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型
- 格式:ppt
- 大小:1.48 MB
- 文档页数:32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教学目标:1、掌握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型、心理动力学模型、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2、熟悉变态心理的人本主义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的主要内容。
3、了解变态心理的心理应激理论模型、生物-心理-社会模型的主要内容产生与发展教学重点:医学模式对心理异常原因的解释、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解释、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人本主义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及社会文化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教学难点:精神分析理论对心理异常的解释、行为认知模型的主要内容及人本主义模型对心理异常的解释教学方法:讲授法、举例说明法、PPT演示教学时数:9学时教学内容:具体如下:引言: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式,是指对变态心理产生的原因、发展规律和诊断治疗原则进行解释的各种理论或假设。
有关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很多,本章将围绕目前影响最大的几种理论模型进行讨论,包括医学模型、心理动力模型、行为认知模型、社会文化模型等,同时对近年来兴起的生物一心理一社会模型给予介绍。
第一节医学模型变态心理的医学模型是由希波克拉底和盖伦发展起来的。
希波克拉底把心理异常解释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平衡,盖伦则认为是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
这种把心理异常归为躯体因素的解释称为医学模型或生物学模型。
克雷佩林最早、最系统地应用医学模型对心理异常进行分类。
他本人也成为公认的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
列举:克雷佩林对变态心理学和精神病学的贡献。
1、克雷丕林(Emil Kraepelin)是享有世界声誉的德国精神病学家,生于1856年,殁于1926年10月7日,终年70岁。
2、他通过精神科临床观察,发现精神症状的综合也可表明为某一精神病(如精神分裂症状的存在表示精神分裂),因此他按照此法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诊断。
他提出的这一精神疾病分类系统,被发表在1883年的《精神学教程》(第一版)中。
3、克雷佩林把整个精神病分为三大类:(1)伴有精神障碍的已知的躯体疾病(包括脑疾病、躯体病、中毒等);(2)未见病理解剖所见的内因性精神病(真性癫痫、早发性痴呆、躁狂抑郁症等);(3)人格的偏离和反应状态(包括病态人格和心因性反应等)4、克雷佩林确信精神病的原因是具有纯粹的器质性基础的,他最初考虑的是遗传与心理异常的关系,后来又重视代谢过程的因素以及心身关系各方面的变化。
变态心理学的理论模式代表人物主要理论概念
医学模式、
希波克拉底、盖伦
克雷佩林
希氏把心理异常解释
为体内四种体液的不
平衡。
盖伦则认为是
由于大脑发育不完善。
心理学模式(心理动力
学,人本主义理论)弗洛伊德、罗杰斯心理异常的这种模型特别强调动力因素的重要性,也就是说,正常和变态人格都是意识与无意识欲望驱动,或本能矛盾冲突的结果。
行为模式桑代克、斯金纳、
郝尔姆斯
行为主义理论模型的基
本概念就是学习。
1、经典条件反射与操
作条件反射。
2、强化。
3、泛化与辨别。
4、
榜样作用,模塑作用以
及学习
动机。
生物—心理—社会模式(模型间的整合)生物-心理-社会观点,
它主张将生物学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社会文化因素整合成一种综合的临床观点。
治疗方法
电休克治疗(ECT)、化学
药物
让病人在更舒适更安全的
情境下重新体验过去的情感,领悟到其心理异常的
症结。
罗杰斯坚持认为,
治疗者与来访者之间的良
好关系是心理治疗的充分
必要条件。
1、经典条件反射。
2、强化与
操作条件反射。
3、不恰当的泛化与不恰当的辨别。
4、模仿学习技术。
第二章变态心理的理论模型第一节生物学理论第二节心理学理论第三节社会文化理论第一节生物学理论一、生物理论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二、生物学的治疗三、生物学理论的评价一、生物学家如何解释异常行为(一)基因与异常行为(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一)基因与异常行为体貌特征、个性特征以及行为方式都受到遗传基因的影响;这种影响不是绝对的,而是与环境因素共同起作用的。
(二)神经科学对病理心理学的贡献5-羟色胺γ氨基丁酸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5-羟色胺血清素的学名为5-羟色胺(5-HT)5-羟色胺系统负责调节行为、情绪以及思维过程。
5-羟色胺活动水平过低会减少对行为的抑制,导致不安定、冲动、对环境的过激反应,以及易激惹、自杀、冲动性暴食及过度性行为等。
γ氨基丁酸γ氨基丁酸(GABA)可减少突触后活动,从而抑制一些行为和情绪;它最主要的功能是缓解焦虑。
它还可缓解身体的警觉状态和情绪反应。
如,它能减少愤怒、敌意和攻击性,甚至降低某些正性的情绪状态。
去甲肾上腺素研究已在中枢神经系统找到多个去甲肾上腺素(NE)环路。
这一系统从总体上调节特定的行为倾向,而非直接涉及某种行为方式和心理障碍。
有些环路负责控制基本的身体功能,如呼吸;有些环路影响应激反应,即突然身处极度危险情境时的反应。
有研究者猜测,NE可能与恐惧状态有关。
多巴胺(DA)多巴胺(DA)是一种儿茶酚胺,与精神分裂症有关,但如何影响精神分裂症尚无定论。
DA像一个开关,能开启各种可能与特定的行为方式有关的脑环路。
只有此开关打开,其他的神经递质才有机会抑制或促进情绪或行为。
DA环路与-5羟色胺环路在许多点上是融合和交错的,互相维持平衡。
二、生物学的治疗药物治疗电休克疗法精神外科学药物治疗原理:药物的作用主要在于影响了情绪和思维过程。
适应症:焦虑、抑郁、双相障碍和抗精神病。
局限:剂量持续上升,药物引起的不良生理反应,药物成瘾等。
电休克疗法原理:将两个电极附在患者的前额,以65至140伏的电流快速通过脑部,以引起脑部痉挛,整个过程持续几分钟。