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一词的来源
- 格式:docx
- 大小:34.27 KB
- 文档页数:11
1. “信息information”一词来源于哪里(A)。
2. 下列哪种方式不能做出信息商品(C)。
1. 知识只有在(A)后才能应用到经济活动中,某一时刻掌握知识的人及其所处的位置决定了知识可能的使用规模和使用方向。
2. 简单的来讲,(A)是关于数据的事实叙述,是有意义的数据。
1. 在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提供者选择信息传递渠道,信息传递效果的好坏取决于三个因素,(B)可信性和可视性。
2. ?信息认知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B)。
1. 简单的来讲,(B)是人们通过实践对客观事物及其运动过程和规律的认识,是被人们理解和认识并经过大脑思维重新组织和序列化的那部分信息,是经验、技能的总结。
2. 激励的出发点是(C),即通过系统设计适当的外部奖酬形式和工作环境,来满足员工的外在性需要和内在性需要。
1. 按(D),信息可以分为内源性和外源性信息。
2. 经济的全球一体化是知识管理出现的(C)。
1. (A)是指信息群体价值的主体,包括具有共同信息需求的群体和组织机构这两个方面。
2. 生产厂商与零售商通过互联网络共享(D),对客户的变化做出各自快速的反应。
与信息调查、信息咨询等信息服务企业建立伙伴关系和业务代理,也有助于企业快速获取所需知识。
1. 信息技术角度的研究主要是建立在信息技术理论的基础之上,通过建立(C),利用知识库进行知识交流和促进知识共享。
2. 下列不属于文献性的信息是(D)。
1. 信息管理和知识管理的管理重心有差异,其中(A)强调管理的技术和手段,侧重于信息的加工、贮存与传播。
2. 下列属于三次文献信息的是(B)。
1. 知识的效益递增性是知识成为知识社会的核心要素的关键因素,它使利用(B)变得越来越少,同一本书,一个人利用和十个人利用,总成本都是一样的,但效益却完全不同。
2. 激励的最终目的是(C)。
随着文字的发明,记录媒体和设备方面的技术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Sumer&Akkad的楔形文字用一种(C)的笔在湿的土块上记录,然后再烘干这些土块。
2019 继续教育电子信息考试题一、单选题1、不属于 E.M.Trauth 博士在20 世纪70 年代首次提出信息管理的概念,他将信息管理分内容为()我的答案:C、网络信息管理"正确答案:C、网络信息管理"2、把信息分为概率、偶发、确定和模糊信息是根据()分类我的答案:A、按事物的运动方式"正确答案:A、按事物的运动方式"3、在网络环境下,用户信息需求的存在形式有()我的答案:D、4 种"正确答案:D、4 种"4、对技术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甚至是狂热,对管理则是漠然处之,甚至有点桀骜不驯的知识员工类型是()。
我的答案:C、“山鹰”型"正确答案:C、“山鹰”型"5、要想让自我实现愿望强烈的员工“扎根”企业,与企业共同发展,实践中已经找到了()这种有效手段。
我的答案:B、“生涯管理”"正确答案:B、“生涯管理”"6、文献信息服务又分为()、文献复制服务、文献代译服务等。
我的答案:C、文献借阅服务"正确答案:C、文献借阅服务"7、按照信息的生产过程和加工深度对信息进行分类的,是指根据特定的需求,对一次信息进行处理生成的信息是()我的答案:C、二次信息正确答案:C、二次信息"8、著名的Delicious 就是一项叫做社会化书签的网络服务。
截至2008 年8 月,美味书签已经拥有()万注册用户和160 万的URL书签。
我的答案:B、500"正确答案:B、500"9、不属于W.Jones将个人信息分为三类()我的答案:C、个人思考的"正确答案:C、个人思考的"10、降低企业员工知识基础的差异性,首先要从预防工作做起,这就要求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应有()。
我的答案:C、计划性和前瞻性"正确答案:C、计划性和前瞻性"二、多选题11、知识工作与传统工作的区别对比正确的()。
信息一词的由来据《说文解字》,汉字的“兆”字是按照商代占卜时甲骨上的裂纹象形创造的。
其本义即指甲骨烫灼后所产生的裂纹,引申为“征兆”、“预示”之意。
因此,“兆”字可以说已经具有“信息”的含义。
