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专题讨论分析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专题讨论分析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专题讨论分析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专题讨论分析

[人民网]:背景资料: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美联社8月6日报道称,新闻集团旗下英国报刊就非法窃听接受英国政府调查之际,旗下一家美国媒体成为美国政府调查对象。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在调查,新媒体《日报》使用无人机采集新闻是否违反航空局相关规定。[09:47]

[人民网]:“窃听门”波及范围日益扩大,吸引了世界舆论持续关注。[09:47]

[人民网]: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传媒》杂志社推出系列访谈《从“窃听门”事件看西方舆论格局》,将深入分析“窃听门”事件的起因、背景,“窃听门”事件对西方媒体产生的影响,媒体职业操守,西方政府与媒体关系等。[09:47]

[人民网]:8月9日15:00—16:00,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先生做客人民网传媒频道传媒沙龙栏目,就西方“窃听门”事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敬请关注。欢迎留言互动![09:47]

[主持人翟慧慧]:“聚焦传媒领域,服务传媒人士”。各位网友好,这里是人民网传媒沙龙节目。欢迎您的收看。连日来“窃听门”事件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8月6号美联社报道在新闻集团下属的一家美国传媒公司涉嫌启用无人机进行采访,这样一个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由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传媒》杂志社继续推出系列访谈节目对“窃听门”事件进行继续关注。下面的时间我们共同欢迎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嘉宾。他就是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先生。范老,欢迎您。[14:54]

[范以锦]: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人民网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站,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高兴。[14:55]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知道“窃听门”事件从7月份发生以来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中间默多克所在的新闻集团采取了非常多的公关措施,但是这件事情非但没有平息,却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波及的面越来越广,您觉得这个事件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14:55]

[范以锦]:我认为本质就是我们作为新闻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我们是以诚信的手段来追求新闻的真实,还是用非法的手段来追求所谓的真实,这是不是就是对新闻自由的限制。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如果模糊不清,那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我认为《世界新闻报》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方向上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14:58]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您提到《世界新闻报》的关张结束了168年的发行历史,是因为在真实性上出了问题,但是也有人说,它是手段有问题,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别人的隐私。但是它得到的消息内容却是真实的,您怎样看待手段和内容真实之间的矛盾?[14:58]

[范以锦]:我认为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手段是整个新闻采访过程当中的生命线的一个组成部

分。[14:59]

[主持人翟慧慧]:采访手段是新闻真实性的组成部分。[14:59]

[范以锦]:整个新闻生命线的组成部分。我们讲的新闻的真实,这是一个结果,是我们新闻工作所追求的目标。这个结果对的,目标也是有效的,但是如果你整个采访过程当中用的是非法的手段,你失去了这种诚信,它同样会引起不良的效果。所以我觉得,新闻工作,不能说强调我的目的对了,我的结果是真实的,我就可以不择手段地去获取这些材料,哪怕是违法的、不道德的。这样的话,肯定会引起很大的麻烦。[14:59]

[范以锦]:新闻的真实有两种。一种是这种真实可以公开的,而且公开出来以后,社会反响非常大,是好的。还有一种,这种真实是不能够公布的。比如,一个病了的小孩,你把病了的小孩的隐私公布了,这个是真实,但是伤害了这个小孩。所以我觉得结果是真实的,有的是可以公布的,有的不能公布,但是不管你结果是可以公布还是不可以公布,你获取新闻的手段要讲诚信,用诚信的手段、正确的手段获取这个新闻,我们必须坚持。如果我们这个手段不对,新闻的真实性就像生命一样,丧失了你报纸的竞争力。比如《世界新闻报》报出来的信息并不是大量不是事实,它应该真实的,但是这个报纸关掉了。就是说这个过程也是一条生命线,这条生命线不能捏断,捏断了就立即完蛋。[15:00]

[主持人翟慧慧]:诚信至关重要。刚才您提到新闻真实和新闻手段这两个关键的核心概念。它们之间要怎样互相配合才能达到一个很好的结果?[15:00]

[范以锦]:我觉得在取得新闻真实性的过程当中,我们要思考的问题,就是作为一个新闻工作者,要把真实的材料拿到手,靠的是你的功力,你的新闻专业精神,你一定要有你的功底。我要把核心的信息源拿到手,这个核心的信息源你能不能拿到手,你用非法的手段还是用你的基本功去拿,这就体现了你的新闻本身的素质问题,如果你的素质比较高,你会想办法用正当的途径把这个材料拿到手,如果你素质比较低,可能道德就不顾了,就用非法的手段拿。所以我觉得,本来可以给它利用好的,但是我们有的人违背了,没有办法利用好。[15:02]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我们谈到了用诚信的手段去获取新闻的核心信息源,这样也可以做到独家或者首发。但这样做人力成本或者物资成本可能比较大,而且有些学者在前两期的节目中也谈到,这种非法手段获取公民、官员政要、明星的资料,在西方的媒体中也是屡见不鲜了,为什么在这一次大家对它这么厌恶,对这次的“窃听门”像过街老鼠一样,大家都想得而诛之,为什么有这样的现象发生?[15:03]

[范以锦]:这次事件是把历史上各方面累积起来,量变引起质变,是一个总爆发。只要一旦找到了爆发点之后,大家会把历史上所有发生的事翻出来,甚至有人说它窃听了2000多次,有人说4000多次,不管它多少次,总之数字非常多,大家就算了一个总账。[15:04]

[范以锦]:还有是为什么呢?可能民众对我们官场上发生的一些丑闻,去揭露一下,有些网民、有些百姓可能很高兴,不管你是从什么渠道来的,但是这一次揭露出《世界新闻报》,连普通老百姓、普通小女孩都给窃听了。最基本的人权,西方都很强调最基本的人权,隐私权,你都把它突破了,民众受不了,政府也受不了,司法部门也受不了,所以就引起了强大的反响。[15:05]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这个事情发生之后,大家对于新闻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引起了非常大的反思。您觉得在这个问题上有一个什么样的看法?[15:05]

[范以锦]:我认为,新闻的价值和新闻价值观是不同的。新闻揭露出来以后,老百姓、读者怎么看,有什么影响,是一种直接的效果。但新闻的价值观要通过新闻理论的支撑,就是要有一定的理论来支撑这种看法,这个就是一种新闻观。我认为理论支撑的新闻观和道德并不是一致的,为什么?因为这种新闻观不一样。西方的新闻理论也是不允许搞所谓“窃听”,搞非法采访,这方面它是不会错的,但是它为什么又会发生这样的事呢?就是因为有的人对价值的判断,他认为这个事情有价值,就抛弃了一切把它做了,最后做出来,能够引起社会影响,能够引起我本单位媒体的影响力,就去做了。所以我觉得价值观、道德观应该是一致的,有什么样的道德观、有什么样的价值观,就能够把新闻做好的问题。但是往往就是在价值的判断上发生错误以后,会背离价值观,也会背离道德观。凡是坚持良好的新闻道德的人会有良好的新闻道德观,同样对新闻的判断是对的。如果你违背了这种新闻的道德观,当然对这个价值就会做出一种错误的判断,走到误区了。[15:07]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咱们在新闻价值、新闻价值观以及道德观三个关键词之间互相联系做了一个解读,我们再进一步探讨窃听事件的深层次的影响。我们知道,窃听事件对默多克的新闻集团有非常大的影响。比如我这里有一个数据,7月13号,默多克宣布了新闻集团要放弃收购英国天空广播公司,其实这对他的业务扩张是一个影响,是一个打击。网友就关注,这对默多克其它业务的发展,是不是还会带来多米诺骨牌式的效应?您怎么看?[15:08]

[范以锦]:这个已经引起了非常大的影响,接下来会不会继续把这个问题搞大呢?我觉得关键就是看两个问题:一是新闻集团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态度。就是说你深刻认识到了这个问题,公开性,做好检讨,采取一些措施,当然它现在采取一些措施了,已经不少了。[15:09]

[主持人翟慧慧]:采取了很多措施,包括默多克的左膀右臂宣布离职,默多克本人去受害者家里道歉。但是大家为什么都不买账?[15:09]

[范以锦]:而且司法部门也介入了。我认为这个事情刚刚爆发,爆发以后,这段时间,集中还是要把这个问题解决好。因为什么呢?这个问题是长期积累形成的,如果这个问题不解决,今后还会继续发生。所以大家就期待把这个问题解决。最终把这个问题变为一个热点。但是我觉得经过一段时间以后,最近稍微平静一点。会不会再来一个高潮呢?我觉得关键就是这个新闻集团还有没有人家没有知道的,你自己主动揭露出来,你主动把它做好。如果你不主动,如果大家再找个什么非常要害的问题,把它捅出来了,我觉得还会形成第二个高潮。[15:09]

[主持人翟慧慧]:不排除出现第二个高潮的可能性。[15:10]

[范以锦]:我觉得不排除。关键是我们现在没有办法判断究竟还有没有更尖锐的问题还没有揭露出来。比如美国说还要再查查在“9.11”事件和其他事件的报道当中有没有采取非法的。如果你自己不主动揭露出来,可能出现第二个高潮。[15:10]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有人认为“窃听门”事件可能会成为新闻集团业务下滑的一个转折点,您怎样看待这个问题?[15:10]

