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
- 格式:doc
- 大小:47.00 KB
- 文档页数:4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中药制剂是中药行业的重要产品之一,对于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了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介绍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相关内容,并探讨中药制剂质量的评价方法。
一、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是中药行业制定的用于评价和判断中药制剂质量的规范性文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内容:1. 药材质量要求中药制剂的质量直接受到原材料药材的影响,因此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必须包括对药材质量的要求。
药材质量要求主要包括外观、色泽、味道、含量等指标。
2. 制剂工艺要求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需要遵循一定的工艺要求,制剂工艺要求主要包括原料的配比、制剂的加工方法、加工工艺参数等。
3. 质量控制指标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还应包括对制剂的质量控制指标的要求。
质量控制指标主要包括含量测定、理化性质、微生物限度和重金属含量等指标。
二、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方法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是保证中药制剂质量的重要环节,常见的中药制剂质量评价方法有以下几种:1. 含量测定含量测定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测定制剂中有效成分的含量,判断其是否满足质量标准的要求。
含量测定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气相色谱法等。
2. 理化性质测定理化性质测定也是中药制剂质量评价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测定制剂的溶解度、比重、pH值等物理化学性质,判断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3. 微生物限度检验中药制剂中微生物的污染是制剂质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微生物限度检验是评价中药制剂质量的常用方法,通过检验制剂中的细菌、霉菌、大肠菌群等微生物的限度,判断其是否超出标准要求。
4. 化学成分鉴别中药制剂中的化学成分是其疗效的重要依据。
通过对制剂中化学成分的鉴别和定量分析,可以判断制剂的质量是否符合标准要求。
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的意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和评价具有以下几方面的意义:1. 保证中药制剂的质量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评价方法的应用,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标准要求,推动中药制剂的质量提升。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草药经过加工、混合、研磨等工艺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组合而成的中成药。
中药制剂作为传统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对于保障药品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两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是指通过一系列的规范管理措施,确保中药制剂在生产过程中具备一致的质量特性。
以下是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几个重要环节:1.原材料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原材料是中草药,其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最终制剂的质量。
因此,对于原材料的采购、储存和使用必须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
这包括确保原材料的品种、产地、采收时间等信息的准确性,以及对于原材料的外观、色泽、气味、含水量等关键指标进行检验。
2.生产工艺的控制:中药制剂的生产工艺包括药材的加工、研磨、混合等环节。
在每个环节中,都需要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确保每个步骤都符合标准要求。
此外,还需要对每个环节的参数进行实时监控,如温度、湿度、压力等,以保证制剂的质量稳定性。
3.成品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成品是指经过生产工艺处理后的最终产品。
在成品制备过程中,例如浸膏、丸剂、煎剂等,都需要严格按照药典中规定的工艺要求操作,确保产品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同时,成品的质量控制还包括对于外观、含量、溶解度、溶剂残留等关键指标的检验。
二、质量标准制定的重要性质量标准是对于药品质量的定量描述,是药品质量控制的依据和保障。
对于中药制剂而言,制定一套合理可行的质量标准具有以下重要意义:1.保护患者用药安全:中药制剂如果质量不合格,可能导致药效不佳、药物不良反应等问题,严重的甚至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
质量标准的制定可以确保中药制剂在药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特性与药效相符合,从而保护患者的用药安全。
2.统一生产管理标准:制定统一的质量标准有利于规范药企的生产管理和质量控制,提高药品的整体质量水平。
