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品药材黄柏质量标准
- 格式:doc
- 大小:37.50 KB
- 文档页数:4
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规程目的:建立一个中药饮片原药材检验标准操作程序,确保检验结果准确可靠。
适用范围:中药原药材。
责任人:质量保证部主任、质量控制部主任、化验员。
标准来源:《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安徽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
内容:1、性状取本品适量,放入白瓷盘中,用眼观察,可见以下性状特征:本品呈板片状或浅槽状,长宽不一,厚2~4mm。
外表面黄绿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有不规则的纵裂纹,皮孔痕小而少见,偶有灰白色的粗皮残留;内表面黄色或黄棕色。
体轻,质较硬,断面纤维性,有的呈裂片状分层,鲜黄色或黄绿色。
气微,味极苦,嚼之有黏性。
2、鉴别仪器:电子分析天平、电子显微镜等。
2.1显微鉴别:2.1.1 试液配制2.1.1.1 水合氯醛试液:取水合氯醛50克,加水15毫升与甘油10毫升使溶解,即得。
2.1.1.2 甘油醋酸试液:取甘油、醋酸及水各等份混匀,即得。
2.1.1.3 稀甘油:取甘油33毫升,加水稀释至100毫升,再加樟脑一小块或液化苯酚1滴,即得。
2.1.2 供试品制备2.1.2.1 取本品10g,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合氯醛搅拌均匀,置酒精灯上加热透化;加稀甘油数滴,搅拌均匀,分装2~3片,加盖玻片,即得。
2.1.2.2 取研细的粉末少量置载玻片上,加甘油醋酸试液,搅拌均匀,加盖玻片,即得。
2.1.2.3取研细后取少量粉末,置载玻片上,滴加水搅拌均匀,同时滴加少许稀甘油,加盖玻片,即得。
2.1.3 置显微镜下观察本品粉末绿黄色或黄色。
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µm,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直径35~80µm,有的呈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
草酸钙方晶直径约24µm。
2.2 薄层鉴别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目的:规范药材的检验操作方法及程序。
范围:黄柏责任:质检员程序:1性状取本品,在光线明亮处观察其形状、大小、色泽、表面特征、断面、内外表面特征。
取少量鼻闻口尝确定其气味。
2鉴别2.1取本品粉末,依法制作(IIC),置显微镜下观察。
2.2取本品粉末0.1g,加甲醇10ml,加热回流30分钟,滤过,滤液,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05g,加甲醇5ml,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1ml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VI 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1µ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乙酸乙酯-丁酮-甲酸-水(10:6:1:1)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置紫外光灯(365nm)下检视。
3.检查3.1水分取本品,按“水分测定标准操作程序第一法”测定。
3.2总灰分3.2.1方法按“灰分测定标准操作程序”测定。
3.2.2计算公式m3-m1总灰分%= ×100%m2黄柏标准操作规程第2页m1:坩埚重(g)m2:取样重(g)m3:坩埚+灰分重(g)4.浸出物4.1方法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冷浸法(附录XA)测定,用稀乙醇作溶剂。
4.2计算公式(m3-m1)×100/25总灰分%= ×100%m2 × (1-水分)m1:坩埚重(g)m2:取样重(g)m3:坩埚+浸出物重(g)5.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5.1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试验填充剂: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流动相:乙腈-0.1%磷酸溶液(50:50) (每100ml加十二烷基磺酸钠0.1g) 波长:265nm理论板数:≥4000(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5.2对照品溶液的制备精密称取在100℃干燥5小时的盐酸小檗碱对照品适量,加流动相制成每1 ml中含0.1mg的溶液,即得。
5.3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粉末(过三号筛)约0.1g,精密称定,置100ml 量瓶中,加流动相80ml,超声处理(功率250W、频率40KHz)40分钟,放冷,用流动相稀释至刻度,摇匀,滤过,取续滤液,即得。
xxxxxxxxx有限公司原料质量标准及检验操作规程1 品名:1.1 中文名:黄柏1.2 汉语拼音:Huangbo2 代码:3 取样文件编号:4 检验方法文件编号:15 依据:《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
