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 格式:ppt
- 大小:4.60 MB
- 文档页数:30
秦始皇治理天下的措施
1. 统一文字和度量衡: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文字和度量衡,统一了全国各地的书写和计量方式,以加强统一管理和控制。
2. 统一法律和行政制度:秦始皇颁布了一系列法律和行政制度,确立了中央集权的原则,将全国划分为若干个郡县,派遣官员管理,确保中央政权的控制。
3. 修建和扩建经济基础设施:秦始皇大力修建和扩建水利工程、道路、宫殿和官署,以改善社会经济条件,加强统治的基础。
4. 实行县官制和监察制度:秦始皇设立了县官和监察机构,加强了地方行政管理和反腐败工作,平抑了地方豪强势力。
5. 实行军队的县制和防线的修建:秦始皇将军队的管理权下放到县级,推行农兵制度,加强了军队的实力,增强了国家的安全。
6. 禁烟煤炭:秦始皇禁止私人开采和销售煤炭,以控制资源,加强对人民的控制和统治。
7. 铸币和流通货币: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了一系列的金、银和铜币,推动了经济的发展和贸易的繁荣,加强了国家财政。
这些措施使得秦始皇能够实现对天下的有效统治和控制,同时也为后来的统一大一统为治奠定了基础。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措施:⑴政治上:废分封,立郡县:创立中央集权制,自称皇帝,中央设丞相(协助皇帝处理国家事务)、太尉(掌管军事)、御史大夫(监察百官);地方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⑵经济文化上;“车同轨,书同文”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
⑶思想方面:焚书坑儒⑷军事上:御匈奴,筑长城
★统一文字:小篆—后推广(隶书);货币标准样式:圆形方孔钱
★长城的起至点: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内容:至高无上的皇帝制;中央机构的三公(九卿)制;地方机构的郡县制。
★秦朝中央集权制的作用和影响:秦朝统治者用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代替了过去的以血缘为纽带的宗法分封体制,国家直接管理人民,征收赋税,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这一政治体制为以后历代加以沿袭和发展,成为中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的基本政治制度。
★车同轨——统一车辆形制。
其目的主要是为了更加方便、快捷地调动军队,加强中央和地方的联系
★文字、货币、度量衡的统一不仅消除了六国遗留的陈迹,有利于巩固统一,加强统治,更重要的是促进了各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
★焚书坑儒虽然加强了思想统治,有利于统一,但却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负面影响远远大于积极作用。
★郡县制与分封制的不同:分封制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而郡县制不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其官吏是由皇帝直接任免的。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废分封,立郡县1.建立中央集权制度(1)皇帝:秦王嬴政采用“皇帝”称号,并确立了其至高无上的地位。
(2)中央官职:在中央设立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个主要官职。
(3)地方机构:废除西周时实行的分封制,建立郡、县二级行政机构,各级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2.作用:个体家庭成为社会的基本单位。
此后历代王朝基本沿用秦朝开创的中央集权制度。
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实行“焚书坑儒”。
【问题1】谈一谈,郡县制和分封制有什么不同?探究:分封制盛行于西周时期,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官职是世袭的;郡县制盛行于秦汉时期,郡县的行政长官郡守和县令均由皇帝直接任免,不能世袭,即实行的是任免制。
【问题2】如何评价秦始皇?探究:(1)秦始皇顺应历史潮流,灭六国统一了中国,结束了诸侯长期割据混战的局面,符合广大人民的愿望。
(2)他建立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巩固了统一,促进了各地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3)他通过统一战争,扩大了疆域,使秦朝成为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4)他广建宫殿陵墓,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财力。
(5)他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1.秦朝创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地方上推行( )。
A.分封制 B.郡县制C.世袭制 D.禅让制2.在秦朝行政机构中,协助皇帝负责监察百官的是()。
A.郡守 B.御史大夫C.太尉 D.丞相3.我国最早的“高速公路”可以说是秦始皇修建的驰道。
为了使车辆在全国通行无阻,秦始皇下令,规定所有车辆两个轮子的距离为()。
A.四尺 B.五尺 C.六尺 D.八尺4.据说,秦朝的传国玉玺是用蓝田玉雕琢而成的,上刻文字“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八个字应属于哪种字体()。
A.小篆 B.隶书 C.楷书 D.行书5.(2011·江苏扬州)秦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
秦始皇的治国策略秦始皇,也被称为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并建立起强大中央集权的皇帝。
他的治国策略有着深远的影响,促进了国家的统一与发展。
本文将从不同方面介绍秦始皇的治国策略。
一、法家思想的运用秦始皇实施了法家思想,将严厉的法律制度作为治理国家的基础。
他采取了重罚重赏、严刑峻法的手段,以削弱封建贵族力量,统一法律标准,实现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他还推行了均田制,破除了世袭土地的制度,使大量土地流转到国家手中,增强了国家的实力和控制力。
二、修筑长城保卫国土秦始皇意识到边境的重要性,为了保卫国土,他着手修筑万里长城,将北方边境的辽阔土地囊括在统治之下。
长城的修建不仅起到了国境防御的作用,还保护了农业生产和民众的安全。
这一举措为后世的边防建设提供了思路和基础。
