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
- 格式:doc
- 大小:123.50 KB
- 文档页数:4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五章第一节《物体的质量》。
该章节主要介绍了质量的定义、质量的计量单位、测量工具以及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之间的关系。
具体内容包括:1.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2. 质量的计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
3. 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
4. 质量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之间的关系: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的度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学会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
3. 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2. 教学重点:托盘天平和电子秤的使用方法,以及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托盘天平、电子秤、质量计。
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练习题。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思考它们的质量有何不同。
2. 知识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
3. 演示实验:使用托盘天平和电子秤进行物体质量的测量,让学生参与实验过程,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4. 例题讲解:运用质量的概念和计量单位解决实际问题,如计算购物时物品的总质量。
5. 随堂练习:布置练习题,让学生运用质量的知识进行计算和分析。
6. 知识拓展:介绍质量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物理学中的质量守恒定律。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计量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换算关系:1kg = 1000g,1g = 1000mg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电子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______,质量的国际单位是______,符号为______。
(2)计算题:一个苹果的质量为200克,将其换算为千克。
第二节质量一、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会进行换算。
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性质,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而改变。
3、了解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一种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知识训练㈠、质量1.物体中所含的多少叫作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物体由于地球的而产生的力叫重力,也叫重量。
2.质量的国际主单位是,符号是,常用的单位还有、、。
4.一个鸡蛋的质量约50 ,一个苹果的质量约为0.2 。
5.是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
㈡、质量的测量1、托盘天平各部分的结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天平的使用注意事项:(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也就是它所能称的。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不能用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3、天平的使用方法:(1)天平应________放置。
(2)天平使用前要使________。
游码移至_______,再调节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
(3)砝码盒中砝码的总质量是多少______天平标尺上的总质量是多少______,每一小格的质量是多少______。
这架天平的量程是______,分度值是______。
⑷使用时把物体放在______中,砝码放在______中。
加砝码时的顺序是______,减砝码的顺序是______。
4、想想做做:通过实验和日常经验可知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质量不变。
三、尝试题1.完成下列单位换算:(1) 240kg= t;(2) 750mg= g;(3) 980g= kg= mg。
2、在调节托盘天平时,首先应将天平放在_______;然后将游码移至_______,再调节______,使指针指在_______。
课题5.1 质量守恒定律(第2课时)【学习目标】1.知道表示化学反应的方法、概念。
2.了解化学方程式的意义,会读化学方程式,并会正确书写简单的化学方程式。
3.通过对具体的化学反应的讨论、分析和解决,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锻炼。
【课前准备】1、写出过氧化氢制取氧气、水电解、氢气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2、概念:相对分子质量是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3、计算O2、H2O、(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
(1)O2的相对分子质量=16×2=32。
(2)H2O的相对分子质量=1×2 + 16=18。
(3)(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14+1×4)×2 + 32 + 16 ×4=132。
【新课学习】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导入在我们前面的学习过程中,如何来表示一个化学反应?(文字表达式)这些式子确实能表示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但书写不方便、国际上也不通用且不能体现质量守恒定律。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任务一:化学方程式概念和意义指导学生阅读课本,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请同学们仔细观观察下图,弄清楚一个表达式所含有的信息。
2、化学方程式定义:用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叫做化学方程式。
3、总结:化学方程式意义(1)表明反应物、生成物和反应条件;(2)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之间的粒子数目比;(3)表明各个反应物、生成物的质量比(相对质量=相对分子质量乘以系数);任务二:化学方程式读法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及PPT,以C+O2CO2为例会读化学方程式,组内讨论完成下列学案。
1、总结:化学方程式读法:以C+O2CO2为例。
(1)宏观:碳和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碳;(2)微观:每1个碳原子和1个氧分子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3)质量:每12份质量的碳和32份质量的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44份质量的二氧化碳。
