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膜抛光实验平台设计开发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49.35 KB
- 文档页数:3
薄膜实验报告一、实验目的本次薄膜实验的主要目的是研究薄膜的制备工艺、性能特点以及其在不同应用场景中的表现。
通过实验,深入了解薄膜材料的物理和化学性质,掌握薄膜制备的关键技术,并对薄膜的质量和性能进行评估。
二、实验原理薄膜的制备通常采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化学气相沉积(CVD)和溶胶凝胶法等方法。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采用了物理气相沉积中的溅射法来制备薄膜。
溅射法是利用高能粒子(通常为离子)轰击靶材,使靶材表面的原子或分子溅射出来,并沉积在基片上形成薄膜。
溅射过程中,溅射粒子的能量、入射角、靶材与基片的距离以及工作气体的压力等因素都会对薄膜的质量和性能产生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设备1、实验材料靶材:选用了纯度为 9999%的_____金属靶材。
基片:采用了经过清洗处理的_____玻璃基片。
工作气体:使用纯度为 99999%的氩气。
2、实验设备溅射镀膜机:型号为_____,具有高精度的真空系统和溅射控制单元。
真空计:用于测量镀膜腔室内的真空度。
膜厚测试仪:型号为_____,用于测量薄膜的厚度。
表面形貌分析仪:用于观察薄膜的表面形貌和粗糙度。
硬度测试仪:用于测试薄膜的硬度。
四、实验步骤1、基片清洗将玻璃基片依次放入去离子水、丙酮和乙醇中进行超声清洗,每次清洗 15 分钟,以去除基片表面的油污和杂质。
清洗后的基片用氮气吹干,放入干燥箱中备用。
2、装样将清洗好的基片放入溅射镀膜机的样品台上,并调整基片与靶材的距离为_____mm。
安装好靶材,并确保靶材与溅射电源的连接良好。
3、抽真空关闭镀膜机的腔门,启动机械泵和分子泵,对镀膜腔室进行抽真空。
当真空度达到 5×10⁻⁴ Pa 时,停止抽真空。
4、溅射镀膜通入氩气,调节氩气流量为_____sccm,使腔室内的气压稳定在_____Pa。
开启溅射电源,设置溅射功率为_____W,溅射时间为_____分钟,进行薄膜沉积。
5、样品取出溅射镀膜完成后,关闭溅射电源和氩气进气阀,待腔室内温度降低到室温后,打开腔门,取出样品。
PbO薄膜性能的测试1.小角度XRR的测试1.1小角度XRR测试原理利用小角度X射线反射可精确测定薄膜的厚度,a,b分别表示薄膜表面和薄膜与衬底的界面,d表示薄膜的厚度,x射线分别在a面和b面反射。
由于对x射线来说,材料的折射率可以认为1,因此当两束光的光程差为x射线波长的整数倍,即2d sinθ=mλ时,反射强度将发生发生干涉加强。
经过简单的推导,我们不难得到薄膜的厚度d为式中九表示x射线的波长(本文使用的是CuKα X射线源^=O.1541nm)流量比对PbO薄膜生长速率的影响1.2Ar和02图3-3为PbO样品的小角度X-ray反射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反射曲线呈现清晰的等间距的振荡,说明采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的PbO薄膜具有很好的平整度和衬底黏附性。
图3-4为衬底温度在室温下,不同氧气流量的薄膜的厚度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氧气流量的增加,薄膜的厚度减小,生长速度降低。
T.K Sabmmanyan等人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制备CdO薄膜时也发现了类似的现象,他们认为氧气流量增加导致金属靶材被氧化,从而降低了沉积速率。
1.3衬底温度对PbO薄膜生长速率的影响图3-5为在不同衬底温度下制备的氧化铅薄膜厚度变化曲线。
从图中可以看出,薄膜的生长速度基本保持不变,说明在直流反应磁控溅射系统中,衬底温度对PbO 薄膜的生长速率变化的影响不明显。
2. XRD测试2.1XRD测试原理X射线照射到晶体上时,部分x射线遇到晶体后,改变其前进的方向,与原来的入射方向不一致,这些x射线实际上时晶体中各个原子对x射线的相干散射波叠加而成,称之为衍射线。
衍射线的方向只与x射线的波长,晶胞的形状和大小,以及入射线与晶体的相对方位有关。
根据布拉格衍射定律,要产生衍射。
必须使入射线与晶面所成的交角。
