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 格式:docx
- 大小:27.24 KB
- 文档页数:2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郭文娟;刘春雪;姚艳艳;王鑫;王锋【摘要】目的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2~10月在解放军总医院诊治的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8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心功能训练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的基础上由2名主管护师实施一对一的家庭康复指导,护理观察时间为12周,观察两组预后情况.结果护理后观察组的运动锻炼、人际间支持、营养、健康责任、自我实现、压力管理评分都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护理后的6 min步行试验距离分别为(395.44,±89.13)m和(356.90±81.35)m,都明显高于护理前的(332.45±45.98)m和(334.10±60.39)m(P<0.05),组内与组间对比差异明显(P<0.05).护理后观察组的心理、生理、社交与躯体化等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护理期间观察组的非致死性心肌梗死、靶病变重建和全因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能促进心功能的改善,有利于生活方式的转变和生活质量的提高,减少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发生,值得推广应用.【期刊名称】《中国心血管病研究》【年(卷),期】2016(014)008【总页数】6页(P694-699)【关键词】家庭康复指导;冠状动脉疾病;介入治疗;心功能;生活质量【作者】郭文娟;刘春雪;姚艳艳;王鑫;王锋【作者单位】100853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二监护室;100853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二监护室;100853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二监护室;100853北京市,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心血管内科第二监护室;京东誉美肾病医院血液净化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4冠心病(冠状动脉性心脏病,CHD)是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病变而引起血管腔狭窄、阻塞,造成心肌缺氧、缺血或坏死的心脏疾病,是全球关注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心脏康复教心脏康复教育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育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发表时间:2020-12-16T06:48:28.919Z 来源:《航空军医》2020年10期作者:王磊[导读] 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患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介入手术或药物等救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况,延缓患者病情恶化,心脏康复属心脏疾病健康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为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减少住院次数及预防不良事件;(甘肃省白银市第一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 730900)摘要:目的系统分析冠心病康复过程中,康复教育的临床价值。
方法研究过程中,将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102名相关患者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别,并对不同组别,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横向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康复情况。
结果与对照组总有效率80.39%比较,观察组总有效率94.12%更高,有比较意义(P<0.05);与干预前比较,两组干预后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更高,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自我效能及生活质量更高,有比较意义(P<0.05)。
结论心脏康复教育在临床过程中,具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可以进行大范围的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心脏康复教育;冠心病;心脏康复;应用效果近年来,冠心病在我国患病率逐年升高,临床上,介入手术或药物等救治方法,在一定程度上能控制病况,延缓患者病情恶化,心脏康复属心脏疾病健康管理理念,主要的目的为延缓患者病情进展,减少住院次数及预防不良事件;目前,我国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依从性较低,传统干预措施干预效果不理想,患者心脏康复效果较差,为减少干预过程中随意性和主观性,提升护理效率,心脏康复教育孕育而出,应关注[1]。
本文为探讨心脏康复教育在冠心病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效果。
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资料2018年3月到2020年3月收治的102名相关患者作为研究的主体对象,采取数字随机分组的方式,将其划分为两个组别,并对不同组别,采取必要的干预手段,横向对比不同组别患者的康复情况。
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与效果心脏疾病一直以来都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健康问题之一。
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改变和心血管疾病患者日益增多,对于心脏疾病的康复治疗变得尤为重要。
康复医学作为一种综合性的医学领域,在心脏疾病康复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探讨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及其效果。
一、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应用1. 完整的评估和干预:康复医学专家可以通过对心脏病人的全面评估,包括病史、临床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等,确定患者的康复需求和治疗计划。
在干预阶段,康复医学团队还可以对心脏病人进行个性化的康复指导,帮助他们建立起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管理策略。
2. 运动和体力训练:心脏疾病患者往往因为不适和身体状况变差而减少了日常活动和运动的能力。