(4)注意事项:“+”读作“和”;“=”读作“反应生成”。
八年级上学期物理导学案使用时间:编制人:审核人:班级:小组:姓名:导学案编号:81WL009物体的质量及其测定(1)【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2.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各单位间的换算3.理解并能应用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之一,它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新知探究】一、质量的定义,1、物体是具体的东西,物质是组成物体的材料,是无形无量的。
举例说明物体与物质的区别,例如:一把铁锤,铁锤是一个物体,铁是组成铁锤的一种物质。
学生练习:“用铁做的一把菜刀”,菜刀是,铁是组成菜刀的。
(物体或物质)2、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通常用字母m表示。
学生练习:1)一枚大头针与一把大铁锤相比,含的铁多,的质量大。
二、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kg。
常用单位有:吨(符号:t)、克(符号:g)、毫克(符号:mg)学生练习:1、一铁锤的质量是3千克,它的物理意义是:。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 。
一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50 。
一卡车白菜的质量大约是 2.5 。
一片药片的质量大约是25 。
2、单位间的进率学生练习:0.5t= kg 50mg= kg 0.05kg= g 50t= g 【合作探究】8、下列几种情况下,各发生了什么变化?什么物理量没有发生变化(1)把一铁球压成铁板(2)把一铁块放在火炉中烧一会(3)把一冰块放在杯子中熔化成水(4)一瓶可乐从广州运到北京(5)一瓶氧气用掉一半(1)(2)(3)(4)(5)【达标检测】1、一把铜勺的质量为0.5kg,它的物理意义是。
2、下列物体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一杯水凝固成冰B、将一铁块运到月球。
C、把菜刀表面磨光D、将铁丝拉长3、一根铜棒,在下列情况下,其质量会变化的是()A.把铜棒扎成一薄铜片 B.把铜棒加热到300℃C.宇航员将铜棒带到月球上 D.钳工用锉刀对它进行加工4、下列各数值中最接近一瓶墨水的质量的是()A、150mgB、1.5gC、150 gD、0.015t4、下列单位换算正确的是()A、1.32kg=1.32 kg×1000=1320gB、1.32kg=1.32×1000 kg =1320gC、1.32kg=1.32×1000 g =1320gD、1.32kg=1.32×1000 =1320g【中考链接】5、质量是0.05t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苹果B、一辆卡车C、一个中学生D、一头牛6、一质量为2×103g的物体,它可能是A.一头牛 B.一只鸭 C.一个鸡蛋 D.一张16开薄纸7、关于质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kg的铁比1kg的棉花质量大B、一块冰熔化成水,质量不变C、物体的质量只能用天平测出D、把铁球加热,体积变大质量也变大。
一、教案背景1. 面向学生:初中八年级学生;2. 学科:物理;3. 课题:物体的质量;4. 课时:1课时;5. 学生课前准备:查阅有关材料,完成课前预习。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认识质量的初步概念和单位;(2)通过实验的方法学会天平的使用并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探究物体的质量这一属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验求真的精神,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克服困难、解决困难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1. 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2. 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千克(kg),还有克(g)和吨(t)等。
3. 天平的使用: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调节、称量、读数等方法。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如购买水果、称重等,引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
2. 新课: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总结实验结果。
4. 讲解: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巩固所学知识。
6.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五、教学评价1. 学生能正确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 学生能熟练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 学生能运用质量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采用实验法,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3. 采用讲解法,讲解质量的性质和计算方法;4. 采用练习法,巩固所学知识。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物理》八年级上册;2.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测量筒、烧杯、金属块等;3. 课件: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
八、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含义和重要性;2. 介绍质量的概念、单位和天平的使用方法;3.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4. 讲解质量的性质,如不随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5. 学生独立完成质量的计算题;6.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质量的重要性。
《质量守恒定律》课堂教学实录第1课时质量守恒定律【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以及守恒的原因。
2.学会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和解决一些化学现象和问题。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质量守恒定律的探究,初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学习,进一步培养学生善于合作、勇于探索、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对质量守恒定律含义的理解和运用。
难点从微观角度上理解质量守恒定律。
【教学准备】仪器:托盘天平、烧杯、广口瓶、玻璃棒、酒精灯、气球、吸管、打磨铁钉用的砂纸等溶液、铁钉、碎鸡蛋壳、稀盐酸、石灰水等药品:白磷、NaOH溶液、CuSO4【教学进程】一、导入新课一天,福尔摩斯和华生在书房里研究一桩血案。
此时,福尔摩斯往大烟斗中装烟丝,并将烟斗送入嘴里,点燃烟丝后开始大口大口地吸烟,烟斗上冒出缕缕青烟。
华生问:“聪明的福尔摩斯先生,你知道青烟的质量是多少吗?”聪明的福尔摩斯不假思索地回答:“这容易回答。
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福尔摩斯认为:青烟的质量等于点燃烟丝前烟斗与烟丝的总质量减去烟丝烧完后留在烟斗中灰烬和烟斗的总质量。
