柯达发展史
- 格式:docx
- 大小:16.19 KB
- 文档页数:4
论柯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国本土化的发展历程1. 引言1.1 尼尔斯·弗雷德里克·科达伊及其音乐教育体系尼尔斯·弗雷德里克·科达伊(Niels Frederik Schiørring Kjøller Coddeau,1791-1877)是丹麦著名的音乐教育家和作曲家,被誉为“音乐教育的奠基人”。
他创立了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该体系注重培养学生的听觉、表现、创造和理论能力,提倡从早期就开始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和表现能力。
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特点是以歌唱为主,注重音乐的听觉培养和实践演奏,以及注重理论知识和音乐感知的结合。
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音乐人才,旨在帮助学生发展音乐天赋、提高音乐技能、丰富音乐情感、培养音乐审美、提升音乐修养。
科达伊本人在教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将其总结为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这一体系在丹麦和欧洲取得了巨大成功,成为当时音乐教育的典范。
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入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中国音乐教育的改革和发展,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逐渐被引进并推广,为中国的音乐教育注入了新的理念和方法。
通过引入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中国音乐教育得以全面提升,为学生提供了更为丰富和有效的学习途径,也促进了中国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科达伊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在中国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应用,成为中国音乐教育改革和创新的重要推动力量。
【以上为引言部分内容,共计2000字】1.2 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的传入尼尔斯·弗雷德里克·科达伊是20世纪著名的匈牙利音乐教育家,他的音乐教育体系被誉为改变了音乐教育的面貌。
20世纪80年代初,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首次传入中国,通过各种途径和渠道,包括学术交流、音乐节、讲座等方式,科达伊的音乐教育理念和方法开始在中国引起关注。
中外合作办学、学者交流等途径也成为科达伊音乐教育体系在中国传入的重要途径。
1975年: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Steven_J.Sasson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是由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Steven J.Sasson于1975年发明的,原型机名称为“手持电子照相机”。
该相机宽8.25 英寸,厚6英寸,高8.9 英寸(20.9x15.2x22.5厘米),重8.5l 磅(3.9 千克),拍摄的时候需要16节AA电池供应电力,而存储介质则采用了标准300英尺的飞利浦数码磁带作为存储。
在拍摄方面,这台最古老的相机曝光时间为50毫秒,记录一张影像需要23秒,每盒磁带可存储30张照片。
在官方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到以下文字:“(我们)创造出一部无胶卷手持相机,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
磁带机应能从相机内取下,并插入到播放设备,以便在电视上观看。