中药质量标准制定目前我国新药的研制,明确要求制订临床研究用质量标准及生产用质量标准。
目的是保证临床研究试验药品的质量稳定一致及上市药品的质量,从而保证药品的安全和有效.在新药取得批准文号后,其它研究资料的药效,毒理,临床研究资料均已完成历史使命,可存档备用,但唯有质量标准伴随产品“终身”。
只要有药品生产,销售使用,就要用质量标准的监测和保证.因此,质量标准的制定,不仅在研制新药中,而且对老药再评价均具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第一节质量标准的分类一、法定标准经过卫生部与省、市、自治区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标准有国家标准(包括药典和部颁标准)及地方标准。
国家标准对产品的质量指标是一些基本要求,是企业应达到的起码合格水平。
鉴于目前中药标准一般水平不高,所以应认识到符合低标准的高合格率,并不表示产品先进,故质量标准必须逐步提高,特别是新药的质量必须具有国内先进水平,并真正已起到控制真伪、优劣的作用。
二、企业标准一般有两种情况,一种为检验方法尚不够成熟,但能达到某种程度的质量控制;一种为高于法定标准要求,主要指多增加了检测项目或提高了限度标准,作为创优,企业竞争,特别是对保护优质产品本身,严防假冒等均为重要措施。
第二节质量标准的特性质量标准通常具有如下特性:一、权威性药品必须符合国家药品标准或省、市、自治区药品标准,但国家均不排除生产厂可以采用非药典方法进行检测。
例如:六味地黄丸的含量测定;药典收载了薄层色谱光密度法测定处方中山茱萸中熊果酸的含量,若企业暂无薄层色谱扫描仪,则可采用薄层色谱比色法与其对比,测定结果一致或有一定相关且稳定,在日常检验中即可采用比色法控制产品质量,但偶有产品含量处于合格边缘,或需要仲裁时,只有各级法定标准,特别是国家药典具有权威性.二、科学性质量标准是对具体对象研究的结果,它有适用性的限制。
在药材中如天然朱砂的标准不适用于人工朱砂的标准,前者硫化汞的含量不得少于96%,而后者要求99%以上;又如牛黄,人工牛黄和培植牛黄中含胆酸,胆红素的含量要求不同,但均有充分的科学根据.西洋参的质量标准,进口西洋参与国内引种西洋参质量标准不仅含量限度不同,且测定方法也不同。
中药行业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中药制剂是指采用中药材为原料,经过一定的炮制、加工与配伍而制成的用于治疗、预防疾病的药物。
中药行业一直以来注重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和评价,以确保其药效和安全性。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话题,本文将对其进行论述。
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中药制剂是药材在经过加工和配伍后制成的药物,其质量标准的制定是保证药物质量的基础。
在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时,通常要考虑以下因素:(1)药材的质量: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该与所选用的药材质量相对应,确保制剂的药物活性成分和药效。
(2)制剂的稳定性:中药制剂在加工和配伍过程中可能发生一些化学变化,制剂的质量标准需要考虑这些变化对药效的影响。
(3)药物安全性:中药制剂在使用过程中应符合相关的药物安全性要求,制剂的质量标准应对可能存在的毒副作用和不良反应进行评估。
2.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评价中药制剂的质量评价是指对制剂进行各项检测和分析,以评估其质量是否符合规定的标准。
中药制剂质量评价通常包括以下方面:(1)外观特征:对中药制剂的外观进行观察和描述,如颜色、形状、气味等。
(2)理化性质:对制剂的溶解性、粒度分布、浸出性等理化特性进行测试,以评估制剂的质量。
(3)药效评价: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评估中药制剂的药理活性,并与相应的标准进行对比。
(4)安全性评价:通过毒性实验、急性和慢性毒性研究评估中药制剂的安全性。
3.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与国家药典国家药典是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重要依据,它包含了大量的中药制剂及其原材料的质量标准和评价方法。
国家药典制定了一系列的分析方法和评价指标,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和安全性。
4.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意义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和评价对于中药行业的稳定发展和提高药物质量具有重要意义:(1)规范药物质量: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能够规范药物生产过程,确保中药制剂的药物活性和安全性。
(2)推动行业发展: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与评价能够促进中药行业的技术创新与发展,提高行业的整体水平。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通过对中药材进行加工、加工剂的应用和制剂工艺的研究,制成的常规和非常规剂型的中药制剂。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是确保中药制剂安全有效的关键环节。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必要性、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以及国内外相关政策和标准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必要性中药制剂作为传统药物,其药效与中药材不同。
中药制剂在加工过程中,可能发生成分丢失、成分改变、不良反应等问题,因此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显得尤为重要。
质量控制的目的在于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稳定性和有效性,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治疗药物。