你是否同意他的看法?为什么?在一个化学反应里反应物的总质量和生成物的总质量又有什么关系呢?二、推进新课质量守恒定律活动与探究一:白磷燃烧师:观察下列现象并思考:(1)白磷的燃烧现象;(2)m(P)+m(O2)=m(P5O5)?生:(1)白磷燃烧现象跟红磷燃烧的现象相同。
(2)m(P)+m(O2)=m(P5O2)即:参加反应的白磷和氧气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五氧化二磷的质量。
师:利用上述装置,将白磷改为木炭实验是否也可以得到这样的结果?是否是一切化学反应中反应物和生成物间都存在以上质量关系?这种质量关系是否具有普遍意义?硫酸铜溶液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师:观察实验现象,并分析比较实验结果,是否有m(CuSO4)+m(NaOH)=m(Cu(OH))+m(Na2SO4)?2师:根据实验事实得出:m(CuSO)+m(NaOH)=m(Cu(OH)2)+m(Na2SO4)即: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总4质量=反应后生成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师: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见课本第92页师:1.必须是真正参加反应的物质2.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师:为什么化学反应前后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相等呢?利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质量守恒的原因师:这是因为化学反应的过程,就是参加反应的各物质(反应物)的原子,重新组合而生成其他物质(生成物)的过程。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5.1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源于苏科版八年级物理教材第五章,主要涉及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具体内容包括:1. 长度的测量方法:尺子、卷尺、米尺等;2. 时间的测量方法:停表、秒表、钟表等;3. 长度和时间的单位:米、厘米、秒、分钟等;4.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系统误差、偶然误差、粗大误差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了解相应的测量工具和单位;2. 培养学生准确测量、记录数据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的规范性;3. 使学生理解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能够分析实验数据,提出改进措施。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单位;难点: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分析及改进措施。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尺子、卷尺、米尺、停表、秒表、钟表等;学具:学生尺、计时器、实验记录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如教室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墙上的时钟等,引导学生思考长度和时间测量的方法及单位。
2. 知识讲解:介绍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测量工具和单位,讲解测量误差和精确度的概念。
3. 例题讲解:以实际测量为例,讲解如何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以及如何分析测量数据,提出改进措施。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练习,巩固所学内容。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测量误差和精确度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分享各自的改进措施。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1. 长度测量方法及单位2. 时间测量方法及单位3. 测量误差和精确度概念4. 改进措施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长度和时间测量工具,说明其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2)进行一次长度或时间测量实验,记录数据,分析实验结果,提出改进措施;(3)根据实验数据,计算测量误差和精确度,并解释其含义。
2. 答案:(1)长度测量工具:尺子、卷尺、米尺等;时间测量工具:停表、秒表、钟表等。
5.1 质量(导学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科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沪科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五章第一节“质量”。
具体内容如下:1. 质量的定义及计量单位;2. 质量与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质量守恒定律;4. 实际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二、教学目标1. 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计量单位及其换算关系;2. 能够分析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熟记质量守恒定律,并能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4.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2.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天平、砝码、测量工具;2. 学具:课本、导学案、笔记本、实验器材。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实际情景引入质量的概念,如购物时称重,让学生初步感知质量的存在;2. 新课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计量单位及换算关系,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3. 实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常见的质量守恒现象,如烹饪过程中食材质量的变化,让学生掌握质量守恒定律;4. 实验操作:指导学生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5. 巩固练习:布置随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7. 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质量1. 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2. 计量单位:克(g)、千克(kg)、吨(t);3. 换算关系:1t = 1000kg,1kg = 1000g;4. 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和位置的关系;5. 质量守恒定律:物体在任何情况下质量保持不变;6. 测量方法: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
七、作业设计1. 课后作业题目:(1)填空题:质量的计量单位有____、____、____,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____。