”1975年:世界上第一台数码原型机拍摄的照片世界第一台数码相机背景信息和技术数据:开发者: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Steven J.Sasson-赛尚原型机名称:“手持电子照相机”尺寸:宽8.25 英寸,厚6英寸,高8.9 英寸(20.9x15.2x 22.5厘米)重量:8.5l 磅(3.9 千克)电源:16节AA电池数码内存:49,152 位影像传感器:Fairchild 201100 型CCD阵列磁带记录机:Memodyne低功耗数码磁带记录机存储设备:标准300英尺飞利浦数码磁带性能特性:曝光时间:50毫秒记录一张影像:23秒记录密度:423位/英寸影像容量:每盒磁带存储30张照片控制逻辑:CMOS集成电路1974项目摘要原文:“创造出一部无胶卷手持相机,通过电子方式拍摄黑白静像,并将它们记录到不太昂贵的音频级盒式磁带机上。
磁带机应能从相机内取下,并插入到播放设备,以便在电视上观看。
”技术操作:相机通过拥有10,000 像素(按100 x 100 的阵列排列)的CCD 拍摄影像。
柯达的发展历程【柯达百年沉浮史】1、柯达的成立1880年,当时还是银行职员的乔治伊士曼开始利用自己发明的专利技术批量生产摄影干版,这就是伊士曼柯达公司的前身。
伊士曼在干版生意上大获成功,翌年与商人斯特朗合伙成立了伊士曼干版公司。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这是世界第一份胶卷。
1888年,柯达照相机推出,伊士曼奠定了摄影大众化的基础。
世界第一台照相机诞生。
1892年伊士曼的公司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2、柯达的不断发展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的销售网络已经遍布法国、德国、意大利和其它欧洲国家。
1975年,发明第一个数码相机。
1976年,柯达就开发出了数字相机技术,并将数字影像技术用于航天领域。
该年柯达在美国胶片和相机市场占有率分别达到90%和85%,全球胶片占有率达到65%。
1981年,销售额冲破100亿美元,最鼎盛时期曾经拥有超过14.5万名员工。
1986年1月9日,柯达输掉了与宝利来(Polaroid)的专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时拍相机行业。
1991年,柯达就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1997年,柯达股票达到峰值92美元。
此时,它已经是一家价值310亿美元的公司。
3、柯达的逐渐没落与两次战略转型上个世纪90年代末,这家百年老字号走到了十字路口:主营的胶卷业务占据了市场半壁江山份额,但“影像数码化”的市场趋势也越来越明显。
如何选择?对于处于行业龙头地位的柯达来说,尤为纠结。
战略上一再迟疑,导致柯达错失数码转型的恰当时机。
等到其2003年下定决心转型,却为时已晚。
“长期以来,柯达对业务转型的必要性心知肚明,也不缺乏转型所需的技术储备,但在执行层面却异常的迟缓。
”长期关注柯达的行业观察家于清教分析说。
在昔日光环的萦绕下,柯达遇到了一家规模庞大的百年老店常常会遇到的问题——尾大不掉、多层管理、效率低下、人事冗杂。
第一阶段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
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
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2年,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
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
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
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
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
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
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
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想正确使用相机就先来看看数码相机的里程碑吧!!以下是店铺为你精心整理的数码相机的十大里程碑,希望你喜欢。
数码相机里程碑一:1969年美国人发明了CCD2009年10月,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奖委员会宣布,美国科学家威拉德·博伊尔(Willard S.Boyle)和乔治·史密斯(George E.Smith)与另一位华人科学家高锟分享当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
