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胃的说课设计
- 格式:docx
- 大小:30.09 KB
- 文档页数:4
中职人体解剖学教案课程名称:人体解剖学授课对象:中职生主要教学内容:头颅、颈部、胸骨、胸腔、腹部、骨盆、四肢等人体部位的解剖结构及功能。
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分类。
2. 掌握各部位的骨骼、肌肉、血管、神经、脏器等结构的名称、位置、特点和功能。
3. 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例如识别医学图片、理解手术操作、分析体检报告等。
4. 培养观察、分析、推理和判断等认知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 头颅、颈部、胸骨、胸腔、腹部、骨盆、四肢等部位的解剖结构、名称、位置、特点和功能。
2. 关键性器官的解剖结构和功能,例如心脏、肺、肝、胃、肾等。
3. 常见医学图片、手术操作、体检报告等的解读和分析。
教学难点:1. 骨骼、肌肉、血管、神经、脏器等结构的名称、位置、特点和功能的掌握。
2. 各部位之间的相互关系和整体结构的理解。
教学方法:1. 讲授结合多媒体展示和示意图解,让学生直观了解人体内部结构。
2. 借助解剖模型和实物模拟手术操作和分析体检报告,增强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
3. 进行小组讨论和课堂演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丰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和进度:第一课时:人体解剖学基础概念1.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分类;2. 人体内部器官的分类和功能;3. 人体内部结构的表述方式和规范。
第二课时:头颅和颈部解剖1. 头骨骨骼的名称、位置和特点;2. 颈椎和颅底的结构和功能;3. 颅神经的名称、起止和功能。
第三课时:胸骨和胸腔解剖1. 胸骨和肋骨的结构和功能;2. 肺和心脏的位置和解剖;3. 胸腔内部器官的名称和功能。
第四课时:腹部解剖1. 腹壁和腹膜的结构和功能;2. 腹部内部器官的名称和位置;3. 肝、胃、小肠、大肠、肾等器官的解剖和功能。
第五课时:骨盆解剖1. 骨盆的骨骼结构和功能;2. 生殖器官的位置和解剖;3. 尿路系统的位置和解剖。
第六课时:四肢解剖1. 上肢和下肢的骨骼和肌肉结构;2. 上肢和下肢的血管和神经分布;3. 上肢和下肢的运动和功能。
中专解剖课程讲解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1)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如解剖操作、观察、记录等;(3)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解剖学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
(1)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如解剖操作、观察、记录等;(3)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2. 教学难点。
(1)人体解剖学的复杂性和多样性;(2)解剖操作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三、教学内容。
1. 解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2)解剖学的分类和研究方法;(3)解剖学的应用价值和意义。
2. 解剖学基本技能。
(1)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解剖器械的使用和保养;(3)解剖标本的制作和保存。
3. 人体各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1)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2)肌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3)循环系统的结构和功能;(4)呼吸系统的结构和功能;(5)消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6)泌尿系统的结构和功能;(7)生殖系统的结构和功能;(8)神经系统的结构和功能;(9)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四、教学方法。
1. 演讲法。
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2. 实验法。
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技能,如解剖操作、观察、记录等。
3. 讨论法。
通过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示范法。
通过教师的示范,让学生学会解剖操作的准确性和细致性。
五、教学过程。
1. 解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
(1)教师讲解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2)学生听讲并记录重点内容;(3)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解剖学基本技能。
(1)教师示范解剖操作的基本步骤和方法;(2)学生模仿教师操作,并互相观摩;(3)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解剖操作,纠正学生的错误。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一、课程背景和目的中职护理专业是培养护理人员的专业,正常人体学是护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
