固豆腐:待豆浆中的豆腐凝固成块后,用干净的布将豆腐脱水。
(7) 切割豆腐:将脱水后的豆腐块切割成适当的形状。
(8) 煮熟豆腐:将切割好的豆腐放入开水中煮熟即可食用。
2. 嫩豆腐的制作工艺:(1) 准备原材料:新鲜大豆、石膏。
(2) 清洗大豆并浸泡4-6小时。
(3)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和适量的水一起磨成豆浆。
(4) 过滤豆渣:用纱布或滤网将豆浆中的渣滓过滤掉。
(5) 煮制豆浆:将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搅拌均匀。
(6) 加入石膏:将石膏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豆浆中。
(7) 凝固豆腐:待豆浆中的豆腐凝固成块后,用干净的布将豆腐脱水。
(8) 修整豆腐:将脱水后的豆腐块修整成规则的形状。
(9) 切割豆腐:将修整好的豆腐切割成适当的形状。
(10) 煮熟豆腐:将切割好的豆腐放入开水中煮熟即可食用。
3. 滑豆腐的制作工艺:(1) 准备原材料:新鲜大豆、石膏。
(2) 清洗大豆并浸泡4-6小时。
(3) 磨浆:将浸泡好的大豆和适量的水一起磨成豆浆。
(4) 过滤豆渣:用纱布或滤网将豆浆中的渣滓过滤掉。
(5) 煮制豆浆:将豆浆加热至80度左右,搅拌均匀。
(6) 加入石膏:将石膏溶解在适量的水中,搅拌均匀后倒入豆浆中。
(7) 凝固豆腐:待豆浆中的豆腐凝固成块后,将豆腐块分成3-4块。
(8) 搅拌豆腐:将豆腐块轻轻搅拌,使其破碎成细小的颗粒。
(9) 过滤豆渣:用纱布或滤网将豆浆中的豆渣过滤掉。
(10) 凝固豆腐:将过滤后的豆浆再次凝固成块。
豆腐制作工艺与原理讲解豆腐作为我们最常见的家常菜,它的做法多样,营养健康,也是我们最常吃的豆制品之一,它的在加工产品有很多,例如豆腐干、豆腐泡、卤制、油炸和熏制而成的其他豆制品。
大豆腐的制作相对于干豆腐制作简单一些,主要过程一是制浆,利用磨浆机把豆子磨成豆浆;二是点脑,豆浆在热与凝固剂的共同作用下凝固成含有大量水分的凝胶体;三是压制成形,利用物理作用使模具内的豆花变成豆腐。
接下来我们了解一下豆腐制作的技术与原理。
△泡豆1、原料处理与浸泡制豆腐的原料以原大豆为佳,大豆经分选、除杂和清洗后进行浸泡,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一般要求吸水后的大豆质量为原来的2·2一3·5倍。
展开剩余83%△单磨组合磨浆2、磨浆与滤浆传统上采用石磨进行磨浆,磨好的豆浆需要用滤布实现浆渣分离,生产效率较低。
目前,较大规模的生产采用浆渣分离磨浆机,长庆隆三连真空吸豆磨浆机,可自动上豆磨豆,直接浆渣分离,生产效率非常高。
△豆浆锅搭配柴油锅炉煮浆3、煮浆煮浆的目的是使大豆蛋白质的肤链由有序的球状结构转向无序伸展的线性结构,从而形成凝胶原。
另外,大豆蛋白质在煮浆后相对分子质量增大,巨大的分子及其线性的伸展结构都有利于大豆蛋白质分子交联形成牢固的蛋白质凝胶,这为后面的凝固成形打下基础。
煮浆过程中主要的工艺参数为煮浆温度和时间。
豆浆在70℃下加热在凝固成形阶段不会凝固;80℃下加热凝固极嫩;9O℃加热通常豆腐略带豆腥味;100℃加热所得豆腐弹性理想,豆腥味消失;超过100℃加热豆腐的弹性反而不够理想。
所以一般认为加热到10O℃并保温最为理想。
传统的煮浆会形成假沸现象,让人误认为温度已经达到最高,实际温度可能在80℃左右,这样做出的豆腐很不理想,煮浆时间过长会出现糊锅现象,做出的豆腐也会带有焦糊味,所以现在一般都用专业的豆浆锅搭配专业的锅炉来煮浆,例如长庆隆的外入式豆浆锅与柴油锅炉搭配,煮浆快,温度时间可控可调,避免了糊锅或假沸现象。
豆腐制作工艺流程
豆腐是一种食品,由黄豆或大豆浆经过凝固加工而成。
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一般包括选料、浸泡、研磨、煮沸、凝固、压制和冷却等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腐的制作工艺流程,以及每个步骤的具体操作。
首先是选料。
选取的黄豆应该色泽饱满,有光泽,完整而无损伤。
好的黄豆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有利于豆腐的质地和口感。
