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经济学第4章——生产与成本
- 格式:ppt
- 大小:1.33 MB
- 文档页数:96
习 题一、名词解释生产函数 边际产量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 边际技术替代率递规律 等产量线 等成本线 规模报酬 扩展线二、选择题1、经济学中,短期是指( ) A 、一年或一年以内的时期B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素均是可以变动的C 、在这一时期内所有投入要至少均是可以变动的。
D 、在这时期内,生产者来不及调整全部生产要素的数量,至少有一种生产要素的数量是固定不变的。
2、对于一种可变要素投入的生产函数()Q f L =,所表示的厂商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为( D )A 、开始于AP 的最大值,终止于TP 的最大值B 、开始于AP 与MP 相交处,终止于MP 等于零C 、是MP 递减的一个阶段D 、以上都对3、当L L MP AP >时,我们是处于( A )A 、对于L 的Ⅰ阶段B 、对K 的Ⅲ阶段C 、对于L 的Ⅱ阶段D 、以上都不是 4、一条等成本线描述了( )A 、企业在不同产出价格下会生产的不同数量的产出B 、投入要素价格变化时,同样的成本下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数量C 、一定的支出水平下,企业能够买到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D 、企业能够用来生产一定数量产出的两种投入要素的不同组合5、当单个可变要素的投入量为最佳时,必然有: A. 总产量达到最大 B. 边际产量达到最高C. 平均产量大于或等于边际产量D. 边际产量大于平均产量6、当平均产量递减时,边际产量是( )A 、递减B 、为负C 、为零D 、以上三种可能都有7、以下有关生产要素最优组合,也即成本最小化原则的描述正确的一项是(). A.MPL /r L =MPK /r K B.MRTS LK =r L /r K C.K P MP ⋅=r KD.A和B均正确8、等产量曲线上各点代表的是( )A.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价格是不变的B.为生产同等产量而投入的要素的各种组合比例是不能变化的C.投入要素的各种组合所能生产的产量都是相等的D.无论要素投入量是多少,产量是相等的9、如果厂商甲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13,厂商乙的劳动投入对资本的边际技术替代率为23,那么( D )A.只有厂商甲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B.只有厂商乙的边际技术替代率是递减的C.厂商甲的资本投入是厂商乙的两倍D.如果厂商甲用3单位的劳动与厂商乙交换2单位的资本,则厂商甲的产量将增加10、如果等成本曲线围绕它与纵轴的交点逆时针转动,那么将意味着( A )A.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B.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C.横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上升D.纵轴表示的生产要素的价格下降11、若等成本曲线在坐标平面上与等产量曲线相交,那么该交点表示的产量水平()A.应增加成本支出B.应减少成本支出C.不能增加成本支出D.不能减少成本支出12、在规模报酬不变的阶段,若劳动的使用量增加5%,而资本的使用量不变,则()A.产出增加5% B.产出减少5%C.产出的增加少于5% D.产出的增加大于5%13、规模报酬递减是在下述哪种情况下发生的()A、按比例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B、不按比率连续增加各种生产要素C、连续地投入某种生产要素而保持其他生产要素不变D、上述都正确1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D )A、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造成的B、边际收益递减是规模报酬递减规律造成的C、规模报酬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D、生产要素的边际技术替代率递减是边际收益递减规律造成的15、当某厂商以最小成本生产出既定产量时( D )A、总收益为零B、获得最大利润C、没有获得最大利润D、无法确定是否获得了最大总利润三、判断题1、随着某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增加,边际产量和平均产量到一定程度将趋于下降,其中边际产量的下降一定先于平均产量。
第四章 生产理论一、名词解释边际产量:指增加或减少一单位生产要素投入量所带来的产出量的变化。
等产量曲线:指在一定技术条件下,生产等量产品的两种投入要素各种可能组合的轨迹。
边际技术替代率:在技术不变的条件下,为维持同等的产量水平,放弃一定数量的某种投入要素而必须增加的另一种投入要素的数量,被称为边际技术替代率,以MRTS 表示。
边际报酬递减规律:在技术不变、其他生产要素投入固定不变的条件下,随着一种生产要素数量的不断增加,在达到某一点后,总产量的增量即边际产量是递减的。
规模报酬:分析的是企业的生产规模变化与所引起的产量变化之间的关系。
生产函数:在一定时期内,在既定的技术水平条件下,各种可行的生产要素组合和所能达到的最大产量之间的技术联系。
二、计算题1.解:32313131)(61,)(313221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25/)(6150/)(31,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 化简得,L=K ①;又因50L+25K=8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7, K=107。
2.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Q=L 2/3 K 1/3=L=100,K=100。
3.解:32313131)(31,)(3232K L MP L K K L MP K L ===- 由生产者均衡的条件得,1/)(312/)(32,3231KL L K P MP P MP K K L L ==,化简得,L=K ①; 又因2L+K=3000 ②;由①和②得,L=1000, K=1000,Q=L 2/3 K 1/3= 10002/3 10001/3=1000。
