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的辩证论治
- 格式:ppt
- 大小:487.50 KB
- 文档页数:7
中医内科常见病诊疗指南中医内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研究和治疗内科疾病。
下面将介绍中医内科常见病的诊疗指南,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疾病。
一、感冒(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感冒是人们最常见的呼吸道感染之一。
中医内科治疗感冒注重辨证施治,根据病情辨证论治。
风寒感冒以头痛、鼻塞、恶寒等为主要表现,治疗上宜以辛温解表、散寒宣肺的中药为主。
而风热感冒多表现为嗓子疼、咳嗽、咽干等症状,治疗上则以清热解毒、宣肺化痰的中药为主。
二、支气管炎支气管炎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特征是咳嗽、咳痰、气喘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支气管炎主要采用辨证论治的方法。
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差异,辨别湿热、寒湿等不同证型,并针对性地选用中药进行治疗,如黄连解毒汤、石菖蒲汤等。
三、胃炎胃炎是胃黏膜的炎症,常见症状包括胃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中医内科治疗胃炎注重调理脾胃、消除病因。
常用的中药有四君子汤、六君子汤等,可起到健脾胃、消食生津的作用。
四、消化不良消化不良是指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引起的腹胀、排便异常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消化不良强调调理脾胃功能,增强消化能力。
常用的中药有香砂养胃汤、半夏泻心汤等,有助于舒缓脾胃不适症状。
五、痛风痛风是由尿酸盐沉积引起的关节疾病,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剧痛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痛风注重辨证施治,可选择逍遥散、桂枝茯苓丸等中药进行治疗,有助于排除体内湿气、疏通经络。
六、高血压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易导致心脑血管并发症。
中医内科治疗高血压重视辨证施治,根据不同的证型选用中药进行治疗。
常见的中药有天麻钩藤饮、七叶扁豆汤等,能够平肝息风、降血压。
七、冠心病冠心病是一种心脏血管疾病,症状包括胸闷、胸痛等。
中医内科治疗冠心病注重辨证论治,可选用活血化瘀、通络开脉的中药进行治疗,如三七伸脉丸、桃红四物汤等。
八、糖尿病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疾病,表现为高血糖、多饮多尿等症状。
中医内科治疗糖尿病强调整体调理和辨证论治,选择健脾养阴、清热利湿的中药进行治疗,如逍遥散、五味子丸等。
感冒是一种最常见的呼吸系统疾病.用于治疗感冒的药物有许多种.由于中成药具有副作用小,疗效好的特点,故很受人们青睐.但临床实践证明,如果中成药选用不当,也可延误病情.中医将感冒分为风寒型感冒,风热型感冒,暑湿型感冒和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四种类型.根据辨证施治的原则,不同类型的感冒应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一,风寒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喷嚏,咳嗽,头痛等一般症状外,还有畏寒,低热,无汗,肌肉疼痛,流清涕,吐稀薄白色痰,咽喉红肿疼痛,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等特点,通常要穿很多衣服或盖大被子才觉得舒服点.