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梯构造设计.
- 格式:doc
- 大小:1.20 MB
- 文档页数:7
楼梯构造设计知识点归纳楼梯作为连接楼层之间的工具,是建筑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在楼梯的构造设计过程中,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包括安全性、舒适度、结构稳定性等。
本文将对楼梯构造设计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归纳,为读者提供一些基础的指导原则和注意事项。
1. 楼梯的类型- 直线楼梯:直线楼梯是最简单、最常见的楼梯类型,通常用于连接两个相邻层之间。
- 转角楼梯:转角楼梯是通过一系列平行的步骤连接楼层的一种设计,一般用于连接较多层的建筑。
- 曲线楼梯:曲线楼梯是沿着曲线形状建造的楼梯类型,具有较高的装饰性和艺术性,适用于室内设计要求较高的场所。
2. 楼梯的尺寸-步长:步长指楼梯每一层的水平距离,通常在250-300mm之间,步长过大或过小都会影响行走的舒适度。
- 踏步高度:踏步高度指楼梯每一层的垂直距离,通常在150-180mm之间,踏步高度过高或过低都会造成上下楼梯时的不便和不安全。
- 楼梯宽度:楼梯宽度是指楼梯的水平宽度,通常在800-1000mm 之间,宽度不足会使行走时感到局促,而过宽则浪费空间。
3. 楼梯的结构-楼梯的支撑结构:楼梯的支撑结构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通常由梁、柱、承重墙等构件进行支撑。
- 楼梯的悬挑结构:悬挑结构是指楼梯的一侧没有直接支撑,而是通过悬挑结构实现的。
悬挑结构的设计需要考虑到承重和稳定性问题。
- 横梁和扶手的设计:楼梯通常需要设置横梁和扶手,以增加结构的稳定性和使用者的安全性。
4. 楼梯的材料与装饰- 楼梯的材料:楼梯可以采用木材、金属、石材、混凝土等不同材料进行构造,材料的选择需考虑到实用性、装饰性和预算等方面。
- 楼梯的装饰:楼梯的装饰包括楼梯踏面的设计、扶手的造型和材料、楼梯的栏杆等。
装饰的选择应符合整体风格并考虑使用者的舒适感。
5. 安全性考虑- 楼梯的防滑性:楼梯的踏面应采用具有良好防滑性能的材料,以减少行走时的摩擦力,降低滑倒的风险。
- 楼梯的照明:楼梯的照明应足够明亮,能够提供良好的视觉导向,减少使用者在上下楼梯时的失误和意外。
楼梯构造设计知识点汇总楼梯作为建筑物中的重要构件,既具备实用功能,又需要满足美观和安全的要求。
本文将对楼梯的构造设计中的一些关键知识点进行汇总,并探讨它们对楼梯的性能和功能产生的影响。
一、楼梯的基本构造要素楼梯的基本构造要素包括楼梯台阶、楼梯板、扶手和楼梯柱等。
1. 楼梯台阶:楼梯台阶是楼梯中最基本的部分,用来行走。
根据设计要求和使用情况,楼梯台阶的宽度、长度和高度等尺寸需要满足相应的标准。
通常,楼梯台阶的宽度应在70厘米至120厘米之间,长度应在25厘米至35厘米之间,高度应在15厘米至20厘米之间。
2. 楼梯板:楼梯板是楼梯的承重构件,支撑着楼梯台阶的上下行走。
楼梯板的材质可以选择实木、钢筋混凝土或玻璃等,根据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3. 扶手:扶手是楼梯的辅助设施,用于提供支撑和稳定性。
扶手的高度、宽度和形状等需要根据人体工程学原理来设计,以确保用户的安全和舒适性。
