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黄斑变性的基因研究进展
- 格式:ppt
- 大小:1.46 MB
- 文档页数:12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闫焱;王玲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
【年(卷),期】2008(8)9
【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是引
起中老年严重视力丧失最主要的原因.尽管进行了大量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其发病机
制仍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是一种多因素疾病.除了与年龄有极强的相关性,代谢、功能、基因和环境等因素均影响其发病,在黄斑区,这些作用因素引起包括脉络膜毛
细血管、Bruch膜、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光感受器等组织发生病变,从而引起不
同程度AMD的发病和结局.除了遗传倾向外,氧化应激导致的脂褐素生成、drusen 的形成、局部炎症和新生血管形成都是其发病原因.本文就今年来AMD发病的主
要分子和细胞机制所取得的进展进行综述.
【总页数】3页(P1888-1890)
【作者】闫焱;王玲
【作者单位】200025,中国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200025,中国上海市,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眼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7
【相关文献】
1.外泌体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杨婧;陈松;
2.CX3 CL1-CX3 CR1与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 [J], 孟欢; 金明
3.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J], 何美芹;韩国鸽;危平辉
4.microRNAs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J], 张丽丽;高自清
5.外泌体在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与诊疗方面的研究进展 [J], 刘金霞;秦宇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老年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许竹青;魏伟【摘要】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is the leading cause of vision loss of those over the age of 65.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are dedicated to the study of AMD. Because of the complexity of the disease ,there are no satisfactory therapies. Accurate ani-mal models of the disease could assist greatly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herapies. This article reviewed different experimental animal models of AMD used in recent studies.%老年黄斑变性(AMD)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不少学者均致力于对AMD的研究。
由于该病的复杂性,至今尚无满意的治疗方法,且临床标本来源困难,成为AMD研究的瓶颈,因此,合适的动物模型对新疗法的研究至关重要。
本文对近年来用于AMD研究的动物模型进行综述,通过对各模型的利弊分析,为选择合适的动物模型进行AMD研究提供一定的帮助。
【期刊名称】《中国中医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1【总页数】4页(P62-65)【关键词】动物模型;老年黄斑变性【作者】许竹青;魏伟【作者单位】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00;南京中医药大学,南京210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74.5老年黄斑变性的动物模型研究进展许竹青魏伟【摘要】老年黄斑变性(AMD)是导致65岁以上人群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国内外不少学者均致力于对AMD的研究。
萎缩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中医药研究进展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是一种发病率与年龄增长呈正比、以中心视力下降为特征的致盲性眼底退行性病变。
近年来,中医对其病因病机、治则治法的研究不断深入,积累了很多有益的经验,本文对中医研究萎缩性黄斑变性的现状进行介绍。
标签:萎缩性黄斑变性;病名:病因病机;治疗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亦称老年性黄斑变性,是一种随年龄增加而发病率上升,并导致患者中心视力下降的致肓性、眼底退行性病变[1]。
该病已经成为发达国家50岁以上人群敛肓的首要原因[2]。
在我国,尤其足经济发达地区,AM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3]。
国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50岁以上人群中AMD 的发病率在2.9%~12. 9%之间,随年龄增加,发病率越高[4],临床上AMD分为萎缩性和渗出性两种[5]。
前者是黄斑区结构的衰老性改变,呈视力缓慢进行性下降,以视网膜色素上皮退变为主,眼底可见散在玻璃膜疣,随着病情进展,导致中心视力严重减退、视野绝对性中心暗点。
后者主要特点是有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引起视力急剧下降,眼底出现反复渗出、出血、机化瘢痕及色素紊乱增生。
萎缩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属于AMD中常见的一型,发病率约占黄斑变性总数的80%[5]。
目前,该病病因不明,多数学者认为可能与遗传缺陷、光的慢性损害、营养缺乏、药物作用、动脉硬化、机体老化等因素有关。
治疗上,有的采用抗氧化剂和血管扩张剂等药物,也有配戴低视力助视器的方法,但疗效均不明确[6]。
迄今为止,针对提高视力和改善视功能,尚未提出一个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案.,近年来中医药治疗AMD的报道频频见刊,其中萎缩性病变疗效显著,在疾病的早期(即萎缩期)及早治疗、截断病程,预防出血和新生血管的形成,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在该病萎缩期的治疗上,众多医家郁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笔者汇总近十年中医药治疗萎缩性AMI)的文献,对该领域学术流派和辨证论治进行初探。
