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年北京高二化学 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 复 习(从反应类型的角度)
- 格式:docx
- 大小:31.42 KB
- 文档页数:4
●学年北京高二化学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复习(从反应类型的角度)●按反应类型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学以致用】1、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C.胡椒酚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D. 1mol胡椒酚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 H22.双酚A作为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
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C.反应①中,1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D.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3.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
甲、乙、丙是三种典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关于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属于芳香烃B. 乙能发生缩聚反应和加成反应C. 丙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吸收峰D. 甲、乙、丙均易溶于水4.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有抑菌、杀菌作用,可由酚类物质制备: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宋以后,京师所设小学馆和武学堂中的教师称谓皆称之为“教谕”。
至元明清之县学一律循之不变。
明朝入选翰林院的进士之师称“教习”。
到清末,学堂兴起,各科教师仍沿用“教习”一称。
其实“教谕”在明清时还有学官一意,即主管县一级的教育生员。
而相应府和州掌管教育生员者则谓“教授”和“学正”。
“教授”“学正”和“教谕”的副手一律称“训导”。
于民间,特别是汉代以后,对于在“校”或“学”中传授经学者也称为“经师”。
在一些特定的讲学场合,比如书院、皇室,也称教师为“院长、西席、讲席”等。
A.反应Ⅰ、Ⅱ均为氧化反应B.对苯醌、萘醌均属于芳香化合物C.苯酚与萘酚含有相同官能团,但不互为同系物OH OD.属于酚类,属于醌类5.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有机物L)的结构如下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B.1 mol 有机物L中含有2 mol酯基C.有机物L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D.有机物L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OHCOOH6.由X、Y和Z合成缓释药物M,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 M在体内能缓慢发生水解反应B.X可以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备C. 1mol 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mol NaOH教师范读的是阅读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部分,我常采用范读,让幼儿学习、模仿。
烃及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烃是指由碳和氢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常见的烃包括:甲烷、乙烷、丙烷、丁烷、苯等。
烃的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一、物理性质1.气味:烃的气味大多数为无色无味的气体,但是一些较大的烃具有特殊的气味。
2.密度:烃的密度较小,是水的比重大多小于1。
3.沸点:随着烃链的长度增加,其沸点逐渐升高,处于相同组成的烃中,分子量较大的沸点较高,如甲烷在-161.5℃沸腾,乙烷在-88.5℃沸腾,丙烷在-42℃沸腾,而丁烷则在-0.5℃沸腾。
4.熔点:较短的烃熔点较低,而较长的烃熔点较高,如甲烷和乙烷都是气态,丙烷和丁烷是液态,而较长的烃如十六烷则为固态。
5.溶解度:大部分烃不溶于水但溶于非极性的有机溶剂,如甲烷、乙烷和丙烷等,而一些较大的烃如苯和甲苯则可以溶于水。