《物体的质量》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了解常见物体的质量大小,能对常见物体的质量进行估测。
3、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4、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二、学习重点1、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换算。
2、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3、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学习难点1、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天平的使用和读数。
四、知识准备1、回顾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思考测量的重要性。
2、观察身边的各种物体,思考它们在大小、形状、材料等方面的不同。
五、学习过程(一)质量的概念1、思考: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会提到“质量”这个词,比如“产品质量”“生活质量”等。
那么在物理学中,“质量”指的是什么呢?2、观察:比较铁钉和铁锤、木桌和木椅、课本和书包,它们在组成材料上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3、总结:物体是由物质组成的。
铁钉、铁锤都是由铁这种物质组成,木桌、木椅都是由木材这种物质组成。
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4、举例:一个苹果的质量大约是 150g,一个中学生的质量大约是50kg。
(二)质量的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kg)。
2、常用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
3、单位换算:1t = 1000kg,1kg = 1000g,1g = 1000mg。
4、感受单位大小:一个鸡蛋的质量大约是 50g。
一名成年男子的质量大约是 70kg。
一辆汽车的质量大约是 15t。
(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1、实验探究:将一块橡皮泥捏成不同的形状,它的质量会改变吗?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一块橡皮泥的质量 m1,然后将其捏成不同的形状,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 m2。
实验现象:m1 = m2。
结论:物体的质量不随形状的改变而改变。
2、实验探究:将一杯水放入冰箱冷冻成冰,它的质量会改变吗?实验步骤:用天平测出一杯水的质量 m1,然后将其放入冰箱冷冻成冰,再用天平测出其质量 m2。
物质的质量(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学习目标】1、知道质量的概念和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会阅读托盘天平的使用说明书,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了解生活中常用的几种测量质量的工具。
【预习过程】1、叫物体的质量,通常用字母表示。
2、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常用单位还有(符号为)、(符号为)、(符号为)。
它们之间的关系为1t= kg= g= mg。
3、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日常生活中测量质量的工具还有、、等。
4、观察书上图6-1,了解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1、质量【问题讨论】①一根铁钉与一枚大头针比较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②大胖子同学与小瘦子同学在肢体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有何不同之处?③物理课本与课桌在构成上有何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⑴、可见:所有物 都由物 组成的.同种物质能组成不同的物体,不同的物质能组成同一物体。
由于物体的形状和用途不同组成它们的物质的多少也可能不同.即不同物体含有的物质的多少不一定相同⑵、物理学中把叫做物体的质量。
通常用字母表示。
⑶、木块由木头组成,木块所含木头的多少就是木块的;讲台由木头组成,讲台所含木头的多少就是讲台的;讲台所含的木头比木块多,所以讲台大。
2、质量的单位⑴、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即规定1dm3的 4℃时的质量为1Kg 。
⑵、常用的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和吨(t)1t = 1000kg 1kg = 1000g 1g = 1000mg⑶、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①一只苹果的质量:②你身体的质量:3、质量的测量工具⑴、实验室常用测量物体的质量。
⑵、观察托盘天平,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⑶、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①使用天平时,先要调节横梁平衡,其步骤是:①应将天平放在;②调节天平时,应先将游码移到处,再通过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对准分度。
(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反之,平衡螺母向_______调)②测量物体质量时,物体要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5.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导学案(第一课时)班级:姓名:【导学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主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的换算关系。
2.能粗略估测物体的长度,能选择适当的刻度尺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3.熟悉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和正确记录测量结果。
【导学重点】使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技能;【导学难点】如何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和正确读数【导学过程】活动一:比较课桌的长、宽、高1.目测课桌的长、宽、高,比较它们的长度。
2.不用尺,如何证实自己目测的结果?说出你的做法。
活动二:认识长度单位下面的部分内容,完成:看一看:P102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主单位是,符号是。
2、辅助单位:_______ 、米、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等对应符号:_______ 、m、_______、_______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等请从大到小说出长度单位及相邻单位间进率3、换算: 36 km = m546 cm = m4、体验具体的长度长度1_________ 长度1_________ 长度1_________5、估算: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适当的数据和单位:某同学的身高是1.67 ;物理书的长度是2.52 ;一支铅笔的长度是18 ;一元硬币厚度约为2 ;活动三:学习使用刻度尺1、测量长度的基本工具:2、阅读教材P104,学习刻度尺的使用。
