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吾腰千钱》教案
- 格式:doc
- 大小:18.65 KB
- 文档页数:7
《吾腰千钱》教案教学设计:吾腰千钱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和解释《吾腰千钱》的主题和情节;2. 学生能够分析故事中的角色和事件,并形成自己的观点和判断;3.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表达对故事的个人看法。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吾腰千钱》这个故事,提问:a. 故事的主要情节是什么?b. 故事的主题是什么?c. 故事中的角色有哪些?他们的性格特点是什么?2. 分组讨论(10分钟):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合作讨论以下问题,并记录下来:a. 故事中的主人公是怎样从一贫如洗到财富滚滚的?b. 故事中的反派角色有哪些?他们又是如何阻挠主人公的?c. 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3. 小组展示(10分钟):每个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展示他们的讨论结果。
其他组员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
4. 个人写作(15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点和判断,以故事中的一个角色为主题,写一篇短文,表达对该角色的看法和评价。
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言和表达能力,对角色的性格、行为或对故事的发展产生的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和阐述。
5. 分享和讨论(10分钟):让学生将自己的文章进行分享,并组织讨论,交流各自的观点和感受。
6. 总结(5分钟):引导学生回顾整个教学过程,总结故事的主题和教会我们的道理。
拓展活动:1. 角色扮演:选取故事中的一个场景,要求学生分组扮演不同的角色,按照剧情进行表演。
2. 创作: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欢的故事情节,写出自己的版本,或者编写故事的延续或结局。
鼓励学生发挥创造力,展示他们对故事的理解和想象力。
评估方式:1. 分组讨论和小组展示的参与度和质量;2. 个人写作的语言表达和观点的合理性;3. 活动中的互动和讨论表现。
教学资源:1. 《吾腰千钱》故事文本;2. 学生笔记本或作业本;3. 演讲稿、投影仪等辅助工具。
教学内容:7. 导入(5分钟):回顾上节课学习的内容,提问学生故事中的主题是什么,以及角色和事件对我们有什么启示。
吾腰千钱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吾腰千钱》这首诗的兴趣。
2. 引导学生了解作者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教学内容:1. 向学生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吾腰千钱》这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述法,向学生介绍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采用朗读法,让学生感受诗歌的意境。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唐诗,激发学生对唐诗的热爱。
2. 向学生介绍诗人白居易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读《吾腰千钱》这首诗,让学生初步感受诗歌的意境。
第二章:新课导入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吾腰千钱》这首诗的字词和句意。
2. 培养学生对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吾腰千钱》这首诗的字词和句意。
2.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1. 采用讲解法,分析诗歌的字词和句意。
2. 采用引导法,让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回顾上一章的内容,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2. 分析《吾腰千钱》这首诗的字词和句意。
3.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
第三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让学生深入理解《吾腰千钱》这首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深入解析《吾腰千钱》这首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法,深入解析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采用分析法,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探讨诗歌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2. 深入解析《吾腰千钱》这首诗的主题和思想内涵。
3.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第四章:诗歌创作1. 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
2. 加深学生对《吾腰千钱》这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以《吾腰千钱》为灵感,进行诗歌创作。
2. 让学生通过创作,表达对诗歌主题的思考和感悟。
教学方法:1. 采用引导法,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教案——构建多元联动的认知体系在教学中,我们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掌握知识,更要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的认知体系。
而构建多元联动的认知体系,是一种把不同领域知识相互联系、相互激发的方法,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如何构建多元联动的认知体系?本文以《吾腰千钱》教学设计教案为例,让我们一起来探讨。
一、教学目标1.了解明清時期商业兴起的背景和条件,阐述商业活动中的“上升期”和“瓶颈期”;2.认识吴兰芝等商人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思路,讲述他们的成功之路;3.分析“效益”和“利润”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利润的产生和分配;4.理解“货币”和“信用”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分析现代商业中货币与信用的作用。
二、教学内容1.商业活动的起源与发展;2.吴兰芝等商人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思路;3.“效益”和“利润”的概念及其关系;4.货币与信用在商业活动中的作用。
三、教学过程1.激发兴趣,导入话题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教具,让学生了解古代商业起源及其历史演变,从而引起学生的兴趣。
