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
- 格式:doc
- 大小:43.50 KB
- 文档页数:2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建国初期,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被废除,三亿多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获得了土地,这得益于A.《共同纲领》B.《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2.全国土地改革以后,分配给农民的土地A.归农民所有B.归乡镇所有C.归集体所有D.归国家所有3.中国共产党和政府十分关注农业、农村和农民的问题。
为了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
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了A.《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B.《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C.《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D.《共同纲领》4、魏巍在《谁是最可爱的人》中写道:“他们是历史上、世界上第一流的战士,第一流的人!”作者称赞的是A.抗日军民B.解放军战士C.中国人民志愿军战士D.朝鲜军民5、1950年,土地改革在全国轰轰烈烈地展开,当时尚未土改的是A.浙江B.江苏C.江西D.西藏6、坐落在辽宁省丹东市的抗美援朝纪念馆中,在醒目的位置陈列着两个著名人物的雕塑,其中一位是毛泽东,另一位应是A.林彪B.刘伯承C.邓小平D.彭德怀7、在上甘岭战役中,用身躯堵住敌人的枪口,掩护战友夺回阵地,自己壮烈牺牲的是A.黄继光B.邱少云C.罗盛教D.杨根思8、彭德怀在一篇报告中指出:“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
”其中“它”是指A.抗日战争的胜利B.解放战争的胜利C.抗美援朝的胜利D.镇压反革命的胜利9、下列诗句描写了抗美援朝的是A.钟山风雨起苍黄,百万大雄师过大江B.谁敢横刀立马,唯我彭大将军C.金沙水拍去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D.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10、新中国成立后,为巩固人民政权进行的斗争有①抗美援朝②开国大典③土地改革④三大改造⑤镇反运动A.①②③B.①③⑤C.②③④D.①③④11、建国初期,我国广大农民获得的最重要的权利是对土地的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管理权12、1949年8月,居住在北京的居民,在户籍的居住地一栏所填的是A.京师B.北京C.北平D.大都13、1950年10月开始镇压反革命运动,打击的重点是①地主、富农②土匪中的匪首、惯匪③特务、恶霸④反动党团骨干和反动会道门头子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14、、建国初期进行的抗美援朝、土地改革和镇压反革命散打运动的共同作用是A.巩固了人民民主政权B.基本校庆了国内的反革命势力C.掌握了经济命脉D.消灭了地主阶级15、历史兴趣小组开设有关抗美援朝时期的人物专题网站,收录的历史人物不可能包括A.彭德怀 B.黄继光 C. 叶挺 D. 邱少云二、材料解析题16、材料一:中共丰都县委于1950年10月召开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县委书记张丹卿作了动员报告。
《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政府派志愿军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必要性,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掌握黄继光、邱少云的英雄事迹和中朝人民反侵略战争的胜利;《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2)通过阅读和理解教材,具备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并处理历史信息的能力。
(1)通过图片、历史资料等手段创设历史情景,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2)通过讨论和理解抗美援朝的原因和土地革命必要性和,逐步培养正确认识、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能力。
(1)中国人民志愿军发扬了高度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迫使美国在停战协定上签字,被誉为“最可爱的人”,培养爱国主义情感。
(2)通过懂得综合分析问题的重要性,知道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教学重点】1.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
2.《中华人民某某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
【教学难点】1.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
2.土地改革完成的意义。
【教学方法】本课时所使用的教学方法有:讲述法、讨论法、图示分析法等。
学习方法有:学生分组探究法、自主探究法等。
【课前准备】学生搜集黄继光、邱少云的资料,并加以整理,上台讲述;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俗话说:打江山容易,守江山难。