通过学习正常人体学,可以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人体构造、功能和生理过程等知识,为日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本次课程设计旨在引导学生了解正常人体学的重要性,并为今后的学习打下基本概念和知识。
二、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1. 课程内容:(1) 人体解剖学:介绍人体的整体结构,包括骨骼、肌肉、内脏和器官等。
(2) 人体生理学:介绍人体各系统的生理功能,包括循环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神经系统和内分泌系统等。
(3) 人体组织学:介绍人体各种组织的结构和功能,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和神经组织等。
2. 教学方法:(1) 授课讲解:通过教师的介绍和讲解,使学生了解课程的重点和难点。
(2) 实物展示:通过展示模型、图表和实物,使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人体的构造和组织。
(3) 讨论互动: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提出问题和观点,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4) 实践操作:通过实验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和学习人体的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过程安排1. 导入环节:通过展示精彩的人体解剖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 展示人体模型,让学生亲自触摸和操作,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
5.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就人体生理学的难点和疑问进行讨论和解答。
7. 总结和讲解人体组织学和人体器官学的基本概念和内容,包括组织的种类、结构和功能,以及器官的组成和功能。
8. 学生提问和教师解答环节,学生可就本堂课的内容和知识进行提问,教师进行解答。
9. 课堂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本堂课的知识。
四、教学资源和评价方式1. 教学资源:人体模型、图片、视频、实验器材等。
2. 评价方式:课堂讨论、实验报告、课后作业和考试等。
通过本次课程设计,旨在使中职护理专业学生了解和掌握正常人体学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日后从事护理工作打下基础。
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 学生能够理解胃的位置、形态和功能。
- 学生能够描述胃的主要消化作用及其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 学生能够解释胃的蠕动和分泌胃酸等生理过程。
2. 能力目标:- 学生能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运用科学探究方法分析胃的结构与功能。
- 学生能够运用多媒体工具进行资料搜集和展示。
3. 情感目标:- 学生能够对生物学产生兴趣,培养对生命科学的敬畏之心。
- 学生能够认识到人体各器官之间的相互依赖和协同作用。
二、教学内容1. 胃的位置和形态2. 胃的功能和消化作用3. 胃的分泌和蠕动4. 胃的健康与疾病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人体消化系统的图片,引发学生对胃的兴趣。
- 提问:胃在人体中扮演什么角色?它有哪些功能?(二)讲授新课1. 胃的位置和形态:- 利用多媒体展示胃的解剖结构图,讲解胃的位置和形态。
- 通过模型或实物展示,让学生直观理解胃的结构。
2. 胃的功能和消化作用:- 讲解胃的消化作用,包括机械消化和化学消化。
- 通过实验演示,展示胃酸的作用和胃蛋白酶的活性。
3. 胃的分泌和蠕动:- 讲解胃液的成分和作用。
- 通过动画演示胃的蠕动过程。
4. 胃的健康与疾病:- 讲解胃溃疡、胃炎等常见胃部疾病的原因和症状。
- 强调保持良好饮食习惯对胃健康的重要性。
(三)课堂活动1. 小组讨论:- 将学生分成小组,讨论胃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
- 各小组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点评。
2. 实验演示:- 学生分组进行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
- 教师指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
3. 角色扮演:- 学生扮演医生和患者的角色,模拟胃溃疡的诊断和治疗过程。
(四)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胃的重要性和健康饮食的重要性。
-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收集关于胃部疾病的资料,进行整理和总结。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
2. 实验报告:评估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分析能力。
摘要说课现已成为高职院校的一项重要的教研活动,本文通过对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人体解剖学进行说课的探索,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情和师资、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效果、创新和特色共7个方面加以阐述。