2.知识扩展,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兴起的背景和条件,阐述商业活动中的“上升期”和“瓶颈期”接下来,教师应该通过讲解和展示图片、视频等多种形式,让学生了解明清时期商业兴起的背景和条件,阐述商业活动中的“上升期”和“瓶颈期”。
让学生了解到,在明清时期,随着国家政治、经济的稳定与发展,商业活动逐渐兴盛和发展,但同时也遇到了许多困难和挑战。
3.拓展思维,分析吴兰芝等商人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思路,讲述他们的成功之路接下来,教师可以通过展示吴兰芝等商人的经历和创新思路,引导学生分析商人在商业活动中的创新思路,并讲述他们的成功之路。
让学生了解到,在商业活动中,商人需要不断地创新,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4.透视本质,分析“效益”和“利润”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利润的产生和分配在此基础上,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分析“效益”和“利润”概念之间的关系,研究利润的产生和分配。
吾腰千钱课堂教案设计第一章:导入教学目标:1. 引起学生对《吾腰千钱》这首诗的兴趣。
2. 帮助学生理解诗的背景和意义。
教学内容:1. 介绍诗人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朗读并解析《吾腰千钱》的诗意和意象。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来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2.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活动:1. 开场提问:你们对韩愈的了解有多少?2. 介绍韩愈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 朗读《吾腰千钱》并引导学生关注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4. 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如“吾腰千钱”、“骑牛北上”等。
5. 引导学生思考诗歌背后的意义和价值。
第二章:诗歌解析教学目标:1. 帮助学生理解《吾腰千钱》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 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教学内容:1. 分析《吾腰千钱》的诗歌结构和韵律。
2.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分析诗歌的结构和意境。
2. 运用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的方法,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
教学活动:1. 回顾上一章的内容,引导学生进一步深入理解诗歌。
2. 分析《吾腰千钱》的诗歌结构和韵律,如诗句的排列和韵脚的运用。
3. 解读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吾腰千钱”的象征意义。
4. 引导学生进行案例分析和比较分析,探讨诗歌中的深层意义。
第三章:诗歌鉴赏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2. 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美学价值。
教学内容:1. 引导学生欣赏《吾腰千钱》的诗歌美学。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教学方法:1. 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讨论来欣赏诗歌的美学。
2. 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教学活动:1. 引导学生回顾诗歌的内容,关注诗歌的美学价值。
2. 分析《吾腰千钱》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如比喻、拟人等。
3. 引导学生欣赏诗歌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诗歌的音乐美。
4. 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如何相互映衬,形成美学效果。
教学设计教案主题:深度解析古典文学经典——《吾腰千钱》目的:通过学习《吾腰千钱》,让学生深入了解古典文学的经典之作,掌握古典文学的阅读技巧、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
适用对象:初中、高中及大学生教学内容:1.古典文学的概念和意义2.《吾腰千钱》的作者、背景及主题探究3.阅读技巧的培养及运用4.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以及与当下社会的联系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古典文学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认识到古文学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2.通过了解《吾腰千钱》的作者、背景及主题,让学生掌握古典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
3.通过阅读技巧的培养及运用,让学生更好的掌握阅读古文的技巧,提高阅读能力。
4.通过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探讨以及与当下社会的联系,让学生了解到古典文学对于当代社会的启示和影响。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导学生了解古典文学的概念和意义1.进行一些引导性问题的提问,让学生思考古典文学的概念和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古典文学的历史背景和文化内涵,了解其对于中华文化的重要性。
第二步:介绍《吾腰千钱》的作者、背景及主题探究1.介绍古代文人陆游的背景及其对古典文学的贡献。
2.介绍《吾腰千钱》的主题及其在古代社会中的重要性。
3.分析《吾腰千钱》的文学特点和风格,探讨其与古代文学的联系。
第三步:阅读技巧的培养及运用1.引导学生了解古文的阅读技巧,包括:注音、断句、铺排等。
2.通过阅读《吾腰千钱》,让学生深度理解古文的内涵和精神。
3.运用默读、朗读等方法,加强学生的语感。
第四步: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的探讨1.探讨《吾腰千钱》中所体现的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包括:忠诚、信用、勤俭节约等。
2.通过探讨这些文化内涵和人文精神与当下社会的联系,让学生在古典文学中发现当代社会的启示。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文学理论知识,引导学生深度理解古典文学的意义。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古代文人陆游的生平及其文学作品,让学生深度了解这位文学大师。
3.讨论法:通过有针对性的讨论,让学生思考文学与现实社会的联系。