这种感冒与病人感受风寒有关.治疗应以辛温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伤风感冒冲剂,感冒清热冲剂,九味羌活丸,通宣理肺丸,午时茶颗粒等药物治疗.若病人兼有内热便秘的症状,可服用防风通圣丸治疗.风寒型感冒病人忌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片,复方感冒片等药物. 治疗风寒感冒的关键就是需要出点汗(中医称辛温解表),有很多方法的,包括桑拿,用热水泡脚(最好加点酒),盖上两层被子,喝姜糖水,喝姜粥等等.风寒感冒主治方是桂枝汤,伤寒论首方,也称和剂之王(麻黄汤也主治风寒感冒,但在南方慎用). 总结:辛温解表,宣肺散寒.二,风热型感冒:病人除了有鼻塞,流涕,咳嗽,头痛等感冒的一般症状外,还有发热重,痰液粘稠呈黄色,喉咙痛,通常在感冒症状之前就痛,痰通常黄色或带黑色,便秘等特点.治疗应以辛凉解表为原则.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感冒退热冲剂,板蓝根冲剂,银翘解毒丸,羚羊解毒丸等药物治疗.风热型感冒病人忌用九味羌活丸,理肺丸等药物.三,暑湿型感冒:病人表现为畏寒,发热,口淡无味,头痛,头胀,腹痛,腹泻等症状.此类型感冒多发生在夏季.治疗应以清暑,祛湿,解表为主.病人可选用藿香正气水,银翘解毒丸等药物治疗.如果病人胃肠道症状较重,不宜选用保和丸,山楂丸,香砂养胃丸等药物.四,时行感冒:病人的症状与风热感冒的症状相似.但时行感冒病人较风热感冒病人的症状重.病人可表现为突然畏寒,高热,头痛,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全身酸痛,疲乏无力,鼻塞,流涕,干咳,胸痛,恶心,食欲不振,婴幼儿或老年人可能并发肺炎或心力衰竭等症状.治疗应以清热解毒,疏风透表为主.病人可选用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重感灵片,重感片等药物治疗.如果时行感冒的病人单用银翘解毒片,强力银翘片,夏桑菊感冒片或牛黄解毒片等药物治疗,则疗效较差.中毒型流感病人则表现为:高热,说胡话,昏迷,抽搐,有时能致人死命.因此病极易传播,故应及早隔离和治疗.总之,感冒病人应根据自身的病情特点选用不同的中成药治疗,否则会影响疗效,延误病情指导意见:2.其他治疗(1)拔火罐法选大椎,身柱,大杼,肺俞,拔罐后留罐15分钟起罐,或用闪罐法.本法适用于风寒感冒.(2)刺络拔罐法选大椎,风门,身柱,肺俞,消毒后,用三棱针点刺,使其自然出血,待出血颜色转淡后,加火罐于穴位上,留罐10分钟后起罐,清洁局部并再次消毒针眼.本法适用于风热感冒.(3)耳针法选肺,内鼻,下屏尖,额,用中,强刺激.咽痛加咽喉,扁桃体,毫针刺.3.感冒的其他疗法1.敷贴疗法取大蒜2枚捣汁拌面粉做成圆锥状,塞人鼻孔(两侧交替),每次留塞15—20分钟,每日4.5次.具有祛风散寒,宣肺通窍的功效,适用于风寒感冒.2.外治法取葱白,生姜各30克,食盐5克,共捣成糊状,加入适量白酒调匀,用纱布包好,涂擦胸背,肘胭窝及手足心.一般有解表散邪的功效,涂擦后15分钟左右会有汗出,感冒诸症可以解除.3.饮食疗法取苏叶3-6克,生姜3克,洗净切碎,放入茶杯内,冲入沸水200~300毫升,加盖泡10分钟,再放入红糖15克搅匀,趁热饮用.具有解表散邪的功效,适用于感冒初起,恶寒,无汗,头痛者.生活护理:随着气温的降低,感冒的人越来越多,选用口服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毒副作用小且简便不影响工作,符合阶梯用药原则.但是,面对市场上品种繁多的药品,我们切忌盲目选用,必须对症用药,否则,不仅无效,延误病情,甚至加重病情.在此,介绍几种简单的选用方法.如何巧选中成药治疗感冒:1,风寒性感冒.症状为恶寒重,发热轻或不发热,头痛,鼻塞,流清涕,喉痒,咳嗽.这时应该选用发散风寒的辛温解表药,如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不能选用桑菊感冒片,银翘解毒片,羚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误用会加重病情或者迁延不愈.2,风热性感冒.