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
- 格式:ppt
- 大小:789.00 KB
- 文档页数:21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第二章 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2.1 学习要点1. 电阻的等效变换:电阻的串并联, Y 与△的等效变换。
2. 电源的串联、并联及等效变换。
3.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4. 输入电阻的求法。
2.2 内容提要 2.2.1 电阻的等效变换1. 电阻的串联:等效电阻: R eq =∑1=k nk R ;分压公式:u k =eqkeq ×R R u ; 2. 电阻的并联:等效电导:G eq =∑1=k nk G ;分流公式:qe G G i i keqk ×=;2.2.2. 电阻的Y 与△的等效变换1. △→Y :一般公式:Y 形电阻=形电阻之和形相邻电阻的乘积∆∆;即31232331*********231231212311++=++=++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2312=2. Y →△:一般公式:形不相邻电阻形电阻两两乘积之和形电阻=Y Y ∆;即:213322131113322123313322112++=++=++=R R R R R R R R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2.2.3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见表2.1。
表2.1 电源的串联、并联等效变换图2.2.4 “实际电源”的等效变换 1. “实际电压源”→“实际电流源” R i =R u 或 G i =1/R u i s =u s /R u 2. “实际电流源”→“实际电压源”R u =R i =1/G i u s =i s R i =i s /G i两者等效互换的原则是保持其端口的V AR 不变。
2.2.5 输入电阻的求法一端口无源网络输入电阻的定义(见图2.2):R in =u/ i1.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由纯电阻构成时,可用电阻的 串并联、Y 形与△形等效变换化简求得。
2. 当一端口无源网络内含有受控源时,可采用外加电压法或外加电流法求得: 即输入电阻R in =u s /i 或 R in =u/ i s方法是:在端口处加一电压源u s (或电流源i s ), 再求比值u s /i 或u/ i s ,该比值即是一端口无源网络的输入电阻。
第二章(电阻电路的等效变换)习题解答一、选择题1.在图2—1所示电路中,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B 。
A .4W ;B .3-W ;C .3W ;D .4-W2.在图2—2所示电路中,电阻2R 增加时,电流I 将 A 。
A .增加;B .减小;C .不变;D .不能确定3.在图2—3所示电路中,1I = D 。
A .5.0A ;B .1-A ;C .5.1A ;D .2A4.对于图2—4所示电路,就外特性而言,则 D 。
A . a 、b 等效; B . a 、d 等效; C . a 、b 、c 、d 均等效; D . b 、c 等效5.在图2—5所示电路中,N 为纯电阻网络,对于此电路,有 C 。
A .S S I U 、都发出功率; B .S S I U 、都吸收功率; C .S I 发出功率,S U 不一定; D .S U 发出功率,S I 不一定二、填空题1. 图2—6(a )所示电路与图2—6(b )所示电路等效,则在图2—6(b )所示电路中,6=S U V ,Ω=2R 。
2.图2—7(a )所示电路与图2—7(b )所示电路等效,则在图2—7(b )所示电路中,1=S I A ,Ω=2R 。
3.在图2—8所示电路中,输入电阻Ω=2ab R 。
4.在图2—9所示电路中,受控源发出的功率是30-W 。
5.在图2—10所示电路中,2A 电流源吸收的功率是20-W 。
三、计算题1.对于图2—11所示电路,试求:1).电压1U 、2U ;2).各电源的功率, 并指出是吸收还是发出。
解:21=U V , 3132-=-⨯=)(U V 621122=⨯+=)(V P W (发出),11221-=⨯+=)(U P A W (吸收1-W ,发出1W) 2.计算图2—12所示电路中的电流I 。
解:将图2—12所示电路中Ω1电阻和Ω2电阻的串联用Ω3的电阻等效,将4A 电流源和Ω3电阻的并联用12V 电压源和Ω3电阻的串联等效,可得图2—12所示电路的等效电路如图2—12(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