6 质量标准:7 检验操作规程:7.1 试药与试剂:1%醋酸甲醇、黄柏对照药材、盐酸黄柏碱对照品、甲醇、三氯甲烷、水、氨蒸气、稀碘化铋钾、乙腈、0.1%磷酸、十二烷基磺酸钠、盐酸小檗碱对照品、氢氧化钠滴定液、甲基红乙醇溶液指示剂。
7.2 仪器与用具:显微镜、电子天平、紫外光灯、水浴锅、超声波清洗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高效液相色谱仪、中药二氧化硫测定仪。
7.3 性状:取本品适量,自然光下目测色泽,嗅闻气味。
7.4 鉴别:7.4.1取本品粉末制片置10×10显微镜下做显微观察。
7.4.2本品粉末鲜黄色。
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直径35~128μm,有的呈分枝状,枝端锐尖,壁厚,层纹明显;有的可见大型纤维状的石细胞,长可达900μm。
草酸钙方晶众多。
7.4.3取本品粉末0.2g,加1%醋酸甲醇溶液40ml,于60℃超声处理2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2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黄柏对照药材0.1g,加l%醋酸甲醇20mI,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盐酸黄柏碱对照品,加甲醇制成每lml 含0.5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7)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3~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甲醇-水(30:15:4)的下层溶液为展开剂,置氨蒸气饱和的展开缸内,展开,取出,晾干,喷以稀碘化铋钾试液。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7.5 检查:7.5.1水分:不得过12.0%(附录15第二法)。
7.5.2总灰分:不得过8.0%(附录17)。
中药材辨别怎样判断黄柏的质量黄柏,是中药材中常用的一种,具有广泛的药用价值。
黄柏的质量直接关系到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介绍中药材黄柏的质量判断方法,帮助大家更好地辨别黄柏的质量。
一、外观特征黄柏的外观特征是判断其质量的重要依据之一。
首先,观察黄柏的颜色,质量好的黄柏呈现黄褐色至棕褐色,色泽均匀艳丽;而质量较差的黄柏则色泽暗淡,甚至发黑。
其次,要注意黄柏的形状和质地,质量好的黄柏形状规整,表面光滑,质地坚硬;而质量较差的黄柏则形状不规则,表面凹凸不平,质地松软。
二、气味识别气味也是判断黄柏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质量好的黄柏具有特殊的香气,带有一种浓郁的松脂味;而质量较差的黄柏则气味较淡,甚至没有香气。
所以在辨别黄柏质量时,可以闻一闻黄柏的气味,判断其是否具有良好的气味。
三、质地硬度黄柏的质地硬度是判断其质量的直观指标之一。
用手轻轻压黄柏,质地坚硬、不易变形的黄柏质量较好;相反,质地松软、容易变形的黄柏质量较差。
此外,触摸黄柏时,还要留意其表面是否光滑,有无颗粒感。
质量好的黄柏表面光滑细腻,无颗粒感;质量较差的黄柏则表面较粗糙,有明显的颗粒感。
四、口感辨别品尝黄柏的口感也是判断其质量的一种方法。
质量好的黄柏咀嚼后应有一种特殊的苦味,并伴有一定的涩感;而质量较差的黄柏则口感较平淡,没有明显的苦味或涩感。
当然,为了安全起见,尽量别将黄柏直接嚼食,以免发生意外。
五、溶解性测试溶解性测试是一种较为客观的判断黄柏质量的方法。
将一小块黄柏放入适量的温水中,观察黄柏是否能够迅速溶解,并释放出黄褐色的色素;若黄柏能够快速溶解且水变浑浊,释放出的色素均匀分散,则说明黄柏质量较好;反之,若黄柏溶解缓慢,无明显的色素释放,则黄柏质量可能较差。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黄柏的外观特征、气味识别、质地硬度、口感辨别以及溶解性测试等方法,可以初步判断黄柏的质量。
当然,在购买黄柏时,最好选择正规的中药店或药材市场购买,以确保购买到质量较好的黄柏。
2020版中国药典黄连标准黄连,又称为黄柏,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被广泛应用于中医领域。
为了确保药材质量的一致性和安全性,中国药典于2020年发布了新版的黄连标准。
本文将介绍该标准的内容和要求。
一、引言黄连是一种传统草药,在中医实践中被广泛使用。
作为一种常用的中药材,黄连具有多种药理活性,例如抗菌、抗炎、抗氧化等。
为了确保黄连的质量和药效,中国药典组织对其进行了规范,并在2020年发布了新版的黄连标准。
二、标准概述1. 命名和鉴别根据中国药典2020版,黄连的学名为Coptis chinensis Franch.,为毛茛科植物黄连的根茎。
并且该标准详细描述了黄连的外观、气味、味道等特征,以及鉴别时的注意事项。
2. 质量要求新版黄连标准明确了黄连的质量要求,包括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挥发油含量等指标的要求范围。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黄连的化学成分和药效符合规范。
3. 污染物限量为了保证黄连的安全性,标准对有害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的含量进行了限制。
新版黄连标准规定了各类污染物的限量标准,并要求进行严格的监测和检测。
4. 含量测定黄连中的有效成分是其药效的基础,因此标准提供了测定黄连中有效成分的方法。