二、化学性质(一)烃的燃烧反应1.燃烧:烃和氧气在适当条件下可以发生燃烧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和能量。
燃烧的条件是需要足够的氧气和适宜的温度,反应的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2.硝化:烃的硝化即使烃与硝酸反应,从而生成洛伦茨水,这属于硝基化反应。
(二)烃的加成反应1.皮布斯反应:烷烃分子与H2SO4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碳杂环化合物,如:萜类化合物。
2.烯烃的加氢:烯烃与氢气反应,经过阳离子中间体,生成饱和烃,如丙烯加氢生成丙烷。
3.烯烃的氢化:烯烃与氢气反应,生成相应的饱和脂肪族烃。
4.芳香烃的加氢:芳香烃与氢气反应,生成环烷化合物,如苯加氢生成环己烷。
5.芳香烃烷基化:芳香烃与烷基卤化物反应,发生取代反应,生成相应的芳香烃,如:苯和氯甲烷发生苯甲醚反应,生成甲苯。
(三)烃的取代反应烷基取代:对于烷基取代反应,指的是烷烃分子中的一个或多个氢原子被取代成另一种基团的反应。
比如,乙烷和氯乙烷反应,发生氯取代反应,生成1-氯乙烷或2-氯乙烷。
烯烃的取代:对于烯烃分子,其π键上的原子或基团可以被取代成其他的原子或基团。
比如,乙烯和Br2反应,生成环戊烷基溴化物。
烃的含氧衍生物课题烃的含氧衍生物(章节复习)------强化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根据考纲和常见高考题型分析,强化对本章知识点的理解与运用,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分析问题,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究与归纳,提升对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及性质的理解与运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运用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结合考点归纳整理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的理解与应用教学难点探究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结构和性质理论的综合应用教学设计环节师生活动回顾思考【热身训练,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点评】1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氧化生成相应的醛的是( B)A.CH3OH B.CH2OHCH2CH3C.(CH3)3COH D.(CH3)2COHCH2CH32.某一有机物A可发生下列反应:已知C为羧酸,且C、E均不发生银镜反应,则A的可能结构有( B ) A.1种B.2种 C.3种D.4种组内讨论展示归纳【过渡】本章节在高考中有哪些考点和题型,如何通过复习达成目标?考纲展示:1.了解烃的含氧衍生物的组成、结构、性质特点和主要用途,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
2.从官能团的角度了解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例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
3.了解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
4.结合实际了解某些有机化合物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了解有机化合物的安全使用。
考纲解读考点一:醇、醛、酸的相互转化关系考点二:醛基的检验考点三:常见的有机化学反应类型【讨论】考点突破:考点一:醇、醛、酸的相互转化关系1.A B C(1)若A为醇,在醇的催化氧化中只有伯醇(即—CH2OH)才能氧化为醛可酸,伯醇()只能氧化为酮(),不能进一步氧化,而叔醇()不能被氧化,则B为相同碳原子的醛,C为相同碳原子的羧酸。
(2)若A在浓硫酸存在并加热至170℃时产生能使溴水褪色的气体,则A为乙醇,B为乙醛,C为乙酸。
烃和卤代烃2.直馏汽油和裂化汽油的区别3.各种工业制气的主要成分考点三:苯的同系物与苯在结构和性质上的异同1.相同点(1)分子里都含有一个苯环;(2)都符合通式C n H2n-6(n≥6);(3)燃烧时都能产生带浓烟的火焰,苯和苯的同系物燃烧反应的通式为:(4)都能发生取代反应;(5)均能发生加成反应,且1 mol苯或苯的同系物均能与3 mol H2加成。
2.不同点(1)甲基对苯环的影响①苯的同系物比苯更容易发生苯环上的取代反应,苯主要发生一元取代,而苯的同系物能发生邻、对位取代,如苯与浓H2SO4、浓HNO3混合加热主要生成,甲苯与浓HNO3、浓H2SO4混合加热在30℃时主要生成邻硝基甲苯和对硝基甲苯两种一元取代产物;在一定条件下易生成2,4,6三硝基甲苯(TNT)。
②苯的同系物发生卤代反应时,在光照和催化剂条件下,卤素原子取代氢的位置不同,如:、。
(2)苯环对甲基的影响烷烃不易被氧化,但苯环上的烷基易被氧化。