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主要内容1. 中药材的质量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取决于所选中药材的质量。
因此,中药材的采购、鉴别、储存、加工等环节都需要遵循相应的质量控制标准,确保中药材的质量稳定可靠。
2. 中药制剂的成分分析:通过对中药制剂中主要成分的含量进行测定,可以了解中药制剂的药效和药物稳定性。
常用的分析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和质谱等。
3. 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测试:中药制剂的物理性质测试主要包括颜色、气味、外观、溶解度、含水量等指标的测定,这些指标可以反映中药制剂的质量和稳定性。
4. 中药制剂的控释性能测试:如果中药制剂是控释型剂型,需要对其控释性能进行测试,以确保药物在体内能够稳定释放,达到治疗效果。
5. 中药制剂的稳定性研究:中药制剂在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如光、温度、湿度等。
稳定性研究主要包括药物的降解反应、储存条件和有效期等方面的研究。
三、质量标准制定的方法1. 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原则: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应符合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适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
标准要求应基于充分的药理学、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试验证据,并参考国内外相关标准。
2. 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质量标准制定的程序包括前期工作、药效学评价、临床试验、药理学和药代动力学研究等多个环节。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中药制剂是指通过现代药学技术加工,将中药材炮制、粉碎、提取等处理后,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制成的药品。
作为中医药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至关重要。
本文将探讨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以及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
一、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方法1. 质量控制体系建立为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稳定和可靠,需要建立起一套科学、完整的质量控制体系。
这个体系应包括质量控制的各个环节,如原材料的采购、加工工艺、生产过程、生产设备、人员培训和能力评估等。
质量控制体系应该由专业的质量管理团队来负责,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一致性。
2. 原材料质量的控制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首先需要控制好原材料的质量。
原材料包括中药饮片、辅料和溶剂等,它们应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进行采购,并经过质量分析。
对于中药饮片来说,还应进行质量标准的制定,包括药材的质量控制、炮制工艺的规范、饮片的质量评价等。
3. 生产工艺的规范中药制剂的制备过程中,生产工艺的规范化对药物的质量控制起着重要作用。
包括原材料的浸泡、提取、过滤等步骤,都应按照严格的条件进行操作,并根据药物特性进行合理调整。
生产工艺的规范不仅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还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稳定性和可重复性。
4. 质量检测方法的选择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是质量控制的重要环节,可以通过药物的性质、有效成分和指纹图谱等方面进行检测。
常用的质量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气相色谱、紫外/可见光谱和质谱等。
选择合适的质量检测方法可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要求。
二、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制剂质量的关键步骤。
质量标准应包括药物的理化性质、化学成分、有效成分、微生物限度和有害残留物等指标。
制定质量标准需要根据中药的药理作用、制剂配伍规则和临床应用效果等因素进行科学研究,建立合理的标准指标和限度。
在制定质量标准时,应参考国家相关药典和标准,如《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和《中药制剂质量控制技术指南》等。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与质量标准制定随着人们对中药的需求不断增加,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和质量标准制定变得尤为重要。
中药制剂作为中药的重要形式之一,其质量直接关系到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本文将从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以及质量控制与标准制定的相关要素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中药制剂质量控制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中药制剂作为中药的一种形式,其制备过程涉及多个环节,如药材采集、加工、炮制、配方、制剂制备等。
每个环节都可能对最终产品的质量产生影响。