症状为发热重,恶寒轻,头痛宜胀,咽喉红作痛或者胀痛,或口干欲饮,咳嗽,咯痰黄稠.这时应该选用清热宣肺的辛凉解表药,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桑菊感冒片或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羚翘解毒丸等,不能选用九味羌活丸,参苏理肺丸,通宣理肺丸,误用会引起体温升高,咽疼加重.3,感寒湿滞性感冒.外用风寒表症,发热严守恶寒,体温不高,头痛,内有痰湿中阻,胃脘满闷,恶心呕吐,腹痛泻下.可选用解表化湿的药物如藿香正气水液或藿香正气水,不可服用保和丸,山楂丸.4,表里双感性感冒.症状为壮热憎寒,头痛目眩,口苦口干,咽喉肿痛,大便秘结,小便赤涩.这时应该选用表里双解的药物,如香雪抗病毒口服液,防风通圣丸等.5,气虚性感冒.症状为身体素虚,抵抗力低,平时易出汗,不耐风寒,身倦乏力,食欲不振,轻度发烧,鼻流清涕,常缠绵日久不愈,或者反复感冒.这时用一般感冒药疗效不好,应该选用补中益气丸.感冒食疗方法:1,多喝水:可以加快病毒的排出,最好是白开水,如果喝不下去,可以加果汁或茶调口味.2,白菜萝卜汤:白菜心500克,切成碎末,白萝卜120克,切成薄片,加水800毫升,煮至400毫升后,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一天2次,连服三四天即可治愈.3,苹果蜂蜜水:苹果5个去皮,切成小块,加水1升,煮沸5分钟,自然冷却到40摄氏度,加少许柠檬汁和适量蜂蜜搅拌均匀,每天多次少量饮用.4,姜丝萝卜汤:姜丝25克,萝卜50克切片,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加红糖适量.每次200毫升,每天1-2次.5,葱蒜粥:取干净的葱白10根,切碎,大蒜3瓣,大米50克,加水煮成粥.每次150毫升,每日2次.6,葱头饮料:洋葱头1个,切碎,加鲜牛奶250毫升,煮开,自然冷却,加适量蜂蜜,睡前服用100毫升.7,姜丝可乐:鲜姜丝50克,加1000毫升可乐,煮沸,热饮,每次100毫升,每天数次.8,桔皮冰糖饮料:鲜桔皮50克,加冰糖适量,用开水冲泡代茶饮用.9,银花薄荷饮:银花30克,薄荷10克,鲜芦根60克.先将银花,芦根加水500毫升,煮15分钟,后下薄荷煮沸3分钟,滤出加适量白糖,温服,日服3~4次.怀孕感冒鼻塞流鼻涕的治疗:一般来说,孕期头三个月禁用一切药物,因为头三个月正是胚胎形成的关键时期,如果是轻度感冒,可以采取非药物疗法,如推拿、穴位按摩、理疗、饮食调理等。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俗称伤风。
根据发病季节或症状不同,中医通常分为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两大类型。
风寒感冒多表现为发热怕冷,头痛全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为白粘痰,知苔薄白;风热感冒者发热不怕冷,头痛,咽喉痛,咳嗽痰为黄稠脓性痰,舌苔微黄。
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的区分与治疗感冒是四季常见的外感病,尤以冬春两季多见。
许多家庭都备有治疗感冒的中成药,有的人患感冒后吃了不少药,但病症并没减轻。
关键在于没有辨证用药。
中医认为感冒一般可分为风寒感冒与风热感冒两大类。
这两种感冒病因病机、症状、治疗原则及用药差别很大。
风寒感冒是风寒之邪外袭、肺气失宣所致。
症状可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身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吐稀白痰、口不渴或渴喜热饮、苔薄白。
治法应以辛温解表为主。
常选用麻黄、荆芥、防风、苏叶等解表散寒药。
代表方剂为《葱豉汤》、《荆防败毒散》。
服中成药可选用感冒清热冲剂、正柴胡饮冲剂、感冒软胶囊、川芎茶调散、通宣理肺丸等等。
服药后可喝些热粥或热汤,微微出汗,以助药力驱散风寒。