苯的同系物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而苯不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用此法可鉴别苯和苯的同系物。
考点四:有机烃在有机合成中的桥梁作用1.卤代烃的主要化学性质2.卤代烃的消去反应规律(1)没有邻位碳原子的卤代烃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CH3Cl。
(2)有邻位碳原子,但邻位碳原子上没有氢原子的卤代烃也不能发生消去反应。
例如:(3)卤代烃发生消去反应,也可生成炔烃,如(4)卤代烃和醇发生消去反应的条件不同,如:3.卤代烃在有机合成中的经典路线通过烷烃、芳香烃与X2发生取代反应,烯烃、炔烃与X2、HX发生加成反应等途径可向有机物分子中引入-X;而卤代烃的水解和消去反应均消去-X。
卤代烃发生取代、消去反应后,可在更大的空间上与醇、醛、酸、酯相联系。
引入卤素原子常常是改变物质性能的第一步反应,卤代烃在有机物的转化、合成中具有“桥梁”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其合成路线如下:(1)一元合成路线RCH=CH2―→一卤代烃―→一元醇―→一元醛―→一元羧酸―→酯(2)二元合成路线RCH=CH2―→二卤代烃―→二元醇―→二元醛―→二元羧酸―→酯(链酯、环酯、聚酯)(R代表烃基或H)4.卤代烃一元取代物与二元取代物之间的转化关系考点五:典型烃的空间结构1.烃的典型代表物的分子结构特点:(1)甲烷分子(CH4)为正四面体结构,最多有3个原子共平面;(2)乙烯的平面结构。
高二化学复习烃的衍生物人教实验版【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复习烃的衍生物二. 复习的重点内容1、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2、烃的衍生物之间的转化关系3、有机反应规律三. 复习过程(一)烃的衍生物的重要类别和主要化学性质官能团是决定化合物的化学特性的原子或原子团。
只有熟练掌握官能团的特征和性质,才能准确的判断有机物的类别、判断有机物可能发生的反应、推断有机物的结构、设计有机物的合成路线等。
1、不同的官能团对有机物的性质有重要影响,其特征性质常用于物质的分离、鉴别和提纯,特征现象常用于鉴别有机物或判断官能团的存在。
特征现象可以从产生气体沉淀颜色、溶液颜色变化等方面考虑。
如加FeCl3溶液发生显色反应,有机物可能是酚类。
能与银氨溶液反应生成银镜,则有机物为含醛基的物质。
各类物质特征现象归纳如下表:醛Ag(NH 3)2OH 银镜Cu(OH)2Cu2O 酮Ag(NH3)2OH 无银镜羧酸指示剂变色Na2CO3CO2↑Cu(OH)2蓝溶液Na H2↑NaOH,酚酞褪色醇香味酯水(d<1)分层强碱香味消失[练习]1)如何用化学方法区别乙醇、乙醛、乙酸?分析:各取少量乙醇、乙醛、乙酸于试管中,分别滴入新制的Cu(OH)2溶液,沉淀溶解的是乙酸,将剩余的二只试管分别加热,有红色沉淀的是乙醛,无明显现象的是乙醇。
答案:加入Cu(OH)2溶液,加热。
2)如何分离乙酸、乙醇、苯酚的混合物?分析:在混合物中加入NaOH溶液蒸馏,乙酸、苯酚分别生成钠盐,只有乙醇可以被蒸馏出来;加入少量水并通入CO2后静置,苯酚可以游离出来,可与醋酸钠溶液分层,分液后可分离。
答案:加入NaOH溶液蒸馏后,加入少量水并通入CO2后静置分液。
3)已知两个羧基之间在浓硫酸作用下脱去一分子水生成酸酐,如:+H2O某酯类化合物A是广泛使用的塑料增塑剂。
A在酸性条件下能够生成B、C、D。
(1)CH3COOOH称为过氧乙酸,写出它的一种用途。
2023北京重点校高二(下)期末化学汇编烃的衍生物章节综合1A.维生素C的分子式为C H OA.装置甲:分离乙醇和乙酸C.装置丙:酯化反应D.装置丁:乙醇的消去反应4.(2023春·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聚氯乙烯可用于制作食品保鲜膜B.丙三醇可用于配制化妆品C.部分卤代烃可用作灭火剂D.甲醛的水溶液(福尔马林)可用于防腐5.(2023春·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下列物质中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CH2=CHCH2COOH B.C.D.6.(2023春·北京大兴·高二统考期末)对下列物质所属类别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A.CH3COOH、醛B.CH3COOC2H5、酯C.CH3CH2OH、醇D.CH2ClCH3、卤代烃7.(2023春·北京海淀·高二101中学校考期末)右丙氧芬与左丙氧芬结构如图所示,前者具有镇痛作用,后者具有止咳作用。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说明:左图中,实线表示处于纸平面内的键,实楔形线()表示伸向纸平面前方的键,虚楔形线()表示伸向纸平面后方的键。
A.右丙氧芬和左丙氧芬分子中都只含有1个手性碳原子B.右丙氧芬与左丙氧芬互为对映异构体NH中氮氢键之间的夹角相同C.右丙氧芬分子中氮碳键之间的夹角与3D.右丙氧芬和左丙氧芬均易溶于水8.(2023春·北京西城·高二北京八中校考期末)间苯三酚和HCl的甲醇溶液反应生成3,5-二甲氧基苯酚和水。
提纯3,5-二甲氧基苯酚时,先分离出甲醇,再加入乙醚进行萃取,分液后得到的有机层用饱和NaHCO3溶液、蒸馏水依次进行洗涤,再经蒸馏、重结晶等操作进行产品的纯化。