[范以锦]:新闻集团分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是做新媒体,一个是做传统媒体。其次,传统媒体已经在往下掉了,新媒体起来了嘛。现在我们讲的这个受众危机,就是相当一部分我们的读者、我们的用户使用新的传播手段,对传统媒体来讲,已经是一种受到了挤压的态势,已经有点被动了。我们的传统媒体、我们的报纸,我要改革创新,你要创新要靠什么呢?有一个很重要的,我们传统的媒体有权威性,我们有公信力,我们有深度报道,有很高度的分析性的报道,我们在这方面可以和新媒体较劲一番,我还是有发展的空间。但是,这次新闻集团发生的事,确切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呢?[15:11]

[主持人翟慧慧]:传统媒体的公信力优势没有了,这种可信的形象受到了很大的打击。[15:11]

[范以锦]:没错。最有优势的地方都受到打击了,不是新媒体打击你,你自己本身自杀性地做这些事,你是自杀,不是他杀。[15:12]

[主持人翟慧慧]:是自杀性的事件。[15:12]

[范以锦]:是自杀性的事件。我觉得这种情况就加速了新闻集团内部传统媒体的衰退。如果你认识的比较好,大家感到你已经适应了这些问题,你的公信力又重新树起来,也让传统媒体继续创新,也许它还可以继续往前走。但是,我们看一看它下面怎么走,但是可以肯定的一条,它受到了非常致命的打击,自己的优势也受到了伤害。[15:12]

[主持人翟慧慧]:而且这个伤害是自杀性的。[15:12]

[范以锦]:还不是新媒体弄的,是你自己自杀。诚信失去了,和自杀就差不多了。[15:13]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知道这件事情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关注,是大家把这件事情和西方媒体一直在宣扬的一个词对立起来,就是新闻自由。有人说,窃听事件的发生就是对新闻自由的一记耳光。不知道您怎样看待这个事情?[15:13]

[范以锦]:新闻自由是没有错的,我们新闻要自由,我们中国也这样说,西方也这样说。当然这个新闻自由不能以牺牲别人的自由来去维护你的新闻自由。你既然要自由,人家就不自由嘛。他损害了人家的自由,这种过度的自由,我们是不提倡的,就是你没有底线了,你把底线突破了。所以我觉得,这种过度的、偏激的新闻自由,我们是不提倡的。[15:14]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新闻自由这个概念,其实自它提出之日起就受到过一些质疑,如果我们撇开“窃听门”事件来谈这件事情,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质疑?[15:14]

[范以锦]:我们很多人很直观地看,在有一些地方,因为它打着新闻自由的旗号,就好象《世界新闻报》,它搞了很多人家的隐私,干涉到人家的自由,很多百姓、我们的司法部门、政府也出现了很多反感,它对这个问题也会有一种看法。有这种看法,自然也会有争论。但是有些人觉得还不够自由,觉得你在向着我,我在向着你,所以我觉得新闻自由最终又找到了结合点,它的适度点在哪里。肯定有争论。[15:16]

[主持人翟慧慧]:我们知道,在您继任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的院长之前,您是担任着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它旗下有很多报纸,有很多传媒的品牌,也是很多百姓很喜欢的。您能不能

从您自身的业务经历方面来讲一讲,一个是新闻自由,另外一个是新闻诚信和新闻事实的统一。[15:16]

[范以锦]:我认为做新闻,肯定要追求新闻的真实。刚才讲了新闻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肯定我们做媒体的,要披露真相。但是披露真相,可能要采取一种神圣的、合法的手段。而且我们披露真相,不能够急于求成。[15:20]

[范以锦]: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比如,《南方都市报》报了一个大学生孙志刚之死,在全国影响非常大,因为这个报道,后来我们国家把收容制度取消了,这个报道引发了大讨论,把具体的制度给取消了,这个并不多见。《南方都市报》在报道的过程当中是非常客观的,它就是说,孙志刚被收容,然后放在收容所,然后又住到医院,然后又死了,之后他的父亲上访,去问他的儿子是怎么样死的,把这个过程摆一摆,他们没有直接说出谁打死的,为什么?他还没有搞清楚。他没有采取什么非法手段来硬拿材料,就是非常客观把这个过程反映出来了,反映出来以后,引发了其他报纸联合起来去披露这个事,包括我们网站,我们的网民,也披露这个事,我们的政府也引起了高度重视,建议去调查,弄清楚了孙志刚的确是被打死的,孙志刚这是一个冤案,后来把收容制度取消了。[15:21]

[范以锦]:我举这个例子说明什么问题?追求新闻真实,可能是一个过程,它的结果是要真相,要拿出来。但是这个真相拿出来,有时可能你一篇报道就把新闻真相报道出来了,有的是经过多次的报道,一步一步接近真实,最终把这个结果搞出来。所以我觉得,我们作为新闻工作者不要急于求成,就好象这个事真相一下子要报好,我如果拿不到材料怎么办?我千方百计、不择手段、违法乱纪把这个材料拿到手,这样的话,你既违反职业道德,而且有些是违法犯罪,尽管你的结果可能是真实的,但是你付出了很大的代价。《南方都市报》这个报道,同样把真实结果拿出来了,但是他是用正当的手法,而且他是一步一步推进。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做新闻的时候,我们要把新闻的真实、诚信,新闻采写的手段的过程,完全和统一结合好,不要急于求成,也不要做违法乱纪的事。[15:22]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咱们也谈到了,有的新闻事件很复杂,我们在追求真实的时候不是一篇稿件可以达到的,可能我们需要一系列的报道来抽丝剥茧,逐渐的剥开它的外衣看到真实。这个手段还是以诚信为基础进行的。范老,我们知道讲新闻自由的时候,在讲这个事情的时候,它是有底线的,您觉得这个底线是什么?[15:22]

[范以锦]:我认为这个底线是这样的:我们的新闻自由强调这个,我们不能够危害国家安全,不能够损害民族利益,不能够伤害我们的民众。也就是说,我们不能够以牺牲国家利益和民众的利益为代价去追求我们的新闻自由。所以我觉得,这个底线是可以把握的,你不能违法乱纪,尤其关于我们国家安全问题、民族利益,我们民众个人的隐私,你不能去做。这个范围内,你的新闻自由应该是放开的。[15:23]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西方为什么会产生很多“煽色腥”的新闻,有人分析说是因为商业媒体之间的竞争太激烈了,我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15:25]

[范以锦]:商业媒体竞争是非常激烈,而且拿独家新闻又很难拿得到。现在是新媒体时代,有什么事情爆发了,马上网上就有了。它老是想拿独家的。拿什么独家新闻?我觉得西方一些记者也是很聪明,他觉得拿政治新闻或者拿危害国家利益这种大的新闻风险比较大。他就抓新鲜的、个人

隐私的,所谓的丑闻,拼命的给弄,他认为这样可能比较安全,所以你看他拼命往低俗这个方面去弄,他觉得弄时政的可能风险比较大,我觉得他会有这方面的考虑。[15:26]

[主持人翟慧慧]:因为风险的原因,做时政新闻这样的揭露报道可能要比揭露隐私或者个人丑闻风险要大,而且也更加吸引眼球。[15:26]

[范以锦]:一部分人的眼球。[15:26]

[主持人翟慧慧]:您觉得为什么另外一部分人为什么没有被吸引过来?[15:27]

[范以锦]:拿我们中国的情况来看是这样的。有一段时间,地摊小报是读者很喜欢看的,现在不太喜欢了。喜欢比较主流的,往这方面发展。比如刚才您问到我南方报业的新闻理念问题。比如《南方都市报》,开始办的时候比较低端,现在往主流方面发展了。北京的《新京报》也是这样,往主流方面发展。《南方周末》《21世纪经济报道》也是非常主流,去找它的新闻,很少有低俗的东西。[15:27]

[主持人翟慧慧]:为什么会经历这样的发展阶段?[15:27]

[范以锦]:人的品味不断的提升。老是搞那些“煽色腥”很浓的去吸引人是没有出路的。人的品味提高了以后,社会文明进步以后,这些搞的太多,大家是反感的。而且我们的广告客户也不太喜欢这类东西。[15:28]

[主持人翟慧慧]:您觉得广告客户希望媒体是怎样的形象?[15:28]

[范以锦]:不同的广告客户,它要用不同的媒体。总的来讲,它不希望你太低俗。比如有些广告客户的形象非常好,广告也非常好,如果和低端的报纸放在一起,它觉得是损害了它的品牌形象,所以它不愿意。现在经过多年的实践,中国的新闻工作者还是意识到了,我们不能走西方的搞“煽色腥”的、血淋淋的东西。前期我们国内有一些媒体喜欢做低俗的、地摊的小报,慢慢往主流媒体方面发展。[15:29]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有一些专家学者也认为,为什么在西方,尤其是在英国,有这么多的窃听事件发生。有人说两千多次,有人说四千多次。说是因为在英国大家有习惯去消遣这种隐私,政客的也好,明星的也好。您对这个问题有什么样的认识?[15:29]

[范以锦]:我觉得这个和国情是有一点关系的。特别是其中有一批人可能因为个人的一些愿望达不到,平时又没有多少事,那么它可能会追求看这些东西。形成这种习惯以后,也就无所谓了。[15:29]

[主持人翟慧慧]:全民消费娱乐。[15:30]