会认:认清刻度尺的位置、、.会放:刻度尺 被测物体;尺的位置要 ,不能倾斜;刻度尺的 与被测物体的一端对齐.会看:视线要与尺面 .会读:测量值要估读到 ;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 和 。
练习:下图中,A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读数是 ;B 刻度尺的分度值是 ;准确值是 ;估计值是 ;读数是 ;3【课堂练习】 1、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 常用单位: 、 、 、 、 、2、长度单位的换算:78.9km= dm= μm (2)100nm= mm= m3、长度的测量工具: 。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5.1 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丨苏教版一、学习目标1.理解画线段图的概念和作用;2.学会通过画线段图解决数学问题;3.培养调动思维、发现问题的能力。
二、知识点梳理1. 画线段图的概念画线段图是指将数学问题中的数值、比例或图形等转化为线段的形式来表示的过程。
2. 画线段图的作用画线段图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数学问题,直观地展示数据和关系,从而更便于分析和解决问题。
它也能够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发现问题的能力。
3. 如何画线段图取一个适当的比例尺,在坐标纸上画好x轴和y轴。
根据问题中给出的数值或比例,在x轴和y轴上分别标出相应的线段,然后根据线段的长度和方向,画出所需的线段图。
最后根据线段图中的信息,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画线段图画线段图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是一种非常实用的工具,尤其适用于一些需要理清关系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具体的例子:1. 比例问题小明有10只小鸟,小红有20只小鸟,小灰有30只小鸟,请画出它们拥有的小鸟的比例,并求出它们拥有的小鸟的总数。
我们可以在坐标纸上,通过标出不同长度的线段来表示这三个人所拥有的小鸟的数量,然后通过比较线段的长度来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即可画出它们拥有的小鸟的比例图。
按照比例计算,得出它们拥有的小鸟的总数为60只。
2. 比较问题小明考试得了75分,小红比小明多得5分,小灰比小明多得10分,请画出它们的分数情况,并判断出谁的分数最高。
我们可以在坐标纸上,以75作为起点,标出小红和小灰的分数线段,然后根据线段的长度判断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显然,小灰的分数最高,为85分。
3. 面积问题如图,ABCD是一个矩形,AD=6cm,BD=8cm,点E在BC边上,且BE=4cm,请用线段图求矩形ABCD和三角形ABE的面积。
我们可以在坐标纸上,以AD为x轴,BD为y轴,将整个矩形画出来,并在BC 边上标出点E,画出AE和BE两条线段。
八年级物理(上册)导学案答案序号: 01 1.1希望你喜爱物理【前置学习】1.声光热力电规律物质结构2.观察实验3. 观察实验理性思考4.伽利略牛顿爱因斯坦【当堂训练】1. 观察实验理性思考2.A3.D4.B5.D序号: 02 1.2测量长度和时间(第一课时)【前置学习】1. 刻度尺三角板皮尺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2. 米 m 1000 10 10 10 1000 10003. 1×102 1×103 1×104 5×1034. 量程分度值正对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下一位【当堂训练】1. 0.5 4202.8 2.8×10-3 2. A 1mm 2.00 4. 2.505. ①零刻度线没有与被测物体一端对齐. ②尺的位置没有放正.③刻度线没有紧贴被测物体. ④视线没有正对刻度线.序号: 03 1.2测量长度和时间(第二课时)【前置学习】1. 零刻线量程分度值2. 分度值单位3. 1mm 2.80cm(或28.0mm)4. 测量值真实值5. 秒 s 60 3600【当堂训练】1.D2.B3.D4.D5. 90 5400 0.5 1800 15 0.256.337.5序号: 04 1.3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应用【前置学习】2. 量筒或量杯3. 1 1.0×10-6 1 1.0×10-3【当堂训练】 1.C 2. B 3. ②④①③ 4.157序号: 05 1.4尝试科学探究【前置学习】1. 刻度尺计时器2. 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与设计实验进行实验与收集证据分析与论证评估交流【当堂训练】 1.B 2.D序号: 06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一课时)【当堂训练】1.空气马的声带黄河水2. D3. 固体4.(1)振动 (2)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5. 产生传播序号: 07 2.1我们怎样听见声音(第二课时)【前置学习】1. 声波回声2. 声速 340m 固体液体气体【当堂训练】1.B2.介质3. 固体4.C5. 发声的物体在振动6. 340米序号: 08 2.2我们怎样区分声音【前置学习】1.乐音噪音2.音调3.次数赫兹HZ 1HZ4. 20--20000HZ 85--1100HZ【当堂训练】 1. 女声音调快 2.B 3.C序号: 09 2.3我们怎样区分声音(续)【前置学习】1. 音调快慢频率高2. 响度3. 振幅振幅4. 振幅振幅距离声源的远近小5. 分贝 dB 60dB6. 音品发声体的材料结构发声方式7. 音调响度音色【当堂训练】1.B2.C3.B4.C5. 响度音调音色6.C序号: 10 2.4让声音为人类服务【前置学习】1. 回音壁三音石反射2. 20--20000Hz 20000Hz 20Hz3. 信息能量信息能量4. 在声源处在传播过程中在人耳处【当堂训练】1.D2.B3.D4.B5.D6. ACD BEF G3.1光世界巡行1、能够发光的物体2、太阳、星星等;电灯、手电筒等3、同种均匀介质中4、3×1083×105 不同的当堂训练1、直线传播2、不需要3、日食4、C5、√√√×6、光在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7、3×108 快8、B 9、D 10、D 11、B 12、B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一)前置作业1、一种介质射向另一种介质的交界面时,一部分光返回原来介质中,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2、同一平面两侧等于1、6060 120 902、0 0 03、D4、图略5、20 将反射角误测为反射光线与镜面夹角6、图略3.2 探究光的反射定律(二)1、反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入射光线等于2、平滑表面粗糙不平的表面遵守3、漫反射镜面反射当堂训练1、B2、略3、略4、B5、B6、漫反射镜面反射7、A8、(1)声污染、光污染(2)太阳光照到玻璃幕墙时发生镜面反射(3)换用厚窗帘,使用隔音玻璃3.3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一)前置作业1、虚相等垂直相等2、光的反射3、实虚当堂训练1、虚不变2、1.65 2 6 1.653、虚254、B5、A6、(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便于比较像与物到镜面的距离(3)便于比较像的大小(4)不能虚(5)不变3.3探究平面镜成像规律(一)前置作业1、正虚相等相等垂直2、1.7 2 不变当堂训练1、D2、A3、1.60 2 34、A5、C6、略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一)前置作业1、同一平面法线等于2、发生改变当堂训练1、C2、B3、c4、D5、B6、C7、D8、C3.4探究光的折射规律(二)前置作业1、偏向偏离不改变同一2、略3、AO ∠2 OB ∠3 OC ∠4当堂训练1、下虚高2、C3、C4、C5、A6、D7、D8、B3.5奇妙的透镜前置作业1、折射中间边缘中间边缘2、a d c e3、焦点 F 焦距f 发散虚焦点当堂训练1、略2、C3、焦点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一)前置作业1、光具座光屏凸透镜蜡烛(1)焦点镜光心(2)物体(蜡烛)凸透镜光心(3)像凸透镜光心2、40 30 大于2倍焦距处(2倍焦距外)当堂训练1、20 10 虚2、凸透正立放大的虚3、7.5 倒立放大的实4、(1)a (2)d (3) e (4) 变大变大(5)倒立缩小的实倒立放大的实3.6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二)前置作业1、(1)15 (2)不能,因为物距小于一倍焦距(如果只回答“不能”或“能”,没有给出正确理由的不给分)(3)放大,倒立,能(4)左当堂训练1、凸透镜虚2、(1)10(2)放大(3)不能;物距小于焦距(或蜡烛在凸透镜的焦距以内、u<f )3.7眼睛与光学仪器(一)前置作业1、凸透镜视网膜当堂训练1、C2、B3、凸倒立弱4、晶状体视网膜(1)①近视眼镜对光线具有发散作用(近视眼睛是凹透镜);②近视眼睛的会聚能力比普通眼睛强(近视眼成的像在视网膜前)(2)远离凸透镜、会聚。
