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习题
- 格式:doc
- 大小:20.50 KB
- 文档页数:1
第四章 收入分配:效率与公平一、单选题下列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请把所选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我国正在健全生产要素按贡献与分配的制度,之所以要按生产要素分配,是因为( )A. 要注重生产与积累的关系B. 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人利益之间的关系C. 要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D. 要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社会保障之间的关系2.下列关于效率与公平之间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公平是效率的物质保证B .效率与公平之间存在矛盾,二者不能兼得C .注重效率有利于调动人们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D .公平是效率提高的保证3.名义收入的计算公式是( ) A.100%CPI =⨯名义收入实际收入 B.%100名义收入实际收入⨯=PPI C.%100实际利率名义收入实际收入⨯= D %100名义利率名义收入实际收入⨯=4.基尼系数可以从劳伦斯曲线中计算,基尼系数的提高表示()A.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增加B 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的减少C .劳伦斯曲线向45度线移动D.收入分配不平均程度没有改变5. 收入绝对平均时,基尼系数( )A.大于0B.等于0C.大于0小于1 D等于16.按照国际上通用的标准,表示收入比较平均的基尼系数为:()A.0.2以下B.0.2-0.3C.0.3-0.4D.0.4-0.57.当劳伦斯曲线和绝对不平均线所夹面积为零时,基尼系数()A.等于0B.等于1C.等于无穷大D.不能确定8.下列哪种情况所对应的收入分配最为平均()A.基尼系数为0.15 B.基尼系数为0.25 C.基尼系数为0.3 D.基尼系数为0.459.收入分配的平等标准是指()A.按社会成员的贡献分配国民收入B.按社会成员对生活必需品的需要分配国民收入C.按公平的准则来分配国民收入D.按效率优先的原则来分配国民收入10.衡量社会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曲线是()A.洛伦兹曲线B.菲利普斯曲线C.契约线D.工资曲线11.如果收入分配不均等,洛伦兹曲线就会()A.越直B.越长 C越小 D.越弯曲12.社会公平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因素。
(一)1.目的练习逐步结转分步法及成本还原。
2.资料某企业A产品生产分两个步骤,分别由第一、第二两个生产车间进行。
第一车间生产成品,交半成品库验收,第二车间按所需半成品数量向半成品库领用;第二车间所耗半成品费用按全月一次加权平均单位成本计算。
两个车间月末在产品均按定额成本计价.该企业采用按实际成本结转的逐步结转分步法计算A产品成本.第一、第二两个车间月初、月末在产品定额成本资料及本月生产费用资料见“产品成本明细账”;自制半成品月初余额、本月第一车间完工半成品交库数量及本月第二车间领用自制半成品数量见“自制半成品明细账”.解:产品成本明细账车间名称:第一车间产品名称:半成品A自制半成品明细账半成品名称:半成品A 单位:件产品成本明细账产成品成本还原计算表(二)1.目的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综合结转分步法.2.资料某企业生产甲产品,分三个生产步骤进行生产。
该企业设有第一、第二、第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甲产品由这三个车间顺序加工而成。
成本计算采用综合结转法。
原材料在第一车间开始加工时一次投入,半成品不通过中间仓库收发,上一步骤完工后全部交由下一步骤继续加工。
月末在产品按约当产量法计算,各车间月末在产品完工程度均为50%。
该企业本年5月份有关成本计算资料如表1、表2所示。
表1产量记录表2月初在产品成本和本月发生费用表3产品成本计算单135070÷(88+16)=1298。
75 24960÷(88+16×50%)=260 19200÷(88+16×50%)=200表4产品成本计算单173890÷(8050%)=326。
6表5产品成本计算单244450÷(96+4)=2444.5 34300÷(96+4×50%)=350 23520÷(96+4×50%)=240表6(三)1.目的练习产品成本计算的平行结转分步法.2.资料某厂设有三个基本生产车间,第一车间生产甲半成品,交第二车间继续加工,第二车间生产乙半成品,交第三车间生产丙产成品。
第四章中国共产党成立和中国革命新局面重要知识点1.五四运动前的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时代背景、内容、意义和局限性2.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初步传播3.五四运动爆发的时代背景、原因和历史意义4.中国共产党的早期组织及活动5.中国共产党成立及其意义6.国共合作和大革命的进行7.大革命的失败及其教训练习题一、选择题(一)单选题1、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毛泽东D、瞿秋白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A、中共二大B、中国共产党的成立C、中国无产阶级的产生D、五四运动3、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
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
批评时政,非其旨也。
”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A、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B、他对资本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D、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4、中国共产党第一次提出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是在()A、中共“一大”会议上B、中共“二大”会议上C、中共“三大”会议上D、中共“四大”会议上5、下列哪篇文章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