用“音”来表示“信息”之义,这在古代汉语里已是很常见的。
最早可见诸于我国第一部诗歌集《诗经》。
在《诗经郑风了衿》篇中,有诗云:”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意即“纵然我不能前去,你难道不等候我的单词音讯吗?”这里的“音”,就是“信息”的意思。
从“音”字出发,引申出的同类词语不胜枚举。
西晋陆机《为顾彦先赠妇》诗:“形影参商飞,音息旷不达”;东晋陶潜《赠长沙公族祖》诗:“款襟或辽,音问其先”;唐无稹《酬乐天早春闲游西湖》诗:“故交音讯少,归梦往来频”;宁晁補之《琴趣外编丰百草》:“便苒苒如云,霏霏如雨,去无音耗”。
其中“音息”、“音问”、“音讯”、“音耗”等词,显然也都具有“信息”的含义。
此外,还有声、声闻、声问、音尘诸词,也具有同样的含义。
关于“音尘”的释义,大抵有两种说法。
一说是由于佛家语中有“六尘”之说,即认为色、声、香、味、触、法六者能污人情性,故被佛家视之为“尘”,而其中的“声尘‘后来在文人的笔下演化为“音尘”,遂成为“音讯”之义的一种表示形式。
另一说是“音尘”中的“音”表示“声音”,“尘”表示“尘埃”,故引申为“音讯”。
不管怎么说,“音尘”作为“音讯”的一种表意词语,长期以来被广为使用。
早在汉蔡琰的《胡茄十八拍》中就有”故乡隔兮音尘绝”之句,陆机的《思归赋》里也有“绝音尘于江介”的句子。
唐李白的《忆秦娥》中则有“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其中虽有音尘二字,但揣度其意,似与“信息”的含义相去较远。
而北宁贺铸的《柳色黄》一词中,有“红泪清歌,顿成轻别。
已是经年,杳杳音尘都绝”的句子,这里的“音尘”,又确实具有“信息”的含义了。
“信”是我国古代表示“信息”之义的又一术语。
汉杨雄《太玄经应》中“阳气极于上,阴信萌乎下”的“信”,就是方始萌动的自然之气在潜藏未显的时候传递给人们的一种“信息”。
新闻学中的“信息”概念探析作者:詹杏芳来源:《新闻爱好者》2008年第15期信息的意义兑演南唐诗人李中有“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倚楼台”的佳句,这是汉语中“信息”一词最早的文字记载,其古义指消息、音讯,侧重于口头或书面传递的内容。
随着近代报刊的兴起,本土“信息”概念勃兴,如1872年《申报》直接列出栏目,标明“丝市信息”、“陕西军情信息”等,此时,信息的近代含义仍指向消息、音讯、情报。
值得关注的是,现代意义的信息并非从我国本土文化延续而来,而是西方思潮的舶来品。
现代信息概念最早是1928年Hartley在《信息传输》中提出,他第一次指出信息与消息的区别,并设想用数学方法描述信息量。
1955年,在传播学之父施拉姆的热情支持下,数学家Weaver将信息论引入传播学,从此,信息成为统领传播学的核心概念。
1984年,李良荣教授的《“信息热”和新闻改革》一文,正式将信息论和传播学中的信息引入到中国新闻学,并得出“新闻是一种信息的传播”的结论。
从信息的角度认识新闻本体及其本质特征,最早提出“信息是新闻的属概念”观点的是宁树藩教授,1984年他在《论新闻的特性》中提出“新闻是向公众传播新近事实的讯息”。
1987年一本由国内20所大学联合编写的新闻学教材则称“新闻是一种信息”已是新闻学里无须证明的公理。
信息概念的引入不仅冲击了传统的新闻观念,引发国内对新闻定义的重新思考,而且促成了理论研究更大层面的变迁。
李良荣教授评价,信息概念的引进是上世纪70年代末以来中国新闻改革的第二次跨越。
然而,跨学科、跨语境关键词的导入与接收,信息概念也发生了意义偏转。
香农信息论中的信息是通信工程学的概念,用来研究信道传输能力,正如Warren Weaver1949年在《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近期成就》中所说,香农信息论解决的是技术问题,而不涉及意义问题和实效性问题。
而我国本土文化中的信息侧重于消息、音讯,是指向内容的概念,有更多人文色彩,这或多或少影响了新闻学对现代信息概念的理解,直接体现在新闻的定义中,其内涵接近于事实,这就凸显了传播的内容,指那些对人有用、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实,其原有的技术特征似乎被遮蔽了。
信息论名词解释(一)
信息论相关名词
信息论
•信息论是由克劳德·香农在1948年提出的一门研究信息传输和数据压缩的科学理论。
信息
•信息是用于传递或表示事物的数据,可以是文字、图像、声音等形式的内容。
信源
•信源是指信息产生的来源,可以是人、机器或自然现象等。
