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东日本大地震 Tohoku Earthquake and Tsunami
- 格式:pptx
- 大小:6.12 MB
- 文档页数:79
五年级作文叙事:日本3.11大地震
在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了里氏8。
8级大地震,目前造成1300多人死亡,当我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第一个反应和第一句话就是:“太好了!”我想每个同学都会是这个反应吧!
但是看了很多报道以后,就觉得日本太可怜了,地震、海啸和火灾,谁能承受的了这么多的灾难,看报道上称:那房子都被洪水冲着走,根本没有办法抵抗。
现在已经有20
多家企业爆炸,在成火灾,这也没法抵抗。
8。
8级的大地震,谁又能抵抗呢?同学们,日本确实很坏,但是他们也是人,和我们一样的皮肤,一样的眼睛,都是亚洲人哪!你们何不去忘掉仇恨,快乐的生活呢?汶川地震的时候,日本也尽全力帮我们哪!我们共同成长在同一个地球,日本地震了不就是对我们的家园有所破坏吗?我恍然大悟了,不要对日本仇恨了,帮帮他们吧!
祝在日本留学的中国人民一切都好,日本国家好,包括日本的市民,我默默的祝福你们,加油,一定能渡过难关!!。
日本3.11大地震1、地震的基本特征1.1、日本大地震概况描述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爆发地震。
此次地震发生在日本宫城县以东130km处,震源深度24.4km,震级为里氏9级。
如图1所示图1日本311大地震示意图据日本气象厅的数据显示,此次9级地震为日本地震观测史上最大规模的地震。
另据美国地质调查局的统计信息显示,此次地震也是1900年以来全世界第四大地震。
此次大地震的受灾范围,覆盖了日本的东北部及东部的1都9县。
其中受灾最为严重的是宫城、岩手和福岛三县。
震源区域是从岩手县海岸一直向南延伸至茨城县海岸,南北长约500km,东西横跨200km的区域。
陆地最大地震烈度发生在宫城县栗原市。
如图2在此次地震的巨大作用力影响下,整个日本列岛都发生了位移。
根据日本东北大学研究,此次大地震已经造成日本东北地区所在板块向东推移了20-30米的距离,陆地整体沉降了1米左右。
另一方面,根据美国宇航局推算,日本大地震导致地球的自转加速,从而使一天的长度因此而缩短了百万分之一点八秒。
图2日本311大地震地震烈度分布图1.2、地震造成的危害(1)海啸日本大地震还引发了巨大的海啸。
根据日本国土地理院的数据分析显示,海啸过水面积大约400km²。
从北海道的鄂霍次克海岸到小栗原群岛乃至四国岛均受到海啸袭击。
在受灾最为严重的岩手、宫城和福岛三县的临海地区。
海岸线全部为海啸所覆盖,在沿岸的河口地区,海啸上溯数公里远。
此次海啸还波及了太平洋沿岸的许多国家。
中国、美国、智利、俄罗斯、新西兰等国都相继发出了海啸警报。
在印度尼西亚等地,因海啸出现了死亡事件。
(2)对日本社会的影响截至2011年4月9日,这场大地震已造成约1.49万人死亡、0.99万人失踪,被彻底毁坏的房屋建筑多达8.36万间。
根据日本政府的初步测算,此次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在16万-25万亿日元。
大地震过后,日本东北部地区交通网络彻底瘫痪。
东日本大地震背景资料时间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地理位置:日本东北部海域震中经纬度:北纬38.1度,东经142.6度震源深度:10公里震级:里氏9.0级震中烈度:9度伤亡人数:14063人死亡、13691人失踪(2011年4月12日19时)震害分析(1)释放能量由于这次地震缘于板块间垂直运动而非水平运动,因此触发海啸,对日本一些海岸造成严重破坏,给整个太平洋沿岸带来威胁。
这次地震释放的能量“将近美国全国一个月的能量消耗”。
地球物理学家肯·赫德纳特说,依据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收集的资料,这次强震使日本本州岛向东移动大约3.6米,使地球自转加快1.6微秒,地轴移动6微米。
美国地震专家11日表示,日本时间11日下午发生的里氏9、0级强震是日本历史上“近1200年一遇”的地震,预计将造成数以千万美元计的损失。
(2)具体灾难a地震引发海面上出现大漩涡西太平洋海域11日发生里氏9.0级地震后,位于夏威夷的太平洋海啸预警中心针对太平洋沿岸大部分地区发布了海啸预警,各相关国家已分别采取了预警措施。
夏威夷州首府檀香山市警报长鸣,当地广播反复播发海啸预警,动员居住在沿海撤离区的居民及时撤离。
