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柯达胶卷的定位分析
- 格式:ppt
- 大小:740.50 KB
- 文档页数:7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引言柯达(Kodak)是世界知名的照相机和胶卷品牌,自1888年成立以来一直是照相机和胶卷行业的领导者。
然而,随着数码相机和智能手机的兴起,胶卷市场逐渐萎缩,柯达面临着巨大的市场挑战。
本文将探讨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帮助柯达找到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足之道。
当前市场状况在数字相机的普及和智能手机摄影的兴起下,胶卷市场需求不断下降。
然而,作为相对年轻的摄影爱好者,一些年轻人重新发现了胶卷摄影的魅力,因此仍然存在一定的市场需求。
柯达在中国胶卷市场占有一定的份额,但市场竞争激烈,需要制定新的营销战略以保持竞争力。
目标市场定位柯达应该清楚地了解目标市场,并制定相应的市场定位策略。
考虑到年轻人对胶卷摄影的兴趣,柯达可以将目标市场定位为时尚摄影爱好者和追求个性化摄影体验的年轻人群体。
通过提供独特的摄影体验和个性化的产品定制服务,柯达可以满足他们的需求,并与他们建立更加紧密的联系。
产品策略在中国胶卷市场,柯达应该优化产品线,并推出高品质的胶卷产品来满足不同消费者的需求。
柯达可以通过提供不同感光度、颜色鲜艳以及特殊效果的胶卷产品,来吸引摄影爱好者选择柯达的产品。
为了满足年轻人对个性化的需求,柯达还可以推出定制化的胶卷产品,例如可供个人设计的包装和个性化印刷服务。
价格策略在制定价格策略时,柯达应考虑到目标市场的消费能力和竞争对手的定价水平。
由于市场竞争激烈,柯达可以采取差异化定价策略,例如通过提供高品质的产品和增值服务来进行定价。
同时,柯达也应注意定价的合理性,确保价格与产品的品质和价值相匹配,以增加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渠道策略柯达应充分利用线上和线下渠道来扩大销售网络和提高产品的可见性。
在线上渠道方面,柯达可以建立自己的官方电商平台,通过线上推广和销售来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在线下渠道方面,柯达可以与一些摄影器材销售商合作,将产品放置在他们的实体店铺,并提供培训和技术支持,吸引更多的消费者购买柯达产品。
柯达全行业收购我国胶卷市场始末2000年,柯达公司(Kodak)作为全球胶卷和照相机制造业的巨头,决定收购中国胶卷市场,进一步扩大其在全球市场的份额。
柯达公司对中国胶卷市场的收购始末,标志着该公司在亚洲市场的重要突破,也为中国胶卷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在2000年初,中国胶卷市场的竞争格局已经初步形成,主要的竞争对手有富士胶卷(Fuji)和宝丽来(Polaroid)。
柯达公司希望通过收购中国胶卷市场,改变市场的格局,成为市场的领导者。
在此之前,柯达公司已经在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市场确立了市场领先地位,但在中国市场仍然存在较大的竞争压力。
收购中国胶卷市场的主要原因之一是,柯达公司看到中国市场的巨大潜力。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摄影的需求也越来越大。
而柯达公司作为照相机和胶卷的生产商,希望能够抓住这一机会,满足日益增长的市场需求。
此外,柯达公司在中国的业务扩张也给予了该公司收购中国胶卷市场的动力。
在1990年代,中国政府开始大力推动信息技术产业的发展,柯达公司作为相机和胶卷行业的领导者,选择在中国设立工厂和办事处,积极参与中国市场的开拓。
柯达公司在收购中国胶卷市场的过程中,面临了一些挑战。
首先,中国市场的竞争非常激烈,富士胶卷和宝丽来等竞争对手已经在中国市场占据了一定份额,柯达公司需要找到合适的方式,与竞争对手进行竞争。
其次,中国市场的照相技术和传统对胶卷品质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异。
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推广自己的产品时,需要考虑到中国消费者的需求和喜好,并保证产品的质量可以满足市场的要求。
为了顺利完成收购中国胶卷市场的目标,柯达公司采取了一系列的战略措施。
首先,柯达公司进行了充分的市场调研,了解中国市场的需求和潜力,制定了相应的市场推广计划。
其次,柯达公司加大了在中国市场的宣传和广告推广,通过多种途径向消费者传达产品的优势和特点。
