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生命》“非指示性”教学设计
- 格式:pdf
- 大小:274.73 KB
- 文档页数:4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价值和意义,认识到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3. 提高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培养学生与人分享生命感悟,关爱他人的品质。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课文中的观点如何指导我们对待生活和生命。
3. 结合课文内容,分析现实生活中如何践行生命的价值。
三、教学重点:1. 理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精神内涵。
2. 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
3. 培养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的品质。
四、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中的观点。
2. 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与现实生活相结合。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内容,阐述生命观点。
2. 讨论法:分组讨论,分享生命感悟。
3. 案例分析法:分析现实生活中的生命案例,践行生命价值。
4. 情感引导法: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六、教学准备:1. 课文《谈生命》的教材或电子文本。
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
3. 教学卡片或黑板,用于展示关键词和观点。
4. 小组讨论指南和案例分析材料。
5. 学生反馈表格或评价工具。
七、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5分钟):a. 开场提问:学生们对生命的理解和价值有何看法?b. 展示课文《谈生命》,引发学生思考。
2. 讲解课文(15分钟):a. 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文字的力量。
b. 分段讲解课文,阐述作者对生命的看法。
c. 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观点和概念。
3. 小组讨论(10分钟):a. 分配讨论指南,让学生分组讨论。
b. 讨论如何将课文中的观点应用到现实生活中。
c. 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
4. 案例分析(10分钟):a. 呈现与课文内容相关的案例。
b. 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如何体现生命价值。
c. 学生分享分析心得。
5. 总结与反思(5分钟):a. 总结课文中的主要观点。
《谈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能够概括和阐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学会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培养积极的人生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生命。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运用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概括和阐述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三、教学难点1. 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深入剖析。
2. 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
(2)简要介绍本文作者及其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对生命意义的看法。
(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实践与应用:(1)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寻找生命的意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5. 总结: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生命的美好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复习课文,巩固本文中的重点词汇和句型。
2. 写一篇短文,谈谈自己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六、教学评估1.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自主学习、合作探讨和实践应用环节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2. 课后作业: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以及对生命意义的思考。
七、教学反思1. 教师需要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2. 针对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
八、拓展活动1. 组织学生进行生命主题的演讲比赛,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对生命意义的理解。
2. 邀请有关生命的专家或名人进行讲座,让学生从不同角度认识生命,珍惜生命。
谈生命教学设计谈生命教学设计(通用3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来辅助教学,教学设计是实现教学目标的计划性和决策性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谈生命教学设计(通用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谈生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2、品读课文,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体会文章语言美和情感美。
3、认识生命的客观法则,豁达乐观地对待生命中的一切,树立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1、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文中鲜活的形象。
2、揣摩文章重要的语句或段落,理解其哲理意蕴。
3、反复朗读重点语句,品味语言美。
教学难点:1、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2、理解关键语句的深层含义教学方法:朗读法品读法延伸拓展法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视频导入)视频播放:一粒种子破土而出,长成参天大树;一条小溪从雪山发源,流入大海。
导言:上面两组画面,让我们看到生命的进程,感受生命的蓬勃。
生命,是大自然伟大的作品,是人类永恒的话题。
从古至今,不知有多少精辟的语言来揭示生命的真谛,给我们留下了一笔丰厚的关于生命的文学财富。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主人公保儿这样阐释生命的意义:“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对人来说只有一次.因此,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一个人回首往事时,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他临死的时候,能够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人生最宝贵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奋斗。
”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世纪老人冰心又是如何理解生命的。
二、检查预习1、作者2、生字、生词三、朗读课文,感知文意,理清行文思路(带问题朗读:①本文只有一段,但思路清晰,章法严整,看能否找到划分层次段落的关键语句?②作者是如何谈生命的?)1、理清行文思路第一层:仅一句话,“我不敢说生命是什么,我只能说生命像什么”。
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通用10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
我们该怎么去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九年级语文《谈生命》教学设计篇1一、教材分析:本文是人教版九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
这个单元以“生命”为主题,选取四篇描写大自然和人类的生命现象、探究生命的规律和本质的抒情性散文、议论性散文。
冰心《谈生命》借助于自然界生命成长的现象,讲述生命的一般进程,从而引导我们要享受生命中的快乐和痛苦。
学情分析:九年级学生已经能够对生命有一些自己的思考,可以引导他们从生活经验出发,领会作者关于生命本质的认识,并结合自身的体验,进一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尤其是正确对待生活中的困难和挫折。
