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行为学第五讲
- 格式:ppt
- 大小:8.87 MB
- 文档页数:92
《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案消费者行为学课程教案一、课程概述消费者行为学是市场营销中的重要学科,通过研究消费者的心理、态度、行为等方面,来揭示消费者决策的规律和原因。
本课程教学旨在帮助学生深入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理论和方法,培养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消费者研究能力,为未来从事市场营销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研究方法;2. 掌握消费者行为决策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如需求识别、信息搜索、信息加工、决策和后决策行为等;3. 熟悉市场细分及目标市场选择的方法;4. 着重讲解消费者心理和行为的影响因素,如文化、个人因素、社会因素等;5. 培养学生的市场洞察力和消费者研究能力;6.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安排1. 第一讲:消费者行为学导论- 课程介绍与教学目标- 消费者行为学的定义、重要性及应用领域- 消费者行为研究的理论框架和方法2. 第二讲:消费者决策过程- 需求识别:内部刺激和外部刺激- 信息搜索:主动搜索和被动获取- 信息加工和决策:认知过程、评价和选择- 后决策行为:满意度和行为后果3. 第三讲: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细分的概念和方法- 目标市场选择的原则和策略- 定位与市场差异化4. 第四讲:消费者心理因素- 感知与注意力- 学习与记忆- 情感与态度5. 第五讲:个人与社会因素对消费者行为的影响- 个人因素:人口统计学特征、人格和自我概念- 社会因素:家庭、社交圈和文化- 学生小组讨论:个人与社会因素对品牌选择的影响6. 第六讲:消费者行为的伦理和可持续发展- 消费者权益与伦理- 可持续发展与消费者行为- 案例分析:伦理消费与品牌形象7. 第七讲:消费者研究方法与实证研究- 消费者行为数据的来源与收集方法- 实证研究的设计与执行- 市场营销决策的应用四、教学方法1. 授课法:通过讲解理论与实例相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消费者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
消费者行为学教材第一章:消费者行为学简介1.1 消费者行为学的定义和重要性- 消费者行为学是研究消费者在购买和使用产品或服务时所展现的行为、决策和经验的学科领域。
- 消费者行为学对企业和市场营销活动具有重要影响,可以帮助企业了解消费者需求、预测市场趋势和制定市场营销策略。
1.2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 消费者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实地观察、调查问卷、实验研究和模型建立等。
-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者深入理解消费者心理、行为和决策的背后原因。
第二章:消费者心理过程2.1 感知- 感知是消费者获取和解释环境刺激的过程。
- 感知可以受到个体特征、情绪和认知偏差等因素的影响。
2.2 认知- 认知是指消费者的思考和信息处理过程。
- 消费者的认知过程包括选择性注意、选择性失忆、表意成分和归纳推理等方面。
2.3 情感- 情感是消费者对产品或服务所产生的积极或消极情绪。
- 情感可以影响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品牌忠诚度。
第三章:消费者决策过程3.1 需求识别- 需求识别是消费者认识到自己存在某种需求或问题的过程。
- 需求识别可以由内部刺激或外部刺激引起。
3.2 信息搜索- 信息搜索是消费者为满足特定需求而获取相关信息的过程。
- 信息搜索可以分为内部搜索和外部搜索两种方式。
3.3 评估和选择- 评估和选择是消费者对可选产品或服务进行比较和决策的过程。
- 消费者的选择常受到个人偏好、价值观和购买动机等因素的影响。
3.4 后购买行为- 后购买行为是消费者在购买后的评估和行为反馈。
- 消费者的满意度、重复购买意愿和口碑传播等都属于后购买行为的范畴。
第四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4.1 个体特征- 个体特征包括个人的社会经济地位、人格特质和生活方式等因素。
- 这些个体特征对消费者的购买决策和行为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4.2 外部环境- 外部环境包括文化、社会群体和市场条件等因素。
- 消费者的价值观、行为习惯和购买需求都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
关于自我的观念我们购买产品常常为了张扬自身优点或隐藏自我的不足自我存在与否?集体自我vs. 独立/独一无二的自我自我概念指<a name=baidusnap0></a>一个人</B>所持有的关于自身特征的信念,以及他(她)对于这些特征的评价。
自我概念是非常复杂的特性的结构特性的维度:内容、积极性、强度、长时间的稳定性和准确度理解自我概念: 简单地说自我概念是对自我的看法,或对“我是谁”的理解。