柯达还与中国的摄影协会和专业摄影师合作,举办各种展览和比赛,增加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1. 引言柯达公司(Kodak)作为全球著名的摄影和影像解决方案提供商,一直以来在胶卷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
然而,在中国胶卷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柯达公司的市场份额逐渐下滑。
为了分析和评价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本文将从市场环境分析、竞争对手分析、市场定位和品牌策略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
2. 市场环境分析2.1 宏观环境柯达公司进入中国市场时,面临着复杂多变的宏观环境。
首先,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了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高质量影像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其次,随着数字相机和智能手机摄影功能的普及,胶卷市场的规模不断缩小。
此外,政府对保护环境倡导绿色发展,胶卷的使用面临一定的限制。
2.2 微观环境在中国胶卷市场,消费者需求逐渐转向数字化摄影。
柯达公司面临来自竞争对手的压力,如佳能、尼康等国际品牌以及本土品牌如海鸥。
这些竞争对手通过不断创新和市场推广,不断与柯达公司争夺市场份额。
3. 竞争对手分析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中的竞争对手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特点:3.1 国际品牌竞争佳能和尼康作为全球知名的相机品牌,在中国市场具备较高的知名度和品牌认知度。
它们凭借着优质的产品和专业的服务,赢得了众多摄影爱好者的青睐。
与柯达公司相比,它们在技术研发上投入更多,能够不断推出新型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3.2 本土品牌竞争中国本土品牌如海鸥在胶卷市场上也展现出不俗的竞争力。
海鸥公司将定位于高端市场,并致力于提高产品和服务质量。
通过加强与经销商的合作,海鸥公司不断扩大市场份额,与柯达公司形成一定的竞争关系。
4. 市场定位和品牌策略4.1 市场定位针对中国胶卷市场,柯达公司可以选择进行市场细分,将目标群体定位在摄影爱好者、摄影师和专业影像从业者等特定人群。
通过为这些人群提供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满足其不同的需求。
4.2 品牌策略为了重新赢得市场份额,柯达公司需要通过品牌策略来强化其在中国胶卷市场中的竞争力。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柯达公司正是采取了一系列正确的营销战略才在中国的取得成功的。
其营销战略主要有品牌战略、本地化战略等。
1、品牌战略:柯达串起每一刻柯达的成功,主要凭借四个方面的卓越表现:即对质量的承诺、不断提高知名度、培育品牌忠诚、发展清晰而强有力的品牌形象。
1)质量战略柯达的创始人乔治伊斯曼从发明第一架相机伊始,就一直把产品质量看作是“通向消费者满意的捷径”。
柯达的质量观可以一分为二:一是追求硬件技术的至善至美;二是让顾客方便、满意、“人人都会用”。
在硬件技术方面,柯达投人巨大的研发经费(1995年为9.35亿美元,是中国的300多倍)在不停顿地创新。
柯达的第一个广告承诺:“你压下按钮,其余由我负责!”柯达非常重视客户对质量的要求,从拍摄的胶卷到柯达的相纸乃至在柯达快速彩色店的服务,都要使消费者满意,送上最好的照片,是柯达公司的承诺。
2)不断提高知名度柯达为了提高知名度,可谓花样翻新、无孔不入。
其主要手段有:开摄影比赛先河。
1996年在中国举办的“柯达杯”奥运摄影比赛,令国人至今印象犹存。
柯达公司投资200万元,为张家界森林公园改造、设计的三大景区游览线开通。
同时设计了一套独具张家界特色的零售网点店面与商品陈列体系,既与景区环境相谐,又具有明显的识别性。
柯达这一举措既树立了企业环保形象,又建立了销售渠道;既打击了假冒胶卷,又扩大了产品的销售,可谓一举两得。
大手笔的公益活动。
以巨额资金赞助各种文体活动是柯达的拿手好戏。
除1984洛杉矾奥运会柯达因为大意被富士钻了空子之外,一直垄断着世界体育大赛的胶卷专售权。
赞助摄影比赛及摄影知识讲座亦是柯达常用的公关策略。