患风寒感冒也可服用验方:葱白5节、淡豆豉9克、生姜3片,水煎服,日一次;或生姜30克、红糖30克,煎汤分三次服用。
风热感冒是风热之邪犯表、肺气失和所致。
症状表现为发热重、微恶风、头胀痛、有汗、咽喉红肿疼痛、咳嗽、痰粘或黄、鼻塞黄涕、口渴喜饮、舌尖边红、苔薄白微黄。
治法应以辛凉解表为主。
常选用菊花、薄荷、桑叶等。
代表方剂为《银翘散》、《桑菊饮》。
服成药可选用金铃感冒胶囊银翘解毒丸(片)、羚翘解毒丸、桑菊感冒片、板兰根冲剂等。
如发热较重、咽喉肿痛明显,可以配服双黄连口服液(冲剂)、清热解毒口服液。
这些药具有较好的清热解毒作用。
患风热感冒要多饮水、饮食宜清淡,可以喝萝卜汤或梨汤。
患风热感冒也可以服用验方:薄荷3克、芦根30克、板兰根15克、生甘草6天,每日一剂;或竹叶10克、薄荷3克、杏仁9克、连翘9克,每日一剂。
如何区分风热感冒和风寒感冒最近经常听到朋友说感冒啦,在喝板蓝根,在喝抗病毒口服液,喝金银花,在喝凉茶等。
感冒的中医辨证论治简介感冒是一种常见疾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中医学认为感冒是因为邪气入侵,导致正气不能维持而发生的疾病。
中医辨证论治感冒主要是根据感冒的病因病机和症状特点进行辨证,针对不同证候采用不同的中药治疗方法。
病因病机感冒的病因病机主要是风邪入侵,影响正常的气机运行。
风邪入侵表浅部如鼻、咽、喉等处,引起局部炎症反应和免疫反应,出现发热、头痛、流涕、咳嗽等症状。
风邪入侵深部如肺、胃、脾等脏腑,引起脏腑气机失调,出现胸闷、咳嗽、恶心、呕吐等症状。
辨证及治疗风寒感冒【证候特点】发热、寒战、头痛、浑身酸痛、咳嗽、流清涕,无汗或微汗,舌淡苔白。
【治疗方法】温散解表。
方剂宜麻黄汤加减:麻黄6g,炙甘草6g,杏仁6g,桂枝6g,生姜3片。
煎水送服,一日3剂。
风热感冒【证候特点】发热,恶寒不欲食,口渴咳嗽,痰黄稠,唇红口干,喉咙痛,舌质红,苔薄黄。
【治疗方法】清热解表。
方剂宜银翘散加减:连翘12g,桑白皮12g,芦根12g,板蓝根12g,银花12g,荷叶10g,薄荷10g。
水煎服,一日3剂。
湿邪感冒【证候特点】身重困倦,头昏沉重,嗓子哑痒,舌苔厚腻,胸闷气短。
【治疗方法】燥湿宣肺。
方剂宜桑菊饮加减:桑叶12g,菊花12g,淡豆豉15g,葶苈子12g,川贝12g,苏子12g。
水煎服,一日3剂。
肺燥感冒【证候特点】咳嗽,口干咽痛,痰少黏稠,舌红苔黄。
【治疗方法】清热润肺。
方剂宜百合固金汤加减:百合12g,麦冬10g,沙参12g,玉竹10g,五味子10g,浮萍10g,枇杷叶10g。
水煎服,一日3剂。
食疗方案姜汤【材料】生姜10g,熟姜10g,红枣5个,草果2个,水适量。
【制作方法】生姜切片,熟姜切块;红枣去核;草果剪开。
【煮法】将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煮沸后转小火继续煮10分钟即可。
【功效】温中祛寒,健脾开胃,预防感冒。
注意事项1.注意保暖,合理饮食,增强身体抵抗力。
2.注意休息,不要过度疲劳。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年第19卷第79期 193 从六经辨证角度看感冒的论治李强军,赵旭红,张祺(灌云县中医院,江苏 连云港)摘要:感冒作为临床上常见的一种疾病,历代医家对其论述颇多,辨证方法有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八纲辨证等,汉代张仲景开创六经辨证之先河,笔者从六经辨证及人的体质差异角度论述感冒的论治。
关键词:六经辨证;感冒;体质学说;伤寒论中图分类号:R254.9 文献标识码:B DOI: 10.19613/ki.1671-3141.2019.79.122本文引用格式:李强军,赵旭红,张祺.从六经辨证角度看感冒的论治[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79):193-194.0 引言感冒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上指普通感冒,是一种轻微的上呼吸道(鼻及喉部)感染。
广义上还包括流行性感冒,一般比普通感冒更严重,症状包括发热、冷颤及肌肉酸痛,全身性症状较明显。
感冒是临床上的常见疾病,其发病率高是其他疾病无法比拟的。
