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x
- 格式:docx
- 大小:7.33 KB
- 文档页数:2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高血压是指持续性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继发性高血压是由某些特定的病因引起的,如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药物或毒物的作用等。
因此,对于新发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检查以确定是否为继发性高血压。
1.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肾小球疾病:肾小球肾炎、肾小球硬化、肾小球肾病等;•肾小管疾病:肾小管性酸中毒、肾小管性糖尿病、肾小管损伤等;•肾间质疾病:慢性肾间质性疾病、肾结核等;•肾动脉疾病: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硬化等;•内分泌疾病: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甲亢、嗜铬细胞瘤等;•药物或毒物引起:口服避孕药、肾上腺素拮抗剂等;以上是继发性高血压常见原因,对于高血压的患者,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以确定高血压病因。
2.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方法2.1 临床检查•血压:需要定期测量血压,对于可能的继发性高血压需要重点关注,进行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生化检查:包括肾功能、血糖、甲状腺功能等检查;•尿液检查:包括尿常规、微量白蛋白尿、肾小管功能、24小时尿蛋白等检查;•影像学检查:如超声心动图、CT、MRI等检查。
2.2 实验室检查•血清肾素、醛固酮水平等检查;•垂体-肾上腺轴激素水平测定;•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患者腰部CT或MRI;通过临床检查和实验室检查,可以为继发性高血压确诊提供参考。
3. 鉴别诊断对于高血压患者,如果是继发性高血压,需要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需要将其与原发性高血压区分开来。
3.1 原发性高血压原发性高血压是指无明显病因或病因未明确的高血压,其诊断一般需要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后确定。
3.2 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除了继发性高血压以外,还有一些疾病也能引起高血压,如气道阻塞性疾病、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阻塞性睡眠呼吸事件、高血钾症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因此,在诊断高血压时,医生需要全面考虑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进行针对性的检查和鉴别诊断,以确保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讲义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而非原发性高血压。
正确诊断继发性高血压对于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和改善患者预后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一、原发性高血压与继发性高血压的区别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无明确病因的慢性病,它是由于多种遗传和环境因素交互作用导致的。
而继发性高血压则是由于其他疾病或药物引起的高血压。
继发性高血压可以通过治疗原发疾病或停用引起高血压的药物来控制血压。
二、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病因1:肾脏疾病:肾实质病变、肾动脉狭窄、多囊肾等均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1.1 肾实质病变:肾小球肾炎、肾血管炎等肾实质病变可引起高血压。
1.2 肾动脉狭窄:主要由于动脉粥样硬化、纤维肌性发育不良等引起。
1.3 多囊肾:多囊肾是一种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患者可出现高血压。
2:内分泌疾病:肾上腺肿瘤、甲状腺功能亢进、嗜铬细胞瘤等内分泌疾病可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2.1 肾上腺肿瘤:肾上腺髓质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等可导致高血压。
2.2 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亢进引起的高血压主要是由于甲状腺素的作用。
2.3 嗜铬细胞瘤:嗜铬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内分泌肿瘤,常伴有高血压。
3:动脉硬化:动脉硬化是导致高血压的重要原因之一,包括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肌性发育不良。
4:药物因素:某些药物会引起高血压,如非甾体类抗炎药物、激素类药物等。
三、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1:详细病史采集:包括发病年龄、家族史、症状、服药情况等。
2:体格检查:包括血压测量、心肺听诊、腹部触诊等。
3:实验室检查:3.1 尿常规:检查尿蛋白、尿红细胞等。
3.2 血常规:检查血红蛋白、血小板等。
3.3 肾功能:包括血尿素氮、肌酐等。
3.4 全血细胞计数:检查血细胞总数、血小板计数等。
3.5 电解质检查:包括血钠、血钾等。
4:影像学检查:可进行超声心动图、CT、MRI等检查。
5:功能性检查:如心电图、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等。
继发性高血压诊断思路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血压持续升高的病症,其病因通常可以找到明显的诱因。
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更加复杂,因此准确的诊断对于治疗至关重要。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
首先,要明确继发性高血压的定义。
它是指在某些明确病因的作用下,血压持续升高,这些病因可以是肾脏疾病、心血管疾病、内分泌疾病等。
相较于原发性高血压,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更加多样,因此治疗上也更加复杂。
在诊断继发性高血压时,医生通常会首先进行常规检测。
这包括血压测量、血液检测、尿液检测等,以了解患者的血压状况和身体状况。
如果常规检测发现异常,医生会进一步进行影像学检查,如肾脏超声、心脏超声等,以了解器官的形态和功能。
此外,基因检测也是一种重要的诊断手段。
某些遗传疾病可能导致血压升高,通过基因检测可以明确病因,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然而,基因检测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目前仅能检测部分遗传疾病,且费用较高。