预计第一波海啸可于当地时间11日2时55分(北京时间20时55分)抵达。
当局已经组织大巴疏散当地居民,并准备开放疏散中心。
印尼气象、气候和地球物理机构对该国巴布亚省、北苏拉威西省、北马鲁古省等地发布了海啸预警。
预测海啸将于北京时间19时左右抵达印尼,该机构说,海啸可能对印尼多地区造成影响,该国东部各岛的北端尤其可能受到冲击。
b燃气泄漏火灾频现强震发生在当地时间11日14时46分26秒(北京时间13时46分26秒),出现多次余震,宫城县、岩手县、青森县和包括东京在内的关东地区震感强烈。
按照美国地质勘探局的说法,震级为里氏8.8级,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130公里的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24公里。
东日本大地震-2011.3.11(1)底层柱破坏东北大学某2层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
框架为单跨,剪力墙主要在楼梯间,底层柱破坏严重,如图12所示。
柱截面尺寸较大,梁较高,形成短柱,发生剪切破坏。
另外,柱保护层厚度为70mm,纵筋含钢率很高,而箍筋肢距大、直径小,构造不合理也是导致破坏严重。
图1 2框架边柱破坏(2)主裙房交界处柱破坏东北大学人间环境系大楼地上9层,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框架之间填充预制混凝土墙板。
主楼与裙房交界处的框架边柱破坏严重,柱混凝土压溃,柱纵筋屈曲,如图13所示。
该建筑建于1969年,基本周期0.59 s,据分析该角柱曾在1978年宫城县冲地震中有所损坏。
大楼整体在2001年进行过加固,但该角柱没有得到特别注意。
这次地震观测到建筑底层最大加速度峰值330gal,顶部最大加速度峰值1 040gaI,最大楼层层间位移角1/150~1/120。
该建筑的塑性周期l. 0s,和场地波的周期接近,导致结构反应增大,边柱的破坏一方面是由于主楼与裙房交界处结构刚度突变;另一方面也可能是由于上次地震加固(重新做填充墙体)时,没有同时对按旧规范设计的边框柱予以加固。
图13框架边柱破坏(3)加固后建筑物的破坏东北大学某高层建筑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为地上8层。
该建筑在1966年竣工,曾在1996年进行过抗震加固。
此次地震后,立面的连梁破坏严重,主要集中在中间高度的楼层,如图14,15所示。
两侧加固的剪力墙刚度很大,连梁上开洞的直径基本占到梁截面高度的一半,截面抗剪承载力下降导致震后破坏。
,图14连梁破坏图15连梁破坏详图(4)Y形的3层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间拐角部分严重破坏,见图16~20。
图16 Y形平面建筑中部破坏严重图17层2,3外部倒塌图1 8中央部位层2倒塌图19层2倒塌图20层3内柱破坏(5)海啸造成建筑物整体倾覆海啸引起建筑物灾害的作用力,一是水平冲击力,二是漂浮物的撞击;,在女川町港口周边,由于海啸作用引起房屋整体倾覆,如图21所示。
辐射单位简介- 卢昌海-2011 年3 月11 日发生在日本仙台港以东海域的9.0 级地震及海啸(2011 Tōhoku earthquake and tsunami) 引发的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Fukushima I Nuclear Power Plant) 事故在过去二十天时间里引起了各路媒体的广泛报道。
在那些报道中,常常出现诸如“...的泄漏量为...居里”、“...的空气浓度达到...贝克/立方米”、“辐射量高达...希沃特” 之类的文字。
对普通读者来说,这些文字的含义可能是令人困惑的,因为它们所涉及的“居里”、“贝克”、“希沃特” (简称“希”,也有媒体译为“西弗”) 等都是一般人平时很少有机会接触的辐射单位。
这些辐射单位究竟是什么含义呢?本文来做一个简单介绍。
在介绍之前,让我们先对本文所谈论的辐射做一个界定。
若无特殊说明,本文所谈论的辐射全都是指由核裂变(nuclear fission) 反应产生的电离辐射(ionizing radiation)——即能对物质产生电离作用的辐射。
核电站事故所涉及的辐射及核医疗设备所使用的辐射大都属于这一类型。
现在进入正题。
有关辐射的单位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与辐射源有关,另一类与吸收体有关。
我们先介绍前者。
对辐射源来说,表征其特性的核心指标是作为辐射产生机制的核裂变反应的快慢程度,具体地说,是单位时间所发生的核裂变反应平均次数。