关键词人体解剖学说课教育An Inquiry into the Lesson Interpretation of"Human Anatomy"for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Major//Li YouyuAbstract Lesson interpretation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eaching and research activity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 Through exploring the lesson interpretation of"Human Anato-my"in Chuzhou City Vocation College,this paper discusses lesson interpretation from seven aspects.Key words human anatomy;lesson interpretation;education Author's address Chuzhou City Vocation College,239000, Chuzhou,Anhui,China说课起源于20世纪80年代,最初是由河南省新乡市红旗区教师在1987年提出。
所谓说课就是指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之上,向同行、专家叙述教学设计及其依据,并与同行和专家共同探讨教育教学理念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探讨活动。
[1]本文对滁州城市职业学院人体解剖学进行了说课的探索,从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学情和师资、教学方法、实训条件、教学效果、创新和特色共7个方面加以阐述。
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说课设计说课是教师对课程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的反映。
本文从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考核方案、教学效果、课程特色、教学实施等方面对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进行说课设计,以提高教学效率,促进教学研究。
标签:高职高专;《人体解剖学》说课;课程设置;教学设计;教学资源;课程特色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对某课程备课的基础上,面对同行、专家或领导,系统而概括地解说自己对具体课程的理解、所作的教学设计及其理论依据[1],然后由大家进行评说,以便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的一种教研活动。
笔者对高职高专护理学专业《人体解剖学》课程的说课介绍如下。
1 课程设置1.1基本信息《人体解剖学》是3年制普通专科护理学专业一门重要的专业必修课,课程安排在第一学年上学期,总教学时数为108学时,其中理论72学时,实训36学时。
它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属于医学入门的基础课程,也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
教学主要任务是讲授人体器官的位置、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构成了培养学生临床诊疗能力的核心基础课程,并为后期临床课程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1.2性质与定位《人体解剖学》是一门独立的医学基础科学,以就业为指导,以够用、适用为主,使本专业学生掌握适应护师岗位所需的解剖学基础理论知识,具有灵活运用这些理论知识处理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的能力。
对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养成起主要支撑和促进作用。
1.3培养目标根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岗位需求,围绕以职业能力为本位的课程模式,结合高职高专学生的认知结构和心理特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2]。
1.3.1知识目标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知识使学生掌握人体系统和器官的位置及形态结构特征和重要毗邻关系,为学习其他医学基础课和临床课奠定基础。
1.3.2技能目标在能力上培养学生具备比较扎实的专科技能;能够系统、规范地进行专科检查、医疗记录。
培养学生对一般急症的急救意识以及对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断处理能力,能够将掌握的理论与技能转化为从事临床工作的职业本领。
护理中职解剖学基础教案实用一、教学目标1.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2.掌握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等主要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2.教学难点:理解人体的基本结构,掌握解剖学的基本术语。
三、教学准备1.教具:人体解剖模型、挂图、PPT课件。
2.学具:笔记本、彩笔。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通过展示人体解剖模型,引导学生关注人体的基本结构。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人体基本结构的认识。
(二)新课内容1.运动系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运动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骨骼、关节、肌肉的位置和功能。