通常,扶手的高度应在80厘米至90厘米之间,宽度应在5厘米至8厘米之间。
4. 楼梯柱:楼梯柱是楼梯的支撑元件,用于连接楼梯板和扶手。
楼梯柱的材质可以选择实木、钢铁或铝合金等,根据使用环境和设计要求进行选择。
二、楼梯的设计原则与要点楼梯的设计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和要点:1. 安全性:楼梯的设计应确保用户的安全。
合理的台阶高度、宽度和楼梯坡度可以减少用户的疲劳和摔倒的风险。
此外,楼梯的扶手和楼梯板的防滑设计也是确保安全性的重要因素。
2. 便捷性:楼梯的设计应考虑到用户的便捷性。
楼梯的坡度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便用户轻松上下台阶。
此外,楼梯的宽度应足够,以适应大部分人的身体尺寸。
3. 美观性:楼梯是建筑物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应注重其美观性。
楼梯的材质、颜色和形状等要与建筑物整体风格相协调,营造出统一、和谐的视觉效果。
4. 耐久性:楼梯的设计应注重材料的选择和质量的保证,以确保其耐久性和稳定性。
楼梯的承重构件和连接件应具备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以满足长期使用的需求。
÷8图集号16G101-2-29DT 型楼梯双分平行楼梯/交叉楼梯/剪刀楼梯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做90º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做180º的弯钩。
2.图中上部纵筋锚固长度0.35Lab用于设计按铰接的情况,括号内数据0.6Lab用于设计考虑充分发挥钢筋抗拉强度的情况,具体3.上部纵筋有条件时可直接伸入平台板内锚固,如图中虚线所示。
4.上部纵筋需伸至支座对边再向下弯折。
低端梯梁锚入长度≥5d 且至少伸过支座中线弯锚长度15d上部纵筋下部受力筋梯板分布筋上部纵筋高端梯梁图集号16G101-2-30DT 型楼梯配筋构造形式/也可直锚见平面图梯板分布筋上部纵筋15d≥0.35L ab (≥0.6L ab )L a高端梯梁L sn/5h≥5d ,>b /2下部纵筋L aL a下部纵筋b sb s,>b /2L aL a≥20dL L n低端平板长踏步段水平长L sn(=d s ×m )≥L n/4上部纵筋h (梯板厚度)L n 梯板跨度h sD型楼梯板配构造筋L L n高端平板长bT型楼梯的适用条件为:两梯梁之间的矩形梯板由低端平板,中位平板和高端踏步段构成,高,低踏步段项为楼梯类型代号与序号ETXX;第2项为项为上部纵筋及下部纵筋;第5项为梯板分布筋。
设计配筋可参照【混凝土结构施工图平面整体表示方法制图规制和构造详图(现浇混图集号16G101-2-31 ET型楼梯平面注写方式与适用条件光面钢筋时,除梯板上部纵筋的跨内端头做90º直角弯钩外,所有末端做180º的弯钩。