自主学习设计案例物理人教版九年级第十一章第二节质量洛城一中宋全友葛孚浩《质量》导学案一、课前预习学案(一)预习目标1、质量的概念、性质;2、质量的单位及换算;3、天平的使用方法;(二)预习内容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字母表示?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这些单位怎样进行换算?3、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发生变化时,物体的质量是否变化?4、实验室用什么仪器测物体的质量?托盘天平的主要构造有哪些?5、怎样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要注意什么事项?(三)在你预习的过程中,你还有哪些自己不能解决的疑问,请记录下来。
(每人至少要提出一个问题)二、课内探究学案(一)明确学习目标(请四人一组交流“预习导学案”中的问题,将在预习过程中自己解决不了的疑问在小组内汇总起来,写到黑板上)(二)合作探究探究一:认识天平:问题1、你所用天平的量程是多少?所测物体的质量能不能超过这一值?问题2、测量质量前,天平的操作有哪些?问题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天平的操作有哪些?探究二:用托盘天平分别测量石块的质量:1、器材:2、步骤:3、石块的质量:探究三:用托盘天平测量盐水的质量:1、器材:2、步骤:3、记录数据的表格:(三)交流拓展问题1、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若未把游码放在标尺的0刻度线上就测物体的质量,测得的质量与物体的实际质量有什么关系?问题2、测液体的质量时,能不能把液体直接倒在天平盘中?应怎样测液体的质量?问题3、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一般是“左物右码”,为什么要这样做?能不能“左码右物”?(四)小结反思(请同学们整理、反思刚才的学习内容,用简短的语言完成下列知识网络,然后小组内交流完善。
并提出对于本节课的学习还有什么疑惑?)质量的认识:质量质量的测量:对于“质量”的学习,你还存在哪些疑惑?(五)达标反馈1.质量为2000g的物体可能是()A.一个米粒 B.一头牛 C.一只鸡 D.一个鸡蛋2.下列情况中质量发生变化的是()A.把一块铁烧红 B.一个铁块被轧成铁板C.把铁块熔化成铁水 D.用砂轮打磨后的刀3.调节天平时,未把游码调至零刻度处,就调节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反盘中央.使用这样的天平测质量,测量值必定()A.偏大 B.偏小 C.与真实值相等4.量杯的刻度从下至上()A.越来越密 B.越来越疏 C.疏密程度是一样的5.质量是75kg的宇航员,到达月球后他的质量_____________________。
专题5.1 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学习目标】1.简述生态工程的概念,关注生态工程的建设2.简述生态工程的原理,举例说出各原理的内容3.尝试运用生态工程原理,分析生态环境问题及解决对策【重点难点】1.生态工程的基本原理2.生态工程的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自主预习与检测】阅读课文P107~P115,完成练习册P62【自主预习】内容,并回答问题【合作探究】1.阅读107-108页资料分析,完成讨论题,并总结为什么要进行生态工程建设?2.进行生态工程建设的目的是什么?【课堂练习】1.生态工程建设目的:遵循自然界_____的规律,充分发挥资源的生产潜力,防止_____,达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同步发展。
2.特点:少消耗、多效益、______的工程体系。
3.生态经济:(1)特点:________。
(2)手段:生态工程。
4.基本原理:(1)物质循环再生原理:物质能够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进行______和_________,循环往复,分层分级利用,从而达到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效果。
(2)物种多样性原理:物种繁多而复杂的生态系统具有较高的________,可以在有限的资源条件下,产生或容纳更多的_____,提高系统生产力。
(3)协调与平衡原理:处理好____与____的协调与平衡,需要考虑________,即互不干涉所能养活的______的数量。
如果生物的数量超过了环境承载力的限度,就会引起生态系统的______。
(4)整体性原理。
进行生态工程建设时,不但要考虑到_________的规律,更重要的是,还要考虑到____和____等系统的影响力。
(5)系统学和工程学原理:①系统的结构决定功能原理:生态工程需要考虑系统内部______之间的结构,通过改变和优化结构,达到________的目的。
②系统整体性原理:系统各组分之间要有适当的___关系,只有这样才能顺利完成能量、物质、信息等的_________,并且实现______大于_______的效果,即“1+1>2”。
高中物理物体的质量教案
教学目标:
1. 了解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并能够运用质量的单位进行计算。
2. 掌握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工具。
3. 能够通过测量,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
教学重点:
1. 了解物体的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
2. 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
3. 进行物体质量的实验比较。
教学难点:
1. 理解质量的概念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进行实验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准备:
1. 实验室器材:电子天平、不同质量的物体(如金属块、砝码等)
2. 教学课件或板书
教学过程:
一、导入环节
引导学生观察周围的物体,了解不同物体可能有不同的质量,引出本次实验主题。
二、理论知识讲解
1. 讲解质量的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总量,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2. 介绍质量的测量方法和工具,如使用电子天平进行测量。
三、实验操作
1. 学生操作电子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2. 让学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分析产生差异的原因。
四、讨论与总结
1. 引导学生探讨不同物体的质量差异的原因,如物质组成、密度等因素。
2. 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化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五、作业布置
布置练习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六、教学反思