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新中国、新社会的主人。
为巩固新建立的政权,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做了哪些艰苦卓绝的斗争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这些问题。
2.讲授新课:本课共学习三个板块:抗美援朝显国威土地改革利人民镇反运动定局面学生:齐读三个板块内容。
过渡:新中国政权成立时面临那些严峻的形势,面临着帝国主义的颠覆和国内反革命分子的破坏,其中美国干涉中国最严重的事件是什么呢?让我们进入板块一。
板块一:抗美援朝显国威师:抗美援朝战争是怎样发生呢?(一)抗美援朝战争学生活动:请观看视频,结合课本,回答以下问题。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抗美援朝的原因、指挥者、简要过程、战斗英雄、结果。
《土改法》的颁布,土改的意义。
从而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能力,从史实中归纳概括、提取有效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从而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培养学生收集、分析、整理信息的能力,提高综合、归纳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讨论,理解中国抗美援朝的原因;通过观察地图,学习战争的过程;通过讲述、归纳,学习战斗英雄黄继光、邱少云;教师指导下讨论、理解抗美援朝胜利的原因与意义,学习辩证地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帮助学生对教材主干知识体系进行梳理、整合。
根据教材中的插图及引用资料,加深学生对解放后土地改革的理解和认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幸福来之不易,要珍惜。
认识抗美援朝的正义性。
认识土地改革的历史意义。
巩固政权时期内政外交的关系。
2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3重点难点重点:抗美援朝战争、《土改法》的颁布。
难点:出兵朝鲜的原因、土地改革的意义。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导入新课电子白板展示播放志愿军战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
保和平,为祖国,就是保家乡。
中国好儿女,齐心团结紧。
抗美援朝打败美帝野心狼!” ——《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同学们,你们知道这首战歌的来历吗?抗美援朝的结果怎样?让我们一起走进今天的新课!活动2【讲授】讲授新课战斗英雄黄继光和邱少云的故事1、问:抗美援朝的英雄代表的是中国和中华民族的形象与尊严,他们的精神永远值得我们学习。
他们表现出来什么样的精神呢?2、中国人民志愿军占战士被称为最可爱的人。
这些中国的战士为什么要到异国他乡去作战呢?他们为的是什么?导入第一目。
一、抗美援朝战争1、师简介当时国际国内形势,交待清楚“三八线”。
指导阅读教材,进行思考、交流、讨论。
2、问题小结:美国欺凌弱国,我们应持什么态度?讨论。
3、看地图,简介经过。
知道志愿军五战五捷,为谈判打下了基础。
第2课人民政权的巩固(华师大版)一教学目标知识识记建国之初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抗美援朝 <<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能力培养1.分析评价:建国之初整顿经济秩序抗美援朝和土地改革对巩固人民政权的意义.2.归纳整理:人民政权稳定经济秩序的措施及其作用.情感教育与价值观1.建国之初,人民政府整顿经济秩序,完成土地改革。
这些经济政策的实施,充分体现了人民政府关心国计民生的政权本色和改革落后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的伟大实践。
2.抗美援朝的胜利,为国内经济建设争得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而且还大大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信心和凝聚力,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望。
二教学重点1.整顿经济秩序:建国之后,面对旧社会留下的烂摊子,如何整顿经济秩序、恢复国民经济,成为首要而又紧迫的任务。
2.抗美援朝:这场战争的胜负影响。
三教学难点整顿经济秩序和土地改革牵涉到一些财经知识和专门术语,初中生不易理解。
四教学方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回放开国大典的欢腾场景。
-----然后指出,新中国虽然宣告成立了,但是,还面临着许多严峻的困难。
包括经济上、政治上、军事上、外交上等多方面的考验。
为了粉碎敌人的进攻,保护我们所取得的革命成果,党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巩固新生的政权。
【讲授新课】一整顿经济秩序1。
背景:师:新中国在经济上接收下来的是国民党留下的千疮百孔的烂摊子,请同学们结合以前学习的内容“民营企业的萧条”和今天学习的内容,说说人民政权在经济上面临哪些严峻的问题?生:解放战争期间,长期战乱,美货泛滥和金圆券改革,使民营企业山穷水尽,社会经济萧条不振,市场混乱,投机猖獗,物资短缺,人民困苦不堪。
(多个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在大城市,人民政权面对的,首先是长期战乱所造成的通货膨胀和基本生活物资短缺等严重局面。
当时,物价暴涨,市场混乱,非法买卖银元、外币等投机活动十分猖獗。
在此局势下,整顿经济秩序的任务显得尤为严峻。