物理学家们将这一指标称为放射性活度(radioactivity),它的单位叫做贝克勒尔 (becquerel——符号为Bq)[注一],简称贝克,其定义为每秒钟一次核裂变。
贝克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derived unit)。
很明显,对于给定类型的辐射源来说,放射性活度的高低与辐射源的质量有着直接关系,辐射源的质量越大,平均每秒钟发生的核裂变反应次数就越多,放射性活度也就越高(有兴趣的读者可以想一想,需要知道什么样的额外信息,才能在放射性活度与质量之间建立定量关系?)。
创价学会2011年3月11日东日本大地震赈灾报告创价学会国际广报局160-0017日本东京都新宿区左门町15-3 /chs/2011年9月1日东日本大地震发生后创价学会所作的赈灾活动报告1.背景(1)此报告之目的创价学会以这次东日本地震受害惨重的宫城县、岩手县、福岛县三县为中心全力展开赈灾活动。
(2)创价学会的社会贡献这次地震及海啸的赈灾和重建活动,除了创价学会以其总部为中心,组织整体进行的全面推动外,每一位会员自发性的行动也占有重要的位置。
①信仰创价学会是一个佛教团体,信奉活跃于十三世纪日本僧侣日莲的教义。
日莲教义基于大乘佛教经典《法华经》,认为所有生命都平等地拥有象征着无限潜力的佛性,倡导要基于佛法的慈悲精神,展开“珍惜每一个人”的行动。
故此,创价学会会员都勤勉于开发自身内在的佛性,并以“自他共同幸福”为信仰目标。
②贡献社会的意识祈愿“自他共同幸福”的心,促使每一个学会员积极成为贡献社区和社会的“好公民”。
正因如此,于这次史无前例的灾难发生后,许多会员贯彻其信念,虽然自己身为灾民,也努力投身救援活动。
这股从信仰诞生的自强精神,令灾民也亲身参与赈灾,使人道援助更加发挥其效果,并不断地扩展开来。
③组织A) 扎根社区的组织创价学会以“地区”(约由四十户前后的会员所构成)为基本活动单位,在每一个社区组成会员网络。
各地的学会组织在地域社会深深扎根。
为此,会员们于当地社区拥有广泛的人际网络和丰富知识。
如此的人际网络和对社区的知识,在这次赈灾中起到极大的作用。
B)尊重青年会员创价学会于任何地域,都尊重青年部的意见和行动力,并以此来展开活动。
2. 赈灾与重建活动于这次东日本地震,创价学会的赈灾重建活动,包括会员主动进行的活动在内,大概有如下四个范畴:(1)灾民的救援和保护在救援和保护灾民方面,总的来说,有如下二种设施:①会馆创价学会于各地设有会馆,作为信仰的活动场所,一遇到紧急情况发生,就会开放会馆给当地居民利用。
日本大地震一、简介(一)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发生9.0级地震,震中位于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震源深度10公里这次地震是日本历史上最大的地震,也是人类历史上最大地震之一,是一场人间灾难,造成了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
由于地震引发海啸、火灾,一些城市,几乎全城毁灭,海啸影响到整个太平洋沿岸国家和地区,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面临核泄漏危机。
目前,强烈余震还在持续,死亡和失踪人数还在上升,受到核辐射的人数还在增加。
(二)海啸地震后又引发了毁灭性的海啸日本沿海多个城市海啸后一片狼藉大片的陆地被海水倒灌,沿岸公共设施、房屋、汽车都遭遇不同程度损毁(三)核辐射二、地震给日本带来哪些影响:(一)政治上:真实地震掩盖政治地震地震发生前不久,日本首相菅直人不得不在一次议会会议中承认,他接受了外国人的非法捐款。
在日本,政治家不可以接受外国人的捐款。
上个星期,同样的“丑闻”迫使日本外相辞职。
据日本《朝日新闻》报道,菅直人的政治资金管理团体接受了一名旅日韩国人的捐款,违反了日本法律。
日本在1948年出台的《政治资金规正法》,禁止政界人士接受外国人或外国企业捐款。
但与政府的其他问题相比,围绕捐款的争吵似乎是小事。
数个月来,东京在政治上处于瘫痪状态。
报界早已在猜测首相菅直人的辞职,尽管这在日本并不异乎寻常。
自日本经济1991年崩溃以来,菅直人是第14 位政府首脑。
目前选民对他的政策的支持率降到20% 以下。
在参议院,他的民主党不占有多数,在众议院,党内的争论非常激烈。
在发生地震灾难之前,菅直人当首相的日子似乎屈指可数了。
自民党和公明党本来已经制定了尽快推翻菅直人政权的战略,那就是通过阻止2011年度预算案相关法案通过的方式,让菅直人政府无法执行预算,从而迫使它或者下台或者解散众议院。
但大地震发生之后必须优先考虑救灾,这就迫使在野党不得不重新修改战略。