及时总结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思考下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第五单元化学方程式课题1 质量守恒定律第一课时质量守恒定律(一)【知识回顾】1、化学变化与物理变化的本质区别是2、化学变化发生时,一定有生成,还会伴随着的释放或吸收,有时还会发生、或等现象。
3、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学习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认识质量守恒定律,了解常见化学反应中的质量关系2、从微观角度解释质量守恒定律并认识化学反应3、培养严谨求实的科学精神,认识定量研究对化学科学发展的重大作用【学习重点】1、理解质量守恒定律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学习难点】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学习过程】1、电解水的试验中,发生变化的粒子是,保持不变的粒子是和,生成新粒子是和,此实验说明在化学变化中可分,而不可分。
2、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的实验(1)红磷燃烧:现象:发出,产生大量,放出,气球。
冷却后,气球,天平反应式:(2)铁钉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铁钉表面烧杯中的液体颜色由反应后天平反应式:(3)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现象:白色粉末,有产生,反应后天平反应式:(4)镁条燃烧:现象:发出耀眼,生成色固体,放出大量的,反应后天平反应式:总结: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有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一定要在中进行.3、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4、验证质量守恒定律时,对有放热产生的反应,必须使良好。
5、质量守恒的原因:(化学反应中)微观上:在化学反应中,反应前后没有改变,没有增减,没有改变.宏观上:反应前后元素的,元素的.6、质量守恒定律存在的条件:、探究一、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课本P92-93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关系实验方案一实验方案二实验内容红磷燃烧前后质量的测定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前后质量的测定反应前的总质量g g实验现象发出,产生大量,放出,小气球。
冷却后,小气球,燃烧前后天平铁钉表面烧杯中溶液颜色由反应前后天平反应后的总质量g g 反应式思考:1、做红磷燃烧的实验时,在锥形瓶底部铺一层细沙的目的是2、解释反应过程中小气球变化情况的原因?3、小气球的作用是什么?实验时若不用小气球,直接用没有导管的瓶塞塞紧可以吗?为什么?4、实验方案一成功的关键是什么?结论:反应前反应的的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的的总和. 目的:探究化学反应前后质量是否守恒应注意的问题:实验方案一实验方案二实验内容碳酸钠与盐酸反应镁带燃烧实验现象白色粉末,有产生发出耀眼,生成色固体,放出大量的反应后天平是否平衡反应后的总质量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了气体逸出镁带燃烧参与了反应反应式结论:凡是有气体参加或生成的化学反应,应在中进行.一、质量守恒定律1、内容:2、条件:化学反应中、物质的质量总和(不是体积)(包括气体、液体、固体)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一切化学反应都遵循质量守恒定律的B.镁在空气中燃烧,虽然生成氧化镁的质量比镁的大,但这个反应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C.只有固体与液体之间的反应才遵循质量守恒定律D.水蒸发为水蒸气,质量没有改变,但不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探究二、化学反应中质量守恒的原因1、分析课本P95图5-7,氢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水的示意图,填下表.物质种类元素种类分子种类原子种类原子个数原子质量分子个数元素化合价反应物H2和O2H、OH2、O2H、O 6个H:4O:323个H02、O02生成物H2O2、分析化学反应:NaOH+HCl=NaCl+H2O,填写下表。
《5·1物体的质量》导学案班别: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 学号:___________【导学目标】1、初步认识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2、能对质量单位形成感性的认识,会粗略估计常见物体的质量。
3、熟悉托盘天平的主要结构,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导学重难点】对质量的概念的理解和学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
【导学方法】:观察法比较法【导学用具】:天平、砝码、钢尺、钢钉、铁块、铁锤等。
【导学过程】一、温故知新在物理第四章《物质的形态及其变化》中,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请大家简单介绍下。
二、导学设问一块冰、一颗铁钉、一把教学用木制米尺,一块木板、一把铁锤、一桶水等物体,出示顺序随机,大家认真观察。
问题:能否将这些物体进行分类?你分类的理由是什么?学生交流、讨论。
归纳:上述物体可以分为三类:铁钉和铁锤为一类,它们都是铁制成的;木板和米尺为一类,它们都是木材加工成的;冰块和水为一类,它们都是水,只是状态不同而已。
三、新课导学(一)目标一:明确物体和物质的两个概念铁钉和铁锤、木板和米尺、冰块和桶里的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体。
构成这些物体的铁、木材、水,我们都把它们称为物质。
从上面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出物体是由物质构成的。
结论: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二)目标二:质量的概念认真阅读思考课本110页“如图5-1”所示,并回答1、盛满水的碗和盆,哪个装水多?2、充足气的篮球和乒乓球,哪个里面的空气多?3、汽车轮胎和自行车轮胎,哪个用的橡胶材料多?事实表明: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在物理上为了描述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引入质量概念。
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三)目标三: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1、演示:(1)把冰块放在烧杯中用酒精灯加热,使其熔化成水;用铁锤把铁钉敲弯。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如果将这一只铁钉由教室里带到太原,或带到更远的地方,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2、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茂名,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
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来,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四)目标四: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质量有大有小,既然有大小就会有比较,有比较就要有单位,那么质量的单位是什么呢?质量的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它们的换算关系是:1kg=103g 1 g =103 mg =10-6kg 1t=103kg(五)目标五:测量质量的工具——天平同学们的体重是用什么测出来的呢?有专门测体重的体重计,也可以用磅秤来测。