相关物质的部分物理性质如下表:A .双氢青蒿素在水中的溶解性强于青蒿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反应℃还可能生成B .Y 的分子式为C H Br A .苯与液溴反应:32FeBr+Br −−−→ HBr +B .油脂的皂化反应: 3NaOH ∆+−−→ 17353C H COONa +C .麦芽糖在稀硫酸作用下水解:122211C H O (麦芽糖)26126H O 2C H O ∆+−−−→稀硫酸(葡萄糖) D .苯酚浊液中加碳酸钠溶液后变澄清:2 23Na CO +→2 22H O CO ++↑12.(2023春·北京房山·高二统考期末)酒石酸(C 4H 6O 6)是一种有机酸,其分子结构模型如图。
专题二烃及其衍生物的性质与应用知识点《高考考试说明》对应教科书内容烷、烯、炔和芳香烃在组成、结构、性质上的差异掌握烃(烷、烯、炔、芳香烃)及其衍生物(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必修2 第三章第一、二节选修5 第二章第一、二节天然气、石油液化气、汽油的组成、来源、应用了解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汽油的主要成分及其应用必修2 第三章第一、二节必修2 第四章第二节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作用认识烃及其衍生物在有机合成和有机化工中的重要作用必修2第三章选修5第二章第一、二节烷、烯、炔、芳香烃、卤代烃、醇、酚、醛、羧酸、酯的典型代表物的组成和结构特点及其相互转化关系从官能团的角度掌握有机化合物的性质,并能列举事实说明有机物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必修2 第三章第三节选修5 第二章第三节选修5 第三章第一节~第四节有机反应类型加成、取代和消去反应根据加成反应、取代反应和消去反应的特点,判断有机反应类型必修2 第三章选修5 第二章选修5 第三章一、知识整理1.烃类别通式官能团代表性物质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烷烃22C Hn n+4CH单键相连,结构稳定1.代:423CH Cl CH Cl HCl+−−→+光2.化:4222CH2O CO2H O+−−−→+燃点烯烃2C Hn n22CH CH==双键活泼,易加成1.加成:22222CH CH Br CH Br CH Br==+→→22232CH CH H O CH CH OH∆==+−−−→催化剂2.氧化:①使4KMnO (H )+褪色②22222CH CH 3O 2CO 2H O ==+−−−→+燃点3.加聚:22CH CH n ∆=−−−→催化剂[22CHCH ]-n炔烃22C H n n -≡—C C — CH CH ≡ 三键相连,活泼易加成1.加成:2CH CH Br CHBr CHBr ≡+→==2CH CH HCl CH CHCl ∆≡+−−−→=催化剂 2.氧化:①使4KMnO (H )+褪色②2222CH CH 5O 4CO 2H O ≡+−−−→+燃点苯 及苯的同系物 苯 26C H n n - (6)n =若分子具有平面正六边形结构,结构稳定 1.取代:①②2.加在:3.氧化:662222C H 15O 12CO 6H O +−−−→+燃点苯的同系物26C H n n - (6)n >苯环和侧链相互影响1.取代:2.被4KMnO (H )+氧化2.烃的衍生物 类别 通式官能团代表性物质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卤代烃R X - X -25C H BrC X -键有极性,易断裂1.取代:2H O2525C H Br NaOH C H OH NaBr ∆+→+2.消去:25222C H Br NaOH CH CH NaBr H O∆+→==↑++醇醇 R OH - OH -25C H OH有O H -键和C O-键,有极性,OH -与链烃基直接相连1.置换:252522C H OH 2Na 2C H ONa H +→+↑2.消去:24H SO 25222170C H OH CH CH H O −−−−→==↑+℃浓 3.氧化:①Cu252322C H OH O 2CH CHO 2H O ∆+→+②25222C H OH 3O 2CO 3H O +−−−→+燃点4.酯化:24H SO 325CH COOH HOC H ∆+浓3252CH COOC H H O +酚 OH - OH -直接跟苯环相连1.弱酸性:2.取代:醛O||R C H --O ||C H -- 3O ||CH C H-- 双键,有极性,具有不饱和性1.加成:Ni3232CH CHO H CH CH OH ∆+→2.氧化:①332CH CHO 2Ag(NH )OH +−−−→水浴热3432CH COONH 2Ag 3NH H O +↓++②32CH CHO 2Cu(OH)NaOH ∆++→ 322CH COONa Cu O 3H O +↓+羧酸O ||R C OH-- O ||C H -- 3O ||CH C OH-- 受C 0==影响,O H -能1. 酸的通性:2. 33CH COOH CH COO H -++3. 酯化:24H SO ∆浓∆机酸无OHNaOH ∆→ OH二、重点知识解析 1.