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的性状鉴定
- 格式:ppt
- 大小:4.10 MB
- 文档页数:24
浅谈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对我国当前中药性状鉴定的意义和方法进行探讨,并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标签::中药资源;中医药性状;鉴定中药是我国传统药物的总称,是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使用的药品,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和中成药。
中药资源作为传统医药的重要部分,至今仍作为传统药材加以利用。
近年来,虽然参照西医药剂学的方法,对部分中医验方进行了标准化,研制了一批中成药产品,但是这些产品的生产是无序的,没有质量标准的中药饮片,在市场上的中药材良莠不齐,一些中药材以次充好,甚至以假充真。
中医药鉴定的中心任务是研究中药质量的形成及影响因素,按照国家药品标准鉴定中药真伪优劣,确保中药质量,保证患者用药安全有效。
本文从中药的性状鉴定的意义及方法予以探讨。
1中药材的鉴别方法中药材的鉴别方法有很多,通常可分为对植物自然形态的鉴别,对炮制药材外表性状的鉴别,用显微镜观察微观结构的鉴别,以及化学分析、生物测定等鉴别方法。
[1]其中最主要、也是最常用的,还是中药材的经验鉴别法,也就是对药材的外观性状的鉴别。
以下介绍几种简单的经验鉴别方法。
1.1看外观注意观察药材的外表特征,如表皮、颜色、形状、粗细、断面等等。
1.1.1看药材的表面不同种类的药材由于用药部位的不同,其外形特征会有所差异。
鳞茎的地下茎呈扁平皿状,节间极短,上面有肉质肥厚的鳞叶,如百合、川贝母等,皮类药材则多为卷筒状。
如大黄表面黄棕色至红棕色,去皮者可见类白色网状纹理。
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显颗粒性。
横切面根茎髓部较大,有星点(异常维管束)环列或散在;根形成层环明显,木质部发达,具放射状纹理,无星点。
另外,一些药材有着它们自己特定的表面特征,或光滑、或粗糙、或长有鳞叶、皮孔、茸毛和突起等。
比如海马的外形就被总结成为“马头蛇尾瓦楞身”,羚羊角长有“通天眼”,防风习称“蚯蚓头”等,这些特征都是鉴别地道药材真伪优劣的重要依据。
1.1.2看颜色药材颜色的不同和变化,我们可以通过对外表颜色的观察,分辨出药材的品种、产地和质量的好坏。
形 状 由粗⼤⽼树上剥的⼲⽪,⼤多粗⼤⽽厚、呈长条状或板⽚状,枝⽪则呈细条状或卷筒状;根⽪多呈短⽚状或短⼩筒状。
⽪类药材⼜因其采⽪剥离和⽪在⼲燥时收缩程度⽽呈各种不同弯曲状态。
⼀般描述术语有: ① 平坦:⽪⽚呈板⽚状,较平整。
如杜仲、黄柏等。
② 弯曲:⽪⽚多数横向向内弯曲,通常取⾃枝⼲或较⼩的茎⼲的⽪,易收缩⽽成弯曲状,由于弯曲程度不同,⼜有种种形状的名称。
③ 反曲:⽪⽚向外表⾯略弯曲,⽪的外层呈凹陷状,如⽯榴树⽪。
④ 槽状或半管状:⽪⽚向内弯曲呈半圆形。
⑤ 管状或筒状:⽪⽚向内弯曲⾄两侧相接近成管状,这类形状常见于加⼯时⽤抽⼼法抽去⽊质部的⽪类中药,如牡丹⽪。
⑥ 单卷筒状:⽪⽚⼀侧向内表⾯卷曲,以⾄两侧重叠,如⾁桂。
⑦ 双卷筒状:⽪⽚两侧各⾃向内卷成筒状,如厚朴。
⑧ 复卷筒状:⼏个单卷或双卷的⽪重叠在⼀起呈筒状。
外表⾯内表⾯ 外表⾯ 指⽪的外侧,通常为⽊栓层。
① 外表颜⾊多为灰⿊⾊、灰褐⾊、棕褐⾊或棕黄⾊等,有的树⼲⽪⽚外表⾯常有斑⽚状的地⾐、苔藓等物附⽣,呈现不同颜⾊等。
② 有的外表⾯常有⽚状剥离的落⽪层和纵横深浅不同的裂纹,有时亦有各种形状的突起物⽽使树⽪表⾯显⽰不同程度的粗糙。
③ 多数树⽪尚可见⽪孔,通常是横向的,也有纵向延长的,⽪孔的边缘略突起,中央略向下凹,⽪孔的颜⾊和⽪孔分布的密度常是鉴别⽪类药材的特征之⼀。