然后是浸泡。
将选好的黄豆用清水浸泡,浸泡时间一般为8-10小时,以确保黄豆充分吸水,变得容易研磨。
接下来是研磨。
将浸泡好的黄豆放入石磨中,添加适量的清水一起研磨,直至形成细腻的豆浆。
黄豆研磨的时间一般为30分钟左右。
研磨完成后,将豆浆倒入煮沸锅中。
煮沸的目的是杀灭豆浆中的细菌,去除生豆浆的生味。
煮沸的时间一般为15-20分钟,温度约为80度。
然后是凝固。
将煮沸后的豆浆倒入凝固容器中,加入石膏或硫酸钙等凝固剂,并进行搅拌,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凝结成块状。
凝固的时间一般为30-40分钟。
凝固完成后,将凝固后的豆块(即豆腐)分成小块,分别放入豆腐花和豆腐皮的容器中,经过几小时的压制,使水分逐渐被挤出。
压制的过程中,水分逐渐排出,豆腐块逐渐凝固。
最后是冷却。
将压制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冷却后即可食用。
以上就是豆腐制作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需要经过多个步骤,每个步骤都要注意操作的技巧和时间控制,才能制作出色泽鲜美,质地细腻的豆腐。
豆腐的工艺流程
豆腐的制作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浸泡大豆:将黄豆浸泡在冷水中,让黄豆充分吸水并膨胀,通常需要浸泡6至10个小时。
2. 研磨黄豆:将浸泡好的黄豆与适量的水一起放入石磨机或者食品加工机中进行研磨,直至形成黄豆浆。
3. 沉淀黄豆浆:将研磨好的黄豆浆倒入盆或者大容器中,让其静置一段时间,使其中的固体豆渣沉淀到底部。
4. 取出豆渣:将豆渣从黄豆浆中取出,通常使用漏网或者手工捞取的方法,保留黄豆浆。
5. 加热黄豆浆:将黄豆浆倒入锅中,加热至80度左右,持续加热一段时间以去除异味和提高黏性。
6. 加入凝固剂:通常使用石膏粉或者醭菜(又称千层藻)作为凝固剂,按照一定比例加入黄豆浆中,搅拌均匀。
7. 成型:将凝固后的豆浆倒入豆腐模具中,待其冷却和凝固。
8. 切块:将凝固好的豆腐切成块状,大小可根据个人喜好进行调整。
9. 老化:将切好的豆腐放在特定的环境(如冰箱等)中进行保质老化,这样可以增加豆腐的口感和风味。
10. 包装和销售:将老化好的豆腐进行包装,并送往市场上销售。
以上就是豆腐的一般工艺流程,不同地区和个人的偏好可能会有所不同。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包括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和压榨成品。
以下是每个工序的具体管制点。
1.原料:要求符合管制要求,杂质应清除,颗粒应饱满,无霉变或病斑,储存条件应通风、避光、低温、防潮。
2.清洗:时间应为10分钟,用水量应为800斤/桶,清洗状态应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
3.浸泡:时间应为5小时30分,水温应为10-25度,PH 值应为6.5-7.4.磨浆:浆液浓度应为375kg浆液/50kg豆子,浆液细度(目数)应为120目,磨浆时间应为25分钟/桶。
5.煮浆:煮浆时间应为40分钟,煮浆温度应为90-95度,消泡剂添加量应为120g/锅,浆液量应为375 kg/锅。
6.过滤:筛网目数应为100目,筛网状态应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次。
7.点浆:浆液温度应为70-75度,浆液PH值应为6.5-7,添加剂添加量包括石膏(2kg/桶)、抗氧化剂(0.4kg/桶)和卤水0.55kg/桶,静置时间应为35分钟。
8.蹲脑:蹲脑时间应为35分钟。
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应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摊布状态应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
10.浇制:浇制量应各框均匀、一致,浇制状态应质地均匀。
11.整理:整理状态应表面平整,包扎良好。