[范以锦]:会出现这么一种情况。[15:30]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知道在世界范围内媒体竞争的态势都很激烈,当然我们国内也不排除这种激烈的竞争。很多媒体铤而走险获得这种独家劲爆新闻也不是一次两次了,您觉得这个

事件对我们国内的媒体有怎样的警示意义?[15:30]

[范以锦]:其实这种事我们中国也有,但是没有那么离谱。为什么没有那么离谱呢?比如我们国家的一些重要部门,我们国家一些重要的人员,我们的记者是不敢窃听的,还有一种敬畏感。除了对我们国家的敬畏感,对我们的法律敬畏感还是有的。[15:31]

[范以锦]:但是我觉得我们国家,我们的新闻工作者也应该从这个事件中得到一个启示,要吸取这个教训。为什么吸取这个教训?因为情况会变化的。为什么是变化的?一个是中国的媒体是越来越开放,大家现在对开放好象不太满意,说还不够开放,我们新闻工作者总想越来越开放,大家闭着眼睛想一想,和以前比开放得多了,比如汶川地震以后,现在天灾人祸,包括群体事件,我们都可以公开报道了。我们国家新的公开条例规定,就是公开是常态,不公开是特例,很特别的不公开,一般都要公开。所以我们媒体现在越来越公开,我们政府现在越来越公开,所以我们媒体有一些地方过去我们进不了,现在我们可以进去了,进去以后拿材料不是越来越方便了吗?还有一个就是我们的设备越来越先进,过去要人去采访,才拿到。现在可能通过先进设备就可以把材料拿到了。这个对我们采访来讲是非常便利的。但是有一个警惕,就是我们很多地方可以进,也可以用很多手段拿材料,那你不要用违法乱纪的手法。所以,如果我们不敲响警种,将来可能用这种便利、这种先进的手段来去做《世界新闻报》这个事,那将来我们就会在这方面犯错误。这是一个。[15:31]

[范以锦]:第二个是什么呢?媒体现在竞争越来越激烈,越来越激烈的话,总是想我这个媒体把内容做的更精彩一点,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他可能会铤而走险,拼命地抢新闻,抢新闻的过程当中,也容易引起违法乱纪、不道德的事情的发生。[15:32]

[范以锦]:第三个是什么呢?我们很多媒体单位都建立了激励机制。[15:32]

[主持人翟慧慧]:什么样的激励机制?[15:32]

[范以锦]:就是我们的记者写稿写的多,写的独家新闻多,你能够把新闻抢出来,引起了轰动,可能他就是奖金多了。这样的话,有一些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能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去挖新闻。所以,这个是我们现在新媒体时代,我们改革开放过程当中出现的新的情况、新的问题。所以我觉得我们中国媒体,虽然没有出现像《世界新闻报》那么严重的事,但我觉得要敲响警钟,应该做好这方面的工作,自律、他律两方面要把握结合好。[15:33]

[主持人翟慧慧]:自律和他律。刚才我们讲的主要是自律的层面。如果他律,有哪些监督的手段?[15:33]

[范以锦]:我认为,现在讲产业化、市场化。市场化一个很大的特点是需要法律保障的。就是我们的法制要健全。所以我觉得,在这么一种市场化、产业化越来越高的情况下,我们对媒体的这种法律规章制度要跟上去。跟上去两个方面:该放开的要放开,该保护的要保护,我们需要约束力,要通过我们国家的规章制度来约束。这个就是我们要求的这方面。作为自律,就是我们本身各个单位要认识到我们在往市场化发展的过程当中,我们队伍里面会出现一些问题,要强化我们的管理,做好这方面的管理。[15:33]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咱们在自律和他律这方面讲得非常细致了。您刚才也提到,现在随

着媒体的发展和竞争的激烈,获得新闻的方法和途径也越来越多。我这儿也有这样一个疑问,也是很多网友所关注的。我们有一个名词叫隐性采访。您作为学者肯定对这个也有研究。在我们的国家进行隐性采访,它的尺度有多大?在什么样的范围内使用这样的手段既保证了诚信又能拿到真实的新闻素材?[15:34]

[范以锦]:这个隐性采访问题一直争论很大。但是我觉得是这样:因为国内有这样一个情况,就是的确有一些地方,对媒体是不够开放。现在有一些人做了违法乱纪的事,他采取了很多办法来封锁。所以我们记者不得不采取隐性采访,把这个材料拿到手。这个情况我觉得是避免不了的。我们这里讲是叫暗访,到你那里去了解,不让你知道。这是一种很特殊的采访方法。但是就是这种暗访还是要讲究职业道德,还是要遵纪守法。如果我们在隐性采访、暗访当中,用很明显的违法乱纪的手段,采取非法的手段来获取材料,我觉得也是不允许的。其实我觉得我们的记者经过动脑筋去思考,或者他有经验,应该还是能够分辨得出来,底线在哪里,搞到什么程度,哪些能搞,哪些不能搞,这应该是比较能够辨别的清楚,不是说它无边无际,所以如果你要隐性采访无边无际,那差不多就和“窃听门”事件是一样的了,应该是有一定的边际,应该自己可以把握好的。[15:35]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作为媒体,对于公民的隐私应该有一个什么样的尺度和责任?[15:35]

[范以锦]:公民的隐私,其中就是强化我们的一种观念,就是公民的权利,我们是要保护的。公民的权益、权利,作为一个媒体,也要非常清楚,我们不能够去伤害他。但是这里也要说清楚一个问题,比如我们有时候要揭露一些问题,你不能说我揭露这个问题就伤害了他,因为你这个问题要揭露,所以我觉得要分清楚一个什么样的问题呢?就是公民日常生活的报道,比如,这个明星和谁结婚了,生小孩了,这些我觉得没有什么大的问题。隐私就是触到他心灵的深处,他的痛处,他非常丑的东西,你不能去披露。日常生活和对他心灵的伤害界限要分清楚。还有一种是什么?揭露社会丑恶的现象,和恶意地丑化一个正常人,我认为也要区分开。你不能说我揭露你腐败,你说你揭露我的隐私,这个隐私是见不得人的隐私,不能够拿出来的,但是你这个我是必须要把你揭露出来的,这个东西是应该揭露的,这个不算,我觉得这个界线要分清楚。关键是我们媒体人要有社会的责任感,要有对我们公民尊重的观念,当然要有专业主义的精神,素养要比较高,就能够做的更好一点。[15:39]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知道默多克所在的新闻集团是一个高度商业化的媒体,当然现在我们国内对于传媒这一块,也开始用产业这个词来界定。当然我们在这个事件当中也有一个这样的反思,纵观西方的商业媒体,应该有什么样的机构或者权力去进行一个监管?您怎样考虑这个问题?[15:39]

[范以锦]:我认为对媒体监管还是要通过法律,要建立一种法治社会,大家都要按规则去办。比如,对媒体封锁,掩盖新闻的真实,特别是有一些地方,发生了一些大的问题,还要去掩盖,我们法律上也会给予追究。同样,我们的媒体如果违法乱纪,不按规矩出牌,损害了群众的利益,危害了国家的安全,伤害了民众的感情,也需要一种制度去约束。我觉得这个应该是需要的。因为制度、法律这些是解决问题最根本的办法。我觉得,这个应该慢慢往这方面去健全。[15:40]

[主持人翟慧慧]:范院长,今天我们聊了很多关于“窃听门”的事件。在这里,我们插几个网友的问题。网友的问题也不是完全都和这个话题有关,有一些可能是对您的关注。有一位人民网的

网友留言问到,范院长,看过您的微博,而且经常看您的更新,发现您现在的粉丝有将近40万,您觉得新媒体对传统媒体有一个什么样的冲击?怎样看待微博的发展?[15:40]

[范以锦]:新媒体对传统媒体的冲击,最大的冲击就是受众危机。所谓受众危机就是说,有相当多的人选择了新媒体,他不再看传统媒体了。或者说看传统媒体的时间减少了,去看新媒体了。这是一种。第二种是什么?刚刚成长起来的“80后”、“90后”,这些人进入社会以后,将来会成为社会的中坚,如果这些人再不看你的传统媒体,那对我们传统媒体的危机就非常大了。但是不管怎么样,我觉得现在微博的发展,我们很多新媒体的发展,这是社会的进步。[15:42]

[范以锦]:我们传统媒体怎么办呢?我觉得传统媒体要创新,还是刚才讲的,你的优势,比如你的深度报道、有高度的报道,你的权威性、公信力,你可以继续搞好。微博是140个字,没有深度的,但是你看到微博上的一些新闻,你认为可以做的,我纸媒可以做一万字的也可以,可以把它做的有深度、有高度。我相信有一些网民看到微博上以后,想把这个事看的更详细一点,我还会追求原来的传统媒体。所以我觉得,微博也好,新媒体的发展,我觉得要鼓励它的发展。同时我们传统媒体是怎么样融合进去,发挥我们的优势。我想我们传统媒体也可以搞新媒体,一样发展新媒体,或者把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在一起共同发展。[15:43]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也看过您的微博,您的微博习惯用三个字:“本博讯”,还是传统媒体的写作习惯在前面,您觉得是什么样的事件会吸引您的关注,让您动笔写微博,每天会有多长时间在这上面?[15:43]