这些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以确保测定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 其他要求除了上述内容外,黄连标准还对保存条件、包装规范、标签要求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这些要求旨在确保黄连的质量能够得到长期保持,并且使用者能够正确地辨识和使用黄连。
三、标准的应用新版黄连标准适用于药材种植、采集、加工、储存、运输等环节,以及药品生产中的黄连制剂的质量控制。
该标准的发布为药材生产和药品质量监管提供了指导依据,有助于保障黄连产品的质量与安全。
四、标准的意义1. 保障黄连质量新版黄连标准的发布将促进黄连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确保黄连产品的质量和药效的一致性。
通过强制执行标准要求,可以防止低劣品和劣质产品的出现,提高黄连的整体质量。
一、目的:建立党参的质量标准,确保产品的质量。
二、依据:《中国药典》2010年版一部三、适用范围:适用于关黄柏。
四、责任:质量部QC。
五、内容:盐关黄柏本品为芸香科植物黄檗Phellodendr0"amurenseRupr.的干燥树皮。
剥取树皮,除去粗皮,晒干。
盐关黄柏取关黄柏丝,照盐水炙法(附录ⅡD)炒干。
1、【性状】本品形如关黄柏丝,深黄色,偶有焦斑。
略具咸味。
2、【鉴别】(1)本品粉末绿黄色或黄色。
纤维鲜黄色,直径16~38μm,常成束,周围细胞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含晶细胞壁木化增厚。
石细胞鲜黄色,类圆形或纺锤形,直径35~80μm,有的呈分枝状,壁厚,层纹明显。
草酸钙方晶直径约24μm。
(2)取本品粉末0.2g,加乙酸乙酯20ml,超声处理30分钟,滤过,滤液浓缩至1ml,作为供试品溶液。
另取关黄柏对照药材0.2g,同法制成对照药材溶液。
再取黄柏酮对照品,加乙酸乙酯制成每1ml含0.6mg的溶液,作为对照品溶液。
照《薄层色谱法》(附录ⅥB)试验,吸取上述三种溶液各5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石油醚(60~90℃)一乙酸乙酯(1:1)为展开剂,展开,取出,晾干,喷以10%硫酸乙醇溶液,在105℃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
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和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水分不得过10.0%(附录ⅨH第一法)。
总灰分不得过14.0%(附录ⅨK)。
【浸出物】照醇溶性浸出物测定法项下的热浸法测定,用60%乙醇作溶剂,不得少于17.0%。
【含量测定】照《高效液相色谱法检验标准操作程序》测定。
色谱条件与系统适用性以十八烷基硅烷键合硅胶为填充剂;以乙腈为流动相A,以0.1%磷酸溶液(加入磷酸二氢钠使其达到0.02mol/L的浓度)为流动相B,按下表中的规定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为345nm。
理论板数按盐酸小檗碱峰计算应不低于4000。
时间(分钟) 流动相A(%) 流动相B(%)0~20 25 7520~40 25→65 75→3540~45 65→90 35→1045~50 90 1050~65 25 75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盐酸小檗碱对照品、盐酸巴马汀对照品适量,精密称定,加60%乙醇制成每1ml各含50μg的混合溶液,即得。
中药鉴定黄柏实验报告引言黄柏,又称黄柏皮,为常见的中药材之一。
在中医药学中,黄柏被广泛应用于消炎、止痒、杀菌等方面。
然而,市场上也存在着一些不良商家为了追逐利润而进行的掺假或混淆品种的行为。
因此,通过鉴定黄柏的真伪,可以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保障中药市场的正常运作。
本实验旨在通过对黄柏样本进行外观、显微镜、化学成分等方面的鉴定,确定黄柏的真实品种,从而对市场中的黄柏进行准确的鉴定。
实验方法1. 样本准备从市场上购买不同的黄柏样本,并标明样本来源。
2. 外观鉴定观察黄柏的外观特征,包括颜色、形状、质地等方面的差异。
记录下各个样本之间的差异,并与标准的黄柏进行对比。
3. 显微镜观察将黄柏样本切片,使用显微镜在透视下观察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纹理。
注意观察细胞壁结构、木栓组织、导管等特征。
4. 化学鉴定取黄柏样本的粉末,进行以下化学试验:- 石碱试验:加入少量稀盐酸,观察样本的反应。
标准黄柏会产生黄色,而混假品种可能没有反应。
- 酸碱试验:使用酸和碱测试纸检测样本的酸碱性质。
标准黄柏呈碱性,而混假品种可能呈酸性或中性。
- 果胶测试:使用甲醇提取黄柏中的果胶,并加入硫酸铵观察颜色变化。
标准黄柏呈现暗蓝色或黑褐色,混假品种可能呈现其他颜色。
5. 结果分析根据外观、显微镜和化学试验的结果,比较各个样本之间的差异,并与标准黄柏对照。
鉴定黄柏的真伪和品种。
实验结果根据实验所得数据,得到以下结论:1. 外观鉴定:各个黄柏样本之间在颜色、形状和质地上存在一定的差别,但整体上与标准黄柏吻合度较高。
2. 显微镜观察:各个黄柏样本的细胞结构和纹理基本一致,与标准黄柏相似度较高。
3. 化学鉴定:在石碱试验中,所有黄柏样本均产生了黄色反应,符合标准黄柏的特点。
在酸碱试验中,所有黄柏样本呈现碱性。
在果胶测试中,所有黄柏样本呈现暗蓝色或黑褐色。
综上所述,根据外观、显微镜和化学试验的结果,各个黄柏样本与标准黄柏在特征上相似度较高,鉴定为真黄柏。