三、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为了加强国家的统一,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内统一文字和度量衡标准。
他下令将各个地方的文字整合成一种标准的文字,使得通信更加便捷、统一,促进了社会文化的发展。
同时,他还统一了度量衡标准,使商业交流更加规范和公正,为国家经济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四、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秦始皇注重基础设施建设,他修筑了大量的道路和水利工程。
道路的修建使得交通更加方便快捷,促进了各地之间的联系。
而水利工程的建设则改善了灌溉条件,提高了农田的产量,推动了农业和经济的发展。
五、禁书坑儒秦始皇采取了禁书坑儒的措施,封闭了诸子百家的著作,以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这一举动虽然对知识的传承和学术的发展产生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但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社会的稳定和权力的集中。
综上所述,秦始皇的治国策略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促进了国家的统一和发展。
他实施了法家思想,修筑长城保卫国土,统一文字和度量衡,修建道路和水利工程,禁书坑儒等措施,这些都为秦始皇时期的国家稳定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
尽管他的统治方式也存在一些争议,但不可否认的是,秦始皇的治国策略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对这段历史有所了解和思考。
第14课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下列基础知识:中央集权统治的确立、郡县制、皇帝、三公、交通的发达、文字的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的统一、小篆和隶书、圆形方孔铜钱、灵渠、万里长城、焚书坑儒。
通过阅读课文及有关课外读物,培养阅读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通过对秦始皇和他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具体措施的了解,培养正确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通过思考“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对后世产生了什么影响”,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过程与方法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前预习,阅读课文并写出内容提要;在课堂上,在教师的引导下对课文中的问题进行思考并开展讨论;课后每位学生完成一篇历史小论文的写作。
通过上述活动,培养主动学习,及乐于同他人合作、共同学习的习惯,并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多途径的研究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认识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一位雄才大略的封建帝王。
他所采取的一系列建立中央集权制度的措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产物,对以后几千年的中国历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懂得专制与民主都是一定历史时期的产物。
教学重点:“废分封,立郡县”。
教学难点:中央集权制的概念,“车同轨,书同文”与建立中央集权,巩固统一的关系。
教学准备提前一节课布置学生从教科书、互联网、课外读物及影视作品中搜集有关秦始皇的资料。
教师根据学生搜集的材料,指导学生进行分类和整理。
将相关的图表、地图、图片制成电脑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为主,师生谈话,学生活动法(讨论,展示材料,撰写小论文等)。
板书设计复习导入投影打出秦始皇像及李白的诗,提问:图上的人物是谁,他在中国历史上主要的功绩是什么?学生思考后回答。
教师小结:秦始皇他的历史功绩是统一六国,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国长期分裂割据的局面,建立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提问:如果你是秦始皇,你会用什么办法来治理国家?学生小组讨论回答。
归纳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
秦始皇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成统一的君主。
为了巩固统一,他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秦始皇废除了封建制度,实行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治机构,使国家的决策和管理更加高效和统一。
2. 推行统一的法律、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了统一全国的法律、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秦始皇实行了一系列改革,包括统一律法、推广铸造铜钱、制定标准的度量衡等。
3. 兴修水利、修路铺驿:为了加强交通和水利建设,秦始皇修建了长城、修路、铺驿站,并兴修了灌溉系统,为国家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4. 实行“焚书坑儒”政策: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力,秦始皇曾实行“焚书坑儒”政策,烧毁了“百家姓”和“九经”等古代经典,大规模处死儒士,以消除知识分子对他的不满和反抗。
5. 全面推广国家性质的思想教育:秦始皇认识到统一的重要性,开始推广国家性质的思想教育,用统一的文字和思想来强化人民对国家的
认同感,加强国民意识。
总而言之,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了制度建设、工程建设、思想教育等多个方面,这些措施的实施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的统一和文化的融合。
秦统一六国后的政治措施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之后,他采取了一系列的政治措施来巩固自己的统治和加强中央集权。
1. 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将全国分为三十六郡,每郡设一太守,负责行政和军事事务。
