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下册数学人教版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 格式:docx
- 大小:18.47 KB
- 文档页数:1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故事是一种文学体裁,生动的,美妙的故事可以帮你认识社会、理解人生,引导你做一个通达事理、明辨是非的人。
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篇1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故事嘿,你可知道祖冲之呀!那可是咱中国古代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呢!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那个时候,他呀,就对数学有着一股痴迷劲儿。
就好像咱现在有些人痴迷手机游戏一样,祖冲之对数学那可是全身心投入啊!当时大家都知道圆周率,可那都不准确呀。
祖冲之就不干了,他心想,我得把这圆周率算得更精确才行!于是,他就开启了他的漫漫计算之路。
你想想,那时候可没有计算器啊,全靠他自己一点点地算。
他就像一个不知疲倦的探索者,在数学的海洋里拼命游啊游。
他白天算,晚上算,吃饭的时候可能都在琢磨着那些数字呢!祖冲之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不断地改进。
这就好比我们爬山,遇到困难的地方,咱就得想办法绕过去或者爬上去。
祖冲之也是这样,遇到难题,绝不退缩,想尽办法去攻克。
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祖冲之终于算出了圆周率在 3.1415926 和3.1415927 之间!这是多么了不起的成就啊!这就好像一个运动员打破了世界纪录一样让人惊叹!咱现在用着精确的圆周率,可不能忘了祖冲之的功劳啊!他的努力和坚持,给我们留下了宝贵的财富。
你说,要是祖冲之生活在现在,他看到我们有这么多先进的工具,会不会也很兴奋呢?说不定他会利用这些工具,算出更厉害的东西呢!想想祖冲之,再看看我们自己。
我们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点困难,就想放弃,这怎么能行呢?祖冲之能算出那么精确的圆周率,我们为啥不能努力克服自己的困难呢?所以啊,我们要向祖冲之学习,学习他的执着和坚持。
别小瞧了自己,我们也能做出了不起的事情呢!就像祖冲之算出圆周率一样,只要我们肯努力,没什么是不可能的!难道不是吗?祖冲之的故事,就是激励我们前进的动力。
让我们带着这份动力,勇敢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吧!不管遇到什么困难,都要记得祖冲之的精神,咬牙坚持下去,相信自己一定能成功!。
祖冲之是我国伟大的数学家,他把一生的精力都奉献给了圆周率。
五岁的时候,祖冲之的父亲想教他念古文,可他的背诵效率不高,这令父亲十分生气,但父亲不知道的是,祖冲之对数学与天文感兴趣。
一天,老师教大家说:“圆周是直径的三倍。
”祖冲之回到家中。
越想越不对劲。
第二天一大早,他就拿了一根绳子来到路边,这时,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立马跑上去,说:“老爷爷,请让我量一量你的车吧!”老人点点头默认了。
祖冲之先用绳子量了一下车轮又将绳子折成三段,量车轮的直径,经过那么一量,他感到车轮的直径没有三分之一的圆周长。
他又量了不同车子的车轮,得出的结果一模一样,这是为什么呢?经过多年的学习,他得知了另一位伟大数学家刘徽的割圆法,割圆法就是在圆内画出一个正六边形,他的边长等于半径,继续
