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 格式:doc
- 大小:34.00 KB
- 文档页数:2
后痹中医护理方案效果总结分析报告一、基本护理2023年下半年中医护理方案危痹(类风湿性关节炎)在风湿临床实践共收16例,其中男性4例,女性12例;年龄46岁一76岁。
平均住院日:9.7天。
辩证分类:风湿郁热证3例、肝肾亏虚证5例、风寒湿阻证5例、气血两虚证1例、湿热蕴结证2例。
应用的主要辩证施护方法:保持病室安静整洁、空气新鲜、温湿度适宜,评估疼痛的诱因、性质、腰部活动、下肢感觉、运动情况,体位护理,评估麻木部位、程度以及伴随的症状。
应用主要中医护理技术有:中药封包、中药侗药、中药穴位贴敷、穴位电刺激、针灸治疗、耳穴埋豆、中药熏洗、偏振光、蜡疗、拔火罐疗法等项目。
二、护理方案应用情况分析(-)主要中医护理措施应用情况1.主要辩证施护方法的应用情况:主要症状:腰腿疼痛16例,占100%;肢体麻木8例,占50版下肢活动受限7例,占87.5%,辩证施护方法实施落实比16例100虬2.中医护理技术应用情况通过开展辩证施护、实施中医护理技术和中医个体化健康指导,患者认为中医护理配合治疗厄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不适症状有良好的护理效果。
患者对健康指导的满意度:患者对健康指导的的满意度90%o 分析其原因:1《方案》中健康指导内容清晰明确,便于护理人员掌握及临床应用。
2.患者文化程度不同,理解能力不同,对疾病治疗的依从性不同。
3.护理人员忙于护理操作,未能充分进行健康宣教。
(三)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责任护士对中医护理方案的评价分为①实用性强:9人(IOO%);②实用性较强:1人(10%);③实用性一般分析其原因:1评价为护士的主观判断,缺乏统一性的评价标准。
2.参与讨论的病历数较少,所得的数据不能科学的反应评价结果(四)实施中存在的问题:1患者疼痛持续时间长,患者失去治疗信心;3.患者质疑治疗效果,依从性差;4.一些中医治疗慢,患者看不到实际效果,不愿意配合;5.护患沟通不到位。
三、护理方案效果评价分析如下:(一)护理效果方法评价1.评价方法对延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主要腰腿疼痛、肢体麻木、下肢受限应用主要辨证施护方法及中医护理技术(包括应用次数及天数)后的护理效果进行评价。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中医护理及康复指导标签:类风湿性关节炎;中医护理;康复指导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是一种以关节滑膜炎为特征的慢性全身性自身免疫性疾病,滑膜炎持久反复发作,可导致关节内软骨和骨的破坏,关节功能障碍,甚至残废。
中医属“痹症”范畴,笔者对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进行中医综合护理和康复指导,体会如下。
1一般护理1.1生活起居护理居住的房屋要通风向阳,保持室内空气新鲜,被褥要干燥、轻暖。
切勿在风口处睡卧(空调、电风扇、窗口);洗漱用热水,晚间洗脚,热水应能浸及踝关节以上,时间在15 min左右,以促使下肢血液通畅;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严格限制关节活动;发热患者要定时测体温、脉搏、呼吸;高热不退者可采用酒精擦浴,头部放置冰袋等物理降温措施;关节疼痛明显者可用柔软枕头对关节保护,定时更换体位,以免发生褥疮;卧床者要保持关节处于功能位,髋、膝关节应避免屈曲位,膝关节下不要垫高,以防膝关节屈曲挛缩;关节僵硬者应给予按摩和被动活动,并鼓励患者在床上做四肢伸屈活动[1]。
1.2饮食调护类风湿性关节炎患者,饮食不可过量,进食要守时、适量,不可暴饮暴食、饥饱失常,饮食应清淡,以素食为主,烹调方式应以清淡爽口为原则,少吃辛辣、油腻及冰冷的食物,饭后食用水果类(苹果、葡萄等),饮料以不含任何添加剂的果汁等天然饮料为宜,少用汽水等易引起胃酸的饮料。
尽可能的减少脂肪的摄取,热量来源要以糖类和蛋白质为主,若是体重超过标准,要逐渐减轻体重。