中药制剂的质量控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体现其重要性:1. 保证疗效:中药制剂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疗效的稳定性和治疗效果的可靠性。
只有通过严格的质量控制,才能保证中药制剂的药效稳定,确保患者能够获得到可预期的治疗效果。
2. 确保安全:中药制剂质量不达标可能导致药物残留、重金属污染、微生物污染等问题,从而对患者的健康造成威胁。
通过质量控制的手段,可以降低这些潜在风险,确保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
3. 维护信誉:优质的中药制剂在市场上能够树立良好的口碑,提高企业的声誉,并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而制剂质量不佳则可能导致企业信誉受损,进而影响销售和企业的发展。
二、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制定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保障其质量控制的基础。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是根据中药药材的性质、制剂的功效、临床应用要求等因素来确定的。
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 药材要求: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基于原材料药材的性质和质量要求,对药材的采集、存储、炮制等环节进行规范,以确保药材的质量符合要求。
2. 制剂特性: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考虑其特有的制备工艺和剂型特性,如颗粒、丸剂、散剂等,对每种剂型应有明确的质量要求。
3. 药效要求: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根据其预期的药效要求制定,对有效成分的含量、溶出度、释放速度等进行指标限定。
4. 安全要求: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应对有毒有害物质的含量进行限制,以确保中药制剂的使用安全。
附件2广东省医疗机构(中药)制剂质量标准制定的技术要求(试行)中药制剂是指中药材或饮片经加工制成的适宜的制剂.其质量标准正文按名称、处方、制法、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含量测定、功能与主治、用法与用量、注意、规格、贮藏等顺序编写。
根据指导原则的有关要求,结合制剂的处方组成和各成分的性质,建立制剂质量标准.1. 名称按国家药典委员会编制的“中国药品通用名称命名原则"命名.每个品种应含中文名与汉语拼音名,剂型应放在名称之后。
剂型的表述参照现行版《中国药典》。
1.1。
单味制剂宜采用药材名加剂型名,药材名列前,剂型名列后。
如:大皂角丸。
1。
2。
复方制剂命名常用方法有:a. 采用处方内主要药材名或缩写加剂型名.如:重楼参柏洗剂;b. 采用主要药材名加剂型名,并在前面加“复方”二字。
如:复方白芷搽剂;c. 采用主要药材名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名。
如:陈夏痰咳口服液.d。
采用功能加剂型名,如:驳骨油.e。
采用作用部位与功能结合并加剂型名,如:鼻咽解毒颗粒。
名称勿用代号命名,避免使用“灵”、“精”等有误导作用之词。
注意汉语拼音书写方式.药名、剂型和形容词应分组拼音。
如:复方白芷搽剂为Fufang Baizhi Chaji;苍朴止泻丸为Cangpu Zhixie Wan。
2. 处方单味制剂不列处方,在制法中说明药味及其处方量;复方制剂应列处方.处方中每味药应有法定药材标准,辅料、添加剂与防腐剂亦应有相应标准。
2。
1.处方中各组成的名称中药材、提取物、化学原料药与辅料等的名称应规范.2.1。
1.中国药典与其他国家药品标准已收载的,一律采用现行版规定的名称。
另应注意:a。
如地方药材标准与国家标准异名同源者,应写国家标准的名称。
如:“北芪"应规范为“黄芪”;“沙参"应规范为“北沙参”;“双花”应规范为“金银花”;“贝母”应规范为“川贝母”;“生地”应规范为“地黄”。
b。
如地方药材品种名称与国家药品标准中所收载的品种为同名异源者,应另改名称.c. 中药材名称和来源应注意与现行版药典相一致。
中药制剂的质量研究及其标准制定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推广和普及,人们也越来越关注中药制剂的质量问题。
中药制剂是一种融合了中药药材及其深层次理论和技术的现代制剂。
中医药制剂的研究和标准制定,是提高中药质量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从质量问题的现状、质量标准的研究、制剂质量控制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质量问题的现状中药制剂作为一种特殊的药品,其成分和属性都非常复杂,无论是生产过程还是药理作用都非常复杂。
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问题,目前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药材质量不稳定中药制剂使用的药材来自自然界,因此它们的生长环境、收割时间和保存条件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质量。
而且由于药材本身的特点,使得其品质稳定性较差,导致使用的药材存活率较低。
2、成分含量不均匀由于中药制剂的药材本身含有多种成分,而在加工过程中,原料的成分差异会导致成分含量不均匀,影响药效。
而对于中药制剂的制剂工艺、配方等方面,也会影响成分含量的稳定性。
3、化学成分的复杂性中药制剂涉及的化学成分数量庞大,相互之间的作用关系也较为复杂。
因此,在质量研究方面,要面临的难点就是如何对这些化学成分进行有效的鉴定和分析,而且涉及的成分数量庞大,对设备和技术要求都比较高。
二、质量标准的研究中药制剂的生产至关重要的一步是制剂过程中的控制和优化。
同时,为了确保其质量和药效,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也需要进行科学的制定和研究。
目前,质量标准研究的重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基本要求的制定制定中药制剂的基本要求,主要是在制剂工艺和成分组成方面进行规定,例如制剂方法、药材的质量要求、成分检测方法等。
这些规定是保证中药制剂产品质量稳定和药效的前提。