分成12边型,用勾股定理算出他的边长,再24,48……边形,一直分,所得多边形各边长之和是圆周长。
祖冲之的儿子已经十三岁,他当了祖冲之的助手,由于刘徽只求到96边,只得出3.14的结果,祖冲之决定重新算下去。
他准备了许多小竹棍作计算工具,画了个直径一丈的大圆,在圆内画了六边形。
父子俩废寝忘食,刻苦计算了好几天才达到96边,结果比刘徽少了一点点。
儿子对祖冲之说:“我们算得那么仔细,一定错不了,是刘徽错了吧。
”祖冲之摇摇头:“推翻要有依据。
”俩人又重新计算一遍,结果和刘徽一样。
祖冲之一直算到24567边形,知道无法计算,只好停止。
得出的结果是圆周率大于3.1415926,小于3.1415927。
祖冲之的发现,比后来鄂图(数学家)的结果早了1000多年,怎能不说祖冲之是
个伟大的数学家呢?。
中国(zhōnɡ ɡuó)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3篇中国(zhōnɡ ɡuó)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3篇中国(zhōnɡ ɡuó)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1祖冲之祖籍河北,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南朝做官,因而他出生于南方。
晋朝末年(mònián),由于北方连年混战,中原地区的人口大量迁移到南方,促使长江流域的农业生产和社会经济各方面都有迅速的开展(kāizhǎn),祖冲之正是诞生在这样的时代环境里。
祖家历代对天文历法都很有研究。
在家庭的影响下,祖冲之从小便对天文学和数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青年时代,他便对刘歆、张衡、王蕃、刘徽等人的工作进行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驳正了他们的错误。
以后他继续钻研,在科学技术方面作出极有价值的奉献。
精确到小数点后第六位数的圆周率,便是他其中最杰出的成就之一。
在天文历法方面,他曾将自古代到他生活年代为止所有可以搜罗到的文献资料,全部整理了一遍,并且通过亲自观测和推算,做了深切的验证。
他指出当时所流行的何承天〔公元370—447年〕编定的历法有许多严重的错误。
因此他便开始编制另一种新的历法。
宋大明6年〔公元462年〕,33岁的祖冲之编好了新的历法“大明历〞。
这是一部最好的历法,但是却遭到了当时朝廷中最失势人物戴法兴的反对。
许多官员惧怕戴法兴的势力,不敢对祖冲之新历作公正的评定。
祖冲之为了坚持真理,勇敢地与戴法兴展开了辩论,他写了一篇有名的《驳议》,逐条驳斥了戴法兴的无理责难。
这场辩论,实际上反映了当时科学开展过程中科学和反科学、进步和保守之间的锋利斗争。
戴法兴等人认为:历代流传下来的东西,都是古制,是不可革的,是“万世不易〞的,他们认为天文历法不是“凡人〞可以修改的,他们说:“非冲之浅虑妄可穿凿〞,甚至进一步责骂祖冲之是“诬天背经〞。
祖冲之对他们提出了锋利的反驳。
他认为日月五星的运行“非出神怪〞,“是有形可检,有数可推〞,只要进行细心的观测和推算。
祖冲之的数学故事
第一篇:童年的祖冲之
祖冲之,生于南北朝时期的中国数学家、天文学家、历
书编纂家。
他以发现了牛顿-莱布尼茨公式而著名,这个公式
成为微积分基石。
祖冲之的数学成就不但在中国数学史上有高度地位,而且在世界数学史上也有重要地位。
祖冲之的父亲是晋安王的一名侍中,家中十分优渥,而
祖冲之这个孩子也十分聪明,从小就展现出惊人的才华。
据传说他的牛仙姑曾经给他算过命,说他将远大成就,要他勤奋学习,保持谦虚态度。
祖冲之最初的数学启蒙是在当时盛行的“算术沉船中”,这种绝学是算盘技巧的高度发展,不论加减乘除都能熟练使用,并能将数学运算和实际生活结合。