康复医学通过合理的运动和体力训练,逐渐增加患者的运动负荷和耐力,帮助他们改善心肺功能和身体的整体机能。
3. 心理干预和社会支持:康复医学团队会利用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等手段,帮助心脏疾病患者有效应对病情带来的不良情绪和心理影响。
心理干预以及与家庭成员、社区组织的密切合作,有助于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4. 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良好的饮食习惯对于心脏疾病康复至关重要。
康复医学专家可以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提供合理的膳食指导和营养咨询,帮助患者摄取适宜的营养物质,降低心脏疾病风险,并促进康复进程。
二、康复医学在心脏疾病康复中的效果1.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对心脏病人进行全面的康复干预,康复医学可以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合理的运动训练、心理干预以及膳食指导等措施,能够增强患者的身体机能、心理健康和社交能力,让他们重新融入社会并享受健康生活。
2. 降低心脏病风险:康复医学的干预手段可以明显降低心脏病患者的再次发作率和死亡风险。
通过控制风险因素、改善生活方式以及合理用药等措施,康复医学有助于改善患者的血压、血糖和血脂等生物指标,减少心脏疾病的发生和进展。
3. 减少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合理的心脏康复计划有助于减少心脏病患者的住院次数和医疗费用。
康复路径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分析目的探讨康复路径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性健康教育,实验组则在此基础上进行康复路径教育。
两组患者在出院时对冠心病康复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及患者出院后6月的冠心病危险因素、自我管理水平及自我效能水平等方面的控制情况进行对比。
结果在干预后,实验组在一般自我效能感、康复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这三方面的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康复路径教育能够有效改善冠心病介入治疗后患者自我效能、康复知识及自我管理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标签:康复路径教育;冠心病介入治疗;效果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为经心导管疏通狭窄及闭塞的冠状动脉,进而改善心肌血流灌注的临床治疗方法。
也是30年来治疗冠心病新疗法。
具有创伤小及疗效明显的优势,目前应用广泛。
治疗中不需进行全身麻醉及开胸手术。
最常用为支架植入及球囊扩张术(PTCA)。
其虽能扩张狭窄冠状动脉,但不能改变冠状动脉粥样化进程。
有研究显示心脏康复路径教育能够减少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再狭窄的发生,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几率[1]。
为对该康复路径教育模式进行探索,本课题对康复路经教育对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的影响进行研究,具体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1月~2015年2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患者10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实验组,各50例。
在出院后6个月随访中,失访患者2例,实际观察病例数为98例。
男52例,女46例,平均年龄(61.78±7.81)岁。
对照组男27例,女22例,平均年龄(62.17±7.26)岁。
实验组男25例,女24例,平均年龄(61.98±7.98)岁。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67期79投稿邮箱:sjzxyx88@·临床研究·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胡珊(云南博亚医院 心内科,云南 昆明 650228)0 引言近年来我国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相关数据统计显示我国2010-2017年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每年新增人数在75万以上[1]。
近些年受人口老年化、饮食生活改变等影响发病率趋于上升,冠心病已成为威胁人们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疾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治疗以改善患者症状、控制病情发展为主。
本文通过研究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康复指导,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抽取我院2017年9月至2018年6月进行治疗的90例冠心病患者,根据干预方式分为两组均45例。
均符合临床相关诊断方式获得确诊,均进行介入手术治疗,均知晓本文研究项目并愿意参加;排除存在其他慢性疾病者,认知功能出现障碍,难以积极配合治疗。
其中对照组: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70.25±4.52)岁;研究组:男性24例,女性21例,年龄为62-78岁,平均(70.34±4.45)岁。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可进行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措施:向患者正确讲解疾病知识,并采取有效的用药指导,积极进行出院教育,并发放疾病宣传手册。
研究组采取康复指导:①舒适环境:从患者个人卫生开始,再到病房卫生,保持患者床单位干净整洁,室内物品摆放整齐,保持病室安静。
②心理舒适:多与患者交流,学会换位思考,从患者角度出发,掌握每位患者的心理状态,给予鼓励、支持和帮助,保持心态稳定。
③康复训练护理:术后卧床3-7 d 待病情稳定后,开始被动运动,简单的坐立与床边坐便,2-3 d 后根据患者情况开展康复运动,运动前需要及时对患者的运动强度进行测评,制定相应的运动计划。
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临床效果观察摘要目的讨论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疗效。
方法7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
两组患者均予介入治疗、药物治疗结合的方式,对照组予常规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予康复路径教育。