④ 少数枝⼲⽪上有刺,如红⽑五加⽪,或有钉状物,如海桐⽪,亦是⽪类中药具考试,⼤站收,集有鉴别意义的重要特征。
除去⽊栓层或部分刮去⽊栓层的⽪⽚表⾯常较光滑,如桑⽩⽪、川黄柏、刮丹⽪等。
内表⾯ ⼀般较外表⾯⾊浅⽽平滑,常有粗细不等的纵向皱纹,纹理粗细程度常因树种⽽异;也有内表⾯显状皱纹或平滑坚硬,如秦⽪。
少数树⽪尚留有少量的⽊质部。
折断⾯⽓味 折断⾯ ⽪类中药横断⾯的特征和⽪的各组织的组成和排列⽅式有密切关系,因此是⽪类中药的重要鉴别特征。
折断⾯的性状主要有: ① 平坦:组织中富有薄壁组织⽽⽆纤维束的⽪,折断⾯较平坦,⽆显著突起物,如牡丹⽪。
教育管理农业科学N O N G Y E KE XU E中药性状鉴定常用方法铜仁职业技术学院罗立娅杜秀园任慧婧摘要:介绍了中药鉴定的程序,从形状鉴定、大小鉴定、颜色鉴定、表面特征鉴定、质地鉴定、断面特征鉴定、气味鉴定、水试法鉴定、火试法鉴定等方面阐述了中药性状鉴定常用的方法。
关键词:中药;性状鉴定;方法中药鉴定对于学习中药学相关学科非常重要,通过中药学的学习,能系统掌握中药的功能主治、适应症、用法用量、注意事项、禁忌症等理论知识,但在实践操作中,能认识的生药品、药材干燥品、药材炮制品却不是很多。
在学习中,要把理论知识与技能操作有机结合起来,不仅要掌握中药学的理论知识,还要能准确地鉴定中药材的真伪、中药材的等次,所以掌握中药鉴定方法是非常必要的技能。
在众多鉴定方法中,中药性状鉴定是最常用且简单易行的方法。
中药性状鉴定是用眼睛观察、用手摸、用鼻闻、用口尝及水试法、火试法等多种鉴定方法,以鉴定中药材的外观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特征、气味等。
这些方法操作简单、可行度高,是中药鉴定工作的必备技能。
在每年举行的中药传统技能比赛项目中,中药材的鉴定是其中一项重要的比赛内容。
一、中药的鉴定程序(一)选取样本在选取样本时,首先应核对药材的名称、规格、等级、产地、包件式样等信息是不是一致,包装是否完好。
同一批次的药材数量在100件以下的,取5件药材进行鉴定;数量为100至1000件的药材,按总数量的5%进行取样;数量超过1000件的药材,超过的数量按照1%来取样;药材数量不足5件的应逐一进行取样。
珍贵药材,不论数量多少均逐一进行取样。
所取样本数量一般为检验用量的3倍,即所取样本数量平均分为3份,1份用于检验,1份用于复核,1份用于保存留样,保存期限不得少于1年。
(二)鉴定药材样本根据所取样本的不同及检验要求的不同,所采用的鉴定方法也有所不同。
常用的鉴定方法有来源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主要鉴定药材的真伪、有效成分、指标性成分、纯净度、水分、灰分、浸出物等。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性状鉴定就是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这些方法包含了丰富的传统鉴别经验,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性状鉴定和来源鉴定一样,除仔细观察样品外,有时亦需核对标本和文献。
性状鉴定包括以下内容:1.形状药材的形状一般比较固定。
叶和花类药材多皱缩,须先水浸泡,展平后观察。
2.大小应观察较多的样品,得出比较正确的药材的大小数值,表示药材的大小,一般有一定的幅度。
3.颜色药材的颜色各不相同,药材的色泽一般应在日光下观察。
色泽的描述包括表面和断面色泽,大部分药材的色调不是单一的,而是复合的,二种色调组成的应以后一种色为主,如黄棕色,以棕色为主。
4.表面特征指药材表面是光滑还是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
5.质地指药材的软硬、坚韧、毓松、致密、黏性或粉性、角质样等特征。
