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政权的巩固
- 格式:ppt
- 大小:2.35 MB
- 文档页数:16
主题十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巩固【时代特征】1949年10月至1952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和巩固时期。
1.成立: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开启了中华民族发展的新纪元。
巩固:(1)政治上:西藏和平解放;(2)军事上:抗美援朝;(3)经济上:土地改革。
【核心考点】1.1949年10月1日,开国大典标志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2.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站”的含义:人民当家做主。
3.新中国成立的筹备会议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
4.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有西藏和平解放、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
5.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标志着祖国大陆获得统一,各族人民实现了大团结。
6.1950—1953年,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奔赴朝鲜作战,涌现出邱少云、黄继光等英雄人物,中国人民志愿军被誉为“最可爱的人”。
7.中国人民志愿军的精神: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和国际主义精神。
8.抗美援朝的意义:为我国的经济建设赢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大大提高了我国的国际地位。
9.1950年,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进行土地改革。
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2年土地改革基本完成。
10.土地改革的意义:(1)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2000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消灭了地主阶级。
(2)农民翻了身,成为土地的主人。
(3)巩固了人民政权。
(4)大大解放了农村生产力,农业生产获得恢复和发展。
(5)为国家的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
《人民政权的巩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水平: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实行的斗争,提升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水平知道《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理解土改实行的大体情况。
理解,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与本课相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通过讲述抗美援朝的相关故事,增强材料组织水平和语言表达水平。
情感与价值观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完成土地怅鞍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表达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权本色和改革落后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升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教学要点重点:土地改革的实行以及学习志愿军战士们表达出的精神。
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是建国初为巩固政权而实行的重要作用。
难点:如何理解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土地改革对学生来说是陌生的,教师要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实行分析,让学生对总是有一个深刻的理解。
教学设计建议:导入新课: 1949 年 10 月 1 日开国大典标志着新中国的诞生,但是新生的国家这面临着一系列的严重问题,不法资本家还在兴风作浪,他们囤积居奇、哄抬物价;在很多地区,广大农民的关心的土地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美帝国主义不甘心自己的失败,它们的进攻威胁着新中国的安全。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实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粉碎了敌人的进攻,稳定了局势。
整顿经济秩序背景:引导学生回忆解放战争期间,工业破产,民族工业纷纷倒闭;农业调敝,灾民达 4000 万人之多;通贷膨胀物价飞涨,物资奇缺,市场供给紧张;旧社会留下的是一付烂摊子,所以,整顿好经济秩序成为当务之急。
措施:介绍措施时建议要注意以下两点:考虑初中生缺少相关的经济知识,所以,教师的授课应语言平实通达,举例浅近易懂,而且不必面面俱到。
提醒学生注意,人民政府的整顿措施是行政手段,经济手段双管齐下,对投机分子,先礼后兵,果断出击;对城市市民保证供给控制物价。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华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建国之初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能力培养1.分析评价: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2.归纳整理:人民政权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及其作用.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完成土地改革。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权本色和改革落后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2.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还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二教学重点1.整顿经济秩序:建国之后,面对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如何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经济,成为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负影响。
三教学难点整顿经济秩序和土地改革牵涉到一些财经知识和专门术语,初中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回放开国大典的欢腾场景。
-----然后指出,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是,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困难。
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等多方面的考验。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讲授新课】一整顿经济秩序1。
背景:师:新中国在经济上接收下来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民营企业的萧条”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人民政权在经济上面临哪些严峻的问题?生:解放战争期间,长期战乱,美货泛滥和金圆券改革,使民营企业山穷水尽,社会经济萧条不振,市场混乱,投机猖獗,物资短缺,人民困苦不堪。
(多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大城市,人民政权面对的,首先是长期战乱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等严重局面。
当时,物价暴涨,市场混乱,非法买卖银元、外币等投机活动十分猖獗。
在此局势下,整顿经济秩序的任务显得尤为严峻。
人民政权的巩固教学反思
授课人:李焕
人民政权的巩固是八年级下册第二课的内容,课堂应学校的号召使用了导学案。
以期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参与课堂,提高学习效果。
这是第一节使用导学案,感觉效果颇好,但由于还是不熟练,所以还有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现将上课情况汇报如下:
优点:1、导学案的应用充分的发挥了学生的自学。
2、教学形式多样,引入了适量的图片及音频资料,提起了学
生的学习兴趣。
3、板书设计的比较合理,条理清晰,一目了然。
缺点:1、在第一个班上时,引入的内容太多,导致后面时间紧张,课堂检测不充分,未完成。
2、音乐播放上出了一些小问题。
改进措施:1、备课要认真,课前检查要细致,确保无误。
2、以后教学中尽量把一些课堂拓展放到课本知识讲完后
进行,以便课堂容量过大时适情况进行删减调整。
3、课堂练习题要典型,量要适中。
在以后的教学中,在导学案的制作和应用上要多下工夫,多向有经验的教师请教,争取次次有进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