术后随访1年,观察两组患者冠心病康复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效能以及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效能、血压达标率、吸烟率及LDL-C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效能、血压达标率、吸烟率及LDL-C水平均明显高于干预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知识(81.69±6.93)分、自我管理(110.52±16.78)分、自我效能(31.98±6.59)分、吸烟率8.57%、血压达标率88.57%及LDL-C(2.03±1.15)mmol/L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4.49±5.89)分、(90.74±21.56)分、(26.41±7.58)分、28.57%、60.00%、(2.71±1.59)mmol/L,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介入術后予康复路径教育可以提高患者的冠心病康复知识、自我管理、自我效能管理、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在临床上可广泛使用。
关键词康复路径教育;冠心病介入;康复;效果Observation on clinical effect of rehabilitation pathway education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ZHOU Bo,ZHU Liang,LIU Hong-zhen.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Qingdao Eighth People’s Hospital,Qingdao 266100,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discuss the efficacy of rehabilitation pathway education on cardiac rehabilitation in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ith interventional therapy. Methods A total of 70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with 35 cases in each group. Both groups received interventional therapy and drug treatment,and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onventional educa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ceived rehabilitation pathway education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1 years of follow-up,the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self-management,self-efficacy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were observed in the two groups. Results Before intervention,both groups had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self-management,self-efficacy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P>0.05). After intervention,both groups had obviously higher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self-management,self-efficacy,blood pressure standard rate,smoking rate and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level than before intervention,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After intervention,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 as (81.69±6.93)points,self-management as (110.52±16.78)points,self-efficacy as (31.98±6.59)points,smoking rate as 8.57%,blood pressure standard rate as 88.57% and LDL-C as (2.03±1.15)mmol/L,which were all obviously better than (74.49±5.89)points,(90.74±21.56)points,(26.41±7.58)points,28.57%,60.00% and (2.71±1.59)mmol/L in the control group,and their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Rehabilitation education after coronary artery intervention can improve rehabilitation knowledge,self-management,self-efficacy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risk factors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patients,and it can be widely used in clinic.【Key words】Rehabilitation pathway education;Coronary heart disease intervention;Rehabilitation;Effect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导致血管狭窄或者阻塞,引起心肌缺血、缺氧或者坏死从而引起心脏病[1]。
心脏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过程中的效果观察目的:探討心臟康复路径教育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疗效。
方法:选择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就诊并初次接受冠心病介入治疗的84例冠心病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2例。
其中对照组给予常规教育,而观察组患者则是在常规教育基础上根据康复路径给予专业的心脏康复教育护理模式,比较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康复知识的掌握情况、出院后6个月的自我效能水平、自我管理水平以及对冠心病相关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
结果:在接受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康复知识掌握程度、自我效能水平得分、自我管理量表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冠心病危险因素的对比中,两组患者的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均优于干预前,观察组患者吸烟、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危险因素的控制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冠心病行介入治疗患者,可以通过提供心脏康复路径教育来培养患者的康复意识,提高其对康复知识的掌握程度,并通过严格的自我管理控制危险因素,从而改善患者的治疗效果,值得临床推广。
近年來,冠心病患者的发病人数逐年升高,且呈现发病年轻化趋势,很多冠心病患者药物保守治疗无效,需要行冠心病介入治疗控制病情。