码字
•码字是将信息通过编码方式转换为字符或数字的过程。
信道
•信道是信息传输的通道,可以是无线信道、光纤等。
噪声
•噪声是指信道中无意传入的、干扰正常通信的信号。
信号
•信号是将信息在信道中传输的方式,可以是电信号、光信号等。
熵
•熵是信息论中衡量信息的不确定性的度量单位,表示信息的平均信息量。
信息熵
•信息熵是衡量信息源中信息平均量的度量指标,熵值越高,信息越不确定。
信息压缩
•信息压缩是通过使用更少的数据来表示原始信息的过程,减少存储和传输的成本。
码率
•码率是指每秒传输的比特数,用于衡量信息传输的速率。
误码率
•误码率是指在信息传输过程中,传输错误的比特数与总传输比特数之比。
纠错编码
•纠错编码是一种技术,用于在信息传输过程中检测和纠正传输中的错误。
奈奎斯特准则
•奈奎斯特准则是用于确定信号最高可靠传输速率的准则,取样频率应该是信号带宽的两倍。
香农定理
•香农定理描述了在有噪声的信道中,信息传输的极限容量。
噪声比
•噪声比是指信号与噪声功率之比,用于衡量信号与噪声的强度比。
以上是关于信息论的一些常用名词,通过这些名词可以更好地理
解和研究信息的传输和压缩。
信息管理与知识管理经典试题1。
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空间状态( )2.知识产权资本是指企业集体拥有“()”后而形成的一种权力资本;是组织获取知识员工“创新”知识成果,并依法享有权利而形成的资本。
3。
弗朗西斯•培根就曾经说过:知识就是力量。
从这句话我们可以知道知识是具有价值的,而正是由于知识的这种价值特征使得()难以管理。
4。
不属于W.Jones将个人信息分为三类()5.把信息分为概率、偶发、确定和模糊信息是根据( )分类6.走出国门寻找贸易伙伴,走国际化、集团化道路,是()企业营销发展的又一新趋势。
1。
国外企业近年来新设的一个职位( )它是企业内部负责知识管理的高级行政官员,其工作是确保企业最重要的资产—-知识发挥最大的效益。
2. 知识产权资本是指企业集体拥有“()”后而形成的一种权力资本;是组织获取知识员工“创新”知识成果,并依法享有权利而形成的资本。
3。
下列不属于信息的空间状态()。
4。
知识具有共享性,知识是人类共同创造的集体财富,它本身是一种()5.?信息认知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
6。
下列现象不是五官感知信息为()。
1.从网络信息服务的深度来看,网络信息服务可以分为基础通信层、网络增值服务层和()服务层三个层次。
2。
通过网络内的( )机制,增强成员企业对网络的认同.3。
知识产权资本是指企业集体拥有“()”后而形成的一种权力资本;是组织获取知识员工“创新”知识成果,并依法享有权利而形成的资本。
4.对信息管理而言,()是人类信息活动产生和发展的源动力,信息需求的不断变化和增长与社会信息稀缺的矛盾是信息管理产生的内在机制,这是信息管理的实质所在.5.1996 年,L.Edvinsson和P.SulliVin提出,知识资本是企业真正的()与账面价值之间的差距.6。
“信息information”一词来源于哪里()1。
?信息认知能力是专业技术人员的()2。
知识是人类的认识成果,人类与其他动物相比较,最大的优势在于人类所具有的(),每个人身上都有无限的潜力,即人的认识能力具有无限延伸性.3。
“消息”一词的来源
“消息”一词最早出现于《易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
”意思是说,太阳到了中午就要逐渐西斜,月亮圆了就要逐渐亏缺,天地间的事物,或丰盈或虚弱,都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化,有时消减,有时滋长。
太史公亦曰:“黄帝考定星历,建立五行,起消息。
”皇侃注云:“乾者阳,生为息;坤者阴,死为消也。
”由此可见,消息之义,盖已古矣。
中国古代就把客观世界的变化,把它们的发生、发展和结局,把它们的枯荣、聚散、沉浮、升降、兴衰、动静、得失等变化中的事实称之为“消息”。
只是到了近代才逐渐成为一种固定的新闻体裁,所以“消息”又叫新闻。
第一部分:什么是信息“信息”一词有着很悠久的历史,早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即有“信”字的出现。
“信”常可作消息来理解。
作为日常用语,“信息”经常是指“音讯、消息”的意思,但至今信息还没有一个公认的定义。
信息是有价值的,就像不能没有空气和水一样,人类也离不开信息。
因此人们常说,物质、能量和信息是构成世界的三大要素。
