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中的群论-1
- 格式:ppt
- 大小:673.00 KB
- 文档页数:31
4.5.4 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实例增加如下内容:4. 构成对称性匹配的分子轨道我们知道,原子轨道构成分子轨道的前提是对称性匹配。
在简单情况下,这很容易看出来,但在复杂情况下,要使原子轨道构成对称性匹配的分子轨道(亦称对称性匹配的线性组合,SALC),就需要借助于系统的群论方法。
下面以环丙烯基C3H3为例来说明:假设该分子为D3h群,垂直于分子平面的碳原子p轨道φ1、φ2、φ3如何构成对称性匹配的π型分子轨道。
(1)首先以φ1、φ2、φ3为基,记录它们在D3h群各种对称操作下的特征标,得到可约表示:E2C33C2σh2S33σvD3hφ1 1 0 -1 -1 0 1φ2 1 0 0 -1 0 0φ3 1 0 0 -1 0 0Γ 3 0 -1 -3 0 1 需要注意的是,3C2这个类的可约表示特征标是(-1)而不是(-3),这是因为,我们可以从这个类的3个对称操作C2中任选1个作为代表,对基集合φ1、φ2、φ3进行操作,结果是只有1个φ被改变符号而其余两个φ被改变位置,从而得到可约表示特征标为(-1)。
但是,不能用该类中3个不同的C2分别作用来得到(-3)。
根据同样的理由,3σv这个类的可约表示特征标是1而不是3。
(2)利用D 3h 的特征标表将可约表示约化为如下不可约表示:(3)构成这些具有确定对称性的分子轨道,必须采用投影算符。
投影算符有不同的形式,最便于使用的形式是只利用特征标的投影算符:其中l j 是第j 个不可约表示的维数, 代表对称操作, 是第j 个不可约表示的特征标。
注意:投影算符中的求和必须对所有对称操作进行,而不能像约化公式中那样改为乘以类的阶后对于类求和,这是因为:尽管同一类中各个对称操作的特征标相同,但各个对称操作的操作效果却不同。
接下来的做法是:从3个p 轨道φ1、φ2、φ3的集合中任意取1个,例如φ1,将第j 个不可约表示的投影算符作用于它,就会得出属于这个不可约表示的对称性匹配分子轨道(SALC )的基本形式,然后加以归一化即可。
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是一个重要且广泛的主题。
从最早期发现到最新的研究,这是一个日益演化的学科。
群论能够帮助化学家更好地理解物质的性质,并利用这种理解来解决重要的研究问题。
群论来源于数学中的一些原理,这些原理能够用来帮助人们判断几何体的形状和性质,以及分子的特性。
在化学中,群论的应用最早是帮助人们判断分子的结构。
研究人员可以利用群论来决定分子的形体结构,例如判断由一些碳原子组成的分子可能拥有的可能结构。
从结构分析开始,群论被用来研究分子的性质,进而把这些性质与实验测试结果结合起来,以获得更准确的结果。
同时,群论也可以用来确定分子相互作用和结合之间的关系,从而了解其反应速率和受潜在影响的因素。
此外,在尘埃凝聚及催化剂的研究中,群论同样很有用。
在尘埃凝聚中,群论可以研究分子长度和折叠性,以及分子结构与这些性质之间的关系。
此外,它也能够研究催化剂在反应中的作用,阐明催化剂和特定试剂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催化剂对反应速率的改变。
最后,群论可以用来研究各种反应的机理,并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许多化学现象。
群论可以帮助人们确定物质可能发生的变化,从而确定具体的反应机理。
此外,群论也可以帮助化学家理解特定的反应有哪些步骤。
因此,在研究新材料和未知物质的结构时,群论也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群论在化学中以本学科生动活跃的形式存在着,其用途也是相当多样化的,从研究分子结构到反应机理甚至设计新材料,群论都能
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它已经成为一种从理论出发研究化学性质与过程的有用工具,对于化学家研究各种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机理有着不可或缺的意义。
《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教学大纲课程名称: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英文名称:Chemical Applications of Group Theory课程编号:课程类别:专业选修课学时/学分:34学时/2学分;理论学时:34学时开设学期:八开设单位:化学化工学院适用专业:化学说明一、课程性质与说明1.课程性质专业选修课2.课程说明《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是一门基础理论课。