()A、《法俄革命之比较观》B、《庶民的胜利》C、《Bolshevism的胜利》D、《我的马克思主义观》6、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历史舞台是在( )A、辛亥革命B、新文化运动C、五四运动D、中国共产党成立7、1924年1月,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的宣言对三民主义作出了新的解释。
新三民主义成为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究其原因,是由于新三民主义的政纲()A、同中国共产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基本一致B、把斗争的矛头直接指向北洋军阀C、体现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三大革命政策D、把民主主义概括为“平均地权”8、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是()A、三民主义B、共产主义思想C、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D、新三民主义9、1928年12月,宣布东北三省“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的是()A、张作霖B、郭松龄C、张学良D、张作相10、1920年8月,()翻译的《共产党宣言》中文全译本公开出版。
第四章教育目的练习题一、选择题:1、()是全部教育活动的主题和灵魂,是教育的最高理想。
A、教育方针B、教育政策C、教育目的D、教育目标2、教育目的规定了教育活动所应培养的人才质量和规格,实际上就是规定了教育活动的最大方向,这体现了教育目的的()A、调控功能B、导向功能C、评价功能D、激励功能3、()即是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又是教育活动的归宿A、教育目的B、教育任务C、教育内容D、教育规律4、教育目的可以发挥下列哪几种作用?()A、导向、规范和权威作用B、激励、评价和统一作用C、导向、激励和评价作用D、宣传、引导和激励作用5、教育目的是社会需求的集中反映,它集中反映了()A、教育性质B、教育任务C、教育规律D、教育内容6、“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体现了()的教育目的观。
A、教育无目的B、社会本位论C、科学本位论D、个人本位论7、教育目的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身心素质作出规定,二是就教育所要培养出的人的()作出规定。
A、社会价值B、个人价值C、素质结构D、人才规格8、社会本位教育目的论的代表人物是()A、涂尔干B、卢梭C、赞可夫D、福禄培尔9、我国教育目的制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价值取向B、个人本位价值取向C、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D、政治本位价值取向。
10、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A、理论联系实际B、做到因材施教C、实现教育机会均等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1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和基础教育阶段,学校教育必须做到“两个全面”,即()A、全面普及义务教育,全面扫除青壮年文盲B、全面进行教育改革,全面发展职业教育C、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D、全面发展,面向全体12、18世纪法人的思想家、教育家卢梭认为“什么是教育目标······这就是自然的目标”,这是“()”决定教育目的的观点。
第四章存货习题一、名词解释1.存货 2.先进先出法 3.加权平均法 4.永续盘存制 5.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 6.原材料7.低值易耗品8.包装物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各项目中,不属于存货范围的有()。
A.委托外单位加工的材料B.正在运输途中的外购材料,货款已付C.接受外单位委托代销的商品D.已作销售但购货方尚未运走的商品2、存货入账价值的基础应采用()。
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计划成本或定额成本3、存货的归属以()为划分标准。
A.法定产权B.经济用途C.存放地点D.交货时间4、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采用()计价可使期末库存材料的价值最接近市场价格。
A.先进先出法B.计划成本法C.加权平均法D.移动平均法5、在物价变动的情况下,采用()计价可使发出材料的成本最接近现时的成本水平。
A.先进先出法B.后进先出法C.加权平均法D.移动平均法6、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采用()计价会使当期净利润最大。
A.先进先出法B.计划成本法C.加权平均法D.移动平均法7、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计价方法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A.先进先出法B.计划成本法C.加权平均法D.移动平均法8、企业外购材料验收入库时发现的短缺和毁损,如属途中合理损耗,应作如下处理()。
A.若未付款,应拒付货款B.若已付款,应向供应单位索赔C.列入营业外支出D.相应提高入库材料的实际单位成本,不再另作账务处理9、某企业采用毛利率法计算发出存货成本。
2005年1月份实际毛利率为30%,2月初的存货成本为160 000元,2月份购入存货成本620 000元,销售收入为950 000元。
该企业2月末存货成本为()元。
A.665 000B.495 000C.285 000D.115 00010、某商品流通企业期初库存商品成本为30万元,售价总额为43万元,当期购入商品的实际成本为67.5万元,售价总额为107万元,当期销售收入为110万元。
