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钠血症
- 格式:ppt
- 大小:472.00 KB
- 文档页数:33
低钠血症诊疗指南低钠血症是指血液中钠离子的浓度低于正常范围。
钠是人体内重要的电解质之一,参与维持细胞内外的酸碱平衡和水分平衡。
低钠血症常见于肾脏疾病、心脏疾病、肺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本文将介绍低钠血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
诊断首先,对患者的病史进行详细询问,包括用药史、近期饮食情况、病前排尿情况等。
此外,还需要进行一系列实验室检查,包括血钠浓度、血浆渗透压、尿液渗透压、尿钠浓度等。
根据检查结果及患者病史,判断低钠血症的病因。
治疗低钠血症的治疗策略因病因而异,下面将根据病因分类介绍治疗方法。
1.药物引起的低钠血症:如果低钠血症是由其中一种药物引起的(如利尿剂、抗抽搐药物等),首要任务是停用或调整药物剂量。
同时,可以通过口服或静脉补钠的方式来提高血液中的钠离子浓度。
2.水过多引起的低钠血症:水过多是指体内的总水量超过正常范围。
常见的原因有过多饮水、肾功能不全等。
治疗上应限制液体摄入,控制饮水量。
此外,可以适量应用利尿剂增加尿液排出。
3.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引起的低钠血症:顾名思义,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导致的。
治疗上主要是补充钠离子和糖皮质激素。
通常使用氢化可的松或氢氢可的松等糖皮质激素来治疗。
4.胃肠道疾病引起的低钠血症:如果低钠血症是由于胃肠道疾病导致的,如腹泻、呕吐引起的失水,治疗上应积极控制病情,避免进一步失水。
严重失水的患者需要静脉补液,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5.其他病因引起的低钠血症:低钠血症还可能由于心脏疾病、肺疾病等引起,治疗上应积极治疗原发病,同时根据具体病情进行合理的补钠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低钠血症的处理要个体化,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判断,避免过度或不足的补钠。
预防措施预防低钠血症的关键是注意饮食平衡和药物使用。
饮食上应保证摄入适量的钠离子,避免过度饮水或外源性摄入钠过多。
使用药物时应遵医嘱,注意药物剂量的合理调整,以及可能引起低钠血症的副作用。
总结低钠血症是一种常见的电解质紊乱,病因复杂。
低钠血症的分级有轻度低钠、中度低钠、重度低钠,处理原则主要有减少钠的摄入和水的摄入和遵医嘱使用利尿剂。
血钠的正常值是135-150mmol/L,低钠血症一般分为轻度低钠(血钠达到130-135mmol/L),中度低钠(血钠达到125-129mmol/L),重度低钠(血钠<125mmol/L)。
钠离子对身体非常重要,对维持血压的恒定、机体的容量、心脏的功能、中枢神经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严重低钠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表现为倦怠、乏力等,甚至影响到意识。
低钠血症的处理原则主要是减少钠的摄入和水的摄入,遵医嘱使用利尿剂如呋塞米、托拉塞米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平时的应保持良好的心态,注意饮食,避免吃刺激性食物,如生姜、大蒜、辣椒等。
低钠程度分级可以分为轻度低钠血症、中度低钠血症和重度低钠血症三个等级。
-轻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在130毫摩尔每升以下,患者可能出现乏力、头晕、口渴等症状。
此时,可以通过增加饮水量或进食含钠较高的食物来纠正。
-中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在120毫摩尔每升以下,患者症状较重,可能出现意识模糊、抽搐等症状。
此时,需要给予患者补钠治疗,如口服或静脉注射高钠液体。
-重度低钠血症:血钠浓度低于120毫摩尔每升,患者可能出现昏迷、呼吸衰竭等症状,甚至危及生命。
此时,需要及时就医,通过静脉注射高钠液体或使用药物来纠正低钠状态。
低钠程度分级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在临床上,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如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结果等,确定患者低钠的程度,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同时,对于低钠患者,除了纠正低钠状态外,还应寻找并治疗导致低钠的病因,如脱水、营养不良、肾功能不全等,以避免病情反复或加重。