高端楼层梯梁低端楼层梯梁锚入长度≥5d 且至少伸过支座中线弯锚长度15d上部受力筋下部受力筋下部受力筋梯板分布筋上部受力筋h sb s h上部纵筋≥0.35L (≥0.6L a b )≥5d 且至少伸过支座中线高端楼层梯梁梯板分布筋下部纵筋Lmn 中位平板长(以上表面为准)高端踏步段水平长b s×m h =L hsnL n 梯板跨度b15dL aL ahE 型楼梯板配筋构造T型楼梯的适用条件为:①矩形楼梯由楼层平板,两跑踏步段与层间平板三部分构成,楼梯间内不设置梯梁;墙体位于平板外侧;②楼层平板及层间平板均采用三边支撑,另一边与踏步段相连;③同一楼层内各踏步段的水平相等,高度相等(即等分楼层高度)凡是满足以上条件的楼梯项为楼梯类型代号与序当平板厚度与梯板厚度不同时,板厚标注方式见本图集制图规则第5项为梯板分布筋(梯板分布钢筋也可在平面图中注写或统一说明)原位注写的内容为楼层与层间平板上部横向配筋与伸出长度。
楼梯构造设计知识点楼梯是建筑物中连接不同楼层的重要构件,其设计需要考虑结构安全、舒适性、美观性等多个方面因素。
本文将介绍楼梯构造设计的知识点,包括楼梯类型、尺寸规范、材料选择以及安全要求等。
一、楼梯类型根据使用场所和空间布局的不同,楼梯可以分为直梯、曲线梯和螺旋梯三种类型。
1. 直梯:直梯是最常见的楼梯类型,其结构简单直线,容易施工和维护。
直梯适用于较大的空间,如商业建筑、办公楼等。
2. 曲线梯:曲线梯是根据建筑空间需要设计的弯曲形状的楼梯。
它可以增加建筑物的美观度,并适应狭小的空间布局。
3. 螺旋梯:螺旋梯是一种环绕中心柱旋转的楼梯,它的优点是占用空间较小,适用于面积有限的场所,如住宅楼梯。
二、尺寸规范楼梯的尺寸规范是为了保证人们在行走过程中的舒适性和安全性而制定的。
以下是常见的楼梯尺寸规范:1. 踏步高度:踏步高度指楼梯上下两个相邻梯段之间的垂直距离。
通常踏步高度应控制在150mm-190mm之间,以保证上下楼时步履舒适。
2. 踏步宽度:踏步宽度指楼梯踏面的水平宽度。
通常踏步宽度应控制在220mm-320mm之间,以提供足够的踏步空间。
3. 楼梯口宽度:楼梯口宽度是指楼梯两侧墙壁之间的最小距离。
通常楼梯口宽度不应小于900mm,以便于人们进出楼梯。
4. 扶手高度:扶手高度是指楼梯两侧扶手的高度。
通常扶手高度应控制在900mm-1100mm之间,以提供良好的扶手支撑。
三、材料选择楼梯的材料选择关系到楼梯的安全性和美观性。
以下是常用的楼梯材料:1. 木材:木材是一种传统的楼梯材料,其自然纹理和温暖感受深受人们喜爱。
木材可以根据需求进行涂漆或者上蜡处理,以增加耐久性和防滑性。
2. 金属:金属楼梯主要采用钢铁或铝合金材料制作。
金属楼梯可以实现更大的跨度和更轻盈的结构,同时具有较好的防火性能。
3. 玻璃:玻璃楼梯以其透明、光滑的特点,为建筑增添了现代感。
玻璃楼梯多采用夹层玻璃结构,保证其强度和安全性。
第三章楼梯构造设计
学习目标
1. 掌握楼梯的组成和楼梯的主要尺度。
2. 熟悉楼梯踏步、栏杆(板)、扶手的细部构造和连接做法。
3. 熟悉现浇钢筋混凝土楼梯的基本构造。
4. 熟悉无障碍坡道的构造要求和做法。
5. 熟悉双跑楼梯的设计方法和步骤。
6. 掌握楼梯建筑详图的识读,熟悉楼梯建筑详图的绘制。
学习重点
1. 楼梯各部分的的主要尺度。
2. 现浇钢筋混凝土梁式楼梯和板式楼梯的方案选择。
3. 双跑楼梯的基本设计步骤和楼梯平台高度的调整方法。
4. 楼梯建筑详图的组成、绘制和尺寸标注。
3.1 设计任务书
3.1.1 设计题目及其条件
本章给出两个设计题目,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做一个,或由指导老师指定。
1.题目一:某住宅楼梯构造设计
已知某住宅为6层砖混结构,层高2.8m,室内外高差600mm。
楼梯间开间2.7m,进深5.4m,墙体均为240mm厚砖墙,轴线居中,底层中间平台下设有住宅出入口。
结构形式及楼地面做法由学生自定。
楼梯间平面图见图3.1。
图3.1住宅楼梯间平面示意图