食物的选择宜丰富,特别要吃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瘦肉、大豆制品,还宜多吃富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维生素C可抑制炎性渗出,促进炎症吸收。
风湿活跃、关节红肿热痛时,要忌吃辛热燥火的姜、辣椒、葱、羊肉、狗肉之类。
1.3情志调护长期病痛易产生紧张、恐惧、焦急情绪,对治疗和康复不利,甚者加重病情。
护理时应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谈心交流,告知患者情绪对疾病有很大影响,多举一些治疗成功的例子,让患者对治疗提高信心,能够正确对待自己的疾病,亲人和朋友要其耐心关怀,积极配合患者的治疗,鼓励患者在力所能及、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公益的社会活动,使其感受到自我价值所在。
中医护理常规--关节炎
关节炎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常见于中老年人群。
中医护理可以
帮助缓解关节炎的症状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以下是一些中医护
理常规的方法:
1. 针灸疗法:针灸是一种通过刺激特定穴位来促进气血流通的
疗法。
针灸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炎的疼痛和炎症,恢复关节的功能。
2. 中草药疗法:在中医中,有许多中草药可以用于治疗关节炎。
例如,独活寄生、羌活和防风等中草药都具有活血化瘀的作用,可
以帮助减轻关节肿胀和疼痛。
3. 推拿按摩:推拿按摩可以通过刺激和调整经络来促进血液循环,并缓解肌肉和关节的疼痛。
患者可以通过定期接受推拿按摩来
缓解关节炎的症状和改善关节的灵活性。
4. 运动疗法:适度的运动可以帮助提高关节的灵活性和力量,
并减轻关节炎的症状。
常见的运动包括太极拳、瑜伽和气功等。
患
者在进行运动时应选择适合自己身体状况的运动方式,并避免过度
使用关节。
以上是中医护理常规中的一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关节炎的症状。
患者在接受中医护理时应遵循专业医生的建议,并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如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和保持充足的休息。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为参考,具体治疗应根据个人情况而定。
尫痹(类风湿关节炎)护理常规一、疾病名称尪痹是由风寒湿邪客于关节,气血痹阻所致,病位在关节。
证型:1、风湿痹阻证2、寒湿痹阻证3、湿热痹阻证4、痰瘀痹阻证5、气血两虚证6、肝肾不足证二、临床表现以小关节疼痛、肿胀、晨僵为主要临床表现。
三、一般护理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病室应温暖向阳,干燥防潮,避免湿冷,注意防寒保暖。
3、急性期应卧床休息,绝对卧床时要经常活动病人肢体,适时变换体位,保持受压部位防止发生压疮。
待病情改善两周后应逐渐增加活动。
4、改变体位时,动作要缓慢,避免突然的移动和负重。
5、适当功能锻炼,减轻疼痛,减少畸形发生。
四、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1、观察关节疼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五、临证(症)施护1、风寒湿痹者的患部可用热水袋或遵医嘱给予热药袋热敷,也可用食盐、大葱热熨。
局部注意保暖,疼痛部位可用护套。
2、热痹者遵医嘱给予中药熏洗,局部禁用温热疗法。
3、急性期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可采用短时间制动,如有膏托、支架等使关节休息,进行主动或被动活动的最大耐受范围内伸展运动。