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是( )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简单劳动和复杂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2.资本的本质是( )A.购买生产资料的货币B.购买商品的货币C.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D.购买劳动力的货币3.绝对剩余价值的产生是( )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C.工人必要劳动时间不变,延长工作日的结果D.工人工作日不变,缩短工人必要劳动时间的结果4.区分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依据是( )A.它们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B.它们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C.它们在生产使用价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它们在流通中采取的形态不同5.资本周转时间包括( )A.购买时间和生产时间B.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C.购买时间和销售时间D.生产时间和销售时间6.根据生产资本不同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可将其划分为( )A.不变资本、可变资本B.货币资本、商品资本C.借贷资本、银行资本D.固定资本、流动资本7.在下列生产要素中既属于不变资本又属于固定资本的是( )A.厂房、设备B.原料C.燃料D.劳动力8.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基本实现条件是( )A.I(v+m)=II c B.I (v+m)+I I (v+m)=I I (c+v+m)C.I(c+v+m)=I c+I I c D.I (v+m)>II c9.利润率和剩余价值率在量上( )A.二者相等B.利润率大于剩余价值率C.利润率小于剩余价值率D.二者没有关系10.使用价值不同的商品可以以一定的数量比例关系相交换,是因为它们都有( )A.价值B.效用C.交换价值D.价格11.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是( )A.价值规律B.剩余价值规律C.货币流通规律D.社会再生产规律12.纺织厂的资本家购买了棉花是作为( )A.流动资本B.固定资本C.可变资本D.剩余资本13.劳动力商品的最重要的的特征是()A.劳动力存在于健康的人体内B.劳动力的使用价值是剩余价值的源泉C.劳动力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成为商品D.劳动力价值的决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14.作为商品的计算机软件,其价值的物质承担者是()A.软件磁盘本身B.软件的有用性C .购买软件的货币D.应用软件的计算机15.在下列经济行为中,属于货币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是()A.顾客用10元钱可购买5斤苹果B.顾客购买了5斤苹果,一周后付款10元C.顾客用10元钱购买了5斤苹果D.顾客向水果店以每年2元的价格预定5斤苹果16.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资料的价值()A.是逐渐消失的B.能发生价值增殖C.借助于具体劳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D.借助于抽象劳动而再生产出来17.资本主义商品个别价值低于社会价值的差额形成()A.超额剩余价值B.超额利润C.平均利润D.商业利润18.反映资本家对雇佣工人剥削程度的是()A.利润率B.利息率C.剩余价值量D.剩余价值率19.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都是依靠()A.延长工人工作日而获得的B.提高劳动生产率而获得的C.降低工人的工资而获得的D.增加剩余劳动时间而获得的20.相对剩余价值的获得是()A.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B.一个生产部门提高劳动生产率的结果C.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的结果D.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高于部门的结果单项选择题参考答案1.C 2.C 3.C 4.B 5.B 6.D 7.A 8.A 9.C 10.A 11.A 12.A 13.B 14.B 15.C 16.C 17.A 18.D 19.D 20.C二、不定项选择题1.商品是( )A.用来交换的劳动产品B.具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的劳动产品C.具有价值而没有使用价值的劳动产品D.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2.在资本主义条件下,社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会导致( )A.商品价值下降B.劳动力价值上升C.劳动力价值下降D.相对剩余价值增加3.通过对G-W-G′资本总公式的分析,可以发现( )A.追求剩余价值是资本运动的目的B.资本是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C.剩余价值是在流通中产生的D.剩余价值不是在流通中产生的,但不能离开流通4.生产时间包括()A.劳动时间B.正常停工时间C.自然力对劳动对象独立发生作用的时间D.生产资料储备时间5.使用价值和价值是商品的两因素,两者的关系是( )A.有使用价值就有价值B.有价值就有使用价值C.有使用价值不一定有价值D.没有使用价值就没有价值6.下列选项中,属于货币支付手段的有( )A.地租B.租金C.工资D.债务7.货币是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它的基本职能有( )A.价值尺度B.流通手段C.贮藏手段D.支付手段8.资本主义社会中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基本条件是()A.劳动者没有人身自由B.劳动者有人身自由C.劳动者除劳动力以外一无所有D.劳动者必须具备高水平的技能9.产业资本的循环所经历的三个阶段中,有( )A.两个属流通阶段,一个是属于生产阶段B.一个属流通阶段,两个属于生产阶段C.两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D.一个属于购买阶段,一个属于销售阶段,一个属于生产阶段10.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职能形式是()A.货币资本B.生产资本C.商品资本D.固定资本11.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再生产)周期经历的阶段有()A.危机B.萧条C.复苏D.停滞12.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主要表现有()A.各个企业内部生产的有组织性与整个社会生产的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B.社会日益增长的需求与生产发展缓慢之间的矛盾C.社会生产无限扩大趋势与劳动人民有支付能力的需求相对缩小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13.产业资本的循环是()A.买和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统一B.资本生产和商品生产的统一C.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D.三种资本循环形式的统一14.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因素有()A.生产时间B.流通时间C.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比例D.固定资本的周转速度15.资本主义农场的役畜、种畜和奶牛等属于()A.固定资本B.流动资本C.不变资本D.可变资本16.资本家用于购买原材料的那部分资本属于( )A.不变资本B.可变资本C.固定资本D.流动资本17.增加相对剩余价值生产主要是靠( )。