2.消化系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消化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口腔、食管、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3.呼吸系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呼吸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4.循环系统(1)教师通过PPT课件展示循环系统的组成,引导学生了解心脏、血管、血液等器官的位置和功能。
(三)案例分析1.教师展示一组病例,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病例。
2.学生分组讨论,提出诊断及治疗方案。
(四)实践操作1.教师指导学生使用人体解剖模型,观察各器官的位置和结构。
2.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操作,加深对解剖知识的理解。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提出疑问,教师解答。
五、课后作业1.复习本节课所学内容,整理笔记。
2.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知识点。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讨论、实践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掌握了护理中职解剖学的基础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状态,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以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重难点补充:一、教学重点与难点补充(一)运动系统难点:理解骨骼与肌肉的对应关系,以及关节的运动方式。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第二节上皮组织★上皮组织的特点:细胞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大都覆盖在身体表面或体内管腔囊的内表面;细胞有极性;无血管,神经末梢多。
1、组织:是指结构相似、功能相关或相同的细胞和细胞间质集合而成。
(2分钟)2、上皮组织:由密集的细胞和少量的细胞间质组成。
(3分钟)(1)分布:机体表面、体内各种有腔器官的腔面。
(2)结构特点:①细胞形态规则、排列紧密、细胞间质少。
②具有极性。
可分为游离面和基底面。
(3)功能:保护、吸收、分泌、排泄。
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二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平阴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系统解剖学教学教案2016——2017学年第一学期。
中职人体解剖学课程设计研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信息技术与传统学科的融合也在不断深入。
人体解剖学内容庞杂、难懂难记,学习过程的动态监测及个性化指导时常缺失。
学生理论课上不能理解教材内容,实验课上则对理论知识更为陌生,教学效果较差【1】。
如何直观展示医学基础知识,深入探究学习内容,是中职人体解剖学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2】。
本文以呼吸系统为例,尝试进行基于信息技术的课堂教学,收到了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1学情分析1.1学生特点理论学习兴趣不高,动手能力较强,主动探究与团队协作意识较弱,喜欢生动直观、互动性强的学习方式。
1.2认知水平学生对呼吸系统的基本构造已有所了解,但对肺的复杂结构认识不足,有一定的学习兴趣及学习需要,但主动探究意识较弱,教学中宜采用任务驱动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及动机。
1.3能力水平学生对电子产品及网络兴趣浓厚,能使用手机、电脑搜索和查询。
2教学设计思路由于学生第一次接触呼吸系统的内容,普遍存在较强的好奇心。
本部分教学内容抽象,若采用传统教学法,学生很难理解。
可以利用肺脏模型,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教师创设信息化学习环境,利用“雨课堂”、3Dbody仿真软件,采用任务驱动的教学形式,实现做中学、做中教。
3教材分析3.1教材地位。
人体解剖学是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上学期开设的专业基础课,以王之一主编,科学出版社出版的“十二五”国家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作为教材。
本教材编排遵循满足护士执业资格考试要求、为医学课程提供必要理论知识的原则,全书分为13章,本次课选自第五章第二节“肺”。
肺是呼吸系统的重要器官,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学习该章节内容对于学生掌握肺脏疾病护理操作具有重要意义,计划1课时。
3.2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出肺的位置及形态。
(2)能力目标:指出肺的位置,在模型上辨别肺的形态结构。
(3)情感目标:体会肺结构的精巧之美,养成爱护肺脏的好习惯,能对肺脏疾病患者进行健康宣教。
3.3教学重、难点。
胃器官的教案教案标题:探索胃器官的功能和结构教学目标:1. 理解胃器官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2. 了解胃的结构和功能特点。
3. 掌握胃酸的分泌过程和胃黏膜的保护机制。
4. 能够解释胃病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教学准备:1. 多媒体设备和投影仪。
2. 图片或模型展示胃的结构。
3. 板书工具和白板。
教学过程:引入:1. 使用多媒体设备播放一个与胃相关的视频片段,引起学生对胃器官的兴趣。
2. 提问学生是否知道胃在消化系统中的作用,并引导他们思考。