所以说,信息的传播是极具重要与有效的。
信息是事物的运动状态和过程以及关于这种状态和过程的知识。
它的作用在于消除观察者在相应认识上的不确定性,她的数值则以消除不确定性的大小,或等效地以新增知识的多少来度量。
虽然有着各式各样的传播活动,但所有的社会传播活动的内容从本质上说都是信息。
目前对信息这个概念的描述很多很繁杂,但是却不能涵盖信息的本质特征。
其实,用一个词就可以说明信息的本质:记录。
具体表述为:信息是事物在相互作用中所“刻画”出的记录。
这一表述可以说明信息产生、存在、运动、产生进一步影响等多种问题。
我们提到信息往往在潜意识里就是指一个概念群。
因为,信息不是一个孤立的概念。
有时你会把它理解为一个名词,有时则理解为动词、形容词,原因就是信息概念本身就包含诸多语义。
另外,这里所说的“事物”,包括自然界的所有事物,不仅只包含与人类相关的事物,如语言、思维、文字、计算机等等。
一、信息的特性(1)可识别性。
信息是可以识别的,对信息的识别又可分为直接认别和间接识别。
直接认别是指通过人的感官的识别,如听觉、嗅觉、视觉等;间接识别是指通过各种测试手段的识别,如使用温度计来识别温度、使用试纸来识别酸碱度等。
不同的信息源有不同的识别方法。
(2)传载性。
信息本身只是一些抽象符号,如果不借助于媒介载体,人们对于信息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一方面,信息的传递必须借助于语言、文字、图像、胶片、磁盘、声波、电波、光波等物质形式的承载媒介才能表现从来,才能被人所接受,并按照既定目标进行处理和存贮;另一方面,信息借助媒介的传递又是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这意味着人们能够突破时间和空间的界限,对不同地域、不同时间的信息加以选择,增加利用信息的可能性。
[教材优化全析]全析提示一、信息的概念“信息”一词来源于拉丁文“informatio”,原意是指解释、陈述。
狭义是指通讯系统中消息、情报、指令、数据和信号等的传送,用来消除对客观事物认识的不确定性。
广义上可理解为事物存在的方式或运动状态以及各种方式、状态的表达。
信息是现实世界物质客体间相互联系的形式。
所以,信息以相互联系为前提,没有联系也就不存在什么信息。
二、生态系统中信息的种类1.物理信息生态系统中的光、声、温度、湿度、磁力等,通过物理过程传递的信息,成为物理信息。
动物的眼、耳、皮肤,植物的叶芽以及细胞中的特殊物质(光敏色素等),可以感受到多样化的物理信息。
(1)声音我们知道蚊子飞行时发出轻微的声音,雄蚊的音调高些。
雄蚊听到雌蚊发出的信号后,便向雌蚊飞来,并进行交配。
双翅目昆虫常成群在空中飞舞,嗡嗡作响,这就是两性间声音的通讯,以达到相互间信息的交流和引诱交配的目的。
许多昆虫都有十分有效的声音信号通讯。
蟋蟀、螽蟖、蝉类多是雄虫发出声音。
鸟儿唱歌的本领实在令人惊讶。
你只要稍加注意,很快就会发现各种鸟的歌声信号的特点。
绿头鸭和家鸭的雌体常发出“嘎、嘎、嘎、嘎……”的歌声,特别嘹亮,以招呼雄鸭。
斑鸠则以“咕、咕咕、……”来呼唤雌体。
四声杜鹃四声一度,似乎在催促人们“快快割麦”“快快割麦”,故又称“布谷鸟”。
哺乳动物也常用声音信号来报警。
这种报警信号能传播到很远的距离。
欧洲羚羊有一种特别的报警嘘叫声;许多灵长类动物在报警时会发出咆哮或尖尖的喊叫声。
(2)振动如图5—4—1所示,雄园蛛以弹网信号与雌蛛通讯。
雄园蛛在生殖季节走近蛛网,在网边以前足按一定的力度和节律牵动雌蛛所结网外周的蛛丝。
雌蛛立即作出反应,也像有美食一样冲了过来。
此时,雄园蛛暂退却到网外。
雄园蛛等雌蛛回到网中,它又一次弹起蛛网。
雌蛛已确认系雄蛛求偶信号,然后作好交配准备,安静地坐在网的中央。
雄蛛一面不停地拨动蛛网,一面爬向雌蛛,与之交配。
会考信息知识点总结信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出来。
信息知识点是指涉及信息的相关概念、原理、技术和实践等内容,是信息科学的基础知识。
本文将对信息知识点进行总结,包括信息的定义、分类、传播、存储、处理、保护等内容。
一、信息的定义信息是指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说明、表达和传达。
信息包括文字、数字、图像、声音、视频等形式。
信息的传递和交流是人类社会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世界、开拓视野、提高效率、促进发展。