12.压榨:压榨时间应为30分钟,压榨状态应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
13.成品:感官状态应为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红,不酸,形态完好。
此外,石膏水的配制要求为石膏粉:水=1:4.5,水采用35-40度之温水。
锅炉房蒸汽压力应为0.5-0.7kg,水压应为0.1kg。
为了保证豆腐的卫生状况,应定期进行清洁和消毒,确保生产环境无菌。
同时,加强员工培训,提高他们的卫生意识和操作技能。
加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述管制点进行操作,确保豆腐的质量和安全。
本文介绍了豆腐行业从业人员的文化程度、卫生知识和证书情况,以及手工豆腐作坊存在的问题。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豆腐,是一种传统的大豆制品,是我国的一种特色食品,具有丰富的营养价值。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主要包括浸泡大豆、研磨豆浆、煮豆浆、凝固豆腐、压制成型、切块包装等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首先是浸泡大豆。
选用新鲜的大豆,将大豆浸泡在清水中,时间一般为8-12小时,以使大豆充分吸水膨胀,便于研磨成豆浆。
浸泡后的大豆会变得膨胀松软,便于后续的加工。
接下来是研磨豆浆。
将浸泡后的大豆放入豆浆机中,经过研磨和搅拌,将大豆磨成细腻的豆浆。
这一步骤非常关键,研磨出的豆浆质地要细腻均匀,以确保后续制作豆腐时口感细腻。
然后是煮豆浆。
将研磨好的豆浆倒入锅中,用文火加热,持续搅拌,直至豆浆煮沸。
煮沸的豆浆要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其中的异味和生豆腥味被彻底去除,同时也要注意防止豆浆煮沸过程中的溢出。
接着是凝固豆腐。
在煮沸后的豆浆中加入凝固剂,如硫酸钙等,搅拌均匀,使豆浆快速凝固成豆腐。
这一步骤需要注意的是,凝固剂的用量和搅拌的均匀程度,直接影响着豆腐的质地和口感。
然后是压制成型。
将凝固好的豆腐倒入豆腐模具中,用压力机进行压制,使豆腐排出多余的水分,同时使得豆腐块更加紧实。
这一步骤需要掌握好时间和压力,以确保豆腐块的质地和口感。
最后是切块包装。
经过压制成型的豆腐块,需要进行切块和包装。
将豆腐块切成适当大小的块状,然后进行包装,以便于运输和销售。
包装时要注意卫生和密封,以确保豆腐的品质和食用安全。
以上就是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
通过浸泡大豆、研磨豆浆、煮豆浆、凝固豆腐、压制成型、切块包装等环节,制作出口感细腻、营养丰富的豆腐制品。
豆腐的生产工艺虽然看似简单,但每一个环节都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豆腐的品质和口感。
希望本文对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豆腐生产工艺流程豆腐生产工艺介绍一、工艺流程原料清洗浸泡磨浆煮浆过滤点浆蹲脑摊布浇制整理压榨成品二、以上工序管制点具体如下:1、原料:;杂质:符合管制要求颗粒:颗粒饱满,无霉变,病斑储存条件:通风、避光、低温、防潮2、清洗:;时间:10分钟用水量:800斤/桶清洗状态:清洗干净,无可见杂质3、浸泡:;时间:5小时30分水温:10-25度值:4、磨浆:;浆液浓度:375kg浆液/50kg豆子浆液细度120目磨浆时间:25分钟/桶5、煮浆:;煮浆时间:40分钟煮浆温度:90-95度消泡剂添加量:120g/锅浆液量:375kg/锅6、过滤:;筛网目数:100目筛网状态:筛网完好,无破损,干净卫生,每4小时清洗一次7、点浆;浆液温度:70-75度浆液PH值:添加剂添加量:石膏;抗氧化剂;卤水/桶;静置时间:35分钟8、蹲脑:;蹲脑时间:35分钟9、摊布:;框子与布之清洁度:干净卫生、无酸味杂质摊布状态:棱角有型、摊布齐全无漏角10、浇制:;浇制量:各框均匀、一致浇制状态:质地均匀11、整理:;整理状态:表面平整,包扎良好12、压榨:;压榨时间:30分钟压榨状态:脱水适中、形状固定坚挺且有弹性13、成品:感官状态:成品呈白色或淡黄色;无豆渣、石膏角、不粗不红、不酸;形态完好三、石膏水配制要求:四、锅炉房蒸汽压力:,水压四平市豆腐加工厂卫生状况与对策发表时间:2016-5-4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6年18期供稿作者:郑佰军1杜娟1蔡旭辉1蔡旭明2陈虹2 [导读]改革开放以来,四平市豆腐加工作坊数量猛增,2001年—xx年由15家增至46家。