知识讲解:1. 使用图片或模型展示胃的结构,并解释每个部分的功能。
2. 讲解胃酸的分泌过程,包括胃壁中的细胞和激素的作用。
3. 说明胃黏膜的保护机制,包括黏液层和上皮细胞的特点。
示范实验:1. 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以模拟胃酸的酸度。
使用一种酸性物质(如柠檬汁)和一种碱性物质(如小苏打)来观察它们对常见食物的消化作用。
2. 引导学生观察实验过程,并帮助他们理解胃酸在消化中的重要性。
小组讨论: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胃病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2. 每个小组分享他们的观点,并提出问题和建议。
总结:1. 回顾胃器官的功能和结构。
2. 强调胃酸和胃黏膜的重要性。
3. 总结胃病的常见原因和预防方法。
作业:要求学生撰写一篇关于胃器官的作用和胃病预防的短文,并鼓励他们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和调查。
评估:通过学生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质量和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对胃器官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拓展活动:1. 邀请一位医生或专家来学校进行讲座,进一步探讨胃器官和消化系统的相关知识。
2. 组织学生参观医院或实验室,让他们亲身体验和观察与胃相关的实际工作。
注:此教案适用于中学生或高中生,根据具体教育阶段的要求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胃肠减压术护理》说课稿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我叫何娜,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外科护理学》第十四章第三节《胃肠减压术护理》,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说教材)《胃肠减压术护理》说课选用的教材是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严鹏霄、王玉升主编的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外科护理学》第十四章第三节内容。
该教材贴近临床,注重实践,渗透人文,阐述了各种常见疾病的护理,充分体现了护理专业特色。
在此之前,学生们已经学习了急性腹膜炎病人的护理和腹部损伤病人的护理,这为过渡到本节内容的学习起到了铺垫的作用。
二、说学生本次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的学生,十七、十八岁的她们思维活跃、主动参与意识强,在一年级时已完成解剖、病理、药理、生理等医学基础课程的学习,有两次临床见习经历的她们对外科护理内容有了初步的接触,但受年龄等因素影响,她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欠佳,对外科护理学知识还比较陌生。
三、说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考虑到中职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心理特征,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认知目标: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胃肠减压术的概念及护理要点。
2、能力目标:通过教学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加强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能够规范地进行胃肠减压的护理操作。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情感目标:在认知过程中能够体会关爱病人的情感。
四、说教学的重、难点教学重点:胃肠减压术的护理要点;重点的依据:只有掌握了胃肠减压术的护理要点,才能理解和掌握胃肠疾病及腹部手术后的护理。
教学难点:规范地进行胃肠减压的护理操作。
难点的依据:胃肠减压术的操作属于临床实践技能内容,而学生缺乏临床方面的知识。
为了讲清教材的重、难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节内容设定的教学目标,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五、教学策略(说教法)我们都知道外科护理学是一门培养人的实践能力的重要学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使学生掌握理论知识,还要使学生学会规范的进行护理操作。
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说课设计一、课程背景中职护理专业是培养具备基本的护理知识和技能,能够在医疗机构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专业人才。
而正常人体学是中职护理专业的重要基础课程,它是对人体结构和功能的系统性介绍,为学生后续的临床护理实践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本次说课以中职护理专业正常人体学基础绪论为主题,旨在通过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全面了解人体结构和功能,为他们的护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学生能够掌握人体各器官的结构和功能。
(2)学生能够理解人体细胞和组织的构成。
(3)学生能够了解人体各系统的相互作用和调节机制。
2. 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通过实验和观察掌握正常人体的基本生理指标。
(2)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人体常见疾病的原因和发展过程。