名单里的前两位美国人,因发明了“电荷耦合器件图像传感器”而获此殊荣;其实对于他们的这个创造,有一个更简洁也更广为人知的英文简称——CCD。
在说明颁奖理由时,评选委员会称赞说:“CCD是数码相机的电子眼,它革新了摄影术,现在光可以被电子化地记录下来,取代了胶片。
这一数字形式极大地方便了对图像的处理和发送;无论是我们大海中深邃之地,还是宇宙中的遥远之处,它都能给我们带来水晶般清晰的影像。
”的确,这是一项具有非凡意义的发明——它直接导致了光学影像领域的一场数字化变革。
从1969年在实验室诞生,直到2009年这项创造为两位科学家带来无上荣誉,时光恰好走过四十年。
这四十年来,数字成像技术逐渐从尖端领域向民用领域靠拢,它不但在天文学、医学、军事研究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更重要的是CCD最终催生了照相机、摄像机行业的巨大变革,也由此大幅度改变了人们的摄影习惯。
然而有消息说,当年与两位获奖者在朗讯科技公司下属贝尔实验室共事的Eugene Gordon以及Mike T ompsett在得知授奖消息后出来“辟谣”,指出数码相机影像感应器的发明者另有其人。
好在无论真相如何,有一点可以明确,那就是——美国人发明的CCD最终改变了照相机行业的发展轨迹。
数码相机里程碑二:1975年斯蒂文·赛尚成了数码相机之父相机行业对CCD可能带来的技术变革反应并不算快。
在小型胶片式相机发展如日中天的上个世纪七十年代,讨论胶片是否有可能被取代这个话题的确是需要勇气的。
柯达的发展历程
柯达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1888年,当时乔治·伊斯曼(George Eastman)创办了柯达公司。
在成立初期,柯达主要
从事照相机胶卷和相纸的生产和销售。
在1900年代初期,柯达推出了一款易于操作的便携式照相机——柯达No.1摄影机,让更多的人能够享受到摄影的乐趣。
不久后,柯达推出了一种基于胶片的照相机——柯达Brownie,这成为了摄影历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柯达继续推出了新的照相机系列,包括自动对焦相机、单反相机和数码相机等。
在20世纪70年代,柯达成为了最重要的照相机制造商之一。
然而,在21世纪初,数码技术的快速发展导致了传统胶片照
相机市场的衰退。
面对这一挑战,柯达逐渐放弃了传统照相机业务,转向数码相机和打印机的研发和制造。
然而,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的发展并不顺利,面临着激烈的竞争压力。
因此,在2012年,柯达宣布破产重组,并逐渐退出
了消费者数码相机市场。
尽管柯达在数码相机领域遭遇挫折,但该公司仍然在商业打印和图像处理技术领域保持着领先地位。
他们提供各种打印和图像处理解决方案,包括高速打印机、商业印刷机、图像分析软件等。
时至今日,柯达已经成为一家以商业打印和图像处理为主的公司,致力于为企业提供高质量的打印和图像处理解决方案。
他们在各个行业都有广泛的应用,包括医疗保健、金融、教育等。
总结来说,柯达经历了从传统照相机制造商到数码相机制造商的转型过程,最终转型为一家商业打印和图像处理解决方案的供应商。
虽然公司在途中遇到了一些挑战,但柯达始终致力于满足客户的需求,并不断通过创新来保持竞争力。
第一阶段
1880年,乔治·伊斯曼在美国纽约州的罗切斯特成立了伊斯曼干版制造公司,利用自己研制的乳剂配方制作照相机用干版胶片。
1881年末,伊士曼从罗切斯特储蓄银行辞职,投入全部精力经营自己的新公司,同时继续研究简化摄影术的方法。
1883年,伊士曼发明了胶卷,摄影行业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1888年,伊斯曼公司正式推出了柯达盒式相机,和那句著名的口号:“你只需按动快门,剩下的交给我们来做。
”
1891年,发明家托马斯·爱迪生借助乔治·伊斯曼开发的软胶卷,发明了首款电影摄影机。
柯达公司借此机会进入了电影胶片领域,并一直保持垄断地位至今。
起初,柯达公司所有的产品都在罗切斯特生产。
不久后,国内外的需求超过了美国工厂的生产能力。
因此,伊斯曼开始在全球范围内修建工厂。
1891年,在伦敦附近的哈罗建造了一座感光材料工厂。
1892年,由于生产的第一部傻瓜型胶卷相机名为“柯达(Kodak)”,更名为伊士曼柯达公司。
1895年11月8日,德国物理学家伦琴无意间发现了X射线。
当年圣诞节前夕,伦琴用Kodak胶片拍摄的世界上第一张X光照片。
次年,柯达公司进入X光商业摄影领域,推出了第一种专为拍摄X光而设计的相纸。
1896年,柯达公司成为在希腊雅典举行的第一届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主要赞助商。
1900年,柯达公司又开发出了勃朗宁(Brownie)盒式相机,售价1美元。