介入治疗的优势是能够迅速改善患者冠脉的血液循环,缓解心肌缺血的症状,恢复患者心脏功能[1]。
然而,介入治疗尽管可以有效的扩张冠状动脉,却无法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随着专业领域研究的拓展,发现心脏康复能够有效降低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冠脉再次狭窄的比例。
然而目前心脏康复尚处于初级阶段,還未有较为严格的一套康复操作流程[2]。
为及早开展心脏康复,笔者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化康复操作路径,以提高冠心病介入患者的治疗效果、危险因素控制情况,将2015年9月-2016年9月本院就诊的84例冠心病介入患者的心脏康复研究资料整理总结,现报道如下。
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目的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训练中应用康复指导的效果。
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干预)与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康复指导),各45例。
观察两组心功能情况,评估两组生活质量。
结果干预后对照组6MWD、LVEF指标均较低,LVEDD指标较高,观察组改善情况更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ADL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对照组生活质量评分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训练中应用康复指导患者心功能改善更好,生活质量评分更高。
标签:冠心病;介入治疗;心功能训练;康复指导冠心病是指冠状动脉血管出现粥样硬化,血管管腔由此变窄,严重甚至发生阻塞,影响正常血供,心肌细胞发生缺血、缺氧性坏死,由此引发心脏疾病,炎症、栓塞等导致血管管腔狭窄、闭塞均属于冠心病范畴。
发病原因包括高血脂、高血压,当患者大量饮酒、吸烟,体力活动增加以及情绪激动时也可导致发病[1]。
临床治疗该病分为药物治疗和介入治疗,介入治療可扩张管腔,增强血流量,将支架置于血管狭窄处,避免再次发生狭窄,成为临床治疗首选方式,但由于治疗存在一定损伤性,因此要加强护理,保证治疗效果,提升其生活质量。
文章探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心功能训练中应用康复指导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2017年1月~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0例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接受介入治疗,按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5例。
其中,对照组男24例,女21例,年龄53~72岁,平均(61.57±1.46)岁;观察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53~73岁,平均(61.61±1.49)岁。
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探讨摘要:目的:分析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后心脏功能恢复的作用。
方法:8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对照、观察组,对照组4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40例行心脏康复护理。
结果:护理后观察组心功能指标、自我护理能力评分、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心脏康复护理可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心脏功能恢复冠心病治疗主要以药物介入治疗为主,搭配临床护理可提高临床疗效[1-2]。
通过分析冠心病患者的身心状态和病情,改善患者心功能并提高其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应为护理核心,而心脏康复护理的落实可满足护理要求。
1资料和方法1.1基本资料在2020.1-2021.8月期间筛选符合诊断标准;病历资料齐备;病史清晰;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患者;剔除有其他重大疾病或严重精神障碍的患者。
选出的80例患者参与随机分组,对照组40例,男女23:17;年龄(66.49±3.16)岁。
观察组40例,男女22:18;年龄(66.42±3.17)岁。
组间资料对比,P>0.05。
1.2操作方法对照组:常规护理,遵医嘱辅助治疗过程,给予患者体征监测和治疗指导。
观察组:心脏康复护理:(1)心脏功能指标监测:采用多普勒超声、心电图对患者心脏功能进行监测,科学评估影响心功能健康的因素,从而制定护理措施。
(2)心脏功能康复训练:卧床期间指导患者锻炼肌肉收缩并活动关节,尽量保持呼吸、心率平稳,根据患者恢复情况逐渐增大运动量,下床活动时由家属陪同,避免运动损伤,为患者推荐八段锦、太极拳等健康运动。
(3)出院后随访指导:电话随访应维持在1周1次,与患者及其家属亲切交流,主动询问患者最近的身心状态,针对患者提出的问题耐心答疑,叮嘱患者家属保持充足的耐心,发挥监督作用;上门随访应维持在1月1次,实地了解患者的生活环境尤其是饮食情况,记录患者每日主食和配菜,如有辛辣、刺激性食物应立刻告知患者禁食,并为其推荐其他替代菜品,同时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和运动指导,叮嘱患者定期复查。
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实施心脏康复护理的临床价值摘要:目的:观察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患者介入术后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2年6月共收治的70名冠心病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n=35)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n=35)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心脏康复护理。
结果:使用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病人进行康复过程中进行具体的护理,能够整体提升患者的疾病,治疗效果改善其生活质量并且优化各项心脏指标。
使用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达到90分左右,使用常规护理模式的患者,生活质量评分在80分左右。
结论:使用两种不同的护理方式,对患有冠心病病人进行具体的护理,其后期的治疗效果存在较为明显的差异。
选择心脏康复护理模式的病人,其心功能恢复速度相对较快,生活质量提升幅度也比较明显。
关键词:冠状动脉疾病;血管成形术;经腔;经皮冠状动脉;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本身就是一种较为严重的心脏疾病,属于多发性心血管疾病的代表类型,它在开展临床治疗操作的过程中,一般都会优先选择药物控制的方案。
如果部分患者选择药物保守治疗,其效果无法得到明显的提升,那么就需要使用介入治疗的方案。
心脏康复护理模式对于病人心脏保护的内容更为关注,并通过运动指导以及心理护理的方式,帮助病人快速恢复心功能,并整体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