祖冲之从小就喜欢在算盘上游玩,将盘面上的小珠子调整成各种图案,以此来锻炼自己的耐心和观察力。
随着年龄的增长,祖冲之开始对更深层次的数学和几何学发生兴趣。
由于父亲是官僚,祖冲之也经常跟随父亲到官府里面接
触到了不同的知识。
汽车发明的历史是从18 世纪以来,由三
大元件─发动机、传动轴、车轮组合的。
祖冲之在这个过程中也跟随父亲接触到了大量有关日常生活和生产的技术知识,在“水马”园林游泳的时候,从容不迫地游向裹在纱网中象征生命之水的金鱼,在吹风机里,他指出吹风机中的风轮与水车的构造原理是相似的。
祖冲之有一次顺路拜访了一位叫陈景元的数学家,被他
深深地惊到了,因为他以前从未见过这么高深的数学。
从那以后,祖冲之在数学方面的兴趣越来越大,他开始自己钻研数学,在自己的书房里敲打起了豆腐墙,模拟出不同的图形。
祖冲之的聪明才智成为了他的成功基石和生活底色,一
生中他发明创新不断,为中国数学史贡献了重要的一笔。
数学故事——祖冲之祖冲之(429-500)南北朝时期杰出的数学家和天文学家。
字文远,祖籍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先世迁居江南。
父祖皆谙熟天算,学识渊博,为时人所敬重。
祖冲之少传家业,青年时代入华林学省,从事学术研究。
此后,历仕刘宋、南齐,官至长水校尉。
他在数学、天文历法、机械制造等方面都有重大成就。
世界上第一个将圆周率精确到七位的,就是我国的祖冲之,直到一千年以后,阿拉伯数学家阿尔·卡西和法国数学家维叶特两人才将圆周率后七位给算出来,证明了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是正确的。
祖冲之之所以能够有如此之大的成就,也是建立在了前任研究的基础上,祖冲之使用的是刘徽所创立的割圆术,然后用自己的方法在加以完善,最终精确到了小数点的后七位,割圆术给出的结论是:圆内接近N边形的边数越多,各边长的综合越接近于圆的长度。
当时刘徽将圆割到了129边形,但是祖冲之并没有停止脚步,他设置了一个直径为一丈的圆,将他一直切割到了二万四千五百七十六边形,然后依次求每个内接正方形的边长,最后求出了直径为一丈的圆,周长在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七忽到三丈一尺四寸一分五厘九毫二秒六忽之间。
这样大的计算量,无疑需要非常复杂的计算工具,中国古人发明的算盘,原理上是可以算到无穷大和无穷小的,但是当时祖冲之生活在南北朝,算盘还没有被发明,祖冲之使用了最原始的计算方法算筹,这是一根根小棍子组成,通过对这些小棍子的不同摆法,然后得到不同的数值。
算筹并不比现在的纸笔计算方便,纸笔可以记录前面的数字,但是算筹却不行,因为算筹计算东西时需要移动,而且计算的位数越多,需要的算筹也就越多,面积也就越大,如果在计算中出现差错,或者算筹不小心碰到偏离了位置,那么计算就要重来。
可见,计算圆周率是一项非常费时费力的事情。
祖冲之数学小故事
祖冲之常随祖父去建筑工地,晚上,在那里他常同农村小孩们一起乘凉、玩耍.
天上星星闪烁,在祖冲之看来,这些星星很杂乱地散布着,而农村孩子们却能叫出星星的名称,如牛郎、织女以及北斗星等,此时,祖冲之觉得自己实在知道得很少.
祖冲之不喜欢读古书.5岁时,父亲教他学枟论语枠,两个月他也只能背诵十几句.气得父亲又打又骂.可是他喜欢数学和天文.
一天晚上,祖冲之躺在床上想白天老师说的“圆周是直径的3倍”这话似乎不对.
第二天早,他就拿了一段妈妈绱鞋子的绳子,跑到村头的路旁,等待过往的车辆.
一会儿,来了一辆马车,祖冲之叫住马车,对驾车的老人说:
“让我用绳子量量您的车轮,行吗?”老人点点头.
祖冲之用绳子把车轮量了一下,又把绳子折成同样大小的3段,再去量车轮的直径.量来量去,他总觉得车轮的直径没有1/3的圆周长.
祖冲之站在路旁,一连量了好几辆马车车轮的直径和周长,得出的结论是一样的.
这究竟是为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在他的脑海里萦绕.他决心要解开这个谜.
