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PPT44张)
- 格式:ppt
- 大小:1.23 MB
- 文档页数:46
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
我是北京化工大学的,我们学校也有这个实验班,这个是为了培养实干的工程师而开的,出来就是干工程的,学习的话就是大学四年会减少你的课程,更多的时间会安排你去实习,积累经验,不知道你们学校是怎么安排的,反正我们学校是四年累计有一年的时间去实习,然后我们学校在向教育部申请30
个保研名额(还没拿到),不过保的是工程硕士,读两年,其中有一年是在外实习的,不是普通说的学术硕士,两个其实都是研,但性质和含金量是不一样的,你可以去网上搜搜,如果你要考普通的研究生,就最好不要报,因为实习会让你没精力去复习考研的,本来我们学校很多优秀的学生都报了,我也报了,但是后来成绩好的都退出来了,那些教授也说想要的是成绩中等的(因为他们怕成绩好的到最后又去考研,人才流失)然后慢慢的,我们这个实验班就没人报了,最后连上学期挂了三科的人都去报了。
我没有说这个班不好的意思,毕竟现在很缺这种工程师,所以国家才会有这个培养计划,因为是第一年办,谁也不知道到底是好是坏,我们教授就说了失败了他们是不负责的,我当时纠结了很久,面试什么都过了,最后该签字的时候退了,不知道你的实际情况所以也不好给你意见,不过如果你有志于考研或者出国的话最好不要报,这也是我们老师的意见,我建议你去了解一下工程硕士与工学硕士的区别,再看你偏向哪一方面再做决定。
提问者对回答的评价:
谢谢!!说的很有道理!我赞成你的观点!!!!!就你了。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重要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啊,那可真是为咱工程领域培育未来之星的伟大计划呢!这计划就像是给工程学子们打造了一条专属的成长高速路。
咱都知道,现在工程领域发展得那叫一个迅猛啊,对工程师的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啦。
这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是为了让咱们的学生能更好地适应这种高要求的环境。
它可不是简单地教学生一些理论知识,而是全方位地培养学生,从工程实践能力到创新思维,从团队协作精神到职业道德素养。
1. 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在这个计划里啊,实践可占了大大的比重。
学生们不能只在教室里对着书本干瞪眼,得真刀真枪地到工程现场去。
比如说啊,土木工程的学生,就得去建筑工地上,看看那些高楼大厦是怎么从一片空地一点点盖起来的。
他们得知道怎么测量土地,怎么打地基,怎么砌墙,这些可都是书本上学不到的真本事。
这就好比学游泳,光在岸上看教程可不行,得跳进水里扑腾扑腾,才能真正学会呢。
2. 创新思维的激发工程领域想要不断发展,创新可是灵魂啊。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就特别注重这一点。
老师们会给学生们出一些很有挑战性的项目,让他们去想办法解决。
比如说,如何在保证建筑安全的前提下,让建筑更加节能环保。
这时候啊,学生们就得开动他们的小脑袋瓜,想出一些新奇的点子。
可能是采用一些新的建筑材料,或者是设计一种新的建筑结构。
这就像给学生们一把钥匙,让他们去打开创新的大门。
3. 团队协作精神的塑造工程可不是一个人能搞定的事儿,得一群人齐心协力。
在这个计划里,学生们会被分成小组,去完成一些项目。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得学会倾听别人的意见,发挥自己的优势,互相配合。
就像一场足球比赛,前锋、中场、后卫和守门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只有大家配合好了,才能赢得比赛。
比如说,在一个机械工程的项目里,有的学生擅长设计机械零件,有的学生擅长组装调试,只有他们团结起来,才能让这个机械产品完美地呈现在大家面前。
4. 职业道德素养的培育工程师可是要有很高的职业道德素养的。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12级电气工程与自动化专业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根据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总体部署,结合苏州大学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大学”这一既定目标,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将以“重基础、重设计、重创造”为指导思想,以“夯实基础、拓宽口径、重视设计、突出综合、强化实践”为教学实践目标,构筑通识基础教育、专业工程教育、综合工程教育和创新创业教育四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强化通识教育、基础教育与工程设计、工程实践、工程应用、工程研究以及创新创业的有机结合和匹配互动,加强学生的工程意识、工程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能力,培养具有扎实自然科学基础和电气工程专业基础,良好的人文素养,较强电气工程实践能力、知识更新与自我完善能力、良好沟通与组织管理能力和国际视野的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
二、基本培养规格(一)政治思想和德育方面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基本原理;愿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昌盛而奋斗的志向和责任感;具有敬业爱岗、艰苦奋斗、热爱劳动、遵纪守法、团结合作的品质;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二)体育方面具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技能,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受到必要的军事训练,达到国家规定的大学生体育和军事训练合格标准,具备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能够履行建设祖国和保卫祖国的神圣义务(三)智育方面按照行业专业标准的基本要求,结合苏州大学特色、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定位,制定本校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
苏州大学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将按照此标准培养学生,使学生:(1)具有良好的人文素质和职业道德,拥有对社会、环境、职业的责任感;(2)具有并能应用本专业相关的工程科学基础知识;(3)具有分析、解决本专业领域问题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素质;(4)具有团队合作及交流的能力;(5)具有一定的企业和社会环境下的综合工程实践经验。
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一、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巩固学生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能。