《吾腰千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吾腰千钱》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
2. 能够理解并朗读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3. 能够运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复述故事情节。
4. 提高学生的听说能力,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故事书《吾腰千钱》、教学投影板、图片及单词卡片。
2. 学生准备:学生课本、学生绘本。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和老师口述,引导学生猜测故事的主题,并思考与此主题相关的词汇。
2. 呈现:老师朗读故事《吾腰千钱》,并用投影板呈现故事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
学生跟读并学习发音、意思和用法。
3. 练习:学生分组,师生共同回忆故事情节,并在小组内讨论故事中人物的特点和行为动机。
4. 运用:学生自由发挥,小组合作,为故事编写结局,展示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5. 拓展:老师教授相关词汇和句子的拓展应用,鼓励学生用所学内容编写自己的小故事。
6. 总结:学生回顾并总结所学的词汇、句子和故事情节,开展讨论,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感受。
7. 家庭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复述《吾腰千钱》的故事情节,并试着用所学的词汇和句子编写自己的小故事。
四、教学评价1. 通过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回忆和复述,评价其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2. 通过学生参与小组合作和自由发挥的情况,评价其对所学词汇和句子的运用能力。
3.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总结,评价其对故事中人物特点和行为动机的理解。
五、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朗读故事,并进行角色扮演,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2. 随堂布置学生以课堂上熟悉的句子为素材,编写自己的小故事,并分享给同学。
六、教学过程详细展开1. 导入:教师可以选择展示一些相关的图片,如一个装满钱币的口袋、商人、和谐社区等,通过引导学生的观察能力,让他们猜测故事的主题。
随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讨论相关的词汇,如钱币、商人、理财等。
2. 呈现:教师准备好故事书《吾腰千钱》,并进行朗读。
在朗读过程中,教师可以停顿并解释一些关键词汇,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故事情节。
课文《吾腰千钱》教学设计范文一、教学目标•能够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情节;•能够学会朗读课文,并正确运用语音语调表达课文内容;•能够理解并解释课文中的生词和难句;•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思考和吸收。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理解课文中主要情节和内容,朗读课文;•难点:解释生词和理解难句。
三、教学准备•课文《吾腰千钱》的文本;•绘本或图片展示材料;•单词卡片或单词表。
四、教学过程1. 情境引入(5分钟)教师可以使用绘本或图片展示材料,让学生感受到课文中的背景和情境。
2. 朗读和理解课文(15分钟)教师和学生一起朗读课文,重点理解课文的主要情节和内容。
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关于课文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理解。
3. 生词解释(10分钟)教师带领学生一起解释课文中的生词。
可以使用单词卡片或单词表,帮助学生记忆和理解生词的意思。
4. 语法归纳(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难句,归纳语法结构和用法。
可以让学生一起讨论,提供一些例句进行比较和分析。
5. 朗读和表演(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课文的朗读和角色扮演,通过表演来理解课文的情节和内容。
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些表演细节,增加创造力和合作意识。
6. 思考与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思考和拓展,可以提出一些问题进行讨论,或者让学生写下自己的感悟和想法。
7. 练习和巩固(20分钟)教师设计练习题目,让学生巩固课文的理解和巩固。
可以是选择题、填空题或者问答题等形式,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五、作业布置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回顾课文并进行复习和巩固。
作业可以包括朗读课文、背诵重要句子或者写一篇小作文等。
六、教学效果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朗读和表演情况、听取学生的问题和回答,并通过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来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反思教师可以针对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反思,并针对下一次教学进行调整和改进。
同时,教师也可以听取学生的反馈和意见,帮助自己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
《吾腰千钱》教案
下面是出guo为大家的《吾腰千钱》教案,欢迎大家阅读。
更多《吾腰千钱》教案请关注出guo北师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栏目。
知识目标:
1.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
2.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
3.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一、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道有趣的选择题,老师手中有四张卡片。
上面分别写着“A——生命”“B——尊严”“C——金钱”“D——自由”,(出示卡片)那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卡片?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为了“金钱”却舍弃“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吾腰千钱》(出示课题)
2.读课题、解题。
解题:“千钱”——“一千个铜钱”。
师:一千个铜钱呀,那分量一定很?(重)
二、初读。
1.简介作者。
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柳宗元,谁来介绍一下他?