2、标准的准确性制定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准确性,包括对标准中化学成分、成分含量、稳定性等方面的检测方法进行确定,以保证药效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3、检测方法的研究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检测方法进行研究和优化,目的是提高检测的准确性和可重复性。
同时,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建立起检测数据的统计分析方法,以及对检测结果的合理解释。
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研究【摘要】本文主要研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探讨了质量标准的制定依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质量控制技术应用以及质量控制的挑战。
通过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与控制进行研究,可以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水平,确保中药制剂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稳定性。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加强对中药制剂的质量管理,提高中药制剂的市场竞争力。
未来研究方向包括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方法、探索新的质量控制技术以及解决质量控制中的挑战。
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对于中药制剂的质量保障具有重要意义,是中药制剂行业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中药制剂、质量标准、质量控制、制定依据、技术应用、挑战、重要性、未来研究、总结。
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药制剂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临床应用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显著的疗效。
随着中药制剂市场逐渐扩大和不断发展,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问题日益受到重视。
由于中药材天然属性、药材来源地、加工方式以及制剂工艺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面临着一定的挑战。
传统中药饮片的质量标准主要依赖于国家标准和药典标准,但是对于现代中药制剂来说,其独特的特点和制备技术要求需要进一步完善和规范相关的质量标准制定。
深入研究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对于保障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提高中药疗效具有重要意义。
当前,国内外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和质量控制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亟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本文旨在对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进行系统性研究,为进一步完善中药制剂质量体系、提高中药制剂质量水平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深入探讨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制定与质量控制方法,分析制定质量标准的依据和过程,探讨质量控制方法的研究现状及应用情况。
通过本研究,旨在提高中药制剂的质量标准,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安全、稳定和有效性,促进中药制剂行业的健康发展。
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一、引言中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多种功能和广泛应用的特点。
为了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与制定是至关重要的。
二、中药质量标准的概述1. 中药的定义中药是指用中药材或其加工品制成的药品,包括单方剂、复方剂、独方剂、方剂等。
2. 中药质量标准的意义制定中药质量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确保中药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并为中药的研发和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3. 中药质量标准的种类中药质量标准包括临床应用标准、药材形态标准、药用植物标本标准、中药饮片常规检验规范、中药制剂常规检验规范等一系列标准。
三、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内容1. 中药材的标准中药材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显微鉴定、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重金属等指标。
其中显微鉴定是中药材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鉴别中药材的真伪、保证中药材的质量。
2. 中药饮片的标准中药饮片的标准包括外观性状、化学成分、理化指标、微生物限度等指标。
其中化学成分是中药饮片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饮片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3. 中药制剂的标准中药制剂的标准包括质量控制指标、稳定性、储存、包装等方面的指标。
其中质量控制指标是中药制剂标准制定的重要环节,它可以保证中药制剂的有效成分含量稳定一致、质量稳定。