郑佰军1杜娟1蔡旭辉1蔡旭明2陈虹2(1四平市卫生局卫生监督所吉林四平136000;2四平市疾病控制中心吉林四平136000)豆腐是中国的传统食品,其物美价廉,营养丰富,深受老百姓喜爱,然而豆腐加工厂所的卫生状况让人担忧,产品质量不尽人意。
改革开放以来,四平市豆腐加工作坊数量猛增,2001年—xx年由15家增至46家。
豆腐生产工艺及流程1.原料处理。
取黄豆5公斤,去壳筛净,洗净后放进水缸内浸泡,冬天浸泡4~5小时,夏天2.5~3小时。
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头,做不成豆腐。
将生红石膏250克(每公斤黄豆用石膏20~30克)放进火中焙烧,这是一个关键工序,石膏的焙烧程度一定要掌握好(以用锤子轻轻敲碎石膏,看到其刚烧过心即可)。
石膏烧得太生,不好用;太熟了不仅做不成豆腐,豆浆还有臭鸡屎味。
2.磨豆滤浆。
黄豆浸好后,捞出,按每公斤黄豆6公斤水比例磨浆,用袋子(豆腐布缝制成)将磨出的浆液装好,捏紧袋口,用力将豆浆挤压出来。
豆浆榨完后,可能开袋口,再加水3公斤,拌匀,继续榨一次浆。
一般10公斤黄豆出渣15公斤、豆浆60公斤左右。
榨浆时,不要让豆腐渣混进豆浆内。
3.煮浆点浆。
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
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
豆浆煮到温度达90~110℃时即可。
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影响豆浆质量。
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4.制水豆腐。
豆腐花凝结约15分钟内,用勺子轻轻舀进已铺好包布的木托盆(或其它容器)里,盛满后,用包布将豆腐花包起,盖上板,压10~20分钟,即成水豆腐。
5.制豆腐干。
将豆腐花舀进木托盆里,用布包好,盖上木板,堆上石头,压尽水分,即成豆腐干。
一般10公斤黄豆可制25公斤豆腐干。
内脂豆腐制作方法内脂豆腐以β一葡萄糖酸内脂为凝固剂,其工艺简单,质地细腻洁白,保质期长。
现介绍制作方法如下:1.泡豆选用豆脐(或称豆眉)色浅、含油量低、粒大皮薄、粒重饱满、表皮无皱而有光泽的大豆。
将大豆洗净,在春秋季水温10ºC—20ºC时,浸泡12小时—18小时;夏季水温30ºC左右;浸泡6小时—8小时(每24小时换水);冬季水温5ºC,浸泡约24小时。
豆腐的生产工艺豆腐是中国传统的食品之一,它的生产工艺可以追溯到几千年前。
豆腐是由大豆经过一系列的加工过程而制成的,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豆腐的生产工艺。
首先是选材。
豆腐的原料是大豆,为了保证豆腐的质量,选材是十分重要的一步。
一般选择的大豆是颗粒饱满、无虫蛀、无霉变的大豆。
在选择之前,还需用清水浸泡一段时间,以便去除豆子上的尘垢。
接下来是清洗。
将浸泡好的大豆放入清水中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尘土。
清洗过程中还要注意用手搓揉,以促进豆子的清洗效果。
第三步是去皮。
经过清洗后,将大豆放入热水中煮沸,煮沸后用凉水冲洗,这样可以使豆皮更容易剥离。
去皮的方法有多种,可以用手或者工具将豆皮剥离。
去皮后是磨浆。
将去皮的大豆煮熟,然后磨成浆料。
传统的方法是用石磨进行磨浆,现代则多采用机械磨浆。
磨浆时还需要加入适量的水,以使浆料更加细腻。
然后是过滤。
将磨成浆料的大豆进行过滤,以去除其中的固体颗粒,得到的是豆浆。
常用的过滤方法有布袋过滤和高速离心机过滤。
接下来是凝固。