指名交流资料,师再补充。
(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2.轻声自由地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课件出示生字读音,正音)
3.指名读文言文。
正音。
引导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记忆:
咸:全、都。
程度副词。
善:同“擅”,擅长。
甚:特别,非常。
绝:横渡。
济:(jì)渡,到。
组词:救济。
多音字,ji 第三声。
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
有顷益怠:过了一会儿,更加疲惫无力了。
中济:渡到江中.汝:(rǔ) 你的意思。
去:丢掉。
侣:同伴。
是以:所以。
氓:(méng)百姓,也指“萌”。
组词:群氓。
多音字,mang第二声。
组词:流氓,指流浪的神经病。
且:将要。
遂:于是,就。
皆:全、都。
弃:丢弃。
蔽:蒙昧、愚蠢。
何以货为:要钱财干什么。
(还指财物)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4.齐读文言文。
(课件出示已经标记节奏、停顿的文言文)
三、再读。
1.自学。
默读课文。
要求:借助注释,结合译文理解课文内容。
不懂之处请勾画出来,待会儿与同桌讨论。
(点击课件,出示注释)
2.谁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两生复述故事。
(甲、乙分别复述。
)
3.挖掘人物内心,朗读体会。
过渡: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吧。
(1)我们平常写作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通过人物的什么?谁来
说说?
预设:.人物描写可以通过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
(2)师:那本文在描写“溺水者”时,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呢?
预设:两种。
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语言:“吾腰千钱,重,是以后。
”(点课件)
动作:①不应,摇其首。
②又摇其首,遂溺死。
(点击句子) (4)你觉得溺水者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他十分贪婪和愚蠢,在生命垂危之时都那么固执,真是要钱不要命。
板书贪婪固执 (愚蠢)
(5)那他的同伴呢?用“——”勾画出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并分析人物性格。
语言: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②“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
何以货为?”
(6)你认为同伴怎样? 关切焦急
(7)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
那为什么要写他的同伴呢? 用同伴来衬托出溺水者的愚蠢、贪婪、固执、要钱不要命。
4.分角色朗读。
四、发挥想像、加深理解
1.落水者的心理活动怎样呢?(看图片展开想象)
预设1:他可能第一次摇头时想:我辛辛苦苦挣的钱怎么能说扔就扔呢。
使把劲儿,我就可以游过去的,钱对于我来说比什么事都重要。
预设2:第二次摇头时可能想:都快到头了,再用把劲一定可以到对岸,那时他们就会夸奖我游泳技术高啊!
2.如果你是落水者,你会怎么做呢??(看图片展开想象)
3.人生短暂,生命只有一次。
人在一生中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
失去了金钱可以再赚,若一旦没有了生命,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了。
一味地追求金钱必将使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是生命。
五、小结
1、是呀,追求金钱与利益无可厚非,但一个懂得人生价值的人,绝不会把金钱作为首选目标。
要知道,生命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
(板书:生命)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珍惜世界上那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吧。
2、此时此刻,你一定感慨万千,也许你想对自己说,也许你想对那位溺水者说,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教法理念:
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
教学目标:
1、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的含义。
2、借助译文,弄懂重点字词的含义。
3、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4、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取舍”。
教学重点:
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
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所具有的
现实意义。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大家以前学过那些寓言呢?寓言故事有什么特点呢?
用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讽刺一类人或一种现象,也就是我
们经常说的“小故事,大道理”(板书)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则寓言,看看能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生交流汇报)
二、交流:
(一)(1)简介作者柳宗元。
(2)结合译文理解重点字词。
(二)(1)在以前学习中我们运用过多种学习方法,谁来告诉大家,你以前是怎样学习寓言故事的?
(2)今天老师给大家推荐一种新的学习语言的方法,出示小黑板。
一读正确流利
二说主要内容
三悟寓意道理
四会学以致用
三、深入学文:
下面我们一起用新方法学习本课。
(1)请同学们借助译文和手中的工具书读懂读顺课文,并标出文中疑难字词。
师引导释疑后指明读文正音并齐读。
(一读)
(2)下面请大家自读课文并结合译文告诉大家这则寓言讲了一
个什么故事?
指名汇报。
(二说)
(3)这则故事随很短小,但是对什么的描写特别多?(三悟) (明确对语言描写,对话特别多)
(4)那处对话给你的感触最深?你能想象当时她是怎么想的吗? 分角色朗读。
(5)故事大家都了解了,那么在故事中你认为谁对谁错?为什么? 学生谈自己的理解,有理即可。
(6)在金钱与生命之间,同学们知道了孰轻孰重,落水者选择了
金钱,而失去了生命,这就告诉我们在关键时刻要懂得取舍,不然就会想落水者一样得不偿失。
(7)金钱对我们来说很重要,那你的生活中金钱是否占据最重要的地位呢?那你认为什么才是生活中最值的珍惜的呢?
学会僧结合自己实际谈理解。
四、拓展延伸
请同学们回顾一下这节课的学习方法,我们知道了也了解了,重要的时能不能学以致用?检验你们的时候到了。
(出示《鲁人执竿》)生以“三读法自学。
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