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研究现状与未来_陆正齐
- 格式:pdf
- 大小:110.52 KB
- 文档页数:2
现物医学biometLcnj Progress in Modern Biomedicine VoL20NO23DECL2020・4483・doi:10.13241/ki.pmb.2020.23.018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王玉华佟士骅张洁函鲁成居海宁庄少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七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上海200137)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心脏康复对老年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心功能及心理状态的影响。
方法:2018年1月-2018年12月间成功实施PCI的62例老年AMI 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1)和对照组(n=31),同时选择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
对照组按照《中国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康复程序》给予常规康复训练,研究组结合根据6min步行试验(6min walking test,6MWT)制定个性化的康复训练方案,包括院内、院外心脏康复干预、心理干预及随访,为期6个月。
比较两组术后心功能、心理状态、终点事件的发生情况。
结果:康复后6个月,两组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x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systolic diameter,LVESD)、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各心功能指标均较康复前明显提高,且研究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片0.05)。
研究组康复后6个月LVEF与健康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康复后6个月,两组90项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 list-90,SCL-90)各项目中除敌对、偏执外,其余项目评分均显降低,且研究组躯体化、强迫症状、抑郁、焦虑、精神病性显著低于对照组(片0.05)。
神经指南: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脑血管造影术由葡萄牙医生Egas Moniz于1927年首次在人体成功实施。
最初需要直接暴露颈动脉或经皮穿刺颈动脉、椎动脉注射造影剂,此后引入经皮动脉穿刺置鞘技术(Seldinger穿刺法)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逐步发展为今天成熟的经皮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术(以下简称DSA)。
这一方法最初用来探查颅内占位性病变。
CT、MRI等无创影像检查手段出现后,DSA主要用于评估脑血管的异常。
目前CT血管造影(CTA)、MRA基本能够获得完整的头颈部血管图像,但是,DSA可以动态观察脑血流和侧支循环,并可同期完成介入治疗,仍是其他检查手段无法替代的重要方法。
为规范脑血管造影术的操作流程,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组织部分国内专家,根据国内外流程规范和相关文献的指导,制定脑血管造影术操作规范中国专家共识,以供临床参考。
术前评估与准备一、适应证与禁忌证DSA适应证:①怀疑血管本身病变或寻找脑血管病病因;②怀疑脑静脉病变;③脑内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病因检查;④头面部富血性肿瘤术前检查;⑤了解颅内占位病变的血供与邻近血管的关系及某些肿瘤的定型;⑥实施血管介入或手术治疗前明确血管病变和周围解剖关系;⑦急性脑血管病需动脉溶栓或其他血管内治疗;⑧头面部及颅内血管性疾病的治疗后复查。
DSA禁忌证:①碘造影剂过敏或不能耐受;②介入器材过敏;③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④穿刺点局部感染;⑤并发脑疝。
特殊情况可经过各方讨论,知情同意采取个体化处理。
二、术前准备(一)掌握一般情况DSA术前应掌握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现病史和既往史,尤其是有无造影剂过敏史。
术前对患者进行体检,有助于在术中、术后对比观察神经功能变化。
了解股动脉、足背动脉的搏动情况,如有异常建议完善下肢血管超声或CTA。
拟行桡动脉穿刺者,需行桡动脉触诊和Allen试验。
- 26 -甲状腺激素水平的影响[J].淮海医药,2021,39(1):54-56.[15]张永博.腔镜辅助颈部小切口甲状腺手术治疗甲状腺良性肿瘤的效果分析[J].河南外科学杂志,2020,26(6):109-110.[16]林仁志,郑晨辉,钟吉俊,等.经口腔前庭入路腔镜甲状腺全切除术治疗cN0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研究[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2020,40(10):1194-1196,1201.[17] CAMENZULI C,WISMAYER P S,AGIUS J C. Transoralendoscopic thyroidectomy: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ractice so far[J]. JSLS,2018,22(3):26.(收稿日期:2023-06-22) (本文编辑:马娇)①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安徽 蚌埠 233000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万雅迪①【摘要】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急性进展性大动脉粥样硬化(LAA)型脑梗死的临床效果。