如今在野党内部已经出现“采取协作姿态早日通过预算案”的呼声。
一直与菅直人首相及民主党领导机构保持距离的小泽派人士也表示“协助政府抗震救灾,责无旁贷”。
日本9级特大地震简介徐锡伟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型地震,地震持续时间达5分钟,诱发了超过10米高的海啸,不仅冲刷了日本东北部海岸建构筑物、船只、汽车等所有地面物品,还引起了火灾、核电站设施爆炸、核泄漏和上万人死亡,这不仅仅是日本的灾难,也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灾难,引发了全球对核电站安全的担忧。
同时,还给我们带来了许多经验和教训,如果我们能够从中吸收有用的养分,有可能让我们今后更从容面对未来的地震灾害。
1地震基本参数时间:2011年3月11日14时46分23秒(东京时间)地点:日本本州东部海岸附近海域,北纬38.322,东经142.369震中:日本东北地区宫城县地震矩释放量:3.6×1022Nm,Mw=9.09级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逆断层上(上图显示日本地震震源百年复发间隔的发震概率图:2011年地震发生在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的板块边界带上(蓝色矩形框内,是原来预测的多个小于8级潜在震源a, B1, B2, b, c, d,and e级联破裂的结果)震源深度:24.4km震源机制解见下图:根据主震和余震和已有地震的准确定位资料和震源机制解等,可以推测发震断层:太平洋板块向西俯冲到北美板块及更西的欧亚板块之下的巨型低角度逆断层,属板块边界带地震。
发震断层走向:194.9度,倾向西,倾角14.9度。
用于约束板块俯冲带几何结构的地震分布图(据/earthquakes/eqarchives/subduction_zone/usc0001xgp/)板块俯冲带发震断层倾角拟合(据/earthquakes/eqarchives/subduction_zone/usc0001xgp/)板块俯冲剖面模型图(右侧为太平洋板块,下插到西侧北美板块(左侧)之下引发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破裂范围:南北长450km,东西宽150km破裂速度: 2.0km/s破裂持续时间:300 S,比汶川地震多3分钟最大断层滑移量:18m(据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资料)日本东北部海域9级特大地震震源破裂分布图(据日本国立地球科学与防灾研究所资料)GPS观测到的同震位移场:38.5度附近最大东南向位移7m(据名古屋大学Takeo Ito等,2011)。
日本历史上最具灾难性的五大地震2011年3月11日,日本东北海岸爆发9.0级大地震,由于地震发生于海洋深处,引发十米高的海啸,直接冲毁宫城、茨城、岩手三县数以万计的房屋、建筑。
地震甚至引发福岛核电站核泄漏,成为日本历史上经济损失最为严重的一次地震。
不过,这次地震并非日本历史上人员伤亡最大的一次。
事实上,由于日本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加之此处又是世界主要地震带——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边缘,日本拥有大量的火山和温泉,也有着数不清的地震。
日本平均每年爆发的3级以上有感地震便达1000多次。
刚是过去的一百多年中,日本便爆发了多次毁灭性大地震。
请继续阅读本文,了解岛国日本历史上最为惨烈的五大地震。
1923年:关东大地震如果说哪场地震让日本人最为痛心,那莫过于关东大地震。
1923年9月1日上午11:58分,东京南部的大岛渚爆发里氏8.2级(也有报道称其为7.9级)地震,震动4—10分钟。
地震来临时,正是日本的午餐时间,许多家庭正在做饭,地震使得炉灶倾覆,火势随风蔓延,引发了数不清的火灾。
而当天也是日本学校秋季学期的开学日,学生正在教室上课,地震来临时,倒塌的房屋,造成了许多学生的伤亡。
大阪每日新闻社关东大地震中着火的东京丸之内警察局关东大地震摧毁了日本主要经济政治中心东京、重要港口横滨,以及静冈、神奈川、千叶县共57万座房屋建筑,190万人无家可归。
据统计,东京约有35万座房屋倒塌,60%的人失去家园;而横滨90%以上的房屋或彻底倒塌,或损毁严重而无法继续使用。
地震结束后的统计数据显示:死于火灾与震中的人共有10多万人,失踪4万多人。
不过,2005年9月鹿岛建设公司的一份报告表明,关东大地震共造成105000人死亡。
按照今天的市值,关东大地震共造成经济损失10亿美元。