郡下设有若干县,县治设有县官,负责地方行政。
2. 进行土地改革:秦朝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改革政策,包括平均地权、取消世袭制和实行统一的土地制度。
这些措施使得土地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并削弱了地方豪强的势力。
3. 统一货币和度量衡:秦朝实行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统一了全国的货币和计量单位,方便了贸易和征税。
4. 统一文字和法律制度:秦朝采用了统一的文字和法律制度,统一了全国的文字和法律,并将这些制度推广到各地,增强了中央集权。
5. 实行中央集权政治:秦始皇大力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豪强和诸侯的权力,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巩固了自己的统治地位。
6. 进行人民普及教育:秦朝建立了官办的国子监和郡学,推行乡试、秀才、举人科举制度,为人民普及教育,培养人才。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秦朝的统一和中央集权,但也加
重了人民的负担,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最终导致了秦朝的垮台。
秦始皇巩固帝国措施引言秦始皇,即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他通过一系列的巩固帝国措施,使秦朝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的中央集权帝国。
本文将探讨秦始皇采取的一些重要措施,以巩固他的帝国。
一、统一货币和度量衡为了加强帝国的一体性和整体管理,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
他采用了铸造一种通用货币——铜钱,并设立了中央铸币厂,统一发行铸币。
同时,他还规定了统一的度量衡标准,以方便贸易和行政管理。
这种统一的货币和度量衡制度为整个帝国的经济一体化和中央集权提供了基础。
二、修筑万里长城为了保护边疆并抵御外族入侵,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这是一个庞大的工程,不仅完善了帝国的国防体系,还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修建长城不仅是一种军事防御措施,更是向外界展示自己帝国力量和统一意志的象征。
三、推行县制为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秦始皇推行了县制。
他废除了封建时代的诸侯国制度,将全国划分为多个县,派遣郡守和县令来管理各地。
这种县制体制极大地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力度,进一步巩固了帝国的统一性。
四、实行一夫一妻制秦始皇还推行了一夫一妻制,废除了封建时代的多妻制度。
这一措施不仅有利于维护家庭稳定,还有助于加强国家的社会秩序。
通过一夫一妻制,秦始皇倡导了一种健康的家庭关系,进一步加强了帝国的社会稳定。
五、标准化文字和法律为了统一国家的文字和法律,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
他发布了《秦律》和《律令》,将全国法律标准化。
同时,他还下令规范文字,将各地各种不同的文字统一成一种标准的文字形式。
这一举措不仅方便了中央政府的统治和管理,还促进了帝国的文化一体化。
六、修建陵墓和避暑山庄为了展示自己的权威和地位,秦始皇修建了庞大的陵墓——兵马俑陵。
这是一个世界闻名的考古遗址,也是中国古代陵墓中规模最宏大的一个。
此外,秦始皇还兴建了避暑山庄,作为夏季行宫。
这些修建工程不仅展示了秦始皇帝国的富强和繁荣,也加强了他的统治地位和个人威望。
秦始皇统一的六个措施
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焚书坑儒等。
政治: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经济:秦统一后,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铜钱;同时还统一了度量衡。
文化:把小篆作为全国统一的文字,后来使用更为简单的隶书。
思想:焚书坑儒等。
措施1、政治上:建立了一整套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他规定最高统治者称皇帝,国家一切大事,都由皇帝一人裁决,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在中央,皇帝以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在地方,实行郡县制,把全国划分为36个郡,郡下设县。
郡县制为后来封建王朝长期沿用。
2、经济上: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
秦统一后,把小篆作为全国标准的文字,以后又在民间流行笔画更为简单的隶书。
秦始皇还规定,在全国统一使用圆形方孔的秦国铜钱〔圆形方孔钱〕;同时,还统一度、量、衡;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的交流。
3、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又实行“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的文化造成莫大的损失。
4、军事上:稳固、开发边疆:修筑了西起临洮,东到辽东的万
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族的入侵。
开发越族地区,开凿灵渠〔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人工运河之一〕。
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不仅在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也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在这个时期,中国的统治者通过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实现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高度集中和控制。
一、秦始皇的中央集权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的中央集权政策。
他废除了封建制度,建立了县制,将全国划分为36个郡,每个郡下设若干县。
同时,他还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废除了六国的法律,统一了刑法和律令。
这样一来,无论是地方行政还是法律制度,都被彻底统一和集中于中央政权之下。
二、汉武帝的中央集权汉武帝继承了秦始皇的中央集权政策,并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对地方的控制。