在大学工程专业的教育中,应该加强数学、物理、化学等理工科基础课程的教学,并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此外,应该加强专业实践课程的教育,如工程实验、实习等,以便学生能够将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工程项目中。
二、创新思维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应该具备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需要营造积极的创新氛围,鼓励学生主动思考和提出问题,并提供相应的解决方案。
在教学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动手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鼓励学生参与科技创新项目和竞赛活动,提升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综合素质的提升卓越工程师不仅需要具备优秀的专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综合素质。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实践能力和责任意识。
为此,可以增加学生的人文社会科学课程,开设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培养学生的艺术修养和文化修养。
同时,应该加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如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志愿服务等。
四、外语能力的培养卓越工程师在国际化的背景下需要具备良好的外语能力。
在培养方案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英语能力,提供专门的英语课程和培训,增加学生的英语听说读写能力,以及专业英语的学习。
此外,可以鼓励学生参加国际学术交流活动、国际项目等,提高学生的跨文化交流和合作能力。
五、实践和就业机会的增加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与实际工程实践和就业需求相结合。
为此,可以与企业、科研机构等建立合作关系,提供学生实习和实践的机会。
同时,可以为学生提供就业指导和就业走廊等服务,帮助学生顺利就业。
此外,可以加强学生的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综上所述,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应该注重专业基础课程的加强、创新思维的培养、综合素质的提升、外语能力的培养,同时增加学生的实践和就业机会。
通过这些举措,可以培养出具备卓越工程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人才,为科技和工程领域的发展做出贡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文名: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 “卓越计划”创办时间:2010年6月 类别: 部属高校、省属高校主管部门: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人才培养: 各行业高质量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 具体实施: 教育部“中欧工程教育平台”等 使命宗旨: 建设创新型国家、人才强国战略目录展开教育部“卓越计划”启动会陈希副部长讲话编辑本段简要概况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编辑本段启动会“卓越计划”与会学者(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6月23日,教育部在天津召开“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启动会,联合有关部门和行业协(学)会,共同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计划”)。
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陈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教育部党组成员、部长助理林蕙青主持会议。
工信部、人社部、财政部等22个部门和单位的有关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卓越计划”专家委员会的部分院士、20多家企业的代表和60多所高校的院校长参加了会议。
编辑本段培养特点“卓越计划”具有三个特点:一是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二是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三是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
编辑本段启动背景“卓越计划”研讨会(合肥工业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取得了巨大成就:一是培养了上千万的工程科技人才,有力地支撑了我国工业体系的形成与发展,支撑了我国改革开放以来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吉林大学二 一三年十二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实际工作,能达到下列要求:1.能够运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等技术,能够从事测量控制领域或地学仪器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工作,并在工作中展示出良好的创新素养。
2.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跟踪测量控制领域新技术发展,解决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及交流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4.在设计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能够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测量理论、仪器设计与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学习测量、控制和仪器相关的光学、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设计等基本训练,具备测控系统和科学仪器设计、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2.问题分析: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识别和表达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出复杂测控仪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针对特定问题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仪器系统和单元部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