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纺织材料的热学、光278学和电学性质
- 格式:ppt
- 大小:609.50 KB
- 文档页数:62
《纺织材料学》科目考试大纲考试主要内容:纺织材料学是纺织科学与工程学科的专业基础理论课程,解决该领域中的认知和基本认知方法问题,主要包括纤维及纤维制品的品种、命名、结构、性能及成形方法,其间相互关系,以及纺织材料的认识与表征方法和技术。
1.纺织纤维、纱线、织物的分类方法及术语解释;2.常用纤维、纱线、织物的结构、性能特点;3.纺织纤维结晶度、取向度等聚集态结构参数的含义,纺织纤维细度、长度、截面形态、卷曲等形态结构参数的测试原理、方法和指标;4.纺织材料的吸湿机理、吸湿性对纺织材料性能的影响、影响吸湿的因素、吸湿性的测定方法、吸湿指标及其相关的计算方法;5.纺织材料的力学性质及蠕变、松弛和疲劳;6.织材料热学性质、电学性质、光学性质的基本概念,热对纺织材料的影响、纺织材料的耐光性、纺织材料的静电产生原因及其消除方法;7.纱线中纤维的转移特征、纱线细度及细度不匀测试原理及方法、指标、纱线毛羽的表征指标及减少纱线毛羽的方法;8.织物结构参数;9.织物的耐久性、保形性、舒适性、风格等的评价方法及其影响因素;10.纺织材料的品质评定。
建议参考书目:[1]《纺织材料学》,于伟东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年版[2]《纺织材料学》(第三版)]姚穆等主编,中国纺织出版社2001年[3]《高科技纤维》,王曙中主编,纺织工业出版社,1990年《机械设计基础》科目考试大纲层次:硕士考试科目代码:885适用招生专业: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设计及理论、车辆工程、机械工程考试主要内容:1.绪论本课程的内容、性质与任务。
2.机械设计总论①机器的组成;②设计机器的一般程序;③对机器的主要要求;④机械零件的主要失效形式;⑤设计机械零件时应满足的基本要求;⑥机械零件的设计准则;⑦机械零件的设计方法;⑧机械零件设计的一般步骤;⑨机械零件的材料及其选用;⑩机械零件的设计中的标准化。
3.机械零件的强度①材料的疲劳强度;②机械零件的疲劳强度;③机械零件的抗断裂强度;④机械零件的接触强度。
(完整版)纺织材料学(于伟东-纺织出版社)课后答案第⼀章纤维的分类及发展2、棉,⿇,丝,⽑纤维的主要特性是什么?试述理由及应该进⾏的评价。
棉纤维的主要特性:细长柔软,吸湿性好(多层状带中腔结构,有天然扭转),耐强碱,耐有机溶剂,耐漂⽩剂以及隔热耐热(带有果胶和蜡质,分布于表⽪初⽣层);弹性和弹性恢复性较差,不耐强⽆机酸,易发霉,易燃。
⿇纤维的主要特性:⿇纤维⽐棉纤维粗硬,吸湿性好,强度⾼,变形能⼒好,纤维以挺爽为特征,⿇的细度和均匀性是其特性的主要指标。
(结构成分和棉相似单细胞物质。
)丝纤维的特性:具有⾼强伸度,纤维细⽽柔软,平滑有弹性,吸湿性好,织物有光泽,有独特“丝鸣”感,不耐酸碱(主要成分为蛋⽩质)⽑纤维的特性:⾼弹性(有天然卷曲),吸湿性好,易染⾊,不易沾污,耐酸不耐碱(⾓蛋⽩分⼦侧基多样性),有毡化性(表⾯鳞⽚排列的⽅向性和纤维有⾼弹性)。
3、试述再⽣纤维与天然纤维和与合成纤维的区别,其在结构和性能上有何异同?在命名上如何区分?答:⼀、命名再⽣纤维:“原料名称+浆+纤维”或“原料名称+黏胶”。
天然纤维:直接根据纤维来源命名,丝纤维是根据“植物名+蚕丝”构成。
合成纤维:以化学组成为主,并形成学名及缩写代码,商⽤名为辅,形成商品名或俗称名。
⼆、区别再⽣纤维:已天然⾼聚物为原材料制成浆液,其化学组成基本不变并⾼纯净化后的纤维。
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取⾃植物、动物、矿物中的纤维。
其中植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纤维素,并含有少量⽊质素、半纤维素等。
动物纤维主要组成物质为蛋⽩质,但蛋⽩质的化学组成由较⼤差异。
矿物纤维有SiO2 、Al2O3、Fe2O3、MgO。
合成纤维:以⽯油、煤、天然⽓及⼀些农副产品为原料制成单体,经化学合成为⾼聚物,纺制的纤维7、试述⾼性能纤维与功能纤维的区别依据及给出理由。
⾼性能纤维(HPF)主要指⾼强、⾼模、耐⾼温和耐化学作⽤纤维,是⾼承载能⼒和⾼耐久性的功能纤维。
功能纤维是满⾜某种特殊要求和⽤途的纤维,即纤维具有某特定的物理和化学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