习题4.1选择填空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B 、 提高输入电阻C 、稳定放入倍数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差模输入电压为v id ,共模输入电压为v ic ,则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0mV __,v ic =_50mV __;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100mA __,v ic =_0mA__;当v i1=50mV ,v i2=0V 时,v id =_50mV __,v ic =_25mA 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 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__A 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 、 g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 c 输出电阻 d 输出功率 e 电源提供的功率 f 效率 g 管耗)7、功率放大电路中,___甲类____功率放大电路导通角最大;_____乙类___功率放大电路效率较高。
(甲类、乙类、甲乙类) 8、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 、只有一个功放管B 、 静态电流过大C 、管压降过大4.1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1所示。
已知晶体管1T 和2T 的50=β,并设U BE (on )=0.7V,r bb ’=0,r ce =∞。
(1)求V 1和V 2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U CQ 和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
(2)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差模输出电阻R od 。
会计基础第4章练习1一、单选题2、某企业购买材料一批,买价3000元,增值税进项税额510元,运杂费200元,开出商业汇票支付,但材料尚未收到,应贷记()科目。
A、材料采购B、原材料C、应付票据D、银行存款正确答案:C9、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应转入()科目。
A、其他应付款B、资本公积C、其他业务收入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D12、计提车间管理人员的工资应记入()的贷方。
A、应付职工薪酬B、生产成本C、管理费用D、制造费用正确答案:A14、某企业生产车间主任出差归来,报销会议费等差旅费1560元,应借记()科目。
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制造费用D、销售费用正确答案:C15、下列属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的项目是()。
A、公允价值变动损益B、营业外支出C、资本公积-其他资本公积D、营业外收入正确答案:C 22、下列应列入其他业务收入核算的有()。
A、材料销售收入B、固定资产出售收入C、商品销售收入D、无形资产出售收入正确答案:A30、年终结账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余额()。
A、在借方B、无余额C、既有可能在贷方又有可能在借方D、在贷方正确答案:C32、下列票据中,应通过“应收票据”科目核算的是()。
A、银行本票B、商业汇票C、现金支票D、银行汇票正确答案:B38、下列应确认为营业外支出的是()。
A、离退休工资B、固定资产处置净损失C、材料销售损失D、借款费用正确答案:B40、通常,长期借款在构建的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发生的费用,应作为()列支。
A、固定资产B、财务费用C、在建工程D、营业外支出正确答案:B42、下列期末应转入“本年利润”科目借方的是()。
A、所得税费用B、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C、应交税费-应交消费税D、应交税费-应交营业税正确答案:A45、需要按期估计坏账损失的坏账核算方法是()。
A、直接转销法B、净价法C、备抵法D、总价法正确答案:C51、年终结账后,“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贷方余额表示()。
第四章分子结构习题1。
是非判断题1-1化学键是相邻原子与原子(或离子与离子)之间的强烈相互作用。
1—2 50Sn2+是18+2电子构型,50Sn4+是18电子构型。
1-3 Al3+,Ba2+,Si(IV)的电子构型都属于8电子构型.1-4具有未成对电子的两个原子相互接近时可以形成稳定的共价键.1—5原子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等于基态原子的未成对电子数。
1-6σ键的特点是原子轨道沿键轴方向重叠,重叠部分沿键轴呈圆柱形对称。
1-7一般来说,σ键的键能比π键键能小。
1—8 s电子与s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是σ键,p电子与p电子配对形成的键一定为π键.1—9两个σ键组成一个双键.1-10键的强度与键长无关。
1-11所有非金属元素之间形成的化合物都不是离子化合物。
1—12μ=0的分子,其化学键一定是非极性键.1—13共价键具有饱和性的原因在于每个原子提供一定数目的自旋方向相反的未成对电子。
1—14原子核外有几个未成对电子,就能形成几个共价键。
1-15共价键类型可以分为σ键和π键,π键的键能小于σ键的键能,因此π键的稳定性弱于σ键. 1—16烷烃分子中C-H键的键能为413 KJ·mol -1,因此提供413KJ·mol -1的能量能使甲烷和乙烷分子中C-H键断裂。
1-17沿键轴方向的s轨道和p轨道进行重叠可形成π键。
1-18原子轨道相互重叠应满足最大重叠原理,所以沿键轴以“头碰头”方式才能成键。
1—19原子轨道之所以要发生杂化是因为能增大成键能力。