有些药材因加工方法不同,质地也不一样。
6.折断面指药材折断时的现象,如易折断或不易折断,有无粉尘散落等及折断时的断面特征。
应注意是否平坦,或显纤维性、颗粒性或裂片状,断面有无胶丝等。
可通过观察皮部与木部的比例、维管束的排列方式、射线的分布、油点的多少等特征鉴别药材。
7.气利用药材的特殊香气或臭气鉴别药材,如麝香。
对气味不明显的药材,可切碎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8.味是口尝药材的实际滋味,每种药材的味感是比较固定的,药材的味感也是衡量药材品质的标准之一,如黄连、黄柏以味越苦越好;尝药时要注意取样的代表性,尝味时要取少量在口里咀嚼约1分钟,使舌头的各部分都接触到药液。
对有强烈刺激性和有毒的药材,口尝时要特别小心,取样要少,尝后应立即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9.水试水试法是利用药材在水中或遇水发生沉浮、溶解、颜色变化、透明度、膨胀性、旋转性、黏性、酸碱变化等特殊现象进行鉴别药材的一种方法,如西红花加水浸泡后,水液染成金黄色。
10.火试是利用药材在火烧时,能产生特殊的气味、颜色、烟雾、闪光和响声等现象,来鉴别药材的方法。
中药鉴定方法中的性状鉴定中药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的重要内容之一,它通过观察、记录和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外观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性状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中药性状鉴定包括外观性状鉴定和断面性状鉴定两个方面。
外观性状鉴定主要是通过观察药材的外形、色泽、气味、口感等特征来确定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常用的外观性状包括形态性状、色泽性状、气味性状和口感性状。
形态性状是指药材的整体外形特征。
形态性状鉴定主要包括观察药材的大小、形状、外观是否完整、是否受虫害、是否有破损等等。
例如,人参的形态应该为纤细圆形,外观完整,无病害,无虫蛀。
色泽性状是指药材的颜色特征。
色泽性状鉴定主要包括观察药材的颜色是否鲜艳、一致、没有明显的变色和变质现象。
例如,黄芩的药材应为金黄色,质地坚实,颜色一致。
气味性状是指药材的气味特征。
气味性状鉴定主要通过闻气味来判断药材的品质。
例如,当归的气味应具有特殊的香气,苦瓜的气味应特殊味。
口感性状是指药材在口中的感觉特征。
口感性状鉴定主要通过咀嚼或品尝药材的口感来判断其品质。
例如,花椒的口感应为辣味、麻味,仙茅的口感应为涩味。
断面性状鉴定则主要是通过切割药材的横截面,观察和比较其组织结构、断面形态等特征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
断面性状鉴定主要包括断面的形态、颜色、纹理和组织结构等。
断面的形态是指断面的整体外形特征。
例如,当归的断面应为乌黑色,具有明显的条纹状纹理。
断面的颜色是指断面的颜色特征。
例如,茯苓的断面应为白色,质地坚硬。
断面的纹理是指断面的细微纹理特征。
例如,丹参的断面纹理应呈现明显的放射状纹理。
组织结构是指药材的不同部位在断面上的组织形态特征,例如细胞形态、细胞排列方式、组织密度等。
例如,川贝母的组织结构应为密集的纤维状细胞。
总之,中药性状鉴定在中药鉴定中具有重要地位,能够通过观察、比较药材的形态特征、外观特征和组织结构等性状来判断药材的真伪和质量,从而保障中药质量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同时,正确的性状鉴定也对于制定中药标准、鉴别药材、评价质量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鉴定学性状鉴定部份重点归纳中药性状鉴定高频考点药品要点记忆狗脊外被金色绒毛大黄 1断面红棕色至黄褐色,显颗粒性。