第二课《巩固新政权的措施》说课稿尊敬的领导,老师:大家好!我说课的题目是中华书局版中国历史八年级下册第二课:巩固新政权的措施。
下面我从教材分析、教法、学法、教学程序、板书设计五个部分来加以说明。
一、说教材1、教材的地位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了,但新生的国家还面临着一系列严重的问题,严重威胁着新生的人民政权。
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斗争:保家卫国的抗美援朝战争和土地改革的实施。
在“走向社会主义之路”的过程中起着承前启后的作用。
它既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同时,又为迅速恢复国民经济和开展有计划的经济建设和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必要的条件,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新中国为巩固政权而进行的斗争,提高从整体上把握历史脉络的能力。
掌握有关抗美援朝战争的基本史实,分析抗美援朝战争胜利的意义,提高学生分析和概括历史问题的能力。
掌握土地改革的基本史实,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基本内容。
正确理解进行土地改革的重要意义以及对中国社会所产生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学生课前收集与本课有关的材料,进一步掌握收集和整理资料的方法。
讲述抗美援朝的有关故事,增强材料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通过讨论,加强对土地改革意义的认识,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深刻体会志愿军战士所表现出来的爱国主义、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他们不愧为“最可爱的人”。
学习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人民为巩固新政权而进行斗争的历史,使学生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树立为民族振兴而努力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3、教学重点难点重点是: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抗美援朝精神。
难点是:土地改革运动。
二、说教法八年级学生虽然积累了一些历史知识和学习经验,但还不能完全独立思考地学习。
为了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思考,我主要采取自主探究的教学方式,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导学,并采取精讲深化,分析综合等教学方法,同时在教学中使用联想、比较、讨论等教学方法,便于学生掌握重点,突破难点。
第2课新中国政权的巩固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抗美援朝战争的大致过程和志愿军将士的动人事迹教学难点抗美援朝的必要性和历史意义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课时:1课时课型:新授课教具:地图册、抗美援朝相关多媒体、黄继光、邱少云等人物图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氛围:播放《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
电影《上甘岭》、歌曲《我的祖国》片段。
抗美援朝保家卫国播放反映抗美援朝的纪录片资料。
各抒己见:为什么说抗美援朝就是保家卫国?中国人民志愿军当时应该出兵吗?为什么?a中朝世代友好、唇齿相依B 美国的侵略严重威胁了新中国的安全C 为了获得一个比较稳定的经济建设的周遍环境口才展示:简介抗美援朝的战况。
(或播放纪录片;多媒体动画演示战役的步步推进)。
展示图示:《中朝部队三年战绩表》。
故事大王:讲述中国人民志愿军英雄的故事。
图中学史:学生展示课前搜集的图片,介绍志愿军战士的生活。
读旧文、谈今感:《人民日报》主编邓拓读了军旅作家魏巍在朝鲜战场上写的《谁是最可爱的人》一文后,非常感动,破例将该文登载在1951年4月11日《人民日报》的头版头条。
报纸送到中南海,毛泽东读后立即批示“印发全军”。
这篇文章曾收入中学语文课本,你读过吗?为什么称志愿军战士是“最可爱的人”?谈谈你的感想。
论从史出:(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它雄辩地证明: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驾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关于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工作的报告》我获得了一个不值得羡慕的名声: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联合国军”总司令、美国将军克拉克回忆录:《从多瑙河到鸭绿江》阅读材料,议一议,朝鲜战争的结局对新中国国际威望的提高有什么意义?思维拓展:抗美援朝战争有什么意义呢?教师导入:从1927年南昌起义以来,党所领导的部分国民革命军、工农红军、八路军、新四军、人民解放军,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先后战胜了国内的北洋军阀、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汉奸伪政权等,战胜了公开侵略我们的日本法西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