本文主要针对心脏康复护理,对冠心病介入治疗病人的心脏康复效果进行探讨。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021年1月-2022年6月选择我院行介入术后治疗的7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护理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35例)和观察组(35例)。
观察组男15例,女20例;年龄48~80(62.47±2.31)岁;对照组男14例,女24例;年龄50~83岁(62.59±2.44)岁。
从排除标准和纳入标准进行分析,参与本次研究的所有患者经过疾病诊断之后均符合课题研究的疾病诊断原则和规范,与此同时,诊断的标准也符合此次研究样本选取的要求,除了患有此项疾病之外,患者并不存在其他类型的器官病变情况以及血液系统疾病,而且对于本次研究的内容均知情,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摘要】本文旨在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首先介绍了研究的背景、目的和意义。
其次阐述了家庭康复指导的定义和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的重要性。
然后详细分析了家庭康复指导在心功能训练中的作用,包括提供心理支持、教育患者相关知识等。
接着描述了家庭康复指导的具体内容和效果评价方法。
最后展望了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前景,并对未来研究方向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认识家庭康复指导在心功能训练中的价值,为临床实践提供参考和借鉴。
【关键词】家庭康复指导、冠心病介入术、心功能训练、患者、应用价值、效果评价、前景、总结与展望1. 引言1.1 研究背景冠心病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心脏疾病,是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的主要死因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冠心病的患病率逐年增加。
冠心病介入术在冠心病治疗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帮助患者解除症状、改善心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在康复过程中常常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
他们需要有针对性的康复指导和支持,以帮助他们更好地实施康复训练,提高心功能,预防并发症,减轻心脏负担。
在这样的背景下,家庭康复指导开始逐渐受到重视。
家庭康复指导是指医护人员通过对患者和家属进行心理、生理、营养等方面的指导和教育,帮助患者更好地适应疾病、实施治疗,提高康复效果。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患者康复进程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对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进行深入研究,对于提高患者康复质量、减轻医疗负担具有重要意义。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对家庭康复指导的定义及其在心功能训练中的作用进行分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其对患者康复的促进作用。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严重威胁人们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
而冠心病是心血管疾病中常见的一种,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命和健康。
对于冠心病的治疗,介入手术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在接受介入手术之后,患者需要进行心功能训练来加强身体素质和促进康复。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发挥着重要的应用价值,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家庭康复指导在该方面的作用。
一、家庭康复指导减少患者就医压力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需要接受心功能训练来帮助身体康复。
传统上,患者需要到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训练,这对患者来说不仅给他们增加了就医的压力,还可能造成交通不便、排队等问题。
而通过家庭康复指导,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心功能训练,这不仅方便了患者,减少了他们的就医压力,还可以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好地参与康复训练。
二、家庭康复指导增强患者康复意识家庭康复指导还可以增强患者的康复意识。
在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训练,患者往往是被动接受的。
而在家庭康复指导下,患者和家人可以一起参与康复训练,这不仅能够增强患者自身的康复意识,还可以增加家人的关心和支持,为患者的康复提供更好的条件。
三、家庭康复指导节省医疗资源通过家庭康复指导,可以节省医疗资源。
大量的患者需要进行心功能训练,如果全部到医院或康复中心进行训练,将给医疗资源带来沉重的负担。
而通过家庭康复指导,可以将一部分患者的训练转移到家庭中进行,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为其他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资源。
四、家庭康复指导提高康复效果最重要的是,家庭康复指导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
在家中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更好地融入到患者的生活中。
这不仅可以提高患者的康复效果,还可以更好地促进身心健康。
在家属和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患者在进行训练时也更容易遵循医嘱,做到科学合理的训练,更好地促进康复。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是巨大的。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引言冠心病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每年都会导致成千上万的患者死亡。
介入术是冠心病治疗的一种重要手段,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心血管状况。
除了手术治疗外,患者的康复训练同样非常重要,特别是针对心功能的康复训练。
家庭康复指导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中的应用价值至关重要,本文就这一话题展开探讨。
一、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的心功能训练意义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心脏已经遭受了一次手术的创伤,对心功能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心功能训练可以帮助患者的心脏得到更好的恢复,加强心肌的功能,改善心脏的供血和排血能力,提高身体的耐力和适应能力,降低心脏病复发的风险。
