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日本大地震
- 格式:docx
- 大小:80.55 KB
- 文档页数:10
东日本大地震后的日本内政与外交作者:张景全来源:《领导之友》2011年第07期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地区地震、海啸、核事故接踵而至,日本遭受了史无前例的三合一式打击,堪称日本的“3·11”。
目前,灾后重建虽然已经展开,但日本的内政与外交仍承受着地震与海啸的“余波”,经历着核危机的“辐射”。
东日本大地震犹如在日本国内政治中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震撼着日本政坛与日本传统核观念。
自二战结束以来,成型于1955年的日本“一党优越”体制长期存在,自民党一党独大,持久执政。
随着冷战结束,20世纪90年代,“55年体制”逐渐瓦解,自民党“一党优越”风光不再。
21世纪初,民主党执掌日本政权,日本的两党政治时代来临,政党间攻伐不断。
虽然自民党屡次试图卷土重来,但均未如愿。
然而,东日本大地震为日本国内发生“灾害革命”,帮助自民党分阶段实现“复辟”,为民主党内部进行中途“换将”,提供了机遇。
目前,日本执政党及在野党均在打“灾害牌”,矛盾直指首相菅直人,菅直人的去留成为双方角力的焦点。
日本党际之间以及民主党内部,就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纷纷向菅直人以及民主党展开批评,出现“倒菅”风潮。
最近,自民党与公明党联合,在众议院向民主党政府发难,追究政府责任,指责其隐瞒信息。
与此同时,以小泽一郎为代表的民主党党内反对派也与之相呼应,在众议院提出内阁不信任案。
虽然不信任案最终没有通过,但把菅直人曝光于更为危险的境地:身为日本首相的菅直人处于对手进攻和己方抛弃的尴尬境地。
更为引人注目的是,在民主党与自民党都存在强烈要求菅直人辞职的背景下,出现了所谓一旦菅直人辞职,执政党与在野党则有可能进行“大联合”的意向。
笔者认为,菅直人辞职不会使日本走向“大联合”,恰恰折射出日本政坛存在“灾害革命”路线图。
对于执政的民主党而言,以前党首小泽一郎为代表的“倒菅”派,可以利用东日本大地震质疑菅直人的执政能力,从而使民主党抛弃菅直人,在党内选举新的首相候选人,实现党内“换将”。
东日本大地震对我国的防震启示杜军 赵雁 西安三建建设有限公司摘 要: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在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9级特大地震,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同时造成大量建筑的损毁,本文主要结合日本此次地震的经验教训,对我国的的工程抗震提出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隔振;消能减震;建筑法规;鲁棒性东日本大地震不仅造成了建筑物的损害和财产损失,更引起了巨大海啸以及最高级别的核事故,其引起的次生灾害无论对人类生活还是自然生态都是损失巨大的,但是日本的建筑质量的优良表现展示了人类在灾害面前的智慧,借鉴邻国日本的此次地震经验来审视下我国的防灾和建筑质量是非常有必要的。
1震害原因分析1.1 地震客观原因此次地震属于板块边缘地震,属于逆断层地震,此次地震矩释放能量3.6× Nm,Mw=9.0,能量相当于汶川地震30倍,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破裂速度: 2.0km/s,破裂持续时间:300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最大断层滑移量:18m[1]。
在震源附近K-NET筑馆观测点(宫城县),观测到2933 cm/ s2的强烈加速度。
从茨城县到岩手县南部的广阔的范围内,超过200 cm/s2的强烈加速度传播。
从东北关东地区,结果发现有最大超过5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
特别是仙台平原,也有超过100cm的地震动位移发生[2]。
由图3地震烈度分布图可以看出日本大部分地区均达到了6度(相当于我国烈度十度)。
另外此次地震不但是震级高,而且还引发了十米高的海啸,建筑物不仅遭受了地震动,还遭受了海啸的冲击,所以经不起冲击的木结构房屋基本上被夷为平地,而抗冲击能力好的如钢筋混凝土房屋发生整体坍塌的比例小。
(见图11)2.2 隔振与消能减震技术的应用 结构消能减震技术的方法是指在结构的某些部位(如支撑、剪力墙、节点、连接缝或连接件等)设置消能阻尼装置或元件,通过消能装置产生摩擦非线性滞回变形耗能来耗散或吸收地震能量以减小主体结构的水平和竖向地震反应,从而避免结构产生破坏或倒塌,以达到减震抗震的目的[3]。