针对不同的病因,治疗方案会有所差异。
因此,准确地诊断病因是制定治疗方案的关键。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
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控制饮食、适量运动等,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包括常规检测、影像学检查和基因检测等。
通过这些手段,医生可以准确地诊断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预防措施同样重要,通过改变生活方式等手段,可以有效降低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病率。
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高血压是全球范围内的常见慢性疾病,其中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特定病因引起的高血压。
了解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和流程对于早期发现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详细介绍继发性高血压的诊断思路与流程,帮助读者更好地认识这种疾病。
一、疾病背景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某些明确病因引起的高血压,这些病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异常、心血管病变等。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与治疗方法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会给患者带来许多健康问题。
在一些情况下,高血压可能是由其他病因引起的,这就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
本文将探讨继发性高血压的一些常见病因以及治疗方法。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1. 肾脏问题:肾脏是调节体液平衡和血压的重要器官,一些肾脏疾病可以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例如,肾动脉狭窄、多囊肾、肾实质受累等等都可能引起高血压。
2. 再生障碍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干细胞异常或骨髓受损导致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数量减少的一种疾病,同时也可以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3. 其他内分泌问题:某些内分泌失调也可能导致高血压。
例如,嗜铬细胞瘤是一种来自肾上腺髓质的肿瘤,会分泌过多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导致血压升高。
4. 肾上腺问题:类似于嗜铬细胞瘤,其他肾上腺相关问题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例如,库欣氏综合征是由于肾上腺皮质产生过多的皮质醇引起的。
5. 药物使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非类固醇抗炎药等)也可能与高血压有关,称为药源性高血压。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方法针对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原因进行个体化选择。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1. 基础治疗:无论引起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如何,基础治疗都是必不可少的。
包括改善生活方式、减少盐摄入、增加运动量、戒烟和限制饮酒等。
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血压,减轻症状,并改善整体健康状况。
2. 靶向治疗:针对不同的继发性高血压原因,可以采取特定的靶向治疗方法。
例如,对肾脏问题引起的高血压,治疗主要集中在解决肾脏本身的问题;对药源性高血压,则需要调整或停用药物。
3. 药物治疗:如果生活方式改变和靶向治疗无法有效降低血压,医生可能会考虑开具降压药物。
常见的抗高血压药物包括ACE抑制剂、β受体阻断剂、钙通道阻断剂等。
在选择药物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确定最合适的药物。
4. 手术干预:在某些情况下,手术干预可能是必要的。
例如,在嗜铬细胞瘤导致的高血压中,手术切除肿瘤是最有效的方法。
继发性高血压名词解释
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率较低,约占高血压患者的5-10%。
继发性高血压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导致的:
1. 肾脏疾病:肾脏是调节体内血压的关键器官,肾脏疾病导致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引起水钠潴留,进而导致高血压。
肾动脉狭窄、肾盂肾炎、肾小球肾炎等都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肾脏疾病。
2. 其他内分泌疾病:一些内分泌疾病,如甲状腺功能亢进、Cushing综合征、髓上腺皮质功能腺瘤等,可以导致肾素-血管
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的失调,进而引发继发性高血压。
3. 动脉硬化:血管内皮损伤和动脉硬化是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血管内皮功能异常和动脉硬化会导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起高血压。
4. 妊娠合并疾病:妊娠期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妊娠并发症,可能导致妊娠较早期出现高血压和蛋白尿。
若未及时处理,可能进一步发展为子痫前期或子痫,对母体和胎儿均具有严重的风险。
5. 药物和物质引起的高血压:一些药物、化学物质或毒素的使用或接触,如口服避孕药、非甾体类抗炎药、肾上腺素、肾上腺素样药物、酒精和可卡因等,可能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的关键在于明确引起高血压的原因,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治疗。
这可能包括治疗原发疾病、降低血压药物的使用或改变生活方式。
同时,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也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选择针对性的降压药物。
总之,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由其他疾病引起的高血压,在治疗上应尽早明确病因,以便针对性地治疗。
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呢?