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11月—2023年4月蚌埠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100例急性进展性LAA 型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
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 =50)和观察组(n =50)。
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依达拉奉右莰醇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氧化应激指标、炎症因子、神经功能和预后情况及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观察组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水平高于对照组,活性氧簇(ROS)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观察组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治疗后3个月,两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改良Rankin 量表(mRS)评分均降低,观察组NIHSS 评分、mRS 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2023申国颅内动脉粥样砸化性狭窄介入治疗的现状与未来摘要: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CAS)是导致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
症状性ICAS有较高的卒中复发率,旦与高加索人群相比,中国人群症状性ICAS患病率更高。
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ASSISS)研究改进了研究设计方案,基于中国人群重新评估了血管内治疗ICA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ICAS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该文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来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i 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是缺血性卒中的重要原因之一,真在缺血性卒中病因学中的构成比因人种和国别而不同,在欧洲和北美该比例为10%~16%,在巴西约为39%,在亚洲则高达65%1]。
近20余年来,虽然ICAS的药物治疗从冠状动脉领域借鉴了大量经验,但北美支架置入术治疗对比强化药物治疗预防颅内动脉狭窄卒中复发(stenting vs. aggressive medi c al management for preventing recurrent stroke in intracranial stenosis, SA MMPRIS)石ff 究的结果显示,即使进行了积极的强化药物治疗,仍高约10%的ICAS患者存在卒中复发[习。
此外,在真实世界条件下,ICAS相关卒中复发的风险也高达20%以上[3-4)。
如何在强化药物治疗基础上进一步降低卒中复发风险?ICAS的介入治疗为此应运而生。
中国作为全球ICAS高发地区,号|领着全球ICAS临床研究的方向。
本文拟从循证医学证据、适应证选择、介入治疗手段以及未来的临床研究前景等方面进行i阐述。
1循证医学证据I CAS介入治疗的循证医学证据主要来自S AMMPRIS研究、颅内球囊扩张支架用于缺血性卒中治疗(the Vitesse intracranial stent study for ischemic stroke therapy,V ISSIT)研究和中国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治疗症状性重度颅内动脉狭窄(C hina angiopla sty and stenting for symptomatic intracranial severe stenosis,CASSISS)研究[57。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的效果观察目的观察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的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
对照组使用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方法诊断,观察组在使用TCD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DUS)方法诊断。
观察两组诊断检出灵敏度、颈内动脉血管狭窄和闭塞不同级别例数分布情况,分析两组患者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的效果。
结果观察组确诊灵敏度为96.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个病情分级分布诊断结果和患者参照诊断结果大体一致,对照组Ⅲ级Ⅳ级与参照诊断结果基本一致,Ⅰ级和Ⅱ级诊断结果灵敏度较低,观察组诊断患者血管狭窄与闭塞分级分布相比对照组更准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颅外段颈内动脉粥样硬化后狭窄的效果显著,具有临床应用价值。
标签:动脉粥样硬化;彩色多普勒超声;经颅多普勒超声;效果动脉粥样硬化(AS)是一种常见的动脉疾病,形成原因主要是动脉某些部位的内膜下脂质沉积,动脉壁出现黄色小米粥状的粘稠粘贴物,并伴有平滑肌细胞和纤维组织、钙质成分的增殖,后逐渐发展形成AS性斑状物,该病对患者的生活影响和生命安全危胁较大。
颈AS患者的主要临床表现为脑供血不足导致头晕头痛、浑身麻痛,易诱发高血压、血管栓塞甚至猝死[1]。
AS由于潜伏期较长,初期不易察觉,因此加大了诊断和治疗的难度。
本次研究通过分组对比,旨在了解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颅外段颈内AS后狭窄的效果。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3年5月~2014年6月收治的颅外段颈内AS患者120例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78例,女42例;年龄34~68岁,平均年龄(49.4±5.8)岁。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