试论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的影响摘要: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以致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发生。
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短期内对产业链、金融市场、对外贸易影响甚广,重创了日本经济。
长期看,地震产生的“破窗效应”,灾后重建将拉动一直低迷的日本国内有效需求,带动经济走向复苏。
由此得出结论,日本经济在震后将呈现出“v”增长轨迹。
尽管如此,核泄漏对日本农业、渔业、旅游业长期内产生负面作用,将是日本政府未来需要着力解决的大问题。
关键词:东日本大地震、核泄漏、破窗效应一、引言: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并引发强烈海啸以致导致核泄漏事故的发生,瞬间造成数以万计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消息传来,世界为之震动,纷纷为不幸遭遇大灾难的无辜民众祈福,并在第一时间各国纷纷表示施以援手,派出救援队赶赴地震前线同日本民众一道抵御旷世天灾。
同时,就地震及由此引发的核泄漏事故可能产生的各种影响纷纷进行分析和预测,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日本大地震对日本经济、各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产生影响的文章和评论最多。
通过对已有文献的综合比较分析,本文则着重分析日本大地震对日本国内经济的影响,笔者认为只有先理清此次地震对日本国内的经济影响,在此基础上才能进一步透过国家之间的经济联系分析对中国经济或是世界经济会产生哪些影响。
在讨论之前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这次日本140年来最严重的地震,也是为我们后续的分析做必要的准备。
东日本大地震①发生在日本东北部距离仙台港以东130公里处太平洋海域。
地震发生后,对地震震级测定的报道不断刷新,由日本气象厅最初定级为7.9级,一路调至到8.8级,最后定级为9.0级。
并引发浪高最高达到23米的海啸,重创东北部地区。
截至目前,地震海啸已造成14133人死亡,13346人失踪,成为二战以来造成日本死亡人数最多的灾难。
大地震还导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发生7级爆炸事故,大量放射性物质泄漏造成重大二次灾害,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创价学会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赈灾报告创价学会国际广报局160-0017日本东京都新宿区左门町15-3 /chs/2011年9月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创价学会所作的赈灾活动报告1.背景(1)此报告之目的创价学会以这次东日本地震受害惨重的宫城县、岩手县、福岛县三县为中心全力展开赈灾活动。
(2)创价学会的社会贡献这次地震及海啸的赈灾和重建活动,除了创价学会以其总部为中心,组织整体进行的全面推动外,每一位会员自发性的行动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①信仰创价学会是一个佛教团体,信奉活跃于十三世纪日本僧侣日莲的教义。
日莲教义基于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认为所有生命都平等地拥有象征着无限潜力的佛性,倡导要基于佛法的慈悲精神,展开“珍惜每一个人”的行动。
故此,创价学会会员都勤勉于开发自身内在的佛性,并以“自他共同幸福”为信仰目标。
②贡献社会的意识祈愿“自他共同幸福”的心,促使每一个学会员积极成为贡献社区和社会的“好公民”。
正因如此,于这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发生后,许多会员贯彻其信念,虽然自己身为灾民,也努力投身救援活动。
这股从信仰诞生的自强精神,令灾民也亲身参与赈灾,使人道援助更加发挥其效果,并不断地扩展开来。
③组织A) 扎根社区的组织创价学会以“地区”(约由四十户前后的会员所构成)为基本活动单位,在每一个社区组成会员网络。
各地的学会组织在地域社会深深扎根。
为此,会员们于当地社区拥有广泛的人际网络和丰富知识。
如此的人际网络和对社区的知识,在这次赈灾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B)尊重青年会员创价学会于任何地域,都尊重青年部的意见和行动力,并以此来展开活动。
2. 赈灾与重建活动于这次东日本地震,创价学会的赈灾重建活动,包括会员主动进行的活动在内,大概有如下四个范畴:(1)灾民的救援和保护在救援和保护灾民方面,总的来说,有如下二种设施:①会馆创价学会于各地设有会馆,作为信仰的活动场所,一遇到紧急情况发生,就会开放会馆给当地居民利用。