传统中医对于感冒的辨证方法很多,比如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卫气营血辨证等,临床上治疗效果参差不齐。
笔者认为对于感冒的论治不仅要针对病因、症状,还要熟练掌握其六经传遍规律和个体体质差异,笔者在临床上治疗感冒常以六经辨证为指导思想,治疗效果满意,将个人心得体会汇报如下。
1 疾病概述现代医学对于感冒的认识主要归类在上呼吸道感染一类相关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是由多种致病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以及非典型致病原侵犯人体后所引起的一系列临床表现。
可发于所有人群,具有普遍性、易感性,同时还具备自愈性的常见疾病之一[1]。
其临床可表现为局部症状,又可表现为全身症状,全身症状主要包括体温升高、周身肌肉酸痛、乏力困倦、头晕头痛等,局部症状主要有咳嗽、鼻塞流涕、喷嚏、咽痒、咽痛等,除此之外还有腹痛、腹泻、大便次数增多等。
传统中医对于感冒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素问·骨空论》曰:“风从外入,令人振寒汗出、头痛、身重、恶寒。
感冒中医辨证论治感冒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多由病毒感染引起,症状包括咳嗽、喉咙痛、鼻塞、头痛等。
中医认为,感冒是由于外邪侵袭人体所致,可根据不同的症状和辨证特点进行针对性的治疗。
本文将从中医辨证论治的角度,论述感冒的中医治疗方法。
一、风寒感冒风寒感冒是感冒的一种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草药汤剂和针灸疗法。
1.草药汤剂(正文部分开始)首先,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质特点,选择合适的中药进行调配。
常用的中药有麻黄、桂枝、羌活等,具有温中散寒、祛风解表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按照医生的建议和剂量进行服用,同时注意休息,保持充足的饮食和水分摄入。
2.针灸疗法针灸疗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以达到治疗感冒的效果。
常用的针灸穴位有风池、大椎、肺俞等,可通过刺激这些穴位,缓解症状,提高人体的免疫力。
二、风热感冒风热感冒是感冒的另一常见类型,主要表现为发热、咽喉痛、咳嗽、口渴等症状。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草药汤剂和推拿疗法。
1.中药草药汤剂中药草药汤剂是治疗风热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金银花、连翘、板蓝根等,具有清热解毒、祛风除热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注意药物的剂量和使用方法,避免对药物过敏或产生不良反应。
2.推拿疗法推拿疗法是中医治疗感冒的另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推拿特定的穴位或按摩特定的部位,可改善气血循环,舒缓症状。
常用的穴位有风池、太阳穴等,可通过适当的推拿手法,促进体内的寒邪排出,缓解发热等症状。
三、湿寒感冒湿寒感冒是一种常见的感冒类型,主要表现为寒冷湿重、阳气不足的病理特点。
中医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中药草药汤剂和艾灸疗法。
1.中药草药汤剂中药草药汤剂是治疗湿寒感冒的一种有效方法。
常用的中药有苍术、藿香、荆芥等,具有温中散寒、祛湿散寒的作用。
在服用中药汤剂的过程中,需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服用,同时注意保持室内温暖、避免受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