3. 情感目标(1)激发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热情。
(2)培养学生的细心、耐心和责任意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1. 创设情境首先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展示人体器官及细胞组织的结构,激发学生对课程内容的好奇和兴趣,帮助学生建立对人体学的整体概念。
2. 导入导出在导入环节,可以利用问题引导学生回答:人体是由什么组成的?人体内部各器官是如何协调工作的?在导出环节,可以让学生回答:你认为为什么要学习正常人体学?你对护理专业的未来有怎样的期许?六、教学方法1. 实验观察法:让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人体细胞和组织的构成。
2. 模拟演示法:利用模型或实验器材进行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展示。
3. 小组合作法:分组小研究,促进学生合作学习,提高他们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七、教学手段1. 多媒体教学:利用PPT、影音资料等多媒体教学手段,生动形象地展示课程内容。
2. 实验器材:使用适当的实验器材进行人体生理指标的观察实验。
3. 模型展示:利用人体器官模型进行结构和功能的展示。
八、教学评价1. 学生的实验报告和研究成果展示2. 学生在课上的回答和练习的表现3. 学生对护理专业的兴趣和热情九、拓展延伸通过组织参观医疗机构、举办护理技能比赛等形式,拓展学生的视野,增强他们的护理实践能力。
胃一、教学内容:《解剖学基础》第二章《消化系统》第二节二、教学目标:1.掌握胃的位置、形态。
2.了解胃的微细结构和功能。
三、教学重难点:理论与临床相结合,要让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四、教学过程:1.导入提问:同学们吃早饭了吗?那我想问问你们,你们吃的早饭它进入了我们的身体,它现在可能在哪个地方?-----------------引出课题:胃我们讲了这么多关于胃的问题,那它究竟在哪?它伴随同学们已经有10多年,可很多人连它在哪都不清楚?很多人总认为自己对世界的了解很多很多,可是却不知道连自己的身体都不了解……提问:哪位同学说说你的胃,它在哪?我通过观察,发现很多人将腹部(肚子)当作胃,凡是腹部不舒服都说成胃不舒服,是不是这样?但我们通过学习消化系统,知道腹部里有很多器官,那胃究竟在哪?2.-----------讲解胃的解剖学位置及形态分部。
(胃在中等程度充盈时,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临床上触诊位置:左右肋弓之间。
3.学生上台演示胃的位置---------用模型------------详细讲解胃的形态及分部。
要求学生自己画出胃的形态。
并让学生上台演示。
继续设疑:那些早餐物质什么时候会离开胃?食物在胃中完全排空时间为4-6小时,但在饭后2小时大部分的食物会从胃里排空。
食物在胃中的排空与食物的研磨程度相关,越是细嚼慢咽下去的食物排空的越快,但食物的成分也决定着排空的速度,一般来说,排空顺序为糖类最快,蛋白质次之,脂类最慢。
3.----------简介胃的功能。
(容纳食物、分泌胃液、搅拌食糜和消化食物)所有这一切,都是为了一个目的,就是要将食物消化(物理+化学)。
我们学习任何一种知识其实都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学以致用。
4.让学生了解胃一般功能障碍及原因。
生活中,我们可以经常看到很多人会出现胃部不适,作为护理专业的学生,该如何分析判断?这要从它的功能说起,胃的主要功能是将食物进行消化,那它是怎样做到的呢?------分泌胃液(胃酸)一般胃病的原因:胃酸过多或过少。
中职人体解剖学基础教案设计教案标题:中职人体解剖学基础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2. 掌握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解剖学位置术语;3. 理解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
教学内容:1.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a. 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b. 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应用2.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解剖学位置术语a. 前后、上下、内外等基本方位术语b. 解剖学位置术语的使用和解释3.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a. 骨骼系统:骨骼的组成和功能,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b. 肌肉系统:肌肉的组成和功能,肌肉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c. 呼吸系统:呼吸器官的组成和功能,呼吸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d. 循环系统:心脏和血管的组成和功能,循环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e. 消化系统:消化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消化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f. 泌尿系统:泌尿器官的组成和功能,泌尿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张人体解剖图,引发学生对人体解剖学的兴趣,并提出相关问题。
2. 知识讲解:a. 人体解剖学的概念和重要性:通过讲解人体解剖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引导学生认识到人体解剖学在医学和生物学中的重要性。