道地药材川黄柏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川黄柏道地药材的术语和定义、来源及植物形态、历史沿革、道地产区及生境特征、栽培及采收加工、质量特征及包装、标志和标签、运输及贮存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川黄柏道地药材的生产、销售、鉴定及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 191 包装储运图示标志SB/T 11094 《中药材仓储管理规范》SB/T 11095 《中药材仓库技术规范》T/CACM 003-2016 道地药材标准编制通则《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3 术语和定义T/CACM 003-2016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为了便于使用,以下重复列出了T/CACM 003-2016中的某些术语和定义。
3.1 道地药材Daodi-Chinese Medicinal Materials指经过中医临床长期应用优选出来的,产在特定地域,与其他地区所产同种中药材相比,品质和疗效更好,且质量稳定,具有较高知名度的中药材。
[T/CACM 003-2016 定义3.1]3.2 川黄柏Chuan Huangbo产于四川省巴中、绵阳、雅安等地及其周边等川内地区的栽培黄柏药材。
4 来源及形态4.1 来源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 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
4.2 形态特征多落叶乔木,树高达10-12 m。
成年树有厚、纵裂的木栓层,内皮黄色,小枝粗壮,暗紫红色,无毛。
叶轴及叶柄粗壮,通常密被褐锈色或棕色柔毛,有小叶7-15片,小叶纸质,长圆状披针形或卵状椭圆形,长8-15 cm,宽3.5-6 cm,顶部短尖至渐尖,基部阔楔形至圆形。
两侧通常略不对称,边全缘或浅波浪状,叶背密被长柔毛或至少在叶脉上被毛,叶面中脉有短毛或嫩叶被疏短毛;小叶柄长1-3 mm,被毛。
黄柏炮制方法与标准【药材来源】黄柏为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或黄檗Phelloden-dron amurense Rupr.的干燥树皮。
前者习称“川黄柏”,后者习称“关黄柏”。
剥取树皮后,除去粗皮,晒干。
【古代炮制方法】晋代载有锉(《肘后》)。
南北朝有蜜炙法(《雷公》)。
唐代有切(《千金翼》)、去皮炙(《外台》)、蜜炙(《千金》)、醋渍(《食疗》)等法。
宋代增加了炒(《苏沈》)、酒炒(《疮疡》)、盐水炒(《扁鹊》)、炒炭(《妇人》)等法。
明代又增加了乳汁炒、童便炒(《回春》)。
清代还有煅炭(《切用》),姜制、附子汁制(《逢原》)等炮制法。
【现代炮制方法】1、黄柏:取原药材,抢水洗净,润透,切丝,干燥。
2、盐黄柏:取黄柏丝,用食盐水拌匀,稍润,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黄柏每100千克用食盐2千克。
3、酒黄柏:取黄柏丝,用黄酒拌匀,稍润,用文火炒干,取出,放凉。
黄柏每100千克用黄酒10千克。
4、黄柏炭:取黄柏丝,置热锅内,用武火炒至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喷淋清水少许,灭尽火星,取出,及时摊晾,凉透。
【饮片性状】黄柏为长短不一的丝片状,宽3~5毫米;外表面黄褐色、黄棕色或淡棕黄色,较平坦,具纵裂纹;内表面黯黄色、黄棕色或黄色,具细密的纵棱纹;切断面鲜黄色,纤维性,呈裂片状分层;体轻,质硬;气微,味甚苦,嚼之有黏性。
盐黄柏表面深黄色,略具咸味。
酒黄柏表面深黄色,微有酒气。
黄柏炭表面焦黑色,内部焦褐色,质轻而脆,味微苦、涩。
【质量标准】黄柏水分不得过12.0%,总灰分不得过8.0%,醇浸出物不得少于14.0%,含小檗碱以盐酸小檗碱计,不得少于3.0%。
黄柏碱以盐酸黄柏碱计,不得少于0.34%。
【炮制目的】黄柏味苦,性寒。
归肾、膀胱经。
具有清热燥湿,泻火除蒸,解毒疗疮的功能。
生黄柏性寒苦燥而沉,长于清热、燥湿、解毒,多用于热毒疮疡,湿疹,痢疾,黄疸。
黄柏炮制原理及质量标准研究的开题报告题目:黄柏炮制原理及质量标准研究一、选题背景随着现代化医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中药在临床上的应用已得到广泛认可,并成为临床医生治疗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其中,黄柏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清热、燥湿、止血、消肿等功效,被广泛应用于皮肤病、口腔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多种临床疾病的治疗中。
黄柏的炮制是一种重要的加工工艺,通过炮制可以改变黄柏的性味,提高其药效,并减轻其毒性。
然而,目前对于黄柏炮制的原理和质量标准研究还比较缺乏,需要加强相关研究以保证其临床应用效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二、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对黄柏炮制的原理和质量标准的研究,探究炮制对黄柏性味、药效及其毒性的影响,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和技术支持。
三、研究内容(1)黄柏炮制原理的研究通过收集、整理和分析目前已有的黄柏炮制相关文献,探究黄柏炮制的原理及其影响因素,为研究黄柏炮制的药效和毒性提供理论依据。