经过多年的努力学习,祖冲之研究了刘徽的“割圆术”.所谓“割圆术”就是在圆内画个正6边形,其边长正好等于半径,再分12边形,用勾股定
理求出每边的长,然后再分24、48边形,一直分下去,所得多边形各边长之和就是圆的周长.。
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嘿,同学们!你们知道祖冲之吗?那可是一位超级厉害的数学家哟!祖冲之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南北朝时期。
那时候可没有我们现在这么多好玩的玩具和先进的工具,但祖冲之却有着一颗超级聪明的脑袋!有一次呀,祖冲之的老师在课堂上讲数学,其他同学都听得云里雾里的,可祖冲之却听得津津有味,眼睛都放光啦!老师讲完后问大家:“都听懂了吗?”同学们都摇摇头,只有祖冲之说:“老师,我懂啦!”老师惊讶地看着他,问道:“那你给大家讲讲?”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站起来就说得头头是道。
这难道不厉害吗?祖冲之最了不起的成就,就是算出了圆周率!你们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吗?就好像一个神秘的密码,解开它可不容易呢!那时候,很多人都认为圆周率是3,可祖冲之却不这么想。
他每天都在不停地计算、思考,就像一只勤劳的小蜜蜂,不停地在数学的花园里采蜜。
他用算筹,一根一根地摆弄着,白天算,晚上算,吃饭的时候还在想呢!他的家人都觉得他太痴迷啦,说:“祖冲之,你休息休息吧!”可他却说:“不行呀,我一定要算出更精确的圆周率!”这不就像我们为了得到心爱的玩具,拼命努力攒零花钱一样吗?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祖冲之终于算出了圆周率在3.1415926 到3.1415927 之间!这可把大家都惊呆了!这可比之前的结果精确太多太多啦!这就好比我们在黑暗中找到了一盏明灯,照亮了数学的道路。
祖冲之的成就可不仅仅是圆周率哟!他还制定了《大明历》,对天文历法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就像是给天空中的星星找到了它们的位置,让人们能更好地了解宇宙的奥秘。
想想看,如果没有祖冲之这样的数学家,我们的世界会是什么样子呢?我们可能还不知道那么多关于数学的奇妙知识,也不能像现在这样享受数学带来的便利。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有梦想,只要肯努力,就没有什么做不到的!我们也要像祖冲之一样,对自己喜欢的事情充满热情,坚持不懈地去追求,说不定未来的我们也能成为像他一样了不起的人呢!我觉得祖冲之就是一颗闪耀在历史长河中的数学之星,他的光芒永远照亮着我们前行的道路!。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小朋友们,今天我要给你们讲一个特别厉害的数学家的故事,他叫祖冲之。
祖冲之呀,生活在很久很久以前。
他从小就特别聪明,对数学特别感兴趣。
他总是喜欢思考各种数学问题,脑袋里好像装着一个神奇的数学世界。
有一次,祖冲之想要算出圆的周长和面积。
这可不容易呢,但是他没有害怕。
他每天都在不停地计算、思考。
他用小木棍在地上画呀画,算呀算,有时候连饭都忘记吃了。
经过好多好多天的努力,祖冲之终于算出了圆周率。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圆周率是什么吗?就是圆的周长和直径的比值。
祖冲之算出的圆周率,比之前的人算得都要准确好多好多呢。
还有哦,祖冲之还研究了历法。
他认真观察天上的星星和月亮,想弄清楚它们的运行规律。
他不怕辛苦,不怕困难,一直坚持着自己的研究。
祖冲之的故事告诉我们,只要我们喜欢一件事情,并且努力去做,就一定能做出了不起的成绩。
小朋友们,让我们也像祖冲之一样,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吧!《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小朋友们,今天来讲讲祖冲之的故事。
祖冲之是个很了不起的人。
他小时候就特别爱学习,尤其是数学。
他常常看着天上的星星,想着怎么用数学来解释它们的位置。
有一天,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很难很难的数学题,别的小朋友都觉得太难了,不想做。
但是祖冲之没有放弃,他坐在那里,认真地思考,不停地在纸上写写算算。