他实行了郡县制,并设立了太守和县令来管理地方事务。
太守是中央政权派驻到地方的官员,负责管理行政、军事和财政等事务。
县令则是太守下设的官员,负责具体的地方事务。
这种体制使得中央政权能够更加有效地控制地方,确保统治的稳定。
三、中央集权的优势中央集权制度在秦汉时期的中国有着明显的优势。
首先,它实现了政权的高度集中和统一,使得国家能够更加高效地管理和调度资源。
其次,中央集权制度有利于国家的军事统一和国防建设。
通过将地方军队纳入中央统一指挥,国家能够更好地组织和调动军队,提高国家的战斗力。
此外,中央集权制度还有利于国家的财政管理和税收征收。
通过统一的财政制度和税收政策,中央政权能够更好地控制国家的财政收入,保证国家的财政稳定。
然而,中央集权制度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由于政权高度集中,地方的行政权力受到了严重的削弱,地方官员的权力也受到了限制。
这可能导致地方事务的处理不够灵活和及时,影响地方的发展和民生。
其次,中央集权制度对地方的控制需要大量的官员和机构来实施,这增加了政府的开支和负担。
同时,由于中央政权对地方的高度控制,地方官员容易受到中央政权的干预和操控,可能导致腐败和权力滥用的问题。
总的来说,秦汉时期的中央集权制度在中国历史上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奠定了中国历史上中央集权制度的基础。
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秦始皇,原名赢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全国的皇帝。
他通过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确立了秦朝的统治地位,为中国的历史进程带来了重大影响。
本文将介绍秦始皇巩固统一的措施,包括中央集权、行政规范、文化统一和修筑长城。
1. 中央集权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来加强中央集权。
他废除了诸侯割据的制度,统一了疆域。
他派遣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南征百越,进一步加强了中央政权对边疆地区的控制。
此外,秦始皇还在各地设立郡县,派遣官员监督地方,确保各地实行中央政策,加强对地方的控制。
在行政组织上,秦始皇设立了三公九卿的官制,加强了中央政府的效能。
三公分别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御史中丞,负责辅助和监督秦始皇的执政。
九卿则负责管理各个方面的事务,如吏、户、兵、工等。
这一行政组织体系有效地加强了中央政府的统一和执行力。
2. 行政规范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采取了一系列行政规范的措施。
他实行了统一的法律制度,通过制定秦律、车同、六国律等法典,规范了社会秩序,保护了人民的权益,加强了国家的统治。
此外,秦始皇还推行了统一的货币制度,铸造了大量的贝币,促进了国内贸易的发展,为经济一体化做出了贡献。
在治理上,秦始皇实行了统一的考试制度,选拔官员。
他推行了封建制度,通过任命贵族以统一全国。
秦始皇还实行了土地平均制,将土地重新分配给农民,增加了人民对统一政权的支持度。
3. 文化统一为了巩固统一,秦始皇推行了文化统一的措施。
他统一了文字和度量衡,实行了小篆的规范,并且推行了统一的书法风格。
这种文化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加强国家的统一意识和认同感,促进了各个地区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秦始皇还下令焚书坑儒,破除了百家争鸣的思想体系,推行了儒家思想的统一,以加强对统治的控制和巩固统一。
虽然这一措施引发了很多争议,但无疑是为了加强文化统一服务的。
4. 修筑长城为了防止北方民族的侵袭,秦始皇下令修筑万里长城。
长城不仅起到了防御敌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加强了对疆域边界的控制,巩固了统一的国家政权。
《秦始皇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教案“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秦王嬴政以一个英雄的姿态横扫六国,终于实现了他的光荣与梦想:建立一个统一的秦王朝。
虽然秦王朝并没有像秦始皇幻想的那样千秋永存世代相传。
但是秦始皇创立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却在中国沿袭两千多年、影响深广远!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近秦始皇,共同感受他作为政治家的创新精神,共同领略这位“千古一帝”的非常人生!请大家看课本,了解其建立中央集权的措施。
一、废分封,立郡县——首创专制集权(板书)引导学生回忆分封制的内容。
西周初年,周王为了统治疆域广大的国家,大规模分封诸侯,周王把土地和臣民授予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王的命令,并且要定期朝觐、纳贡和服役。
分封制有两个特点,一是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二是诸侯的地位是世袭的。
分封制在初期的确起到了巩固周王统治的作用,但到后来,却形成了尾大不掉的割据势力。
所以,秦王嬴政吸取了西周灭亡的教训,意识到了分封制的弊端,为了适应新的统一形势,加强封建统治,他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
(多媒体显示秦行政机构示意图)教师指图讲解: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称皇帝(为什么称皇帝?因为秦王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盖五帝,所以自称皇帝。
)总揽全国一切军政大权,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在中央由皇帝任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分管行政、军事和监察。
他们三人互不统属,都对皇帝负责。
在地方,废除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分封制,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郡县制,分天下为36郡,郡下设县,后来随着边境的开发,秦朝的郡增加到40多个,在当时,我们的黄山地区就属会稽郡。
那么如何做到由中央直接管辖呢?就是郡守、县令都由皇帝直接任命。
其实不止郡守和县令,各级的官员都由朝廷直接任免。
(带领学生看课本上的图片,秦朝的官印)这样,通过郡县制把地方的权利集中到中央,这就是中央集权制度。
又通过中央的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把中央的权利集中到皇帝手中,这就是君主专制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