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心功能训练意义重大,有助于患者更好地适应手术后的生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1. 个性化定制训练方案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心功能训练中,每位患者的情况都有所不同,需要针对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定制的训练方案。
家庭康复指导可以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了解其身体状况、手术后的恢复情况、心理状态等各个方面的情况,制定出针对性的训练方案,确保训练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 日常监督和指导家庭康复指导可以将康复训练延伸到患者的日常生活中,通过对患者进行日常监督和指导,确保其能够按时按量地进行康复训练。
还可以对患者的饮食习惯、生活方式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患者培养健康的生活习惯,为康复训练提供更好的条件。
3. 心理支持和鼓励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常常会有心理压力,担心疾病的复发和身体的恢复情况。
家庭康复指导可以给予患者专业的心理支持和鼓励,帮助患者树立信心,保持乐观的心态,更好地配合康复训练,促进心功能的恢复。
4. 应对突发情况和并发症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心功能训练中,患者可能会遇到各种突发情况和并发症,需要及时应对和处理。
家庭康复指导可以为患者提供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在紧急情况下做出正确的应对措施,及时解决问题,确保康复训练的顺利进行。
心脏康复护理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究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心脏康复护理的作用。
方法:在2017年5月份到2018年6月份我们医院收治的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病人中选择72例为这次探究的对象,将其根据随机抽签方法分成对照组、观察组两组,各包含患者36例,对照组开展一般护理,观察组开展心脏康复护理,对比两个小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及其护理满意度。
结果:观察组生活质量相关指标优于对照组,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护理满意度比观察组差了很多,组间差距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心脏康复护理的作用优于一般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升护理满意度。
关键词:心脏康复护理;冠心病介入治疗;生活质量在临床上,冠心病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治疗冠心病的主要方法有3种,分别是药物治疗、传统手术、介入治疗,其中介入治疗是最常应用的方法,能够起到改变病变部位血管处狭窄情况,缓解患者疾病情况。
在介入治疗中,心脏康复护理是比较重要的一部分。
本次探究中,分析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中应用心脏康复护理的作用,现将探究分析结果做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次探究中,选取2017年12月份到2018年9月份我们医院收治的心脏病介入治疗病人72例,按照“随机抽签法”把所有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其中对照组包含患者36例,男性患者16例,女性患者20例,年龄在62岁至76岁之间,平均为(68.26±1.36)岁;观察组包含患者36例,男性患者15例,女性患者21例,年龄在63岁至78岁之间,平均为(69.21±1.27)岁。
两个小组年龄、性别等相关资料进行比较,组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够进行对比。
1.2方法对照组进行一般护理,密切监测患者各项生命体征,如果发生异常情况,要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观察组进行心脏康复护理,具体步骤如下所示:(1)成立护理小组,为每位成员开展心脏康复知识培训,学习心脏康复护理相关内容。
心脏康复治疗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摘要】目的:研究观察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的效果。
方法: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治的冠心病并进行了介入术的112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患者与对照组56例患者。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的临床治疗方式,观察组患者给予心脏康复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相关指标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
结果:观察组患者的心功能相关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观察组患者的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为3.57%,对照组患者为17.86%,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且P<0.05,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有助于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心脏缺血事件的发生率,值得进行推广。
【关键词】冠心病;心脏康复治疗;冠心病介入术;应用效果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样硬化性心脏病,有时也叫缺血性心脏病,是指冠关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肌缺血、缺氧而引起的心脏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严重危及人的生命。
多数人平时没有任何症状,工作、学习、生活均如常,但常有心肌缺血的征象,如感到心前不适或乏力的症状。
冠心病的典型症状有心绞痛、心肌梗塞、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以及猝死型冠心病。
目前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方法主要分为药物治疗与介入治疗两种。
介入治疗主要是指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方法是经心导管技术疏通狭窄甚至闭塞的冠状动脉管腔,进而改善患者心肌的血流灌注。
本次研究研究观察将心脏康复治疗应用在冠心病介入术后的患者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研究选取2019年12月~2021年1月于我院接治的冠心病并进行了介入术的112位患者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