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现状何海燕;陈子林【摘要】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is one of the major reasons of blindness among the elderl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As AMD patients are increasing year by year, AMD has become one of the important topics of ophthalmic research to prevent blindness. Its pathogenesis is not fully understood, but many studies have shown that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 VEGF )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athogenesis. 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of anti - VEGF drugs, there are a variety of drugs applied to the disease.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conbercept for the treatment of AMD.%老年性黄斑变性( AMD)已经成为发达国家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AMD患者的逐年增加,这也成为眼科防盲研究中重要的课题之一。
其病因并不完全清楚,但许多研究表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其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随着抗VEGF药物的研发与应用,目前已有多种药物应用于该病,本文主要介绍康柏西普在老年性黄斑变性中的应用。
【期刊名称】《国际眼科杂志》【年(卷),期】2015(000)008【总页数】3页(P1367-1369)【关键词】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药物;康柏西普;老年性黄斑变性【作者】何海燕;陈子林【作者单位】515400 中国广东省汕头市,汕头大学医学院;516001 中国广东省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眼科中心【正文语种】中文引用:何海燕,陈子林.康柏西普治疗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研究现状.国际眼科杂志2015;15(8):1367-1369老年性黄斑变性的病因尚不十分明确,可能与环境、遗传、视网膜光损伤、代谢失衡有关,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其特征性表现,而新生血管的结构特点决定其必然会发生出血和渗漏,形成湿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到晚期瘢痕组织形成,正常的视网膜色素上皮、感光细胞层及脉络膜多层组织被破坏,视力下降不可恢复[1]。
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戴青;高自清【摘要】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是50岁以上人群视力丧失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称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nAMD)已成为全球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nAMD的特点是视网膜下脉络膜新生血管(CNV)的形成,并导致渗出、出血、视网膜水肿等,严重损害视力.其发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个体因素、环境因素、眼部相关因素和全身因素等.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nAMD发生发展的重要原因,随着抗VEGF药物在眼部的临床应用,使nAMD患者的视觉质量得到显著改善,抗VEGF药物已成为nAMD的一线治疗方法.本文就nAMD的危险因素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AMD)is referred to as the leading cause of severe vision loss in in-dividuals overthe age of 50 years,the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has reported that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nAMD)ranks as one of the main causes of global blindness.The characteristic of nAMD is the formation of subretinal 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that leading to exudation, hemorrhage, retinal edema, which may produce serious impairments in visual acuity.The main risk factors include individual factors,environmental factors,eye related fac-tors and systemicfactors.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is an important cause of the occurrence and develop-ment of nAMD.With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of anti-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drugs in the eyes,The visual quality of nAMD patients has been improved significantly, and anti-VEGF drugs have become the first-line treatment for nAMD.This article willreview the risk factors and treatment of neovascular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期刊名称】《临床眼科杂志》【年(卷),期】2018(026)001【总页数】4页(P91-94)【关键词】新生血管性老年性黄斑变性;危险因素;治疗方法;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作者】戴青;高自清【作者单位】2330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23300 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眼科【正文语种】中文老年性黄斑变性又称为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分为渗出性(湿性)和非渗出性(干性)两类,脉络膜新生血管(CNV)是“渗出性”或“湿性”AMD的标志,与患者的视力丧失关系密切。