[范以锦]:“本博讯”很少,只有几篇,我是想尝试一下,我说我们报纸上有“本报讯”,我搞一个“本博讯”,搞了几条,不是很多。前一段有几篇是尝试做这个事。总的来讲,开始的时候,我真的成了“微博控”了,天天在上。到了晚上、深夜。但是慢慢的,我比较理智,比较冷静下来了。为什么?我觉得微博是要和人家互动,需要去看,需要发言,大家如果把全部的精力放在里面不行。比如我晚上要看书,要看报纸,如果我把时间都放在这里,我就没有深度阅读的内容了,这段时间我必须控制,我必须拿出一些时间看报纸,看有深度的东西,也用点时间看微博,我觉得不要成为“微博控”。[15:44]

[主持人翟慧慧]:您的经验也和人民网的网友进行分享。谢谢范老师的回答。我们继续回答网友的问题。有网友问范老师,您对邓文迪在新闻集团所处的位置和她所扮演的角色怎么看待?[15:44]

[范以锦]:我没有很好的研究。但是,我很赞赏她的行动。就是在这么一种关键时刻,能够挺身而出,而且引起了很多赞扬。我觉得作为一个男人背后的女人,是很伟大的。所以我觉得默多克不管怎么样,他现在陷入了一定的困境,比较理智地来看,也不是要把这个人一直往深渊里面推,我是不主张这样,这种情况下,他必须什么呢?他既需要批评,也需要有人去关爱,去支持。他的太太这个关键时刻对他是一个支持。我还是非常赞赏这个举动。我认为默多克后面有这样一个女人去支撑他,他应该感到自豪、感到骄傲。我也希望他有这么一个好的环境下,对他来讲,改变形象是比较有力的,他应该往更好的方向发展,进一步把新闻集团,把《世界新闻报》这个问题理清楚。我也希望他快一点从这个危机当中走出来。[15:46]

[主持人翟慧慧]:谢谢范老师的回答。我们继续来看网友的关注。有人说,介入“窃听门”事件的不仅是《世界新闻报》,不仅是新闻集团,连它的老对手《镜报》也被卷入在内,这些被卷入

“窃听门”事件当中的媒体应该怎样做才能获得受众和大家的原谅?[15:47]

[范以锦]:我认为总体来讲,可以吸取这个教训。要求所有媒体,凡是干过这个事的,一件件把它公布出来,一件件去澄清、去说明,一件件去怎么监管,我觉得这样解决不了问题。还是要从根本上去反思。就是说在西方媒体这种环境下创作信息的观念,反思一下有什么问题。这样才是根本。如果就事论事,一件一件去做,我觉得也解决不了问题。受众也不希望所有报纸都站出来,你有什么问题,我有什么问题,这个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还是总体上反思,出了什么问题。怎么样和西方的新闻理论是有点脱节的,新闻理论不允许这样做,为什么有的媒体还是这样做呢?它除了媒体人自身的问题之外,整个土壤、整个社会环境是一个什么样的,我觉得还是要考虑这些问题,才能够改变。[15:49]

[主持人翟慧慧]:谢谢范老师的回答。这里还有一位网友的问题是给您个人的。范老师,刚才您也谈到了要有新闻专业主义这种理想。您的理想是什么?您平时的爱好是什么?[15:49]

[范以锦]:我不同的时期有不同的理想。在经济困难时期能够找份工作,吃饱饭就算了,那个时候没有什么追求。后来改革开放以后,有这么多好的环境,生活环境好了,就希望把新闻工作做好。当了社长、当了董事长,就希望能够把我们的团队打造好,要有凝聚力,把整个集团带到一个正确的道路上去,把它发展壮大。现在我进入到新闻院校了,就希望能够把我们业界的资源带到新闻学院去,新闻学院需要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我希望能够把两者结合起来,培养更多的新闻人才,我想再继续出力。这是我的理想。[15:50]

[主持人翟慧慧]:谢谢您的分享。网友还关注您平时有什么爱好?[15:50]

[范以锦]:我的爱好不是很多。有的人问我,你打不打麻将,搞不搞其它,我喜欢散步,晚上吃完饭要出去散步,走走,喜欢去转转,看一看。但是我也不走远,比如跑到很远的地方去旅游,就是喜欢在附近,找个环境比较好的地方散散步,散散心,有时候和大家聊聊天,喝喝茶。[15:51]

[主持人翟慧慧]:谢谢范院长的分享。我们今天的节目要接近尾声,刚才范院长非常细心地回答了网友的问题。最后回到我们的主题上来,希望范院长对“窃听门”事件未来的发展和走势做一个简单的判断和预测。[15:51]

[范以锦]:如果事件到现在基本上搞清楚了,揭露出来了,慢慢就会收场,收场之后新闻集团总结了教训,它还有可能重新在传统媒体这方面和它的新媒体一起往前推进。但是如果说,这个事件还没有了结,突然又冒出还有一个什么问题,而且这个问题又和官方有关,和司法部门有关,那可能还会牵涉到官场政治方面的问题。因为目前为止,只是搞新闻的人抓起来了,至于政府部门、司法部门和新闻集团的勾结,现在有揭露,但只是一种皮毛的东西。如果将来深挖下去,可能还会引起政坛上的一种震动。所以我觉得,这种发展趋势,还要看事态趋势有多深,这种深度是不是已经全部挖出来了。如果这些事件全部搞清,只是其他一般的,当然就慢慢恢复过来了,慢慢被平静下来。但是不管怎么样,这一段时间,世界的媒体、中国的媒体,大家都在反思,我认为这是一件好事,通过反思以后,我们会更加理智去做新闻。所以我们的新闻会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15:53]

[主持人翟慧慧]:谢谢范老师。再次感谢网友的关注和支持,今天范老师专程到我们演播厅,分享了“用诚信来维护新闻真实”这样一个主题。我们在以后的节目当中还将继续联合《传媒》杂

志关注“窃听门”事件的进展,欢迎网友的继续关注。感谢您的收看,再见![15:54] [范以锦]:感谢各位网友,再见![15:54]

普通人如何进行反窃听排查

没有专业训练或长期工作经验的人群在购买反窃听设备之后都会碰到这样那样的疑问,如:该扫描哪些地方,该不该断电,扫描的范围如何,频率如何设置等等,怎样有效利用手中的反窃听设备进行环境检测,排查是否有被安装窃听窃视设备。今天智信天一保密专家为您解答一下疑惑。 有的无线电窃听设备是接入您检查地点的电源系统内的如果你断电以后,该设备不能发设信号,也就谈不上检查了,所以不要关闭电源,尽量排除人为因素,最好是能在排查地点先进行清场,这样才有利于辨别正在发射信号的可疑设备。 第一类:公司保密部门的员工应该是属于这范围之类的了。公司的新产品研发、上线等问题都会交给一个部门的人员进行处理,如果公司的信息泄露,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失。因此专家也建议大型公司要注重内部的反窃听培训并给专业安保人员配备反窃听设备,这样才可以确保公司的信息不会被透露出去。而且在公司内部,也要安装相应的涉密环境监控类产品,特别是一些主要的会议室,这样也能很好的保护公司信息。 第二类:经常出差的人。很多经常需要出差的人都会携带多个手机,而且这样的人手里也可能会有很多公司的机密文件。想要确保自己的信息不被透露,最好的选择是购买反窃听设备,尤其是经常要使用的手机中一定要安装相应的软件,这样也能确保安全性。当然也要特表注意手机程序的不正常启动,有杂音等等的现象,这都极有可能是手机窃听软件在进行不正常的行为。 手机有杂音是被窃听了吗?怎么反窃听?手机通话的时候内部莫名其妙的出现一些杂音,信号受到了干扰,那么是不是我的手机一定被窃听了呢?这个是不一定的很多时候是由于当地信号不稳定所造成的,如果在不同地点出现相同的情况可以检查一下听筒。 但是反窃听还是不可忽略的,我们发现现在最为常见的非法信息侵入方式就是手机信息侵入。北京智信天一拥有多种反窃听设备以及提供优质的服务以及培训,详情了解请拨打:400-855-1008。

《窃听大阴谋》观后感

窃听引发的风暴 序言:《窃听大阴谋》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有关窃听的故事。窃听也许离我们很远,但每个人隐私泄露的问题时有发生。电影用大量的篇幅的展现了主角哈利的语言和行为,表现了他作为一个窃听专家的性格特点,极其注重个人隐私又极度缺乏安全感。这种性格特点使得他无法忍受被他人监听。为了避免被监听对象被杀害的情况再次发生,哈利开始了忏悔和赎罪。电影在声音方面的运用独具匠心,用声音来刻画人物内心,表现主题。在当代社会,隐私泄露的情况会发生在每个人身上,我们需要抑制这种社会现象,维护一个安全放心的环境。 1.电影的主要情节 《窃听大阴谋》是一部具有极强的现实讽刺意味的电影。男主角哈利是一位在行业赫赫有名的窃听专家。在监听一对男女的工作中,哈利从窃听到的对话中预感到可能会发生一起谋杀案。他误以为自己的雇主预备谋杀出轨的妻子与她的情人,努力想要帮助他们避免伤害。现实却和他开了一个玩笑,他想要保护的人才是杀人凶手。而哈利也陷入了别人的监听中。这部影片获得了1974年戛纳国际电影节金棕榈奖。 2.哈利个人性格特点的分析 在影片中,哈利是一名窃听专家,专门负责去窃听他人的对话,这是一种窥探他人隐私的行为。在自己的生活中,哈利是一个非常注重个人隐私安全的一个人,这与他的工作形成了对比。影片在细节上体现了哈利的这一特点。在影片的开头,哈利在开门时连开三个锁,他用锁的数量来保证自己居住场所的安全,获得心理上的踏实感。在他进门后,看到了伊万吉里斯塔太太送给他的生日礼物。在与她的通话中,哈利询问伊万吉里斯塔太太是如何将礼物放进他的房间,警报器为什么没有响,他直接对伊万里斯塔太太说他只想要唯一的一套钥匙。这些也表明了哈利对自己隐私安全的重视,他只想自己的房间只有他可以进入。在后来的对话中,哈利询问伊万吉里斯塔太太是如何得知自己的生日,这表明了哈利连自己的生日也不愿意告诉别人。同时,他说自己需要换一个邮箱,因为之前的邮箱没有钥匙。对于哈利来说,没有钥匙的邮箱是不安全的,有着泄露隐私的危险。在整个影片中,哈利与他的雇主联系时,使用的都是公用电话。电话很容易遭到