更为重要的是,关东大地震给日本人带来了巨大的精神冲击。
在地震结束后,《朝日新闻》开始不断报道幸存者的逃难经历,以及死难者是如何被大火及倒塌的建筑吞噬的真相。
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日本大地震2011年高考作文素材:日本大地震惨烈的日本大地震,让经历过汶川大地震的我们感同身受。
没有幸灾乐祸,没有漠不关心,以全人类的名义,祈福日本,驰援日本,成为我们心灵中的共同关切。
这不只是抽象的人道主义,这更是灾难面前的人类共鸣。
此刻,一切的纠结和仇视都被抛下,大家都是长着一样血肉的人,见证并感受着人类的共同灾难。
在国内媒体对于日本大地震的报道中,有两个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是对地震当前临震不乱的日本国民秩序的赞赏,一是对包括日本传媒、日本社会方方面面救灾表现的肯定。
我们常说多难兴邦,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我们能在灾难中学到很多积累很多;在传媒如此发达的今天,早已并非只有真实发生在自己身上的灾难才能兴邦,从他国的灾难中学习,更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命题。
显然,国内媒体在对日本地震的报道中,很注意向国内民众传达这一点,这绝非崇洋媚外,绝非刻意美化日本,而是努力在让日本地震同样成为我国公民一次灾难教育的机会。
三人行必有我师,善于学习是我们这个民族的传统美德之一;日本大地震面前,从国民到媒体,从企业到社会团体,他们的表现确实有很多让我们感动,并有许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比如国民秩序。
一切都很特殊,他们仍然排队,有条不紊。
那么多人在灾后自觉排队打公共,自觉节省用电保障电力供应,几百人在广场避震,整个过程无一人抽烟,结束之后地上没有一片垃圾。
大家都在互帮互助,甚至连黑帮组织都参与进来,非但没有趁火打劫,反而开放它的各处事务所作为庇护中心,为灾民提供食宿。
商界也纷纷行动起来,打不要钱,电池有免费提供,充电处有免费供给。
一切的一切,让你看到他们在大灾面前的空前团结,也看到了全民灾难教育的有效成果。
再比如媒体操守。
没有令人恐怖的死亡特写,没有过于煽情的采访,没有任何放大和传播恐惧的报道,有的只是灾情信息和实用信息的及时供给,所表现的,只是灾难当前的媒体责任和专业精神。
灾难时刻,无疑是展示一个民族最真实的一刻,也是我们了解一个民族最真实的一刻。
福岛核事故发生在什么时候2011年日本东北太平洋地区发生里氏9.0级地震,继发生海啸,该地震导致福岛第一核电站、福岛第二核电站受到严重的影响。
福岛第一核电厂的放射性物质泄漏到外部。
那么事件具体的发生时间是在什么时候呢?就让小编来告诉你吧!福岛核事故时间日本福岛核事故时间发生在2011年3月12日。
这一天,日本发生了极端的自然灾害,导致了福岛核电站的设备故障,无法供电,致使反应堆发生裂变,导致核泄漏。
日本时间2011年3月11日下午14时46分,日本境内和海域发生了高达9级的地震,导致日本沿海的11个反应堆停堆。
福岛核电站在这次地震中,中断了电网供电,紧急启动了柴油机组供电。
但是地震结束后的46分中,由于地震引起了巨大的海啸。
据称,海啸的高度达到14米,日本整个东北地区的设施都遭到了破坏。
海水冲进了福岛核电站内,紧急启动的柴油机组被海水浸泡,导致线路故障而停止工作。
此时的福岛核电站只能依靠蓄电池对冷却系统进行供电。
但是蓄电池紧急工作的时间有限,再加上天气恶劣,发电站内的工作人员,无法对反应堆采取紧急补救措施。
在蓄电池电能耗尽之后,冷却系统停止工作,核反应堆急速升温,当天下午15:36分,发电站1号机组的厂房内发生氢气爆炸,爆炸引发了火灾。
在接下来的14日和15日,第3号机组和第4号机组,也发生了氢气爆炸。
这个时候,事故已经达到了一发不可收拾的地步。
而且由于爆炸,对工作人员的现场抢救工作也增加了难度。
部分工作人员冒死进入现场,对火源进行扑灭。
但这个时候,火灾已经造成了核泄漏。
直到3月25日,在多方协作之下,终于建立了第一条淡水通道,开始朝反应堆注水冷却。
4月12日,日本原子力安全保安院将这次事故等级评为7级。
因此,福岛核辐射时间是在2011年3月12日到25日,将近半个月时间。
福岛核事故后果福岛核事故后果是对日本近海地区都遭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核污染,其中在不少地区的海水中,都检测到了核污染过量的情况,而福岛核电站也被作为事故的源头而废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