(2)质量标准的研究根据黄柏炮制的原理和临床应用规范,制定黄柏炮制的质量标准,建立黄柏炮制产品的质量控制方法,确保炮制产品的质量稳定和可靠性。
(3)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研究通过分析黄柏炮制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探究其对黄柏的药效和毒性的影响,以及炮制重点应注意的问题和措施,为炮制品的生产和临床应用提供技术支持。
四、研究方法(1)文献综述法:通过查阅相关文献,梳理和总结黄柏炮制的相关知识;(2)药理学研究法: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探究黄柏炮制的药效和毒性,为炮制品的质量控制和临床应用提供理论基础;(3)HPLC等化学方法:对黄柏及其炮制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探究黄柏炮制的化学成分变化及其与药效的关系。
五、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成果可以为黄柏炮制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支持和技术指导,探究黄柏炮制的原理及质量标准,提升黄柏的药效,降低其毒性,并为中药产业提供技术支持和保障。
同时,开展本研究可以促进中药产业的创新和发展,推动中药的临床应用研究。
基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划分黄柏饮片等级研究质量常数评价方法是一种基于传统又优于传统的综合性中药饮片等级评价方法,该文基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建立了黄柏饮片等级划分的模式。
研究结果显示15批不同质量的黄柏饮片其相对质量常数范围为0.41~0.96。
如果把黄柏饮片划分成3等级,则:一级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77;二级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77且≥0.48;三级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0.48。
该研究表明,质量常数评价方法能够科学、合理、客观、准确的划分黄柏饮片等级,同时为皮类药材或饮片的等级划分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标签:黄柏饮片;相对质量常数;等级评价Grades evaluation of Phellodendri chinensis cortex piecesbased on quality constantDENG Zhe1,2,JIAO Mengjiao1,ZHANG Jun1,ZHANG Qing1,CUI Wenjin1,SHEN Li1,2,Cheng Jintang1,LIU An1*(1. Institute of Chinese Materia Medica,China Academy of Chinese Medical Sciences,Beijing 100700,China;2. Ji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anchang 330004,China)[Abstract] Quality constant is a comprehensive grades evaluation method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ecoction pieces,which is better but based on traditional way. In this paper,a new grading mode for Phellodendri chinensis pieces was established based on quality constant evaluation metho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range of relative quality constant for 15 batches of different samples was from 0.41 to 0.96. As customary,if these samples were divided into three grades:the relative quality constant shall be ≥0.77 for first grade;<0.77 but ≥0.48 for the second grade;and <0.48 for the third grade. This research indicated that the quality constant mode can be used to effectively grade the P. chinensis pieces in a scientific,reasonable,objective and specific way. Simultaneously,it provided a beneficial reference for grading cortex herbal pieces or medicines.[Key words] Phellodendri chinensis pieces;relative quality constant;grade evaluation黃柏来源于芸香科植物黄皮树Phellodendron chinense Schneid.的干燥树皮,习称“川黄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