日本大地震中抛弃母亲的女孩是被制造的偶像?俞天任3月11日日本政府举办了有天皇以及政府内阁总理大臣参加的追悼仪式来纪念3·11东日本大地震四周年。
代表宫城县灾区遗族在仪式上讲话的是19岁的女孩菅原彩加,她在讲话中提到了她在海啸到来时不得不放弃受伤的母亲而独自逃生的经历,这段讲话在中国网络上引起了巨大波纹,大多数人对菅原彩加的行为表示不解,采取了批判的立场,一位朋友用“纠结”来形容他的心情。
其实对菅原彩加这件事,在日本国内也同样是一片纠结,纠结的原因和中国一模一样,在中文网上还有人为菅原彩加辩护说她母亲其实说的是“不要过来”,但是日本人都知道说的是“不要走”。
最常见的日本式纠结就是:“如果母亲正常,就应该让女儿尽快逃命,如果女儿正常,就算拼死也要想法子去救母亲”,结论是:母女都不正常。
这种观点在中国的网页跟帖里也占了很大比例,实际上到世界上任何一个文化环境中去调查一下估计这个观点都会占很大的比例。
民族性可能会有点不一样,但人性都是差不多的。
人类的肉体本身并不是很有力量,人类能够延续生存而且还成了自然界的强者是依靠团结起来的力量。
人同时具有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生物属性是遗传因子的一部分,从人的生物属性来说种群的延续是最至高无上的,种群的利益要优先于个体的利益,所以人应该是无私的。
但人同时还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社会不同于其他动物社会之处是人类社会是会发展变化的,所谓“人类社会的发展”其实是以人类能够控制周围能源的程度来衡量的。
人类能够控制和利用的能源越多,人类社会就被认为越发展,这时人类所具有的能量就越大,这样人类的个体看起来就似乎愈加不需要其他个体的帮助,人的社会属性,也就是“自私性”的一面就表现得愈加明显,只有在发生了超越人类单体能够抵御的巨大自然灾害的时候,被日常生活中的社会性所隐蔽起来了的人类动物性才会再次表现出来,也就是此时人们会自然地团结起来互助抗灾。
人类的社会属性和生物属性的互相矛盾,在不同的时期会表现出不同侧面的事例在钱钢的《唐山大地震》中也能看到。
由东日本大地震引发的思考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还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面对如之大的人类自然大灾难,再想到我国刚爆发不久的的汶川大地震,引发了我的思考:一、灾难与政权领导自然大灾难具有偶然性、不可抗性、不确定性,它的爆发对人类生命构成了巨大威胁,也对社会政治、经济、群众心理产生深远应响。
我国也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应对特大自然灾害,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不可想象。
从汶川地震抗灾实践中可以看出,受灾地区的各级党委和政府坚决执行党中央、国务院的方针和决策,全力以赴做好抗灾动员和组织工作,充分发挥了领导中坚作用。
关键时刻,广大基层党组织高高举起鲜红的党旗,组建了党员突击队,充分发挥了坚强的战斗堡垒作用。
危险面前,各级领导干部挺身而出、身先士卒,奋战在灾区一线,充分发挥了灾区群众主心骨作用。
紧要关头,广大共产党员,豁得出去、冲得上去,用鲜血和生命书写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充分发挥了先锋模范作用。
这一切,生动展现了党和政府抗击特大自然灾害的强大领导指挥能力和科学决策能力。
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是我们战胜各种特大自然灾害的根本保证。
二、核能源的安全使用东日本大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事故爆发后引起了日本人们的巨大恐惧,甚至超过了地震引起的恐惧,也波及到相临国家,包括我们国家。
虽然核能的良好利用对人们的的生产生活有巨大的帮助,但从这次日本核泄漏事故中我感觉我们应当吸取经验教训,在核电发展过程中应把核能源安全放在首位来抓。
在具体措施方面,要坚决执行这几个方面,首先要加强污染及影响的监测和检验;其次,要对现有运行的核电站进行更加周密的安全性分析,特别是参照事故的处理经验和过程,进行更加周密的审视;第三,要对我国重大专项中关于先进核能,也就是第三代压水堆和高温气冷堆的研究,加大投入,按照世界公认的标准,加强安全度的研发和设计。
地震灾害记录范文地震是指地球岩石断裂破碎、发生震动的现象,是一种地质灾害。
地震常常造成人员伤亡、城市建筑物毁坏等严重后果,对人类社会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下面将介绍一些历史上的重大地震灾害。
1.唐山大地震(1976年)唐山大地震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破坏最严重的地震之一、这场地震发生在1976年7月28日凌晨,震中位于河北唐山市。