将豆浆倒入大盆中,加入石膏或者富含钙离子的卤水,搅拌均匀。
石膏或卤水中的钙离子与豆浆中的大豆蛋白结合形成凝固体,即豆腐。
然后是压模。
将凝固的豆腐倒入模具中,用压力使豆腐块更加紧实。
模具可以根据需求制作成不同形状的豆腐。
最后是冷却。
将压好的豆腐块放入冷水中冷却,以使豆腐更加坚实。
通过以上的流程,我们就得到了制作好的豆腐。
当然,不同地区和制作方式可能会有一些细微的差别,但总体的生产工艺是相似的。
中国是豆腐的发源地,豆腐在中国的饮食文化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豆腐具有高蛋白、低脂肪、低热量等特点,被广大人民所喜爱。
然而,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对豆腐的生产工艺也在不断创新与改进,以提高豆腐的品质和口感。
相信在未来,豆腐的生产工艺还会有更多的突破和进步。
试述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豆腐的生产工艺流程为:大豆→清理→浸泡→磨浆→过滤→煮浆→凝固→成型→成品(6分)。
关键步骤:①浸泡的目的是使豆粒吸水膨胀,有利于大豆粉碎后提取其中的蛋白质(1分)。
②磨浆是使蛋白质充分从大豆组织中溶出,一般控制磨碎细度为100~200目。
注意磨浆时要边加水边加大豆(1分)。
③煮浆是通过加热使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热变形的过程。
为后续点浆创造必要的条件,消除豆浆中的抗营养成分,杀菌、减轻异味,提高营养价值,延长 5 产品的保鲜期(1分)。
④凝固成型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作用下,由溶胶状态转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
成型就是把凝固好的豆腐脑放入特定的模具内,施加一定的压力,压榨出多余的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的弹性、韧性的豆制品。
2 试述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及关键步骤。
①原料选择与处理(原料选择、清杂、浸泡)(2分)②胚芽的分离(与洗涤)(两次粗碎、两道分离)(2分)③纤维分离(与洗涤)(细磨、过筛)(2分)④蛋白质的分离(离心分离)(2分)⑤淀粉的洗涤与干燥(2分)或:玉米淀粉的生产工艺流程分为4个部分:①玉米的清理去杂②玉米的湿磨分离③淀粉的脱水干燥④副产品的回收利用。
(6分)关键步骤是玉米的湿磨分离:①浸泡是湿磨的第一环节,一般情况下,将玉米子粒浸泡在含有0.2%-0.3%浓度的亚硫酸水溶液中,在48-55℃的温度下,保持60-72h,及完成浸泡操作。
经浸泡、软化的玉米进行破碎,将其中的胚芽分离出来(1分)②破碎和分离胚芽后,破碎浆料中含有大量的淀粉成分,其与蛋白质、纤维等仍是结合状态,因此要经过精细磨碎,使淀粉最大限度地与蛋白质和纤维素分散(1分)③经过纤维分离、麸质分离,排除可溶性物质后就得到了纯净的淀粉乳悬浮液。
经脱水干燥后得到粉末状淀粉(2分)。
5 简述糖在面制品中的工艺性能(1)改善制品的色、香、味、型(2分)(2)作为酵母的营养物质(1分)(3)作为面团的改良剂(1分)(4)延长产品的货架期(1分)3简述二次发酵法面包加工工艺全部配料↓部分配料(1分)→第一次搅拌(1分)→第一次发酵(1分)→第二次搅拌↓刷蛋→饰面←成型←醒发←搓团←切块←第二次发酵(1分)↓继续醒发→烘烤→冷却→成品(1分)。
豆腐的生产工艺说明豆腐生产工艺是指将黄豆作为主要原料,经过一系列的加工步骤,制作成可供人食用的豆腐制品的过程。
下面将详细介绍豆腐的生产工艺。
第一步:黄豆的浸泡首先,黄豆需要进行浸泡,目的是使黄豆在水中吸收足够的水分,以便后续步骤中更好地与其他原料混合。
通常,在温水中浸泡8-12个小时,使黄豆变得柔软并吸水膨胀。
第二步:研磨浸泡后的黄豆被研磨成黄豆浆。
传统上,使用石磨将浸泡后的黄豆磨成细腻的黄豆浆,但现代生产中通常采用机械研磨。
机械研磨将浸泡后的黄豆送入研磨机中,经过高速旋转研磨刀片的作用,将黄豆磨碎成细小颗粒,形成黄豆浆。
第三步:豆浆的加热和煮沸将黄豆浆加热至80-85摄氏度,促使黄豆浆中的黄豆蛋白质凝结。