文章导读
\n “ 三高”在我们生活中是很常见的一种疾病,现在越来越多人会患上了三高
疾病,三高疾病给人们的生活,工作都带来一定的影响,高血压是三高中最常见的疾病,高血压是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继发性高血压容易和原发性高血压混淆,但是只要患者
能够详细准确的向医生提供发病的前前后后,医生就可以根据有关的检查,明确的指导是
那种高血压,今天,我们就来看看什么是继发性高血压。
在高血压中约有10%以上是属于继发性高血压(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所谓继发性高血压,就是说,发生高血压的原因是“有据可查”,血压增高只是它的一个比较突出的症状罢了。
这个“有据”即发生高血压的原因,是身体内的其他疾病,但如果我们不去细细追查,
就把这个“高血压”的表现看成是一个既是病因又是病状,忽略了追根溯源。
这样,就容易
把一些可以查到引起高血压的确切原因,同时也能给予有效治疗的继发性高血压放过,当然,对病人的健康是不利的。
那末,体内哪些疾病最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常见继发性高血压的(二)引言概述: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已知疾病或其他因素引起的高血压,与原发性高血压不同,其治疗需要针对原发病治疗。
本文将就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的第二部分进行介绍,包括5个大点,分别是X病引发的高血压、Y病引发的高血压、Z病引发的高血压、A病引发的高血压和B病引发的高血压。
第一大点:X病引发的高血压1. X病概述2. X病与高血压的关系3. X病引发高血压的机制4. X病引发高血压的常见症状5. X病引发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第二大点:Y病引发的高血压1. Y病概述2. Y病与高血压的关系3. Y病引发高血压的机制4. Y病引发高血压的常见症状5. Y病引发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第三大点:Z病引发的高血压1. Z病概述2. Z病与高血压的关系3. Z病引发高血压的机制4. Z病引发高血压的常见症状5. Z病引发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第四大点:A病引发的高血压1. A病概述2. A病与高血压的关系3. A病引发高血压的机制4. A病引发高血压的常见症状5. A病引发高血压的治疗方法第五大点:B病引发的高血压1. B病概述2. B病与高血压的关系3. B病引发高血压的机制4. B病引发高血压的常见症状5. B病引发高血压的治疗方法总结: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具体的治疗,因此准确诊断和治疗原发病是关键。
针对不同病因引发的高血压,合理运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方法是有效控制高血压的策略。
同时,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需加强自我管理,控制危险因素的存在,以提高疗效和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通过综合治疗方案,可以有效控制并改善继发性高血压的病情。
继发性高血压一、继发性高血压病因分析随着保健意识的不断提高,人们常到医院进行身体的一般检查。
更多的高血压患者,在这个过程中被发现。
高血压中的原发性高血压又称高血压病。
尽早查明病因,通过针对病因的治疗,缩短病程甚至达到根治的目的。
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有以下几种:⑴肾实质病变:其常见病因包括:急慢性肾小球肾炎、糖尿病肾病。
前者为免疫反应引起弥漫性肾小球病变,内皮细胞及系膜细胞增生甚或不同程度肾小球硬化,肾小球滤过率减少,水钠潴留,造成不同程度血压升高,同时常伴有血尿、水肿、肾功能异常及血清补体的下降、抗链“O”滴度升高等可协助诊断。
后者为长期微循环障碍,毛细血管襻之间发生玻璃样变导导致毛细血管间肾小球硬化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可至高血压、浮肿及蛋白尿、肾功能减退。
本病可通过糖尿病“三多一少”症状及其他并发症及空腹血糖增高等协助诊断。
⑵肾动脉狭窄:包括先天性肾动脉狭窄、肾动脉炎及动脉粥样硬化。
前两者见于青少年,后者老年人多见。
但三者均可引起肾血流量减少、肾缺血,刺激近球细胞和致密斑,肾素合成,进而通过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S),使钠水潴留血压增高,同时因外周阻力增高,多数病人以舒张压升高更明显,无高血压病家族史,发病较原发性高血压急骤,且药物难以控制。
部分患者可在上腹部或背部肋脊角处听到高调收缩杂音或双期杂音。
肾动脉造影、肾素活性测定可协助诊断。
⑶嗜铬细胞瘤:为发生于嗜铬组织的肿瘤,以20~50岁为多见。
嗜铬细胞瘤多位于肾上腺髓质,多为单侧。
肾上腺外嗜铬细胞瘤主要位于周围交感神经节系统,如:腹主动脉旁、腹膜外。
多为良性,瘤体大小不一,平均100g左右,嗜铬细胞浆中含有大量嗜铬的微细颗粒,易被重铬酸钾染色。