地震造成了近25万人死亡,17万人受伤,城市几乎被夷为平地。
震后,国家面临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重建压力,但也促进了中国地震科学研究和建筑抗震技术的发展。
2.日本东北地震(2024年)东北地震,也被称为东日本大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严重的地震之一、这场地震发生在2024年3月11日,震中位于日本东北部。
地震引发了强烈的海啸,给福岛核电站造成了严重破坏,导致核泄漏事故。
此次地震和核泄漏事故导致超过1.5万人死亡,几十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地震也引起了全球的关注,对日本的经济和社会造成了巨大冲击。
3.汶川大地震(2024年)汶川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大地震以来破坏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这场地震发生在2024年5月12日,震中位于四川汶川县。
地震造成了超过8.7万人死亡,37万人受伤。
大量学校、住宅和基础设施遭受破坏,给中国社会和政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然而,国际社会对中国的援助和支持也给予了中国灾区人民很大的帮助。
4.尼泊尔大地震(2024年)尼泊尔大地震是尼泊尔历史上最强烈的地震之一、这场地震发生在2024年4月25日,震中位于加德满都附近。
地震造成了超过8800人死亡,近2万人受伤。
尼泊尔的许多文化和历史遗址也遭到了破坏,给这个贫困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重建压力。
国际社会对尼泊尔进行了广泛的援助,帮助尼泊尔渡过了这场灾难。
5.智利大地震(1960年)智利大地震是有记录以来最强烈的地震之一、这场地震发生在1960年5月22日,地震规模达到了里氏9.5级。
地震引发了海啸,对智利沿岸地区造成了严重破坏。
东日本大地震 百科名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2011年3月11日,日本当地时间14时46分,日本东北部海域发生里氏9.0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0公里。
东京有强烈震感。
地震引发的海啸影响到太平洋沿岸的大部分地区。
地震造成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1~4号机组发生核泄漏事故。
4月1日,日本内阁会议决定将此次地震称为“东日本大地震”。
截至当地时间4月12日19时,此次地震及其引发的海啸已确认造成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
名称: 东日本大地震 时间: 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 地理位置: 日本东北部 震中经纬度: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 震源深度: 10公里 震级: 里氏9.0级 震中烈度: Ⅸ度 伤亡人数: 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2011年4月12日19时) 灾情介绍背景资料此次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北部发生的里氏9.0级地震,恐为日本有地震记录以来发生的最强烈地震。
而由于地处地壳板块交界处,日本一直是一个地震频发的国家,历史上造成重大伤亡的地震也不计其数。
20世纪日本经历的第一次重大地震发生于1923年9月1日。
里氏7.9级地震袭击日本关东地区,受灾城市包括东京、神奈川、千叶、静冈和山梨等地,造成142807人死亡,200多万人无家可归,经济损失达65亿日元。
自此之后的70年间,日本发生了几十次7级以上大地震。
人员伤亡数较大的几次包括,1927年3月7日,日本西部京都地区发生的里氏7.3级地震,造成2925人死亡。
1933年3月3日,本州岛北部三陆发生里氏8.1级地震,造成3008人死亡。
1943年9月10日,日本西海岸鸟取县发生里氏7.2级地震,造成1083人死亡。
1944年12月7日,日本中部太平洋海岸发生里氏7.9级地震,造成998人死亡。
1945年1月13日,日本中部名古屋附近三川发生里氏6.8级地震,造成2306人死亡。
东日本地震对中国市场的影响一、产业(核心技术)转移有利于中国核心技术的掌握和提升受此次地震的影响,大量日本企业为了规避风险,开始将其核心技术和上游产品的生产转移到海外。
根据日本贸易振兴会于2011年末做的一项调查显示,约30%的大型企业表示此次东日本大地震将让他们考虑在增加海外投资或建立新的工厂。
其中中国就是重要的海外转移目的地之一。