关于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学生在以前都学习过,在本课作者运用得更多更妙。
二、课型、课时:讲授课、一课时三、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2、领会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妙处;3、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
(二)过程与方法:1、反复诵读,品味关键语句,说说作者对生命的本质有怎样的认识;2、给文章分层,理解作者精巧的构思;3、反复朗读、体味有关文段,按照原文的思路,试着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这个快乐而痛苦的人生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理解作者的感悟:生命中不是永远快乐,也不是永远痛苦,快乐和痛苦是相生相成的。
在快乐中我们要感谢生命,在痛苦中我们也要感谢生命。
快乐固然兴奋,苦痛又何尝不美丽?2、珍爱生命,战胜困难,享受生命中的快乐与痛苦。
四、教学重点难点:(一)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品味作者的思想感情;2、学习作者运用比喻化抽象为具体的写法。
(二)教学难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本质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启发、讨论。
六、教具:多媒体、黑板。
《谈生命》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重要性,认识到珍惜生命的必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关于生命和死亡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
教学步骤:1.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2.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珍惜生命。
3. 引入课文《谈生命》的内容,简要介绍作者和背景。
第二章:作者和背景介绍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课文《谈生命》的作者及其背景。
2.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和观点。
教学内容:1. 介绍课文《谈生命》的作者,包括其生平、思想和影响。
2. 介绍课文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教学步骤:1. 向学生介绍课文《谈生命》的作者,包括其生平、思想和影响。
2. 引导学生了解课文的背景,包括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
3. 让学生阅读课文,注意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第三章:课文内容分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教学内容:1. 分析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重点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分段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2. 分析课文中的重要段落和句子,解释其含义和作用。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他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第四章:讨论和思考教学目标:1. 让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经历进行思考和讨论。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经历进行思考和分享。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体现在自己的生活中。
2.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和个人经历进行思考和分享。
3. 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受,促进课堂互动和思考。
《谈生命》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能够分析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生命的过程;(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进行思考和感悟。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深入理解课文内容;(2)通过实例分析,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生命现象;(3)通过写作练习,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生命的尊重和热爱;(2)培养学生珍惜生命、积极面对生活的态度;(3)培养学生对自然和人类的关爱。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生命的过程;(3)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对生活中的生命现象进行思考和感悟。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比喻和拟人手法的运用;(2)如何运用课文中的观点分析生活中的生命现象。
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2)引出课文《谈生命》的内容。
2. 阅读理解:(1)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2)引导学生分析作者运用比喻和拟人手法描绘生命的过程;(3)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享自己的感悟。
3. 实例分析:(1)让学生举例说明课文中的观点在生活中的应用;(2)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实例中的生命现象;(3)引导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观点进行分析。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发言和讨论情况,评估学生的参与度;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和小测验,评估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3. 实例分析:通过学生的小组讨论和口头报告,评估学生对实例分析的能力;4. 写作练习:通过学生的写作练习,评估学生的表达和思考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谈生命》的文本;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3. 实例分析的相关素材;4. 写作练习的题目和指导。
1. 课文《谈生命》的文本打印稿;2. 与课文内容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收集;3. 实例分析的相关素材准备;4. 写作练习的题目和指导手册准备。
《谈生命》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谈生命》的内容。
(2)了解作者冰心的生平事迹及她的散文风格。
(3)分析并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课文,提高自己的审美情趣。
(3)学会运用课文中的哲理来指导自己的生活实践。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美好,珍惜生命。
(2)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追求真善美。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理解课文《谈生命》的内容。
(2)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深入分析课文主题,领会作者冰心的散文风格。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所运用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理解和运用。
(2)从课文中提炼出作者对生命价值的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介作者冰心及她的散文风格。
(2)提问:我们对生命的认识有哪些?导入课文《谈生命》的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意境。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课文中的难点词语。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段落。
(2)分析课文主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生命的美好和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谈生命》。
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感悟的短文。