按照随机数表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56例患者与对照组56例患者。
在对照组中,男性患者有34例,女性患者有22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5~76岁,平均年龄(46.33±5.64)岁;在观察组中,男性患者有35例,女性患者有21例,患者年龄分布在36~78岁,平均(47.16±5.27)岁,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不显著,(P>0.05),可以进行比较。
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进行康复路径教育后心脏康复情况。
方法:在辖区社区冠心病患者中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行冠心病介入治疗
的60例患者,随机分为行康复路径教育组(观察组)和行常规性教育组(对照组),每组30例,比较两组患者掌握康复知识的情况,控制危险因素的情况。
结果:经康复路径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评分、
血压达标率有所上升,吸烟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
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康复路径教育下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危险控制情况明显提高,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康复手段,值
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康复路径教育;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
【中图分类号】R5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13-0271-02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是一种通过疏通冠状动脉来改善心肌血流灌注
的方式,具有疗效明显、创伤小等优点,在冠心病治疗中应用较广[1]。
球囊扩张术、支架植入是术中常用到的手段,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没有改变,所以需
要进行心脏康复[2]。
本文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辖区社区冠心病患者中
行冠心病介入治疗的60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资料来源于2014年5月—2016年5月辖区社区冠心病患者中行冠心病介入
治疗的患者60例,将其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
在治疗前对这些患者进行了确诊,两组患者的病症均符合WHO冠心病诊断标准。
其中14例心绞痛患者,30
例糖尿病患者,25例心肌梗死患者,36例高血压患者,29例高脂血症患者。
5
例大专及以上水平,25例中专及高中,30例初中以下。
共有女28例,男32例。
最小年龄48岁,最大年龄78岁,平均(61±3.4)岁。
排除患有神经系统疾病、
严重脏器疾病和具有语言认知功能障碍的患者。
两组患者相比较,性别、年龄、
病情等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都要采用介入治疗和药物治疗相结合的方式。
他汀类药物、抗血小
板药物、抗凝血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β受体阻滞剂、硝酸酯制剂为
常用药物
1.2.1对照组实施包括入院指导、健康教育等常规教育。
1.2.2观察组在常规教育的同时实施康复路径教育,指导患者一些关于心脏
康复方面的知识。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①第一阶段,手术过后1到2周,要给患者讲解一些心脏康复知识,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恢复患者治疗的信心。
指导患
者填写一些检查指标。
②第二阶段,患者出院过后1到2周,在及时通知患者复诊的前提下,给予康复教育,进行运动评估,根据患者情况制定个人化康复方案。
③出院后的3到6周,按时通知患者2周复诊一次,了解患者的恢复情况,适当的调整运动处方和患者饮食要求。
④出院6周之后,要求患者1月复诊一次,根据恢复情况,调整康复方案。
1.3 观察指标
利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调查了解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情况和
危险因素控制情况。
1.4 统计学方法
统计分析数据时要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计量资料用(x-±s)表示,用t
检验;计数资料用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时,P<0.05。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经康复路径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评分均有
所上升,且观察组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我管理评分比较
3.讨论
冠心病介入治疗是一种安全性高、成功率高、疗效好的微创手术治疗,患者
在术后产生并发症的几率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痛、胸闷等症状,较单纯的药
物治疗具有明显的优势[3]。
但是术后心脏康复情况并不乐观,一是患者参与度低,二是效果不明显[4]。
为了更好的让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得到改善,新的康复方式必
不可少。
康复路径教育是一种新型的康复模式,将其应用于冠心病介入治疗,效
果显著[5]。
经康复路径教育后,两组患者的康复知识、自我效能感、自我管理评分、血压达标率有所上升,吸烟率有所下降,且观察组的情况要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在康复路径教育下康复知识、自我效能、自
我管理、危险控制情况明显提高,是一种有效的心脏康复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梁婷,都冬梅.康复路径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3,15(11):1155-1158.
[2]胡晓林,游桂英,李继平等.冠心病病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健康教育需求分析[J].护理研究,2012,26(19):1751-1753.
[3]闻彩芬,洪涛舲.授权理论在社区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患者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31):45-47.
[4]郑淑梅,杨秀兰,吕烨辉等.延续性自我管理教育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患者心脏康复中的应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2,47(4):297-300.
[5]孙朝霞,赵庆沛,陈宁等.临床护理路径在冠心病介入治疗护理中的临床价值[J].中国急救医学,2015,35(z2):330-3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