防录音安全解决方案

防录音安全解决方案 【背景】 当前,随着录音技术的发展和录音设备,尤其是手机、录音笔等新型录音设备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利用各种设备进行偷录和窃听活动,肆意窃取和泄漏个人隐私、企业秘密、政府机密乃至国家的安全信息,给个人、企业、政府机关单位乃至我们国家的信息安全都带来了巨大的安全隐患。美国“监听门”事件、英国“窃听门”事件、中国股市“录音门”事件……这些层出不穷的窃听偷录事件均体现了当下环境对防录音产品的强烈需求。 【现状】 由于技术门槛较高,目前国内外防录音窃听产品相对较少,现有较成熟的产品也都存在一些较大的局限性,如屏蔽房造价过于昂贵、防窃听耳机无法在隐蔽的条件下实现录音屏蔽、国外前几年较流行的无线高频录音屏蔽器只对传统的模拟式录音设备有效,对新型数码录音设备如录音笔,智能手机等等基本无效…而且部分产品还会产生较强的电磁辐射,长期使用对人体有害。 【解决方案】 我公司依托天津光电集团(国营七五四厂)强大的军工研发实力,由国家级技术中心核心团队耗时7年时间,研制出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语音信息安全防护产品——录音屏蔽器,该产品能够在无声的条件下,以隐蔽的方式实现录音屏蔽。当不法分子采用录音设备(如手机、录音笔、窃听器等)对您进行录音时,录音屏蔽器会产生随机性的噪音信号,该信号能够对语音信号产生压制性干

扰,使录音设备拾取的只有噪声信息,而无法分辨出语音信息,并且无法从录制的信号中还原出原始信息,从而确保语音信息的安全。 录音屏蔽器采用高安全国密算法,产生随机性的大功率干扰信号,该信号能够对语音信号形成压制干扰,使录音设备拾取到的只有噪音信息,而且从录制信息中既无法分辨出、也无法还原出原始语音信息,从而达到语音信息防护的目的。 图1、图2显示了使用录音屏蔽器前后录音设备所录制的音频信号分析图。 图1-录音信号分析图(不使用录音屏蔽器)图2-录音信号分析图(使用录音屏蔽器)【典型应用场景】 图3-桌面式录音屏蔽器(加强版)

英国主流报纸

英国主流报纸 尽管遭受了《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但英国报业依然是负有盛名。在英国,人们在公交车上、地铁里、火车上、在银行或邮局排队甚至在午餐休息时,读报现象都随处可见。那么,英国主要报纸有哪些呢? 在英国,报纸主要分为两大类:严肃类报纸和通俗小报。两类报纸内容大相径庭。严肃类报纸内容广泛,政治、经济和国际事务都有涉及,文章较长,用语正式规范。 通俗小报文章量多,但内容绝不严肃,多介绍类似于明星恋情等花边新闻。文章篇幅短小,语言简练。通俗小报上通常选用大幅照片。 一、全国性严肃类报纸 The Times 《泰晤士报》(Times),1785年诞生。该报的政治倾向较保守,多支持英国政府的观点。 《每日电讯》(The Daily Telegraph)1855年诞生,政治立场亲近英国保守党。 《卫报》(The Guardian)1821年创刊,政治倾向较激进。2009年,《卫报》和中国社区翻译网站译言网合作正式推出《卫报》中文版。 《金融时报》(The Financial Times)1888年创刊,主要报道商业和财经新

闻,并详列每日的股票和金融商品价格。出版发行FT中文网,其中大部分由英国《金融时报》当日所刊登的文章翻译而来,其余为FT中文网记者们的原创。 《观察家报》(The Observer)1791年创刊,是世界第一份在礼拜日发行的报纸。1942年,该报公开宣言了无党派倾向的编辑方针,1993年起,观察家报成为卫报媒体集团旗下的一份报纸。 《独立报》(The Independent)1986年创刊,政治立场为中立派。 《星期日泰晤士报》(The Sunday Times) 《星期日电讯报》(Sunday Dispatch) 二、全国性通俗报纸 The Sun 《太阳报》(The Sun) 《每日快报》(The Daily Express) 《每日邮报》(The Daily Mail) 《每日镜报》(Daily Mirror) 《星期日快报》(The Sunday Express)

2018年4月自考00633新闻学概论试卷及答案

2018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全国统一命题考试 新闻学概论试卷 (课程代码00633) 本试卷共5页,满分l00分,考试时间l50分钟。 考生答题注意事项: 1.本卷所有试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答在试卷上无效,试卷空白处和背面均可作草稿纸。2.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必须对应试卷上的题号使用28铅笔将“答题卡”的相应代码涂黑。3.第二部分为非选择题。必须注明大、小题号,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4.合理安排答题空间,超出答题区域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l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备选项中 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 1.我国第一部历史新闻学著作是 A.《中国新闻史》 B.《中国报刊史》 C.《中国报学史》 D.《中国报业史》 2.《报刊的四种理论》一书的作者是 A。普尔兹 B.施拉姆等人 C.李普曼 D.约斯特 3.新闻记录的是客观事物发展变化的 A.过去状态 B.显著状态 C.最近状态 D.未来状态 4.以记实手法反映现实,记录事变,与新闻同类同宗的是 A.政治 B.文学 C.艺术 D.历史 5.提出“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这一说法的是 A.庞德 B.博加特 C.本杰明 D.普利策 6.新闻价值的五要素包括 A.时新性、接近性、显著性、重要性、趣味性 B.时新性、重要性、生动性、显著性、原则性 C.时新性、显著性、社会性、重要性、趣味性 D.时新性、显著性、原则性、趣味性、重要性 7.新闻生产力的主要承担者是 A.新闻事实 B.新闻报道者 C.政府部门 D.受众 8.世界上第一批真正靠生产新闻为生的职业工作者出现在 A.16世纪的意大利 B.18世纪的美国 C.17世纪的德国 D.19世纪的中国 9.1920年11月2日世界上第一家正式播音的广播电台是 A.KDKA电台 B.英国广播公司 C.中央广播电台 D.哥伦比亚广播公司 10.资本主义新闻体制发展到垄断阶段的理论依据是

窃听器材种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2d7992552.html, 窃听器材种种 作者:孙立华 来源:《百科知识》2013年第15期 近年来,美国情报部门利用其先进的技术手段,不断加大情报搜集力度。据美国媒体披露,美国窃听的目标不仅是别国的驻外使领馆、驻外机构及其人员,而且越洋电话、电报和邮件,空中的飞机,水下的潜艇,乃至目标国家内陆城市之间的通信都是其窃听的对象。 计算机网络窃听 网络窃听是目前对计算机网络攻击的主要方法之一,是通过观察、监听、分析数据流和数据流模式,窃取敏感信息的一种手段,其方法主要有搭线监听和无线截获两种。搭线监听是将导线搭到无人值守的传输线上进行监听,只要所搭载的监听设备不影响网络负载平衡,就无法被发现。通过解调和正确的协议分析,可以完全掌握通信的全部内容;无线截获是通过高灵敏接收装置接收网络站点或网络链接设备辐射的电磁波,通过对电磁波信号的分析,恢复原数据信号,从而获得网络信息。尽管有时数据不能全部恢复,但也有可能从中得到极有价值的情报。目前,对付网络窃听的主要手段有:硬件屏蔽和数据加密,如链路加密、路由器加密、协议加密和文档加密等,以确保信息不被非法解读。除了网络窃听,还有病毒感染、网络阻塞、非法入侵等计算机网络攻击方法等。目前,各国军队的计算机网络基本上还是一个封闭的内部网络,不易受到外部攻击,但随着卫星通信和拨号系统的建立与发展,外部入侵现象将日益增多,因此已引起各国高度重视。目前,美国国会一直在为出台更加严密的网络技术安全措施而推波助澜,并将监视因特网的对象普及到全球网站各个角落。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的电子计算机是世界上最强大的,它们能通过扫描,及时查到某处外国政府的电话号码,而更多的则是用来破译密码。密码一旦被破译,计算机就可查出外交电报或商业传真等。联邦调查局常常采取