四、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方法1. 经验法经验法是根据临床经验和实践制定的标准,具有实践性和局限性。
2. 系统化方法系统化方法采用现代科学技术对中药进行分析和鉴定,研究中药的有效成分和药理作用。
3. 综合法综合法结合经验法和系统化方法,兼顾中药的传统理论和现代科学技术。
五、中药质量标准的现状和发展1. 现状目前,中药质量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已经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并已被列入国家计划和政策文件,逐步成为中药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2. 发展未来,中药质量标准的研究和制定将继续深化和完善,力争实现中药产业质量可控,保障中药的安全和有效使用。
六、结论中药质量标准是确保中药菜肴的质量稳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手段,其制定和实施是中药行业发展的重点工作。
第九章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制定一、单项选择题(每题的5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1.批准为试生产的新药,其质量标准的试行期为A.1年B.2年C.3年D.4年E.5年2.处方中全处方量应以制成多少个制剂单位的成品量为准A.100个B.400个C.500个D.800个E.1000个3.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重量应以()为单位A.µgB.mgC.gD.kgE.均可4. 中药制剂的处方量中容量应以()为单位A.µLB.mLC.LD.kLE.均可5.中药制剂色泽如以两种色调组合,应以谁为主A.前者B.后者C.同样D.中间色E.其它6.外用药和剧毒药不描述A.颜色B.形态C.形状D.气E.味7.单味制剂命名时一般采用A.原料名B.药材名C.剂型名D.原料(药材)名与剂型名结合E.均可8.浸出物的建立是以测试多少个批次样品的多少个数据为准A.5、10B.5、20C.10、20D.10、10E.20、20 9.在线性关系考察过程中,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以上A.0.9B.0.99C.0.995D.0.999E.0.999910.质量标准的方法学考察,重现性试验相对标准差一般要求低于A.1%B.2%C.3%D.4%E.5%11.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气雾剂考察时间为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二年E.二年半12.中药新药稳定性试验考察中丸剂室温考察时间为A.半年B.一年C.一年半 D二年 E.二年半13.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温度宜在A.10℃~15℃B.15℃~20℃C.20℃~25℃D.25℃~30℃E.37℃~40℃14.中药制剂稳定性考察采用低温法时,相对湿度要求为A.60%B.65%C.70%D.75%E.80%15.中药新药稳定性考察试验中,注射剂的考察时间为A.半年B.一年C.一年半D.二年E.二年半16.中药制剂的稳定性考察中初步稳定性试验共考察几次A.2B.3C.4D.5E.617.药品必须符合A.《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B.部颁药品标准C.省颁药品标准D. 国家药品标准E.均可18.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A.安全有效B.技术先进C.经济合理D.质量第一E.全部 19.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起草说明,性状描述要求至少观察几批样品A.1~3B.2~4C.3~5D.4~6E.10批以上20.经检验符合规定的药材制成制剂后一般不再做哪项检查A.重金属B.砷盐C.总灰分D.甲醇量E.均不需二、多项选择题(每题的备选答案中有2个或2个以上正确答案,少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质量标准制定的原则A.安全有效B.稳定可靠C.质量均衡D.技术先进E.经济合理2.药品质量标准是哪些部门必须共同遵守的法定依据。
A.药品生产B.供应C.使用D.检验E.管理3.质量标准本身具有的特性为A.权威性B.科学性C.进展性D.稳定性E.可控性4.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是A.药物组成固定B.原料稳定C.制备工艺稳定D.药物有特异性成分E.具有简单有效的检测方法5.制定标准时,检测方法的选择原则是A.准确B.灵敏C.简便D.快速E.稳定6.中药制剂质量标准中名称项要求包括A.中文名B.英文名C.汉语拼音名D.别名E.拉丁名7.在中药制剂的含量测定中,下列哪些是测定成分的选择原则A.测定有效成分B.测定毒性成分C.测定总成分D.测定易损成分E.测定专属性成分8.中药制剂含量限度规定的方式主要有A.规定一定幅度B.规定标示量C.规定准确含量D.规定下限E.其他三、填空题1.质量标准的制定必须坚持____,充分体现____、____、____的原则。
2.质量标准的特性是____、____、____。
3.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是____、____、____。
4.____及____不描述味。
5.标准曲线相关系数r值一般应在____以上,薄层扫描法的r值应在____以上。
四、简答题1.制定质量标准的前提是什么?2.中药制剂质量标准的主要内容是什么?3.详细论述如何选定中药制剂含量测定的测定成分。
五、分析方案设计1. 麻仁丸的质量分析方案设计组成:火麻仁、苦杏仁、大黄、枳实、厚朴制法:以上六味,经适宜的加工、炮制、粉碎混匀,制成水蜜丸。
要求:请设计本品的定性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2. 双黄连注射剂的质量分析方案设计组成:金银花、黄芩、连翘制法:以上三味,经适宜的提取、浓缩、滤过,灌装,灭菌等,即得。
要求:请设计本品的定性鉴别、检查及含量测定分析方法。