来自肾上腺髓质及主动脉旁体的嗜铬细胞可分泌去甲肾上腺素和肾上腺素,并以前者为主,其他肾上腺外的嗜铬细胞只能产生去甲肾上腺素,因而患者出现以高血压为主的全身症状。
血压升高多呈陈发性,发作时血压骤升至200~300mmHg/130~180mmHg,伴剧烈头痛、大汗、心悸、面色苍白、视物模糊、复视等症状,发作时间短则数秒,长达数小时。
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
继发性高血压是一种病理比较复杂的疾病,而且症状也不明显,容易和原发性的高血压混淆,从而耽误治疗,一旦发现患上高血压,特别是年轻人,儿童或者是原来血压正常的老年人,一定要进行相关的检查,来确定是否继发性高血压,那么,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是什么呢?下面就一起来看看吧。
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1)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原醛症)
是由于肾上腺自主分泌过多醛固酮,而导致水钠潴留、高血压、低血钾和血浆肾素活性受抑制的临床综合征,常见原因是肾上腺腺瘤、单侧或双侧肾上腺增生,少见原因为腺癌和糖皮质激素可调节性醛固酮增多症(GRA)。
(2)嗜铬细胞瘤可起源于肾上腺髓质、交感神经节或其他部位的嗜铬组织,由于过度分泌儿茶酚胺,引起持续性或阵发性高血压和多个器官功能及代谢紊乱。
(3)库欣综合征
即皮质醇增多症,其主要病因分为ACTH依赖性或非依赖性
库欣综合征两大类;前者包括垂体ACTH瘤或ACTH细胞增生(即库欣病)、分泌ACTH的垂体外肿瘤(即异位ACTH综合征);后者包括自主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腺瘤、腺癌或大结节样增生。
(4)肢端肥大症是由于垂体肿瘤引起前叶分泌过多生长激
素导致水、钠潴留,引起血压升高。
上述的文章,为大家详细的介绍了继发性高血压发生的原因,现在大家对此都应该了解了吧,继发性高血压的危害比原发性高血压要厉害的多,所以大家一旦怀疑自己有血压高的现象,就一
定要及时的检查,积极的治疗,把握最佳的治疗时间,在生活中要保持一个良好的情绪,不能有大幅度的情绪起伏,容易造成血压异常症状。
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处理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据统计全球有超过10亿人口患有高血压。
除了由遗传、饮食和生活方式等因素引起的原发性高血压外,还有一类被称为继发性高血压的疾病。
本文将就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和处理进行探讨。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病因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于某种具体疾病导致的高血压,这种形式占据了所有高血压患者中很小的比例,但它却需要我们更加关注和重视。
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病因如下:1.肾脏异常:肾动脉硬化、多囊肾、肿块或肾实质疾患等均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2.内分泌失调:垂体腺或甲状腺功能异常,如库欣氏综合征、甲亢等,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3.药物或物质使用: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激素替代疗法和非甾体消炎药等,在一定程度上会导致继发性高血压的发生。
4.妊娠相关高血压:孕期高血压或子痫前期是女性在怀孕期间出现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5.神经系统异常:脑肿瘤、脑出血等与神经系统有关的疾病也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二、处理继发性高血压的方法对于患有继发性高血压的患者,及时诊断和合理处理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针对不同病因的治疗方法。
1. 肾脏异常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如果肾动脉硬化严重或有明显阻塞,可能需要进行肾动脉内支架成形术或外科手术治疗。
对于囊肿或肿块等结构性问题,可以考虑外科手术切除。
此外,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必不可少的,包括限制盐摄入、戒烟、控制体重和定期运动。
2. 内分泌失调引起的继发性高血压:对于甲状腺功能异常的患者,可以通过甲状腺激素替代治疗来纠正代谢紊乱并降低血压。
而库欣氏综合征的治疗则是通过手术切除肾上腺肿瘤或使用药物来阻断皮质醇的合成和释放。
3. 药物或物质使用导致的继发性高血压:当发现某种药物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时,医生可能会建议停止使用或更换其他替代药物。
例如,如果避孕药是导致高血压的原因,则需要考虑其他可靠的避孕方法。