3. 调查身边的人对生命的认识,整理成报告。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谈生命》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能力。
《谈生命》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
(2)能够分析并评价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例子来说明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的理解和思考能力。
(2)通过写作和表达,培养学生的表达和创造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引导学生尊重和珍视生命,培养积极的生命观。
(2)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正确的人生观。
二、教学内容:1. 课文阅读:让学生阅读课文《谈生命》,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例子。
2. 重点概念和观点: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如生命的脆弱与坚强、生命的短暂与美好等。
3. 课文分析:分析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三、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兴趣。
2.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例子。
3. 概念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4. 课文分析:分析作者对生命的态度和观点,引导学生思考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6. 表达和创作:让学生通过写作或表达的方式,展示自己对生命的理解和看法。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和表达中的参与程度和积极性。
2. 理解能力:通过提问和回答,评估学生对课文中的概念和观点的理解程度。
3. 表达和创作能力:评估学生在写作或表达中的语言表达和逻辑思维能力。
五、教学资源:1. 课文《谈生命》文本。
2. 多媒体教学设备。
3. 写作纸张和文具。
六、教学活动:1. 课前准备:让学生预习课文《谈生命》,了解课文内容和作者观点。
2.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问题或情境,引起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和兴趣。
3. 阅读理解:让学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中的观点和例子。
4. 概念讲解:讲解课文中的重要概念和观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
《谈生命》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认识到生命的宝贵和短暂。
2. 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3.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4. 提高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学会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二、教学内容1. 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分析和解读。
2. 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故事。
4. 学会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理解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珍惜生命的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提高生命质量。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分析解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讨论法: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3. 案例分析法: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故事,让学生从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4. 互动式教学: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观点,增强课堂的互动性。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生命,激发学生对生命课题的兴趣。
2. 讲解课文:详细讲解课文《谈生命》的主要内容,分析解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3. 分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围绕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展开讨论,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4. 分享生命故事:邀请学生分享自己和身边人的生命故事,让大家从中体会到生命的美好和珍贵。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课文《谈生命》的掌握情况。
3. 学生参与讨论、分享生命故事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4. 学生作业(心得体会)的质量,以及对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的思考深度。
七、教学资源1. 课文《谈生命》的文本。
2. 与生命主题相关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3. 学生作业(心得体会)模板。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讲解课文《谈生命》,分析解读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2. 第二课时:分组讨论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活出有意义的人生。
《谈生命》教案(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谈生命》是一篇描写生命价值的散文,通过作者对生命的思考,引导学生认识生命的可贵,明白珍惜生命的重要性。
本教案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2)能够概括课文的主要论证方法及论据;(3)提高朗读和表达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2)学会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进行有条理的论证;(3)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生命的美好,树立正确的生命观;(2)学会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价值;(3)培养乐观、积极的人生态度。
三、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基本内容的理解;(2)作者观点的把握;(3)论证方法的学习。
2. 教学难点:(1)课文深层含义的领会;(2)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课文作者及背景;(2)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导入课文学习。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难点问题;(2)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及论据;(2)分析作者的观点,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5. 实践环节:(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就某一观点进行论证;(2)学生分享自己的论证成果,教师点评并指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2)强调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价值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内容;2. 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生命价值的作文;3. 思考如何在生活中践行珍惜生命,努力实现生命价值。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生命意义;2. 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实例,深入理解生命价值;3. 采用讨论法,激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4. 利用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