活动前关节局部可进行热敷或红外线照射,缓解肌肉痉挛,增强伸展能力。
4、关节疼痛时,可遵医嘱行冷热敷、局部按摩、中药熏蒸、灸法等治疗。
但在使用物理疗法时避免皮肤损伤。
5、关节屈伸不利者,可遵医嘱采用中频脉冲电、电针等治疗。
6、晨僵护理:鼓励病人早晨起床后行温水浴,或用热水浸泡僵硬的关节,而后活动关节。
夜间睡眠戴弹力手套保暖。
六、饮食护理1、饮食宜高蛋白、高维生素,多吃水果蔬菜,忌食生冷及高糖辛辣食品。
2、肝肾亏虚者,可进食营养丰富饮食,如瘦肉、鱼类、蛋、大枣、山药、甲鱼、枸杞子等。
3、湿热痹阻者,可服用薏仁、冬瓜等清热利湿之品、忌食油炸及辛辣食物。
4、风寒湿痹者应进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七、用药护理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方案一、常见证候要点(一)风湿痹阻:肢体关节疼痛、重着,或有肿胀,痛处游走不定,关节屈伸不利,舌淡红,苔白腻。
(二)寒湿痹阻:肢体关节冷痛,肿胀、屈伸不利,局部畏寒,得寒痛剧,得热痛减,舌胖,舌质暗淡,苔白腻或白滑。
(三)湿热痹阻:关节肿痛,触之灼热或有热感,口渴不欲饮,烦闷不安,或有发热,舌质红,苔黄腻。
(四)痰瘀痹阻:关节肿痛日久不消,晨僵,屈伸不利,关节周围或皮下结节,舌暗紫,苔白厚或厚腻。
(五)气血两虚:关节肌肉酸痛无力,活动后加剧,或肢体麻木,肌肉萎缩,关节变形;少气乏力,自汗、心悸、头晕目眩,面黄少华,舌淡苔薄白。
(六)肝肾不足:关节肌肉疼痛,肿大或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腰膝酸软无力,关节发凉,畏寒喜暖,舌红,苔白薄。
二、常见症状/证候施护(一)晨僵1.观察晨僵持续的时间、程度及受累关节。
2.注意防寒保暖,必要时配戴手套、护膝、袜套、护腕等。
3.晨起用力握拳再松开,交替进行50~100次(手关节锻炼前先温水浸泡);床上行膝关节屈伸练习30次。
4.遵医嘱艾条灸:灸阿是穴。
5.遵医嘱中药塌渍。
6.遵医嘱中医定向透药。
7.遵医嘱耳穴压豆。
(二)关节肿痛1.观察疼痛性质、部位、程度、持续时间与体位关系,做好疼痛评分。
2.疼痛剧烈的患者,以卧床休息为主,受损关节保持功能位。
3.局部保暖并在关节处加护套。
4.勿持重物,可使用辅助工具,减轻对受累关节的负重。
5.遵医嘱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局部皮肤过敏者禁止贴敷。
6.遵医嘱中药塌渍。
7.遵医嘱中医定向透药。
8.遵医嘱艾条灸:灸阿是穴.(三)关节畸形1.做好安全评估,如日常生活能力、跌倒/坠床等,防止跌倒或其他意外事件发生。
2.遵医嘱艾条灸:取阿是穴。
3.遵医嘱中医定向透药。
5.遵医嘱给予穴位贴敷:取阿是穴。
(四)疲乏无力1.急性期多卧床休息,恢复期适量活动,防止劳累,减少弯腰、爬高、下蹲等动作。
2.遵医嘱艾条灸:取足三里、关元、气海等穴。
尪痹(类风湿关节炎)中医护理常规
尪痹指因风、寒、湿、热等外邪侵袭人体,闭阻经络而导致气血运行不畅的病症,病位在关节、经络。
类风湿性关节炎等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病因
1、外因:感受风寒湿邪,或感受风湿热邪。
2、内因:劳逸不当,或久病体虚,会恣食甘肥厚腻或酒热海腥发物。
二、临床表现
1、关节表现
(1).晨僵(2).关节痛(3).关节肿胀(4).关节畸形(5).关节功能障碍。
2、关节外表现
(1).类风湿结节(2).类风湿血管炎(3).肺病变(4).心包炎
三、护理评估
1、疼痛发作时间、性质、关节形态。
2、病程长短、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处理能力。
3、心理社会状况。
4、辩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
四、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内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恶寒发热、关节红肿疼痛、屈伸不利者,宜卧床休息,病情稳定后可适当下床活动。