4. 妊娠相关高血压:妊娠相关高血压通常会在分娩后自行缓解,但仍需密切监测患者情况以防并发症。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继发性高血压最常见的疾病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xx-5-22 王锡信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
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20%,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
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1.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多囊肾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或红细胞等异常。
2.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
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纹,皮肤痤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3.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
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
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周时。
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
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4.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
高血压的继发性原因和治疗策略高血压,也被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指人体静息状态下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的一种慢性疾病。
它是一种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不仅会导致心血管系统的损害,还会增加心、脑等多个脏器受损风险。
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属于原发性高血压,即无明确原因引起;然而,在某些情况下,高血压被认为是继发性的,这意味着它是由某种基础原因引起的。
一、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1. 肾脏疾病:肾小球肾炎、肾盂肾炎、多囊肾等都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其中最常见的是肾动脉狭窄或肿瘤引起,这些情况下调节血液容量和机体钠平衡的能力减弱。
2. 内分泌系统异常:某些内分泌系统问题,如髓上腺肿瘤、库欣综合征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等都可能导致高血压。
这些情况下,激素水平的异常会增加血压。
3. 妊娠并发症:妊娠期高血压和子痫前期是继发性高血压的一种常见原因。
这些情况通常与孕妇体内血管紧张素水平过高有关。
4. 药物诱发:某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非类固醇抗炎药物(NSAIDs)等,可能导致高血压。
这些药物可以影响肾脏调节体液平衡及交感神经系统活动。
5. 神经源性:脑损伤、颈椎病变或颈部手术等均可干扰自主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从而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二、继发性高血压的治疗策略1. 针对基础疾病治疗:针对继发性高血压的首要治疗目标是治疗或控制引起该状态的基础原因。
例如,对于肾脏疾病引起的高血压,治疗应重点放在控制肾功能、纠正水电解负平衡和调整药物治疗等方面。
2. 药物治疗:继发性高血压的药物治疗方法与原发性高血压类似,但需要根据基础疾病类型进行个体化选择。
以下是常用的降压药物:- 利尿剂:适用于由肾小球肾炎、多囊肾等引起的高血压。
利尿剂帮助排除多余盐分和水分,从而降低血容量和血压。
- 钙通道阻滞剂:适用于继发于甲亢和库欣综合征的患者,并可减轻心脏负担。
钙通道阻滞剂通过抑制钙离子进入心脏和平滑肌细胞,从而减少动脉内平滑肌收缩和外周阻力。
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继发性高血压是指由其他疾病或病因引起的高血压,相对于原发性高血压,其高血压的发生和发展具有明确的病因和病理生理学机制。
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原因。
肾脏疾病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中最常见的是肾血管性高血压。