然后,将黄豆浆煮沸,促使蛋白质更好地凝固。
这个步骤是豆腐生产中非常重要的一步,因为它能够使黄豆蛋白质从溶解状态转变为凝固态。
第四步:加入凝固剂在豆浆煮沸的同时,需要加入凝固剂来促使豆腐凝固。
传统的凝固剂是石膏(硫酸钙),它能与煮沸中的豆浆中的蛋白质发生化学反应,使豆浆凝固成块状的豆腐。
现代工艺中,也可以使用其他凝固剂,如天然氯化钙或硫酸镁等替代石膏。
第五步:压制和成型凝固后的豆腐需要排出多余的水分。
传统的方法是用重物压在豆腐上,使豆腐散发出多余的水分。
现代生产中,通常使用专门的机器将豆腐进行压制和成型,以快速排出多余水分,并将豆腐成型为特定的形状,如长方形或方形。
第六步:冷却和储存压制和成型后的豆腐需要进行冷却,使其变得更加紧实和口感更好。
通常将豆腐放入冷却室进行冷却。
冷却后的豆腐可以按照需要进行包装和储存。
总结起来,豆腐的生产工艺包括黄豆的浸泡、研磨、加热和煮沸、加入凝固剂、压制和成型以及冷却和储存。
每个步骤都非常重要,它们共同作用,使得黄豆凝固成为细腻、坚韧且口感丰富的豆腐制品。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豆腐加工工艺主要流程: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豆腐制作步骤及原理:1. 清洗大豆。
步骤:取黄豆,去壳筛净。
原理:制作豆腐主要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应当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清除混在大豆原料中的诸如泥土、石块、草屑及金属碎屑等杂物,选择那些无霉点、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为佳。
要选择优质无污染,未经热处理的大豆,以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佳,刚刚收获的大豆不宜使用,应存放 3 个月后再使用。
注:大豆浸泡时间与季节有关系。
2、浸泡大豆。
步骤:浸泡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2.3为宜。
要用冷水,水质以软水、纯水为佳,出品高,硬水出品率几近软水、纯水的一半。
浸泡温度和时间,以淮南地区为例:春秋季度,水温20℃左右,浸泡12小时;冬季,水温5℃左右,浸泡24小时;夏天,水温25℃左右,浸泡8小时。
水量:浸泡体积一般为大豆体积的2-2.5 倍,浸泡水最好不要一次加足。
第一次加水以浸过料面15CM 左右为宜。
待浸泡水位下降到料面以下5-7CM 即可。
即浸泡好的大豆达到以下要求:大豆吸水量约为120% ,大豆增重为1.5-1.8 倍。
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触摸有松动感,豆瓣内表面略有塌陷,手指掐之易断,断面无硬心。
原理:在浸泡大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去除一些豆腥味,杀菌的作用以外,主要是让大豆吸水,膨胀,然后使其破裂。
因为大豆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呈胶体状态,每一个细胞组织外是一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膜。
通过浸泡,可以使细胞膜吸水后膨胀,质地变脆变软,使一小部分蛋白质从内部出来。
(只要浸泡的时间不要过长,蛋白质就不会流出膜外,所以不用担心水中会有蛋白质的成分。
)浸泡的过程可便于大豆研磨粉碎后充分提取蛋白质。
注: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原,做不成豆浆。
另外,在浸泡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且该反应中等电点的PH 为4.3,加入碱液后,可使其远离等电点,同时又抑制了脂肪氧化酶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豆腐加工工艺主要流程: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豆腐制作步骤及原理:1. 清洗大豆。