1—20 sp3杂化是,s轨道的主量子数和p轨道的主量子数可以是不同的,也可以是相同的。
1-21 1个s轨道和3个p轨道,形成1个sp3杂化轨道.1-22在sp,sp2,sp3杂化中,杂化轨道的成键能力随s轨道成分增多而增强。
1-23发生轨道杂化的原子轨道可以具有成对电子。
1-24原子轨道发生杂化,若轨道上有孤对电子存在,这类杂化是不等性的。
1-25 NH3和H2O分子中的中心原子都是发生sp3杂化,但氧原子的2对孤对电子占据2 个杂化轨道而产生更大的斥力,使O—H键键角大于氨分之中N—H键键角。
第四章生产理论一、简答题1.解释下列概念:边际产量、边际产量递减、固定成本、可变成本、平均成本、平均固定成本、平均可变成本、边际成本、利润、总成本、总收益。
2.规模收益与可变收益在性质上有什么区别?3.分别陈述规模收益递增、不变、递减的原因。
4.何谓U型成本?二、选择题1.生产函数是指()A.企业不断进行投入的活动B.企业将投入转化为产出的过程C.企业从生产到销售的全过程D.企业研究和开展的活动2.不变投入是指()A.在生产过程中不变的投入B.在短期内数量不会发生变化的投入C.与产出没有关系的投入D.其物质运动处于静止状态的投入3.可变投入是指()A.企业采购数量经常变动的投入B.在短期内企业的产出数量随之变化的投入C.企业生产中不稳定的投入D.企业生产中容易被消耗的投入4.从长期来说,投入()A.可分为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B.只有不变投入C.只有可变投入D.基本上是可变投入5.从经济学的意义上看,长期与短期的划分()A.要视企业的生产特点来确定B.以企业实现赢利的时间来确定C.以一年为界限,一年之内为短期,一年之上为长期D.一年之内为短期,五年以上为长期6.一个企业的规模的大小()A.决定了企业在短期中生产产出的下限B.决定了企业在长期中生产产出的下限C.决定了企业在短期中生产产出的上限D.决定了企业在长期中生产产出的上限7.全部产品与边际产品的关系是()A.边际产品为极大值,全部产品为极大值B.边际产品为零,全部产品为极大值C.全部产品与边际产品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D.全部产品为零,边际产品为零8.平均产品与全部产品之间的关系是()A.平均产品的为极大值,全部产品也是极大值B.平均产品是零,全部产品也是零C.平均产品是零,全部产品是极大值D.平均产品与全部产品没有必然的联系9.平均产品与边际产品之间的关系是()A.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上升B.边际产品下降,平均产品上升C.边际产品大于平均产品,平均产品上升D.边际产品小于平均产品,平均产品上升10.可变投入常数收益是指()A.可变投入始终保持常数B.可变投入所产生的产出始终保持常数C.可变投入的边际产品保持常数D.可变投入的平均产品达到极大值11.可变投入递增收益是指()A.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大B.前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后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大C.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一样大D.每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都是正数12.可变投入递减收益是指()A.可变投入的数量变得越来越少B.产出数量变得越来越少C.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大D.后一个投入单位所产生的产出比前一个单位投入所产生的产出来得少13.边际产品为极大值,说明()A.该点是全部产品从正值到负数的拐点B.该点是平均产品从正值到负数的拐点C.该点是边际产品从正值到负数的拐点D.该点是边际产品从上升到下降的拐点14.当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为常数时,说明()A.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B.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ⅡC.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Ⅲ D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与Ⅱ之间15.当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为递减时,说明()A.企业生产有可能处于阶段ⅠB.企业生产一定处于阶段ⅡC.企业生产一定处于阶段ⅢD.企业生产一定处于阶段Ⅰ与Ⅱ之间16.当企业可变投入平均产品下降,但是正值时()A.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B.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ⅡC.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ⅢD.企业生产处于阶段Ⅰ与Ⅱ之间17.最佳生产阶段是()A.阶段ⅠB.阶段ⅡC.阶段ⅢD.各阶段都有可能18.所谓企业生产最佳阶段是指()A.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上企业的生产效率达到的最佳水平的产出范围B.在现有的生产规模上企业要实现最大利润的产出范围C.企业为追求最佳的产出效率而寻求的最佳规模范围D.企业为实现最大利润而寻求的最佳规模范围19.规模收益递减说明()A.企业生产的结果必然是没有利润的B.企业生产的结果必然是有利润的C.企业生产的结果必然是亏损的D.企业生产仍有可能赢利20.规模收益与可变投入收益两者是()A.一回事B.基本上是一回事C.分别说明企业长期和短期生产的收益性质D.分别说明不变投入和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21.机会成本是指()A.生产过程中的消耗记录B.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C.生产和经营过程中的消耗记录D.因从事某项业务而放弃别的业务的最高代价22.机会成本的数额大小()A.是可以通过历史成本资料估算的B.是可以通过与别的收益情况作比较加以推算的C.是可以通过审计而获得的D.是可以通过数理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计算而得23.所谓成本函数是指()A.成本是购买各种投入的开支B.成本是产出的函数C.成本是消耗料工费的记录D.成本是直接开支与间接开支之和24.短期成本与长期成本的区别()A.以一年为界限,一年之内为短期,一年之上为长期B.是以五年为界,五年之内为短期,五年以上为长期C.与生产函数的短期与长期划分的原则一样D.与生产函数的短期与长期划分的原则不一样25.可变投入递增收益,反映在短期成本函数上()A.必然是递减成本B.必然是常数成本C.必然是递增成本D.要视具体情况而定26.不变成本与产出数量的关系是()A.