第四章成本理论【重难点提示】本章重难点包括:成本概念;利润概念;短期成本;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
【内容精要】一、成本、利润概念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份,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
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
当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1、基本概念厂商短期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短期成本相互关系及特征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得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边际成本即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形曲线。
第四章 成本理论【重难点提示】本章重难点包括:成本概念;利润概念;短期成本;短期产量曲线与短期成本曲线的关系;长期成本。
【内容精要】一、成本、利润概念一般地,生产一单位的某种商品的机会成本指生产者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企业的生产成本可以分为显成本和隐成本两个部分。
企业生产的显成本指厂商在生产要素市场上购买或租用他人所拥有的生产要素的实际支出。
企业生产的隐成本指厂商本身自己所拥有的且被用于该企业生产过程的那些生产要素的总价格。
企业的经济利润指企业总收益和总成本之间的差额。
正常利润通常指厂商对自己所提供的企业家才能的报酬支付。
正常利润是厂商生产成本的一部份,是以隐成本计入成本的。
经济利润中不包含正常利润。
当厂商经济利润为零时,厂商仍然得到了全部正常利润。
二、短期成本1、基本概念厂商短期成本分为不变成本和可变成本。
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全部生产要素所支出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指厂商在短期内为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不变生产要素所支付的总成本。
总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水平线。
总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对可变生产要素支付的总成本。
总可变成本曲线是一条由原点出发向右上方倾斜的曲线。
平均不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不变成本。
平均不变成本曲线是一条向两轴渐进的双曲线。
平均可变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可变成本。
平均总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平均每生产一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全部成本。
边际成本是厂商在短期内增加一单位产量时所增加的总成本。
2、短期成本相互关系及特征在短期生产中,边际产量的递增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减阶段,边际产量的递减阶段对应的是边际成本的递增阶段,与边际产量的最大值对应得是边际成本的最小值。
边际成本即总成本曲线的斜率,也是总可变成本曲线的斜率。
在边际报酬递减规律作用下,边际成本曲线为先降后升的U 形曲线。
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西方经济学(本)第四章生产和成本理论综合练习题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题1.总产量(TP)是指一定的生产要素投入量所提供的全部产量。
公式为:TP=f (L,K)2.平均产量(AP)是指单位生产要素提供的产量。
公式为:AP=TP/Q3.边际产量(MP)是指增加一个单位可变要素投入量所增加的产量。
公式为:MP=△TP/△Q4.机会成本:是指生产者为了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放弃的使用相同的生产要素在其他生产用途中所能得到的最高收入。
4.边际成本(TC)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的生产所增加的总成本。
公式为:MC=△TC/△Q5.总收益(TR)是指厂商销售一定产品所得的全部收入。
公式为:TR=P×Q6.平均收益(AR)是指厂商销售单位产品所获得的收入。
AR=TR/Q7.边际收益(MR)是指每增加一单位产品所增加的销售收入。
公式为:MR=△TR/△Q8.等产量曲线是指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一定产量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各种不同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9.等成本线是指在生产要素的价格和厂商的成本既定的条件下,厂商可以购买的两种生产要素组合所形成的曲线。
10.边际技术替代率是指在保持产量不变的条件下,当不断地增加一种要素投入量时,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投入所须减少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越来越少,即随着一种要素投入的不断增加,一单位该种要素所能替代的另一种要素的数量是递减的。
11.生产扩展线是指每一条等成本曲线和等产量曲线的切点所形成的曲线叫。
12.短期总成本(ST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进行生产经营的全部支出。
包括短期总不变成本(STFC)和短期总可变成本(STVC)。
即STC=STFC+STVC13.短期平均成本(SA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生产每一单位产品所需要的成本。
包括平均不变成本(SAFC)和平均可变成本(SAVC)。
SAC= SAVC +SAFC。
14.短期边际成本(SMC)是指厂商在短期内每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增加的总成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