步骤:取黄豆,去壳筛净。
原理:制作豆腐主要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应当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清除混在大豆原料中的诸如泥土、石块、草屑及金属碎屑等杂物,选择那些无霉点、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为佳。
要选择优质无污染,未经热处理的大豆,以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佳,刚刚收获的大豆不宜使用,应存放 3 个月后再使用。
注:大豆浸泡时间与季节有关系。
2、浸泡大豆。
步骤:浸泡用水量,一般以豆、水重量比1:2.3为宜。
要用冷水,水质以软水、纯水为佳,出品高,硬水出品率几近软水、纯水的一半。
浸泡温度和时间,以淮南地区为例:春秋季度,水温20℃左右,浸泡12小时;冬季,水温5℃左右,浸泡24小时;夏天,水温25℃左右,浸泡8小时。
水量:浸泡体积一般为大豆体积的2-2.5 倍,浸泡水最好不要一次加足。
第一次加水以浸过料面15CM 左右为宜。
待浸泡水位下降到料面以下5-7CM 即可。
即浸泡好的大豆达到以下要求:大豆吸水量约为120% ,大豆增重为1.5-1.8 倍。
大豆表面光滑,无皱皮,豆皮轻易不脱落,手触摸有松动感,豆瓣内表面略有塌陷,手指掐之易断,断面无硬心。
原理:在浸泡大豆的过程中,除了可以去除一些豆腥味,杀菌的作用以外,主要是让大豆吸水,膨胀,然后使其破裂。
因为大豆的蛋白质在细胞中呈胶体状态,每一个细胞组织外是一层纤维素和半纤维素组成的细胞膜。
通过浸泡,可以使细胞膜吸水后膨胀,质地变脆变软,使一小部分蛋白质从内部出来。
(只要浸泡的时间不要过长,蛋白质就不会流出膜外,所以不用担心水中会有蛋白质的成分。
)浸泡的过程可便于大豆研磨粉碎后充分提取蛋白质。
注:浸泡时间一定要掌握好,不能过长,否则失去浆原,做不成豆浆。
另外,在浸泡液中加入一定量的碱液,可以增加蛋白质的溶解性,且该反应中等电点的PH 为4.3,加入碱液后,可使其远离等电点,同时又抑制了脂肪氧化酶的反应,从而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豆腐生产加工工艺
豆腐加工工艺主要流程:
原料大豆→清洗大豆→浸泡大豆→磨浆→过滤豆渣→煮豆浆→点卤→成品。
豆腐制作步骤及原理:
1. 清洗大豆。
步骤:取黄豆,去壳筛净。
原理:制作豆腐主要是利用大豆中的蛋白质,应当选用蛋白质含量高的品种。
同时为了保证产品的质量,应清除混在大豆原料中的诸如泥土、石块、草屑及金属碎屑等杂物,选择那些无霉点、色泽光亮、籽粒饱满的大豆为佳。
要选择优质无污染,未经热处理的大豆,以色泽光亮,籽粒饱满、无虫蛀和鼠咬的新大豆为佳,刚刚收获的大豆不宜使用,应存放3 个月后再使用。
注:大豆浸泡时间与季节有关系。
意调整好砂轮间隙,进行磨料,磨料的同时需添加适量的水。
由于蛋白质含在大豆细胞5-10微米的细小颗粒中,为使大豆更好地抽取出来,豆糊的细度以细为好。
另外,磨浆时须随料定时加水,使大豆中的蛋白质充分溶于水中,磨浆中磨体会产生热量,加水既可润湿原料,又能冷却料糊,防止大豆蛋白质产生热变性。
原理:为最大限度将经过浸泡好的大豆中的蛋白质提取出来。
就要通过破碎大豆的蛋白体膜(利用剪切力),使大豆蛋白质随水溶出来,形成蛋白质溶胶,即生豆浆。
4过滤豆渣
步骤:滤浆的工艺有两种,即生浆法和熟浆法。
我国北方多采用熟浆过滤法,即先把研磨的豆糊加热煮沸,然后过滤除渣。
南方包括淮南多采用生浆过滤法,即先把研磨的豆糊除去豆渣,然后再把豆浆煮沸。
传统的方法是手摇包。
淮南地区多用细白布口袋,将磨好的豆糊装进口袋并扎好口放在缸口上的木板架上,用力挤压浆糊,直到布袋内无豆浆流出为止。
工厂化的生产线都采用机械滤浆的方法。
原理:滤浆又称分离。
目的是用分离设备把豆糊中的豆浆和豆渣分开,除去大豆纤维物质,制取以蛋白质为主要分散质的溶胶体——豆浆。
5煮浆。
步骤:把榨出的生浆倒入锅内煮沸,不必盖锅盖,边煮边撇去面上的泡沫。
火要大,但不能太猛,防止豆浆沸后溢出。