勃朗宁相机因其简单廉价,其多种改进型持续生产了半个多世纪。
柯达相机改变了人们对照相机昂贵、庞大的固有印象。
摄影师携带相机变得灵活方便,准备拍摄的时间也大大缩短。
柯达相机大规模发展并带动胶卷销售取得了空前市场回报。
19世纪末,伊斯曼大举进军世界市场,在德国、法国、意大利等欧洲国家设立了销售机构,并很快在欧洲建立了销售网。
20世纪初,柯达的产品已打入南美洲和亚洲。
直至1908年,柯达公司的全球雇员已经超过了五千人。
1930年,柯达占世界摄影器材市场75%的份额,利润占这一市场的90%。
1935年,柯达开发出彩色胶片柯达克罗姆(kodakchrome)胶片,这是全球第一款取得商业成功的彩色胶片,也是柯达最成功的产品之一。
从1935年开始上市,克罗姆胶片共生产了74年。
无数幅世界级的经典照片诞生在克罗姆上感光呈现。
柯达公司在保持摄影、电影业务的同时,也在向医疗、印刷出版和空间探索领域发展。
同时,柯达公司为继续提高影响力,不断赞助各项体育赛事。
1963年,柯达再次开发出革命性产品——傻瓜相机“instamatic”系列相机。
“instamatic”相机将胶卷盒制作成独立暗盒,可以在任何自然环境中打开相机后盖更换胶卷。
相机的自动曝光功能进一步简化了摄影者的操作。
1964年,傻瓜相机当年销售750万架,创下了照相机销量的世界最高记录。
从1963年至1970年,共有超过5000万架傻瓜相机被售出。
1966年,柯达胶片随着月球轨道1号飞行器记录了约翰格林的太空之旅。
1966年,柯达公司的海外销售额达到21.5亿美元,在《财富》杂志中排名第34位,纯利居第10位,当时位于感光界第2的爱克发销量仅及它的1/6。
至2002年,柯达的全球营业额增至128亿美元,其中一半以上都来自美国以外的市场。
柯达全球员工总数约七万人,其中三万九千人在美国。
哈佛商学院2005年的一份研究报告显示,截止1975年,柯达垄断了美国90%的胶卷市场以及85%的相机市场份额。
直到1997年,柯达的主要竞争对手富士胶卷才抢占了部分美国市场,但也仅是可怜的17%。
1975年,柯达应用电子研究中心工程师Steven J.Sasson开发出了世界上第一台数码相机。
这台数码相机以磁带作为存储介质,拥有1万像素。
记录一张黑白影像需要23秒。
这台“手持式电子照相机”的出现颠覆了摄影的物理本质。
1986年1月9日,柯达输掉了与宝利来(Polaroid)的专利官司,因此退出了即时拍相机行业。
1991年,柯达拥有了130万像素的数字相机。
2004年1月13日,柯达宣布停止在美国、加拿大和西欧生产传统胶片相机,胶片的生产继续。
2005年6月,柯达图文影像集团完成对克里奥的并购后,正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数字图文影像新时代。
2012年1月19日,柯达在纽约依据美国《破产法》第十一章提出破产保护申请。
1927年,柯达在上海设立了第一家办事处。
目前,柯达在中国已经设立了28家办事处并在上海、厦门、汕头、无锡和台湾建立了生产厂。
柯达被誉为中国影像行业的领导者和模范的中国企业公民。
1981年柯达(中国)有限公司在北京成立办事处。
1994年柯达快速彩色冲印店进入中国市场,目前已发展到8,000多家。
1995年柯达电子(上海)有限公司成立,并于次年投产。
柯达影像器材(上海)有限公司亦随之成立。
1996年台湾保胜光学股份有限公司成立,进一步研制光学产品。
1998年柯达承诺投资十二亿美元用以全面提升中国感光行业,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及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成立。
同年6月,柯达厦门海沧生产基地破土动工,建造柯达在亚洲最大的感光产品生产基地。
2000年柯达(无锡)股份有限公司套药厂荣获ISO9002认证,并于同年获得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确认了柯达在无锡环境保护设施方面,超过900万人民币投资的价值柯达(中国)股份有限公司汕头厂荣获ISO14001国际环保]]认证2000年6月柯达厦门海沧工厂正式投产,生产世界一流的彩色胶卷和相纸。
2000年7月柯达(厦门)有限公司成立,生产一次性相机。
2001年柯达开设"柯达数码影像快速彩色店",为用户提供全面的数码影像服务。
2001年2月柯达与上海海鸥照相机有限公司合资成立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生产传统照相机。
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生产的EasyShare系列相机隆重面市
2001年9月上海达海照相机有限公司增资,柯达正式启动在华第一个数码相机生产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