二、信息的分类根据信息的表达方式和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图像信息、声音信息、视频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载体,可以将信息分为纸质信息、电子信息等。
根据信息的内容,可以将信息分为科技信息、文化信息、经济信息、社会信息等。
三、信息的传播信息的传播是指信息从一个地方传递到另一个地方的过程。
信息的传播方式包括口头传播、书面传播、邮件传播、电话传播、电视传播、互联网传播等。
信息的传播渠道包括新闻媒体、社交媒体、公共关系、广告宣传等。
四、信息的存储信息的存储是指将信息保存在某种介质中,以便随时取用。
信息的存储介质包括纸张、光盘、硬盘、服务器、云端等。
信息的存储方式包括手工存储、自动存储等。
五、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处理是指对信息进行整理、分析、加工、编辑、编排等操作。
信息的处理方式包括手工处理、计算机处理、人工智能处理等。
六、信息的保护信息的保护是指对信息的保密、安全、完整性、可用性等进行保护。
信息的保护手段包括密码、防火墙、加密技术、数字签名等。
信息的保护对象包括个人信息、商业信息、国家机密等。
信息知识点总结如上所述,包括信息的定义、分类、传播、存储、处理、保护等内容。
这些知识点对于人们更好地了解信息、利用信息、保护信息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本文能对读者有所帮助。
“信息”一词最早出自南唐诗人李中《暮春怀故人》中的“梦断美人沉信息,目穿长路依楼台”。
再用“李中暮春怀故人”查得原诗在〈全唐诗〉748卷Information1.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2.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3.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绪论对于读者来说,如何通俗的了解和接受所谓信息的概念,来得更加重要。
信息,假如使用数学表达的话,很难理解。
举个例子,有十个人,两两传递一句话,“我告诉你一句话!”到第十个人那里的时候,可能听到的是这样的,“火车什么时候出发?”这说明什么问题呢?耳提面命,两两传递,语言失真!一句同样的话,经过十个人,九次传递,面目全非。
再举个例子,别人告诉你个事,说1、“前面有个人!”——非常含糊!2、“前面有个男人!”——更具体!3、“前面有个老人,是个男的!”——更具体!4、“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更具体!5、“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迷路了!”——更具体!6、“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迷路了!需要帮助!”——更具体!7、“前面有个老头,是个盲人!迷路了!有个警察把他送回家了!”——更具体!在大多数情况下,我们听到的和事情的本质,是存在非常大的差异的!我们听到的是消息!而不是信息!举个例子,单位通知作息时间,“下周开始,长白班,上午上班时间8:00——12:00,下午上班时间14:00——18:00,即日生效。
”这就是信息应用的一个具体事例。
提供一个精准数据,供传播执行。
[编辑本段]一、信息的基本定义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2006年,医学信息(杂志)].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信息以物质介质为载体,传递和反映世界各种事物存在方式运动作态的表征。
信息(Information)是物质运动规律总和,信息不是物质,也不是能量!信息是客观事物状态和运动特征的一种普遍形式,客观世界中大量地存在、产生和传递着以这些方式表示出来的各种各样的信息。
信息的目的是用来“消除不确定的因素”。
信息相关资料: 图片信息(又称作讯息),又称资讯,是一种消息,通常以文字或声音、图象的形式来表现,是数据按有意义的关联排列的结果。
信息由意义和符号组成。
文献是信息的一种,即通常讲到的文献信息。
信息就是指以声音、语言、文字、图像、动画、气味等方式所表示的实际内容。