(3)脊柱变形者宜睡硬板床,保持衣被清洁干燥,出汗多时及时擦干,更换衣被。
(4)生活不能自理的卧床者,要经常帮助其肢体活动,适时更换卧位,受压部位用软垫保护,防止发生压疮。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痹痛的部位、性质、时间,及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2)观察皮肤、汗出、体温、舌脉及伴随症状等变化。
3、给药护理
(1)风寒湿痹者,中药汤剂宜热服。
(2)热痹者,汤剂宜偏凉服。
(3)注意服药后的效果及反应,出现唇舌手足发麻、恶心、心慌等症状时,及时报告医师。
(4)用药酒治疗时注意有无酒精过敏反应。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高营养、高维生素,清淡可口,易于消化。
(2)风、寒、湿痹者,应进食温热性食物,适当饮用药酒,忌食生冷。
(3)热痹者,宜食清淡之品,忌食辛辣、肥甘、醇酒、海腥等食物,鼓励多饮水
5、生活护理
(1)卧床患者做好皮肤护理,保持床铺整齐清洁,皮肤干燥,若有汗出,应立即将汗擦干,并更换衣物。
(2)注意保暖,随气候变化及时更换衣被,慎防外感。
(3)风寒湿痹者尤应特别注意,可在痛处加用护套,阴雨寒湿天气慎勿外出活动,天晴时可多晒太阳,夏季勿贪凉;无洗冷水浴,不宜用竹席、竹床。
(4)热痹者虽不畏寒,但也不宜直接吹风。
6、情志护理
(1)病程缠绵,行动不便,患者常心情抑郁。
要关心患者,给予心理安慰,减轻其痛苦,使其积极配合治疗与护理。
(2)劝说家属给予患者家庭温暖及生活照顾,使其心情舒畅。
7、起居护理
(1)病室适宜干燥,阳光充足,不宜在寒冷季节或阴雨潮湿天气外出活动。
(2)注意体温、关节、汗出等情况变化,汗出多时应避风,勤换内衣。
(3)注意防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8、临证(症)施护
(1)寒湿痹阻证:主要表现为关节肿痛或积液,纳差,大便溏薄,小便清长,畏寒,舌淡苔白腻,脉濡。
1)病室宜温暖、干燥。
注意保暖。
宜卧床休息。
2)宜进食温热型食物,如猪、牛、羊骨头煮汤,可加适量姜,胡椒粉等调料以助驱散风寒之邪,忌食生冷瓜果。
3)关节肌肉疼痛者可予护架,防止关节受压。
关节活动不利或强直者,鼓励或加强功能锻炼,或遵医嘱配合热敷、艾灸、熏蒸、祛风散寒药物等治疗。
4)祛寒逐风合剂口服,服药后食热粥、热饮可助药力。
(2)湿热痹阻证:主要表现为关节游走性疼痛,发热,咽痛,便秘,小便赤,舌红,苔黄腻,脉数。
1)病室宜凉爽,空气流通,但汗出时应避风,勤换内衣,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2)多选用寒凉性的食物,如米仁粥、绿豆、生梨。
不宜食温热性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
3)中药汤剂宜偏凉服,按时服药。
4)关节红肿热痛时给于四黄膏外敷或清热逐风膏外敷。
(3)痰瘀痹阻证症状:关节满肿日久,僵硬变形,屈伸不利,舌黯紫,苔白厚或厚腻,脉沉细涩或沉滑。
1)宜食薏苡仁、山药、扁豆等以祛痰化湿
2)指导患者疼痛缓解时适当进行功能锻炼,避免关节僵直。
3)晨僵明显时给予温水浴,熏蒸,艾灸、电脑数控理疗、微波理疗等以活血化瘀,通络止痛。
(4)肝肾不足证:关节畸形,肌肉萎缩,畏寒,消瘦,面色无华,舌淡苔白脉沉细。
1)宜食补益的食品,红枣、莲子肉,荔枝,黄芪松子炖鸡等。
2)协助生活护理,应做好情志护理。
3)注意心悸自汗、胸闷头晕等症状,并及时报告医师。
三、健康教育
1、注意风寒、防潮湿,出汗时切忌当风,被褥常洗常晒,保持干燥清洁。
2、需继续服药者,应告知其特殊药物的煎煮法,并注意用药后反应,如有不适,及时诊治。
3、均衡饮食,肥胖者需指导患者减轻体重,以减轻关节负荷。
4、痛风性关节炎患者应减少嘌呤类(海鲜、啤酒)食物的摄入。
5、根据自身情况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打太极拳、木兰拳等,使关节筋脉气血畅通。
6、按时服药,定期门诊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