2.题目二:某办公楼楼梯构造设计
已知某内廊式办公楼为6层砖混结构,层高3.3m,室内外高差为600mm,楼梯间开间3.3m,进深6.0m,墙体均为240砖墙。
结构形式及楼地面做法由学生自定。
要求在底层出入口处设置无障碍坡道,坡道位置不限,由学生自定。
楼梯间平面图见图3.2。
图3.2办公楼楼梯间平面示意图
3.1.2 设计图纸内容及深度要求
用一张2#图纸,以铅笔手绘或电脑绘制(打印出图),完成以下内容:
1.楼梯间底层、标准层和顶层三个平面图,比例1:50
(1)绘出楼梯间墙、门窗、踏步、平台及栏杆扶手等。
底层平面图还应绘出室外台阶、坡道(无障碍坡道)、的投影等。
(2)标注两道尺寸线。
开间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宽、梯井宽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注意:1)梯井宽指平行两梯段结构之间的净距,而非楼梯扶手之间的净距;
2)不标注门窗洞口及墙段尺寸,但应在图上画出。
进深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步宽×踏面数=梯段长度、平台深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若两梯段长度相同,可只在一边标注,若不同,则应在另一边加注第一道尺寸。
(3)内部标注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标注楼梯上下行指示线,并注明该层楼梯的踏步数。
(4)注写图名、比例,底层平面图还应标注剖切符号及编号。
注意:剖切线的剖视方向应朝向有梯段一方看,并应剖到楼梯间端墙上所开的门窗洞口。
2.楼梯间剖面图,比例1:30
楼梯间剖面详图应画出底层、二层、顶层之梯段,顶层画到顶层栏杆扶手高度以上用折断线切断。
剖面图应按楼梯平面图上剖切线剖视方向绘制。
具体要求如下:
(1)绘出梯段、平台、栏杆扶手,室内外地面、室外台阶或坡道、雨篷以及剖切到投影所见的门窗、楼梯间墙等,剖切到部分用材料图例表示。
(2)标注两道尺寸线。
水平方向:
第一道:细部尺寸,包括梯段长度——踏步宽×踏面数=梯段长度、平台宽度和墙内缘至轴线尺寸;
第二道:轴线尺寸及轴线编号。
垂直方向:
第一道:各梯段高度——踏步高×步数=梯段高度;
第二道:层高尺寸。
(3)标注各楼层和中间平台标高、室内外地面标高、底层平台梁底标高、栏杆扶手高度等。
注写图名和比例。
3.楼梯构造节点详图(2~5个),比例自定。
要求表示清楚各细部构造、标高有关尺寸和做法说明。
3.2 设计方法、步骤和要点提示
3.2.1 设计方法和步骤
1.楼梯各部分尺寸的确定
根据楼梯间的开间、进深、层高,确定每层楼梯踏步的高和宽、梯段长度和宽度、以及平台宽度等。
(注意:双跑楼梯每层踏步级数最好取偶数,使两跑踏步数相等。
)
(1)根据建筑物的性质、楼梯的平面位置及楼梯间的尺寸确定楼梯的形式及适宜的坡度。
初步确定踏步宽b和踏步高h(注意:b≮b min,h≯h max,b min和h max 分别为各类建筑的最小踏步宽和最大踏步高。
) b、h的取值可参考表3.1。
表3.1 一般楼梯踏步设计参考尺寸
(2)确定踏步级数n,调整踏步高度h和踏步宽b,用层高H除以踏步高h,得踏步级数n≈H/h,当n为小数时,取整数,并调整踏步高h(h≈H/n),用公式b+2h=(600~620)mm,确定踏步宽b。
(3)根据楼梯间开间尺寸确定梯段宽度B和梯井宽度。