豆浆煮到温度达100℃时即可,注意加热要均匀。
温度不够或时间太长,都会影响豆浆质量及后面的程序。
煮浆的方法主要有:1、传统的土灶铁锅加热煮浆法。
2、蒸汽加热煮浆法。
原理:煮浆是大豆蛋白质凝固(即点卤)准备的阶段。
煮浆的目的是要使大豆蛋白质产生热
变性,就是生豆浆通过加热,加速蛋白分子的剧烈运动,由于分子间相互撞击,拆断维持蛋白质空间结构的氢键,因而改变了原有生豆浆中大豆蛋白质的空间结构。
即,破坏了外部的水化膜,除去了分子外的双电层,使内部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形成凝胶。
(即胶凝作用)
生浆加热后,天然的大豆蛋白质就变成为变性大豆蛋白质,使大豆蛋白质粒子呈现不定型的凝集。
凝固就是大豆蛋白质在热变性的基础上,在凝固剂的作用下,由溶胶状态变成凝胶状态的过程。
此外,煮浆可以使胰蛋白酶抑制素、凝血素、皂草甙等多种生物有害物质失去活性,同时起到了杀菌的作用(即蛋白质变性);可提高大豆蛋白质的消化率,提高大豆蛋白中赖氨酸的有效性,减轻大豆蛋白质的异味,消毒灭菌,延长产品的保鲜保质期。
在该环节中考虑到了蛋白质的热变性,蛋白质变性,以及胶凝作用的性质。
注意点:
1.在煮浆过程中,会出现假沸的现象(煮的不透彻),即温度达到94℃时,便沸腾的厉害,让人误解为煮浆完成。
应为100℃时,煮浆才算完成。
94℃的时的煮浆只发生盐析反应。
在后面的点卤过程中,无法形成蛋白质沉淀,不能成团。
2.在煮浆过程中,可能会煮的时间太长,从而使多肽分解,形成氨基酸,而氨基酸并不是胶体,在点卤过程中也无法形成蛋白质沉淀,所以为减少氨基酸的生成,可在煮浆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NaHCO
3.
煮浆过程中,时间。
温度,搅拌,用什么溶剂都会对煮浆产生影响,应加以注意。
该环节利用了蛋白质“加热时间过短,盐析;加热时间过长,分解”的性质。
6、点卤
步骤:把烧好的石膏碾成粉末,用清水一碗(约0.5公斤)调成石膏浆,冲入刚从锅内舀出的豆浆里、用勺子轻轻搅匀,数分钟后,豆浆凝结成豆腐花。
常用凝固剂:
1.石膏:石膏的化学名称为硫酸钙( CaSO4 )以市面上的石膏粉点浆为宜。
一般情况 5KG 大豆需石膏粉 0.15-0.2kg 左右,加400g 水调和均匀倒入豆浆,迅速搅拌,有豆花出现时即停止搅拌。
2.卤水用卤水作凝固剂,蛋白质凝固速度快,操作不宜掌握,巧点卤水,以 5kg 干豆为例,放浆前在浆桶底部撒约 60g 食盐,待温度下降至 85 摄氏度,分 2-3 次倒入泡好的卤水,卤水用量 50-70g 卤水干片 50g 温水泡开,加少许内脂豆腐(35g 左右)。
原理:利用蛋白质的胶体性质,加入卤水或
石膏水,使其发生聚沉现象。
能使胶体发生聚沉的物质叫聚沉剂。
即,豆浆(胶体)遇到卤水(电解质)发生聚沉,形成豆腐(凝胶)。
电荷反应:在溶液中加入了电解质,这就增加了胶体中离子的总浓度,而给带电荷的胶体粒子创造了吸引相反电荷离子的有利条件,从而减少或中和原来胶粒所带电荷,使它们失去了保持稳定的因素,这时由于粒子的布朗运动,在相互碰撞时,就可以聚集起来,迅速沉降。
简单来说,就是加入卤水后,豆浆中的胶体粒子所带的电荷被中和,其中的粒子很快聚集形成胶冻状的豆腐(即为凝胶)。
点卤就是把凝固剂按一定比例和方法加到煮熟的豆浆中,促使大豆蛋白质由溶胶转为凝胶,影响胶体的胶凝强度。
点浆的过程也就是把豆浆变成为豆腐的过程。
该环节中考虑到了蛋白质的凝集反应,和胶体的性质。
7、成品。
步骤:豆腐的成型,主要有破脑和压制两道工序。
破脑,也叫排脑。
由于豆腐脑中的水多被包在蛋白质网络中,不易自动排出。
因此,要把已形成的豆腐脑做适当的破碎,目的是排除其中所包含的一部分水。
淮南八公山豆腐的排脑,就是把养好的豆腐脑,有序地排放进竹筛的包单布里,通过包单和竹筛排出一部分水分。
压制,也叫加压。
可用重物直接加压或专用机械来完成。
通过压制,可压榨出豆腐脑内多余的浆水,使豆腐脑密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具有一定含水量和保持一定程度弹性与韧性的豆腐了。
原理:成品就是利用压制将多余的浆水除去,以达到豆腐的纯度,保持其弹性与韧性。
食品112班7号沈乐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