柯达常用其系列产品相互进行促销。
其中,用相机促销胶卷的策略,为人所称道。
柯达公开它的“傻瓜相机”的技术专利、让更多的厂家生产此种相机,以促进胶卷的销售。
3)培育品牌忠诚柯达在开拓市场中,做得最好的是与顾客建立起忠诚关系。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00PMBA2班第九小组:夏忠(执笔)李小凌肖红丽石志军黄先琼2001年5月2日目录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柯达业务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产品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价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产品品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销售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促销手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1、发展历程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美国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其历史见附录1:小档案。
柯达在中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即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柯达公司让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包括一三亿中国人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照片影像留住回忆、纪录资讯和分享乐趣。
柯达胶卷“柯达一刻”(20秒)(一)创意评论这则广告严格的说是一则品牌形象广告,画面中没有求新奇和过分的夸张镜头,只是串连起几个有趣的生活片断,渲染了欢乐温馨的家庭氛围和生活场景。
这则广告在创意和策略上有一下几个优点:1、广告定位准确。
柯达将产品定位于满足大众家庭生活消费的需求,市场空间比较大,消费者分布广泛,适合做大众媒体的广告投放。
柯达以前所占的胶卷市场份额最大,居于领导者地位,产品成熟,因此广告目标就是巩固品牌形象,提示产品用途,定义产品理念——“记录家庭欢乐”,属战略性广告定位。
广告中充分表现了这一定位。
2、广告运用消费者信心技巧用细节打动消费者,深入人心。
消费者都是情感性的,因而广告采取了生活中的点滴细节来打动消费者,“可爱的小男孩挤牙膏”;“好动的少男少女”;“舞台上的松了裤带小朋友”,都是日常的细节,广告中使用了两次儿童的生活片断,使人感觉既可爱又可笑。
童趣最容易打动人心。
这些用以在广告中表现,表明了柯达无时无刻不与我们生活相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注意加强商标的联想。
广告的作用是给商标以丰富的联想,而这种联想又使商标成为个性。
在这则广告中,给柯达商标的联想就是“记录家庭欢乐”。
4、充分突出了产品功能。
柯达的这种个性能满足消费者的追求与渴望。
在广告中,柯达胶卷每一次都在关键的时刻记录下了最有趣的生活瞬间,满足了消费者对幸福的家庭生活的渴望,及留住美好,回忆的需求。
(三)技巧分析在这则广告中我们主要分析其镜头的组合运用和配乐上。
1、广告共由7组镜头组成。
分别运用平移、拉近,再平移、再渐渐拉近的手法,完整地记录了四个不同的画面。
在这些镜头中,所表达的全部是一些日常生活中的动情故事。
记录下这珍贵而又难忘的瞬间正是人们的愿望。
这则广告每个镜头的结尾,都出现一个照片的图象,把生动的场面定格在照片中。
构思巧妙,独具匠心。
2、在配音上。
配乐的节奏和效果与画面配合完美,并且在歌词中三次提到“柯达”的名字,有利于强化受众的记忆。
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营销战略的分析与评价00PMBA2班第九小组:夏忠(执笔)李小凌肖红丽石志军黄先琼2001年5月2日目录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 错误!未定义书签。
1、发展历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柯达业务范围 ....................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二、柯达公司在中国胶卷市场的营销战略错误!未定义书签。