AMD的病机研究进展什么是AMD?AMD是指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是目前导致老年人失明的首要原因之一。
它是一种发生于黄斑区的疾病,黄斑区是视网膜的一部分,在黄斑区中有一种叫做色素上皮细胞的细胞,它们维护着视网膜的结构和功能。
黄斑区的变性可以导致失明,但并不会影响眼睛周围的视力。
目前尚无针对AMD的治愈方法,但幸运的是,人们正在努力寻找和研究这种疾病的发生机理和治疗方法。
AMD的发生机制AMD是一种复杂的疾病,与多个因素有关,其中包括遗传、环境、生活习惯等。
它的发病机理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楚,目前有多种假说被提出,以解释这个疾病的发生。
最具代表性的假说是氧化应激假说。
这个假说认为,环境和代谢压力会导致细胞代谢产生有害物质,这些有害物质会损伤眼睛的结构、功能和细胞,引起AMD的发生。
氧化应激假说认为黄斑上皮细胞、毛细血管外皮细胞和玻璃体是AMD发生的主要靶点,它们容易受到氧化应激和炎症的影响,引起黄斑区结构和功能的改变,最终导致失明。
另一种假说是细胞和外界环境之间的交互作用。
这个假说认为AMD 不仅受到遗传因素的影响,还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
研究表明,环境中富含的维生素、化学物质和氧气等因素都可能引起细胞产生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从而促进AMD的发生。
此外,细胞与外界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还可能涉及细胞黏附、细胞迁移和细胞死亡等基本过程,这些过程与AMD的病理和生理过程密切相关。
AMD的研究进展AMD虽然病因尚未完全明确,但目前国内外科学家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这些进展主要涉及以下方面:遗传学方面遗传学研究表明,AMD与多个基因变异有关。
这些基因与细胞生物学、免疫学、代谢学等方面有关。
其中最有名的是亚基单位(CFH)基因和配体(C3)基因,这两个基因与免疫系统的调节有关,其变异会增加AMD的风险。
此外,研究人员还发现了其他一些与AMD相关的基因,如ABCA4、VGLUT1、ARMS2等。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研究进展作者:丁琦来源:《上海医药》2012年第22期摘要老年性黄斑变性是发达国家老年人主要致盲原因之一。
黄斑变性的发病与年龄、遗传、营养、疾病有关。
黄斑变性临床上分为干性和湿性两种,本文对其临床表现进行了介绍,根据病情可以选择激光、经瞳孔温热疗法、光动力疗法、药物等方法治疗,以便社区医生在临床中参考。
关键词黄斑变性视网膜眼病文献标识码:R774.5 中图分类号:C 文章编号:1006-1533(2012)22-0011-06Study progress of the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DING Qi(Shanghai Eye Care Center, Shanghai 200041, China)ABSTRACT Elderly macular degeneration is one of the blind causes for the elderly in the developed countries. Pathogenesis of macular degeneration are related to the age, hereditary,nutrition, and diseases. Macular degeneration is divided into tow types clinically, dry and wet ones. According to the clinical manifestation, the following therapies of laser transpupillary thermotherapy, photodynamic therapy, or drug therapy can be chosen, which are convenient for the community doctors’ reference.KEY WORDS macular degeneration; retina; eye disease黄斑是视网膜里一个非常重要的区域,是维持形觉、色觉及立体视觉等中心视力最重要的部位,也是人类视觉最敏锐的部位,一旦该区域受损或发生病变,常常出现视力下降、眼前黑影或视物变形,视力将受到严重的损害。
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的研究进展赵中芳【期刊名称】《中华实验眼科杂志》【年(卷),期】2012(030)008【摘要】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MD)的患病率逐年上升,已成为老年人视力不可逆性丧失的首位原因.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的到来,AMD的防治也将更加艰巨,AMD的多方位研究成为目前眼底病的研究热点.AMD是多因素疾病,与年龄、遗传及环境等因素有关,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近年的流行病学研究发现,10号染色体长臂26段( 10q26)出现的多个多态性位点中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ARMS2,rs 10490924)是目前报道的黄种人群中AMD的主要危险因素.对ARMS2基因的流行病学、细胞定位及其相关治疗研究进行综述.%The prevalence of 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MD) is increasing yearly,and AMD has become the first cause of elderly vision irreversible loss.In China,an aging society is developing,so the prevention and therapy for AMD is faced with a new challenge.Thc multi-faceted study on AMD has become a focus of fundus disease in ophthalmology.AMD is thought to be a multifactorial-induced disease,and it is closely related toage,genetic and environmental factors.But its pathogenesis is not understood enough up to now.In recent years,epidemiological study revealed that the chromosome 10q26 has multiple polymorphic loci.Age-related maculopathy susceptibility 2 ( ARMS2,rs10490924 ) is reported tobe a major risk factor of AMD in the yellow race.In this paper,the ARMS2 gene epidemiology,cell positioning and related treatment were reviewed.