2根茎髓部有“星点”环列成散在。
3韧皮部有大量粘液腔。
何首乌皮部有4-11个圆形异型维管束环列,形成“云锦状花纹”商陆“罗盘纹”气微微稍甜,久嚼麻舌银柴胡“砂眼+珍珠盘”川乌不规则圆锥形稍弯曲中部多向一彻膨大小瘤状彻根及子根脱落后痕迹断面多角状形成层环纹附子盐附子圆锥形灰黑色被盐霜黄连味连多分支形如鸡爪髓部有的中空味极苦雅连多单支过桥长云连多单支弯曲成钩状较细小防己车轮纹形似猪大肠气微味苦甘草菊花心味甜而特殊黄芪 1断面皮部白色木部黄色----金井玉栏 2具放射状纹理及裂隙----菊花心3 味甜嚼之有豆腥气人参芦长碗密枣核艼紧皮细纹珍珠须1灰黄色 2稀疏断续的粗横纹 3须根上有细小疣状突起(珍珠点)4不定根(艼)5稀疏的凹窝状痉痕(芦碗)断面粉性形成层环纹棕黄色皮部棕黄色点状树脂道及放射状纹理伪品商陆的根华山参个根三七主根“三七”,支根–筋条根茎---剪口须根---绒根铜皮铁骨狮子头生地黄表面灰黑色或灰棕色极皱缩断面灰黑色、棕黑色或乌黑色,有光泽。
具粘性。
党参狮子盘头白术 1不规则团块状 2顶端茎基和牙痕—习成—白术腿 2下端膨大的瘤状突起---云头苍术“朱砂点+起霜”川贝母松贝怀中抱月青贝开口笑(也称观音合掌)炉贝鳞茎长圆锥形白色形似馬齿者为北路货---白炉贝色黄白而有深黄色斑点,形成虎皮纹者称虎皮贝(记忆青松炉笑月馬虎)山药毛山药略呈圆柱形嚼之发粘。
光山药圆柱形两端平齐全体洁白粉性足。
天麻鹦哥嘴红小辫肚脐眼冬麻质地坚实沉重有鹦哥嘴断面明亮无空心春麻质地轻泡有残留茎基断面晦暗有空心大血藤断面皮部红棕色有数处向内嵌入木部木部黄白色射线呈放射状排列鸡血藤韧皮部有树脂状分泌物红棕色或黑棕色与木部相间排列呈数个同心性椭圆形环或偏心性半圆形环。
降香表面紫红色或红褐色入水下沉火烧有黑烟及油冒出残留白色灰烬气微香味微苦沉香不规则状可见黑褐色树脂与黄白色木部相同的斑纹表面多成朽木状质坚实断面刺状气芳香燃烧时有油冒出并有浓烟粉末呈淡棕色。
中药鉴定的四种方法及特点
1. 来源鉴定:应用植(动、矿)物的分类学知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鉴定,确定其正确的学名,以保证品种的准确性和真实性。
常通过观察植物形态、核对文献资料、核对标本等步骤进行。
这种方法能够确保中药来源的准确性,是中药质量控制的首要环节。
2. 性状鉴定:通过眼观、手摸、鼻闻、口尝、水试、火试等十分简便的鉴定方法,来鉴别药材的外观性状。
性状鉴定的内容主要包括形状、大小、颜色、表面特征、质地、断面、气、味、水试、火试等。
这种方法简单易行,但对鉴定者的经验要求较高。
3. 显微鉴定:利用显微镜来观察药材的组织构造、细胞形状以及内含物的特征,用以鉴定药材的真伪和纯度。
显微鉴定常配合来源、性状及理化鉴定等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当药材的外形不易鉴定,或药材破碎或呈粉末状时,此法较为常用。
这种方法需要鉴定者具有植物(动物)解剖的基本知识,掌握制片的基本技术。
4. 理化鉴定:利用某些物理的、化学的或仪器分析方法,鉴定中药的真实性、纯度和品质优劣程度。
包括密度、硬度、熔点、凝点、泡沫指数和溶血指数、折光率、旋光度、膨胀度等物理常数的测定,以及微量升华、荧光分析、电泳分析、化学定性分析、化学定量分析、光谱分析、色谱分析等化学指标的测定。
这种方法能够准确地鉴别中药的真伪和优劣,但需要专业的仪器设备和操作技能。
总之,这四种鉴定方法各有特点,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中药的鉴定。
中药材性状鉴定是中药鉴定的有效方法中药鉴定有基原鉴定、性状鉴定、显微鉴定、理化鉴定等方法。