b. 人体解剖学的基本术语和解剖学位置术语:通过示意图和实物模型,讲解基本术语和位置术语的含义和使用方法。
c. 人体各系统的组成和功能:以骨骼系统为例,通过展示骨骼模型和图示,讲解骨骼的组成和功能,并引导学生理解骨骼系统与其他系统的关系。
依次对肌肉系统、呼吸系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和泌尿系统进行类似的讲解。
3. 案例分析:提供一些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案例,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
4. 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个与人体解剖学相关的话题,并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5. 总结归纳: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人体解剖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资源:1. 人体解剖图、示意图和实物模型2. 骨骼模型、肌肉模型等相关教具3. 案例分析材料4. 小组讨论题目评估方式:1. 课堂参与度评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性。
中职护理专业人体解剖学胃的说课设计摘要】目的说课,是推广交流护理院校专业教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经验的重要方式,可反映教师课程设计能力、课程开发能力和教学实践等能力。
笔者将以学生为中心,注重结合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方法的创新,密切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联系,从教学分析、教学设计、教学过程和教学反思等方面对人体解剖学中胃的理论和实验教学进行说课设计。
【关键词】胃说课设计[ 中图分类号 ]R2[ 文献标号 ]A[ 文章编号 ]2095-7165(2018)19-0377-02解剖学实验教学地点多为固定的“理实一体化”教室,虽能完成理论知识与实验教学的密切结合[1],可内容常较呆板固定,学生常感觉沉闷枯燥,希望本次课的说课设计能给同类专业的教师提供参考和意见。
1.教学分析1.1教材分析本次课所用的是国家“十二五”规划教材《解剖学基础》,为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第一版。
它由崔文和董博主编,是中职医学专业的核心基础课程,重要的医学主干学科:包括解剖学、组织学和胚胎学三门学科。
内容通俗易懂,简明扼要,适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的学习。
本节课程选自该教材的第四章,与肝、胰等消化腺共同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是全面了解消化系统的一个重要环节。
可以为学生今后学习护理学基础胃插管术以及内科护理和外科护理中胃病的相关知识打下基础。
1.2学情分析本次课的授课对象为中职护理专业一年级学生,未来岗位为临床护理工作。
但学生的学习行为常表现为逻辑综合分析能力较弱[2],需要教师点拨引导。
她们求知欲强,却缺乏坚持学习的动力;思维活跃,可抽象思维能力有限;有强烈的实践愿望,但实际操作不够严谨和规范。
针对之前对消化系统相关解剖结构的学习,她们已经基本掌握消化系统的口腔,咽,食管等的基本形态结构,渴望能串联完整的知识体系,了解消化系统的功能和运作。
1.3教学目标根据中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结合教学大纲和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需要具体目标如下:知识目标:掌握胃的形态和分部,熟悉胃的位置和结构。
能力目标:能在标本上准确说出胃的位置和分部。
情感目标:培养良好的卫生饮食习惯;建立爱伤观念,形成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
1.4教学重、难点针对以上教学目标,结合中职护理专业学生求知欲强可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弱的情况的特点,将教学重、难点具体设计为:重点是让同学们学习胃有两壁、两缘和两口的形态结构;难点在于阐述胃分部中的四个部分。
2.教学设计本次课在理实一体化教室中进行,通过对教材分析,我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整合,以知识点为教学单位,考虑学情特点等因素。
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制定了我的教学设计,包括教法设计、学法引导和教学资源:2.1教法设计采用项目驱动法对我的学生因材施教、探究式教学法进行知识点播、案例教学法施行任务引领、标本演示法实现能力提升。
2.2学法指导基于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结构的学情特点,我采用的学法指导是:合作训练法和观察模仿法。
2.3教学资源本次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教学模式,积极利用信息化资源如“学习通”APP终端[3],3D body 软件[4],加之微课和挂图等来提高学习效率。
3.教学过程基于对教材、学情、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的分析,我将教学过程分为课前准备、课中点拨和课后提升。
3.1课前准备因传统解剖学理论和实验教学都太死板,学生虽在“理实一体化”上课,可以让理论和人体实际结合起来,但还是难以将解剖学知识和生活相联系。
在学生已经疲于传统填鸭式的教学模式的基础上,我将课前准备具体设计为:首先用项目驱动法发布任务:做一道猪肚汤,让解剖知识与生活相联系。
猪胃俗称猪肚,与人体胃的形态结构较为相近,在动手烹饪之前,要求学生带着问题观察胃的形态结构,如胃有几个弯,几个口等。
接着利用“学习通”APP终端推送本次课相关的微课和涵盖重难点的习题,在同学们观看完微课和预习书本之后,让同学们完成习题。