有机化学基本反应类型④油脂氢化(实质碳碳双键):与2H(催化剂、加热)消去反应有机化合物在适当的条件下,从—个分子内脱去一个小分子(如水、卤化氢等分子),而生成不饱和(双键或三键)化合物的反应①醇:浓硫酸、加热②卤代烃:氢氧化钠的醇溶液、加热※结构要求:与羟基或卤原子相连的碳原子的邻位碳上有氢原子加聚反应分子量小的化合物(单体)分子相互结合成为分子量很大的化合物(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碳碳双键、碳碳叁键(催化剂、加热)氧化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氧原子或失去氢原子的反应①醇→醛→酸※结构要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两个氢原子②醇→酮※结构要求:与羟基相连的碳原子上有一个氢原子③碳碳双键、碳碳叁键、醇、醛: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④有机物燃烧还原反应有机物分子中加入氢原子或失去氧原子的反应1.醛或酮与氢气反应→醇2.碳碳双键、碳碳叁键、苯环与氢气反应2.有机分子中基团之间的相互影响(1)苯及其同系物苯苯的同系物如甲苯与溴单质3/FeBr反应的主要产物或与浓硫酸、浓硝酸、加热反应的主要产物KMnO/H+不反应,不褪色发生氧化反应,褪色4(2)醇、酚、羧酸ROH RCOOH酸性ROH(中性)<(极弱酸性)<H CO(弱酸性)<RCOOH(弱酸23性)Na能反应能反应能反应NaOH不反应能反应能反应Na CO不反应能反应能反应23NaHCO不反应不反应能反应33.有机合成(1)有机合成的方法①正推法:从原料→中间产物→产物。
2019年北京高中化学总复习一轮复习烃的衍生物的化学性质(学案)一、烃的衍生物复习酯2:饱和一元酯的通式:3:代表物: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电子式:。
4:特征反应(以代表物为例)。
1、以CH3CH2Br为原料合成CH2BrCH2Br的步骤是:()A、消去、加成、取代B、水解、消去、加成C、取代D、消去、加成2、下列有机物中,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2种烯烃,又能发生水解反应的是:()A、2-溴丁烷B、2-甲基-3-氯戊烷C、2,2-二甲基-1-氯丁烷D、1,3-二氯苯3、由2-氯丙烷制取少量1,2-丙二醇时,需要经过下列哪几步反应()A、加成→消去→取代B、消去→加成→取代C、取代→消去→加成D、消去→加成→消去4、下列物质既能发生消去反应生成相应的烯烃,又能氧化成相应的醛的是:()A. CH3OHB. CH2OHCH2CH3C. (CH3)2COHCH3D. (CH3)3COH5、若分子组成中符合C n H2n+1OH的醇与浓H2SO4共热时,最多只能生成3种烯烃,则醇分子中n的值是:()A. 2B. 3C. 4D. 56、某饱和一元醇C7H15OH发生消去反应时,若可以得到两种单烯烃,则该醇的结构简式为()7、分子式为C5H12O的一元醇,其分子中含有2个—CH3,2个—CH2—,1个CH,1个—OH,则它可能的结构有()A、5种B、4种C、3种D、2种8、丁基有4 种形式, 不试写, 试推断化学式为C5H10O的醛有()A.2种B.3种C.4种D.5种9、有饱和一元醛发生银镜反应时, 生成21.6g银,再将等质量的醛完全燃烧,生成CO2为13.44L(标准状况),则该醛是()A.丙醛B.丁醛C.3—甲基丁醛D.己醛10、2019年9月1日将执行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规定,酱油中3一氯丙醇(ClCH2CH2CH2OH)含量不得超过1 ppm。
相对分子质量为94.5的氯丙醇(不含主结构)共有A. 2种B. 3种C. 4种D. 5种11、分子式为C8H16O2的某不溶于水且浮于水面的有机物A,能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另外两种有机物C 和D,且C在一定条件下能转化为D,则A的可能结构有A、1种B、2种C、3种D、4种12、化合物A结构简式如图所示。
烃和卤代烃课题烃和卤代烃(章节复习)------基础篇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对本章知识点的复习,加深对甲烷、乙烯、乙炔、苯和苯的同系物及卤代烃的结构与性质的了解,初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讨论、自主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归纳总结,培养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教学重点1.了解甲烷、乙烯、乙炔及苯和苯的同系物的结构和性质。
2.了解溴乙烷和卤代烃的结构和性质。
教学难点1.烃的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2.卤代烃的性质及卤素原子的检验。
教学设计环节师生活动回顾思考【热身训练,学生讨论、教师归纳并点评】1.将下列各种液体分别与溴水混合并振荡,不能发生化学反应,静置后混合液分为两层,溴水层几乎无色的是 ( C)A.氯水B.己烯 C.苯 D.KI溶液2.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为。