世界新闻报窃听门专题讨论分析

[人民网]:背景资料:7月4日,英国《卫报》头条爆料,英国老牌“小报”《世界新闻报》在2002年非法窃听失踪少女米莉·道勒及其家人的电话,并擅自删除语音信箱中的信息,扰乱警方破案。失踪六个月后,道勒的遗体在树林中被发现。7月6日,英国议会针对《世界新闻报》的窃听丑闻,召开紧急会议,首相卡梅伦承诺展开独立调查。7月10日,《世界新闻报》出版了最后一期,用头版的“谢谢,再见”几个字,终结了168年的历史。美联社8月6日报道称,新闻集团旗下英国报刊就非法窃听接受英国政府调查之际,旗下一家美国媒体成为美国政府调查对象。美国联邦航空局正在调查,新媒体《日报》使用无人机采集新闻是否违反航空局相关规定。[09:47] [人民网]:“窃听门”波及范围日益扩大,吸引了世界舆论持续关注。[09:47] [人民网]: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传媒》杂志社推出系列访谈《从“窃听门”事件看西方舆论格局》,将深入分析“窃听门”事件的起因、背景,“窃听门”事件对西方媒体产生的影响,媒体职业操守,西方政府与媒体关系等。[09:47] [人民网]:8月9日15:00—16:00,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先生做客人民网传媒频道传媒沙龙栏目,就西方“窃听门”事件与广大网友在线交流,敬请关注。欢迎留言互动![09:47] [主持人翟慧慧]:“聚焦传媒领域,服务传媒人士”。各位网友好,这里是人民网传媒沙龙节目。欢迎您的收看。连日来“窃听门”事件波及的范围越来越大,8月6号美联社报道在新闻集团下属的一家美国传媒公司涉嫌启用无人机进行采访,这样一个消息一出,就引起了世界舆论的广泛关注。在我们今天的节目当中由人民网传媒频道联合《传媒》杂志社继续推出系列访谈节目对“窃听门”事件进行继续关注。下面的时间我们共同欢迎一下今天来到我们现场的嘉宾。他就是广东省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院长、教授,原南方报业传媒集团董事长范以锦先生。范老,欢迎您。[14:54] [范以锦]:主持人好,各位网友好。人民网是一个非常有影响力的网站,有机会来到这里和大家交流,我感到很高兴。[14:55]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我们知道“窃听门”事件从7月份发生以来已经一个多月的时间了,中间默多克所在的新闻集团采取了非常多的公关措施,但是这件事情非但没有平息,却是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波及的面越来越广,您觉得这个事件的本质原因是什么?为什么会发生这样的事件?[14:55] [范以锦]:我认为本质就是我们作为新闻人,以什么样的方式去维护新闻的真实性。我们是以诚信的手段来追求新闻的真实,还是用非法的手段来追求所谓的真实,这是不是就是对新闻自由的限制。我觉得在这些问题上,如果模糊不清,那就会迷失方向,就会误入歧途。我认为《世界新闻报》正是因为在这方面的方向上有问题,所以才会出现这样一个非常被动的局面。[14:58] [主持人翟慧慧]:范老师,刚才您提到《世界新闻报》的关张结束了168年的发行历史,是因为在真实性上出了问题,但是也有人说,它是手段有问题,用非法的手段获取别人的隐私。但是它得到的消息内容却是真实的,您怎样看待手段和内容真实之间的矛盾?[14:58] [范以锦]:我认为新闻的生命就是真实。手段是整个新闻采访过程当中的生命线的一个组成部

66部豆瓣9.0分以上的电影,原来最高分不是肖申克的救赎啊!

豆瓣9.0分以上的电影【原来最高分不是《肖申克的救赎》啊】 1. 地球脉动Planet Earth 导演: Alastair Fothergill 主演: David Attenborough/Sigourney Weaver 评分:9.7 ★★★★★ 2. 肖申克的救赎The Shawshank Redemption 导演: Frank Darabont 主演: Tim Robbins/Morgan Freeman/Bob Gunton/William Sadler/Clancy Brown 评分:9.5 ★★★★★ 3. 海豚湾The Cove 导演: Louie Psihoyos 主演: Joe Chisholm/Mandy-Rae Cruikshank/Charles Hambleton/Simon Hutchins/Kirk Krack/Isabel Lucas/Richard O'Barry/Hayden Panettiere/Louie Psihoyos 评分: 9.5 ★★★★★ 4. 盗梦空间Inception 导演: 克里斯托弗·诺兰Christopher Nolan 主演: 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Leonardo DiCaprio/约瑟夫·高登-莱维特Joseph Gordon-Levitt/艾伦·佩吉Ellen Page/渡边谦Ken Watanabe (I)/汤姆·哈迪Tom Hardy/迪利普·劳Dileep Rao/玛丽昂·歌迪亚Marion Cotillard/希里安·墨菲Cillian Murphy/汤姆·贝伦杰Tom Berenger/迈克尔·凯恩Michael Caine (I)/卢卡斯·哈斯Lukas Haas/皮特·波斯尔思韦特Pete Postlethwaite 评分:9.4 ★★★★★ 5. 美丽人生La vita è bella 导演: Roberto Benigni 主演: Roberto Benigni/Nicoletta Braschi/Giorgio Cantarini/Giustino Durano/Sergio Bini Bustric/Marisa Paredes/Horst Buchholz/Lidia Alfonsi/Giuliana Lojodice 评分:9.4 ★★★★★ 6. 灿烂人生La meglio gioventù 导演: Marco Tullio Giordana 主演: Luigi Lo Cascio/Alessio Boni/Adriana Asti/Sonia Bergamasco/Maya Sansa 评分:9.4 ★★★★★

媒体丑闻与公信力

主流媒体的信与律 ——由媒体丑闻引申

摘要:本文以BBC主持人性侵事件和《世界新闻报》窃听丑闻为切入点,探析西方媒体新闻自由与监管的问题。这两起事件都造成了恶劣的影响,引发公众对媒体的信任危机,媒体及其职员应具备一定的职业道德,不能滥用新闻自由,为此,西方媒体,特别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媒体应加强自律,并接受来自同行、政府、民众的监督。 关键字:国际媒体;新闻自由;社会监管 在信息时代里,人们借助媒体了解了世界的变迁和社会的发展,媒体成了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媒介。然而,伴随着媒体商业化的浪潮,一些媒体为高额利润所驱动,追求独家新闻,包容知名媒体人,制造假新闻,违背职业道德的事件频发,破坏了媒体形象和公信力,而当影响力广泛的主流媒体被发现违规经营,对新闻道德以及新闻自由的限度问题就显得有为重要。 英国BBC著名主持人杰米·萨维尔近日被指控,自1970年开始在BBC工作期间,他利用职务之便,连续犯下多起性侵与性骚扰案件。受此事连累,BBC 亦遭到指控。令人感到气愤的是,萨维尔性侵一事在公司内部早已不是秘密,但长期以来,介于其名人效应,为保证节目收视率,并未对此事进行干预,甚至内部高层打压对萨维尔性侵疑云的调查报导。与此同时,另一起媒体丑闻亦引发世界关注。2011年7月10 日,英国销量最大,影响力名列前茅、拥有168年历史的《世界新闻报》因窃听丑闻被迫停刊。当天,该报在头版上用反黑白色大字“谢谢,再见!”向世界宣告其退出。导致《世界新闻报》最终停刊的导火索是其最近被曝非法窃听了失踪后惨遭杀害的女孩米莉的手机语音信箱。曾因其独家爆料不少名流巨贾而深受中下层民众的喜爱。自被默多克收购之后,《世界新闻报》便陷入了一桩桩的窃听丑闻案中,该报诸多同类窃听事件以及涉嫌贿赂警察等一系列丑闻浮出水面。它采用非法手段获取隐私信息的范围极为广泛,从地铁爆炸案遇难者家属和伊拉克战争阵亡士兵家属到各界名流及英国王室,全都成为窃听对象1。 BBC主持人性侵事件和默多克集团窃听丑闻引发的媒体信任危机,不仅震撼了国际社会,也使得人们对西方媒体所标榜的公信力和价值观产生新的看法。这两起事件并非媒体罔顾社会责任、滥用新闻自由的偶发事件,它折射出西方媒体发展及民主体制遭遇的制度困境,是对新闻自由和新闻自律的一次挑战。传媒 1新闻引自:https://www.doczj.com/doc/2d7992552.html,/special/qietingchouwen/、 https://www.doczj.com/doc/2d7992552.html,/world/detail_2013_01/08/20951107_0.shtml

录音室监听设备的选择

录音室监听设备的选择 经验:录音室用于信号监听的工具有”监听音箱”和”监听耳机”两类。由于具备忠实呈现声音本来面貌的特性,而被主要用于录音室的声音重放、给制作者提供听觉参考。它不适用于聆听音乐,能够及时、准确发现音频信号中存在的缺陷和问题才是它真正的使命。对于这类设备,我们关注的是声音还原的准确度、听觉疲劳以及功率等因素。 监听音箱 监听音箱被称为”完全没有个性”的音箱,这源于它宽而平直的频响、低失真、对回放的声音不进行任何的渲染修饰的重要特质,因此它也被称形象地称为”音频放大镜”。和普通音箱不同,监听音箱在频段平衡、声音解析能力、声像定位,以及声染色方面有着更为严格的音频技术要求。 常见的监听音箱品牌有M-AUDIO,BEHRINGER(百灵达),KRK (卡尔卡),Yamaha(雅马哈)和Dynaudio(丹拿)。图1所示为创造无数神话的YAMAHA NS-10M经典监听音箱,它曾是全球各大录音棚的标准配置,至今在一些具备规模的工作场合仍能看到NS-10M的身影。 不可否认,普通音箱不能用来作为监听音箱使用,它只是一个表面上