(4)由踏步宽b及每梯段的级数n',确定梯段的水平投影长度L。
L=(1
n'-)×b,(1
n'-为n'级踏步的踏面数)。
'≥(梯段宽)。
(5)确定楼梯平台的宽度B'。
注意B B
2.根据上述尺寸画出楼梯底层、二层及顶层平面图的草图。
3.确定楼梯结构及构造形式
确定楼梯为现浇或预制、梯段为板式或梁板式,以及平台板的支撑方式。
4.进行楼梯净空高度的验算,使之符合净空高度要求
对于底层平台下做出入口时,应验算平台梁下净空高度是否满足2m的要求。
若不满足,可通过下列途径加以调整:
(1)降低楼梯间底层平台梁下的室内地坪标高。
(2)将底层第一梯段增加级数。
(3)底层设一跑直通二层。
(4)将第(1)、(2)种方法结合使用。
5.根据平面图、剖切位置,及上述尺寸绘制剖面草图
根据计算的踏步级数和踏步的宽度和高度,先画出全部踏步的剖面轮廓线,然后按所选定的结构形式画出梯段板厚(梁板式梯段还应画出梯梁高);画出平台梁及平台板;画出端墙及墙上的门、窗、过梁等。
6.根据剖面图调整好的尺寸,对平面图进行调整,并按设计要求进行尺寸标注。
7.完成剖面图,加深并标注。
3.2.2 设计要点和常见问题提示
1. 梯段净宽:指墙面至扶手中心线的距离,当梯段两侧设扶手时净宽指两侧扶手中心线间的距离。
普通楼梯梯段宽度按每股人流0.55+(0~0.15)m确定,并不少于两股人流。
公共建筑人流众多的场所应取上限。
2. 平台净宽:梯段改变方向时,扶手转向端处的平台最小宽度不应小于梯段宽度,并不得小于1.20m,当有搬运大型物件需要时应适当加宽。
3.踏步的设置:楼梯每个梯段的踏步数量不应超过18级,亦不应少于3级。
踏步高宽比应符合表3.1的规定。
室内台阶踏步数不应少于2级,当高差不足2级时,应按坡道设置。
4.扶手的设置:楼梯应至少于一侧设扶手,梯段净宽达三股人流时应两侧设扶手,达四股人流时宜加设中间扶手。
5.扶手高度:室内楼梯扶手高度自踏步前缘线量起不宜小于0.90m,靠楼梯井一侧水平扶手(顶层水平栏杆)长度超过0.50m时,其高度不应小于1.05m(图3.3)。
6. 安全措施:有儿童经常活动的场所的楼梯,当梯井净宽大于0.20m时,应采取防止儿童攀滑的措施,楼梯栏杆应采取不易攀登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不应大于0.11m。
图3.3 扶手的高度要求
7. 楼梯净高:指平台或踏步建筑面层至上方结构梁或板底的垂直高度,踏步前缘线为踏步结构面。
民用建筑楼梯平台上部及下部过道处的净高不小于2m,梯段净高不宜小于2.20m。
上下梯段踏步位置和数量变化时,不仅要注意剖切梯段的净高,还要注意非剖切梯段的净高是否满足要求。
8. 无障碍坡道的相关尺寸:有设置无障碍坡道
的规定。
门槛高度及门内外地面高差不应大于
15mm,并应以斜面过渡。
坡道起点、终点和中间
休息平台的水平长度不应小于1.5m。
9. 无障碍坡道扶手的设置:坡道两侧应设置扶
手,坡道与休息平台的扶手应保持连贯。
坡道两面
临空时,在扶手栏杆下端宜设高不小于50mm的坡
道安全挡台。
10.有设置无障碍坡道的建筑入口通向室内路
段也应设置成坡道(如图3.4所示),不同位置的坡
道坡度和宽度应符合表3.3的规定。
坡道高度和水
平长度应符合表3.4的规定。
图3.4 入口设置坡道图示
表3.2 无障碍坡道入口平台宽度
表3.3 不同位置的坡道坡度和宽度
表3.4 不同坡度高度和水平长度
3.3 设计参考资料
略,详见实训教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