长期以来,日本企业一直掌握着核心技术,并将其保留在国内生产,从而使承接产品加工的中国沦为“世界工厂”,位于生产线的最低端。
但是震后,由于日本企业开始重新审视和分析其面临的风险和危机,不少企业计划并实施了产业转移。
在2011年第三季度日本制造业对外直接投资额为2.35万亿日元,比第一季度和第二季度分别增长了524%和219%。
中国由于地理位置、资源、技术等原因成为日企转移的对象。
例如,松下已决定将更多的锂电池生产转移至中国。
并于2012年前,投资200到300以日元用于在中国设立新的工厂和设施升级。
按计划,到2015年,松下在中国生产的电池量将占其生产总额的50%。
另外日本最大的通信机箱机柜制造商日东工业株式会社也宣布增资中国,将中国公司的注册资本从120万美元追加到1550万美元。
因此中国面临新的机遇。
大量日企的核心技术在中国的转移有利于改观中国“世界工厂”的局面,使中国能够掌握更多顶尖的技术和能力,从而帮助开发和提高中国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中国企业开拓国际市场,提高国际地位。
二、日本制造业的低迷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日进出口贸易,尤其是对中国进口领域有所冲击从表1我们可以看出,中日2011年的进出口总额及进口和出口额与2010年相比增长速度均有所放缓。
特别是在进口方面,由于此次地震给日本制造业、食品业带来了相当程度的打击,不少企业面临停产甚至破产,因此中国从日本的进口额出现大幅下滑。
在2010年中日进口额的同期增长率还能保持在40%左右,但是2011年起便开始处于下滑水平,甚至从2011年第四季度开始出现了负增长。
东日本大地震背景资料时间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地理位置:日本东北部海域震中经纬度: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级:里氏9.0级震中烈度:9度伤亡人数: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2011年4月12日19时)震害分析(1)释放能量由于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触发海啸,对日本一些海岸造成严重破坏,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
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
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轴移动6微米。
美国地震专家11日表示,日本时间11日下午发生的里氏9、0级强震是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预计将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2)具体灾难a地震引发海面上出现大漩涡西太平洋海域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针对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各相关国家已分别采取了预警措施。
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市警报长鸣,当地广播反复播发海啸预警,动员居住在沿海撤离区的居民及时撤离。
预计第一波海啸可于当地时间11日2时55分(北京时间20时55分)抵达。
当局已经组织大巴疏散当地居民,并准备开放疏散中心。
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机构对该国巴布亚省、北苏拉威西省、北马鲁古省等地发布了海啸预警。
预测海啸将于北京时间19时左右抵达印尼,该机构说,海啸可能对印尼多地区造成影响,该国东部各岛的北端尤其可能受到冲击。
b燃气泄漏火灾频现强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26秒(北京时间13时46分26秒),出现多次余震,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和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震感强烈。
按照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说法,震级为里氏8.8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
c炼铁厂出现爆炸当地电视台画面显示民众纷纷从楼中跑出。
震后,宫城县仙台市发生大规模停电。
市内多处发生燃气泄漏。
仙台机场全部航班停止起降。
千叶县JFE钢铁东日本炼铁厂因燃气管道破损发生爆炸,火焰冲上数十米高,生产被迫中断。
据统计,震后日本由于燃气泄漏等原因,共有84处地点发生火灾。