听起来来更取悦人耳朵的家伙,它会发出具有欺骗性的声音,在一定程度上已经破坏了创作者的本意。那么,以下的陈述就是告诫你一定要使用监听音箱工作的理由:监听音箱作为回放设备,它必须为制作者提供真实准确的声音,各个频段的频响平衡就显得至关重要了,这决定了它是否会产生欺骗性的声音,能否给你一个对声音准确的判断。 比如一个包含过多的低频的音箱,会使你产生错误的听觉感,在这个基础上处理出来的低频,一定是缺乏厚度的。 o声音解析度作为监听音箱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同样是普通音箱无法比拟的,监听音箱注重细节的展示,这同样是为制作者提供了声音细节刻画的条件。 相信很多制作者都有这样一种体验,平时熟悉的音乐在用监听音箱重放时会出现很多以前并没有听到过的细节部分,这就是解析度的重要性。 o监听音箱重放时声像定位的准确性影响到制作者对混音声场的构建,一般来说,普通音箱的电路不重视元器件的配对,这促使了在声像定位能力上存在一定的缺陷。 从本质上讲,监听音箱会尽量杜绝音箱对声音造成的声染色(声音受到额外的干扰,而出现了多余的频率,由此改变了声音原有的特质)。 而普通音箱由于箱体设计的不合理,会出现一些固有的声染色,诸如

防偷摄反窃听防定位设备介绍

防窃听防偷拍防跟踪SH-055UGTC探测仪 可取【防窃听防偷拍秘籍】检测场所: 汽车内、房间、卧室、会议室、酒店、娱乐场所等私密场地。 检测对象: SIM卡窃厅器、无线窃厅器,WIFI、4G、储存卡等各式针kon摄像头,GPS定位器等。本文着重讲述汽车内的GPS追踪qi,其较易出现的地方在于:前后塑料保险杠内,塑料轮拱, 置物箱, 座位下,车门内侧杂物箱,仪表板下,扶手箱,后挡风玻璃下 ... 等。 产品技术特点 可领【防窃听防偷拍秘籍】1、有效探测各式2G / 3G / 4G卫星定位跟踪qi 卫星定位 (GPS Tracker) 依发讯方式可分为GPRS (行动网络传输) 和SM (简讯)。本机二种发讯方式都可探知,确实保障使用者的隐私。坊间号称「采用新66通道芯片组, 加上大面积贴片式天线, 可以将通信速度提高10倍, 让探测器无从捕捉」, 或说「采用分段式压缩闪电快传技术, 有效防止被GPS探测器捕捉」, 本机均可掌握, 使其无所遁形。

2、智能显示侦测器之设定、侦测状态及电池状况 3、开机自我检测 每次开机, 本机正面所有显示灯全部亮起, 供使用者检视显示灯是否正常。随后八颗电波强度显示灯, 从 8 7 6 。。。一颗颗熄灭, 七段显示器亦同步显示数字 8 7 6 。。。0。 4、环境噪声自动检测 本机每次开机执行过自我检测后, 随即执行自动环境检测。在有很强的噪声的场所, 如基地台、电台、电车站、重机械操作或电焊加工, 无法执行跟踨器的探测, 会响哔哔哔哔哔5声做为警示。 5.预设基点 本机之为本公司多年技术之结晶, 可适用全球各地, 保障本机在任何环境都可提供可靠的侦测结果。本机于开机自我检测完成后, 会停在「预设基准点」, 七段显示器出现3, 专供探测卫星定位跟踨器之讯号。 6、电波强度显示 侦测到无线电波时, 本机会依电波之强弱, 从绿灯-黄灯-红灯亮起, 电波越强、亮灯越多颗。 7、二种警示方式 按住左侧下方按钮三秒钟, 可切换警示方式, 预设在哔哔声。 Vibration 振动警示 Beep 哔哔声(预设) 8、自动显示侦测状态 本机会自动显示侦测状态: Detecting 侦测中: 黄灯闪烁 GPS Tracker 追踪器: 确认测到追踪器发出之讯息, 蓝灯会亮起, 8个强弱指示灯同时闪烁, 蜂鸣器也连续响5次

Java+Swing+常用事件和监听器接口

Swing 常用事件和监听器接口 AncestorEvent AncestorListener ancestorAdded(AncestorEvent e) ancestorMoved(AncestorEvent e) ancestorRemoved(AncestorEvent e) CaretEvent 通知感兴趣的参与者事件 源中的文本插入符已经发 生更改 CaretListener caretUpdate(CareEvente) ChangeEvent 通知感兴趣的参与者事件 源中的状态已经发生更改 ChangeListener stateChanged(ChangeEvent e) HyperlinkEvent 通知感兴趣的参与者发生 了与超文本链接有关的事 情 HyperlinkListener hyperlinkUpdate(HyperlinkEvent e) InternalFrameEvent 以事件源的形式添加对J InternalFrame对象的支持的 A WTEvent InternalFrameListener internalFrameActivat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Clos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Closing(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Deactiv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Deiconifi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Iconified(InternalFrameEvent e) internalFrameOpened(InternalFrameEvent e) ListDataEvent 定义一个列表更改的事件ListDataListener contentsChanged(ListDataEvent e) intervalAdded(ListDataEvent e) intervalRemoved(ListDataEvent e)

陈力丹《世界新闻传播史》配套题库(含考研真题)(英国新闻传播史)【圣才出品】

第三章英国新闻传播史 一、名词解释 1.路透社(REUTERS)[南京师大2018年研;四川大学2017、2016、2015年研;南京大学2016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清华大学2005年研;中传2004年研] 答:路透社是世界四大通讯社之一,也是英国创办最早的通讯社。1851年由朱利叶斯·路透创办于伦敦。路透社的主要业务分为两大类:向报社、电台提供时事新闻;向世界各地银行、经纪人和工商企业提供经济信息。路透社素以快速的新闻报道被世界各地报刊广为采用而闻名于世。另外,它的经济和体育新闻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2007年5月,路透社被加拿大汤姆森集团以87亿英镑并购,现在名为“汤姆森-路透社”。 2.英国广播公司[南京师大2019年研;人大2016年研;厦门大学2016年研;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4年研;中传2013年研] 答:英国广播公司是英国的公共广播电视机构,是英国的一家政府资助但却独立运作的媒体,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垄断着英国的电视、电台。英国广播公司的发展经历三个阶段:①独家垄断时期:1922年10月,马可尼公司联合西方电气公司等另外五家无线电企业组建了民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mpany)。同年11月1日开始营业,14日在伦敦开始日常广播。1927年元旦,英王颁布“皇家约章”,将其改组为公营的英国广播公司(British Broadcasting Corporation),授予它在全国进行无线电广播的特权。 ②“双头垄断”时期:1955年9月22日,独立广播公司伦敦电视台首次播放节目。它的

建立,标志着英国出现第一家靠广告收入和出售节目而维持经营的商业性广播电视公司。③竞争时代:进入70年代后,新传播技术的应用使得卫星电视和有线电视发展迅速。新型的卫星电视台,通过卫星技术向国内外传送新闻和娱乐节目。 3.星法院[中国青年政治学院2010年研;中传2008年研] 相关试题:星法院法令[湖南师大2020年研;华南理工2020年研] 答:星法院是英国历史上著名的皇家出版法庭,1570年,伊丽莎白女王将参议院的司法委员会独立为皇家出版法庭,该法庭完全为封建王朝压制言论服务。1586年,伊丽莎白女王颁布“出版法庭命令”,即著名的“星法院法令”,在颁布后的54年间,星法院成为英国出版自由的最大桎梏。后来克伦威尔专政、查理二世复辟时期都将此法作为出版管理的基础。该法令的执行,在伦敦由皇家特许出版公司、在地方由教会和地方长官负责。1641年,在资产阶级革命的冲击下,“星法院”和皇家特许出版公司才被正式取消,这是英国报业第一次获得出版自由。 4.约翰·弥尔顿[清华大学2011年研;南开大学2010年研;中央民大2007年研] 答:约翰·弥尔顿(John Milton,1608~1647)是英国伟大的诗人、资产阶级革命家和政治家,其出版自由思想从18世纪起受到重视,是“自由主义新闻理论”的思想来源之一。1644年发表的《论出版自由》,是世界上第一本提倡出版自由,反对封建传统书刊检查制度的著作。1649年查理一世被处死后,发表《论国王与官吏的职权》,指出君主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有权废黜甚至处死滥用职权的暴君。1660年5月,斯图亚特王朝复辟,弥尔顿一度入狱,晚年他双目失明,仍然口述了三部光辉诗篇:《失乐园》(1667)、《复乐园》(1671)、《力士参孙》(1671)。