下列关于该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D)A.该物质在NaOH的醇溶液中加热可转化为醇类B.该物质能和AgNO3溶液反应产生AgBr沉淀C.该物质可以发生消去反应D.该物质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发生加成反应组内讨论展示归纳【过渡】回顾并整理本章节所学知识?【板书】烃和卤代烃(基础篇)一、甲烷1.分子组成与结构(1)分子组成:分子式为CH4;甲烷是组成最简单的烃,是含碳质量分数最低的烃,是碳原子个数最少的烃,是只含碳氢单键的烃。
(2)分子结构:正四面体,键角109°28′;结构简式为CH4,结构式为。
2.物理性质与存在(1)物理性质:通常是无色无味、难溶于水的气体,标况下密度为0.717 g/L。
(2)自然存在:天然气、坑气、沼气3.化学性质常温下甲烷的化学性质很稳定,与强酸、强碱和强氧化剂不反应,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溴水褪色;在一定条件下,能与某些物质反应。
(1)取代反应:反应现象:容器内黄绿色变浅;容器内壁有无色油状物生成。
定量分析:取代1 mol氢原子,消耗1 mol氯分子。
(2)燃烧反应:反应现象:淡蓝色火焰;无烟。
2019——2019学年高二化学烃及烃的衍生物化学性质复习(从反
应类型的角度)
按反应类型归纳总结物质的性质:
【学以致用】
1、胡椒酚是植物挥发油的成分之一,其结构简式如图。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
...的是( )
A.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氢气发生反应
B.1mol胡椒酚最多可与4mol溴发生反应
C.胡椒酚能生成高分子化合物
D. 1mol胡椒酚与金属钠反应生成0.5mol H2
2.双酚A作为食品、饮料包装和奶瓶等塑料制品的添加剂,能导致人体内分泌失调,对儿童的健康危害更大。
下列有关双酚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双酚A的分子式是C15H16O2
B.双酚A的核磁共振氢谱显示氢原子数之比是1:2:2:3
C.反应①中,1mol双酚A最多消耗2 mol Br2
D.反应②的产物中只有一种官能团
3.香豆素类化合物,具有多种生理和药理活性。
甲、乙、丙是三种典型的香豆素类化合物,关于这三种化合物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甲属于芳香烃
B. 乙能发生缩聚反应和加成反应
C. 丙的核磁共振氢谱有五种吸收峰
D. 甲、乙、丙均易溶于水
4.醌类化合物广泛存在于植物中,有抑菌、杀菌作用,可由酚类物质制备: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
A.反应Ⅰ、Ⅱ均为氧化反应
B.对苯醌、萘醌均属于芳香化合物
C.苯酚与萘酚含有相同官能团,但不互为同系物
OH O
D.属于酚类,属于醌类
5.一种长效、缓释阿司匹林(有机物L)的结构如下图所示:
下列分析不正确
...的是( )
A.有机物L为高分子化合物
B.1 mol 有机物L中含有2 mol酯基
C.有机物L能发生加成、取代、氧化反应
D.有机物L 在体内可缓慢水解,逐渐释放出OH
COOH
6.由X、Y和Z合成缓释药物M,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 M在体内能缓慢发生水解反应
B.X可以由乙烯通过加成反应和取代反应制备
C. 1mol Y与NaOH溶液反应,最多能消耗3mol NaOH
D. Z由加聚反应制得,其单体的结构CH3CH=CHCOOH
7.我国自主研发对二甲苯的绿色合成路线取得新进展,其合成示意图如下。
下列说法不正确
...的是()
A.过程i发生了加成反应
B.中间产物M的结构简式为
C.利用相同原理以及相同原料,也能合成邻二甲苯和间二甲苯
D.该合成路线理论上碳原子100%利用,且最终得到的产物易分离
8、(2019房山.17分)有机物I是重要有机中间体,其合成路线(部分反应条件已略去)如下图所示:
已知:
回答下列问题:
(1)A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_____。
(2)B中含有的官能团是_______ _______。
(3)D是一种合成高分子,它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__ ____。
(4)I发生缩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___。
(5)G→H的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____。
(6)E→F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________。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物质I能发生消去反应
②F→G过程产生的副产物与物质G互为同分异构体
③B、D均存在顺反异构
(8)结合题给信息,以乙烯、HBr为起始原料制备丙酸,设计合成路线(其他试剂任选)。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