没有直接关系B.随产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与产出数量成正比D.与产出数量成反比27.单位不变成本与产出的关系的()A.没有直接关系B.随产出数量的增加而增加C.与产出数量成正比D.与产出数量成反比28.边际成本与平均成本的关系是()A.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上升B.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边际成本下降C.边际成本大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D.边际成本小于平均成本,平均成本上升29.如果一个企业有两个生产相同产品的工厂,一个规模大,一个规模小,企业安排生产的原则是()A.先安排规模大的工厂生产,后安排生产规模小的工厂生产B.先安排规模小的工厂生产,后安排生产规模大的工厂生产C.主要安排在规模大的工厂生产,少部分安排在规模小的工厂生产D.根据每增加一个单位的产出,哪个工厂的边际成本低,就安排哪个工厂生产30.单位成本与企业规模的关系是()A.两者成正比B.两者成反比C.两者的关系是不确定的D.无论企业规模如何变化,单位成本不变31.企业最佳规模的选择的标准是()A.根据市场的需求量选择能达到较低单位成本的规模B.选择能达到最低单位成本的规模C.选择能达到最大产出的规模D.根据市场的需求量选择能达到最低边际成本的规模32.如果规模过大,反映在单位生产成本上()A.必然是单位不变成本过大B.必然是单位可变成本过大C.必然是单位不变成本过小D.必然是单位可变成本过小33.投入品的价格与单位成本的关系是()A.两者成正比B.两者成反比C.两者保持常数D.两者无相关关系34.长期成本曲线表现为U型,说明()A.与规模收益性质有关B.与企业生产的外部性有关C.与投入品的价格先下降后上升有关D.与可变投入的收益性质有关二、判断题1.可变投入是价格和数量都可以发生变化的投入()2.不变投入是指在短期内不会随产出数量变化的投入()3.只有当边际产品下降时,总产出才会下降()4.可变收入递减规律说明要增加相同数量的产出可变投入应以递减比例增加()5.生产阶段Ⅱ开始于边际产品递减点()6.如果各种投入增加的比例是10%,产出增加的比例是8%,说明这是可变投入递减收益()7.边际产出是指增加一个产出单位所要增加的投入的数量()8.如果可变投入出现递减收益,说明总产出一定是下降的()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报酬递减规律的不适用的()10.随着生产技术的变化,生产函数也发生变化()11.生产函数与投入的价格变化没有直接的关系()12.由于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作用,边际产品总是会小于平均产品()13.边际产品曲线总是与平均产品曲线的极大值点相交()14.只要总产出是下降的,那么边际产品必然是负数()15.边际产品下降,总产出必然下降()16.生产函数是表示企业在一定时期内可能达到的最大产出()17、如果规模收益递减,说明可变投入收益也一定递减()18.只要边际产品上升,平均产品也一定上升()19.如果总产出达到了极大值,那么边际产品曲线就会与平均产品曲线相交()20.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的划分的标准是时间()21.如果一块农田既可以种蔬菜,也可以种粮食,结果种了粮食,所以,它的机会成本是与种粮食有关的各种花费()22.有企业中,工人是不可以随意解雇的,即使没有任务,也只能下岗,领取下岗工资,下岗工资可以理解为可变成本()23.在长期中所有成本都是可变成本()24.如果“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那么,要了鱼,它的机会成本就是熊掌()25.如果一台机器可用来生产两种产品:甲产品和乙产品。
第四章财务决策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成本概念中,不属于相关成本的是()。
A.边际成本 B.差别成本 C.沉没成本 D.可延缓成本2.在不确定决策中,选择最大后悔值中的最小值的方法称为()。
A.大中取大法 B.小中取小法 C.大中取小法 D.平衡选择法3.如果亏损产品的生产能力不能转移,在何种条件下,应停止生产。
()A.单价大于变动成本 B.单位边际贡献大于1C.变动成本率大于1D.边际贡献总额大于零4.下列属于筹资决策的是()。
A.筹资方式选择 B.设备购置 C.应收帐款的催收 D.利润的分配5.有关产品深加工决策中,产品的()是沉没成本。
A.加工前的变动成本 B.加工前的固定成本C.加工前的所有成本D.加工时的变动成本6.在经济决策中应由中选的最优方案负担的、按所放弃的次优方案潜在受益计算的那部分资源损失,就是所谓()。
A.增量成本B.机会成本C. 专属成本D.沉没成本7.下列属于投资范畴的是()。
A.股票买卖 B.银行借款 C.商品赊销 D.现金股利8.下列属于筹资决策的有()。
A.信用标准选择决策B.资本结构决策C.设备更新决策D.股利分配决策9.按重要程度分类的决策()。
A.长期决策和短期决策B.战略决策和战术决策C.确定性决策和不确定性决策D.独立决策和互斥决策10.下列不属于财务决策的原则是()。
A.择优原则B.双方交易原则C.信息原则D.系统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属于短期财务决策内容的是()。
A.产品的转停产 B.新建厂房 C.购买股票 D.新产品的品种决策2.下列属于财务决策系统的构成内容的是()。
A.决策者 B.决策对象 C.信息 D.决策理论和方法3.短期财务决策中必须考虑的因素有()。
A.相关收入 B.相关成本 C.相关业务量D。
现金净流量4.不确定条件下的决策分析可采用的方法有()A.概率分析法 B.大中取小法 C.小中取大法 D.折衷决策法5.确定性的财务决策方法有()。
第四章存货习题第四章存货习题第四章存货一、单项挑选1.某企业月初库存a商品180件,每件2520元;月中又购进两批a商品,其中一次是54件,每件2880元,另一次是180件,每件2700元。
则月末a商品的加权平均单价为()元。
a.2772b.2952c.2775d.2645.22答案d2.通过实物盘点先确定期末结存存货的数量,然后推算出本期发出存货的数量,这种方法称为()a.现金制b.权责出现制c.实地资质审查制d.永续资质审查制答案c3.某企业因火灾原因盘亏一批材料200000元,该批材料的进项税为34000元。
收到各种赔款20000元,材料入库5000元。
报经批准后,应计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金额为()元。
a.209000b.214000c.234000d.175000答案a4.下列原材料相关损失项目中,应计入营业外支出的是()a.计量差错引发的原材料科穴b.自然灾害导致的原材料损失c.原材料运输途中出现的合理损耗d.人为责任导致的原材料损失答案b5.原材料已经验收入库,月末结算凭证未到,可按材料合同价款入账,应作的会计分录为()。