总之,低钠程度分级对于了解患者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应该注意保持水分平衡,避免过度脱水或摄入过多盐分,以预防低钠血症的发生。
如有疑虑,请及时就医咨询。
请注意: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医学诊断、治疗依据或指导建议。
请您随时关注身体状况,切勿盲目用药或治疗,如遇病情变化或感觉任何不适,建议您及时向专业人士求助,可线上咨询医生,或者去线下医疗机构就诊。
低钠血症一、什么是低钠血症●低钠血症是指血清钠的浓度低于135mmol/L。
●低钠血症只代表血清中钠的浓度,但并不等于体内钠的总含量减少。
●低钠血症根据其发病的缓急而分为急性低钠血症和慢性低钠血症。
前者是指在48小时内,由血清钠正常而降低到135mmol/L以下。
不一定有明显的水肿。
慢性低钠血症,多伴有水肿。
二、原因及分类发生低钠血症的原因很多,除假性低钠血症外,都表明体内的水含量相对比钠含量增加,体液处于被稀释状态。
在正常情况下,摄入水多,则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肾脏排出低渗尿,有80%的多余的水在4小时以内排出。
肾脏的排出体内水的能力达20L/d以上。
所以在通常情况下不会发生水在体内潴留。
低钠血症大致分为假性低钠血症及低钠血症伴有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
1)假性低钠血症●是指血浆中一些固态物质增加,在单位体积中水的含量减少,而钠只能溶解于水中,钠的浓度降低。
假性低钠血症又分为不溶性物质在血浆中增加,及可溶性物质在血浆中增加。
前者对血浆的晶体渗透压影响不大,后者则相反。
●不溶性物质在血浆中增加见于高脂及高球蛋白血症。
●可溶性物质在血浆中增加如静脉注射高张葡萄糖溶液及静脉滴注甘露醇溶液以后,由于血浆晶体渗透压升高,水从细胞内转移到细胞外,血液被稀释而发生假性低钠血症。
此时血浆曾高渗状态,但血清钠浓度减低。
血糖每升高5mmol/L,血清钠可降低1~3.0mmol/L。
●假性低钠血症,血钠降低程度不著,故不会出现低钠血症的临床表现。
2)低钠血症伴有血浆晶体渗透压降低有三种情况:细胞外液容量正常、减少及增加第一种情况细胞外液容量正常●这种情况发生的原因多由于水的摄入过多、肾脏排水功能异常,或者两者同时存在。
常见疾病有:精神性烦渴、抗利尿激素分泌不当综合征、特发性低血钠或病态细胞综合征、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应用利尿剂等。
●精神性烦渴突然饮入大量的水,超过正常肾脏排水的能力,使血浆被稀释,血浆容量及血浆的含水量增加所致。
【疾病名】低钠血症【英文名】hyponatremia【缩写】【别名】低钠血;血钠过少;低血钠症【ICD号】E87.1【概述】钠离子是体内最重要的阳离子之一,不仅对维持晶体渗透压和调节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也对神经肌肉电兴奋的产生和传导有重要作用。
在体内钠的44%分布在细胞外液,9%分布在细胞内液。
正常血清钠浓度为135~145mmol/L,细胞内钠很低,血清钠是维持细胞外液晶体渗透压的最重要因素,由于尿素、葡萄糖和血清钾在细胞外液浓度低,对有效晶体渗透压影响不大,故细胞外液有效晶体渗透压(mOsm/L)≈2[Na]≈270~290mOsm/L。
钠离子主要来源于饮食摄入和消化道分泌液的重吸收。
肾脏是调节钠代谢的重要器官,调控通过肾小球-肾小管平衡系统、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和ADH、ANF、糖皮质激素等途径来完成。
血浆中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称为低钠血症。
低钠血症仅表示血清钠离子浓度低于正常水平,不一定真正合并机体钠含量的下降。
根据发病的急缓,可分为急性低钠血症和慢性低钠血症,前者是指48h内,血清钠离子浓度降至正常水平以下,否则为慢性低钠血症。
【流行病学】低钠血症引起血液低渗状态,此种情况在临床上极为常见,特别在老年人中。
因为老年人,年龄每增加10岁,血钠平均值比年轻人降低1mmol/L。
因慢性病住院的患者中,22.5%病人有低钠血症。
【病因】引起三种类型的低钠血症的病因不同,分述于下。
1.总体钠减少的低钠血症 此种情况见于失钠大于失水,见于肾外丢失和肾丢失钠。
根据尿排钠情况可区别,尿钠浓度[Na]>20mmol/L为肾丢失钠增多;<20mmol/L为肾外丢失。
引起肾钠丢失的病因有:①过度利尿药的使用:其机制为利尿药抑制Henle襻厚升支NaCl的重吸收、低血容量刺激ADH释放、干扰尿稀释和钾缺乏介导的渗透压受体和渴感的改变。
②盐皮质激素缺乏,使肾小管重吸收钠减少。
③失盐性肾炎伴有肾小管性酸中毒和代谢性碱中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