【总页数】4页(P765-768)【作者】赵中芳【作者单位】266071 青岛,山东省眼科研究所【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的研究进展 [J], 赵中芳(综述);董晓光(审校)2.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蛋白在正常人眼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 [J], 赵中芳;徐海峰;董晓光;刘延3.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易感因子2蛋白在正常人眼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 [J], 赵中芳;徐海峰;董晓光;刘廷4.CFH、ARMS2、HTRA1与年龄相关性黄斑病变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J], 杨云荔5.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抗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治疗的研究进展 [J],金哲豪;沈念慈;朱静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者:卜文娟徐国兴来源:《海峡科学》2007年第12期[摘要]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中的致盲性眼病,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
多年来,国内外学者对其危险因素,发病机制,诊断及治疗进行了大量研究,但由于疾病本身的复杂性,仍存在许多争议。
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对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作了综述。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发病机制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 ARMD)是发生于中老年人中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其病因不明,可能与黄斑长期慢性光损伤、遗传、代谢、种族、饮食等多种因素有关。
上述多种因素导致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和神经视网膜发生退行性变从而造成不可逆性视力下降或丧失。
ARMD可分为干性(萎缩性)和湿性(新生血管性)两型,干性ARMD主要有玻璃膜疣、RPE异常和地图样萎缩改变;湿性ARMD主要以脉络膜新生血管、RPE脱离或盘状纤维化为病理特点。
目前本病在欧美国家是老年人致盲的主要原因之一[1],在我国也呈上升趋势。
美国的一项流行病学研究显示[2]ARMD在52~64岁的人群发生率为2%,75岁以上人群则上升到28%。
因此,人们越来越重视此病。
ARMD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现有以下假说,且各有其侧重点。
1 氧化刺激学说许多年龄相关疾病均与活性氧中间物(reactive oxygen intermediates,ROI)的积累有关,如过氧化氢、单态氧、超氧负离子、氢氧自由基等。
氧自由基过多或清除过慢,会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损害,由于多种原因视网膜对ROI特别敏感,如光感受器内高氧张力,长期暴露于光辐射下,光感受器外节含高比例多聚不饱和脂肪酸,视网膜和RPE细胞内含大量生色团如脂褐素、黑色素、细胞色素C等。
近年来大量的研究证明,脂褐素在ARMD的氧化损伤中起重要的作用[3]。
脂褐素是一些细胞如神经元、心肌细胞、RPE细胞在衰老过程中逐渐积累的一种棕黄色具有自发荧光特性的物质,脂褐素一旦形成,就不会从细胞内自然消失。
老年黄斑变性原因有哪些?什么是老年黄斑变性?老年黄斑变性(Age-related macular degeneration,简称AMD)是一种慢性进行性眼底疾病,主要发生在老年人,特别是65岁以上的人群。
老年黄斑变性是导致老年人中央视觉退化和失明的主要原因之一。
黄斑是人眼视网膜中最重要的区域之一,负责细节视觉和夜间视觉。
老年黄斑变性主要由两个类型组成,即早期老年黄斑变性和晚期老年黄斑变性。
早期老年黄斑变性可以没有明显的视觉损害,但晚期老年黄斑变性会导致中央视觉退化和严重视力问题。
老年黄斑变性的原因虽然老年黄斑变性的确切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但研究表明以下因素对其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1.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体各个器官的功能都会逐渐下降,黄斑区域也不例外。
年龄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大多数黄斑病变发生在65岁以上的人群。
2. 遗传因素遗传因素在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发现,某些基因变异与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增加相关。
比如,相关突变位点包括ARMS2基因、CFH基因以及ApoE基因等。
3. 吸烟吸烟是导致老年黄斑变性的另一个主要危险因素。
烟草中的化学物质和氧化压力可能损害视网膜和黄斑区域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4. 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与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风险增加相关。
这可能是由于这些疾病会影响视网膜供血,导致黄斑区域的损伤。
5. 营养不良和生活方式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以及高脂肪饮食也会增加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
饮食健康和良好的生活方式对眼睛健康非常重要。
6. 光线暴露长期暴露在紫外线和蓝光中可能导致视网膜细胞氧化应激,从而增加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
7. 性别研究显示,女性患上老年黄斑变性的风险略高于男性。
这可能与女性更长寿和更容易患上其他与老年黄斑变性相关的疾病有关。
结论老年黄斑变性是一种导致老年人中央视觉退化和失明的主要眼底疾病。
尽管其确切的原因仍不完全清楚,但年龄、遗传因素、吸烟、高血压和心血管疾病、营养不良和生活方式、光线暴露以及性别等因素都与其发病风险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