宫城县地方消防部门则称,利府町购物中心的天花板坍塌,有多人被掩埋。
NHK电视台报道说,目击者称有“数人受伤”。
d东京塔出现歪斜东京市内因为地震发生14起火灾,日本电视台画面显示,东京市中心一些大型东京塔塔顶出现歪斜建筑物剧烈摇晃,办公室内书本散落,正在上班的职员安全起见走上街道。
东京警视厅透露,东京台场的东京电信中心大楼附近冒出浓浓的黑烟。
东京一座大型购物商场屋顶坍塌,有人员受伤,但数量不明。
日本著名地标性建筑东京塔11日下午因受强烈地震影响,塔顶部三分之一处出现歪斜。
工作人员紧急关闭了塔内部的电梯,并将正在观光的游客紧急疏散。
因为疏散工作紧急有效,因此未出现踩踏事故。
e日本列岛部分沉没约有443平方公里的领土在地震和海啸后沉入水中,相当于大半个东京,日本可能变得“更窄”日本媒体6日报道,3月11日大地震导致日本东北部沿海地区许多地方发生地面下沉,没入水中,面积相当于大半个东京。
f通信网络中断海上保安厅官员大井阳介说,强震大约30分钟后,东京市内一些高楼仍在摇晃,移动电话通信网络中断。
“建筑物长时间晃动,办公室内许多人抓起头盔,躲在桌子下,”路透社驻东京记者琳达·西格说,“这可能是我到日本20多年所经历最强烈地震。
”g经济冲击受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影响,包括香港在内的亚洲股市11日全面下跌。
香港特区政府财政司司长曾俊华当日表示,特区政府已成立跨组织协调机制,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必要时会采取行动,确保市场稳定及操作有序进行。
受到日本发生强烈地震影响,亚洲区内股市11日全线下跌,其中日本日经平均指数下跌1.72%,新加坡海峡时报指数下跌1.04%,印尼雅加达综合指数下跌1.27%;而香港恒生指数当日盘中跌幅一度逾2%,最多跌509点,收市时跌幅略有收窄,跌1.55%。
曾俊华表示,特区政府密切关注市场发展,当日港股虽然下跌,但仍保持稳定,操作也有序进行。
日本地震对香港市场带来短期波动,但不会有长远影响。
他还提醒投资者,下周一港股开市难免会有波动,应小心进行操作。
在这个地震发生之后,东京证交所仍然进行交易,日经225指数在今天中午的收盘下跌了1.72%,报收在10254.43点。
同时地震消息公布之后,日元兑美元走高上破了83.00的重要阻力关口,如果真的引发海啸,可能会导致日元出现较大的贬值。
h经济损失为评估此次强震,美国负责应对自然灾害的联邦救灾局、地质调查局及国家气象局当日联合举行电话会。
地质调查局高级顾问戴维·艾伯盖特表示,地震还在海底造成一条长300公里、宽150公里的裂缝。
据台湾媒体报道,美国风险分析业者AIR Worldwide表示,西太平洋9.0强震或会致保险损失金额高达近350亿美元,成为史上代价最昂贵灾难,这还未计入海啸造成的损失。
这项数额几乎等同2010年全球保险业的全世界整体灾损金额,或会迫使保险市场调高保费。
次生灾害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核泄漏3月12日,日本时事社援引东京电力公司的消息说,日本福岛县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15时6分爆炸后释放大量核辐射造成重大二次灾害。
日本当局建议核电站附近居民应迅速撤离,不要在撤离过程中吃喝任何东西,尽量不要让皮肤暴露在外。
到安全场地后要更换衣物。
应该扩大疏散区域,如不能马上疏散,应提醒居民关闭门窗,关闭空调。
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12日宣布,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机组周边检测出放射性物质铯和碘,铯和碘都是堆芯的燃料铀发生核分裂的产物,这表明反应堆堆芯燃料熔化进一步加剧。
不过,1号机组的反应堆容器内的蒸汽已被释放,容器内的气压已经开始下降。
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官员在当天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可以认为堆芯的燃料正在熔化。
”目前堆芯的具体温度还不明确,但设计能够耐1200度高温的燃料包壳已经熔解。
这表明,自地震发生后核电站反应堆自动关闭约1天以来,放射性物质的扩散仍然持续,核电站事故已经达到了非常严重的状态。
受11日大地震影响,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发生放射性物质泄漏,随后1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
日本政府把福岛第一核电站人员疏散范围由原来的方圆10公里上调至方圆20公里,把第二核电站附近疏散范围由3公里提升至10公里。
国际原子能机构说,日本正从两座核电站附近转移17万人。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东京电力公司福岛第一核电站3号机组当地时间14日上午11点过后发生氢气爆炸。