a.筹钱:物资订货b.筹钱:原材料贷:应付账款贷:应付账款c.借:物资采购d.借:原材料贷款:其他应付款贷款:在途物资答案b6.某企业月初结存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00000元,本月收入原材料的计划成本为300000元,本月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为160000元,原材料成本差异的月初数为6000元(超支),本月收入材料成本差异为1000元,(节约)。
则该企业月末原材料的实际成本为()。
a.243000b.240000c.245000d.250000答案a7.存货使用先进先出法展开核算的企业,在物价上涨的情况下将可以并使企业().a.期末库存升高,当期利润增加b.期末库存降价,当期损益减少c.期末库存增高,当期利润增加d.期末库存降价,当期损益减少答案a8.下列各项支出中,不计入存货成本的是()。
第四章 存储器一、 填空题1. 计算机中的存储器是用来存放 的,随机访问存储器的访问速度与 无关。
√2. 主存储器的性能指标主要是 、 存储周期和存储器带宽。
√3. 存储器中用 来区分不同的存储单元,1GB= KB 。
√4. 半导体存储器分为 、 、只读存储器(ROM )和相联存储器等。
√5. 地址译码分为 方式和 方式。
√6. 双译码方式采用 个地址译码器,分别产生 和 信号。
√7. 若RAM 芯片内有1024个单元,用单译码方式,地址译码器将有 条输出线;用双译码方式,地址译码器有 条输出线。
√8. 静态存储单元是由晶体管构成的 ,保证记忆单元始终处于稳定状态,存储的信息不需要 。
√9. 存储器芯片并联的目的是为了 ,串联的目的是为了 。
10. 计算机的主存容量与 有关,其容量为 。
11. 要组成容量为4M×8位的存储器,需要 片4M×1位的存储器芯片并联,或者需要 片1M×8位的存储器芯片串联。
12. 内存储器容量为6K 时,若首地址为00000H ,那么末地址的十六进制表示是。
13 主存储器一般采用 存储器件,它与外存比较存取速度 、成本 。
14 三级存储器系统是指 这三级 、 、 。
15 表示存储器容量时KB= ,MB= ;表示硬盘容量时,KB= ,MB=。
16一个512KB 的存储器,其地址线和数据线的总和是 。
17 只读存储器ROM 可分为 、 、 和 四种。
18 SRAM 是 ;DRAM 是 ;ROM 是 ;EPROM 是 。
19半导体SRAM 靠 存储信息,半导体DRAM 则是靠 存储信息。
20半导体动态RAM 和静态RAM 的主要区别是 。
21MOS 半导体存储器可分为 、 两种类型,其中 需要刷新。
22 广泛使用的 和 都是半导体 ③ 存储器。
前者的速度比后者快,但不如后者高,它们的共同缺点是断电后 保存信息。
23 EPROM 属于 的可编程ROM ,擦除时一般使用 ,写入时使用高压脉冲。
国际结算方式一、单选1.提单日期是7月15日,信用证的有效期是8月15日,按《UCP600》规定,受益人向银行提交单据的最迟日期是()A. 7月15日 B.8月5日 C.8月15日8.承兑是()对远期汇票表示承担到期付款责任的行为。
A.付款人B.受款人C.出口人D.开证银行9.一张每期用完一定金额后,须等开证行通知到达,才能恢复到原金额继续使用的信用证是()A.非自动循环信用证B.半自动循环信用证C.自动循环信用证D.有时自动,有时非自动10.香港某公司出售一批商品给美国ABC CO.,美国银行开来一份不可撤消可转让信用证,香港某银行按香港公司委托,将信用证转让给我进出口公司,如信用证未对转让费用做说明,按惯例应由()A.我某进出口公司承担B.香港某公司负担C.美国ABC CO.负担D.香港某银行负担11.L/C与托收相结合的支付方式,其全套货运单据应()A.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B.随托收项下的汇票C.50%随信用证项下的汇票,50%随托收项下的汇票D.单据与票据分列在信用证和托收汇票项下12.信用证的第一付款人是()A.进口人B.开证行C.议付行D.通知行13.国外开来的不可撤销信用证规定,汇票的付款人是开证行,货物装船完毕后,闻悉申请人已破产倒闭,则()A.由于付款人破产,货款将落空B.可立即通知承运人行使停运权C.只要单证相符,受益人仍可从开证行取得货款D.待付款人财产清算后方可收回货款14.除非特殊情况,通常开证行开立的信用证一般不是()A.不可撤消信用证B.议付信用证C.跟单信用证D.预支信用证15.托收的优点不包含()A.进口人可免去申请开立信用证手续,不必预付银行押金B.属于银行信用,出口人能安全、及时收汇C.有利于资金融通和周转,增强出口商品的竞争力D.减少费用支出16.根据《UCP600》规定,若信用证条款未明确规定是否“允许分批装运”、“允许转运”,则应视为()A.可允许分批装运,但不允许转船B.可允许分批装运和转运C.可允许转运,但不允许分批装运D.不允许分批装运和转运17.信用证规定有效期为1999年11月30日,而未规定装运期,则可理解为()A.最迟装运期为1999年11月1日B.最迟装运期为1999年11月15日C.最迟装运期为1999年11月30日D.最迟装运期为1999年12月15日18.按照《UCP600》的规定,信用证未明确是否保兑,就是()A.未保兑的信用证B.已保兑的信用证C.由通知银行来决定是否保兑;D.由进口人来决定是否保兑19.审核信用证的依据是()A.《UCP600》和合同B.保险单C.商业发票D.提单20.某公司出口练习本,信用证规定:“练习本1000打,单价每打1.58美元,总金额15800.00美元,禁止分批装运”。
第四章收入分配核算一、单项选择题1、收入形成账户中的平衡项是()。
A. 增加值B. 营业盈余C. 劳动报酬D. 生产税净额2、()处于分配核算和投资核算和金融核算的中间环节。
A、投资B、收入使用C、消费D、储蓄3、生产活动形成的收入在参与生产活动的生产要素所有者及政府之间的分配称作()。
A、收入初次分配B、收入再分配 C、收入形成D、实物收入分配4、国民净收入等于国民总收入减去()以后的余额。
A、劳动者报酬B、固定资产折旧C、营业盈余固定资产折旧 D. 生产税净额5、某地区2006年总储蓄是200亿元,最终消费120亿元,国内生产总值250亿元,则该地区2006年可支配总收入为()。
A、80亿元B、130亿元C、200亿元D、320亿元6、财产收入是一种()。
A、分配性收入B、投资性收入C、生产性收入D、转移收入7、可支配收入是各部门()的基础上加上经常转移(再分配)收入减去经常转移(再分配)支出等转移收支后的余额。
A、生产总值B、初次分配净收入C、原始收入D、增加值8、以下不属于机构部门原始收入分配账户来源的是()。
A、营业盈余B、财产收入的收入C、原始总收入D、劳动报酬9、由于海啸发生,2005年印尼的国民可支配收入大于国民总收入,主要原因是()。
A、对国外净劳务输出增多B、对外净金融投资规模扩大C、来自国外的资本转移D、接受来自国外的经常转移10、收入再分配账户中的平衡项是()。
A、原始净收入B、经常转移收入C、可支配总收入D、固定资本消耗11、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
”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
A、原始收入B、劳动者报酬C、储蓄D、可支配收入12、在国民经济核算的收人再分配阶段,反映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总量特征的指标是( )。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原始收人C.国民可支配收人D.社会总产出13、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50万元的房产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