信息是抽象于物质的映射集合[编辑本段]1.信息的经典定义:1948年,美国数学家、信息论的创始人仙农在题为“通讯的数学理论”的论文中指出:“信息是用来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1948年,美国著名数学家、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在《控制论》一书中,指出:“信息就是信息,既非物质,也非能量。
”[编辑本段]2.信息的现代定义:[编辑本段]2.1香农信息定义逆逆仙农(Shannon)信息定义:信息是确定性的增加。
信息是确认肯定性(确定性)的东西。
或信息是肯定性的确认。
对应公式Ir=-logPi+1或Ir‘=log((N-ni)/N)=log(nq/N)=logPq即仙农信息,由形式上的负熵——不确定度,变换成形式上的正熵补——确定度。
见原否定式的Shannon信息定义:信息是消除随机不定性的东西。
公式I=-logPi=-log((ni)/N) =-(logni-logN)=logN-log ni=-log((N-nq)/N)=1-1- logPi=1-(1+ logPi)=(1- logPi) –1[编辑本段]2.2逆维纳信息定义Wiener信息定义的逆:信息就是信息,信息是物质、能量、信息及其属性的标示。
[编辑本段]2.3邓宇等普适的信息定义邓宇们2002年,提出的”信息”概念与定义:“信息是事物现象及其属性标识的集合”。
[4][编辑本段]2.4模仿跟随的定义信息是事物属性的表征(≈<标志,标识,表示,反映,表现...)。
表征=表象。
表征<<标识、标志、标记[编辑本段]表征与标识的区别内涵外延表征=信息在头脑中的呈现方式,表征是客观事物的反映,又是被加工的客体。
有强烈的主观,主体性。
那些具有形象性特征的表征,也称表象,它只是表征的一种形式。
表征,需要至少二要素,一是对象,如事物或属性,文字,图形等--客观,客体;二是脑,加工机器,品质不同、层次不同,加工制造(模仿还是创造)出产品不同--真品和仿制品的差异。
合计就是信源+信宿。
表征的同一性差,不同的主体,对相同的客体会有差异极大的分歧,异议。
标识:标记、标志+辨识(区别、差别、变化、差异的表示),客观性强,主观性弱。
内涵更深,外延更广。
标识所包括的领域更广泛一些,而标志应该是标识的一部分。
标志:是表明事物特征的记号。
它以单纯、显著、易识别的物象、图形或文字符号为直观语言,除表示什么、代替什么之外,还具有表达意义、情感和指令行动等作用。
标志,作为人类及自然直观联系的特殊方式。
统计学里的“标志”统计标志又称标识,总体各单位所具有的属性或特征称为标志。
标识(biāozhì)标志”与“标识”,在现代汉语中是等价的。
他们具有相同的读音,即biāozhì。
“标志”与“标识”是同音、同义、异形词。
《现代汉语词典》中,【标识】biāozhì同“标志”。
识(zhì)<书>①记:博闻强识。
②记号:款识│标识。
另:识(shí)①认识。
②见识;知识。
“建标,立物以为之表识也。
”标识与标志在中国古代是完全等同的,标识即标志。
从客观的现实来看,我国古代虽很早就有城市,但城市的结构是简单的,标识的主要功能在商业上。
从字面上看,“标识”与“标志”两个词都有“标”字,“标”是表识,是一种最古老的记忆方法,是记忆的一种符号或记号。
但中国古代的造词也不是可以随意的,“标识”与“标志”两个词的后缀不同,在使用上有区别。
“志”在古代通“帜”,是一种让人识别的标记,不但可以用一种形式来帮助记忆,也可以张扬自身的形象;而“识”字虽有时同“志”,但首要的意义在于“知道”“认识”,是要让人熟悉,记住。
“识”字则除了“记住”的意义外,有“认得”“识别”的进一步要求,更多的是一种沟通。
可能在古代“志”与“识”字同音,故有借用之嫌,所以,标识和标志既可以混用,也可以分别其特殊使用场合。
标识与标志从本质的意思上差别不大,但在表达的方向上还是存在着不同的意义范围,前者所包括的领域更广泛一些,而标志应该是标识的一部分。
在现代城市中,标识与标志二者能否完全等同起来?虽然很多场合里已经混用了,但是在使用时出现明显不同的意义范围,“标志”这一名词较多地指向一类图形或图形与文字相结合的记号,作为某一类事物的表征;而“标识”既能代表图形类的符号,也用语表述文字,数字,方向标等记号,有着更广泛的使用领域,应该说,标志是标识的一个部分。
在英文里,能体现标识意义的词有很多,但用法不尽相同。
如“landmark”一词,指的是城市中的点状要素,是人们体验外部空间的参照物,通常是指陆地上明确肯定的具体对象,与“标识”在意义上很接近。
“landmark”属于“mark”类符号,是一种标志,或者说是一种历史的记号,是一种与标志性建筑,标志性景观有关的标识。