但因设备条件所限,在中药采集、加工、应用等方面,中药鉴定人员首选的方法是中药性状鉴定。
中药性状鉴定是按药用部位的形态进行鉴定。
每种药材,不论是植物类、动物类还是矿石类,往往都有其特别之处。
鉴定者或观其形,或辨其色,或尝其味,或感其质,或兼而有之,既简捷又实效。
很多中药品种只要仔细观察,就能准确鉴别。
1 形状不同的药材,往往有其独特的外形,而且这些外形特征一般较为固定。
如野山参形如“芦长碗密枣核芋,锦皮细纹珍珠须”;党参形如“狮子盘头芦”;黄连形如“鸡爪”;天麻形如“鹦哥嘴”;防风根头如“蚯蚓头”;海马形如“马头蛇尾瓦楞身”;粉防己形似“猪大肠”等,皆取其形也。
观察药材性状时,如系干燥、皱缩的全草、叶、花类等药材,应先用温水浸泡,待其展开后再观察。
2 颜色各种药材多有不同的颜色。
如黄连、丹参、紫草、乌梅、青黛、白芷、红花、金银花、牵牛子,皆取其色也。
药材不同、加工方法不同、贮藏时间不同,都会影响药材的颜色。
观察颜色应在白天的自然光下或日光灯下进行。
3 气味气味包括气和味两方面:含挥发性物质的药材,多有特殊的香气,如丁香、厚朴、牡丹皮、鱼腥草,皆有嗅之难忘之气;对“气”不强烈的药材,可将其切碎或用热水浸泡后再闻。
而辨别药味则需口尝,如乌梅酸、龙胆苦、肉桂甘、干姜辛辣、细辛麻等,口尝药材时,至少要嚼1分钟,才能准确尝出味道;对具刺激性及有毒的药品口尝时不能太多,尝后立即吐出,并嗽口、洗手或嚼食甘草等,以免中毒。
4 表面检查药材表面是否光滑或粗糙,有无皱纹、皮孔或毛茸等。
如白头翁根头部的白毛(叶柄残基);羌活环节紧密似蚕;金毛狗脊表面密生金黄色毛茸;白芷有唇形皮孔等,都是重要的鉴别特征。
5 质地质地指药材的坚硬、松软、致密、粘性、粉性等特征。
如南沙参因质地泡松而称为“泡沙参”;粉性强的有粉葛根、天花粉、山药等;质坚硬者如穿山龙、郁金等。
简述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中药鉴定是指通过对中药材的性状、成分、微量元素以及理化性质等方面进行分析鉴定,来判断其真伪、质量和品质等特征。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性状鉴别中药性状鉴别是通过肉眼观察、手感、气味等方式来鉴别中药材的外部特征,如形态、大小、颜色、气味等。
黄芪的鉴别中就要观察其外形特征,真品应该形态完整,色泽黄白,无虫蛀、霉烂;假品则可能形态不规整,色泽不纯等。
二、化学成分鉴别中药鉴定也可以通过化学成分的分析鉴别来进行,这包括对中药材中活性成分的提取和检测。
通过色谱、质谱等仪器对中药进行成分分析,来鉴别中药的纯度和活性成分含量。
三、显微鉴定显微鉴定是通过显微镜等工具对中药材进行细胞结构、细胞器和微观形态等方面的观察,来鉴别中药的真伪。
通过显微鉴定可以观察到中药材的纤维形态、维管束形态、细胞间气孔等微观特征。
四、理化性质鉴定中药的理化性质包括溶解性、熔点、比重、旋光度等,这些性质的测定可以帮助鉴别中药的真伪和质量。
中药水解物的溶解性可以用来鉴别其纯度和真伪。
五、微量元素分析微量元素分析是通过对中药材中微量元素组成的检测来鉴别中药的来源和生长环境。
不同地区的土壤和水质不同,植物吸收的微量元素也会有所不同,因此微量元素分析可以帮助鉴别中药的产地和真伪。
六、生物鉴定通过对中药材的DNA序列、酶谱、抗原和酶活性等生物特征的分析,来鉴别中药的真伪和品种。
生物鉴定可以帮助精确识别中药植物的种属和属相。
中药鉴定的依据和方法主要包括性状鉴别、化学成分鉴别、显微鉴定、理化性质鉴定、微量元素分析和生物鉴定等多个方面。
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可以全面地鉴别中药材的真伪、质量和品质,保障中药的安全有效使用。
中药性状鉴定经常使用术语中药包括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基原,品种繁杂、形态各异。