与射线波长凡至今满足布拉格方程。
2dsinθ=nλ式中,d为晶体的晶面间距,θ为入射线与晶面所成的夹角,凡为X射线波长。
实验一:AUTOFILM光学薄膜设计软件的功能模块和使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并掌握AUTOFILM光学薄膜设计软件的组成模块和基本功能;2.会使用AUTOFILM光学薄膜设计软件进行简单的薄膜特性计算。
二、实验预习及设计要求预习单层光学薄膜光学特性的计算及相关理论三、所用软件AUTOFILM光学薄膜设计软件四、实验内容及要求1. 掌握AUTOFILM光学薄膜设计软件的五大模块的功能,特别是输入、优化和显示三大模块的基本功能及简单的特性特性设定;1.1文件模块中共有五个菜单项:(1)新建:删除所有现存数据,包括结构,特性等;(2)打开:打开已有的数据文件,文件扩展名为*.afd;(3)保存:保存已有的数据;(4)另存:用新的名字保存文件;(5)打印:打印光谱特性及膜系结构。
1.2输入模块有八个菜单项:(1)设置:在此对话框中输入与计算有关的各项数据,包括设计波长,设计角度,计算范围等;(2)优化设置:确定优化时的折射率和光学厚度范围;(3)特性:输入要求达到的光谱特性,可以用各种形式,如固定波长按角度变化,固定角度按波长变化,且可优化R,T,等各种值;(4)结构:可以用两种方法输入结构,表格形式或1/4波长形式;(5)评价函数类型:本程序有两种评价函数形式供选择,一种是平方和平均形式,评价函数为M=(((QTi-Qi)/Qi)2)1/2,其中i=1ton,QTi是要求的特性Qi是当前的特性,Qi是特性偏差。
本程序中Qi定为0.01。
另一种为最大值形式,评价函数为M=max( (QTi-Qi)/Qi).(6)优化参数:在此决定需要优化的各层参数,T代表优化厚度,N代表优化折射率,A代表两者同时优化,F代表不优化。
(7)更新结构:在此对话框中输入一个参数,以便于将现在的优化所得结构乘上此系数,作为新的初始结构。
如果此参数输入为负数,则将膜系结构整体翻转,例如S/HL/A,参数为-1,则结果变化为S/LH/A。
光学薄膜设计与工艺研究光学薄膜是一种常见的光学元件,其主要应用于反射、透射及色散等方面,广泛运用于光学仪器、计算机显示屏、光通讯等领域。
然而,光学薄膜的设计与工艺也是一项颇具挑战的技术。
一、光学薄膜设计光学薄膜的设计旨在实现在特定光波段内的高反射率或透射率,同时满足其他的光学要求,例如高色散或低散射。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例如材料的折射率、薄膜层厚度、光学多层膜结构等。
材料的折射率是影响薄膜性能的关键因素。
常用的材料有金属、半导体、绝缘体等。
折射率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得到,例如光学滤波仪、椭偏仪、自身振荡法等。
薄膜层厚度也是光学薄膜设计的重要参数。
根据前述反射或透射的需求,可以设计出不同层次的薄膜结构,例如 Fabry-Perot 反射镜、Bragg 反射镜等。
不同的薄膜层结构的反射或透射性能都具有不同的特性。
光学多层膜结构是指由多个薄膜层次构成的光学薄膜。
多层膜结构的设计和优化需要运用逆问题的数值方法,例如反射光谱法、遗传算法等,通过针对如何θ→0时的反射响应逆向求解出材料的折射率和薄膜层厚度等物理参数。
通过多层膜结构的设计和优化,可以根据实际应用需求制造出更为符合要求的光学薄膜。
二、光学薄膜工艺光学薄膜的制备工艺有多种,例如电子束蒸发、直流磁控溅射、离子束溅射等。
电子束蒸发是指通过高能电子束加热材料使其蒸发,利用空间扩散使其沉积在衬底上。
直流磁控溅射是通过外加电压提高金属粒子速度并将其带到衬底上,利用能量转化使其沉积在衬底上。
离子束溅射则是利用气体中的离子轰击材料表面产生薄膜部分。
以上的制备工艺技术都有其优缺点,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下应选择合适的工艺。
需要注意的是,在制备过程中应避免产生过多的缺陷和杂质,否则会影响薄膜的光学性能。
三、光学薄膜应用光学薄膜应用范围广泛,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反射镜。
反射镜是一种通过反射光的方式将光信息传递的装置。
常见的反射镜包括平面镜、准直器、分光镜等。
物理实验中光学薄膜的制备与分析技术引言:光学薄膜是用于调节光的传播、分布和反射的一种特种薄膜材料。
在现代光学仪器、电子显示屏等领域应用广泛。
本文将基于物理实验角度,介绍光学薄膜的制备与分析技术。
一、光学薄膜的制备技术1. 常见的光学薄膜制备方法光学薄膜的制备方法包括物理蒸发、溅射、离子束法等。