终于,他算出了答案,老师都夸他聪明呢。
长大以后,祖冲之还是一直研究数学。
他想要算出更准确的圆周率。
他每天都在屋子里计算,算得纸都堆满了桌子。
有时候算错了,他也不生气,重新再来。
经过很长很长时间的努力,祖冲之终于算出了特别准确的圆周率。
这可让很多人都惊讶极了,大家都很佩服他。
祖冲之的故事让我们知道,只要坚持,就能做到别人做不到的事情。
小朋友们,我们也要向祖冲之学习哟!《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小朋友们,我来讲祖冲之的故事啦。
祖冲之呀,是个非常厉害的数学家。
他小的时候,就对数字特别敏感。
看到什么东西,都想用数学来算算。
有一次,他和小伙伴们一起出去玩。
数学家名人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很多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能够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水准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协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即使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以前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
1415926和3。
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祖冲之在科学发明上是个多面手,他造过一种指南车,随便车子怎样转弯,车上的铜人总是指着南方;他又造过“千里船”,在新亭江(在今南京市西南)上试航过,一天能够航行一百多里。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
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
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
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
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数学家的励志故事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一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祖冲之博览当时的名家经典,坚持实事求是,他从亲自测量计算的大量资料中对比分析,发现过去历法的严重误差,并勇于改进,在他三十三岁时编制成功了《大明历》,开辟了历法史的新纪元.祖冲之还与他的儿子祖暅(也是我国著名的数学家)一起,用巧妙的方法解决了球体体积的计算.他们当时采用的一条原理是:"幂势既同,则积不容异."意即,位于两平行平面之间的两个立体,被任一平行于这两平面的平面所截,如果两个截面的面积恒相等,则这两个立体的体积相等.这一原理,在西文被称为卡瓦列利原理,但这是在祖氏以后一千多年才由卡氏发现的.为了纪念祖氏父子发现这一原理的重大贡献,大家也称这原理为"祖暅原理".数学家的励志故事二陈省身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
祖冲之数学故事祖冲之人物生平祖冲之,429年(南朝宋元嘉六年)出生于建康(今南京),祖籍范阳郡遒县(今河北涞水县)。
西晋末期,北方发生大规模战乱,祖冲之的先辈从河北迁徙到江南,并在江南定居下来。
祖冲之就出生在江南,其祖父祖昌任刘宋朝大匠卿,是朝廷管理土木工程的官吏,父亲祖朔之做奉朝请,学识渊博,常被邀请参加皇室的典礼、宴会。
祖冲之从小就受到很好的家庭教育。
爷爷给他讲斗转星移,父亲领他读经书典籍,家庭的熏陶,耳濡目染,加之自己的勤奋,使他对自然科学和文学、哲学,特别是天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青年时代就有了博学的名声。
早年经历祖冲之曾在著作中自述说,从很小的时候起便专功数术,搜烁古今。
他把从上古时起直至他生活的时代止的各种文献、记录、资料,几乎全都搜罗来进行考察。
同时,主张决不虚推古人,决不把自己束缚在古人陈腐的错误结论之中,并且亲自进行精密的测量和仔细的推算。
像他自己所说的那样,每每亲量圭尺,躬察仪漏,目尽毫厘,心穷筹策。