习题第四章习题第四章一、银行借款承诺费例1:某企业取得银行为期一年的周转信贷,金额是100万元,年度内使用60万元,使用期6个月,贷款的年利率是12%,承诺费率是0.5%。
问:企业年终支付的承诺费和利息是多少?例2:如果转换一下:取得银行为期一年的周转信贷,金额100万元,年度内使用了80万元,使用期9个月,利率和承诺费率不变,问:企业年终支付的承诺费和利息是多少?例3:如果转换一下:取得银行为期半年的周转信贷,问:企业年终支付的承诺费和利息是多少?二、补偿性余额例1:某企业向银行借款100万元,年利率是5%,银行要求补偿性余额20%,银行规定的存款年利率为2%。
要求:计算企业实际负担的年利率。
例2:银行同意按12%的利率贷给公司100万美元,补偿余额为10%,承诺费率为0.5%,该公司今年提款为40万美元,求实际利率。
三、借款利息的支付方式例:某企业从银行取得借款200万元,期限1年,名义利率10%,利息20万元。
按照贴现法付息,企业实际可动用的贷款为180万元(200万元—20万元),该项贷款的实际利率为多少?四、融资租赁确定租金(1)平均分摊法:例:东兴公司于2000年1月1日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套设备,价值100万元,租期为5年,预计租赁期满时的残值为3万元,归租赁公司所有。
年利率为9%,租赁手续费为设备价值的2%,租金每年末支付一次。
则该公司每年应该支付的租金?(2)等额年金法:例:东兴公司从租赁公司租入一台设备,设备价款为1000万元,租赁期限为10年,到期后设备归承租公司所有,租赁费率(贴现率)为12%,租金于每年年末等额支付,则每年应付的租金为多少?变形:租金支付变为每期期初?五、现金折扣成本的计算例:某企业拟以“2/10,n/30”信用条件购进一批原料。
这一信用条件意味着企业如在10天之内付款,可享受2%的现金折扣;若不享受现金折扣,货款应在30天内付清。
则放弃折扣的成本为:六、筹资数量的预测方法(1)因素分析法例:东化公司2001年度资金实际平均占用额为2000万元,其中不合理占用部分200万元,预计本年度销售增长5%,资金周转速度加快2%,预测2002年的资金需要量。
第四章汽轮机调节系统一、选择题1.汽轮机正常运行时,调节系统控制:A. 汽轮机自动主汽门B. 同步器C. 汽轮机调节汽门D. 调速器2.决定调速汽门关闭速度的因素是A. 油动机时间常数B. 速度变动率C. 中间容积时间常数D. 转子飞升时间常数3.液压调节系统中油质发生变化时,下列哪个参数不会受到影响?A. 汽门动作可靠性B. 迟缓率C. 错油门动作可靠性D. 速度变动率4.承担尖峰及变动负荷的机组,调节系统的速度变动率一般取:A. 3%~4%B. 4.5%~5.5%C. 4%~6%D. 6%~9%5.设两台并网运行机组A, B所带的负荷相同,机组A的速度变动率小于机组B的速度变动率,当电网周波下降时,两台机组一次调频后所带功率为P A和P B,则A. P A=P BB. P A<P BC. P A>P BD. 无法确定6.某300MW并网运行的机组的δ=6%,在电网频率从49.8Hz升到50Hz时,机组的功率变化为:A. 20MWB. 12MWC. 10MWD. 15MW7.增强机组的一次调频能力,应采取下列哪些措施A. 减小速度变动率B. 增大速度变动率C. 上移静态特性曲线D. 下移静态特性曲线8.一般规定液压调节系统的迟缓率应小于A. 0.06%B. 0.6%C. 1%D.6%9.汽轮机的负荷摆动大小与迟缓率大小的关系为A. 与迟缓率大小无关B. 与迟缓率大小成正比C. 与迟缓率大小成反比D. 与迟缓率大小的关系不能确定10.并列运行的机组,同步器的作用是______A. 改变机组的转速B. 改变调节系统油压C. 改变汽轮机功率D. 减小机组振动11.同步器对汽轮机转速的调整范围是A. -2%~+5%B. -3%~+5%C. -4%~+5%D. -5%~+7%12.在调节系统动态过程中的被调量随时间的变化曲线称A. 静态特性曲线B. 流量特性曲线C. 动态响应曲线D. 负荷特性曲线13.危急保安器的动作转速是______A. 3050rpm~3200 rpmB. 3200rpm~3300 rpmC. 3300rpm~3360 rpmD. 3360rpm~3450 rpm14.汽轮机甩全负荷时,机组动态最大转速一般不能超过额定转速的百分之多少?A. (104~106)%B. (107~109)%C. (110~112)%D. (112~115)%15.若,则在汽轮机功率变化时,转速变化速度快,甩负荷时汽轮机超速的可能性大。
1. 酶活力测定应在()
A.零级反应期
B.一级反应期
C.二级反应期
D.混合期
2. 酶活力测定速率法又称()
A.二点法
B.终点法
C.连续监测法
D.平衡法
3. 下列酶在4℃冰箱中稳定性最差的是()
A.LDH
B.ALT
C.ALP
D.CK
4. V要达到Vmax的90%以上,[S]应为Km的()
A.2倍
B.5倍
C.10倍
D.100倍
5.在测定酶活性时要测定酶促反应的初速度,其目的是( )
A.为了节省底物的用量
B.为了节省酶的用量
C.为了节省反应的时间
D.为了提高酶促反应的灵敏度
E.为了防止各种干扰因素对酶促反应的影响
6.与NAD+偶联的工具酶是()
A.尿酸酶
B.甘油氧化酶
C.乳酸脱氢酶
D.葡萄糖氧化酶
7. Trinder反应中最常用的色原是()
A.联苯胺
B.邻联茴香胺
C.4-AAP和酚
D.2、4-二氯苯酚
8.关于酶活性国际单位定义,下列叙述哪项是正确的?
A.在特定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B.在最适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C.在标准(25度)条件下,1分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D.在标准(25度)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微摩尔底物的酶量
E.在特定条件下,1秒钟能转化1摩尔底物的酶量
9.以NAD(P)为指示系统的酶活性测定主波长应设置为
A.293nm
B.340nm
C.380nm
D.405nm
E.410nm
10.溶血标本测定CK时结果明显偏高的机制是
A.红细胞中含丰富的CK
B.红细胞中含HB
C.红细胞中含G6PD
D.红细胞中含AD
E.红细胞中含AK
11.如果样品对测定单色光有干扰吸收,为抵消这一影响应采用( )
A.试剂空白
B.样品空白
C.溶剂空
D.蒸馏水空白
E.平行操作空白
12.当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的80%时,Km等于( A )
A.1/4[S]
B.1/2[S]
C.3/4[s]
D.[s]
E.2[s]
13.溶血标本对酶活力测定有影响时应选择( )
A.底物对照
B.时间对照
C.样品对照
D.溶剂对照
E.蒸馏水空白
14. 下列影响酶活性测定的因素除了()
A. 缓冲液的种类和离子强度
B.最短pH
C.反应温度
D.激活剂浓度
E.比色皿光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