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C2. E3. C4. B5. B6. E7. D8. C9. C10. E 11. B 12. C 13. E 14. D 15. C 16. C 17. D 18. D19. C 20. C二、多项选择题1.ADE2.ABCDE3.ABC4.ABC5.ABCD6.AC7.ABCDE8.ABD三、填空题1. 质量第一,安全有效,技术先进,经济合理2. 权威性,科学性,进展性3. 药物组成固定,原料固定,制备工艺稳定4. 外用药,剧毒药5. 0.999,0.995四、简答题1.(1)药物组成固定(2)原料稳定(3)制备工艺稳定2.(1)名称;(2)处方;(3)制法;(4)性状;(5)鉴别;(6)检查;(7)浸出物测定;(8)含量测定;(9)功能与主治;(10)用法与用量;(11)注意;(12)规格;(13)贮藏。
3.测定药味选择以后,还应选定某一成分为定量指标,一般应遵循以下几项原则。
⑴测定有效成分对于有效成分清楚,其药理作用与该味药的主治功能相一致的成分,应作为首选。
⑵测定毒性成分如乌头中所含多种生物碱,其中酯型生物碱(包括单酯型、双酯型及三酯型)具有毒性,可测定总酯型生物碱的含量,作为质控指标之一,保证中药制剂服用安全有效。
⑶测定总成分有效部位或指标性成分类别清楚的,可进行总成分的测定,如总黄酮、总皂苷、总生物碱、总有机酸、总挥发油等。
⑷对有效成分不明确的中药制剂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①测定指标性成分:指标性成分专属性要强,其含量高低可代表药材在制剂中的量。
②测定浸出物:溶剂的选择应具针对性,能达到控制质量的目的。
一般不采用水和乙醇。
因其溶出物量太大,难于反映某些原料或工艺影响其质量的差异。
③以某一物理常数为测定指标:如柴胡注射液(蒸馏液)其有效成分不太清楚,但实验证明,在276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且吸收度的高低与其1:1蒸馏液浓度呈正比,所以可用276nm的吸收度值(A)来控制其质量。
此外,在建立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有困难时,也可考虑建立生物测定等其它方法。
⑸测定易损失成分测定在制备、贮存过程中易损失的成分,如冰片易挥发损失,因此在含有冰片的中药制剂中要测定其含量。
⑹测定专属性成分被测成分应归属于某一药味,若为两味或两味以上药材所共有的成分,则不应选为定量指标。
如处方中同时含有黄连、黄柏,最好不选小檗碱作为定量指标。
⑺测定成分应尽量与中医理论相一致,与药理作用和主治功能一致。
如山楂在制剂中若以消食健胃为主,则应测定有机酸含量,若以治疗心血管疾病为主则应测定黄酮类成分。
又如制何首乌具有补肝肾、益精血、乌须发的功能,若以大黄素为定量指标,就不太适宜。
五、分析方案设计题1.定性鉴别:(1)显微鉴别:取本品,置显微镜下观察:果皮细胞淡黄色至红棕色,表面观多角形,壁厚。
石细胞橙黄色,贝壳形,壁较厚,较宽一边纹孔明显。
草酸钙簇晶大,直径60~140μm。
草酸钙簇晶直径18~32μm,存在于薄壁细胞中,常排列成行,或一个细胞中含数个簇晶。
草酸钙方晶成片存在于薄壁组织中。
油细胞圆形或椭圆形,含棕黄色油状物。
(2)薄层鉴别:对方中大黄、枳实、厚朴进行鉴别,大黄、枳实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厚朴采用厚朴酚对照品进行对照,将供试品溶液及两种对照药材溶液、对照品溶液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展开,晾干,经检视,供试品色谱中,分别在与对照药材色谱及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检查:应符合药典中有关丸剂的各项检查(检查方法及限度可参看药典)(1)水分测定(2)重量差异(3)装量差异(4)溶散时限(5)微生物限度含量测定:火麻仁为方中君药,但目前对其研究较少,没有好的含量测定方法,可测定方中大黄所含有效成分番泻苷A的含量,以番泻苷A为定量指标。
(1)供试品制备:番泻苷A为蒽醌类化合物,其在水、甲醇、乙醇中溶解性均不理想,易溶于pH为8的缓冲液中,故可用其提取。
缓冲液的种类、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都要进行条件选择才能确定。
(2)测定方法:测定方中大黄所含有效成分番泻苷A的含量,以番泻苷A为定量指标。
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番泻苷A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中药质量监控的有力手段,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快、灵敏度高的特点。
(3)方法学考察:应进行有关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试验:线性范围试验、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
(4)样品含量测定:在以上优选条件基础上,对三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制定其含量范围。
2. 定性鉴别:薄层鉴别:TLC法对方中连翘、金银花、黄芩进行鉴别,连翘采用对照药材进行对照,金银花采用绿原酸对照品进行对照,黄芩采用黄芩苷对照品进行对照。
检查:应符合药典中有关注射剂的各项检查(检查方法及限度可参看药典)(1)装量差异(2)澄明度(3)无菌(4)不溶性微粒含量测定:金银花为本品中主药,可测定方中金银花所含有效成分绿原酸的含量,以及黄芩中所含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
以绿原酸、黄芩苷为定量指标。
(1)供试品制备:绿原酸是有机酸类成分,可用水提取;黄芩苷是黄酮苷类化合物,可用亲水性有机溶剂提取。
亲水性有机溶剂类型、提取时间、提取次数等都要进行条件选择才能确定。
(2)测定方法:《中国药典》双黄连注射剂项下含量测定即选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金银花所含绿原酸的含量,以及黄芩中所含有效成分黄芩苷的含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是中药质量监控的有力手段,具有分离效能高、分析快、灵敏度高的特点,本品中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测定仍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
(3)方法学考察:应进行有关含量测定的方法学考察试验:线性范围试验、稳定性试验、精密度试验、重现性试验、回收率试验等。
(4)样品含量测定:在以上优选条件基础上,对三批样品进行含量测定,并制定其含量范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