其中,物理蒸发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物理蒸发通过在真空中加热材料使其蒸发,并在基底表面沉积,形成光学薄膜。
该方法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等优点,适用于制备单层膜和多层膜。
2. 物理蒸发中的丝杆式薄膜制备装置物理蒸发中常用的丝杆式薄膜制备装置包括蒸发室、加热丝、基底台等组成。
在制备过程中,先将材料放置在加热丝上,丝杆通过助热电流使其加热至蒸发温度,形成蒸汽,然后蒸汽在蒸发室中冷凝在基底表面,最终形成光学薄膜。
3. 光学薄膜质量控制在光学薄膜的制备过程中,质量控制是非常重要的环节。
常见的方法包括监测蒸发过程的温度和压力、控制蒸汽流速和沉积速率等。
此外,利用表面等离子体增强拉曼光谱技术进行原位分析,也是监测薄膜质量的一种重要手段。
二、光学薄膜的分析技术1. 反射率和透射率测量反射率和透射率是描述光学薄膜特性的重要参数。
常用的测量方法包括反射光谱法和透射光谱法。
通过测量不同波长的光经过薄膜后的反射率和透射率,可以了解薄膜的光学性质。
2.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SEM 是一种常见的薄膜表面形貌分析仪器。
它利用扫描束扫描物样表面,并通过对扫描电子的信号进行收集和分析,获得物样表面的形貌和成分等信息。
通过SEM技术,可以观察到薄膜的质量、厚度以及表面粗糙度等。
3. 电子衍射技术电子衍射技术是一种研究物样晶体结构的重要手段。
在光学薄膜的分析中,电子衍射技术可以通过照射高能电子束,观察到薄膜表面的绒毛状结构和晶体相。
通过电子衍射技术,可以确定薄膜的晶体结构和晶面方向。
4. X射线衍射(XRD)XRD是一种用于分析晶体结构的重要技术。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理解薄膜转光原理及其应用。
2. 学习薄膜制备和表征的基本方法。
3. 掌握薄膜光学参数的测量技术。
4. 分析薄膜转光性能与材料、结构参数的关系。
二、实验原理薄膜转光是指通过薄膜将入射光从一种介质(如空气)折射到另一种介质(如光纤)的过程。
薄膜转光技术广泛应用于光纤通信、光纤传感、光电子器件等领域。
本实验主要研究薄膜转光原理及其性能。
薄膜转光原理基于斯涅尔定律和光的干涉现象。
当入射光从空气入射到薄膜时,部分光在薄膜表面发生反射,部分光进入薄膜并在薄膜内传播。
当光从薄膜出射到光纤时,若满足一定条件,部分光会被光纤全反射,从而实现光的有效传输。
三、实验器材1. 薄膜制备装置:旋涂机、紫外光刻机、等离子体刻蚀机等。
2. 薄膜表征设备:紫外-可见光谱仪、椭偏仪、光学显微镜等。
3. 光学实验平台:光纤、光源、光功率计、光纤耦合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薄膜制备:采用旋涂法制备薄膜,选取合适的聚合物材料和溶剂。
将聚合物溶液旋涂到基底上,通过紫外光刻和等离子体刻蚀等工艺形成所需结构。
2. 薄膜表征:利用紫外-可见光谱仪、椭偏仪和光学显微镜等设备对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和表面形貌进行表征。
3. 光学实验:搭建光学实验平台,将制备的薄膜与光纤耦合,通过光源、光纤耦合器、光功率计等设备测量薄膜转光性能。
4. 数据处理与分析: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研究薄膜转光性能与材料、结构参数的关系。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薄膜制备:成功制备了所需结构的薄膜,薄膜厚度、折射率和表面形貌满足设计要求。
2. 薄膜表征: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仪、椭偏仪和光学显微镜等设备对薄膜进行了表征,得到了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和表面形貌等参数。
3. 光学实验:在光学实验平台上,通过光源、光纤耦合器、光功率计等设备测量了薄膜转光性能。
实验结果显示,薄膜转光性能与薄膜的厚度、折射率和结构参数有关。
4. 数据处理与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分析了薄膜转光性能与材料、结构参数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