由于祖冲之博学多才的名声,被南朝宋孝武帝派至当时朝廷的学术研究机关华林学省做研究,后来又到总明观任职。
当时的总明观是全国最高的科研学术机构,相当于现在的中国科学院。
总明观内分设文、史、儒、道、阴阳5门学科,实行分科教授,请来各地有名望的学者任教,祖冲之就是其一。
在这里,祖冲之接触了大量国家藏书,包括天文、历法、术算方面的书籍,具备了借鉴与拓展的先决条件。
数学史上的创举祖率祖冲之算出圆周率()的真值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相当于精确到小数第7位,简化成3、1415926,祖冲之因此入选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第一位将圆周率值计算到小数第7位的科学家。
祖冲之还给出圆周率()的两个分数形式:22、7(约率)和355、113(密率),其中密率精确到小数第7位。
祖冲之对圆周率数值的精确推算值,对于中国乃至世界是一个重大贡献,后人将约率用他的名字命名为祖冲之圆周率,简称祖率。
[作文素材]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数学家祖冲之的故事祖冲之(429-500)的祖父名叫祖昌,在宋朝做了一个管理朝廷建筑的长官。
祖冲之长在这样的家庭里,从小就读了不少书,人家都称赞他是个博学的青年。
他特别爱好研究数学,也喜欢研究天文历法,经常观测太阳和星球运行的情况,并且做了详细记录。
宋孝武帝听到他的名气,派他到一个专门研究学术的官署“华林学省”工作。
他对做官并没有兴趣,但是在那里,可以更加专心研究数学、天文了。
我国历代都有研究天文的.官,并且根据研究天文的结果来制定历法。
到了宋朝的时候,历法已经有很大进步,但是祖冲之认为还不够精确。
他根据他长期观察的结果,创制出一部新的历法,叫做“大明历”(“大明”是宋孝武帝的年号)。
这种历法测定的每一回归年(也就是两年冬至点之间的时间)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只有五十秒;测定月亮环行一周的天数,跟现代科学测定的相差不到一秒,可见它的精确程度了。
公元462年,祖冲之请求宋孝武帝颁布新历,孝武帝召集大臣商议。
那时候,有一个皇帝宠幸的大臣戴法兴出来反对,认为祖冲之擅自改变古历,是离经叛道的行为。
祖冲之当场用他研究的数据回驳了戴法兴。
戴法兴依仗皇帝宠幸他,蛮横地说:“历法是古人制定的,后代的人不应该改动。
”祖冲之一点也不害怕。
他严肃地说:“你如果有事实根据,就只管拿出来辩论。
不要拿空话吓唬人嘛。
”宋孝武帝想帮助戴法兴,找了一些懂得历法的人跟祖冲之辩论,也一个个被祖冲之驳倒了。
但是宋孝武帝还是不肯颁布新历。
直到祖冲之死了十年之后,他创制的大明历才得到推行。
尽管当时社会十分动乱不安,但是祖冲之还是孜孜不倦地研究科学。
他更大的成就是在数学方面。
他曾经对古代数学着作《九章算术》作了注释,又编写一本《缀术》。
他的最杰出贡献是求得相当精确的圆周率。
经过长期的艰苦研究,他计算出圆周率在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成为世界上最早把圆周率数值推算到七位数字以上的科学家。
数学家的故事——祖冲之
祖冲之(公元429-500年)是我国南北朝时期,河北省涞源县人。
他从小就阅读了许多天文、数学方面的书籍,勤奋好学,刻苦实践,终于使他成为我国古代杰出的数学家、天文学家。
祖冲之在数学上的杰出成就,是关于圆周率的计算。
秦汉以前,人们以"径一周三"做为圆周率,这就是"古率"。
后来发现古率误差太大,圆周率应是"圆径一而周三有余",不过究竟余多少,意见不一。
直到三国时期,刘徽提出了计算圆周率的科学方法--"割圆术",用圆内接正多边形的周长来逼近圆周长。
刘徽计算到圆内接96边形,求得π=3.14,并指出,内接正多边形的边数越多,所求得的π值越精确。
祖冲之在前人成就的基础上,经过刻苦钻研,反复演算,求出π在3.1415926与3.1415927之间。
并得出了π分数形式的近似值,取为约率,取为密率,其中取六位小数是3.141929,它是分子分母在1000以内最接近π值的分数。
祖冲之究竟用什么方法得出这一结果,现在无从考查。
若设想他按刘徽的"割圆术"方法去求的话,就要计算到圆内接16,384边形,这需要化费多少时间和付出多么巨大的劳动啊!由此可见他在治学上的顽强毅力和聪敏才智是令人钦佩的。
祖冲之计算得出的密率,外国数学家获得同样结果,已是一千多年以后的事了。
为了纪念祖冲之的杰出贡献,有些外国数学史家建议把π=叫做"祖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