同学们还了解有哪些测质量的工具吗? 测量质量的工具很多,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杆秤、磅秤、电子秤;学校实验室、工厂化验室常用的有托盘天平、物理天平;近代最精密的测量质量的仪器是电子天平。
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天平,学校实验室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托盘天平。
(六)目标六:学习使用托盘天平1、托盘天平的构造及工作原理(1)托盘天平的实质是一个等臂杠杆,由左、右托盘、底座、横梁(含平衡螺母)、分度盘、指针、标尺、游码组成。
如果左、右盘中物体的质量不相等时,哪个盘里质量较大,横梁就朝哪端下沉,当两盘中物体的质量相等时,横梁就能最终停在水平位置上,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根据这个道理,从右盘中放的质量已知的砝码(包括游码),就可测出左盘中被测物体的质量。
(2)天平的铭牌。
每架天平都有一块铭牌,上面标有感量和称量各是多少。
感量是表示一架天平能称出的最小质量,因此小于天平的感量,天平就感觉不出来了,天平的感量越小,它的准确度就越高,称量是表示这架天平每次最多允许称的物体质量。
(3)各部分的作用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③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④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砝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①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放在标尺左端的零刻线处。
②调节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处,这时横梁平衡。
(指针左偏,螺母右旋)天平调节平衡后,左右盘不能对调,平衡螺母不能再动。
③把被测物放在左盘边,接“先大后小”顺序选择适当砝码,用镊子向右盘里增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平衡。
④盘里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就等于被测物体的质量。
[说明]①调节好的天平如果移动了位置需重新调节。
②天平平衡后,不要更换两个托盘的位置,否则要重新调节天平的平衡。
③判断天平横梁是否平衡时,不一定要等指针静止下来,只要指针在零刻度线左右摆动的幅度相等,即可判断天平横梁平衡。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1)每个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测的最大质量。
被测物体的质量不能超过称量。
(2)向盘中加减砝码时要用镊子,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
因为手上有汗泥,将砝码弄湿、弄脏后会使砝码生锈、损坏,其质量会发生变化。
(3)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容易腐蚀天平托盘,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
4、用天平测量固体、液体的质量①用天平测量固体的质量——按课本P113“活动1”进行操作实验②用天平测量液体的质量——按课本P113“活动2”进行操作实验四、巩固应用1.物体所含_______________叫做物体的质量。
测量质量的工具是_______。
在国际单位制中,质量的单位是,符号为。
常用的单位有、和。
2.质量不随物体的、、的改变而改变,是物体本身的。
3.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质量前,应把天平放在上,并将游码放在标尺的处,再调节横梁上的,使指针对准分度盘的处,使天平横梁平衡。
测量时,应将被测物体放在盘,砝码放在盘. 在测量中,为了保护天平的的砝码,在取砝码时,要用夹取;称量化学药品时,绝不能将药品直接放在内.4.在下列数字后面分别填上适当的单位:(1)一张邮票的质量约为50 ; (2)一名中学生的质量约为50 ;(3)一卡车钢材的质量约为5 ; (4)一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5.若天平所配备的砝吗盒中备有下列砝码:200g1个,100g2个、50g1个、20g2个、10g1个、5g1个、2g2个、1g1个.天平标尺上游码所示的刻度如图6-8所示,天平的最大称量是____________g,它的分度值是______g,用此天平称量某物体的质量时,当天平右盘放20g砝码各1个,2g和1g砝码各1个,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天平横梁平衡时,被测物体的质量是______________6.某同学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操作情况如图6-9所示,其中错误的是:(1)_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7.一架天平,测量前游码归零,但是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__________。
(填"大"或"小")8.如果将被称物体和砝码放错了位置,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100克砝码1个和20克的砝码2个,游码所对的刻度值是6克,则物体的质量为 _____9、使用托盘天平时,应注意观察托盘天平的技术参数,特别注意不能超过天平的测量范围.如图所示是托盘天平的铭牌,则此天平一次能测的最大质量是________,天平的最小刻度值是________.10、一个已经调节好的托盘天平拿到另一个地方使用,那么( )A.不需要重新调节,就可以直接使用B.只要桌面水平就可以了C.需要调节天平的横梁平衡方可使用D.只要小心移动,不必重新调平11.关于物体的质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一铁块温度由20℃升高到70℃,温度升高了,但质量没变B .把一铅块压成铜片,形状变了,质量也变了C .一块冰溶化成水,状态变了,质量也变了D .一根铝棒从赤道带到北极,由于位置变了,质量也变了12、某同学用调节好的托盘天平,称一物体的质量,在天平的右盘加了几个砝码后,当放入质量最小的砝码时,指针偏右;若将这最小的砝码取出,指针偏左.要测出物体的质量,正确方法是( )A.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B.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平衡螺母向右调C.不取出最小的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D.取出最小砝码,将处在零刻度位置的游码向右调13、若游码没有归零,就调节天平平衡,用这样的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所得到的结果比物体的实际质量 ( ) A .偏大 B .偏小 C .相等 D .无法判断14、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生锈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小B.偏大C.不确定D.没有影响15、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时,如果所使用的砝码已磨损了,那么测量的结果将会( )A.偏小B.偏大C.不确定D.没有影响16、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下列会造成测量结果比真实值偏小的是( )A.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左侧就停止调节B. 调节天平的横梁时,指针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就停止调节C. 使用的砝码已经磨损D. 测量者的头部偏向分度盘中线处的右侧,造成视线与指针不垂直图6-8 图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