据电视画面显示,现场冒出白烟。
3月14日,据日本NPH电视台报道,日本女川核电站附近的核辐射已降至正常水平。
3月15日早晨,2号机组又传出爆炸声。
负责核电站运营的东京电力开始撤离部分工作人员。
3月15日电据日本共同社报道,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四号机组发生氢气爆炸后起火,目前火已经被扑灭。
据称,四号机组爆炸是与一、二、三号机组类似的氢气爆炸。
法新社消息,日本原子能与工业安全局维持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的4级定级。
此前法国原子能安全机构将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调升至6级。
3月20日,日本内阁官方长官枝野幸男表示,在东日本大地震中受到破坏的福岛第一核电站最终将被废弃。
3月26日,一,二,三号机组进行直升机喷水。
3月30日,日本东京电力公司会长胜俣恒久在公司总部举行的记者招待会上说:“客观地分析(福岛第一核电站)1至4号机组的状况,可以说将不得不报废。
”4月12日,决定将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定为7级。
这使日本核泄漏事故等级与苏联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相同。
4月19日,福岛核电站第4核反应堆发现高浓度污染积水。
日本原子能安全与保安院18日夜举行记者会,宣布有一个重大数据出现了差错。
保安院说,18日下午发表的福岛第一核电站第4号反应堆地下出现高浓度污染积水,其深度不是原先发布的20厘米,而是5米。
核电站事故等级法国原子能安全机构将日本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调升至6级。
而日本原子能与工业安全局维持福岛核电站爆炸事故,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初步定为4级。
此后,该核电站发生了反应堆燃料熔毁、向外界泄漏放射性物质的情况,原子能安全保安院根据国际标准将事故等级提升到5级。
3月18日新华网东京电,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18日将福岛第一核电站核泄漏事故等级从4级提高为5级。
这是日本迄今最为严重的核泄漏事故。
原子能安全和保安院官员18日在记者会上说,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2号和3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5级,4号机组的核泄漏等级为3级。
3月26日,福岛核泄漏放射量达到6级“重大事故”水平。
日本原子能安全委员会近日启用“紧急状态放射能影响快速预测系统”(SPEEDI),以近期各地的放射能测定值为依据,对福岛核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扩散量的数值进行了推算。
结果显示,从事故发生的12日上午6时至24日零时止,福岛第一核电站外泄放射性碘的总量约为3万万亿~11万万亿贝克勒尔。
这个数值已经超过美国三里岛核事故(5级),相当于国际评价机制的6级“重大事故”水平。
而部分地区的土壤核污染水平,已与切尔诺贝利事故相当。
有分析称,核泄漏依然在持续,核电站周边的土地很可能无法再继续使用。
根据国际原子能现象评价机制(INES),1986年的切尔诺贝利核事故被定性为最高等级7级的“特大事故”。
官方说法是,切尔诺贝利释放的放射性物质总量达到“几万万亿贝克勒尔”,也有说法认为,那次事故的放射总量实际为180万万亿贝克勒尔。
放射性物质剧增日本经济产业省原子能安全保安院30日说,福岛第一核电站排水口附近海域的放射性碘浓度已达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这是迄今日本方面在这一水域检测到的最高相关数值。
据原子能安全保安院介绍,海水样本是29日下午从福岛第一核电站1号至4号机组排水口南330米处所采集,经检测发现放射性碘-131的浓度达到法定限值的3355倍。
此外,同一天在5号和6号机组排水口北50米处采集到的海水样本显示,放射性碘-131的浓度也达到法定限值的1262倍。
共同社援引原子能安全保安院发言人西山英彦的话说,目前还不清楚引起海水放射性物质浓度升高的具体原因,但东京电力公司收集的数据显示,从核电站泄漏的放射性物质有可能已进入海里。
西山英彦还说,受污染的海水现阶段还不会对人们造成健康上的影响,核电站周围20公里范围内居民已全部疏散,核电站附近海域如今也没有渔船作业。
福岛核电站1-4号机组将被废弃3月0日下午,日本电力公司社长胜俣恒久在记者招待会上就福岛第一核电站事故向公众正式道歉,并宣布核电站1-4号机组已确定无法使用,将被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