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

一、概念及其构成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罪,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根据国家安全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任何组织和个人均不得非法持有、使用窃听、窃照等专用间谍器材,因此在我国,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一般禁止持有、使用的物品,除非法律特别授权,持有、使用即为非法。对于有关机关确有需要的,其具体使用程序也应做严格的限制,如国家安全法第10条规定,国家安全机关因侦察危害国家安全行为的需要,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过严格的批准手续,可以采取技术侦察措施。第33条规定,公安机关执行国家安全工作任务肘,适用本法有关规定。这些程序规定目的在于防止有关机关滥用国家权力,侵犯公民权利。所有这些法律、法规和其他规范性文件构成了国家对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管理秩序,窃听是指秘密监听、偷录他人言谈、动静,窃照是指秘密拍摄他人行为举止。窃听既包括行为人亲自偷听,也包括行为人利用各种工具偷听、偷录,窃照是用各种照相器材偷拍、偷摄。窃听、窃照关乎公民个人私生活自由权和企事业单位自主进行经营活动,不受非法干扰的权利,因而除非有权机关依法进行,均为非法。但是一般来说,行为人亲自偷听,或者用一般器材偷拍、偷照的,限于条件,危害不会太大,因此本法不认为是犯罪。构成行政违法,或者民事侵犯的,应承担相应的行政责任或民事责任。然而运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进行窃听、窃照的,行为人的破坏能力极大,给公民生活自由和企事业单位的正常经营活动构成很大威胁。同时一些不法分子如果将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用于危害国家安全的活动,则会损害国家的安全和利益。(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非法使用是指非法窃听、窃照。窃听、窃照专用器材是用来进行秘密监听、录音、拍摄影象的专用工具,所以非法使用是指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进行非法窃听、窃照。如果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公开录音、拍摄影象,其持有窃听、窃照专用器材的行为可能是非法的但其使用行为不属于本罪客观方面的“非法使用”。非法窃听是指非法使用窃听专用器材,秘密监听窃听对象的言谈、动静。监听对象既可以是我国公民,也可以是外国人,无国籍人,企事业单位。监听内容包括私人谈话、电话、日常生活起居、会议等。当然,如果行为人利用窃听专用器材窃听国家秘密的,则构成妨害国家秘密的犯罪。非法窃照是指行为人非法使用窃照专用器材偷拍、偷录他人活动或具他目标的行为,窃照的对象包括日常生活起居、个人交往活动、企事业单位经营活动等。如果行为人用窃照专用器材偷拍、偷摄国家秘密的,构成妨害国家秘密的犯罪。本罪属结果犯,非法使用窃听、窃照专用器材,造成严重后果的,才构成本罪。所谓严重后果是指由于行为人非法窃听、窃照行为而致使窃听、窃照对象伤、亡、遭受重大财产损失,严重损害国家政治利益等情形。这里的严重后果是指与行为人窃听、窃照有关的危害结果,行为与结果之间既可以是直接因果关系,也可以是间接因果关系。(三)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要是年满十六周岁、具备刑事责任能力人的自然人均可构成。(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是故意。在司法实践中,行为人实施这种窃听、窃照的行为,一般是出于某种非法的目的,有的则是出于好奇,不论行为人出于何种目的和动机,都不影响本罪的成立。二、处罚犯本罪的,处二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默多克窃听事件

默多克集团公开道歉信 Rupert Murdoch has apologised for the 'serious wrongdoing' of the News of the World phone hacking scandal, in an advertisement to be placed in all national newspapers this weekend. 本周末,鲁伯特·默多克在所有全国性报纸的广告版上为旗下新闻集团电话窃听丑闻“严重的错误”公开道歉。 News International is placing a full page advert across a range of national newspapers on Saturday as part of a range of marketing campaigns designed to repair the company's damaged image. The apology will be featured in all News International publications as well as tomorrow's Daily Mail, Daily Telegraph, Financial Times, Guardian and Independent. 新闻国际在很多全国性的报纸上安排了一份正版的广告,以此作为公司形象的挽救措施。这份道歉信也会发表在新闻集团旗下的所有出版物以及第二天的《每日邮报》、《每日电讯》、《金融时报》、《卫报》以及《独立报》上。 The add which will appear in all national newspapers across the United Kingdom is set to be the first in a string of charm offences designed to try and recover the image of the company. James Murdoch said today that News International will follow this campaign with 'future communications' about the action it has taken to address the "wrong doing that occurred." 这份将出现在英国所有全国性的报纸上的广告是用来弥补公司受损形象的第一步。詹姆斯·默多克今天说新闻集团就“犯下的错误”会有“未来沟通”的相关行动。 Here is the text from the apology letter. 这里是道歉信的全文: The apology letter, signed from News Corp's Chairman and CEO, is headlined simply: "We are sorry." 这份由新闻集团的主席和CEO签名的道歉信,标题上简单的写着“对不起”。 It says: "The News of the World was in the business of holding others to account. It failed when it came to itself. 信上写着“世界新闻报身处一个应该背负起责任感的行业,但却没有过得了自己这一关。” "We are sorry for the serious wrongdoing that occurred. We are deeply sorry for the hurt suffered by the individuals affected." “对已经发生的严重错误,我们感到很抱歉,对那些被伤害到的人们,我们表示深深的歉意。” "We regret not acting faster to sort things out. I realise that simply apologising is not enough.

java lambda 实现事件监听 程序

本文由我司收集整编,推荐下载,如有疑问,请与我司联系 java lambda 实现事件监听程序 2017/09/02 0 package NEW_DATE_SEQUENCE_PACKAGE;import java.awt.*;import javax.swing.*;import java.awt.event.*;import java.io.File;public class ButtonFrame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 args) { EventQueue.invokeLater(()- { JFrame frame=new ButtonFrame_2(); frame.setTitle(“ImageTest...........”); frame.setDefaultCloseOperation(JFrame.EXIT_ON_CLOSE); frame.setVisible(true); }); }} class ButtonFrame_2 extends JFrame{ private JPanel buttonPanel;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WIDTH=300; private static final int DEFAULT_HEIGHT=200; public ButtonFrame_2() { setSize(DEFAULT_WIDTH,DEFAULT_HEIGHT); buttonPanel=new JPanel(); add(buttonPanel); JButton yellowButton=new JButton(“yellow”);JButton blueButton=new JButton(“blue”);JButton redButton=new JButton(“red”);JButton what=new JButton(“what”); buttonPanel.add(yellowButton); buttonPanel.add(blueButton); buttonPanel.add(redButton); buttonPanel.add(what); what.addActionListener(event- { buttonPanel.setBackground(Color.PINK); }); ColorAction y=new ColorAction(Color.YELLOW); ColorAction b=new ColorAction(Color.blue); ColorAction r=new ColorAction(Color.RED); yellowButton.addActionListener(y); blueButton.addActionListener(b); redButton.addActionListener(r); makeButton(“1”,Color.GREEN);makeButton(“2”,Color.CYAN);}/*** 辅助方法*/ public void makeButton(String n,Color c) { JButton simpleButton=new JButton(n); buttonPanel.add(simpleButton); simpleButton.addActionListener(event- { buttonPanel.setBackground(c); }); } private class ColorAction implements ActionListener { private Color col; public ColorAction(Color c) { col=c; } public void actionPerformed(ActionEvent event) { buttonPanel.setBackground(col); } }java.awt.event.ActionEvent String getActionCommand(); 返回与这个动作事件关联的命令字符串。如果这个动作源自

设备清单

设备清单 注:报价须含现场施工费、材料费、安装调试费等相关费用。 技术参数 1、UTT 5830G全千兆防火墙架构安全网关/VPN防火墙 UTT 5830G拥有独特的全千兆防火墙架构,集防病毒、防攻击性能于一身最大限度保证内网安全;结合智能带宽管理、上网监控管理全面的上网行为管理,轻松管控上网行为;拥有多种形式的VPN功能,支持PPTP/L2TP/IPSec等协议,帮助您轻松构建自己的VPN网络。 超强的数据包转发能力,高效处理多业务上网需求,轻松架构全千兆高速网络。 三WAN口提供多出口的选择,支持多线路实时备份和负载均衡;支持电信/网通智能策略路由,实现了电信流量走电信、网通流量走网通,彻底解决互联互通问题。 全千兆性能 全新的全千兆架构,LAN口千兆+WAN口千兆+底层硬件架构(64位高性能网络专用处理器、DDR内存)保证核心千兆处理能力,拥有超强的数据包处理能力,可满足多条百兆光纤的线速转发,更加有效的处理多种业务的上网需求,满足拥有高带宽需求的中大型企业、酒店、连锁经营等机构高速数据传输的需求。 防火墙功能 全新的防火墙架构,有效防范内外网攻击、侦测及报文窃听、IP 地址欺骗、源路由攻击、IP/端口扫描、DoS等网络攻击,有效防止震荡波、冲击波、木马等病毒攻击;实现了基于源/目的IP地址、协议、端口、源/目的MAC地址的包过滤,基于URL和关键字的应用层过滤,还可按时间段进行过滤。采用上述过滤技术的业务管理功能,不仅可以控制用户的上网权限和上网时段,还能够保护内部网络免遭外来攻击。支持IP/MAC绑定,黑名单,白名单,对不同等级用户进行分组,实行用户认证,防范权限盗用同时方便制定安全策略。 灵活的VPN功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