消费者个人的基本特征,包括人格类型、气质、心理原型、自我概念等会从根本上长期影响消费者的行为和消费者的许多购买决定原则:自我的一致性自我尊重的强化多重自我: 两个维度自我概念的维度自尊一个人</B>自我概念的积极性低自尊vs. 高自尊被他人接受的程度社会比较营销者:有吸引力的模特使用他们的产品Discussion Self-esteem advertising: products provide remedy to low self-esteem Think about/locate examples of self-esteem advertising. Evaluate the probable effectiveness of these appeals. Is it true that “flattery gets you everywhere?”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现实自我和理想自我比较会影响自尊理想自我的形成受到消费者文化环境的影响产品……有助于我们达到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相一致幻想许多产品满足了消费者的幻想……允许我们尝试有趣且刺激的角色 Personal websites = projection of self 多重角色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许多不同个自我/角色取决于情景角色身份营销人员在定位产品时需要保证相应的角色身份是呈激活状态的符号互动论与其他人的关系对自我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符号的环境共识的意义我们所拥有的东西帮助我们判定“我们是谁”自我实现的预言我们依据感知到的他人的期望来规范塑造自己的行为镜像自我“扮演他人的角色”我们对自身的评价可能依据……我们接受的是谁的观点…我们准确预测他们对自己的评价的能力自我实现的预言自我意识意识到自我公共自我意识自我监控高度自我监控者vs. 低度自我监控者消费与自我概念身份营销“恐龙猎人”、取名为“Iuma”的婴孩、Harley Davidson tattoo 产品消费作为对自我的界定Discussion: Construct a “consumption biography” of a friend, family member, or classmate. Make a list of his/her most favorite possessions, and see if you or others can describe this person’s personality just fromthe information provided by this catalogue. 你就是你所消费的人们借助一个人</B>的消费行为来判断其社会身份你所拥有的有助于回答:“现在我是谁?”…基于消费类型可以推断个性特征消费者对某一物品的依恋可以达到靠这一物品来维持自我概念的程度符号自我完成理论自我与产品的一致性自我意象一致模型假定了一个产品属性和消费者自我意象之间的认知匹配过程与理想自我相关的产品 vs.与现实自我相关的产品自我概念与营销行为运用自我概念为品牌定位延伸的自我是指被我们看成自身一部分的外物 You are what you drive & wear 日本人做生意时的名片延伸自我的层次个体水平家庭水平社区水平群体水平性别角色性别角色是消费之自我概念的一个相当重要的组成部分。
《消费者行为学》讲义消费者行为学导论真正了解消费者行为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而消费者行为学就是解读或破解消费者行为的密码。
一、消费者行为学的多学科视角消费者行为学是跨学科的,它由许多不同领域的研究组成,从心理学到经济学、从社会学到文化人类学、从历史学到营销学,其共同的兴趣是市场中消费者的心理行为及如何相互影响,并运用不同学科的知识和方法解释。
二、什么是消费者行为学消费者行为学领域涵盖了很多方面:它研究个体或群体为满足需要与欲望而挑选、购买、使用或处置产品、服务所涉及的过程。
1、消费者是市场舞台上的演员角色理论认为,消费者要扮演很多角色,不用的“剧情”,不同的角色,消费决策也不同。
2、消费者行为涉及许多参与者购买者和使用者可能并不是一个人没有购买或使用产品的人可能扮演影响者的角色家庭成员对全家共享的产品和服务的购买决策都起到关键作用对于企事业单位这样的消费组织而言,-有时一个人或几个人可以为许多人使用的产品做出购买决策-有时购买决策可能由一群人做出3、消费者行为是一个过程消费者行为是一个持续的过程,而不仅仅是消费者掏出现金或信用卡买到商品或服务那一刻所发生的事情,它包括购买前、购买中和购买后影响消费者的所有问题。
第1章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第1节消费者行为的影响因素清单影响因素论主要包括:两因素论、三因素论和四因素论。
●两因素论: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或者个人因素和环境因素。
●三因素论:消费者内部因素、外部环境因素、市场营销因素。
●四因素论:文化、社会、个人和心理。
从营销学的角度出发,我们按三因素论进一步划分影响消费者的因素。
一、消费者内部因素因素1:社会阶层(年龄、地位、收入、职业、教育)因素2:知觉、情绪、动机、态度、学习因素3:个性和自我概念●个性: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即具有一定倾向性的心理特征的总和。
●自我概念:对自我的看法,或对“我是谁”的理解。
每个人如何看待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往往会影响其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