1、产品组合........................ 错误!未定义书签。
2、产品价格........................ 错误!未定义书签。
3、产品品牌........................ 错误!未定义书签。
4、销售渠道........................ 错误!未定义书签。
5、促销手段........................ 错误!未定义书签。
四、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的营销战略的评价........................................ 错误!未定义书签。
五、对柯达公司在中国市场发展前景的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
附录:.................................. 错误!未定义书签。
参考文献:............................ 错误!未定义书签。
一、柯达在中国市场的发展历程和业务范围1、发展历程伊斯曼柯达公司是美国一个已有百年历史的感光材料生产厂家,其历史见附录1:小档案。
柯达在中国也有很悠久的历史,自二十世纪初即与中国人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
柯达公司让社会上不同层面的人,包括一三亿中国人民,无论在任何时候、任何地方都可以照片影像留住回忆、纪录资讯和分享乐趣。
柯达T-MAX 100是一款全色黑白胶卷产品,感光度标示为ISO100,使用柯达“T”颗粒。
官方的宣传重点自然是“FINEST GRAIN最细的颗粒”,说法也印在包装盒上。
现实中使用,给人的感觉确实是颗粒细腻,但是否最细呢?这可能未必,就作者而言,可能ROLLEI RETRO 80S这卷更细。
不过T-MAX 100提供了极高的锐度、极细的纹理和非常高的分辨率,另外曝光宽容度极大,以上优势使它成为需要丰富拍摄主题的极好的黑白胶片,上述提及的ROLLEI RETRO 80S 对曝光要求更高反差也更大。
由此得出的结论是,柯达T-MAX 100的使用上令人放心。
但是柯达T-MAX 100作为使用T颗粒的黑白胶卷,特色是高宽容(拍摄),可在欠一档,过两档,正常冲洗下保持良好,然而,要获得宣传上的细腻,中性反差,高锐度但那么在冲洗上要求却很高,要不并不能发挥其优势,所以官方很“鸡贼”的推出同名的TMAX RS显影药,原因正是TMAX不像其他一些中速黑白胶卷那样显影宽容好,比如传统乳剂的胶卷TRIX,BERGGER,由此可能想到官方的套路,那主是卷+药的模式。
但笔者使用自行配置的显影配方,虽然处在“试刀”阶段,效果是获得不少黑白影友的认可。
结果可看样片
使用建议:
--感光度大可以按100拍
--绿荫下建议增加1/3曝光
--冲洗上注意温度,搅拌,必须严格。
柯达百年沉浮录:用胶卷改变世界辉煌即将溜走(图)柯达百年沉浮录:用胶卷改变世界辉煌即将溜走(图)1888年,乔治·伊斯曼使照相机走入寻常百姓家,“柯达”也几乎成为摄影的代名词。
此后的100年间,柯达公司曾占据过全球2/3的摄影产业市场份额,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
然而数码时代的转型失败,使其市值在15年间从300亿美元蒸发至1.75亿,进入“破产倒计时”。
在中国,柯达“串起每一刻,别让她熘走”的广告语曾经深入人心。
现如今,曾经辉煌百年的柯达公司即将让这一刻“熘走”。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图为1888年在纽约刊登的柯达相机广告。
之所以将相机取名为“柯达”,乔治·伊斯曼解释道:“K”是自己最喜欢的字母,而“KODAK”这个单词被坚定不妥协的辅音字母截断,听起来就像相机快门声一样干脆。
1892年,伊斯曼将公司的名称改为“伊斯曼-柯达公司”。
图为1890年,乔治·伊斯曼在一艘船的甲板上用自己的柯达盒式相机拍照。
柯达相机的出现,普及了摄影术。
伊斯曼把普通大众从“迷一样”的摄影技术和暗房技术中解放出来,没有拍照经验的人也能胜任这类相机的使用。
图为1888年,罗切斯特,一名男孩用一台柯达盒式相机为两名坐在桥上的男子拍照。
当柯达盒式相机内的100张底片拍完后,用户将相机寄回伊斯曼工厂,并花费10美元,由工厂为用户冲洗、印制照片并装帧,再把相机装入新胶卷后连同照片寄给用户。
图为19世纪末的柯达英国哈罗工厂,女工们借助阳光中的紫外线使冲印好的底片在相片上显影。
哈罗工厂后来发展成全球最大、最先进的胶片生产基地。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