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课件
- 格式:pptx
- 大小:413.92 KB
- 文档页数:45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介绍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是为了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而设立的一项计划。
通过该计划的学习和实践,学生将经历一系列的培养环节,包括专业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创新研究等,以提高他们在工程领域的能力和竞争力。
目标该计划的主要目标是培养具备以下能力和素质的工程师:1. 扎实的专业知识:通过系统的专业课程学习,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
2. 创新能力:通过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能力:通过团队项目实践,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沟通能力。
4. 综合素质:通过丰富的综合素质培养活动,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如领导力、管理能力、社交能力等。
培养环节1. 课程学习学生将根据专业的要求,参加一系列的专业课程学习。
这些课程涵盖了该专业的核心知识和基础知识,帮助学生建立起扎实的专业基础。
2. 项目实践学生将通过参与项目实践,将课堂学到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项目中。
项目实践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学生可以选择参与校内的项目,也可以选择参与校外的项目。
3. 创新研究学生将有机会参与创新研究,探索前沿科技和解决实际问题。
创新研究可以是学生自主发起的,也可以是与教师或研究机构合作的。
通过创新研究,学生将深入理解某一领域的知识,并培养科研能力和创新思维。
4. 综合素质培养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该计划还将组织一系列综合素质培养活动,如领导力培训、管理能力训练、社交能力培养等。
这些活动旨在培养学生在工作和生活中需要的各种素质和能力,提高他们的综合竞争力。
评估和认证该计划将通过评估和认证方式来衡量学生的学习和成果。
学生需要完成一系列的考核和评估任务,并取得一定的学分才能获得该计划的认证。
认证的标准将基于学生在课程学习、项目实践和创新研究等方面的表现。
结语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旨在培养具备卓越技术能力和综合素质的工程师,帮助他们在工程领域取得卓越成就。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培养方案吉林大学二 一三年十二月测控技术与仪器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能适应现代化建设和未来社会与科技发展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和谐发展与健康个性相统一,具有创新能力、国际视野和社会责任感的工程技术人才,具备测量、控制和仪器领域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专业技能,能在国民经济各部门从事测量控制与仪器领域的科学研究、设计制造、技术开发、质量控制和生产管理等工作。
学生毕业后经过五年的实际工作,能达到下列要求:1.能够运用信息获取、传输、处理和控制等技术,能够从事测量控制领域或地学仪器技术集成和仪器综合设计工作,并在工作中展示出良好的创新素养。
2.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够在相关学科领域继续深造或跟踪测量控制领域新技术发展,解决实践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3.具备团队协作能力、组织管理能力、沟通及交流能力,能从事本专业相关的技术与管理工作。
4.在设计具体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过程中能够考虑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二、毕业要求本专业主要学习测量理论、仪器设计与测控系统集成技术基础,学习测量、控制和仪器相关的光学、机械工程、电子与计算机科学、自动控制等专业知识,通过多种教学环节和工程实践,接受现代测控技术和仪器设计等基本训练,具备测控系统和科学仪器设计、技术开发及集成应用等方面的能力。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方面的知识和能力:1.工程知识: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及专业知识解决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
2.问题分析: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能够准确识别和表达测控类复杂工程问题,分析其中的关键环节和要素,并通过文献研究获得解决问题的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根据用户需求,在安全、环境、法律等现实约束条件下,设计出复杂测控仪器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并针对特定问题需求进行创新性设计,开发仪器系统和单元部件。
“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简称“卓越计划”),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重大改革项目,也是促进我国由工程教育大国迈向工程教育强国的重大举措。
该计划旨在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高质量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为国家走新型工业化发展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人才强国战略服务。
截止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该计划对促进高等教育面向社会需求培养人才,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具有十分重要的示范和引导作用。
第一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名单(61所)工程技术人员将开始成为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的中坚力量。
这是大势所趋:国家部署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人才强国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迫切需要培养一大批能够适应和支撑产业发展的工程人才、一大批创新型工程人才、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工程人才,以提升我国工程科技队伍的创新能力,增强综合国力,应对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中国已是名副其实的工程教育大国。
截至2010年,我国开设工科专业的本科高校1003所,占本科高校总数的90%;高等工程教育的本科在校生达到371万人,研究生47万人。
全国的工程科技人员总的保有量超过1400万。
教育部有关负责人表示,通过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引导国内工程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方向,让工程师回归至国家与企业应有的社会定位与经济待遇。
实际上,全世界都急缺工科人才。
据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管理委员会统计,2010年法国这个世界工程师教育强国共发放1万份中国留学生签证,其中申请工科专业的占11%,远远超过语言、艺术、文化、设计等专业留学生。
法国工业化经济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工程师,法国企业的现代化水平就建立在工程师的工作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