“mark”也用于商业标识,起源很早,至尽仍在沿用,商标就是“trademark”。
英文中也有“sign”一词,有“signboard”“signpst”“signage”等词,指的也是标识。
“sign”有符号,记号,标记,招牌,指示牌等意义,与今天的指示系统在意义上很接近。
“signal”指的是信号,也用于标志。
“signpost”多用于道路标识,“signboard”指的是招牌,广告牌,站牌就是“signboard”。
另外,英文中还有“nameplate”“nameboard”等词,它们像日本人住宅门口的写着家族名称的牌子,就称“nameboard”,也有指商标。
在国外的各类标识的表述中,也没有很明确的规定。
“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形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中的不定性减少”……《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术语标准》“信息是物质存在的一种方式、形态或运动形态,也是事物的一种普遍属性,一般指数据、消息中所包含的意义,可以使消息中所描述事件中的不定性减少”……《科学技术信息系统标准与使用指南----术语标准》[编辑本段]2.5被动式的被反映类的信息定义按照“定义”的规则,属+种差的标准化定义,应该是主动式,肯定式的。
而否定式,被动式的定义相比“主动式”更绕口,弯子又多了圈。
故有名的被动式的信息定义: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修改成主动式,会更合科学定义的界定。
主动式的:信息是事物属性的反映,稍好于原创的“被反映的物质属性”,这是其一。
其二,反映与标志、标识比较,定义域,内涵外延小一些。
反映:是一事物和他事物发生相互作用时,以自身的变化再现他物某些特点。
通常指客观事物作用于人的感官,而使人以观念的形式对客体及其规律和特性模写、复制和再现。
故将“反映”替换成“标志、或标识”使信息定义更普适。
即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
更好!(不用表征,和反映)[编辑本段]2.6三个类似定义的简单比较1.信息是对物质属性的反映(是“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的肯定式的变换)2.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3.信息是客观事物普遍属性的表征三定义的区别关键就是最后的三个“动名词”:“反映-标识-表征”。
而前面“是”系词后的区别相对这三个词就小些了。
从这三个词的基本辞义看,“标识”的内涵、外延最宽广,最深厚,是“反映、表征”之母。
因此,这三个定义(解释)中“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是最上位的定义,而1‘信息是对物质属性的反映=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3‘信息是客观事物普遍属性的表征’是2定义“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子定义,子集合。
换句话说,定义2是比定义1和定义3更大的集合。
2定义≥≥1定义≥3定义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信息是对物质属性的反映(信息是客观事物普遍属性的表征)2定义是1定义的衍生,3定义是2和1定义的抄写、跟随。
1是源,2,3是产品,2是正品(超出前产品‘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的原始创新品)。
3是付品,赝品。
另一方面,源定义“信息是被反映的物质属性”中的主体对象“物质”的范围、定义域,内涵,外延又小过“事物”的词义,并且是多绕了弯的“被动式”。
所以,2定义“信息是事物属性的标识”相比较是三者中最广义的![编辑本段]信息定义简史信息定义的历史简程:信息定义的与时俱进转等的贴信息定义的出现快有100年历史,《信息论》60年华诞后,更应与时俱进,寻找新的支点,不要总停留和沉浸在远古旧的怀念,应面向未来,是多核电脑的时代,就该跳出286,单核电脑,跟上时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