它应在学生学习结构化学的基础上,系统的讲授各类化合物的对称性有关的重要概念。
要求学生掌握《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基本理论、基本概念、基本技能,了解其最新发展趋势,为进一步学习其他学科打下坚实基础。
二、教学目标1.能掌握群、子群的基本概念。
2.能掌握什么是分子的对称性和对称群,掌握五个基本对称操作以及对应的点群,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基本的实例。
3.能了解矩阵和向量的一些性质,掌握群的表示,尤其是循环群及其表示。
4.能了解波函数作为不可约表示的基以及直积。
5.能了解对称性匹配的线性组合,以及投影算符。
会运用这些知识解决一些实例。
6.通过对基础知识的学习能够会简单的实际应用。
三、学时分配表四、教学教法建议理论讲授与自主学习相结合。
五、课程考核及要求1.考核方式:考查(√)2.成绩评定:计分制:百分制(√)成绩构成:总成绩= 平时考核20% + 期末考核80%六、参考书目[1] 周宏立编.《群论与现代化学入门》.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1988.[2] DA VID M.毕晓普著.《群论与化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4.[3] F.A.科顿著.《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北京:科学出版社,1975.本文第一章绪论教学目标:1.了解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对象及重要性。
2.对于本学科的学习有个整体的了解。
教学时数:1学时教学内容:1.1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研究对象1.2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重要作用教学重点: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重要作用教学难点: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重要作用考核要点:了解群论在化学中的应用的重要作用以及本门课的性质。
● 对称性与分子性质 1.偶极距r q=μr 为正负电中心距离 有反演中心 无偶极距——分子所在方向都对称 有四重反轴两对称元素相交于唯一点结论:只有属于n C 和nv C (包括s C )这两类分子具有偶极距,其他分子的偶极距为0. 2.旋光性有反演中心 无旋光性——非手性 有四重反轴 有镜面注:不具有以上三种的,则可能有旋光性,即理论上有,但实验可能无法测出● 群论与原子轨道 1.原理——原子轨道变换性质 在组成分子后,各个原子轨道xz yz xy y x z z y x d d d d d p p p s ,,,,,,,,222-仍然是分子所属点群不可约表示的基。
对一个原子进行对称操作的的薛定谔方程描述: ()ψ=ψ∧R D R其中,∧R 是对称操作,ψ是原子波函数,()R D 是变换矩阵变换矩阵的对角线之和,就是给定操作∧R 的特征标χ。
2.以v 2C 点群为例(如O H 2):在v 2C 点群的所有对称操作下,分子的中心原子始终处于原来的位置,故取中心原子为坐标原点。
对于s 轨道s 轨道呈球形对称,所以无论进行何种操作,s 轨道都不变,所以得到()1=R χ的全对称表示,属于1A 类对称性。
对于p 轨道 中心原子的zy x p p p ,,轨道波函数如下:()()rx r f r f x p ==ψθcos()()ry r f r f p ==ψϕθsin sin y ()()rz r f r f z p ==ψϕθcos sin其中()r f 是函数的径向部分,仅取决于r ,在对称操作中不发生改变,则由上述式子可见,函数zy x p p p ,,的变换与函数z y x ,,的变换完全相同,因此这两类函数所属的不可约表示也相同。
故可以用zy x ,,的不可约表示分别代替zy x p p p ,,的不可约表示。
查特征标表中基函数为z y x ,,一栏,对应的对称性为211B B A ,,,所以x p 轨道属于1A ,y p 轨道属于1B ,z p 轨道属于2B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