肾血管性高血压是因为肾动脉狭窄或阻塞引起的,导致肾脏供血不足,肾组织缺氧,从而刺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RAAS)的激活,进而引起高血压。
其他肾脏疾病如慢性肾炎、肾功能不全等也可以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内分泌系统疾病也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之一。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库欣综合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等内分泌系统疾病都可以导致高血压的发生。
这些疾病会干扰体内的激素平衡,进而对血压产生影响。
神经系统疾病也可以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如颅内肿瘤、脑出血、脑梗死等疾病都可能干扰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导致高血压。
神经系统疾病引起的高血压通常与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的异常激活有关。
药物或物质的使用也可能导致继发性高血压。
一些药物如口服避孕药、激素类药物、非甾体抗炎药等长期使用可能对血压产生影响。
此外,滥用酒精、可卡因等物质也可能引起继发性高血压。
血管疾病也是引发继发性高血压的原因之一。
如动脉粥样硬化症、大血管炎、肺动脉高压等疾病会导致血管阻力增加,从而引发高血压。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肾小球肾炎等也可能引发高血压。
此外,妊娠期高血压综合征也是一种特殊情况下的继发性高血压,主要指妊娠期出现的高血压或蛋白尿。
这种情况可能会对孕妇和胎儿产生严重的危害,需要及时诊断和处理。
综上所述,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包括肾脏疾病、内分泌系统疾病、神经系统疾病、药物使用、血管疾病、免疫系统疾病等。
了解这些原因对于预防和治疗继发性高血压非常重要,有助于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继发性高血压的常见原因
高血压是临床上常见疾病,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
原发性高血压占所有高血压的80%,其确切原因还不清楚。
而继发性高血压比较少见,大约占高血压的10%〜20 %,是指由于某些疾病引起的高血压。
只要治愈了原发疾病,高血压也就会随之消失。
因此,血压增高的病人首先要确定是原发性还是继发性高血压。
那么,哪些情况易引起继发性高血压呢?
1 •肾性高血压:肾性高血压为最常见的继发性高血压,它是由于肾脏血管或肾脏实质的病变引起的高血压。
前者多为先天性,肾动脉狭窄是其主要病因,患者年龄较轻,血压增高显着,对各类降压药疗效差;后者主要因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盂肾炎、糖
尿病肾病、结缔组织病、多囊肾等引起,病人尿液检查时常可发现蛋白、白细胞或红细
胞等异常。
2 •内分泌性高血压:主要由肾上腺疾病引起,常见的有皮质醇增多症、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和嗜铬细胞瘤。
皮质醇增多症病人常有向心性肥胖,四肢肌肉消瘦,面似满月,面红,腹部和大腿内侧出现紫纹,皮肤座疮,体毛增多、增粗,女性月经失调和不同程度的男性化。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病人化验时会发现高血钠和低血钾,尿中钾含量增高,病人出现乏力、肌肉无力、间歇性麻痹和抽搐,夜尿多。
嗜铬细胞瘤患者的血压为发作性或持续性增高,常见的三大主症为发作性的剧烈
c:\iknow\docshare\data\cur_work\ t 头痛、出汗、心悸,其他症状包括面色苍白、恶心、腹痛、呼吸困难等。
3.妊娠性高血压:妊娠时机体发生一系列生理性变化,可使孕妇血压增高。
胎儿娩出或中止妊娠后,病情自行好转。
一般常发生在妊娠24周以后,早者可发生在妊娠20
周时。
主要表现有三大特征:水肿、高血压、蛋白尿。
严重时发生抽搐或昏迷,危及母子生命。
多发生于身体矮胖、贫血、有高血压家族史的女性或气候骤然变冷时。
4.血管性高血压:引起血压增高的血管病变,常见有主动脉缩窄、大动脉炎和动脉粥样硬化等。
主动脉缩窄病人的上肢血压明显升高,而下肢血压低,甚至无血压。
大动脉炎多发于年轻女性,它常累及身体一侧的动脉,测血压时可发现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一侧异常升高,另一侧低甚至测不出。
大动脉炎也可累及肾动脉,导致肾动脉狭窄。
老年人常见的动脉
粥样硬化,也可引起两上肢血压明显不同。
5.药物性高血压:有许多药物可引起血压升高,患者长期服用可以引起高血压,严重者可发生心、肾合并症,引起不良后果。
有激素类药物,如可的松、强的松、丙酸睾丸素、苯丙酸诺龙等;避孕药;甘草类制剂;肾上腺素类药物,如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拟肾上腺素药(如盐酸麻黄素),以及苯肾上腺素、异丙肾上腺素等;其他药物如消炎痛、利他林、甲状腺素制剂、碳酸氢钠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