学习通反馈习题检测结果,学习通检测结果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大纲调整同学们易错,难理解的知识点时间。
如我在本次课课前准备时发现在课前预习中,同学们对人体胃的具体位置定位不够准确,在胃的形态方面对角切迹的掌握较差,在胃的分部当中胃窦知识点上错误率较高,在此基础上,我将增加角切迹和胃窦知识点在本节课的分部时间,教学当中将准确标记胃的位置为侧重点。
3.2课中点拨做好了课前准备,教师带领学生进入课中点播环节:包括新课导入、分组探究、现场讲授、实践观摩和归纳总结。
3.2.1新课导入通过案例教学法引入一则与本次课教学相关的临床案例-胃溃疡病例。
之后,留下两个与课前同学们答题时易错点相似的问题: 如胃的具体位置在何处?胃溃疡的好发部位在哪里?3.2.2分组探究本次课将学生分为4组,每组10人,首先,各组利用“3D body”解剖软件对胃的位置进行初识,让其观察胃在人体腹部的哪个位置,周围有哪些毗邻器官。
接着利用“学习通”APP终端进行主题讨论,题目为胃病发作时,疼痛点主要在哪些位置?由此让同学们从虚拟的“3D body”解剖软件上胃的位置回归到真实人体胃的位置。
在主题讨论之后,同学们基本可以掌握人体胃的位置,但在具体地点可能还不是太确定。
所以教师给出具体条件:在健康成年男性,胃中等充盈情况下,胃的位置在哪里让同学们讨论并总结出答案。
然后再对应到标本模型上,让学生相互探讨在教师给出的条件下人体模型上胃的位置,之后进行结果展示。
教师对四组结果进行点评,选出最好一组的人体模型以备后用。
最后拿出课前练习时,同学们所绘的胃的位置图认真讲解,标明对错,加深印象。
经过以上环节,引导学生总结胃的位置在健康成年男性,中等充盈程度下,胃大部分位于左季肋区,小部分位于腹上区。
从而攻克了第一个知识点,也是本次课的难点:胃的位置。
3.2.3现场讲授同学们对胃的位置熟悉之后,结合教学大纲要求,教师下一个的目标是让同学们掌握胃的形态与分部。
因此在课中点播的第三步:现场讲授时,教师选择4组当中结果最为准确的人体模型进行现场讲授,讲授时,将胃两缘、两口和两壁的形态结构特点一一分析介绍,再让同学们利用教室中教师事先放好的胃的模型直观感受,深入了解胃的形态。
综合课前“学习通”分析的结果,同学们对胃角切迹知识点掌握较差,因此我先让同学们利用“3D body”解剖软件观察胃小弯的解剖形态结构,准确找到胃角切迹的位置,再引伸出角切迹的临床意义为:胃溃疡的好发部位。
既攻克了课前掌握较差的知识点,又回答了案例当中的问题,让课堂前后设计联系更为紧密。
最后,利用“学习通”再次检测角切迹知识点掌握情况,确保学生对改知识点准确掌握。
通过上述过程,胃的形态即两缘、两口、两壁的形态结构学生得以掌握,由此强调了本次课的重点,攻克了第二个知识点:胃的形态。
3.2.4实践观摩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需躬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只有让学生感受真实的人体标本,学生的映像和感知才更真实,更持久。
在突破本次课程的难点也是第三个知识点:胃的分部时,我采用了更为直观的方式,充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的优势,即除了老师对人体标本进行现场讲授外,更让同学们自己动手观摩胃的分部情况,感知实物。
在讲授幽门部时,强调临床上常将幽门部称为胃窦,胃窦邻近胃小弯侧为胃癌的好发部位,需加强记忆。
突破学生课前出错较多的胃窦知识点。
实践观摩后引导学生总结胃的分部:即贲门部,胃底,胃体和幽门部。
突破本次课的难点。
3.2.5归纳总结通过板书进行教学回顾,理清思路,再次强调重点为胃的形态,难点为胃的分部。
3.3课后提升为巩固所学内容,我会要求学生在课后规定时间内(如到下次课上课之前)画出胃的形态,标明胃的位置与分部,加深映像并将结果上传至“学习通”APP终端。
教师用平时分奖励好的画本,激发学生学习动力。
此外引导学生思考:除了中等充盈程度之外,饥饿情况下和充盈情况下,胃的位置在哪儿呢?我将推荐几个解剖学网站给学生,并让学生通过“学习通”和相关网站自行查阅资料,解决相关问题。
我再在课余时间通过“学习通”和同学们探讨这两个问题,希望通过与学生的探讨,让学生在胃的位置上了解更深入,更全面。
最后通过“学习通”上传相关试题检测同学们本次课的学习情况,为下次课重难点突破提供思路和方向。
4.教学反思解剖学知识较其它学科而言,知识点相对呆板固定,作为一名有责任和有使命感的解剖教师,为了克服解剖学传统授课形式的晦涩难懂,我充分利用“理实一体化”教室优势,以学生为主,在课前准备设计时让解剖知识与生活相关;在案例设计时让解剖知识与生命相连。
采用了挂图、“学习通”APP 终端、“3D body”解剖软件和微课等多种教学手段,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氛围和意境,使学生能有效地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到解决生活和临床的问题当中,从而使理论联系实际,基础对接临床。
但由于我校解剖实验室条件不足,新媒体学习平台建设不完善等,学生在学习解剖知识时容易脱离人体实际,为更好的学习解剖知识,实现“理实一体化教学”还需要加强师资力量和信息化学习平台的建设。
最后是自己的一点所感所悟: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之本,教师为魂。
教师只有不断提升自己与时俱进,才能让学生爱学,乐学。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我相信,只要不断创新,不畏艰险,就一定能让学生有所学,有所用,有所成,实现其人生的价值!参考文献[1] 蒋进展.初探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在解剖学教学中应用[J]. 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11, 10(7): 559-560.[2] 路通镇,秦淑华.中职护理专业学生学情调查与分析[J].卫生职业教育,2012,30(18): 107- 108.[3] 王议忆.使用“学习通”APP 终端在中药炮制教学课堂中的效果[J].卫生教育,2018,15(14):131- 132.[4] 吴锋,李怀斌等. 基于试卷分析探讨思维导图及3D Body解剖软件应用于系统解剖学教学的效果[J].中国组织化学与细胞化学杂志,2016,25(3): 295- 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