历代广大医药工作者在长期实践中把辨别中药真伪好坏的体会,归纳成形象生动、易懂易记的专业术语,是值得珍爱的一份宝贵财富。
一、植物部份1.珠疙瘩:指野山参稀疏参须上着生的瘤状突起,形似珍珠,习称“珍珠点”。
2.核艼:指人参芦头上生的不定根,形似“枣核”的艼为鉴定野山参特点之一。
3.雁脖芦:指野山参干枯而坚实、呈扭曲细长的芦头,形似雁脖,故称“雁脖芦”。
4.芦碗:指芦头上的圆形或半圆形的凹状根茎痕。
如野生桔梗、人参等。
5.芦头:指根类药材顶端的短根茎:如南沙参、奶参等。
6.狮子盘头:指药材芦头膨大,具多数疣状突起的茎痕,形如“狮子盘头”。
党参等。
7.蚯蚓头:指药材根头部尖锤状,有密集横向环纹,形似“蚯蚓头”。
如防风。
8.鹦哥嘴:指天麻(冬麻)一端有红棕色的芽茎残留,形状像“鹦哥嘴”。
9.点状环纹:指天麻全部具密环菌寄生形成的“点状环纹”。
10.肚脐眼:指天麻一端具圆盘状疤痕,似“肚脐眼”,故名。
11.观音座莲:指松贝平放能端正稳坐,似观音座上的莲花状,故名“观音座莲”。
12.怀中抱月:指松贝外层两鳞片大小差异,大鳞片呈心脏形,小鳞片镶嵌于大鳞片当中露出部份,似新月形,故称“怀中抱月”。
13.虎皮斑:指炉贝表面具深黄色斑点,形似“虎皮斑”状。
14.马牙状:指色白炉贝,形似“马牙”者。
15.玉带腰箍:指毛慈姑(杜鹃兰)假球茎中腰部具2~3条微突起的环带,俗称“玉带腰箍”。
16.扫帚头:指根类药材顶端具纤维状的毛,形似扫帚,如红柴胡、禹州漏芦等。
17.穿蓑衣:指藜芦的顶端残留有棕毛状维管制,形如蓑衣。
故有藜芦“穿蓑衣”之谓。
18.戴斗笠:指禹州漏芦顶端具有许多丝状物(为叶柄维管制残余),故有“漏芦戴斗笠”之称。
19.鸡爪:指川连根茎多簇生成束状分支,形似鸡爪,故名“鸡爪黄连”。
20.过桥:指黄连根茎中间较细长滑腻的茎杆,俗称“过桥”或“过江枝”。
中药的性状鉴别一、概述性状鉴别:是中药鉴定主体,其中凝聚了千百年来中医药界前辈的宝贵经验,具有简单、易行、迅速的特点。
由于物种遗传的原因,任何动、植物药都有特定的外观性状;而且药材的外表特征与内在质量亦有一定的联系。
性状鉴别:对药材的形状、大小、色泽、气味、表面、质地、断面等特征、简单理化反应,直接观察药材,作出符合客观实际的结论,区分药材真、伪、优、劣。
1、外形:2、大小:3、色泽:指药材表面的颜色和光亮度。
药材的色泽一般较固定,观察色泽应在白天自然光线下或日光灯下进行,颜色的4、表面:药材的外表面或内表面有具体的特征,可供鉴枇杷叶苍耳子黄连黄柏的栓皮,厚朴的皮孔,乌梅的皱纹纹理,大黄、首乌天麻白芷5、气味:尝味是中药鉴别的重要手段,药材之味与成分、性质关系辛——细辛、生姜(含有挥发油类成分)等;有强烈刺激性和毒性药材,如草乌、白附子、狼毒、半夏等,尝量要少、吐出、漱口洗手,以免中毒。
6、质地:常用的术语有松泡粉性粘性柔润油润角质坚韧7、断面:象,如有无粉末飞扬、折断的难易等;观察折断面如平坦、粗糙、颗粒性、纤维性、如大黄断面淡红棕色或黄棕色,根茎髓部宽广颗粒状,有星点环列或散在,天麻延胡索首乌8、水试与火试:水试选用某些药材在水中的比重和特殊变化,作为鉴别特征之番红花红花火试降香血竭海金沙主根呈圆柱形或纺锤形,表面淡黄白色或淡灰黄色,有明显纵皱纹及少数横长皮孔,质较硬,断面淡黄白色,形成层环棕黄色。
味微苦、甘。
二、品种介绍1、人参(五加科植物人参Panax ginseng的干燥根。
的干燥根。
)主根呈类圆锥形或圆柱形,表面灰黄色(铜皮)或灰褐色(铁皮),断面灰绿色、黄绿色或灰白色,体重,质坚实,难折断,击碎后皮部与木部分离。
气微,味苦,后回甜。
2、三七(五加科植物三七Panax notoginseng 干燥根。
)3、大黄(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的干燥根及根茎。
)本品呈类圆柱形、圆锥形或不规则块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